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真题课案

时间:2019-05-15 10: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真题课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真题课案》。

第一篇: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真题课案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真题 学校将张老师准备在星期三上示范课的通知提前发布在校园网上,王老师星期四看到这条信息时活动已经结束。这说明信息具有()。

A: 交换性

B: 真伪性

C: 实用性

D: 时效性

(分值:3)【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D。考点:信息的特征。与题意相符的只有D项。2 学校将那些受条件限制而在教学中难以开展的部分生物实验、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开发成为网络实验教学软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这些实验属于()。

A: 专家系统

B: 智能决策

C: 模式识别

D: 模拟仿真

(分值:3)【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考点:软件类型判别。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本题明显属于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人工智能和DSS相结合,应用专家系统技术,使DSS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帮助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的辅助决策系统。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仿真,即外形仿真、操作仿真、视觉感受仿真,使用真实的汽车模型或其他等比例的飞机、飞船等模型作为参与者的操控平台,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实际操作,使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在图1所示的Excel数据表中,若要在D2单元格中显示购物金额超过300元即享有5%的折扣率,则应输入的公式为()。

A: =IF(B2>300,5%,0%)B: =IF(B2>300,0%,5%)C: =IF(B2<300,5%,0%)D: =IF(B2>=300,5%,0%)

(分值:3)【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考点:word软件中函数的使用。IF函数的语法结构:IF(条件,结果1,结果2),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处理,条件满足则输出结果1,不满足则输出结果2。可以省略结果1或结果2,但不能同时省略。本题条件满足,故输出结果1,即5%,也就是题目所要求的。

A:(15)10

B:(17)10 的计算结果是()。

C:(21)10

D:(23)10

(分值:3)【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C。考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A)10+(B)10,A是十六进制中的10,B是十六进制中的11,故(A)10+(B)10相当于(10)10+(11)10,即(21)10。

2013年,国家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网络诽谤”犯罪标准之一是诽谤信息被转发的次数达到()。

A: 5次以上

B: 50次以上

C: 500次以上

D: 5000次以上

(分值:3)【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C。考点:网络法律法规。该解释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故选C。下列逻辑表达式中与图3所示关系对应的是()。

A: p or(q and r)

B: p or q and r C: not r and p or q D: p and(q and r)

(分值:3)【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考点:或与非的概念。q、r在一条支路上,故q、r是相与的关系,即q and r,p和q,p和r均在两条支路上,故p or(q and r)。IIS6.0可以通过添加Windows组件的方式进行安装,包括它的组件是()。

A: 网络服务

B: 电子邮件服务

C: 远程安装服务

D: 应用程序服务器

(分值:3)【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D。考点:window系统操作。在Windows 组件列表中->单击“Web 应用程序服务器”->单击详细信息->然后单击“Internet 信息服务(IIS)”->单击“详细信息”,可以查看 IIS 可选组件列表。故本题选D。下列措施中不具备防范网络监听功能的是()。

A: 安装防火墙 B: 安装杀毒软件

C: 数据加密

D: 漏洞扫描

(分值:3)【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B。考点:软件功能区分。其中C选项数据加密是最有效的防范网络监听的方法,杀毒软件不涉及防范网络监听。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向中小学生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其采用的数据传输模式为()。

A: 神舟十号与地面之间的星地通信链路

B: 天宫一号与地面之间的星地通信链路

C: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之间的星际通信链路

D: 天宫一号与天链一号之间的星际通信链路

(分值:3)【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D。考点:网络组成结构。此次太空授课需要我国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作为后盾;需要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在背后进行支持。此次太空授课将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公众可以看到更稳定、更清晰的实时画面。故本题选D。若要得到如图7所示R3的结果,R1和R2 两个关系所应进行的运算为()。

A: 交

B: 并

C: 连接

D: 笛卡尔积

(分值:3)【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C。考点:数据库基本操作。交:R和S具有相同的目n,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则R∩S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并:R和S具有相同的目n(即两个关系都有n个属性),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则R∪S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笛卡尔积:设R的目为n,S的目为m,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关系S的笛卡尔积有k1×k2个元组,且是(n+m)列的元组的集合。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记作:R×S={trts|tr∈R∧ts∈S}。本题是关系中的连接运算,故本题选C。请简要回答信息安全的三要素(CIA)。

(分值:10)【正确答案】:

信息安全的三要素包括: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2)完整性(Integrity):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

(3)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几类?

(分值:10)【正确答案】:

获取信息的途径包括: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答案不局限于此,考生只要答的合理即可。

范例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请简要回答教师在使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所选择的范例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点?

(分值:10)【正确答案】:

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上遵循了三个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除此之外,范例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范例比较容易操作和理解。

案例:

周老师在“Flash动作动画”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演示了如何插入一个新建元件,在其中画一个小球,随后演示在主场景中如何制作小球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直线动画(无大小和滚动变化),并布置层次学习任务。

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做一个同样的小球沿直线运动的动画。

第二层任务:创作“小球从空中落到地上,再弹回到空中”的动画。要求小球本身在旋转,小球下降时由小变大,上升时由大变小。

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有的同学索性终止了操作,开始上网看电影,听音乐„„

问题:(1)周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

(2)周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分值:20)【正确答案】:

(1)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学中做。分层次任务设计主要是由以下两个“需要”决定的:学情的需要,认知规律的需要。

(2)周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难度相差较大,有跳跃,没有很好地形成梯度。改进建议:多设几个任务,每个任务之间的梯度要小。

案例:

张老师在结束“多媒体信息处理”单元教学时,布置了一个“给照片锦上添花”的创作任务,同时给出了表1所示的作品评价量表。

佳明平时就是图片处理的高手。张老师和同学们普遍认为佳明的这次作品非常优秀,在技术和创意表达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但使用这个量表进行评价之后,虽然得了满分,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他与其他满分同学的差别。张老师开始思考这个作品评价量表的合理性。

问题:(1)张老师的评价量表有什么可取之处?在评价量表中设计了“基本操作”和“综合运用”,其评价目的是什么?

(2)你认为对佳明这样的同学进行评价时,此评价量表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分值:20)【正确答案】:

(1)可取之处: 具体、可操作、直观。

“基本操作”和“综合应用”的评价目的: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信息素养。

(2)存在的问题: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改进方法:加上创造性的评价。请阅读下列材料: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中包含了“位图和矢量图”的内容,下列文字截取自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位图图像 通常,把由像素排列组合成图像的方式称为位图方式,采用位图方式形成的图像被称为位图图像。位图使用我们称为像素的一格一格的小点来描述图像。计算机屏幕其实就是一张包含大量像素点的网格。在位图中,图像将会由每一个网格中的像素点的位置和色彩值来决定。每一点的色彩是固定的,当我们在更高分辨率下观看图像时,每一个小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马赛克色块,当进行位图编辑时,其实是在一点一点地定义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的信息,而不是只需要定义图形的轮廓线段和曲线。因为一定尺寸的位图图像是在一定分辨率下被一点一点记录下来的,所以这些位图图像的品质是和图像生成时采用的分辨率相关的。当图像放大后,会在图像边缘出现粗糙现象。

(2)矢量图像

矢量图形是用一系列计算指令来表示的图,矢量图使用线段和曲线描述图像,所以称为矢量,同时图形也包含了色彩和位置信息。当进行矢量图形的编辑时,定义的是描述图形形状的线和曲线的属性,这些属性将被记录下来。对矢量图形的操作,例如移动,新定义尺寸,重新定义形状,或者改变矢量图形的色彩,都不会改变矢量图形的显示品质。也可以通过矢量对象的交叠,使得图形的某一部分被隐藏,或者改变对象的透明度。矢量图形是“分辨率独立”的,这就是说,当显示或输出图像时,图像的品质不受设备的分辨率的影响。矢量图形需要的存储量较小。

本节课将在普通教室中授课,所需的教学媒体可以向学校管理人员借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媒体如图8所示: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材料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板书。

要求:板书类型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位图和矢量图的比较。

(2)请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两组可能的媒体或媒体组合,并说明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3)任选一组媒体或媒体的组合及资源,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片段设计。

要求:根据教学需要,按下表样式设计若干教学环节。

【正确答案】:

第二篇:2017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展示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程度。然后做一个课堂小调查。在日常生活当中会使用电视、电脑、手机做哪些事情?是否还使用其他的电子产品,分别是什么?使用的频率如何?时间多长?感受如何?说说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通过这个小调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新课讲授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会发现学生描写的大多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不利影响较少。因此,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出现一些不适反应。例如,长时间看电视后是否有头晕的现象,长时间听音乐之后是否有耳朵疼痛的现象等等。在学生思考讨论后,请同学逐一起来回答,并进行记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不良影响。

2.请学生自主阅读资料1和资料2,并找出其中的不良影响。

3.展示当前社会中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例子,并要求总结其带来的危害。例如:①长期沉溺网络导致的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连续长时间使用电脑时会出现猝死。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出现交通事故、下楼梯踩空等事件。③大量的网络病毒造成数据丢失从而带来的巨大损失。④大量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

4.带领学生总结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和危害。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以及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提高

展示手机漫画及视频,请学生思考解决对策。例如,使用非智能手机或者选择其他的生活方式转移注意力。

(四)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一起齐声宣读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口号。

信息技术是个宝,使用起来真奇妙。正确使用很重要,否则危害真不小。自主思考促聪明,偶尔借助查电脑。短信电话已足以,时间好好利用好。电视娱乐是可以,切忌久坐不休息。争做自己的主人,合理使用新技术。在生活的社区开展正确手机的宣传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信息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学生回答:“要上课了。”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是信息,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比如:教室里老师的板书,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十字街口的红绿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信息都具有哪些特征?(二)新课讲授

案例一:播放视频,视频当中的内容包括: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

教师提问“上述视频当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普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

案例二: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我市将迎来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某电器销售公司立即从各大空调厂家进了大批空调,从5月份到8月份该公司赢利总额超过了1至4月份的两倍。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讲解信息的价值性。

案例三: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提问“苹果和思想分别代表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共享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追问,“刚才老师的讲授大家都听见了吧?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吗?”讲授信息的可传递性!案例四: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消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信息的时效性特征。

教师设置一个问题“除了这些,信息还具有哪些特性,并举出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完成之后,会给出回答,如真伪性、可增值性、依附性……”。(三)巩固提高

教师屏幕展示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案例一:“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载体依附性)案例二: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说出一个信息的特征,并说出一个相对的案例。

作业: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并指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再列举两个信息的其他特征并加以说明。【参考答案】

相对性: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说明信息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真伪性:诸葛亮的“空城计”,手机上经常收到的中间短信等等,都是不真实不可信的信息,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2.请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做到如下三点:(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努力创造。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加强对好奇的事物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进行思考。(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数据库是什么?”,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给出如下答案: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再次提问“建立数据库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呢?”——引出课题《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的关系

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现实世界中的学生是如何被计算机识别的?”。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给出如下答案:

先将现实世界中的学生通过人脑的加工形成一条信息,将这条信息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

任务二:数据库中表的特点

(过渡)既然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转换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当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数据库,那么建立数据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呢?

教师请同学操作“校本课程.mdb”,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查找“张明”选修了哪些课程?

2.张明的选修课程说明了数据库中的表具有哪些特点?(两张具有相互关联的表组合在一起,每张表存储不同的结构和信息)

任务三:建立数据库的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建立一个音乐数据库,让大家可以查询各种类型音乐的相关信息以及收听的网址,都需要完成哪些事情?遵循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讨论给出如下答案:

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各种音乐的信息,归纳出它们的特点。

2.分析信息特征:根据需求,分析并抽取有用信息的特征。

3.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找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有效地分类和组织。

4.创建数据结构:选用适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创建数据表,并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5.编辑数据库:将具体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对其中的数据、记录进行必要的编辑,如添加、插入、修改、查找和删除等操作。

(三)巩固提高

教师请同学们回答“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及任务是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作业:思考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关系型数据库如何讲授?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先讲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从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对比它们的特点,引出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库系统的分类,引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然后讲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总结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并让同学们通过查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列举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

2.Excel中的表头在数据库中称作什么?

【参考答案】 Excel中的表头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字段名。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拓扑结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机房里的电脑还没有连上网,现在学校想把这些电脑都连上网我们应该怎么连呢?”

同学:“可以像串糖葫芦一样把电脑一个一个连成一串的形式,也可以像穿手链一样把电脑连成一个环呢?”

老师:“同学们想想串糖葫芦和穿手链这种形式在网络中被称为什么?” 同学:“一种结构”

老师:“对,非常好,这位同学的总结能力非常强,其实在网络中这种形式被称为网络拓扑结构,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网络拓扑结构。”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网络拓扑结构

首先老师先让学生自行浏览课本内容5分钟,时间到后,老师找同学回答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老师:“同学们都浏览好了,那老师找一位同学先来回答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网络拓扑结构是用来表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的分布情况。”

老师:“回答很正确,这位同学对课本浏览很仔细。好,接下来找另一位同学回答一下都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网状结构。”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老师再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拓扑这个词来源于几何学,网络拓扑其实就是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用传输媒体将网络中的设备进行互联,简而言之,就是用一种方式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起来,那了解了有这些网络拓扑结构后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结构都有哪些特点呢?”

任务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让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十分钟后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回答。第一小组:总线结构的特点是网络中拥有一个总线结构,网络中的计算机共享一条数据通道。这种结构优点网络安装简便,网络中总线上的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通信,缺点是如果共享的“总线”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第二小组:环形结构中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优点是环状结构容易安装,结构简单。缺点是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计算机节点,而且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都会影响。

第三小组:星型结构中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状中央有节点,其它节点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特点是安装简便,外围设备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通信,安全性高,易维护,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瘫痪。第四小组:网状结构任何一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都有至少两条线路相连,网络中某台计算机或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的使用。缺点是不容易排查出网络中的线路故障或计算机故障

(三)巩固提高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校机房应采用哪种拓扑结构,学生讨论之后得出应采用星型结构。同时请学生猜想家中路由器采用哪种拓扑结构。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都应用在了哪些领域?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局域网的有几种? 【参考答案】

有三种: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星型结构。2.你通过什么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课下让学生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当天所学主要内容,很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再次巩固。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问题》、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碟中谍》的片段,并提出问题——片段中的伊森的伙伴在做什么?这样对不对?有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影片,初步让学生认识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引出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新授

展示的5个教材案例,请同学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或根据你的经验,小组讨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预防。

请同学们前后桌6人为一组,分组讨论。10分钟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讨论结果。1.各小组及老师共同得出问题答案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几个方面为:(1)自然因素;(2)人为或偶然事故;(3)计算机犯罪;(4)计算机病毒;(5)电子对抗。

2.后果:信息安全不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3.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确保信息内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送中,保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来说,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

(三)巩固

1.给出央视新闻:苹果手机每天记录使用手机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时间等信息,并定期将其传回美国总部。看到这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你会怎么做? 分组讨论5分钟,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结果。

2.展示我国开发的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请同学思考并讨论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请多位同学发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可以保障居民信息的安全,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维护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相应的措施。2.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是否还有其他的威胁。你会用哪些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2.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高中信息技术《位图和矢量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假设我们写了一首新的乐曲,要把它交给唱片公司,有两种方式:把这首乐曲弹奏出来并录制在磁带上或者把这首乐曲的乐谱写下来。这两种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记录的形式不同,前者是记述性的。包含乐曲的音频信息。其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固定的,如演奏速度、乐器音色等。如果你想把笛子换成排箫,那就要重新录制一遍。后者是描述性的,不包含音频信息,只包含对乐曲音律的描述。如果要改变演奏速度或乐器音色,只要在乐谱中修改一下就好。)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图像和矢量图,特点类似与此。

(二)新课讲授

(1)学生自主浏览教材,探究什么是位图,什么是矢量图?(2)巡视观察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并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桥”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像由大量的矩形点组成,排列和紧密,在不放的情况下,肉眼很难识别。之后教师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这些矩形点被称为像素,像素由位置值和颜色值表示。通常,把这种通过像素表示的图像称为位图,也称点阵图像或栅格图像。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杯子图片,进行放大并观察得出了什么效果,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学生:无论怎么放大矢量图,它的边缘仍然很平滑。得知,计算机用一组指令来描述构成矢量图的直线、矩形、曲线、圆弧等的形状、位置、颜色等属性。显示时,通过相应的软件来读取和解释这些指令。而无论把图形放大多少倍显示,存储的这些指令都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图形的所有属性来,从而真实地显示出图形。

由教师总结位图和矢量图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三)巩固提升

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总结出位图和矢量图,并进行展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作业:利用上网,找出更多关于矢量图和位图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为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特性。教学难点为学会区分位图和矢量图。2.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参考答案】

矢量图与位图比较: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不管矢量图放多大,都不影响它的质量和效果。矢量图的放大,只是参数的改变,电脑就会根据现有的分辨率重新计算出新的图像。位图的质量取决于分辨率。一幅位图放大几倍后,就会明显地出现“马赛克”的现象。矢量图可以十分灵活地进行编辑,矢量图的基本元素是对象,每个对象都是自成一体的实体,某个对象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没有关联的对象。位图的编辑受到限制。位图是点(像素)的排列,局部移动了或者改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点。

中信息技术《IP地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

(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的概念。

(二)新知探究 任务

一、查一查

1.设计小竞赛,根据查看本机IP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2.请完成较快的同学说出自己的IP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任务

二、答一答

1.学生自学课本上关于IP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IP地址”,老师做补充总结。任务

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2分钟自学书上的内容,讨论IP地址的组成特点。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IP地址,总结IP地址组成的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IP地址分类的概念。

(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IP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IP地址组成特点。

2.进一步提升学生辨别IP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2.首尾呼应,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IP地址查获罪犯的,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对应进行分析。

3.通过上一个问题引出关于IP地址管理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课上课时请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具体谈一下IP地址的分类。【参考答案】

IP地址共分为五类:A、B、C、D、E。其中我们常见的是A、B、C三类。A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0.0.1—126.255.255.255。B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28.0.0.1—191.255.255.255。C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92.0.0.1—223.255.255.255。2.请谈你对任务驱动法的理解。【参考答案】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的、探究式的学习,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使下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主动利用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总体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驱动是关键,提升信息素养是目的。

第三篇:2011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学分。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16.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发展性

B.时代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E.自主性 17.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1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

19.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角色。A.传道者

B.朋友

C.榜样

D.管理者

E.授业、解惑者

2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A.发展智力

B.发展体力

C.陶冶品德

D.陶冶美感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1.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2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榜样示范法 23.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A.目的游离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E.目标模式

2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19世纪初()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美国

B.法国 C.捷克

D.英国 E.德国 26.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分支制学制是()建立的一种学制。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欧洲

E.中国 2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特朗普

E.华勒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__________。

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____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__________。

5.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__________个学分。

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__________。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提出来的。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__________。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__________。

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___。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_________方向性。

1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_________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故选B。

2.ACE

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要注意审题以及对干扰项B项的区分。

3.ABE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的构成,学校文化由规范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4.C

本题属于对流派、学说、制度方法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一类知识点的考查,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5.AD

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6.ABCDE

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方法、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甄别、诊断、调节、促进的功能,故选ABCDE,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对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深刻理解。

7.ABCDE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8.ABDE 运用读书指导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9.ABCD

本题考查对常规训练的理解和记忆,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10.ABCE 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 evalua.tion)评价、输入(input evaluation)评价、过程(process evaluation)评价和成果(product evalua.tion)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11.ABCE

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

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D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所占的学分是8分。

13.AC

本题考查对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个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4.ABCDE 本题考查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5.ABCDE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故选ABCDE。

16.BCD 我国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

17.ACE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识记,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18.ABD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记忆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19.C

本题考查对相关教育理论及经典论述的理解以及联系理论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对题干所引夸美纽斯的名言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联系教师的角色部分的知识点得出夸美纽斯所指的是教师的榜样角色。

20.ABCDE 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21.C 本题考查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2.D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实际锻炼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故选D。

23.C 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与认知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4.ABCDE 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故ABCDE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原则,本题要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不属于”的要求。

25.D 本题考查对细节知识的记忆,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6.ABCD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27.A

分支制学制是苏联建立的一种教学制度。

28.E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就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使用“学校文化”一词。

29.D

本题是对教学过程理论的考查,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

30.BCDE

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过程》 2.六艺教育3.文士学校 4.伊拉斯谟5.信度 6.23 7.朱熹

8.操行评定

9.斯克里文 10.上课

11.裴斯泰洛齐

l2.多元智能理论 13.京师同文馆

l4.社会主义

15.检索工具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答:错误。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答:错误。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答:错误。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答:错误。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四、简答题

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1分)(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3分)(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3分)(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分)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

五、论述题

1.答:(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分)自我 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

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3分)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使学生自主行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2分)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2分)(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分)(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3分)2.答: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2分)(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分)(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2分)(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2分)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2分)

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A.准备律 B.反馈律 C.练习D.效果律

E.惩罚律 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自省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E.体能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A.模仿

B.服从

C.去个性化

D.从众

E.认同 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E.执行具有内潜性 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E.精细加工策略中的缩简11.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A.83

B.110

C.120 D.183

E.100 12.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 13.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 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又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生长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审美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E.尊重需要15.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6.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者C.直观性组织者 D.概括性组织者E.抽象性组织者1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A.强化说

B.动机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E.概括说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

B.创新性

C.流畅性

D.目的性

E.开放性

19.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A.10次

B.11次

C.15次

D.8次

E.20次 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畅所欲言

B.鼓励创新

C.多多益善

D.注重质量

E.改进补充 2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

B.符号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2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明确性

E.开放性

23.奥苏贝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概括性原则

D.先行组织者策略

E.并列结合学习策略 24.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A.喜欢幻想

B.具有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

D.有幽默感

E.有抱负 2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合作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E.后道德阶段 26.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 2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肯定性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训练

D.自我控制法

E.强化法 28.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A.情绪消极

B.食欲不振

C.失眠

D.失去满足感

E.疲劳 29.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

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 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0.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A.归属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驱力、__________及附属内驱力。

2.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__________。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

4.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__________。5.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__________、言语直观。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_____。

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_。

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9.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10.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1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

12.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 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1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

14.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__________。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3.不能加快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2.简述品德的特征。

3.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4.简述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

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ACD

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ABCE 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4.CDE 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5.BDE 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

6.B 本题考查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掌握,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又包括从众和服从。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它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题干所述为服从,故选B。

7.ABCDE 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认为,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8.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具体考查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的区分。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题于所述为父母意愿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属于间接近景性动机。

9.ABC 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DE两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

10.A

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11.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12.ABCD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

13.ABCD 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14.AC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15.E 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16.AB 本题考查对奥苏贝尔的认知观的掌握。奥苏贝尔认为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17.B 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概括说是学习迁移的理论。

18.A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C 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20.ABCE 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

21.AC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是奥苏贝尔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22.ABC 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还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故选ABC。

23.ABD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24.ABCDE 本题考查影响创造性中的个性因素。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25.ABCD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26.ABD 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7.ABC 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肯定性训练、系统脱敏法和全身松弛训练;自我控制法和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28.AB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抑郁症的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它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消极、失去满足感,也表现在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29.ABCE 本题考查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它们的直接根源是不同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30.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的。

二、填空题

1.自我提高内驱力 2.最近发展区 3.诱因

4.自我效能感

5.模象直观 6.态度 7.加里培林8.内化9.问题解决10.学习动机的激发11.情感成分12.变式13.评价 14.无结构的问题15.学习策略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惩罚是指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答:正确。意义识记是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到新材料和已有知识问的联系,使新材料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即使是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

3.答:正确。学习者把保持的意义提取出来,即为再现,也包括再认。影响可利用阈限的因素:一是再现法与再认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阈限,后者要求低阈限;二是在许多内外因(情绪、态度、动机、竞争等)影响下,阈限值本身就有波动。

4.答:错误。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并且,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

5.答:错误。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

四、简答题

1.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应用。(1分)

(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2.答:(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i分)

(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1分)(3)品德表现的行为

性。(1分)

(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1分)

(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1分)3.答: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分)(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分)(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智力性别差异问题: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2分)4.答:(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分)①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2分)

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的热情。

五、论述题

1.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习生活中,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分)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2分)③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2分)(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3分)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的、有意识的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2分)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2分)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2.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地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3分)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划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在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耐心,听取、回答,并对儿童的建议适当的鼓励与妥善的处理,培养他们主动性的人格。(3分)(2)变得勤奋的阶段:教师在生活中要多支持学生,使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并对学生取得的

成功表示赞许,增强其勤奋感,培养乐观进取的人格。(3分)比如:当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不管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如何,都应该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格。(2分)(3)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指导他们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建立同一性人格。(3分)总之,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1分)

第四篇:2016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整理

2016下半年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

考题: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会了,如何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请同学回答申请的方法。如何发送邮件?-导入新课

2.新课教授。任务

一、观察结构

教师演示登录163邮箱并向同事发送电子邮件,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电子邮箱的界面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2)发送邮件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操作完成,学生进行回答。任务

二、发送邮件

教师布置任务同桌之间发送邮件。并提问“如何给多人发送同一邮件信息?”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尝试操作。教师进行指导。任务

三、收取并回复邮件

教师提出以下几问题,组织小小组进行讨论。(1)我们收到的邮件在哪里可以看到?(2)除了能够发送文字信息外,还可以发送哪些信息?(3)回复邮件与写邮件有什么不同之处?(4)新邮件与未读邮件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之间相互发送并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总结答案。任务

四、保存邮箱地址(1)认识电子邮箱地址

和平时一样,在寄信时都必须填写地址(通常我们把它叫做E-mail的地址),E-mail的地址是由符号“@”及其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用户名(即邮箱名),“@”后面是与邮件服务器相关的名字。例如:xianhua2001@sina.com中,“xianhua2001”是用户名,“sina.com”是邮件服务器名。

(2)保存邮箱地址

3.看一看:巩固本节知识。

学生给老师的邮箱发一个邮件,公布教师邮箱“******@163.com”。4.师问生答: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请同学下课后,搜集常见电子邮箱有哪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类】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了解电子邮件的原理,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书写格式。熟练运用Web页方式发送电子邮件。

教学难点:电子邮件的原理。

2.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时,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时,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任何一个都可以)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完成。

考题:初中信息技术《Excel公式和函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Excel公式和函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比如考试成绩表、教师工资表、商品销售表等(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数据表),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求出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值等等数据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出示某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表(比如有20位学生),要求计算出每位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及单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

本节我们学习sum和average两个函数来解决上述问题。【新课教授】 教师讲解如下内容:(1)公式

使用公式必须注意:全部公式以等号开始(2)求和函数sum 功能:利用sum函数可以计算出指定区域中数据的总和。

注意:使用这个函数时,要在函数名sum后面的括号中输入用冒号隔开的两个地址,如sum(d3:f3)。

(3)求平均数函数average 功能:利用average函数,可以计算指定区域中数据的平均值。教师出示“任务”后巡视,对学生操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 学生操作如下内容:

如何求出数据表中所有学生语文和英语(不连续)两科的总分及平均分? 如何改变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并按总分升序排序。【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给予评价,指出其操作当中的注意事项 【小结作业】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和两个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使用;注意对连续数据和不连续数据的选择应用。

完成第2题统计后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并按总分升序排序。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类】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电子表格软件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操作。学会在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信息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通过动手实践,能够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原则。

2.除课堂中的函数外再介绍1至2个函数的作用?【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计数函数COUNT:计算参数列表中的数字项的个数。函数COUNT在计数时,将把数值型的数字计算进去;错误值、空值、逻辑值、日期、文字则被忽略。

最大值函数MAX: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考题:初中信息技术《初识我的电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我的电脑》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提问“电脑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继续提问“常用的台式电脑都由什么组成?”。

引入课题——初识我的电脑。2.【新课教授】 环节

一、初识电脑

教师在PPT上出示电脑的各个组成部件,让学生一起回答各个电脑部件的名称。教师进行讲解。常用的台式电脑,一般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并讲解主机箱内的主要部件有CPU、存储器、主板等。

环节

二、认识主机

教师播放台式电脑工作过程的视频,并提问“你认为电脑的哪一部分最为重要,为什么?”。引导学生以人脑为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在PPT上展示答案“主机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其主要部件都在主机箱内。”。

任务

三、认识输入/输出设备

教师在PPT上展示输入/输出设备,提出两个问题“PPT当中展示的哪些属于输入设备,哪些属于输出设备?并讨论总结什么是输入设备,什么是输出设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积极讨论总结。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再次提问“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输入/输出设备”。

3.【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谈谈你希望未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 4.【小结作业】

请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上网搜集与计算机有关的名言。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完成计算机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这是计算机的“躯壳”。计算机的硬件通常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它们都置于主机箱中。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常被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

软件系统是运行、维护、管理、应用计算机所编制的所有程序和数据的组合,按功能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如何结束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课堂以结束的形式可以分为封闭式、开放式、综合式。

封闭式是指教学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巩固而结束教学的方法,包括讨论总结、板书总结、借鉴总结和作业练习巩固。开放式是指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扩展、延伸和迁移而结束教学的方法。有联想扩展、阅读扩展、系统延伸等。

综合式是指教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束形式结束教学的方法。考题:初中信息技术《了解Word界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了解Word界面》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电子贺卡、漂亮的书签、电子板报,提出问题“运用我们之前所学的记事本或写字板能做出这三件作品吗?”学生给出的回答是“不能”。

教师:“那么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文字处理的大师——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一起认识一下这位大师的庐山真面目。

引入新课——了解Word界面。环节

二、新知探究

教师先介绍有关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的有关知识。并且进行提问“如何启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呢?”

任务

一、启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启动“记事本”的方法,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请学生演示他们的方法,根据多个同学的演示操作,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启动Word的三种方法:

①双击桌面上Word的快捷图标。

②单击“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03——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③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然后单击,单击Word图标,同样可以启动Word。

Word已经打开了,那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任务

二、认识界面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和已经打开的软件两人一小组,自主的认识Word界面,之后教师采用开火车的形式,用鼠标指相应图标,学生说出其部分名称。

然后教师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分别认识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各个菜单项和按钮名称,并完成PPT上的表格。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何隐藏工具栏呢?” 任务

三、显示/隐藏工具栏

教师操作完成隐藏绘图工具栏的操作,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把格式工具栏给找回来。任务

四、关闭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环节

三、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尝试输入文字,并应用今天所学的按钮或菜单项对文字进行简单的设置。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Word中,对文字内容进行编辑或修改,必须先选中,然后再操作,请说出几种常用的选择方法?【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1)选择部分文字;将光标移至要选择文字的第一个字符前面,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至要选择文字的最后一个字符后,释放鼠标即可。

(2)选择一行文字;移动光标至页面左侧的文本选择区,当光标变成斜向上的箭头时,单击可以选择一行。

(3)选择一段文字;移动光标至该段左侧的文本选择区,双击即可(4)选择整个文档;选择“编辑”->“全选”命令(或按Ctrl+A键)2.你将如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类】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可以非常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考题:初中信息技术《编排文稿——绘制标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编排文稿——绘制标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作品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展示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的标题,并引领学生说出标题都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文字、星星、线条等。明确任务——制作精美的小报的标题。

2.【新课教授】 任务

一、分析标题

教师依旧展示精美的电子小报的标题,让学生分析在Word中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并且提出问题“电子小报的标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引领学生说出小报的以下观点:图片的插入、艺术字的使用、格式的调整。

任务

二、总结制作步骤

教师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将制作标题的整个过程进行演示,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制作标题的相关步骤。

教师请学生进行回答并将整个操作步骤展示在PPT上。任务

三、制作标题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根据教师展示在PPT上的步骤,自行选择主题设计标题。并提出以下要求:

(1)组长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一个制作,其他人协助设计——设计布局、设计颜色、字体等内容,安排组员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学习。

(2)当组内成员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或资源使用等问题时,可以从以下方式得到帮助:参照教材、上网搜索、阅读学习资料、向老师咨询等。

3.【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于个别优点突出的作品,让作者示范、讲解技巧运用的心得。之后让大家进行评论。具体指出作品的优点、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在学生进行互评以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肯定学生作品的长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4.【小结作业】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请一名同学复述制作电子小报标题的具体流程。其它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说明。并且分享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

作业:从网上搜集一些你认为比较美观的标题,并说一下它运用了哪些技术?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类】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独立插入艺术字、图片,并调整其格式,绘制出美观的标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出插入艺术字、调整格式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与他人互相帮助、讨论交流的乐趣,增强集体的意志。

2.本节课你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教学实施类】

【参考答案】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的,探究式的学习,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呈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和完成情况评价几个环节。

考题:初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环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环境》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展示登录框,引入课题】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大家都认识吧?“对,是一个计算器的截图”。下面老师演示一下这个计算器。大家都说非常的神奇,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神奇的计算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编程工具VB。让我们一起走进——VB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环境,先来认识一下它吧!2.【新课教授】 任务

一、启动VB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以往的经验,打开VB程序。方法一:双击桌面上的“Visual Basic 6.0”图标打开;方法二:单击“开始”->“程序”->“Visual Basic 6.0”->“Visual Basic 6.0”,打开程序

方法三:右击桌面上的“Visual Basic 6.0”,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打开”。任务

二、观察VB窗口

引导学生观察VB窗口,并回答问题下列问题:(1)结合教材,观察一下VB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2)并尝试着操作一下,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说一下你所关注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

三、VB窗口

(1)请同学说一说VB窗口跟我们之间学习的软件有什么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认识窗体、工具箱、工程窗口、属性窗口等;通过认一认,练一练,说一说等方式完成这部分的学习。

(3)操作:教师再次展示导入时的计算器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尝试运用VB做出来。在学生做出来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工具箱中的一些工具如文本框、字体工具等。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属性”窗口的变化。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每个属性的作用。请各小组进行汇报。

3.【展示评价】

小组展示做出来的计算器的界面,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给出改进意见。

4.【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作业:根据教师提出来的意见,对所做出来的界面进行美化和修改。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复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VB窗体是由工具箱、窗体、属性等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交流、动手操作等方法,建立起对VB的感性认识,获得对VB操作的初步经验,锻炼其动手操作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VB窗体各部分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总结的习惯。

2.请至少说出三个VB集成开发环境组成的作用是什么?【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工具箱:工具箱当中有很多控件按钮,用来设计程序的界面。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按钮上停留片刻,会出现一个显示控件名的黄色小方框。

“工程”窗口;用来管理开发应用程序时所需的文件。

“属性”窗口:显示当前对象的名称、大小、标题和位置等属性。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

函数的概念

1、面试备课纸

1.题目:函数的概念 2.内容:

3.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试讲十分钟左右;(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2、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3、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高中数学《奇函数》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二)生成新知

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由这两组角可以看出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

追问:那么这些角,如何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出来? 预设:描述法,集合。用集合的方式更方便也更加容易理解。

设S={β|β=-32°+k·360°,k∈Z},则328°,-392°角都是S的元素,-32°角也是S的元素(此时k=0)。因此,所有与-32°角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2°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何一个元素显然与-32°角终边相同。

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β|β=k·360°+α,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①k∈Z;②α是任意角;③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三)应用新知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预习下节课新课。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答案】

本课是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高中数学《函数零点判定定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下面有两组简笔画,哪一组说明人一定过河了? 第一组:

答辩题目解析

1.函数零点判定定理与二分法求零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通过不断地把连续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由此可见,函数零点判定定理是二分法求零点的理论依据和前提。

2.如果一个连续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函数,那么函数的零点的个数可以确定吗?【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点斜式方程有什么确定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吗?【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及其斜率。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因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能写成点斜式。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和适用范围,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

提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研究这个数列有重要的意义,是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都存在通项公式,如果存在,如何表示?引出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探究新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推导的,采用数学方法是什么?【专业知识+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page] 高中数学《偶函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偶函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理解偶函数概念,知道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并能熟练利用定义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偶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偶函数的活动,增强类比、观察、归纳、思考与创新能力,体会数学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从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心与参与热情,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学习习惯。2初中函数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 【参考答案】

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page]

[page] 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面试数学学科命中分析【第二批】

试讲及答辩

命中说明:小学数学命中5道,初中数学命中3道,高中数学命中3道。数学学科备课纸考查规律为概念课或者原理课居多,答辩问题主要考查类型为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类题目,少量教学反思类的题目。

[page] 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面试数学学科命中分析【第三批】

高中数学:

1、《分层抽样法》、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下载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真题课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真题课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简答题 1、锻炼法实施要求 2、课外活动的内容 3、某某人的关于教师成长的三阶段 辨析题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没有独立性; 错误,因为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浙江省2005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浙江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2013年12月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信息技术面试真题

    2013年下半年中学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回忆版) (考试时间:2013.12.28至2013.12.29)试讲题目: 高中: 1. IP地址和7.2的那个 2. 保护信息的 3. 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类 4. 网页......

    2018年1月6日高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2018年1月6日高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目录:1. 阅读教学2. 语音教学3. 写作教学4. 词汇教学5. 语篇教学6. 口语教学7. 语法教学8. 听力教学注:每个类型的第一篇均重复较多......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历年真题(九)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