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教学论文 经济类专业论文(写写帮推荐)
世界经济教学论文经济类专业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摘要:《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作为经济学门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客观要求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尝试,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世界经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特点
众所周知,人类从地理大发现开始逐渐步入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世界各国都深深地卷入了世界市场,各国在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逐渐走向一体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世界资源的争夺和矛盾日益突出和激烈,包括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格局不断变化,跨国公司、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加剧了这种动荡。中国虽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间不长,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要明确很多意识和思想,因此普及相关的知识是尤为重要的。
《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作为经济学门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向
学生展示了世界经济的整体脉络和走向,客观而辩证地透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世界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知悉各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为以后其他各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应当对教学的形式进行改革。传统地按照教材从理论观点到数据图表演示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了。比如在介绍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时,如果仅是单纯从观点上去说教,学生是很难深刻领会的。所以一般要把历史的一些经典情况进行还原和说明,再结合有关国家的发展史来说明每一个历史阶段上所发生的事件。有时许多经济事件的发生与政治、军事行为密不可分,这时也要简要地向学生介绍相关国家当时的状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在讲授廉价石油时代结束这部分内容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石油危机一共有几次,每次的起因,持续的时间和最终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认知,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当然这种改革还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的补充,还应该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终极目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喜欢这门课,并通过这门课夯实经济学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二、《世界经济概论》现有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
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目前《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开设虽然在国内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例如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和仰恩大学都比较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做了不少有效的改革和尝试,使得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了。如仰恩大学的刘政永主张以“把握最新发展趋势,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还重点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改革和探索。武汉大学已经将本门课程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课。
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多以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为主;二是授课以多媒体方式进行,以便对资料和数据进行演示;三是考核方式摆脱了以考定成绩的做法,选择能考评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如通过课堂讨论、小论文写作等给出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三、《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一)课程内容体系扩展动态化
《世界经济概论》的授课内容包括世界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大跨度时间段内的问题,所以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涉及过去
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前沿性的内容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以及相关的争论。又由于世界经济涵盖了众多的领域,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事情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因此只讲历史是不完整的,只讲问题也是不全面的,只有三者都结合了才是完美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以池元吉主编的《世界经济概论》为蓝本,协调其他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的基础上,编排教学内容。不断地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不断地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介绍前沿问题时,博采众长,不只讲一家之言,应该让同学能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思想,自己进行评判。允许解放思想,各持己见。
对于某些课堂上涉猎而不能一一介绍的内容给学生列明书目或是直接提供电子版的阅读、视听材料,提倡学生自己赏析。
(二)教学方法灵活化,手段多样化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就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教师的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老师给出知识点,学生先记笔记后背诵。这样老师讲授,学生听受,不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使学生成为具有聪明才智、科学头脑的合 格人才。好的教学方法至少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教学气氛轻松;二是知识掌握牢固;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能力。
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教学核心以引发思考,培养思想为重。丁学良教授在北大的《何谓一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在21世纪,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家,如果不拥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当国际分工的小配角,拣人家的残余,当„大脑国家‟的„手脚‟。要看21世纪究竟是谁的世纪,不看别的,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平的大学。”由此可见,大学是培养思想家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生到大学里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拥有一个更智慧和更会思想的头脑。世界经济的历史已经不能重演,我们只能从过去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作好准备,因此了解世界经济的过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所以《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想,养成思考的习惯和爱好,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去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
2.授课方式的选择应视授课内容而定。《世界经济概论》的授课内容有这样三部分构成:对历史的评述,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的探讨。由于历史上东西现在的人基本已经有定论了,所以可以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辅之以数据和视频材料,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对于现在出现的问题就应在介绍和了解时事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讨论,甚至是争论来得出结论,主要是分析这种局势的影响,然后找到对策。对于学术前沿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应介绍学术大
家的经典文章或是组织同学们收听、收看其学术讲座来掌握学术动态,之后可以用提交论文或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并拿出个人的观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世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貌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又可以充分关注和参与具体问题,对其发表个人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填充影音资料,增加感性认识。经济学的许多问题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因素在教材或是学术文章中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述,无法详细说明当时的实际背景。如果只是单纯讲授,学生没有实地调研,很难理解或是形成感性认识,因此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可以通过填充影音资料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度。例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国崛起》、《货币战争》、凤凰卫视的《经济制高点》等都是极佳的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给学生供其在课后观看。对于比较热点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专家学者们的讲座或是演讲视频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认知水平。
4.在校内网站上建立交流学习互动平台。为了方便学生在课下学习和复习,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公共资源,通过下载可以使用,例如课件、资料、电子书籍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学生上网的便利性增加,在课下复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看到上课用的课件和其他辅助性材料,将极大地提高授课效果。上课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扩展知识储备,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一对一的问答和讨论。尤其是对于当前的热点问题,可以设定题目,让学生
通过留言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思考成熟的观点提交上去,没有课堂上面对面讨论的拘谨,可以畅所欲言,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将得到较好的提升。
(三)考评能力化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成绩考评如果采用传统做法是很难考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对此也有一些成熟的解决办法。结合教务管理部门的要求,我们将考评成绩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布置作业作为期末成绩的10%;布置一次学习论文作为期末成绩的10%;平时签到作为期末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为7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较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利地增强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习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世界经济概论》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知识点讲透并结合实际进行有力地分析。再进一步结合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喻教于乐,从喜欢学到乐于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刘烨.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浅谈《世界经济概论》的 教学思路[J].科技资讯,2008,(21):172-173.[3]管延芳《.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4):173-174.
第二篇:世界经济与中国论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宏
观
经
济
学
论
文
班级:11级工商管理类七班
姓名:杨林林
学号:11204090743
日期:2012年11月28日
论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地位提升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受美国经济减速和次级债务问题的波及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回落态势。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笔者从现今世界经济状况分析,试对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对策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讨。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地位提升对策
引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全球化不仅在经济领域使商品和资金快速流动,也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它使人们改善生活和增加财富的机会增多。经济全对化的效应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其有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发展一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并创造就业机会。
正文内容
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等等,中国虽没有在此次经济危机遭受多大影响,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通胀压力、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国内需求不足等客观因素导致经济放缓增长,2008年,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然而此次经济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体系要在此次危机中接受挑战,中国应抓住时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加大国际分工协作力度,努力寻求国际间的货币合作„„进而达到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目的。
一、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达到11.9万亿美元,几乎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得世界贸易额与全球GDP之比持续上升,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传统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贸易体制的完善,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增长持续超出预期,有力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扩大了贸易需求。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内需持续扩大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性基础动力。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美日欧,以及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国际贸易增长注入了活力。
四年来,尽管总体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预期,但是发达经济体增长逐渐
放慢,会使一些国家需求增长趋缓。从进口需求来看,2006年,美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为10.7%,继续成为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2007年以来,美国进口增长明显放缓,上半年仅增长4.3%,7、8月份分别增长
4.8%和2.4%。欧元区2007年第一、二季度进口分别增长5.4%和4.1%,7月份增长11.7%,也比2006年13.4%的增长明显放慢。按照IMF的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将增长 6.9%,比春季预测分别下调了0.8个百分点,增幅远低于2006年世界贸易9.3%的增长。
二、全球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上升,原因是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美国核心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在低水平;欧元区2007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以下,但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导致9月通货膨胀率上升;日本的物价基本保持平稳。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原因是经济增长强劲,并且上涨的食品价格在其CPI中占有较大权重。
但是,最新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依然存在。9月美国生产者价格(PPI)环比上涨1.1%,是自2月以来最大涨幅,同比上涨4.4%,是自6月以来最大涨幅。PP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伴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再次上升,9月美国汽油批发价格飙升8.4%,是自2006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食品价格上涨1.5%,是自3月以来最大涨幅。欧元区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自2006年8月以来首次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这主要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通胀压力能否像预期那样得到缓解还需要继续关注。通胀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失业率依然偏低;其次是资源使用量较大可能促使通胀压力上升;再有就是不能排除能源价格因地缘政治局势动荡或自然灾害等重大变化而急剧上涨的可能性。受粮食和油价再次攀升影响,CPI存在继续较快上升的可能。近期美联储利率政策走向的关注点已经由通胀转移至金融市场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但是,通胀压力如果上升将会延缓继续降息的步伐,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减缓。
政策选择在现阶段是合理的,但前提是通货膨胀风险依然得到控制。由于金融市场动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欧元区货币政策在近期内将会保持不变。由于欧元区经济形势稳定,加之欧洲央行一贯把通胀视为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未来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在利率政策上可能会有所差别,不跟随美联储降息而降息,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近期日本银行一直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原因一是日本银行担心美国经济放缓可能危及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二是日本的物价水平仍然不高,核心通货膨胀率处于零水平,日本政府希望日本央行继续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日本CPI的走势以及美国经济的走势都将影响未来日本利率水平变化的时间表。
三、世界经济、贸易正在发生变化,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明显扩大,发展中和转轨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7年间增长了近30%,而同期以7国集团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0%。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仍然没有缩小的迹象。IMF秋季《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将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普遍调低,而将中、印等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上调,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而以往扮演这一角色的基本都是美国。按照IMF预计,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主要奠基人亚当.斯密曾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论分工》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即一个粗工每天最多只能制造20枚针,甚至连一个针也制造不出来,而经过分工后,10个人每天可以制造48000枚针。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只要能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参与分工,就可以获得利益。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斯密的论断在一个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以提升自身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方面依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可以借鉴,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尤其是其加工贸易,以此来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加工贸易,即指一国企业开展对外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业务的总称,是指企业全部或部分进口境外原材料、零部件(包括深加工结转上游企业的成品或半成品)经加工增值后再出口境外的一种贸易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相对来说处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之中,这为大多数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各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加剧,加工贸易正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四、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及走向
根据国际分工的相关理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准则。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在相当一段时期,应集中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避免将资源用于不具比较优势、效率较低的行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及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现状迫切要求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并借此良好势头,更好地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中国在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过程中应做的努力:
(一)应积极鼓励加工贸易朝良性方向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1999年12月在苏州的一次全国性加工贸易会议上,针对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优化存量、控制总量、规范经营、提高水平”的十六字方针,并强调要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好加工贸易业务。从长远看,我国必须不断创新加工贸易业务开展的形式,加大规范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力度,从而确保加工贸易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二)应不断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现状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形式仍然主要以简单、初级加工为主,加工的总体附加价值不高,巴比娃娃在中国的加工附加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此,中国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应注重形式的转向和层次的提高,主动和积极地参与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项目和产品的加工和国际分工,通过OEM、ODM、分包等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零部件生产与组装能力,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生产创造条件。可以说从长期看,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档次与附加值,扶持和鼓励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产业,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
(三)应有选择的发展加工贸易项目。因加工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已变得日益明显,从国家长远规划出发,应积极鼓励健康、低污染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限制生产落后、资源浪费、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合同的审批,引导加工贸易走上“绿色”之路,这同时也符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
(四)应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漫山放羊”的格局严重制约了加工贸易的长足发展,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要想使加工贸易走得好、走得远,就应当积极研究国际惯例做法,学习新加坡等国家将加工贸易由“漫山放羊”向“圈养”集中规范管理转变,划出一定的区域,做到内外有别,从事和不从事加工贸易有所不一样。
(五)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效率。我国应加快海关等加工贸易监管部门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防止骗取出口退税和逃汇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外经贸经营秩序。
加工贸易的发展是以区域协作为基础的,友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将加速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向前发展,所以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做出更大的努力以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有可能形成鼎足对峙之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在广度与深度、外延与内涵方面有了新发展,突破了洲的限制,开始跨洲发展;自由贸易区成为建立经济区域集团比较流行的主要模式;区域经济集团相互之间、其内部各参加国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其结构也是多层次的。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有着广阔前景,它是全球一体化大趋势在当今的表现形态之一,是通向全球一体化的一个历史阶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国际资本的扩张与渗透,推动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促进区内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的跨国兼并引进了新的竞争机制,将给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建立区域集团不妨碍各国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的扩大,可以促进市场容量扩大,有利于促经济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增长。
我国应顺势而动,抓住机遇,制定相应对策。第一、积极倡导建立区域经济集团、次区域经济集团。我国应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在国际上尤其是周边地区,寻找同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地区组成区域性、次区域性经济集团,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应在更广泛的空间进行分工与合作,我国海外企业也应注重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以求得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第三、积极参加APEC,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亚太经合组织中有一多半的成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更多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我国应利用同APEC中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充分发挥适用技术优势,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及输出技术。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容量的市场,中间技术领域有许多空隙,我们可以利用适当的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第四、发展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跨国公司在国与国之间架起了联系的纽带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跨国公司不仅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所迫,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走向经济强国之列的必然。我国大企业的成长必须要有国家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制度。
在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中国应审时度势,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自主自愿的国际间合作,共同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区域经济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地位,还能有效致力于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01]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C] 美
[02]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杂志[J] 美
[03]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J] 美
[04]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经济文献杂志[J] 美
[05]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杂志[J] 瑞士
[06] 霍尔,泰勒,宏观经济学,3版[M],纽约:诺顿公司,1991。
[07]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3版[M],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8。
[08] 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6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09] 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医学类专业实习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药学专业
题目:浅谈抗感冒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浅谈抗感冒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摘要: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感冒,目前尚没有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主要讲述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如今感冒药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造成了如今抗感冒药在很大程度上的滥用,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字:抗感冒药;应用;不良反应
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也越来越多的被患者所认同或采用。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咳嗽、头痛、流涕、咽痛都服用,甚至还常用来预防感冒,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造成了如今抗感冒药在很大程度上的滥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不注 1
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1.抗感冒药的应用
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感冒,目前尚没有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新型抗感冒药的不断增加,如何应用好抗感冒药至关重要。
1.1 抗感冒药物的处方组成目前国产常用抗感冒药物主要有;康必得、帕尔克、白加黑、尼克、臣功再欣、力克舒、康泰克、感冒通、速效感冒胶囊、速效感冒片、丽珠感乐、小儿感冒片等,其处方组成主要有:①解热镇痛药:在上述的抗感冒药物中,除臣功再欣含有布洛芬,感冒通含有双氯芬酸,康泰克含有苯丙醇胺外,其余抗感冒药都含有剂量不同的对乙酰氨基酚。②抗组胺药:除力克舒外,均含有马来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定。③收缩血管,减轻鼻粘膜充血水肿的药物:帕尔克及康泰克均含有苯丙醇胺。④中枢性镇咳药或兴奋药物:右美沙芬、咖啡因等。⑤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大青叶、人工牛黄等。由此可见,在十余种抗感冒药中很多药含有相同成分,应尽量避免合用,以免造成成分超量,增加不良反应。大多数抗感冒药物中含有抗组胺药,对于驾车或操纵机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选用无抗组胺药物的力克舒。
1.2 根据感冒症状合理用药
感冒的症状较多,对发热、头痛、肌肉痛、咽喉痛的患者可选用含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和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的抗感冒药。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用含有抗组胺剂、伪麻黄碱、苯丙醇胺的药物。但苯丙醇胺具有神经兴奋、心悸、神经紧张、厌食等副作用,不宜用于儿童的抗感冒治疗。应避免用于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性高血压、青光眼的患者。咳嗽症状较重者可选用含有右美沙芬的药物,该药可抑制咳嗽中枢和外周双重性镇咳作用。
1.3 合用抗病毒药物
因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感冒同时合用抗病毒药物非常必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吗啉胍、聚肌胞等。多数抗病毒药物属于核苷同系物,具有潜在的致畸、致癌作用,对于妊娠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可选用抗病毒中药制剂,主要有双黄连注射剂、口服液、板兰根注射剂和冲剂。
1.4 合用免疫调节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调节剂可使年老、体弱及儿童流感患者增强免疫功能、加速康复。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胸腺肽、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康必得、臣功再欣等含有葡萄糖酸锌,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调节人体生理活动机能的平衡,提高抵御疾病侵入的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可预防感冒的发生及缩短感冒病程。
2.抗感冒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感冒清、新康泰克等。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感冒虽不是疑难杂症,但往往是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同时,所致不良反应也是复合的。
2.1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这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2消化系统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但也有报道①。服用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出血。双氯酚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用药量成比例②。
2.3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是抗感冒药文献报道最多的。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解热镇痛药大都有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③。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感冒时应慎用含上述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此外,双氯酚酸钠对血小板也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血尿。
2.4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抗感冒药致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低,多数停药后即可缓解,但已患有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慎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也可引起出血,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本身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可加重凝血障碍而引起出血。对乙酰氨基酚有致大量鼻出血的报道④。
2.5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有报道口服对乙
3酰氨基酚可致过敏性休克⑤;另外过敏反应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中较为多见,例如:复方阿司匹林,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因此哮喘病人禁用阿司匹林,对含其他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2.6 鼻黏膜血管收缩药此类药物减轻鼻窦、鼻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有助于保持咽鼓管和窦口通畅,例如伪麻黄碱。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系统,如:头痛、心慌、血压升高等。大剂量可引发早搏,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故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心绞痛者的患者禁用含此成分的抗感冒药。伪麻黄碱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此外,含有苯丙醇胺的复方易引起心血管反应⑥,故苯丙醇胺目前已不用于抗感冒药复方制剂中。
2.7 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流鼻涕,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如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中枢抑制作用,传统的抗组胺药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有明显的枢抑制作用,本类药物虽有抗过敏作用,但有少数患者可以对它产生过敏反应,类似药物间还可能产生交叉过敏⑦。
2.8 中枢兴奋药有些制剂中含有咖啡因,一是为了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二是拮抗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偶有过量服用,可致恶心、头痛或失眠,长期过多服用可出现头痛、紧张、激动和焦虑,成人致死量为10g。
2.9抗病毒药此类药物抑制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复制,如金刚烷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精神症状、睡眠障碍、惊厥、癫痫等。金刚烷胺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剂量在200mg以上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大。老年人中,金刚烷胺半衰期可延长至34h,长期服用可产生蓄积中毒,出现幻觉、谵妄、精神失常或错乱等。金刚烷胺过量中毒可出现眩晕、嗜睡、抑郁等,严重者可出现惊厥,见于用4倍常用量时;严重的情绪或其他精神改变;严重的睡眠障碍或恶梦。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期和哺乳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感冒,而用药则主要表现为孕期延长、对胎儿有毒性、哺乳期闭乳症等⑧。孕妇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成分的抗感冒药,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成分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哺乳期妇女⑧应用抗感冒药以及用药时继续哺乳应注意以下情况:(1)氯苯那敏有抗M胆碱受体的作用,可能抑制泌乳,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用。(2)金刚烷
4胺可从乳汁小量排出,可能使婴儿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乳母不宜使用。
4.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4.1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对于广告的宣传不可盲从,另外,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若选药不当,或盲目合用,易造成重复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反应的累加,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且不能服两种以上的抗感冒药,以免相同成分造成药物过量。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就诊。
4.2抗感冒的药物一般是非处方药物。药店里销售的抗感冒药剂种类繁多,有些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处方却大同小异。若消费者不去了解感冒药中的组成成分的作用,盲目去择药、吃药,极易导致用药的不当,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购买非处方药物时,一定要读懂其说明书,特别注意药品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对症使用药物,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4.3婴幼儿应禁止使用感冒通之类的药物!因为感冒通之类的药物中的双氯芬酸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婴幼儿服用后可造成血尿。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肾功能不全的儿童来说,不能使用此类药物。
综上所述,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但多数症状轻微、可逆,即便如此,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器官损伤甚至死亡。此类药物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用的非处方药,患者在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复方合用,同时,切勿滥用抗生素。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尤其是孕期、哺乳期妇女,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穆兆英,王秋华.对乙酰氨基酚致胃出血1例.小儿急救医学,2002,9(1):64.[2] 王淑洁,韩丽丽.感冒通引起药物性肠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4:264.[3] 靳婷.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首都医药杂志,2006,1:38.[4] 董莉.口服扑热息痛致大量鼻出血1例.军队医药杂志,2001,11(4):53.[5] 况兵,侯金成.口服药物致药源性过敏性休克8例.医药导报杂志,2002,218:527.5
[6] 谭子梅.常见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中国药业杂志,2001,10(7):63.[7]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猷.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03;166.[8] 许青,吕迁洲,蔡映云.特殊人群感冒药的合理应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4):243.6
第四篇: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08国贸(2)班温小贝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发展之道
摘要: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百分之六十,出口行业、出口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已将近十载春秋,我国已经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中,这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
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正竭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身,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外经贸
发展战略,推动外贸企业加快“走出去”、“走得好”的步伐。与此同时,作为主体的外贸出口企
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实现发展战略升级,通过以质取胜、科技领跑等战略实现企业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精彩。
关键词:全球化转身蜕变和谐发展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深入,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融入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同时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世界范围的资本、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的流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的挑战。首先是在规则把握方面,众所周知,作为全球化主要表现之一的WTO是一个谋求贸易自由化的组织,在WTO的规则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和例外,某些制定或者熟知规则的国家进而可以借助这些大做文章,而中国作为新成员,在规则把握上处于被动地位,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发展是一个不小的阻碍。其次是各种壁垒及其他限制,较突出的有关税壁垒、技术性壁垒、知识壁垒、反倾销调查、反补贴、数量限制、以劳工标准为代表的潜在壁垒以及服务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等。再次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信息的不完整性、不对称性及信息滞后的挑战。
此外,在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也面临着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其他人
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正以相对优势抢占对外贸易的商机。
成长的中国------酝酿华丽转身
为应对全球化的巨大浪潮,促进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目
前的以出口为主要驱动力之一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出口发展战略,以确保我国在处于全球化劣势地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
目前,国家正努力推动外贸的战略转型,推动和谐贸易,由单一的鼓励出口创汇扩展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 1
到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具体而言,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三大战略。一是以质取胜战略,切实提高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精深加工、高技术含量以及高附加值。作为此战略的纵深发展,倡导品牌战略,推行科技兴贸,全力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包括引导出口企业增加产品涉及领域的多元化以及深化对区域为单元的贸易对象地区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将市场多元化推向前进。三是“走出去”战略,以前单纯依靠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方式,已经受到了来自贸易对象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贸易摩擦频生,针对这种压力,其破解策略之一就是鼓励并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减少贸易摩擦,以投资与贸易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国家还积极探索研究WTO的规则体制,以便为我国的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政策和国际发展环境。一言以蔽之,我国正努力推动外贸经济的战略转型,实现我国外贸由“量”到“质”的跨越,酝酿外贸发展的华丽转身。这无疑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出口企业------把握机遇,破解难题,实现蜕变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国家实施的各项促进战略和政策引导与支持,作为出口主体的出口企业理应把握机遇,破解难题,实现蜕变,开拓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对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之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原料采集上,出口企业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全球意识,采集质优价廉的生产原料;第二,在企业管理上,应该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本国、本行业、本企业实际,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尤其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人事考核机制;第三,企业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培养起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企业的人才层次结构;第四,企业还应该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通过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深化加工层次,形成产业内以及产业问相互配套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并可根据企业规模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并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具体而言,一是全面提升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并把其看作外贸出口和技术引进提高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杜绝技术重复引进和技术闲置,并建立相应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考核规范制度,二是完善企业研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配套经费的投入,积极培养相关紧缺专业技术人员、行业技工和高级技术专业工艺管理人员,根据本企业技术特点有侧重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积累和再开发人才的系统工程,加快企业创新突破的步伐,三是跟踪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的产业优势,根据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利用好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扶植政策,推动企业出口产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第五,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企业应该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并设立专门的信息分析部门,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不断更新行业技术标准,遵循按国际惯例建立起的本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准入门槛,关注国际市场最新产品技术标准动态,紧跟核心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积极运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沟通,包括了解出口到东道国产品市场技术标准,避免与贸易伙伴国发生技术性贸易措施摩擦,一旦发生纠纷及时化解争端,可以预先获得贸
易伙伴需要的附加服务信息,为扩大企业的服务贸易增加值提供快捷信息,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海外市场份额,促进企业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向高层次发展;第六,企业要树立并强化品牌意识,塑造企业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加强保护意识,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和保护组织,加强品牌和商标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其获得法律的保护,挖掘品牌文化价值、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第七,企业应高度重视SA8000标准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劳工问题不但使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因达不到SA8000国际标准而失去了出口机会,而且也损害和牺牲了我国劳动者的利益,致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抑制了内需的增长,不利于出口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是与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严重背离;最后,我认为,出口企业应该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出口观、外贸观,树立企业持续发展意识,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的和谐出口、和谐发展。而对于那些确实难以适应全球化发展步伐并且发展模式落后、自觉转型希望渺茫的出口企业,我认为可以尝试出口转内销,实现企业的发展重心转移,把握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通过以下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即市场要分内外,营销要分关键,定位决定方向,运营决定成效,整合放大价值,创新因时因地,持续精进,先求活,后图强。
最后,我认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切实把握全球化、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大好机遇,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出口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发展蜕变,开拓出口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发展新局面,展示我国贸易强国的夺目风采。
参考文献:
(1)王绍媛,《中国对外贸易》(第二版)
(2)李钢,《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
(3)王珏,《国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4)http:///onews.asp,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力优势
导向战略,2009年12月3日访问
(5)http:///zwgk/swzc/gzyj/200709/t20070919_203983.shtml,“质”
“量”变迁:中国外贸实践“转身”之道,2009年12月3日访问
第五篇: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广泛分享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的经验,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要通过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建设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
经济增长
说起经济,就不得不提改变了世界的次贷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如潮涌一般,差点将全球经济打回黑暗时代。虽然现在,金融秩序似乎得到了恢复,许多资产价格又回到了让人震惊的雷曼倒闭事件前的水平,但危机后的世界格局的确被改变了,而且是深层次,结构性的改变。面对危机后时代,全球经济的真正复苏需要所有国家的努力。各国政府应当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帮助本国经济复苏
今天的政府,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哪里着火了,他便会飞身扑上,打开消防水龙,扑灭恐慌之火。这次次贷危机中,各国政府史无前例的行动一致,主动干预市场经济,向市场注入巨资,帮助遭受灭顶之火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甚至汽车业。的确大手笔的巨资注入制止了市场恐慌,降低了金融体系的崩溃风险,虽然在非常时期,政府动用非常手段拯救经济,恢复信心无可厚非,但这真的是长远之计吗?事实证明,这样不仅降低经济效率,财政上也难以持久—央行的大发国债加速了通货膨胀,政府货币政策的放宽,带出了资产泡沫。所以,各国政府应广集意见,从宏观调控出发,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帮助本国经济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只看CPI。
各国公司应该加强贸易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要想取得长远发展,搞好对外贸易必不可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却是“贸易摩擦”,“关税保护”,甚至“惩罚性经济政策”之类的名词。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政治体制上的不同,以及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各国之间纠纷不断可以理解,但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在全球大环境下,两集团相互争斗,定两败俱伤,多集团相互争斗,定一损俱损。所以,各国公司之间应当放下武器,携手共谋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共赢。
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大课题,既关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进程,也关乎全人类的发展未来。世界各国有远见的政治家和负责任的企业家,都应该为此而共同努力。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看,一些重要的特点和趋势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主要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把握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能力,为人类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支持;国际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各国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各国实现经济合作共赢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外部经济环境仍在恶化,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不断出现,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面临困难;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包括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推进合作共赢,我们的共同目标只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从自己的发展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天的发展既是昨天发展的继续,又是明天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道路和实施发展举措时,必须既考虑眼前的发展要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既着力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又重视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了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支持和推动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发展,努力保持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发展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各种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解决全球各种问题的基础条件。要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考虑广大贫穷国家的需求,尤其要下气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尽快缩小日益拉大的南北发展差距。这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应该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应切实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对他们的不附加条件的官方援助;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科技发展能力,挖掘市场潜力,使发展中国家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革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制,消除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在平等的基础上推进南北对话,同时广泛开展南南合作,加强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减少经济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第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否则,将使人们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也会危及发展本身。发展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要重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倡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尊重自然规律,根据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强对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第四,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广泛分享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的经验,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
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要通过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建设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亚太经合组织应该继续推进茂物目标的实现,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亚太经合组织原则,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加强各国企业界的交流,支持企业更加主动地开拓对方市场,积极探索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扩大相互投资。要扩大国际经济决策的基础,使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决策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