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1:5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封面:

新 疆 电 大 开 放 教 育

点子政务课程论文

姓 名_马玉芬 学 号1665001201522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校米泉电大

课程论文题目_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

评 语: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2017年4月6日

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这一决定赋予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全、优质的生活服务,这是社区创新管理和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标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有助于增强基层社区扶危济困、敬老、扶幼、排查隐患、治安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等问题。这对加强社区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我所在的社区基本情况发现,当前基层社区信息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入,比如宽带入户、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社区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站的制作与维护等。由于缺少资金,有能力开发自己网站、建立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的街道、社区并不多,无法实现社区与居民之间网上互动、网上服务。除了政府的财政资金,社区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

二是实用性有待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便利实惠,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百姓的需要。目前有些地方社区信息化建设重系统、轻整合,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数据。有的社区虽然网络建好了,但信息长时间不更新,点击率低,没能真正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作用。

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医药卫生、家政服务,还是劳动就业、生活保障,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统筹规划、管理。目前,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各社区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重复录入,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制约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四是信息化人才短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工作人员。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也缺乏一套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我认为,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真正服务社区居民生活、辅助社区工作,应针对社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都应成立社区信息化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建立由民政部门和经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县区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推进社区信息化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和工作规划,加强分类指导。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综治、公安、司法、人社、规划、建设、交通、文化、卫生、人口计生、园林、环保、体育、商务、老龄、国土、房管、民族、宗教等部门,要指导本系统积极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社区信息化建设应以市、县两级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众较多的社区、外来人口较多的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社区倾斜的力度。要把社区信息化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培育品牌,发展连锁服务项目,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三是努力优化环境。应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绩效评估,引导社区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及时清理不利于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凡电子化能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应要求街道(镇)和社区以及居民提供纸质文档,暂时不能解决的,可以实行电子化、纸质文档“双轨制”,并最终过渡到电子化。

四是大力培育人才队伍。加强对各级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信息运用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使用水平,不断推进社区日常管理、相关报表、申报业务的电子化。面向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信息化宣传教育,普及社区信息化知识,提高居民的信息运用能力。鼓励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信息化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社区居委会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效使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计算机在社区、家庭的普及应用,推进智能小区和数字家庭建设。鼓励电信、广播电视等通信运营单位加强社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优惠措施,提高宽带网络普及率。

第二篇: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信息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审计信息化理所当然成为了审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设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然后剖析了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审计 复合人才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的发展迅速,在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如金关工程、金卡工程、金桥工程、金税工程、金卫工程、金文工程等系统。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使得审计工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及其内部控制,以证实其会计事项处理的合法性、结果的正确性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转变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手段,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

(二)审计信息化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随着审计工作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依法向-1-

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越来越在意,审计风险不断加大,这就对我们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结论必须越来越准确。而与之同时,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信息处理手段越来越高超,相应地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从事审计工作,并且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节约人力资源,更加有利于完善审计复核审理制度,建立审计二级复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二、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金审工程)范围后,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署开发的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及OA(审计办公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如金融系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

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出现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的局面。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

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操作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四)缺少计算机审计复合人才。

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

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不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应加大计算机复合审计人才的培训力度。

虽然目前大部分审计干部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办公,部分审计人员还能利用审计软件或自编电子表格小工具进行辅助审计,但距“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受人员编制等限制,要引进大批专业人员是不现实的。应立足于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选拔一批审计业务精湛的年轻同志,通过强化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迅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形成各单位计算机辅助审计骨干。

(二)深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研究工作。

审计理论是对审计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和升华。注重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审计工作的基本规律,也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不断总结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践经验,并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对策措施、组织领导,以及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操作技能、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广

泛深入的研究,使审计工作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地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这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要改变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处所管辖的信息化程度和特点,以及处内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的构成情况,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考核内容,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

在我国审计信息化还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通过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年”等活动,大力实施教育培训、重点项目攻关、软件开发、经验库建设等工程;另一方面作为基层审计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来理解、落实李金华审计长“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的论断。只有这样我们审计工作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使命。

第三篇: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笔者是资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近期通过两个月对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调研,了解到资源县各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派出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由此引发了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建设 现状;主要问题:方法和对策 思考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笔者通过实际工作和调查,对目前资源县公安局八个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一、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层民警配备情况。资源县公安局共有八个派出所,现有正式在编民警49人,其中30岁以下的25人,31岁至40岁的11人,41岁至50岁的10人,50岁以上的3人。

2、各派出所电脑硬件配置情况。

第四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大,速度还不快,认识还不高,意识还不强,力度还不够,推广使用还不广,相比之下发展不还均衡,建设相对滞后。由此,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内部审计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内存”不足,审计工作不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是力不从心,难于应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响着审计质量、审计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显而易见,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提升审计手段、技术方法,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日前,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把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由此,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同样,内部审计的出路也在于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推进,企业、部门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随之而来的各种经营风险也呈多样性、联动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征。这就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仅是为内部审计提供技术支撑的需要,而且也是创新驱动促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不仅是节约人力、物力的需要,而且也是无形中增效、增能的需要,不仅是创新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创造内部审计工作新的增长点的需要,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无疑,不发展信息化内部审计就没有出路,就要被时代所无情淘汰。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给力不足。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无论从组建的数量还是人员数量、技术水平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一直是影响和困扰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短腿”和“短版”。造成这一历史“欠账”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归根结底无疑与有些企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给力不足不无关系。不难看到,现在不少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也在积极争取向信息化“靠拢”,向高科技要技,向信息化要能,但前行遇到的阻力不小,困难不少。有些企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往往是“风声大,雨点小”,重视喊在口上,支持写在纸上,可就是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于是,内部审计要人没有,要钱不给,要物不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几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病人不急郎中急”,审计人员渴望审计信息化只能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望眼欲穿,发展的速度纸上谈兵,步履维艰,寸步难行,影响和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2、满足现状 固步自封。毋庸置疑,内部审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内部审计工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面对骄人的业绩,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满足现状,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忘乎所以,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的思想,认为没有信息化照样搞审计,“小米加步枪”照样“打天下”。由此,对新生事物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对信息化建设不屑一顾,轻重倒置,缺少自觉性和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缺乏能动性、主动性、参与性,不是“我要信息化,而是你要信息化”,于是,信息化建设“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信息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无所作为,停滞不前。

3、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不难看到,在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是老骥伏枥,让“老字号”去学习新生事物,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审计确实有点儿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但是,这不是理由,也不是借口,既然你选择了审计,你在干审计,就要学到老,干到老,理应要学习、应用和掌握信息化技术,应对现代审计。令人遗憾的是,有些“老审计”面对审计信息化畏难懈怠,难字当头,被难难住了手脚,被难难倒了进取,存在“人到码头车到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内部审计工作得过且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认为没有文凭有水平,没有智力有实力,没有真才有真干,没有水平有经验,凭“老经验”论审计,凭“老革命”干审计,凭“老眼光”看审计,审计难免停留在“小作坊”、“小儿科”上,使得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质量不高,信息化建设难于推进。

4、徒有虚名 浪费资源。时下,不少内部审计组织都为审计人员配备、添置了电脑,有的人手一台,为提高和提升了审计效率和技能创造了条件和保障。但是,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却对高科技知之甚少,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一知半解,加之内部审计系统缺少组织对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现代审计的系统业务学习和培训,缺乏审计软硬件开发、推广、应用,内部审计人员“内存”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水平差、使用效率低、资源共享不高等问题,因而有了装备却没有很好“装备”自己,有了“武器”却没有很好“武装”自己,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徒有虚名,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5、技术匮乏 后劲不足。不容置疑,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内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是,不难看到,眼下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是企业、单位的“老弱病残”,不仅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多,而且勇于创新,肯于思考,热于奉献,年轻有为,精兵强将少,同时缺少人才引进和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年龄老化,知识断层,人才缺乏,技术匮乏,后劲不足,“青黄不接”,技不如人,某种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事实上,现在内部审计发展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内部审计人员的供需“缺口”还不小,但,随着审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真正意义上缺的是人才,少的是技术,缺的是技高一筹,少的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而不是滥竽充数,效能低下。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重视 讲究实效。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审,科技促审的有力举措和根本保证。多年的审计工作证明审计也是生产力,审计也是效益。因此,审计信息化关键在领导,作为企业、单位领导首先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事关重大重要的位置,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主动运用,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决策和驾驭能力,革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重在抓贯彻落实,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搞形式,多讲实效,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保障有力,充分调动审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用自己言而有信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以信息化促管理,以高科技促效益,使审计信息化既开花又结果。

2、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确实,这些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扪心自问,这些成绩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与信息化条件下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能不说相形见绌,捉襟见肘,杯水车薪,差强人意,容不得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忘乎所以,理应珍惜荣誉,不骄不躁,居安思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理应审时度势,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从而变“你要信息化为我要信息化”,常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审计工作,不能凭经验,吃老本,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得过且过,只求好交差,不求交差好的差不多,自觉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高标准,严要求,用信息化技术搞好现代内部审计。

3、锐意进取 勇于开拓。无可否认,让一些“老审计”学习信息化技术确实牵强附会,难度不小。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劣势,也是优势,理应不畏难,不怕难,与时俱进,老当益壮,老骥伏枥,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学无止境,知难而上,知难而进,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时不我待,奋发有为,勇于实践,不断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不断用信息化“加载”“老经验”,不断用信息化“武装”“老革命”,不断用信息化擦亮“老眼光”,使“老经验”赋予新内涵,使“老革命”焕发青春,使“老审计”充满活力,从而既凭“老经验”搞审计,又增信息化干审计,既凭“老革命”干审计,又添信息化搞审计,既又“老字号”的优势,又有信息化的特点。如此才能双管齐下,如虎添翼,在信息化审计中不掉队,在高科技浪潮中不落伍。

4、切忌形式 表里如一。自从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以来,不少内部组织为审计人员基本上配备了计算机,表面上看是在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但实质上应用还是“皮毛”而已,可谓是“初级阶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和应用。有的计算机审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用来“装饰”,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存在表里不一,形式主义的现象。由此,信息化建设徒有虚名,现代审计徒有其名,造成资源浪费。这显然违反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曲解了审计信息化的含意。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抓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而且要抓审计信息化开发利用的进度,更要抓审计信息化应用的实效,从制度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内在”不足等问题,使审计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5、引进人才 增添后劲。内部审计信息化离不开人才。不言而喻,现在内部审计不仅缺人员,而且缺人才,更缺既懂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短斤少两”影响和制约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后劲。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困难不少,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不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眼睛向内,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内在潜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想方设法为内部审计人员“加载”和“充电”,千方百计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内在”不足的问题,使在职审计人员尽快适应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技术;另一方面眼睛向外,引进人才,做到既引人又引智,既引人又技,把一些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招募”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加盟”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增加内部审计“血液”,增添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填补内部审计人才“缺口”,从而彻底解决和改变内部审计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知识断层,无所适从,难于适应和应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尴尬局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当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仅仅是这些,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千差万别,还需因地制宜。笔者借此“点到为止”无非是抛砖引玉,从而引来更多更好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相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张家港市审计局 朱建中)

第五篇: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浩大工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在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将逐渐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结构单位;社区生活将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当前,在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新型社区的建设尤显重要。笔者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建设的实践,通过对社区建设任务和内容的认识,对新型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社区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社区是最基层的政府管理的社会。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组织建设

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新的突破口,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社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2.深化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个基本方式,社区中的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归入社区服务的内容。

3.发展社区经济

社区经济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而出现的新生事物,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它既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条件,又是社区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的重要保证。

4.改善社区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购物方便、服务周到,而且也要求生活环境舒适、优雅,具有一定的品位,社区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社区建设应使居民的生活环境真正得到改善。

5、繁荣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区整合的调节剂,社区文化有利于社区共同意识的形成,有利于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可使居民关系更加友善。繁荣社区文化,要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包括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法律、民主、教育、科技、生态和审美意识的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的实施等。

二、当前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当 前社区建设中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为:

(1)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社居委)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社居委实际上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它在职能上和街道是对应设置,在经济上和管理上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地依法履行其民主自治功能。

(2)社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但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社区事务管理机构,对社区事务实施全面监督、指导,导致社区组织去牵头开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卫生、服务、治安等工作,而职能部门仅是参与、协助,本来是社区去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却变成了职能部门来检查、监督社区工作。

(3)社区建设的配套法规缺乏。近几年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建设的文件,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和监督约束机制,使社区很难依法开展工作。居民对社区依赖性不强,居民的思想和行为与社区发展目标未能有效整合。社区体制改革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持,难以向深层次发展。

在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中,一些社区的土地征完了,社区与村级干部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已经发生了质变,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使村级和社区两级班子在建设中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另外,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新手多、熟手少,新领导多,而懂经济、善管理的干部少的问题。传统的管理体制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

2.建设资金不足由于城市化综合功能的需要,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社区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多方投入的方法来,进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建设资金的缺乏,使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3.社区服务滞后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是社区的生命力所在。社区服务的滞后主要问题在于:其一是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商业化”,将社区服务看作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其二在社区服务上作为“小政府”的社区“缺位”“越位”现象严重。滞后的社区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4.在新型工业

园区的社区建设中,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加。他们在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新征地转户的社区居民很难适应现代工业的用工要求,即便在三产领域,在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劳动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影响社区的稳定与发展的大局。

三、对策与思考

1.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发展组织体系

社区既要建设好,又要管理好,前期以建为主,然后建管并重,后期以管为主。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明确社区职能、任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摸索和建立适应社区的新型社会基层管理体制。

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社区发展的全面拓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街居组织的干部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实际情况是,城市街居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建议各级组织部门强化对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的配备,借助当前机关结构改革和大学毕业生来源充足的机遇,选择一批年轻有为、素质较高、适应社区发展新要求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同时,面对社区发展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还要重视加强对区街居干部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社区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来。

(2)加强社区的党组织建设

城市政权的基础在社区,街道、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

挥其在巩固基层政权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和任务。社区党的建设既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3)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经济社会的高效运作不仅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而且依赖于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目的是将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防范失当行为,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当前,应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立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4)理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关系

在宏观层面上处理好社区管理中分权与集权的关系,进行全局性的行政力量整合,提高社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充分发挥两级政府的积极作用;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明确社区内街道、部门机构、社区产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利用政府机构的现有体制,确定服务社区的工作指向,优化第三层面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力量配置。同时,借助政府以外的资源和载体,创新社区微观管理体系。

(5)激活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根据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激活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首先,要增强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对于社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意识,强化社区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培育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实现部分行业管理职能的平稳移交,并将赢利性较强的社区服务项目通过市场化途径培育发展。其次,应促进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居委会、议事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建立社区管理源头预防导向的模式。再次,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城市公共管理上来,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氛围,加强管理监督、综合协商和支持导向的综合配套工作,逐步形成新的政府管理社区工作的体系。

(6)加强思想教育

只靠一个好的体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取得广大居民的支持,使这个机制能够贯彻下去,所以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是必要的。通过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和建立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的的社区教育体制,结合本区居民文化层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文化工作的教育、知识、娱乐、美育的功能,提高全区居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提倡科学,反对邪教,破除迷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2.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为社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要探索一种既有利于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组织的财力来源的新途径,建立新的社区财力机制。其探索方向是:街居组织逐步退出自办经济项目,转向创造优良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把社区的财政收入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支付转移的办法,来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具体可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调整。

(1)实行税收增量比例返还制度

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的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加的创税部分按比例返还。这个办法主要着眼于搞活增量,因而对上级财政也不一定会增加很大压力。

(2)实行“条费转块”、事权与财权相统一

在加强社区的综合功能的过程中,应该将过去在绿化、环卫、治安等方面条条部门的专项收费,相应拨支街居单位,实行“费随事转”。这件事可以结合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加

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来研究、办理。实行各类社会募集资金的切块下拨。即将以社会募集形式形成的来自驻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援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根据社区的职责向街居组织切块下拨。

对新建工业园区而言,发展社区经济,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项目资源、基础建设资源和社区建设资源,带领和引导农民走市场,使农民在劳动中得到实惠,在市场中求得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农民走市场的能力。同时,可以“以社区养社区”,填补一定的资金空缺。根据实际和可能,努力引导和发展四种类型的社区经济:一是服务型经济,主要是发展以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经济。二是自救型经济,主要是组织农民在社区内实现自谋职业,进行生产自救。三是税源经济,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与协调,从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四是社区公益经济,主要是社区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好自己的家园和各类基金等。对于新型社区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融资:其一,可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组织,作为融资主体,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入股,参与社区建设;取得金融部门支持,贷款用于临时周转;走市场,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积累发展资金。其二,将社区欠村集体的资金部分实行债转股注入公司。一方面可以减少社区负债,减少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利益与社区经济紧密相连,共图发展,有利于村与社区的融合。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在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求,从需求这方面说,社区服务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社会保障功能

社区服务不仅仅是民政福利服务,更多的是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证性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社区的医疗保障设施等;同时,要使社区服务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互助保障的重要形式与载体。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使其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保障性服务的功能,对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保障”模式向“社会保障”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

为广大居民提供社区服务是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要根据所在地广大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居民参与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3)完善社区单位服务的功能

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社会的转轨,企事业单位办社会的现象急需改革,单位的后勤服务功能需要逐步转给社区,与社区共建双向服务机制,形成新的社会化服务格局。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结构功能的合理分化是必然的趋势,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不必要的社会服务终究要回归社会,社区为辖区内单位提供服务,有助于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有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经济效益,促进社区服务的良性循环。

4.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再就业渠道

对于新型社区而言,如何解决好转户居民的就业、生活问题成了当务之急。除了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建立社区服务网点、拓宽社区服务业等手段增加就业渠道外,从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应选择社区服务型和生产自救型合二为一的复合型再就业形式。即对于消费层次较高的社区居民可直接进行入户服务和间接环境服务,而对于消费层次较低的居则可将其吸纳为社区组织创办的一些生产自救型小型企业,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收入,实现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强再就业的培训指导,应当看到工业园区的就业机会很多,需要很多工人、技术人员和各式各样的专业人员。但是从农田解放出来的农民,本身文化层次低,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很难适应这些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矛盾,仅仅在政策上优先照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掌握一两项专门技能,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工作。可以联系相应的技术学校在社区内

开展就业培训活动或者成立夜校,对农民进行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能挤身到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

总之,在社区建设上应当体现“小政府、大社会,强政党、强自治”的原则,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群众,利用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下载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水一方社区朱静霞 (论文提要)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柯细妹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己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竟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

    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当前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需要,是提......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谁失去了信息优势,谁就失去了整座江山。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

    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现阶段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区文化建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建设中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不少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使......

    我国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治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犯罪手段 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和专业化。对于公安工作来说,只......

    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范文)

    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启文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信息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