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枣阳市农业局)
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围绕农民生产经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等方面,其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户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1、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亟需将信息化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手段
我市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有效促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手段的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和综合管理水平。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应对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全程信息指导服务,组织引导农民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科技发展趋向和
市场动态,提高信息农业的竞争能力,是应对与世界接轨带来的挑战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统一的规划管理
我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在政策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发展规划管理方面还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指导及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科技、农业、水利、气象及企事业单位因受体制的影响,各自都设有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和网络模块构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协调和资源共享,造成了低重复性建设,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统一整体布局。二是从网站建设规模情况来看,在全国百强农业网站中,政府网站35家,行业网站32 家,二者占67%,是农业网站的主导力量,并且多数集中在城市,而最贴近农村、最了解农民的基层网站,特别是乡村一级网站所占比例还不到 4%,使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市场动态及相关信息无法尽快在农村广大基层传播。三是在乡镇基层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指标。多数乡镇政府基本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机构和稳定的专职人员,往往靠单位领导安排人员兼管或临时负责。
2、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导致农业信息产品供求的错位。一是不能准确掌握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帮助。二是基层农村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科技及市场原创信 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采集方法不够科学,对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
3、农民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淡薄,制约信息化发展
一方面,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据调查,我市经济较发达地区 40 岁以下农村务农或打工的农民具初中学历的达到 60%,具有高中学历的不到 2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寥寥无几;而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学历层次更低。加之对农民缺乏获取信息和 甄别信息能力的 培训,使农民失去了应用网络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应用能力,致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4、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和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一是受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率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由于对农村信息人才重视不够,缺乏稳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上农村信息人员工作条件落后,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和信息人才队伍不稳定,也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应尽快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与政策保障力度,将农村信息化建设资 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参与对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领域的投入,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持续发展。同时,接合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村特点,研究制订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2、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服务水平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一是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一是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不同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扩不同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扩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强化情报信息研究,优化信息采集手段。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科学布点、合理扩点、丰富信息来源,把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到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建设发展等各个领域。三是加快农村基层信息平台和农业数据库建设。根据农业科研、生产和营销需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库。加快开发农村经济分析、预测预警、农业专家智能咨询系统及操作简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发布系统。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在建立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农民信息 技术培训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着重培养农民的现代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抓好典型示范。通过实际范例让农民感受到信息化的好处,让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断激发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并通过网络信息和市场引导,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整体提高农民分
析信息、判断信息、使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不仅能享受农业信息所带来的利益,还要成为农业信息的提供者。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和扩大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只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扩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由科研院所、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和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信息服务 队伍。同时要重点在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农业示范园区中发展信息推广人员,使他们不仅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受益者,而且成为信息服务 的传播者。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建设应尽快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 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 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力争用 3-5 年的时间建设一批先进适用、高效规范、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农村科技、市场、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和农村基层高素质信息员队伍。
第二篇: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笔者是资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近期通过两个月对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调研,了解到资源县各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派出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由此引发了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建设 现状;主要问题:方法和对策 思考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笔者通过实际工作和调查,对目前资源县公安局八个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一、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层民警配备情况。资源县公安局共有八个派出所,现有正式在编民警49人,其中30岁以下的25人,31岁至40岁的11人,41岁至50岁的10人,50岁以上的3人。
2、各派出所电脑硬件配置情况。
第三篇: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启文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信息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也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着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农业全球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农业和农民将面临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压力,信息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基本要素。然而,信息化在农村没有普及,通过信息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还没有被提上一些地区政府的议事日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1、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已有41.6%的家庭农场、46.8%的奶牛场和52%的年轻农场主装备了电子计算机,能够随时进入各种农业网络。而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个别地区甚至处于萌芽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尽管多数地方领导已具备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概念,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地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地市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1.2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
目前,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还不够科学,采集点不足,覆盖面不够,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1.3信息发布、传输滞后
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涉农中小企业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现象。二是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台、简报、报刊、集市、会议、讲座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因而无法解决“梗阻”现象。三是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涉农机构、兄弟地市、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
1.4农民素质、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就我国发达地区广东省来说,在1997年,广东农村劳动力中,不超过初中文化水平的占87.91%,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分别占10.07%和1.63%,而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39%,这充分表明农民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另方面,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较为专业的数据库建设与更新速度缓慢。
1.5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能对产业化进行提升。但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者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例如:赤峰市经济较发达的元宝山区的丰水沟镇、古山镇,由于农业生产对市场依赖程度的增加,在2000年和2002年即分别自行成立了镇农业信息中心,但信息处理能力仍难以适应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应用例子。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把农业信息工作当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要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目前,农业信息中心及所维护的网站,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不具备企业化经营的能力,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是难以维持的。因此政府应重点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农业信息化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2加大对农业信息工作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业信息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真正解决好认识问题。一要加快提高服务对象农民对计算机网络这一最具潜力的信息传播载体的认知程度。现阶段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涉农管理部门、经纪人、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介于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间层。二要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农业信息化宣传,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全市农业、农村、农民,特别是各级农口农口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加大传播农业信息化思想和普及农业信息化知识力度。把我市农业信息化构筑在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同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
2.3加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是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体系,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在建设市级农业信息平台的同时,要注重县乡两级网络体系建设,在现有条件下应建立县、乡联网信息示范点,用示范点获益的榜样力量扩大推广面,最终形成完善的市县乡三级网络体系。同时要做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要求各地政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2.4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规范农业信息的报送与发布制度,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管理、开发与应用,提高农业信息的实用性,降低信息的应用成本。要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各旗县区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类网站特别是本地农业信息网站发布农业、农村、农民的各类信息;办好农业信息刊物、集镇信息板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利用手机、寻呼、上网电话等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信息发布的方式。
2.5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要实现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因素,农业信息化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农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现代信息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培训是当务之急,具体可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
2.6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农业信息化产生的背景要求在农业发展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时才能得到发展,只有摆脱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状态,实现产业化的情况下,才会形成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2.7搞好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体系与传统信息体系的结合 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证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的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体系与传统信息体系的结合,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最有效的办法,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实际上就是从乡级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首先在乡级成立信息中心或信息站,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以诸如《信息快报》的形式编辑、整理好信息,通过村里的专兼职信息员,将信息传递到村,定期或不定期由信息员把收到的信息张贴在村里建立的信息发布栏,农民可随时查阅,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总之来说,农业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的需要,是信息技术和硬件环境进步的必然,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农村人口具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国农业信息科技成果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虽然我们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尚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提高,但只要我们在关键环节上敢于投入,在网络体系建设上下大力气,统筹规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农业信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农业信息化必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谁失去了信息优势,谁就失去了整座江山。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意识、资金、技术、软件等诸方面存在着问题,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使得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提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重视企业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反过来,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6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2]。然而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实施成功率也不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层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层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近半层的企业拥有自学成材的企业信息主管;而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半层以上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势在必行,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病毒防护措施,全面考虑安全的较少„„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存在误区。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以至大部分企业都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3]。再者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更是知之甚少。
2、资金短缺, 投入不足。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总资产的0.2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恰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能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却不愿继续追加资金,造成企业信息化继续建设举步维艰。企业由于经费短缺,通常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明显不够。而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有能力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IT设备更新频率快,硬件2-3年就会过时,甚至淘汰,当时购买的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换,跟不上市场要求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4]。据统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技术匮乏,专业人才短缺。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5]。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软件市场服务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硬件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企业信息化目标不够明确。
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的劳动,提高信息输出速度,而这些仅仅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建设,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同时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
6、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我国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所以最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计算机软硬件市场和众多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现象时,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信息化已成为一个企业重要竞争力的表现。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也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6]。并且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投资和配置,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足够正确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两点,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是太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花少钱、办大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绝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技术和新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应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要考虑使用成本, 切不可忽视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成本以及设备、软件的维护成本。
3、重视培养和引进信息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了顺利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对策,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招聘和引进适合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多开展人才培训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企业信息化正常运作。
4、健全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始阶段,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科学使用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提供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商、工程监理机构等组织的作用。要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5、作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它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诊断和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业务流程,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中,要通过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的研究,制定出包括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6、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和电子合同认证问题,应尽早出台网上合同法,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颁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还取决于企业外部的环境优劣。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实现不仅仅靠企业本身的努力和市场化的运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监督。虽然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只要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并加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参考文献:
[1]罗秋菊,李博雅.试论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07(1)。
[2]王召,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实证分析[J]。国研网, 2004-10-10。[3] 张玉才,宋新平,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科技管理研究, 2012,(04)。
[4]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合肥学院学报,2005(8)。
[5]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7)。[6]李海华,吴中元,我国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8)。
第五篇:兴安盟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兴安盟农业审计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保驾护航
-----记兴安盟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先进事迹材料
近几年来,根据自治区审计厅的安排和兴安盟委行署的工作部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相继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四项补贴及农牧业专项、扶贫、环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价款等项目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通过这些项目审计,揭示和反映了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决策失误、资金渠道不畅等问题造成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仅2007—2008年间,纠正各类违纪资金4000多万元,上缴财政资金112万元,移送案件线索3起,使农牧民直接受益资金450万元,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9条。对突泉县农业四项补贴及其他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项目被评为审计厅表彰项目;2007和2008年,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工作在自治区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工作通报中,均获得工作业绩突出的表彰。可以说,兴安盟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为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牧区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践行科学发展,明确工作思路,促进审计工作上水平。几年来,我科始终把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和“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盟委和行署的中心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
性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同时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分量,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促进我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作用。
1、紧紧围绕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围绕盟委、行署的农村中心工作安排农牧审计项目,开展农牧业审计。
兴安盟是个农牧业大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兴安盟农村牧区的投入,特别是在农业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土地治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对我盟农牧业的发展、农村牧区的稳定和农牧民的增收,对我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管好用好涉农资金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也成为我们两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所以,每年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都要向盟委、行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征得盟委行署对农牧业审计的支持和重视。即使是审计署和区厅下达的农牧业审计项目,我们也一并向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既争得了主动,也明确了方向,审计处理和审计决定的落实就能及时到位,从哪些方面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也非常明了。
2、树立以民为本的审计理念,把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作为审计的终极目标,促进审计工作上水平。
对凡是损害农牧民利益的,我们做到一经发现,坚决惩处,决不姑息。2007年,通过审计,使农牧民直接受益资金近450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向农牧民退回产业化资金110万元;
农业四项补贴项目非农户获得的补贴款退还财政专户近150万元;责成有关部门退还向农牧民以补贴抵扣收费近190万元。去年4月,我们对一农牧场开发资金项目进行审计时,查出产业化项目报帐资金有疑点,但农牧场领导推委项目点路途遥远、道路不畅,百般阻挠我们进入项目区,但我们排除困难,通过当地审计局联系财政所,绕道通辽进入项目区,连续工作近16个小时,终于弄清这个农牧场弄虚作假,骗取国家开发资金135万元。致使国家支持农牧民的产业化资金挪作他用,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引起了农牧民的强烈不满。通过审计,将产业化资金在短时间内归位于农牧民,极大地维护了农牧民的利益,广大农牧民也认知、认可了审计,使审计工作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二、实际工作中“五注重”,力求审计项目“出精品”。
一是注重涉农审计项目的选择,近年来,除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审计任务外,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开发项目、土地整理等涉及民生的项目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选择的主要方向是制约我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瓶颈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事业以及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执行。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审计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摸索和积累经验。
二是注重审前调查,分析资金走向,抓重点问题。比如:2008年开展的矿业价款审计,审前,我们通过国土资源网站,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收费现状、资金量、资金使用单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单位。尽管我们在工作中
遇到了种种阻力,但,我们排除困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查出某国土资源部门将本级征收的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中部分资金交由某科室负责管理、使用,脱离监管,资金额高达462万元之多。此项审计已报送纪检监察机关。
三是注重审计调查和对项目的实地踏察。农业专项资金大多实行专户管理,实行“报账制”,要求必须用正规票据列收列支,有些项目还不允许往乡镇下拨资金,因此账目处理往往是干干净净。但项目是否真正实施和完成,不经过调查和实地踏察是弄不清楚的。审计查出的问题大多数是通过实地调查、踏察而得来的。如土地整理项目审计,我们查出某市国土资源管理局通过税务代开发票,弄虚作假,套取项目资金51.81万元(已全部收缴);农业四项补贴审计,我们查出突泉县有一个乡各村的机动地国家粮食补贴14.9万元,均以个人名义领取,用于各村办公费用支出。某镇有1万多亩土地由非农户种植两年总计获得粮食补贴款25.2万元。有一个乡救灾资金18万元,报账内容为购置种子、化肥等,审计组到项目区进行实地察看,调查接受群众,结果是每人20袋的化肥纯属子虚乌有,到群众手中只有2袋化肥,种子也是不敢信任不知产地是哪儿的种子。农业四项补贴审计,我们调查走访农牧户就达40多户。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就全盟农业四项补贴及其他农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撰写了《兴安盟审计局关于农业四项补贴及其他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综合报告》,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粮食补贴机制;筛选优良品种的同
时,还应多征求农民意见;对屡教不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等五条审计建议。受到盟行署重视并予以转发。因此,就农业审计而言,审计和审计调查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容割舍。
四是注重宏观效果,要求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归纳具有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审计结束后要认真分析,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或撰写审计信息。重大的专项审计除了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外,还要同时向当地政府专门报告,同时还需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从而引起政府和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例如:2008年初,以行署名义组成督察组,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其中对审计要求非农户享受的国家粮食补贴要退还财政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引起轰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年来,农业审计方面的综合报告多数都被政府批转,有的还在《兴安要情》等领导专阅上予以刊登。
五是注重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的整合。我们已经认识到,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在新形势下已不只是专业科室的事情,而是全局性任务,需要财政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社保审计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要盟旗两级审计机关的通力合作。因此,我们要求从今年起每年的农审向政府做出一个综合报告,全面综合地反映审计涉及到的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问题。2006--2008年,我们在开展退牧还草、农业四项补贴、扶贫资金审计时就是
采取盟局下达审计通知书,旗县互审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加强审计资源配置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农业审计队伍的建设,给每一位农审人员都配置了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使农业审计工作开展有了人员和物质支撑和保障。
总之,农业审计资金量大,涉及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多,流程长,特别是有些资金的使用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我们会继续发扬不怕累、肯吃苦,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在进行账目检查的同时,还要深入到项目工程,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千万农牧户调查了解情况,向农牧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盟委行署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使广大农牧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从思想认识、组织准备等方面都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发挥农业资金审计为兴安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