第一篇:关于改善城管形象的建议
行政管理1302
关于改善城市管理形象的建议
刘帅 杨洁 敖雪 李佳栗
当前, 我国各大媒体充斥着关于城市管理执法引发的暴力冲突事件,甚至也被外媒给报道,网上甚至出现了“给我三千城市管理,我去解放台湾”的言论。我们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一桩桩暴力执法事件, 让我们心寒,让我们气愤,让我们失望。湖北天门城市管理执法致人死亡案件以及陕西延安城市管理蹋头事件发生后, 城市管理执法问题更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各种责难遍布新闻媒体和网络, 这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来讲不仅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了解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城管问题日益升温,社会对城管的关注度也大幅提高,经过对城管工作的亲身调查,我对城管的认识发生了质的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工作口诛笔伐,把他们塑造成张牙舞爪的恶魔,而那些本来就违规的小贩则成为了让人同情的受害者。
城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它的本身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之所以总是被曝光,也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就是因为它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实在是太大。一方面城管的工作与人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纠正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规范,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符和我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城管暴力执法的声音不绝于耳。城管给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伤痛无法忽视。作为这些矛盾的反应,城管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呈现
行政管理1302
两种不同的形象,在传统媒体上多为正面形象,而网络上也充斥着暴力执法之类的负面新闻。
关于城管的负面新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管执法的方法问提,比如暴力执法,我们一直以来也认为城管的执法方法太过野蛮了,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的城管讲究柔情执法,要规劝百姓,不是动辄收拾东西,可这么做问题又来了,以前是商贩远远的看到城管就跑,现在是城管的车开到跟前还在观望,城管不收拾东西了,就不怕了。另一方面也是执法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城管执法必定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但这不能怪到城管的头上,农贸市场规模有限,城市规划不合理,商贩除了大马路还有其他的去处吗?同事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政府制定的,而不是城管部门单方面的决定,把这笔帐算在城管头上并不公平,政府作为公共机构,应该完成符合社会利益的职能,公共管理的受益人应该是大多数社会成员,但在这里,城市管理工作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产生了差异。我们通过对青岛市城市管理现状的调查,了解了城市管理目前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通过系统了解和整理后,对其现状有了大体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不太成熟的建议。
关于如何改善城市管理的形象、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我认为要从改善社会法制环境和改革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等做起,以此达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总目标。
行政管理1302
一、加强普法宣传,改善法制环境
我国城市管理部门享有执法和处罚的职权。普法是执法的前提, 执法的过程也就是普法的过程。我国开展了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 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少数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一些地方的执法环境仍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城市管理执法的简单、粗暴乃至违法执法, 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是城市管理队员的执法行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经常受到“委屈”甚至是比“委屈”更严重的回报, 以致造成执法软弱的局面。如此鲜明的对比, 让我们不禁发问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除了部分执法队员自身素质较差及社会转型期相关法律和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之外, 少数群众法律意识不够,缺乏对法律的权威和法律职业人的必要尊重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普法教育依然是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新观念。
执法者、违法者、新闻媒体和普通群众都要建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只有这样,执法者才不会违法执法、践踏法律;违法者才不敢漠视法律、挑战法律;个别新闻媒体才不会为追求轰动效应, 误解法律: 少数围观者才不会不明是非、曲解法律。因此, 建立法治理念远比掌握法律知识重要。
除了强调文明执法还要注重在立法阶段就体现出人性化在20 多年的普法进程中, 我国的行政领域立法速度和数量也相当惊人, 但是一
行政管理1302
些地方和部门的立法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 直接影响了政府形象和执法效率。因此, 人性化的“立法”, 应当充分考虑学习、宣传和准备的环节, 否则将为执法工作设臵障碍, 增加难度。
我们认为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城市管理人员要将普法与执法紧密结合起来, 从细节做起, 学会以法服人。例如, 在制作执法文书时, 除了写出引用法律的具体条款, 还要写明该条款的具体内容。因为我国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数目繁多、内容庞杂而且不断有新法出台, 行政相对人很难掌握所有行政部门的具体规定。因此, 将执法文书引用条款的具体内容明确写出更容易使人了解法律、接受处罚, 比起照本宣科的法律讲座而言更经济更有效。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其工作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和民众广泛参与, 城市管理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开展网上交流与论坛、城市管理执法进社区和招募城市管理执法志愿者等活动拉近城市管理与民众距离, 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大众服务, 让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形成良性互动、大众参与、全民重视的城市管理执法氛围。
行政管理1302
二、改革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管理执法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同时,要在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背景下改革工作思路,但始终必须坚持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于城市管理执法,我们认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该采用“堵疏结合”的管理办法。
所谓城市管理执法的“堵”, 就是依法办事, 严格执法,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必须采取果断严厉的法律手段, 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对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的各种违章违法行为要堵得住, 特别是对“钉子摊”,“犟头户”等要敢于碰硬, 决不心慈手软, 切实维护好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利益。所谓“疏”, 就是对人们的合理需求予以适当安排与引导, 适当设立一些疏导点, 用规范管理的方式化解矛盾;同时也是维护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大禹治水, 成在疏导。只堵不疏, 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只疏不堵, 就会导致出现混乱不堪的“理想主义”。因此城市管理不能只在“堵”上下工夫, 要堵中有疏、疏中有堵;疏堵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城市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职能部门, 这种管理职能的履行, 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服务的手段, 管理的宗旨就是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坏境。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工作是“堵”是“疏”, 必须从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出发, 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把
行政管理1302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顺序。坚持堵疏结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 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 这就必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充分调动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能动性;一方面要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 把人民群众赋予他们的权力切实用到为人民服务上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良好的服务行为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严把用人关,要杜绝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员混进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同时也必须加强对现有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考核工作,要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内部监督与外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360°无死角监督方式来切实考核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工作。
(二)广泛争取支持, 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存在任务重、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 没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单靠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单方面行动也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必须大力加强宣传力度, 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并且要充分提高社会各界支持度和参与性。同时,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通过正面典型示范, 如利用“城市管理示
行政管理1302
范街”、“城市管理示范区”作为正面引导, 在广大市民心中广泛树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 个个都是公共环境”的理念,要教育广大市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维护城市形象, 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达到有机统一, 努力为城市管理执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坚持“罚教结合”的原则, 切实消除抵触情绪。
在执法过程中,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遇事冷静, 要善于化解矛盾, 绝对不能激化矛盾,要能压住自己内心的火气、始终保持和气;对小商小贩们要少些批评、多些关爱, 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贯穿到具体的管理行为中, 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达到教育并疏导相对人改正错误、履行义务的目的。对初犯者, 只要危害后果不太, 一般不予处罚, 应采取批评教育为主;对于严重破坏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的不法屡犯人员, 则必须堵得住, 应采取果断严厉的法律律手段, 使其受到应有的惩处, 切实维护好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利益。
(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 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需要树立人本化意识, 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 特别是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下岗工人和周边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随之同步进行计划性改造或配套性规划和建设, 改变过去下岗职工、进城农民等小经营者无场可进、无处可去的状况。
行政管理1302
(五)转换一下思路, 改变一下管理方式。
在城市执法管理中, 管理者应不断开拓创新, 拓展管理工作思路, 积极采用“疏”的方法, 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这些“顽疾”。如, 对占道经营问题, 除城市严管街和主干道外, 在不影响交通、不损害市容、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 可以规划一些地段, 允许低收入者、无生活来源者等“弱势群体”在指定范围内有序、整齐地“摆卖”, 这既能化解执法矛盾, 又能解决进城农民及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 例如,在与城市管理进进退退的“游击战”中, 摊主灵活机动换阵地, 数量不见少, 生意也不停, 你来我走你退我进的对策, 疲惫了双方。要允许一定占道经营现象的存在, 吸取了过去只堵不疏的沉痛教训。对乱停乱放问题;应根据城市停车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停车设施建设规划, 以保证城市停车发展的必要空间。对乱张乱贴问题, 应科学合理规划设臵一些广告张贴栏, 积极引导小广告发布退步规范化、整治化, 切实消除城市 “牛皮癣”现象
三、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
(一)全面实施素质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实践出真知,学习出能力。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进一步重视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着力构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能力“再生”机制。
首先,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要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先进理念,使全体城
行政管理1302
市管理执法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学习成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管理执法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城市管理执法局全局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用制度规范学习、促进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日、学习论坛、督学考评等一系列制度,将学习情况作为今后竞聘上岗的必要条件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学习、考核、使用一体化。
第三,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要加强党性教育,要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在各种考验前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意识。同时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同时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要有计划地开展法律、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更新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不断丰富知识面。
(二)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中层干部队伍是一支承上启下的力量,是完成城市管理执法各项工作任务的主力军,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整体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建立一支后备干部队伍。要采取“公开选拔”与“群众
行政管理1302
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推选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强的同志进入后备干部资料库。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要对现的有城市管理执法中层干部开展轮训,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中层干部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改变过去以业务培训为主的做法,开展入职、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中层干部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三要进一步规范竞争上岗制度。继续巩固城市管理执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人员“双向”择岗活动成果。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开竞争上岗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及时公示各个环节竞争结果。
(三)完善创新各种载体,合力推进队伍建设
1、要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局机关创建文明机关、执法中队创建文明中队、对外窗口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团员创青年文明号、工作人员创文明服务标兵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硬件上“抓投入改环境”,软件上抓思想、提素质、建制度、促规范。通过抓典型,点上总结,面上推广,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努力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定期听取行风督导员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评
行政管理1302
议;通过“城管义工”、“帮困结对”等活动,拉近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接受群众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全方位监督,激励全体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奋发进取,增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3、要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内部考核力度。城市管理执法局装备、着装、队容风纪、卫生秩序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定期开展队容风纪、卫生秩序等方面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奖惩措施直接挂钩;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通过市容环境管理竞赛、将工作业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管理难题。
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是贯穿于城管事业始终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才能使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真正成为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优秀队伍。
4、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相对薄弱 在城市管理观念上,管理意识滞后。在城市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相互扯皮,形成 “都管都又不管 ” 局面,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问题存在,部门分散执法力度不到位,给依法管理城市带来困难;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存在统筹协调不够,职责不清,职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实的情况。因此也就表现出规范管理、长效管理则相对较弱。
行政管理1302
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 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动态性强,构成日益复杂,这部分人群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 逐的根本出发点。当加强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因素的 影响,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 “ 以人为本 ” 的方向虽然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无疑从全局的长远利益发展,这必然与个人的局部利益,无视整体的长远利益,甚至为了前者而不惜损害后者相矛盾。建设的违规违章,管理中的脏乱差问题,都能从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与被管理者就一定存在矛盾,要想处理好这对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规划个人的局部的利益。
古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城管,就是这"规矩"地维护者。每天看到城市中的城管们,为了实行城市化的管理,环境、安全、车辆、他们每天都在城市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巡视,所以我们也必须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工作,支持他们的工作。
行政管理1302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正确引导群众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对城市不规范商贩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对小商贩下发有关条文与营业资格证明,并且划定营业活动范围,并定期派代表深入底层与不规范商贩沟通意见,相互理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任何时候都要树立亲民、利民、安民、富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法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
2、大众媒体认清事实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公众;城市管理谋求合作共治,单纯依靠一个政府部门是管不好的,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近年来发生的有关城管的冲突事件,大多起因于执法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由此也不断引发“民意”对城管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质疑。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随着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人性化与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成为一种趋势。
总结
在我国现代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管理中城管执法过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城管执法人员与不规范商业群体存在着切实的现实的冲突,这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这就必须同时要求多方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国家行政法制体系,最重要的是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城管权利使用
行政管理1302
监督机制;而且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讲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切实服务于民众,认清两者之间的切实关系;对于社会舆论来说,需要正确引导公众,从大局着眼,客观评价;对于不规范商业群体来说,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意识,更要有大局意识,冲突双方需要相互理解。
城管职能部门对城市管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建设作用,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于城管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采取用柔性执法的方式去解决,这就需要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有“人本思想”围绕以人为本、和谐理念,探索城管柔性执法的具体方式应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城管执法在未来的城市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虽说当今舆论对城管执法的负面评价占主流,但是相信,随着各界对城管执法的关注,以及城管立法的完善和城市本身体质的改革,将会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城管执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构建和谐街道,和谐城市,服务于民。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改善当前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促进城市管理执法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的路是困难的,艰巨的,但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人都能看到城管们真正的模样!
指导老师 :
第二篇:浅谈如何改善城管形象,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近年来, 关于城市管理执法引发的暴力冲突屡屡见诸报章媒体, 一桩桩暴力抗法事件, 无不让城管部门感到城管执法的艰难。湖北天门城管执法致人死亡案件发生后, 城管便成为热点。各种责难遍布网上和新闻媒体, 给党和政府形象和城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改善城管的形象、改进城管工作,我认为要从社会法制环境和城管执法方式两方面做起,达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总目标,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一、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改善地方的执法环境
城市管理部门享有执法和处罚的职权。普法是执法的前提, 执法是普法的过程。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 我国开展了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 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从治民到治官的艰难转变,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少数国民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一些地方的执法环境仍不如人意。一方面是城管执法的简单、粗暴乃至违法执法, 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是城管队员的执法行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经常受到“委屈”甚至是比“委屈”更严重的回报, 以致造成执法软弱的局面。如此鲜明的对比,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除了部分执法队员自身素质较差及社会转型期相关法律和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之外, 少数群众法律意识不够,缺乏对法律的权威和法律职业人的必要尊重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普法教育依然是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新观念。
(一)学会尊重法律比学习法律更重要
执法者、违法者、新闻媒体和普通群众都要建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唯如此, 执法者才不会违法执法、践踏法律;违法者才不敢漠视法律、挑战法律;个别新闻媒体才不会为追求轰动效应, 误解法律: 少数围观者才不会不明是非、曲解法律。因此, 建立法治理念远比掌握法律知识重要。
(二)文明执法和人性化的“立法”并重
除了强调文明执法还要注重在立法阶段就体现出人性化在20 多年的普法进程中, 我国的行政领域立法速度和数量也相当惊人, 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立法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其中,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表现最为突出。尽管不少省市都规定“规范性文件应当自签署公布之日起30 日后施行”, 然而有些城市却仍然有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的现象。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 直接影响了政府形象和执法效率。因此, 人性化的“立法”, 应当充分考虑学习、宣传和准备的环节, 否则将为执法工作设臵障碍, 增加难度。
(三)与其贴标语、挂横幅不如从细节做起
在普法过程中, 有些地方偏爱造声势、走过场, 形式单调、方法老套, 个别领导甚至认为“普法工作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建议在城管执法过程中,要将普法与执法紧密结合起来, 从细节做起, 学会以法服人。例如, 在制作执法文书时, 除了写出引用法律的具体条款, 还要写明该条款的具体内容。因为我国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数目繁多、内容庞杂而且不断有新法出台, 行政相对人很难掌握所有行政部门的具体规定。因此, 将执法文书引用条款的具体内容明确写出更容易使人了解法律、接受处罚, 比起照本宣科的法律讲座而言更经济更有效。
(四)与其委曲求全不如从严执法
当前一些社会舆论和部分领导对城管执法宣传存在片面性, 曲解或误解人性化执法的真正内涵, 甚至把执法时的委曲求全当作人性化执法的“光辉”、误导了群众。北京曾发生了个体商贩与城管执法人员对峙39 小时的抗法事件。执法者的软弱不仅没有得
到群众的同情, 其态度和能力还引来了不少质疑, 引起了公众和法律专家的不解和不满。面对抗法者执法者更应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从严执法, 只有严格执法, 社会秩序才能更有序。
(五)想要人理解就要先让人了解
城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其工作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和民众广泛参与, 城管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城管法律法规, 开展网上交流与论坛、城管执法进社区和招募城管执法志愿者等活动拉近城管与民众距离, 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城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大众服务, 让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 形成良性互动、大众参与、全民重视的城管执法氛围。
二、以人为本,在城管执法过程中贯穿“堵疏结合”的原则所谓城管执法的“堵”, 就是依法办事, 严格执法, 必须采取果断严厉的法律手段, 使其受到应有的惩处, 对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各种违章违法行为要堵得住, 特别是对“钉子摊”,“犟头户”等要敢于碰硬, 决不心慈手软, 切实维护好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利益。所谓“疏”, 就是对人们的合理需求予以适当安排与引导, 适当设立一些疏导点, 用规范管理的方式化解矛盾;同时也是维护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大禹治水, 成在疏导。只堵不疏, 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只疏不堵, 就会导致出现混乱不堪的“理想主义”。因此城市管理不能只在“堵”上下工夫, 要堵中有疏、疏中有堵;疏堵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城管部门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职能部门, 这种管理职能的履行, 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服务的手段, 管理的宗旨就是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坏境。
这就要求城管工作是“堵”是“疏”, 必须从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出发, 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顺序。坚持堵疏结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狠抓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 必须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调动执法人员的能动性;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 用良好的服务行为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任。
(二)广泛争取支持, 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环境。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没有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支持, 单靠执法人员单方面行动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大力加强宣传力度, 争取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同时, 通过典型示范, 如利用“城管示范街”、“城管示范区”作为正面引导, 在市民中广泛树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 个个都是公共环境”的理念, 教育市民从自身做起, 维护城市形象, 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达到统一, 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切实消除城管执法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保持头脑清醒、遇事冷静, 要善于化解矛盾, 绝不能激化矛盾,要能压住火气、保持和气;少些批评、多些关爱, 真正把民本管理意识贯穿到具体的管理行为中, 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达到教育并疏导相对人改正错误、履行义务的目的。对初犯者, 只要危害后果不太, 一般不予处罚, 应采取批评教育为主;对于严重破坏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的不法屡犯人员, 则必须堵得住, 应采取
果断严厉的法律律手段, 使其受到应有的惩处, 切实维护好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利益。
(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 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需要树立人本化意识, 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 特别是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下岗工人和周边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随之同步进行计划性改造或配套性规划和建设, 改变过去下岗职工、进城农民等小经营者无场可进、无处可去的状况。
(五)转换一下思路, 改变一下管理方式。
在城市执法管理中, 管理者应不断开拓创新, 拓展管理工作思路, 积极采用“疏”的方法, 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这些“顽疾”。如, 对占道经营问题, 除城市严管街和主干道外, 在不影响交通、不损害市容、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 可以规划一些地段, 允许低收入者、无生活来源者等“弱势群体”在指定范围内有序、整齐地“摆卖”, 这既能化解执法矛盾, 又能解决进城农民及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 例如
在与城管进进退退的“游击战”中, 摊主灵活机动换阵地, 数量不见少, 生意也不停, 你来我走你退我进的对策, 疲惫了双方。因此, 自近年北京海淀区发生小商贩刺死城管副队长后,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合理规划一些马路;允许一定占道经营现象的存在, 吸取了过去只堵不疏的沉痛教训。对乱停乱放问题;应根据城市停车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停车设施建设规划, 以保证城市停车发展的必要空间。对乱张乱贴问题, 应科学合理规划设臵一些广告张贴栏, 积极引导小广告发布退步规范化、整治化, 切实消除城市 “牛皮癣”现象
第三篇:城管形象经验交流
如何改变城管已被“妖魔化”的形象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长期以来,关于城管执法的负面新闻此起彼伏。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城管打人”的相关网页信息竟有数万条之多。媒体的这些报道评论带给城
管工作人员巨大的思想冲击,令人不得不认真反思:为何有如此多的城管机构陷入与民众尖锐对立的尴尬境地?城管工作的运行,如何做到适应海安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到内部关系协调,外部公众理解、接受、支持、配合城管工作?
首先,建设和谐城管公共关系,提升城管形象。
在目前这种相对恶劣的执法环境下,城管的形象定位,应该更多地体现服务、便民、亲和的特点。海安县城管局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举办了城管卡通人物形象的征集活动;开通了城管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实行网络回贴员制度;举行了一系列的城管法律法规宣传;在城管执法中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制度;在执法过程中实施错案追究和执法监督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举措,都是为了逐步改变人们对城管的认识,逐步树立海安城管良好的公众形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
(1)要与人大、政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上级城管执法督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妥善处理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
(2)要深入社区、学校向公众发布城管工作的目标,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询问居民及学生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因素,并制定改进的办法。
(3)要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可以联合街道社区进行一些问卷调查、社会调查,从另一个侧面来吸引群众参与维护城市环境,争取更多理解。
(4)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工作力度,注重学法用法,注重队伍执法水平的锤炼,在办案细节上追求完美。
(5)加大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制度的力度,注重执法人员执法理念转变的培训,让行政指导成为管理执法工作的习惯。
其次,建设城管公共关系系统,化解城管公共危机。
海安城管负重前行的六年,付出了艰辛,取得了成绩,但同时也饱受困扰,特别是社会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是全体城管人的心病,尽管我们在管理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我们还是会被妖魔化,还是要经常面对群众和媒体的质问。因此建设城管公共关系,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加强城管公共关系系统的组织建设。
城管公共体系同样需要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需要由熟悉公共关系原理的人员,并且有较高政策法律水平、一定文字口头表达能力。这个团队由局领导亲自挂帅,公关事务代表的是整个城管的形象问题,由领导把关,特别是在处理重大公关事件时,可以保证对外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是加强城管公共关系系统的机制建设。
(1)危机公关的预警和处理机制。城管公共关系的危机公关预警处置机制有两个重点:一是预警,即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不利于自身形象的事件;二是有效处置,在出现有损自身形象的事件后及时消除影响,甚至反弊为利,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在危机发生时应对新闻媒体。在危机爆发时,面对传媒的关注甚至话难,应该本着诚恳、公开、透明的原则,尽量取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控制影响,消除影响。
(2)公众互动机制。城管公共关系与传统宣传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互动性。所谓公众互动机制就是积极沟通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有计划的发布新闻,策划运作公关事件,在同新闻媒体建立一个正面而有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城管的正面形象带至社会各阶层。城管宣传工作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实践经验,在传统的宣传工作基础上加入平等互动沟通的因素,将更有效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固有心理态势,使公众更容易接受。
(3)服务质量管理机制。作为城管机关来讲,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机制的外在要求是为公众提供最佳服务,提供高质高效的工作成果,这也是建立良好公关关系状态的根本。服务质量管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在于狠抓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个人能力,形成一整套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下的科学规范的业绩考评操作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唯才是用,人尽其才。通过提高组织内部工作效益,促进组织行为社会效益的提高,从而使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外因素良性互动、协调互动,共同达到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公共关系目标。
最后,建设城管公共关系载体,宣扬城市管理文化。
海安县城管局建局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城管公共关系的载体建设,在政府部门中率先开通了城管官方微博,开办了海安城管内
刊、海安城管网等媒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此已有的载体,宣传海安城管文化,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是提高简报和网站的质量。简报和网站上刊登的信息,要克服“官本位”的思想,给这些载体一个准确的定位,加强特色上的创新,提高简报和网站的阅读点击率。
二是增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重视互动环节的回馈工作,及时答复、公开相关
结果内容,提高网站的信誉度,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城管在为群众办事,是一个有效的政府机构。
三是充分利用公众活动载体。在执法和服务实践中有许多面向群众的活动载体资源,如“城管进社区”、“阳光执法周”等活动载体都为增进与群众的关系、宣传城关法律法规常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设新型城管公共关系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原有的特别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将其由单向传播转化为双向沟通和交流,赋予其新的公共关系内涵,使之更加有效地为城管公共关系服务。
总之,城管被“妖魔”化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相信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管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这种现象一定不断改变。
第四篇:如何提高城管形象
如何提高城管形象
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在民间的俗称就是“城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地方都成立了城管队伍以加强城市地方的街头管理。但随着城管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了种种问题,城管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已经大打折扣。很多地方在给政府部门评分的时候往往是城管的得分最低,我认为这和城管队伍的执法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因为城管队伍的主要职责是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13个方面。由此可见城管的工作范围广泛而复杂,所以我建议在城管内部再进行工作细分设立专门的部门,比如设立城市规划管理处等,使各处的职责明确。这样的好处是使各部门有精力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业务水平。现在的城管就是因为管的太多所以不精,在处理一些问题上缺乏专业的解决办法。所以从城管自身内部就应该明确机构职责使市民看到一个组织分工明确管理有效的执法队伍。
其次,我觉得北京的城管宣传工作就做的十分到位。他们不仅在城市的公交车电视传媒上播出宣传自己的宣传片,而且还深入到街头巷尾向市民进行工作展示。在宣传片中城管将良好的执法形象展现了出来可以看到一个文明执法的队伍,每个行动都有理有据,执法
用语十分规范,这样良好的城管形象十分有利于改变现在的状况。在街头巷尾的宣传工作中能够让市民面对面的了解城管是怎么工作的,看到他们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市民就能近距离的感受原来城管的执法也是这样文明这样合理。
第三,加强城管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考试来录用城管人员,使城管队伍自身具备高素质目前人们普遍的感觉就是城管执法过于蛮横无理所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十分的必要。人民群众了解他们的形象就是通过他们日常的执法工作了解的,如果他们不改变这种粗暴的方式那么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永远不可能改变。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提高城管形象的几点意见
第五篇: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监理形象
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监理形象
从
年开始建筑行业试点引入监理制,算下来也的年的时间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与讨论,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在我国建设领域快速发展变革的时期。初期,建筑企业大部分是国企,企业投标是以固定利润计算的,施工操作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监理主要就是施工质量的监控,工序质量的合格与否主要是依据监理人员的经验与水平,监理工作不规范,施工单位及部分政府部门对监理很抵触,随着改革的深入,大量民企进入建设领域,工程计价方式也多样化,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千变万化,逐步赋于监理更多的职权,随着监理规范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监理的作用才渐渐被社会所接受。所以监理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完善自身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业务水平,搞好职业道德教育与评价,从而提高监理工作效率,改善监理的形象。
目前从大的方面讲监理主要分为两块,一是设计阶段监理,二是施工阶段监理。设计阶段监理执行面不足2%,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监理公司在技术方面与设计单位水平差距很大,无法与设计单位在设计理念、结构安全等方面进行沟通,更不用说审核了。从很多项目监理部的图纸审核记录就能看的出来。设计监理的工作没有执行开,并不是说这项工作不重要,只是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水平。现阶段施工监理的主要工作有
1、审核总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2、组织施工设计交底
3、审核设计中将用于本工程的材料、设备厂家规格及质量,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4、负责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督促及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监督各方案、措施的落实及执行
5、参与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监督事故处理方案的执行及验收
6、审核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
7、审核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审批进度计划
8、审核工程计量,审核工程付款凭证
9、协助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10、审核工程结算,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技术档案资料归档
11、协助完成业主方工程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
12、建设监理规程、国家规范及安全监理规程等规定的其它工作
要完成以上这些工作监理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有:开例会、协调会,发工作联系单、监理通知、工程暂停令,报告政府、巡视、旁站、平行抽检。监理这些工作和方法看上去很复杂,千变万化,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按图施工,图上怎么画的你就怎么要求,施工单位怎么承诺的你就怎么检查,法规上怎么规定的你就怎么执行。监理的工作其实是没什么创新,甚至是循规蹈矩,创新就意味着风险,施工单位对你没有益处的创新也不会接受。
如何做好监理工作?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是无答案的。首先“好”的标准不好定,建设单位有一个“好”的标准,施工单位有一个“好”的标准,监理单位有一个“好”的标准,政府相关部门有一个“好”的标准,房地产中的小业主也有一个“好”的标准。工程中的各相关方由于目的、背景、文化等的不同,“好”的标准也不同,建设单位认为能协调好各方关系,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环保目标在可控范围内,有问题站在建设单位一边,听话、好使,不让政府找麻烦,就是一个好监理。施工单位认为不故意刁难,不“吃拿卡要”,可松可紧时放我一马,关系到我利益时替我说句话,这就是好监理。监理单位认为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没有找槎,按时收回监理费,这就是好监理。政府部门认为有事及时向我报告,检查时现场还过得去,随时陪同的监理是好监理。有这么多标准,看来监理工作做起来也是不容易的,在各方中,建设单位那是衣食父母,不能得罪;施工单位财大气粗,你斗不过;政府部门,有背景,手握处罚权,也得小心伺候。与各方比起来,监理是绝对的弱势群体,(虽然从合同上讲是平等的双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理学与沟通管理是很有用的,其实工程的前期磨合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各方都在试探了解对方,摸清相互关系,了解对方的诉求和目的,给自己定位,逐步掌握好工作的尺度。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磨合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主动把握磨合过程比你多学几本规范强的多。
日常的监理工作主要是巡视、旁站、验收、开会、写日记、整理资料,人们常说,一套图纸、一个盒尺、两本合同、几本规范,就能干监理,说实在的这已经是好总监的标准了,在一些不复杂、不指望监理的项目中,监理只是人数标准,有几个人在现场戴上监理的帽子一转就算完成任务了,雇佣几个会写字的保安也能行,这与行业内标榜的监理是高智能服务,高收费是不符的。目前来讲,监理的人员分布还是呈金字塔分布,大量的还是基层的现场监理员,能去现场,能看图纸(看不懂问题也不大),最好能挑个小毛病就足够了。可以讲监理工作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没什么创造性,别人把方案编制好了你进行挑错审批,别人把工程干完了,你进行挑错验收,别人干你在一边看,记住一点就行,不懂的不要瞎挑错,回来后翻规范与图纸,这已是不错的监理了。其实大部分的检验批、分部分项验收都是走了形势,有错误监理也通常看不出来,否则也不会出这么多质量事故,其实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没出事的隐患应是占绝大部分。
既然监理工作没那么复杂,为什么有些人还整天搞那么忙,累死累活的?除了工程进行的比较快,要随工程进展进行程序性验收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本身技术水平不高,对工程的工艺、操作、规范、图纸等吃不透,忙于这方面的充电,过一段时间就应适应。这是比较务实的监理了。
二、自己把事情搞复杂了。心态出现了问题,总觉得施工单位没有把自己当回事,运用厚黑学中的补锅法对付你的报审资料,你报的施工组织设计第一次以缺少安全保证措施为由打回重写,第二次又以没有施工平面布置图为由打回重报,第三次以临时用电计算与现场最大负荷不一致为由打回重算,第四次以部分施工工艺与本工程项目特征不符,打回重新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实在没水平找毛病了,就挑几个错别字让你改一回,开会就讲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还没有编制好、修改完,已经打回去好几次了,有诸如什么什么问题,表现自己多负责,如此几次后才肯同意签字,这时候一般已经开工几个月了。巡视验收时也是一样,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告诉施工单位(有时施工单位个别人很侥幸,不虚心,“还没干完呢,你不用管”),到验收时,这有问题不能通过,再验时那有问题不能通过,工程进展受到影响,反复几次后,施工单位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双方关系就会缓和下来,毛病照挑,字照签,工作娱乐两不误,年底没准还能评个先进,真是名利双收。如施工单位不买帐,双方关系就会紧张,多数情况,升级到一定程度,施工单位可能会动用自己的关系,将某个监理换掉,这时监理单位也是会很配合的,无非就是换个人嘛,有的是。
监理工作忌走两个极端,管理上,不能全面插手施工方的管理,直接安排生产,也不能替建设单位作主,这会引起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反感与恐慌,相反也不能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投资情况不闻不问,不管拿什么文件来都敢签字,这样是对工程、对自己、对单位的不负责任。工程的验收上也是一样,小毛病上不纠缠,大问题上不放过(这里并不是说可以放松规范的要求)。举一个例子,2000年的一个工程,框架结构,工期很紧,建设单位领导对进度很重视,钢筋绑好后总是合不了模,打不了砼,原来有一个年龄大的监理工程师可能干过钢筋工或对钢筋验收规范进行了一些研究,认为柱纵筋间距有个别超过标准偏差的50%,应执行一项否决,认定为不合格,不予隐蔽验收,(确实不太好保证,即使是绑扎时没问题,振捣时也有可能振偏,尤其是机械连接接头取样后的搭接处)你专找看着间距大的检查,一般情况都是超标的,一验收就是这锚固不够,那搭接不足,要不就是绑扎不牢固,几次之后,工程进度明显慢了下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也有些扛不住了,问明那位监理工程师不合格的原因后,组织建设单位工程师对不合格钢筋进行了检查,却发现现场22的钢筋部分用成了20的,部分次梁处吊筋没有,对这位监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水平产生了怀疑,对已完成的工程质量也产生了怀疑。监理工作要掌握好火候,就像监理培训时一个老师讲的,监理的尺度就像一个脖套,你卡得太紧,它喘不上气来,会死掉,你卡得太松,它又会从你的套中逃脱,失去控制。(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比喻对双方都不太尊重)
目前整个建筑行业的大环境不太好,潜规则泛滥,对监理也是意见颇多,号称建筑行业中公正的第三方,监理工程师还是应做出一些表率,放平和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行业中的不公与不平。监理公司也应逐步完善工资体系,完善对监理工程师的全面评价,提高监理的监控与服务水平,提升监理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