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错误教育导致孩子胆小
父母错误教育导致孩子胆小
分离焦虑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不锈钢齿轮泵。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圆弧齿轮泵。
5.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导读]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刚刚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他胆子却很小,平时不爱说话,在幼儿园里老师说他特安静,不闹,好乖;家里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叫他和叔叔阿姨打招呼,刚刚就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孩子们在玩滑梯,荡秋千,他站在一边看,爸爸妈妈又心疼又担心,不知刚刚怎么会这样。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BRY导热油泵。
给孩子选择年龄小的玩伴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情况,在教育中也会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最好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性格开朗、身体壮实、年龄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长待人热情大方的小伙伴,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样的小伙伴容易与年龄稍大但胆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样,而且小伙伴的家长待人热情大方,保证了孩子去玩时,大人不会干涉。
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三螺杆泵。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 的原则。
树立正面的榜样
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第二篇:家长错误的教育易导致孩子胆小
家长错误的教育易导致孩子胆小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家长错误的教育易致孩子胆小
刚刚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他胆子却很小,平时不爱说话,在幼儿园里老师说他特安静,不闹,好乖;家里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叫他和叔叔阿姨打招 呼,刚刚就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孩子们在玩滑梯,荡秋千,他站在一边看,爸爸妈妈又心疼又担心,不知刚刚怎么会这样。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给孩子选择年龄小的玩伴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情况,在教育中也会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最好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性格 开 朗、身体壮实、年龄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长待人热情大方的小伙伴,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样的小伙伴容易与年龄稍大但胆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 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样,而且小伙伴的家长待人热情大方,保证了孩子去玩时,大人不会干涉。
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 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 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 光 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 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 讲比 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树立正面的榜样
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第三篇:父母教育孩子6种错误态度
父母教育孩子6种错误态度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延伸阅读:父母教育孩子中禁语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哪个乖就爱哪个。”
说话分析: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睡”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远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说话分析: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她是我们家佣人,我们有权骂她。”
说话分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对孩子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我们雇她工作,我们就有权骂她!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试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错,父母却怪保姆没照看好,这只会令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教导,甚至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懂得承担责任。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责备保姆,这会纵容犯错的孩子重蹈覆辙。
“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娇?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说话分析: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深远影响: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另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他!”
说话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给人欺负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护他,为他出头。不过,父母要知道,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找老师代为出头。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如鼓励孩子把事情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记住: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深远影响:因为小朋友间的争执时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找父母出头,有谁还敢和他玩呢?这样只会令孩子变得更孤立。
更多精彩请加入天津靓妈咪220203641
一起分享哦~
第四篇:父母只要第一,导致孩子精神崩溃
父母只要第一,导致孩子精神崩溃
曾经好学,如今厌学
蒙蒙的母亲说,女儿曾经是他们一家的骄傲。从小学到初中,蒙蒙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家里的奖状有厚厚一叠。去年,蒙蒙更是以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实验班,而且取得了奖学金,这让蒙蒙的父母感到十分荣耀。但是进入高中后,女儿的成绩不断下滑,最近的一次考试竟然考了班级倒数第一。国庆节后更是吵着闹着要退学。蒙蒙的这种状况让她父母伤透了脑筋。
“我想学习,但是我没办法控制自己,我看到书本,看到老师,看到我爸我妈,我的手就会发抖,抖得笔都拿不了,我害怕他们。”蒙蒙的哭诉,让父母心疼不已。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也许,我们对蒙蒙施加的压力太大了。”
期望过高,只要第一
高中入学后第一场考试,蒙蒙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六名。在省重点高中实验班,第六名是十分优异的成绩。但是蒙蒙的父母对女儿的成绩很不满意,因为他们已习惯头上有着“第一名”光环的女儿,他们希望蒙蒙能一直带着它走进最高学府的大门。
父亲责备她太骄傲,学习不认真;母亲失望的眼神让蒙蒙更加难受。
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蒙蒙拼命看书、做习题。第二次考试,她前进了一名。但这点进步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他们认为蒙蒙工夫没有用到家。他们拒绝女儿接触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许看电视、不许逛街、不许看课外书,吃
完饭就得去看书做题。有一个周末,蒙蒙说想去吃肯德基,被母亲一口拒绝:“有吃那个的时间,不如多背点公式、英语。”
压力太大,精神崩溃
这种压迫性的学习并没有让蒙蒙向第一名迈进,她的成绩反而一步步下降,高一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在班更排在了30名以后。父母责骂她,在她看书的时候,夺过书说道:“你还看什么书,你就是拿个书坐着做样子!”班主任也经常在班里批评她。
蒙蒙的病况越来越严重。在国庆节前的一次考试中,蒙蒙因为恐惧手抖,考试大部分卷子都是空白,成绩一下子成了倒数第一。看着自己的成绩单,听着父母恼羞成怒的责骂,蒙蒙认定了自己再也不可能学习了,她坚持要求退学。
在心理训练中心,蒙蒙对心理学专家说:“其实每道题我都会做,但是每次考试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父母的责骂和老师失望的眼神,我就不由自主地害怕。一害怕手就抖,拿不住笔。但是他们都不信我,说我装病不想学习。”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而且近两年我们也接受帮助过越来越多类似的案例,孩子因为不堪重负,承受不了压力而出现各种身体反应。在此呼吁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发现有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调整。
第五篇:父母教育上的错误延误了孩子一生
父母教育上的错误延误了孩子一生
“教育”一个朴实无法但又影响一生的词汇,每个人都是在教育中长大的,有的人成了百万富翁,有的人却进入了冰冷的监狱,教育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尤其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甚至对其一生都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父亲一句话,孩子七年牢
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里,由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常常受到老师的谴责,或者是把家长叫到学校去,把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进行如实的汇报。当家长听完老师的叙述,回去之后可想而知,就是一顿暴打,这位父亲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严父,虽然母亲知道这有可能欠缺,但是因为拗不过父亲,所以只能作罢,就这样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锻炼了一身“硬功夫”,打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父亲也发现了这一状况,有一天把儿子叫到面前说:“孩子你长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打你了,你在学校学习好是你的事情不好也是你的事情,只要你不犯法,做什么事情我都不会管的,最后能混个初中毕业证就行了,然后我给你买辆车和别人做生意去吧”也就是这句话最后把孩子送进了监狱。
毕业了,男孩就到修车行学修车,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开车,于是就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啊,在一次闲逛兜风的时候一个不留神撞上了一辆小汽车,幸好的是这孩子没有生命危险,从这以后父亲就再也不让他骑摩托车了,但是又怎么能管得住呢,他开始的时候就借朋友的车开,后来感觉不过瘾,于是想到了别人的车,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后来在电视上看到黑社会来钱容易,于是就交结了一些社会上的小青年组织到一起,构成了一个帮派,帮人要钱、打架、抢劫,最终难逃法网踉跄入狱被判七年徒刑,一个花季少年要面对冰冷的铁窗度过漫长的七年牢狱生活。亲手毁掉了最美的青春年华。
故事的结束,反思的开始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很多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就是勾画这张白纸的第一笔,最后是成为名画还是废纸,只在于家长如何去下笔。故事中的父亲想让孩子有出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最后对孩子采用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两个极端的教育方法教育出的孩子可想而知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可以说孩子的最终结局是父母一首促成的。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手笔,在成功的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有所欠缺,那么也不能称为成功,在失败的家长如果教育出一个国家栋梁,那么他也是成功的,成败在此一举。所以在教育上,父母一定要多加用心,卓卷教育根据现下父母教育上所出现的问题,特地推出了父母课堂,让家长们用一顿饭的时间,掌握这世界上最宝贵的技能,教育出最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