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社会转型青少年的幸福观
浅析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幸福观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说明意识形态中青少年幸福观的变化和危机,着重分析青少年幸福观危机产生的原因,探索帮助青少年养成理性幸福观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理性幸福观;人性关怀。
一、幸福观的内涵。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评价。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的根本态度。幸福观分为理性的幸福观和非理性的幸福观。
一般来说,持有理性的幸福观的人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以下几个特点:幸福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各阶级的幸福观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幸福的关键是人的志向、生活目的;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紧密相连,个人幸福应融于集体、民族、阶级和人类的幸福之中。
二、青少年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
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上各种思潮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部分青少年因此出现了迷茫,甚至是丧失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幸福感危机。
(一)丧失了关于幸福的理想。
一个人存在正确的幸福观,那么他就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立一种目标和向往,而这个目标和向往就会成为他精神的寄托,努力的方向。它属于一种价值观念。幸福的理想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二是具有这样幸福观的原因在哪里?而在现在社会,一部分青少年则丧失了幸福观,对社会中那些正确健康的向往产生怀疑,甚至不屑一顾,而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却趋之若鹜,他们不再推崇美好的幸福理想,不再追求高尚的幸福人生;相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把享乐至上作为幸福观的核心,令人担忧。
(二)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分裂、扭曲。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是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是道德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的分裂意味着一种强烈的空虚感、失落感。具体表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价值目标,甚至整个道德生活没有一个支点,失去对现实生活价值的判断能力。在生活方式上,他们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亵渎社会的道德理想,奉行趋利避害的行为准则,道德价值在人生幸福观中被边缘化。
三、幸福观危机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幸福感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体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无力和被边缘化。
(一)青少年幸福观受到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冲击。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长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青少年原有的幸福观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德育中幸福观的边缘化。
在德育内容上,我们侧重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幸福观却被边缘化了,这与目前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生活严重脱节。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下,学生的主体性有了显著提升,只有符合青少年人性需求的幸福观才能真正被他们认可。在教育方式上,我们侧重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德育方法,这也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切身需要。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引导人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因此,符合青少年人性需求的、具有现实基础的幸福观培养是德育成败的关键。
四、青少年理性“幸福观”的养成。
青少年幸福观养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发幸福观危机的无序、混乱的社会消极现象的消除;二是使人们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既包含有重新回到原有的幸福观(前提是原有的幸福观仍具有合理性),也包括走向新的幸福观(前提是比原来的道德信仰更具有合理性)。因此,青少年幸福观的养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从社会角度看,我们要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理性幸福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幸福的论述与看法,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幸福观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就是要把理论化、理性化的幸福观融入青少年的生活实践中,使他们深刻地体验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幸福观”的有益成分。
西方文化中的幸福观包含很多有益的成分,如:珍爱生命,遵守德行。东西方文化中的幸福观的相互融合与借鉴,将对青少年理性幸福观的养成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
通过对青少年幸福观危机的分析可以看到,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到社会公平和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总是要求个体为其作出牺牲,一直处在与个人利益相对立的状态,人们难免怀疑这个社会的正当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种社会称为“虚假的集体”。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阵痛中的幸福观危机要求我们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为构建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提供制度保障。
五、结束语。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并结合我国转型期的实际,研究青少年的幸福观危机及其对应策略,加强青少年幸福观培养,最终使其养成理性的幸福观,这对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20073.《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5.林剑,《幸福论七题》[J],《哲学研究》,20026.孙抱弘,《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M],学林出版社,20037.李志,《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28.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浅析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幸福观贾立蕊杨月颖(河北师大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第二篇: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对人们来说,幸福是主观性概念,来自于自身的心理体验,是一种对生活满意度的切身感受。一般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什么是幸福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对幸福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幸福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一个人的幸福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追求。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其言行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示范与表率作用。领导干部正确的幸福观,应既反映党的主张,又体现时代风尚,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为此,应当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构成幸福的要素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领导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离不开基本物质条件。因此,不能一概否定领导干部追求物质生活幸福。但领导干部在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精神生活幸福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持久的幸福,把精神生活幸福作为人生的基本追求。
二是奋斗与奉献相统一。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幸福不能靠主观臆想,而要付诸实践。奋斗是幸福的源泉,创造是实现幸福的途径。这句话还说明一个道理:对自己奋斗的事业应甘于奉献,这样才最幸福。领导干部首先应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积极创造,同时又应把奋斗和创造的成果用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使奋斗与奉献统一起来。
三是个人与人民相统一。马克思指出,“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求领导干部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社会价值、追求人民幸福统一起来,既关注自身发展,更强调造福人民。
第三篇:幸福观范文
幸福观
幸福的人的幸福感悟
《微型小说选刊》第九期刊登蔡良基的《不要声张你的幸福》。文中写道:某单位有一群条件差不多的女人。但只有叫白如雪那位是幸福的。原来她的幸福是这样的:
其实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谁不想要幸福,然而幸福不是毛毛细雨,未必均匀洒在每个人的头上。如果你有幸淋了点幸福雨,你不声张,大家就以为每个人都一样也就心情平静日子平静。假期你被毛毛雨的幸福冲昏了头脑,并约来不幸的人来分享你的幸福,他们自然也会陪你笑一笑说几句恭喜的话。可是他们转过身回家去带走的未必是你幸福你的快乐。有时候,你的幸福往往是参照物,是一只贸然的手,无意间提了人家还没开的那一壶;有时候,你的幸福又是一只准点报时的闹钟,闹嚷嚷地提醒人家那深藏隐忍的疼痛。
作者概括:白如雪之所以幸福,得宜于她低调的生活,得宜于她非常幸福之时没有到处炫耀,没有高调声张她的那份快乐那份幸福。
第四篇:幸福观调查报告
有关幸福观的调查报告
姓名:王雪珂
学号:11120619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为了解我班大学生的幸福观,本人对班里2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同学在自我价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并基于调查,提出了个人对幸福的认识。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弱势群体。他们对社会认知程度不足,从而导致忧虑,迷茫;当人际关系遇到障碍便产生挫败感 „„但是否能这样一概而论呢?下面是此次调查结果: 在对幸福的理解中,一致性最高的前五个标准是:家庭幸福,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事业成功,有知心朋友,能和自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百分数分别为95%,90%,75%,85%,70%。可见,大多数同学对幸福的理解是积极的,向上的。在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调查中,主要是学习压力(90%),人际关系(60%),心理问题(40%),就业压力(75%)。由此,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自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正确协调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另外,多数同学都认为幸福的生活与金钱有一定的关系,幸福的生活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这说明我们的金钱观还是比较正确的。以下是几位同学对幸福的个人看法:
邹孜业(11121989)同学认为:幸福就是由自己喜欢的目标并为其贡献一生,不想做的事都能不做。当然,他有很明确的目标,而且付出了实践。但是我觉得有点过度追求自由,每个人都不可能自感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愿与人违。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现实并不是想象。
石珺婷(11124393)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心灵不受限制,有光明前景,并拥有完美人格。这似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追求心灵上的不羁与自由,而忽略现实,我猜测她有着隐士的性格,但中间却有一句,有光明前景,内心是如何的矛盾!
相比于前两位,张安然(11124317)却是理性而现实的,她说道幸福就是经济状况良好,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在满足小我的前提下,还有一定高度的理想。这是小康生活的高境界吧,或许是我们不久的将来。
周娴(11123027)同学认为幸福就是无拘无束的潇洒快乐生活,身边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不排除适当的社会压力。有点小女生的感觉,或者称之为“小我”。
陈云(11124662)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和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幸福和谐,并能实现自我价值。
总结以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自我价值的问题,渴求来自内部或是外部的认可。一个人的人生或人生的所作所为对于作为主体的个体自身需要满足的现实效应和对于作为主体的社会需要满足的现实效应,人的价值就是相对于这两个主体而言的价值。
幸福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功,但不成功一定没有幸福(这里的成功则指价值)。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继而找到满足需要的合理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幸福。这是我个人对于幸福的看法。
第五篇:浅谈幸福观
浅谈幸福观
冯嘉瑶 心咨
1031班 1021043119 幸福心理学2班
摘要: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类型的情感来诠释着幸福。幸福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幸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自己所活动的圈子,也正如那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相似的。一个人的幸福观对其的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的。而幸福的本质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满足感。
关键词:
幸福观
追求
改变
生活环境 积极乐观
一、幸福观
(一)何谓幸福观
幸福是指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和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一个人的出生地域、家庭环境、社会关系、文化程度、工作特点、生活状况、社会经历、岁数大小等等的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就不同,而且随着阅历及岁数的增长、生活与环境的改变,对幸福的感受也会改变。这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理性人认为,幸福是人类生命个体内心充实而舒适的主体美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美感体验只有在个体能做、正在做或已经做好自我喜欢的事时才能获得,所以,幸福就是个体能做、正在做或已经做好自我喜欢的事时内在的美感体验。
(二)影响幸福的因素 英国《独立报》9月11日报道,近期一项研究显示43%的英国人感到不幸福。究竟哪些因素能为我们带来幸福的体验呢?该报称,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莱亚德认为婚姻、朋友、健康、工作等6个因素对我们的幸福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婚姻:德国社会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人通常在结婚后变得更幸福快乐。在打算结婚的2—3年之前,人们会觉得比以前更幸福,而结婚的这一年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幸福的时光。诺丁汉大学社会与社会规则教授斯蒂芬·约瑟夫说,“当家庭关系满足了人们的归属感,我们就感到自己成功了。”
工作:专家称,失业不仅仅意味着降低了收入,而且也降低了幸福感。德国学者利利安娜和雷纳·温克尔曼认为,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失去工作是件丢人的事情。
信任:理查德·莱亚德说,我们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交往的质量。在交往中,若有人可以信任,会让我们感到更快乐。
健康:理查德·莱亚德说,我们往往高估了疾病对幸福感的影响力。上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精神健康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诸如咽痛和糖尿病等疾病,抑郁对幸福感的影响要更深。
饮食:大脑中叫做复合胺的化学物质与快乐的感受相关。而香蕉、牛奶、花生等都含有复合胺,多吃这样的食物有助于我们产生快乐情绪。
自由:瑞士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瑞士如果某地的居民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自由,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更幸福更快乐。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分析,以上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几乎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
第一,有了归属感就有了幸福。婚姻是两个人社会价值观、社会需求和生理需求的高度结合。夫妻一同分享快乐、承担痛苦,这就使人们内心有了归属感。第二,实现社会价值感到幸福。之所以那些人会觉得失业是件“羞耻”的事情,就是因为工作不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途径。一旦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会觉得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赢得到了社会尊重。这能激发我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也让我们更容易快乐满足。第三,通过人格肯定获得幸福感。在人际交往中,越信任别人,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这种相互信任本质上是对彼此人格的肯定。在相互信任基础上交朋友,会感到轻松、快乐。
(三)我看幸福观
在我看来:在你的客观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能享受到的自由就是幸福。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自由,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国家元首;无论是讨饭的乞丐还是拥有上千亿的大亨富翁,他们都是在享受着在他们客观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享受到的自由。而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幸福最好就是一种安稳的、平静的生活状态。在幸福观越来越被人们所争论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幸福指数”。而“幸福指数”最基础的就是对衣食住行的衡量。我们是否有认为幸福感的根本就是以经济为基础呢?不可否认的是在物欲纵流的当今,一个女人的幸福被定义为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男人;男人的幸福是有一份成功的事业、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温柔的妻子„„其实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管理,了解自己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如果说你掌握了自己的心,如果管好自己的心,把握好自己的心,安抚好自己的心,我觉得幸福指数肯定会不断地提高。另外,还要不间断地确立新的目标和标准,并去实现它,这样才会获得持续、持久的幸福。所以我们始终在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这个过程让自己持续地获得幸福的价值。其实,幸福观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时刻知道人生的幸福在哪里;代表了一代人梦想的拿破仑,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誉、权力、金钱、但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可他却说;生活是这么美好,可见人的幸福与否完全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期望获得幸福者应采取积极的心态,这样幸福就会被吸引到他们身边,而那些态度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吸引幸福,相反还会排斥幸福,当幸福悄然降临到他们身边时,他们可能毫无觉察,丝毫体会不到幸福的感觉。
二、我的幸福观 我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90后女生。没有富裕的家庭,漂亮的脸蛋,迷人的身材„„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些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整天怨天尤人,我知道把物质幸福当做人生的唯一幸福,将是不幸的根源。我有着让我足以幸福的一切:一颗柔软的心灵,一个纯净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我一直都坚信我有我的幸福!我认为完美的幸福应是物质、情感、精神三方面的有机融合;还记得以前的我,幸福是爱我爱想爱,想我想所想,说我说想说,做我做想做,吃我吃想吃,穿我穿想穿,住我住想住,行我行想行,玩我玩想玩,听我听想听,看我看想看„„是一种幸福;每天看到亲人朋友的笑容是一种幸福;每天可以享受阳光、雨露是一种幸福;可以按时完成作业并得到老师的肯定是一种幸福;当自己开心的时候,可以跟别人分享;不开心的时候,有个人安慰自己是一种幸福;随着自己年龄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幸福观开始有所变化了;现在的我觉得:幸福是可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和完善自己的实操能力;幸福是可以毕业时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许有些早吧!觉得自己在长大,必须要为自己的以后而努力,那样,我才可以有能力去追求;我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女生,不希望自己平平庸庸的过一辈子的!总之,我的幸福观是珍惜现下、充实自己、学会爱别人和理解别人、乐观积极面对生活。
我觉得我的幸福感与我的性格、气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我是一个典型的胆汁质女生,有着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的特点。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平时做事大大咧咧的,比较粗心;我的幸福感是不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情绪波动挺大的,有时候还喜欢随波逐流,容易被别人说服;对于幸福感很容易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很容易羡慕一个人但经常有安慰自己:别人拥有的东西不属于自己,羡慕也没有用啊!有时候我也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可以自我安慰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再者,我的生活背景与之也有很大的关系,我生活在一个民主型家庭中,很多时候父母只是起着帮助的作用而不是帮我做决定的,我觉得那也是一种幸福了,家庭的教养方式对我的幸福感的培养起了很大的帮助,父母经常教育自己无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都要尽量让自己幸福而不是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幸福是一种自成目的的自我满足,既不靠其他价值提携,也不被任何外物唤起,它的最高境界就来自个体身心的和谐,和一种为意义与价值贯穿的生活。幸福也不仅指感官的快乐,因它还关乎人对生命意义的积极体验和整体评价,我的幸福观很简单:珍惜现下、充实自己、学会爱别人和理解别人、乐观积极面对生活。说明我是一个简单容易满足的人!因为对于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所以都是立足于当前的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太多脱离自己的要素都是围绕自己而展开的,对于外界的变化不多期待改变!
三、对于自己终身幸福的初步规划
在之前我曾提及我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人,平平庸庸得过一辈子。我的终身幸福是=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绩,希望成为那一行的状元,尽我的力量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希望做到事业、家庭都可以兼顾!
我的初步规划可以分四步:
第一步:珍惜读书的机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 第二步:积极参加各种的实习活动,在实习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和了解自己的不足;逐步加强自己的
第三步: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与自己的转业想关得工作;
第四步:毕业后仍会可以坚持学习,希望可以在工作两年后考研吧
【 参考文献】
《幸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