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种管路的护理
神经内科各种管路滑脱的预防预处理
一、气管插管
1、意外拔管预防:
(1)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宣教
(2)导管固定:剪1条长约35cm、宽2cm的胶布,从一端剪开32cm,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颊部。要放置牙垫,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除胶布固定外,可加用扁纱带于枕后打一死结,松紧度以容纳1个手指为宜。
(3)正确掌握插管深度:(4)气囊管理:
(5)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和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
(6)合理使用镇静剂:烦躁不安、长期留置导管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利于治疗。
(7)呼吸机支架固定: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导管后要有一定的移动度,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导管拔出。支架和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应尽量靠往呼吸机方向,并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患者头颈部活动时导管不发生滑脱。
(8)常规护理活动时防滑脱:制定有关导管护理操作的步骤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操作完毕均要将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道固定牢靠才可离开。
(9)监测和急救:凡有人工气道者严密监测意识和生命体征,尤其做好呼吸机和氧饱和度的监测。备好急救药品和插管导管等抢救器材。(10)加强责任心
2、意外脱管的处理
1、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对未完全脱出的导管,应先抽出囊内气体,以防拔出时损伤气道粘膜;
2、立即吸痰。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重新插管做准备。
3、面罩加压给氧。对于自主呼吸好的患者,吸痰后可行鼻导管给氧并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对于无自主呼吸者在准备气管插管同时,首先打开气道,再用面罩加压给氧并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待纠正缺氧症状后再重新插管,对于插管困难者,可持续面罩加压给氧;
4、紧急床旁气管插管。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二、气管切开套管
1、意外脱管预防:
(1)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2)固定带松紧适宜
气管切开套管颈部固定带是保持套管正常位置的重要手段。护士每班应检查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如发现固定带与皮肤之间容纳超过一指应及时调整。注意不要打活结,以免自行松开。如为全身水肿或颈部皮肤松弛的患者,可适当紧些,以不影响颈部血液循环为准,并及时根据颈部水肿消退情况调节松紧度。(3)气管切开口太长
及时观察和处理切口,每天常规切口换药,及时观察伤口的情况。对于气管切开口未进行缝合的患者,进行吸痰、翻身等操作时应将呼吸机管道放置妥当,避免牵拉。置管2~3 d凡士林纱条取出后应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并重新调整套管的位置。对于切口长度超过5 cm的患者,应通知医生给予一定缝合,可在切口上端缝1~2针,但勿在切口下端缝合,以便引流及换管
(4)及时充气和观察套囊套管放置后,应向套囊内充气
套囊充气还可使套管固定在气管内一定的位置。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硅胶气囊内一定的压力可产生气体渗漏,因此应每班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及时充气、测压,以保证气囊充气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倾听充气不足而从口腔中发出的漏气声。如发现充气后气囊外置、充气囊仍干瘪及气道内产生漏气情况,应考虑气囊破裂,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套管。(5)使用加长型气切套管
对颈部粗而肥厚者,进行气管切开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长型气切套管。插有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出现颈部肿胀,首先应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同时床旁及时准备好可调节长度的套管及气管切开包,必要时及时更换。(6)防止自行拔管 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和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并酌情给予适量镇静剂。
(7)避免呼吸机管路过度牵拉
2、意外脱管的处理:
套管脱出的判断:套管一旦滑出气管外,患者即出现经皮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全身发绀进行性加重;患者可出现情绪紧张、烦躁、呼吸浅快、大汗淋漓、意识逐渐不清等;机械通气患者可出现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报警,呼出潮气过低报警。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在排除其他病情方面的原因外,应考虑套管滑出,并立即报告医生, 紧急处理:抽尽气囊内的气体,剪断固定带,使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对长期气管切开已有窦道形成者可将气切套管顺气管弧度进行插入;对于套管完全脱出或气囊破裂者,应在密闭气管切口下进行口鼻腔简易呼吸囊通气[3],同时配合医生将气管切开套管重新置入或更换置入,固定妥当后,接呼吸机予高于70%的氧浓度吸入,直至经皮氧饱和度稳定大于90%以上后方可渐减至原始氧浓度,30 min后行血气分析。
三、中心静脉导管
1、意外脱管的预防:
(1)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
(2)固定敷料的选择:存在自行拔管风险的患者均应应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3)导管的内外固定:导管要进行无菌胶布内固定或必要时进行缝合固定,导管外有效的蝶形固定,固定部位要避开关节及凹陷处,以免因患者活动、颈部伸屈、咳嗽而移动。Picc可以用弹力绷带或自粘式绷带固定在贴膜外。(4)有效的约束: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和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
2、意外脱管的处理:
(1)发现导管脱出,立即给予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出血(2)安尔典棉签消毒穿刺点:待干后予以无菌纱布覆盖连续3天(3)通知医生
四、胃管
1、管路滑脱的预防
(1)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2)鼻胶布的妥善固定:每日更换鼻胶布;(3)进行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脱出(4)每次鼻饲前的观察长度
2、管路滑脱的处理:
(1)
五、尿管
1、管路滑脱的预防
(1)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2)气囊的
(3)患者手的有效约束:
2、管路滑脱的处理
附: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2)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3)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至脱管。(4)更换固定系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第二篇:神经外科各种管路的护理
各种管路的护理
1.与气道有关的管路
⑴吸氧管 重症患者在吸氧时宜采用较细的鼻导管从一侧鼻孔插入,每周更换一次氧气管,定期更换氧气瓶内,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分泌物,保证吸氧通畅有效。⑵气管插管分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
口气管插管:即经口腔将插管置入主气管,末端距门齿成人约22cm左右,导管固定时要放置牙垫,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堵塞插管,造成窒息;
经鼻气管:插管即经一侧鼻腔将插管置入主气管,末端距鼻尖成人27cm左右。脑外伤明确或怀疑有颅底骨折的患者,禁忌经鼻插管。
护理:①插管期间,放气囊1次/4h,5一lOmin/次,以防止气管壁压伤;
②每日做口腔护理,检查插管位置及口唇或鼻部皮肤情况,更换胶布及粘贴位置; ③插管期间经导管吸氧,常规湿化气道,及时吸痰,保证气道通畅;
④检查插管气囊压力适中,动患者给予适当约束,避免患者自行拔管或管路脱出。⑶气管套管:是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所置管路,适用于连接呼吸机;气管上1/3部位占位性病变,成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长期昏迷或不能自主咳痰患者等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①床旁备氧气、吸引器、痰管、盐水、无菌纱布等;
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及时吸痰,并常规给予气道湿化;
③气管切开伤口,每日换药,金属套管管芯浸泡消毒,1次/d; ④气管套管牢固固定,随时检查套管系带松紧,以可伸一指为宜,保持系带干净松软,污染或发硬及时更换;
⑤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伤口出血、气管内套管堵塞套管脱出等; ⑥拔管后24h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以备抢救使用。
2.与引流有关的管路
⑴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操作目的及意义;
②严格无菌操作,置管成功后将尿袋固定于患者臀部水平面以下,搬动或翻身时夹闭尿管,避免尿液逆流感染;
③每日给予会阴部冲洗,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保证管路通畅,避免打折、受压、脱出;
④在病情许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并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 ⑤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应定期查尿常规,导尿管更换1次/2周。⑵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②患者置管后取平卧位,引流装置应高于床头10—15em,或遵医嘱调节;
③引流管通畅,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患者应给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管,还应避免管路打折、受压、阻塞及脱出等,搬动患者时需夹闭管路,避免逆行感染;
④保持穿刺点外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或污染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⑤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引流量,一般成人<500ml/d。⑶腰大池引流管:具有创伤小、可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护理:①置管后将硬膜外导管沿脊柱向头部方向延长固定,从肩侧伸出接无菌引流袋固定于床旁,一般引流袋低于穿刺点15—20cm; ②置管者去枕平卧6h; ③动态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一般以2-5滴/min为宜; ④每日更换引流袋,保持导及穿刺点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⑤及时拔管。
3.与胃肠营养有关的管路
对于昏迷患者,或因消化道疾病如肿瘤、食管狭窄、颅脑外伤以及其他不能经口进食者,为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可通过导管供给其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根据胃肠道插管的途径可分为:鼻胃管、口胃管、胃肠管或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鼻胃管。
鼻胃管: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用于从管内注人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管路。护理:①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插管目的、意义,插管动作轻柔,清醒患者指导患者配合方法;
②确定插管成功后,妥善固定,并记录插管长度;
③需翻身、吸痰患者应先翻身、吸痰,做好准备工后再行喂食; ④鼻饲前将床头摇高30。,每次喂食前先明确管路位置,先注入少量温开水,保持管路清洁通畅,每次鼻饲应少量、缓慢。每次鼻饲量<200ml,间隔时间不于2h,鼻饲液温度38℃一40℃。需鼻饲药物时,应先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⑤鼻饲患者应每日做口腔护理,胃管每个月更换1次。晚上拔出,次日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⑥鼻饲期间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或电解质紊乱现象。
第三篇:管路护理与管路滑脱防范措施
管路护理与管路滑脱防范措施
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管路的脱落。、2、置管后,在体外用胶布做一标记,经常巡视,防止管道脱出。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护士对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3、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翻身时注意勿牵拉。
4、患者躁动时,应有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
5、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避免导管牵拉脱出。
6、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牵拉。
7、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8、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应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9、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0、护士应按分级护理及时巡视病房,仔细观察导管接口处是否固定良好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11、一旦发生导管接口处脱管,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因胃管内容物流出造成呛咳或窒息。
12、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以防各种导管滑脱,保证护理安全。护理部
2012年5月修订
第四篇:预防管路脱落的护理措施
预防管路脱落的护理措施
1、吸氧管管道脱落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2、输液管(深静脉置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各种管路要连接牢固、妥善固定并严格交接班。⑵加强巡视。⑶输液瓶挂置不宜过高,应当有一段液管与病人身体平行放置,以防翻身时造成脱管。
3、导尿管脱落防范措施:
⑴置尿管前要正确评估患者。
⑵对尿道松弛的病人气囊内生理盐水注入量不可过少。⑶经常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4)向清醒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避免过度牵拉尿管及尿袋。⑸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
4、胃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胃管固定要牢固,每日更换胶布。⑵烦躁病人要约束好上肢,防止其拔出胃管。⑶对于频繁恶心、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止吐并抬高床头。⑷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⑸对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
5、气管插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用气管导管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⑵向清醒病人做好宣教,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嘱患者不要自行拔出管道。⑶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⑷为气管插管患者做口腔护理
时应双人合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实施口腔护理,以免操作时误将气管插管脱出。
6、气管套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牢固固定气管套管。⑵每班检查气管套管系带松紧度,以能伸进1—2指为宜。⑶向清醒病人讲解气管套管的重要性,嘱其不要自行拔管。⑷情绪不稳定及躁动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患者拔除套管。⑸使用呼吸机患者,应使用管道固定架,防止更换体位时误将气管套管强力拖出。
7、胸腔闭式引流管脱管防范措施:⑴引流管固定要牢固。⑵嘱清醒患者活动时注意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折叠、脱落。⑶每班观察引流管置入长度,有无气体或液体引流出,有无水柱波动情况。
Pxx
第五篇: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在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
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七、肠内途径的选择
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 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八、肠内营养用法
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小肠内喂养建议采用喂养泵喂养方式。
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持续胃肠泵输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
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
(一)一次性输注
一般 每次只能输注 200ml 左右,每天输 6 ~ 8 次。
(二)间歇性重力输注
每次输注 250 ~ 500ml,速率为 450ml/h,每天 4 ~ 6 次。
(三)持续胃肠泵输注
胃肠泵输注可以 12 ~ 24h,开始的输入速度是 20 ~ 40ml/h,患者逐渐适应后每日可以增加 20ml,直到 100 ~ 125ml/h。
十、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是 肠内营养泵加各种肠内营养管路,在临床中尽量使用泵,因为小肠对它的吸收能力 较好。
十一、肠内营养的护理
(一)护士的责任
1.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2.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3.对病人和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二)肠内营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1.肠内营养输注管路的位置
营养管路有可能发生移位,如果移位后的管路继续使用,有可能引发严重问题。如果发现管路移位,要及时的处理,禁止从疑似移位的管路中输注肠内营养。应注意:先行 X 线检查明确管道是否在胃肠道内,而不能单纯依靠听诊来判定位置;将留在外面的管路长度做好标记,长度改变后再行 X 线检查。
2.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
(1)在清洁区域采用无菌技术准备肠内营养。(2)尽量使用液态制剂而非粉状制剂。(3)开盖后即使冷藏,超过 24 小时则不可使用。(4)配液过程中需要佩戴无菌手套。
(5)开放输注系统 5 小时更换 1 次,密闭系统 48 小时更换 1 次,一定要避免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
3.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连接错误
(1)开始输注时,管路从起端到末端都需检查。(2)患者换病房或换床后都必须重新检查管路。(3)标记所有管路。(4)输注前确认标签。
(5)禁止非临床工作人员连接管路。4.经肠内营养管路给药
(1)能直接向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药物。(2)不能将所有药物混在一起。(3)给药前需稀释药物。(4)尽量给予液态药物。
(5)固体药物应先研碎,以无菌注射用水稀释后立即给药。(6)给药后用 15ml 无菌注射用水冲管再给另一种药物。
(7)所有药物注射完后,仍需 15ml 无菌注射用水冲管,目的是为了保证管道的通畅,以及药物的作用。
(8)小儿给药时冲管用水要减少,一般为 5ml。(9)给药后一般 30min 可以重新输注。(10)每个患者使用自己的固定给药注射器。(11)联合给药时需咨询医师。5.检测患者胃肠功能和耐受性
(1)危重患者给药前需明确有肠鸣音或排气排便。即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一定要先确诊确定有肠内功能,才能进行使用。如果没有肠内功能,是不能使用肠内营养的。
(2)若存在误吸或不耐受以及胃残余量过大(大于 200ml)时,应从肠道行肠内营养支持。
6.预防误吸
(1)评估有无误吸的危险性。
(2)平卧患者在给药时保持头部呈 30-50 度角。
(3)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前 48 小时内,每 4h 需检查 1 次胃残留内容物的量。因为如果胃残留量过大,就不能通过鼻胃管,而要通过鼻肠管或肠道来给药。
(4)高危患者应缓慢输注。(5)可给予促胃动力药。(6)尽量将管路放置至幽门后。7.腹泻
(1)要注意分清是感染性还是渗透性。
(2)查找原因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没有过度摄入高渗性药物,是不是使用广谱抗生素,伪膜性肠炎或者其他感染性因素。
(3)检查评估时要看:腹部条件,粪便内有无白细胞、白细胞数量是多少,粪便的量、粪便的性质,粪便细菌培养,血生化检查(有无过度电解质丢失或失水),使用药物。(4)预防 措施: 减慢输注速率,采用输注泵;降低渗透压,用水对肠内营养配方进行稀释;建议使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调节血钠浓度;检测食物温度。
8.监测耐受性
(1)不耐受的表现: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等;定时测胃残留液量,观察胃耐受性;针对病因对症处理。
(2)影响耐受性的因素:输注速度、营养液温度、营养液浓度。
(3)合适的速度:开始以 30ml/h 的速度给予;适应后逐步加快速度至 40-60ml/h,最快不超过 100-150ml/h ;胃肠泵控制速度。
(4)合适的温度:目前尚未统一,有人认为 40-45 ℃,有人认为要接近体温 37 ℃,避免烫伤或腹泻,观察病人反应,采取适合的温度。
(5)合适的浓度:全浓度为 4.18-6.27kJ/ml ;开始实施用半浓度;适应后改全浓度。
(三)输注护理
1.肠内营养泵输注导管建议每日要更换。
2.输注速度从低到高: 20-30ml/hr 开始,一般 40-60ml/hr,最快速度 120-150ml/h。
3.输注浓度从低到高。
4.营养液最好常温下使用,不建议加热,因为加热只是局部,可导致蛋白质变性。5.并且要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呕吐等症状,病人不能耐受,可减慢输注速度(浓度)或停止输注。
6.胃内喂养时,病人应取头高 30°-45°卧位,定时检查胃残留量,以减少误吸发生率。
(四)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防止导管移位、脱出,选择适合长度的管路。2.胃造口及空肠造口处的敷料应每隔 2-3 日更换 1 次。
3.定期冲洗管道,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 4-6h 用温水冲洗喂养管 1 次。每日输注完毕,应要冲洗管道。
4.如需通过管道给药,给药前后也务必冲洗管道(至少 20-30ml 清水),以免药物与营养液反应,而失去药效,进而堵塞管路。
5.若需要检查胃潴留,其前后也要冲洗管路。
6.如果暂时不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夹闭管道,可以连接引流袋或负压鼓。
(五)堵管的护理 1.堵管的原因
(1)营养液中蛋白质凝固。(2)注入药物溶解不彻底。(3)冲洗管路不及时不正确。(4)中断肠内营养。
(5)再建通路,增加病人痛苦。2.护理措施
(1)4-6h 用温开水冲管。(2)冲管必须是脉冲式。
(3)还可以用可乐、尿激酶等冲管。
(4)建议鼻肠管的使用时间最好为 42 天(6 周)。
十二、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优点
肠内营养输注泵是一种由电脑控制输液的装置,精确控制营养液输注。控制输液速度,附加多种故障自动识别报警功能,设置计划输入的液体量,并可显示输液速度和输入量,可经中心控制室得到近期内输入液体纪录。有效减少了肠内营养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 EN 耐受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对卧床患者长期 EN,使用输注泵辅助肠内喂养显著改善安全性:如降低腹泻、呕吐、反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有效控制血糖。对慢性疾病老年患者(65 岁及以上)采用持续性输注泵EN,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肠内喂养的耐受性,更为安全和容易耐受。
PPT30 的图片可以看到胃肠泵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将 100 位经皮内经内窥镜下胃肠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输注,紫色的表示输注泵组,绿色的是重力输注泵输注组,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不同。胃胀的发生率,输注泵组仅有 3 例,而重力输注组有 36 例。说明使用输注泵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肠内营养输注泵是专门为肠内营养支持设计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如药物输注),也不能被其他用途的输注泵所替代。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有关人员必需接受专门的训练。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泵喂养可有效减少胃和食管不适的发生,并且可以为吸收能力受限的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