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10: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第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 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日以不断的增长,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经济现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共存趋势。本文从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出发,通过对数据模型的设立,讨论了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发展;

目录

一、引言....................................................................................................................3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入境旅游的关联性分析.......................................................3

(一)理论依据.................................................................................................3

(二)实证分析.................................................................................................5 1.模型指标选择...........................................................................................5 2.数据来源...................................................................................................6 3.模型的设定...............................................................................................6 4.模型的估计与检验...................................................................................8

三、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强,我国经济也快速增长。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带动总产出的水平的增长,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研究有很多,大多为回归分析,协整方差等。并对它们进行了序列相关系检验及修正,异方差检验及其修正,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修正模型(ECM)。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原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综上,推断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有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会引起固定资产的增长。本文借鉴他人在针对相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有影响的论点,之后通过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梳理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二者的关联性分析;第三部分,结论。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分析

(一)理论依据

1.根据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论证相对劳动生产率与汇率的关系。唐旭和钱士春在《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中从国内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的影响、国际中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两国相对价格的影响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了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文章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作为贸易与非贸易部门,通过构造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与价格缩减指数等数据,发现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非贸易部门相对于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也在上升,符合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两者呈正向关系,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差越大,两部门的价格水平相差也越大。文章还进一步研究了中美两国的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同样发现,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影响显著,HBS效应在我国显著,这就意味着当我国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快速增长时,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2.根据供求关系论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

王爱俭和沈庆劼在《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联性研究》中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汇率与房价的关系。

从房地产的供给角度研究。汇率低估增强了出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其过度发展,在整个宏观经济中出现了经济结构的错位,经济结构表现出向出口部门明显倾斜,出口部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部分的资本及土地,由于此时劳动力与资本的供给具有较大的弹性资价格与资本利率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只是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向城市迁移,带来了劳动力的巨大增加,而土地的供给始终具有较强的刚性,外需拉动提高了土地的价格,地价的上涨必然带动房价的上涨,所以出口部门的快速发展通过抬高地价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汇率升值以后,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竟争力势必走弱,整体经济将面临结构的重新调整,出口部门需要收缩,其它部门将会扩张,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失业现象在所难免,即使是调整完毕后,由于出口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其释放出的大量劳动力难以被其它部门相应的吸收,而此时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将表现出较强的刚性,最终导致工资相对于土地价格下降,所以由升值将要导致的经济结构复位会带来劳动力要素与土地要素的重新估价,地价相对于工资将会再一次上涨,势必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从需求角度研究。目前的汇率状况通过城市化进程、经常项、目顺差和国际游资流人三个渠道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1>城市化进程推动房地产需求上升。

城市化是二元经济的国家都在经历的一个过程,大量农业人流人城市,农村转化为城镇,人民币低估引发的经济结构倾斜导致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出口部门过度发展,从而导致了比经济增长所应承受的更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增加了住房,导致需求推动型的房地产价格上升。<2>经常项目顺差助长房地产需求。

汇率的低估增加了商品出导致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表现在实物层面上就是物质的流出及由此带来的要素需求的增加,表现在货币层面则会导致央行外汇贮备的大幅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增长的货币如果投人流通领域则会带来商品价格的上升,即通货膨胀。但在中国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信贷政策的扭曲和房地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大量信贷资金流人房地产部门,从而推动房价上升。

<3>国际游资加剧房地产需求膨胀。

在骤然升温的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大批国际游资潜人中国直接购买房地产,从而推动房价在短期内大幅上升。国际资本在汇市与房市同时建立多头头寸,既能从汇率升值中获利又能从房价上涨中获利--中央银行如果要继续保持汇率水平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引起房价上升;要想平抑房价必然要求控制货币供应量,这就又使政府难以有效的控制汇率。国际游资的进人一方面直接进人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对房地产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游资还将创造出数倍于自身的银行存款,进一步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

汇率长期低估导致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汇率升值预期导致国际游资大量流人中国。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从实物层面提高了房地产需求,而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以及国际游资的大量流人则从货币层面上导致银行信贷的急剧扩张,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房地产需求的上涨。3.相对劳动生产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

依据以上分析,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而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所以推断出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二)实证分析

1.模型指标选择

对于相对劳动生产率(X),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借鉴唐旭和钱士春在《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变量选择的方法,将主要选择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作为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进行研究,生产率用产业生产总值除以产业总人数获得,相对劳动生产率是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

对于房地产价格,本文选择房屋销售价格指数(Y)来代替。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房屋销售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它通过百分数的形式来反映房价在不同时期的涨跌幅度(包括商品房、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各大类房屋的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由于相对劳动生产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联性可根据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房价在不同时期涨跌幅度的影响状况来反映,所以本文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来代替房地产价格。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优点是“同质可比”,它反映的是排除房屋质量、建筑结构、地理位置、销售结构因素影响之后,由于供求关系及成本波动等因素带来的房价变动。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5》,具体原始数据见附表1所示。数据见附表2。3.模型的设定

对国内生产总值指数(Y)与固定资产投资的(X)相关关系的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1 X与Y的相关分析散点图

由图1可得二者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测算二者相关程度可得:

表1 X与Y相关系数表

由表1可得,二者存在正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1229.对二者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可得:

由表2可得,t统计量相伴概率趋于0,二者相关关系显著,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因此,设定模型为Yt=01Xtt 4.模型的估计与检验(1)参数估计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设立的模型进行参数的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估计结果

由表3得估计的回归模型为Yt=68250.081.213669Xt

(8.450051)(31.82136)

R20.98 F1012.599 DW=0.466586

(2)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与统计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由估计结果可得,X系数为正值,与相关分析正相关一致。统计检验:由估计结果可得,调整后可决系数为0.981564,F统计量相伴概率趋近于零,t统计量相伴概率明显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拒绝原假设,综上,模型整体显著。,需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及修正。

(4)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检验 DW检验

由估计结果可得,DW=0.466,n=20,k=2,经查表可得,dL1.20,du1.41因此DW

2、图示法

序列相关性检验

卡方统计量相伴概率为0.002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原始回归模型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模型的修正

由估计结果可得,DW=1.755,n=19,k=3,经查表可得,dL1.08,du1.53因此DW

ˆ780769lnY.70.778Xt0.994781AR(1)tR20.99F1716.513DW=1.755

由估计结果可得,DW=1.93,n=17,k=5,经查表可得,dL0..78,du1.90因此无序列相关性。

(3)模型异方差性检验(1)X与Y散点图

散点的分散程度 自变量X随y的而变化。因此,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性。

~2散点图(2)X与i

随机扰动项方差随着变量X、Y的变化而变化,模型中存在异方差。

2、White检验

由怀特检验可得,卡方统计量相伴概率0.006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方程不合适,应该建立双对数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检验。双对数模型:

(6)模型的序列相关检验

由估计结果可得,DW=1.20,n=20,k=2,经查表可得,dL1.20,du1.41因此无序列相关性。无序列相关。

(7)修正后的检验

异方差检验:

综上所述,本研究模型估计的最终结果为:

Yt=52.2426335.05323Xt

()()

R2F DW=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分析,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延长经济发展的扩张阶段,必须协调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良性互动

第二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作业1

分析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

摘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主要因素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通过EVIEWS软件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居民的储蓄对消费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据此,并提出了相关促进重庆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些政策取向。

关键词: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今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1998 年以来, 政府机构精简, 行政事业单位缩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使人们感觉到收入的持久性受到了威胁, 与此同时, 实际消费支出负担结构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未来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将大部分由个人负担, 而且, 住宅价格、医疗费价格、教育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疲软,这种状况已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重庆直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个地区的消费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对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分析,作出相关政策建议,刺激消费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理论的分析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恩斯,他在《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主要有: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一"。凯恩斯谈到的消费函数是截距型:C=f(y)=a+by,其中y表示收入,a表示自主消费,b表示引致消费。a是同收入无关的的必须的消费,b表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消费,作为边际消费倾向在通常情况下b的值小于1。这种建立在心理规律基础之上的绝对收入假说是以偶然的观察为判断的依据,凯恩斯认为他的假说与理性的消费者行为是一致的。

詹姆斯·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倾向,人们在消费方面总是力图向别人看齐,收入在长期内是不断增长的,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成比例的,即长期消费函数为c=b*y。杜森贝里认为,短期内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c=a+b*y,如果经济在长期趋势中稳定地持续增长,消费支出将按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即c=b*y。但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国民收入会随经济周期而相应地出现大起大落,人们对消费的态度也会变动,消费与收入的函数也会在长期、短期和稳定中变化。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恒常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Cp取决于恒常收入Yp,二者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Cp=b*Yp。恒常收入假说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假说中恒常收入与恒常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但现实收入与消费同恒常收入与消费并不一致,存在着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所以,可以从恒常收入消费函数推导出描述现实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周期的消费函数。即恒常收入假说也是提供了一种能把经验的短期消费函数和经验的长期消费函数协调起来的假说或理论。

三、理论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重庆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人均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经济实力强, 人民消费水平高, 同时在中国,居民消费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后形成的, 由此选择了人均GDP;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掉的部分, 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过度储蓄会直接减少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收缩效应,使商品市场长期低迷,可见储蓄和消费息息相关;根据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 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促成居民消费心理的因素。

四、模型的设计与数据来源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人均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作为解释变量。以重庆市1985年到2005年的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6》的指标数据(见附表)为样本,根据样本数据作出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1、X2、X3、X4之间的 散点图:

于是得到以下一般模型:

Y=aX1+bX2+cX3+dX4+Ut(其中Ut为随机扰动项;a、b、c、d为待估参数。)

五、模型的求解、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用OLS进行初次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得方程如下:

Y = 0.1112*X14.6572*X4 + 541.1243(0.6032)(-2.4603)(6.1044)(-1.4088)(1.4547)R2=0.9981 F=2591.563 DW=1.6811(一)经济意义的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居民消费会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与之呈正相关;同时会随着商品价格和储蓄的增加而减少,即与之呈负相关;截距项说明不受 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必要消费。各参数值意义明确,除X4不符合凯恩斯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外,其他三个指标大小和符号都符合实际,没有明显的错误。

(二)计量经济的检验

1、多重共性检验

(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和统计推断的检验,可以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建立相关系数表

相关系数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2)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Y = 0.8785*X1 + 686.4273

Y = 0.9568*X2 + 1686.2959

Y = 0.8572*X3 + 136.8570

Y =-156.8597*X4 + 20532.8942

可见,居民消费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Y = 0.8572*X3 + 136.8570 为初始的回归模型。(3)逐步回归

将其他解释变量分别导入上述初始回归模型,寻找最佳回归方程。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2,模型拟合优度提高,参数符号也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

第二步,再引入X1,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1的参数不能通过检验。

第三步,去掉X1,引入X4,虽然拟合优度略有提高,但X4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

第四步,去掉X2,引入X1,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4的参数还是不能通过t检验。

从第二、三、四步表明X1与X4是多余的变量。同样还可以继续验证,如果用与X3高度相关的X1替代X3,则X1与X2、X4间的任意线形组合,对X4来说也一样不能达到以X2、X3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效果。因此,居民消费函数应以Y=f(X2、X3)为最优,拟合结果如下:

Y =-0.1135*X2 + 0.9507*X3 +11.2616

2、异方差性的检验 残差图形分析法

E2不随xr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3、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自相关检验,设定模型为:lnYt=a+blnX1+clnX2+dlnX3+flnx4+u 判定时间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现象。

采用D-W检验,检验U的自相关性。由Eviews软件分析得:

DW值为1.100418。在a=0.05下查表得Du =1.37 Dl=1.10。dw>dl,所以不存在自相关。

4、单位根检验及协整

Lny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表明lny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1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1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2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2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3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3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4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4序列是非平稳列。

为了得到lny、lnx1、lnx2、lnx3、lnx4的序列单整阶数,用Eviews软件做ADF检验,结果如下:

Lny调平稳

Lnx1调平稳

Lnx2调平衡

Lnx3调平稳

Lnx4调平稳

由上式调平衡结果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大于t检验统计量的值,表明lny、lnx1、lnx2、lnx3、lnx4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衡序列。为了分析lny、lnx1、lnx2、lnx3、lnx4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它们做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平稳性,以lny为被解释变量,其他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估计和回归模型为: lny=-0.0681+0.069lnx1-0.069lnx2+1.012lnx3-0.039lnx4(-0.09445)(0.4004)(-0.8287)(4.3312)(-0.2281)R2=09975 DW=1.1004 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DF检验结果:

从结果上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位根,旧平稳序列,存在协整关系。把回归式中误差项e看作均衡误差项。误差修正模型为:

△InY=a+b△InX1+c△Inx2+d△InX3+f△Inx4+jE+z 分别得到Y、X1、X2、X3对数的差方序列

DY=InYt-InYt-1 DX1=InX1t-InX1t-1 DX2=InX2t-InX2t-1 DX3=InX3t-InX3t-1 DX1=InX4t-InX4t-1 以DY为被解释变量DX1,、DX2、DX3、DX4、E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下: 利用Eviews软件可:

得到误差修正模型为: DG=-0.0306++0.3040df+3.8e+m(-1.1957)(6.0811)(0.0446)R2=0.7830 DW=1.9283 得到误差项估计和系数为3.80。

六、政策建议

在上述模型建立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经济实际,提出如下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一)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

经济理论和居民消费模型都表明,要刺激消费, 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从而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10(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企业保障制度向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居民建立更为安全、规范、覆盖面更广的保障制度,特别是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可以使居民更好地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问题的后顾之忧。(三)扩大社会投资

在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时,适度扩大投资, 不仅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 而且有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转化为消费资金, 间接扩大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指住宅业、教育产业、信息通讯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适合重庆市生存和发展的产业。(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占人口70 %的农村居民所拥有的市场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构成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根本无法消除的,这种消费差距就蕴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六)合理调整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的调整必须与心理预期相结合。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 所以时间偏好率的值比较高, 导致以往的降息对刺激消费的作用并不大, 只有在降息的同时, 辅以其它的措施(如前所述), 调整居民的心理预期, 才会增加即期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恩辕,商有光.计量经济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 李春艳,张景富.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当代经济研究.[3] 重庆统计年鉴2006.[4] 董锐, 黄漫宇.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对扩大消费的影响.商业时代.[5] 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6] 刘江丽, 赵峰.消费函数理论的新发展.教学与研究.[7] 张圣兵.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与中国的消费和就业机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8] 孙艳, 蔡杰.中国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综述.统计与决策.[9] 任天飞, 肖彦花.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及在中国的运用.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10]百度网站 [11]中国知网 [12]维普咨询

[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附录:

年份

人均消费支出

人均GDP 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 人均可支配收入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711.13 893.84 1043.86 1323.17 1382.66 1569.97 1754.2 1928.63 2397.08 3126.56 4051.53 4467.12 4919.63 4956.8 5376.69 5471.7 5724.9 6360.2 7118.06 7973.05 8623.29 551 611 673 840 965 1031 1166 1427 1870 2541 3395 3942 4485 4721 4866 5202 5706 6407 7280 8584 9727 92 124 156 176 235 316 415 523 668 956 1337 1656 1908 2368 2959 3511 4252 5122 6059 6964 8033 812.4 983.99 1108.71 1277.89 1448.98 1691.13 1891.9 2195.33 2780.62 3634.33 4375.43 5022.96 5302.05 5442.84 5828.43 6176.3 6572.3 7238.07 8093.67 9220.96 10243.99 110 104.2 110.5 123.3 116.5 100.1 106.1 109.8 116.3 126.5 116.3 106.1 101.7 94.5 96.5 95.5 99 98.9 99.5 101.4 98.7 13

第三篇: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影响论文

1999年下半年面对日益显现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货币政策连续启动无效状况,中央果断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政府投资扩张来确保经济快速增长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出口需求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大幅度增加,消费需求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预期看淡、体制变迁引起的支出预期增加等因素影响在当前很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财政投资扩张在保证需求总量扩张的情况下注重了结构调整,对缓解基础产业的瓶颈约束和以后的经济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运行实践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实现政府确定经济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出现了政府所不愿看到的景象,即财政投资扩张只带动国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而民间投资没有相应跟进。财政相对大规模投资扩张本想起着先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但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异步前进局面的出现从另一方面说明财政政策的投资扩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目前重新认识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政策调节投资总量的作用过程

从理论上说,当总需求不足时,一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运用可以从收入和支出入手,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有效地影响消费、投资,扩大总需求,以达到供求平衡。可见,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调节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实现的。收入方面对投资总量的调节主要是减税和税收优惠。通过减税和税收优惠可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强了他们的投资能力,扩大其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投资总量。支出方面对投资总量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财政自身的投资支出,这项支出规模占总投资比重的大小决定了对投资总量的影响程度;其次财政投资的带动效应,通过财政投资带动其他投资主体的介入,进而引起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扩张来影响投资总量。可见,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作用过程如下: 政投资支出增加 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增加财政政策的运用投资总量的扩大减税和税收优惠社会投资能力增强,投资增加当然,确保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投资总量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一是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大规模的财政投资要有充裕的财力作保障且只能在短期内使用,不能指望长期通过无节制发债、大规模减税、扩大赤字规模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和国际经验一再表明,持续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是引发通货膨胀和造成本币币值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二是在国家财力有限、财政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效应不明显,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当今各国财政支出主要集中于公共品的供给,财政直接投资的份额在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财政的直接投资关键在于带动社会投资,进而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三是财政投资扩张要避免对其他社会投资主体投资的“挤出效应”。

二、积极财政政策在影响投资总量中存在的问题

从1998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确保了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不至于大幅下滑。但与此同时,财政投资扩张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受国家财力约束,财政投资支出在总投资的比重过低,对投资总量影响作用甚微。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困境日益加重,满足了行政、科教等支出以后,直接用于建设的比重日益降低。近几年来,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在10%左右徘徊,基本建设支出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只接近%。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为3.7%、3.9%、3.9%、4.0%?。199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发的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也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5%。可见,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很低,即使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发国债、增收节支,增加一部分基建投资,但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不会很大。

2.财政投资扩张未能有效调动非国有投资的积极性。1998年增发1000亿元国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本不想财政包打天下,而是以此带动其他投资主体的介入,通过其他投资主体的扩张最终拉动经济增长。令人遗憾的是,财政投资扩张只带动了国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民间投资未作相应跟进。1998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9.6%,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仅为6.1%,集体经济下降了3.5% ?。从过去几年的状况看,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国家启动经济,国有投资率先增长,非国有投资随后跟进,二者共同的投资扩张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比如1989年、1989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1%、3.8%,经济的低速增长迫使国家1991年下半年重新启动经济,国有投资率先增长,非国有投资随后跟进,1991年国有和非国有投资分别为14.8%、13.4%,1992年分别为32.8%、21.9%,1993年分别为17.5%、72.8%?。可见国有投资起着经济启动的先导作用,随后非国有投资大规模扩张,二者共同的合力作用推动那时的经济高速增长。反观1998年国家扩大财政投资启动经济时,只带动国有投资大幅增长,非国有投资没有明显跟进,在当前非国有投资占近“半壁江山”的格局中,单靠国有投资投资的增加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不现实的,也正说明了财政投资率先扩张未能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从而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作用有限。

3.乘数效应递减导致利用投资扩张刺激经济的作用不明显。乘数效应说明了投资增加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当投资增加时,经济扩张,国民收入增量大于投资增量,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倍数等于投资乘数;在投资减少时,经济收缩,国民收入减少量大于投资的减少量,投资减少导致经济收缩的倍数也等于乘数。具体表达式为:K=1/(1-MpC)=1/MpS式中K表示乘数,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乘数公式表明,投资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有关。

从表1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投资乘数一直很低,最高的1996年也仅为1.70。也就是说,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1000亿元投资,最高只能形成1700亿元需求,说明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依靠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远远答不到人们原来乐观的设想。

表1 90年代以来我国投资乘数的

单位:亿元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GDp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8478.1 68593.8 74772.0 79553.0

GDp增量 8245.7 5020.3 7996.3 12125.0 11718.7 10115.7 6278.2 4781.0

城乡居民消费品总额 9704.8 12462.1 16364.7 20620.0 24774.1 27198.9 29152.9

城乡居民消费额增量 1459.1 2757.3 3902.6 4255.3 4154.1 2424.8 1954.0

边际消费倾向 0.29 0.34 0.32 0.36 0.41 0.38 0.40

投资乘数 1.41 1.52 1.47 1.56 1.70 1.61 1.6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1999)有关资料计算。

4.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影响不可忽视。根据经济学中的“挤出效应”,如果政府靠借款支付公共投资,就会推动金融市场利率上升,通过发行债券形式筹集资金也会造成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引起利率上升,进而使私人融资成本上升,导致私人投资萎缩。这样,公共投资扩张结果却引起整个社会投资支出的缩减。目前,我国公共投资扩张排挤私人投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庞大的投资计划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在银行资金有限、风险约束增强的情况下,银行“惜贷”势必压缩其他企业或私人投资信贷,部分企业或私人只能寻求较高利息的资金来源,从而增加资本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和再投资能力,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则由于项目收益水平较低既无缘在银行内也不可能在银行外获得融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把某一产业领域作为本单位的势力范围和领地,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其他投资主体的进入,即使进入也对其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这种行政性垄断排挤了其他投资者的投资介入,减少了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同时,非国有经济原来准备对某一项目进行投资,后来因国家投资同样的项目,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被“挤出”,这在中央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和基础投资之后,地方项目准备不足,但又不愿意放弃中央的无偿投资,便把原来与外资和私人投资合作的项目改为中央投资项目。这时,财政投资只是取代了原有的非国有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近一年多来,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供应量一直增加,银行的贷款能力应该说大副增强,但企业实际投资并未同步前进,从中可以看出财政投资“挤出”了私人投资。

三、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作用有限的因素分析

1.财力不足、财政风险加剧制约了财政投资的全面扩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较高,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渠道和投资的主要来源。如今情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1%左右,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低,在安排了“吃饭”之后,能够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极其有限。在目前“两个比重”仍没有改观的背景下,无论是通过减税还是增发国债都面临着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其一是扩大国债规模进行财政投资面临着当前财政债务依存率和国债偿债率都偏高即国家财政的债务承担能力不足的影响。国债的财政承受能力主要通过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来反映。由于在中国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有中央政府承担,所以,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更能准确地反映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从我国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来看,自1994年以来均超过50%,1997年高达57.77%,这意味着中央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是靠举债来维持的。同时,国债偿债率也相当高,1997年财政债务的还本付息的支出高达1959亿元,国债偿债率达23.3%?,换句话说,当年财政收入近1/4要用来偿债。由于国债与税收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即国债的有偿性,到期必须偿还,因此目前过量增加国债的发行规模会加大财政运行风险。

2.全面减税的空间有限。减税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刺激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从宏观税负国际间比较看,目前发达国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0%以上,有的高达50%。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在20%-25%之间。相对宽裕的税收收入为其实施减税政策提供了财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减税让利的路子,“两个比重”不断下降。近年来,工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仅维持在11%左右,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这样正在向工业化国家迈进、亟需资金积累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采取减税来刺激经济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

3.去年税收增收1000亿对企业增加投资的抑制作用不能忽视。通常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税是实行财政紧缩的重要措施之一,因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即使不能减税,至少也不应增税,从这个意义上说,1998年税收收入增加1000亿是与当前背景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意向背离的。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税收负担不是重而是轻的实证分析不时见诸报端,就现行税制规定的税负的确不重,但如果把各种税外收费纳入总体税负的计算范围,我国目前的总体税负约占25%(杨斌,1998年),这个比例与中等税负国家的基本水平持平,以致于企业负担过重的呼声不绝于耳。况且税收增收1000亿主要来自于效益较好的企业,在当前物连续下跌、经济景气预期看淡的情况下,这对效益好的企业无疑增加了额外负担。过重的企业负担意味着企业需求的萎缩,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尤其对硬预算约束的非国有企业更是如此。

4.“不安全预期”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倾向,造成了投资乘数的下降,弱化了政府投资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投资主体在投资方面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投资需求有原来的政府扩张机制逐步转变为市场调节机制,由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因此除政府外的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均减弱,从而导致投资乘数下降。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人员分流和国有企业改革下岗人员的增加,迅速改变了广大消费者的收入预期;而住房、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又大大改变了广大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因此,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的增强,形成了当前的“不安全预期”,造成居民储蓄倾向增强和消费预期降低,引起投资乘数偏低,政府投资扩张效应难以充分显现。

5.政府投资于产业链条较短的基础设施,引导社会投资的效果不明显。政府投资支出的增加,不仅会因投资拉动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而形成乘数效应,还有可能因投资于某一产业而引起关联投资,即投资的波及效应。投资的波及效应大小取决于产业链的长短。投资于产业链长的项目,虽然形成有效供给的时间跨度大,但在一定时序内,由投资波及效应所激发的投资需求乘数也相应较大,对于国民经济增长也相应较大。而投资于产业链条短的项目,则波及效应相对较小,就不可能激发更大的投资乘数。1998年和1999年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投资,主要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粮食仓库建设、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这些投资的产业链条短、关联度小,所需要的投资品主要是钢材、木材、水泥,投入使用需要的相关零部件、配套件极其有限,只带动了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投资。因此,它就不可能引起像前几年在发展轻纺工业、家电工业、汽车摩托车工业时所出现的波及效应。

四、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选择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积极调节作用,缓解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确保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建议当前财政政策实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财政支出政策的选择应遵循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为原则,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需求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我们知道,总量和结构问题是经济生活中两个最基本的方面,经济增长表现为总量问题,但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经济结构合理和协调的基础上,否则,增长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的大起大落难以避免,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实践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当前的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不简单地表现为总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多年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引起的供给不能有效地满足需求的结果。因此,财政投资的扩张如果不遵循优化产业结构的原则,很可能把本已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复制并放大出来,反而加剧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财政投资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它不仅可以直接集中社会资金进行重点配置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而且能间接起到示范作用。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简单地缓解需求不足的制约,国家更注重了结构优化这一原则,加大了对农业、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对缓解我国多年来的基础设施“瓶颈”大有裨益。同时国家还应加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投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加快费改税步伐,增强国家财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企业的投资潜力。我国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和企业实际负担并不轻并存局面的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前政府收支不规范、税外收费现象严重。因此,加快费改税步伐,将某些行政性收费和基金纳入规范的税收轨道,坚决取缔一些不合理的收费。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国家财政收入有所提高,强化财政投资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又可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

3.在全面减税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结构性减税和税制的完善来刺激企业的直接投资。虽说我国现阶段大规模减税既不可能,又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选择的局部性减税措施。豁免中小企业的旧欠税款,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给高新企业减税的方式,以刺激企业直接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降低或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确保税制不应成为企业投资的障碍。

4.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财政工具的巨大作用,引导社会投资。运用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方式进行政策性融资,只是将资金使用方式由直接投入式改变为间接引导式,对财政支出增加的压力不大,且带动社会资金的数量远远大于直接投入,真正发挥出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目前,财政通过增加预算支出,扩大基建项目的直接投资规模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作用已经减弱。财政应转变思路,适当扩大政府贴息、财政担保规模,将一部分预算资金从直接投资转为特定项目提供财政贴息、财政担保,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基建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动员社会资金,借以刺激整个投资水平的扩张。

5.适当加大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以提高投资的乘数效应。由于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可以通过调整收入政策、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来稳定人们的收入和支出预期,激活消费市场,进而扩大投资的乘数效应。

第四篇:固定资产投资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

固定资产投资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固定资产投资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固定资产投资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一般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特点,从建设地点、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建设周期等主要方面分析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方法。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是全面分析、论证拟建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行的建议,是主管部门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其批复进行编制,围绕前阶段确立的建设目标,从影响项目可行性的建设地点、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建设周期等主要方面展开论述。各方面的可行性论证都应紧密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特点。

一、建设地点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部分是在原有厂址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对于项目选址无需太多的论证。建设单位承担的生产任务一般具有继承性,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动力供应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等均可适应新增任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逐步调整,环保、安全要求日趋严格,周边居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可能导致原本可行的建设条件变得不可行。如,由于规划调整,现有厂区被调整为非

工业区,新建工业项目必须择址另建。又如,市区限制电镀生产线,新建的电镀线不能选择在市区现有厂址进行建设。对于火工品类项目,各建(构)筑物项目与内部建筑物、外部建筑物均有安全距离的要求,拟建项目可能导致原有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需根据拟建方案详细复核,一旦与规范不符,则需要选址另建。对于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需要评估周边居民对于项目的接纳程度,避免造成不良社会问题。

对于新选址建设的项目,除了考虑现有厂址对应的各项条件外,需额外考虑特殊产品的运输及配套市政条件等问题。国防科技工业有些超大、超重产品,选址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运用方式、线路。采用公路运输的,运输线路沿途的道路宽度、限高、承载能力均应符合产品运输的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桥、隧断面尺寸应容产品通过。对于拟选建设地点不在城市建成区的,要重点考虑市政配套设施的解决方案,如供水、供暖、供电等。

二、设备方案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说明设备的必要性和其具有的先进性、可靠程度,对设备仪器的技术要求、设备规格型号、供货厂商等情况做分析。设备方案可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工艺可行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的工艺方案提前已经基本确定,设备方案主要针对特定的生产任务,在既有工艺方案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的仪器设备,填平能力缺口、补强薄

弱环节、突破技术瓶颈,保障生产任务顺利完成。有些设备主要解决加工能力的不足,满足产能扩大的需要,其工艺可行性在于新增设备的能力可以补齐加工能力缺口。如,承担某任务每年要完成12000小时的车加工,现有设备年总加工工时8000小时,新增设备的车加工工时为4000小时以上则方案可行。有些设备主要解决现有设备关键指标任务要求的差距,其工艺可行性在于新增设备的指标能够满足任务的要求。如,某任务的产品最长尺寸为8m,现有设备的加工范围为5m,新增设备加工范围达到8m以上则方案可行。在现有同类设备的情况下,诸如设备加工精度、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有效容积某个或某些技术指标等等与任务要求不匹配均属此类问题。有些设备解决的有无问题,即任务要求采用某种设备而现有无该类设备,其工艺可行性在于能够配置相应的设备。如任务中的某零件型面复杂必须加工中心进行加工,而现无加工中心,配置相应的加工中心则方案可行。

二是购置可行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配置的设备一般都是技术比较先进、性能比较优秀的设备。对于标准设备,采购渠道通畅、交付及时、设备性价比高,则具备购置的可行性。对于非标准设备,需要有能力的承制单位开展产品研制,该单位技术储备充足、类似研制经验丰富、产品方案满足任务需要也是可行性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由若干设备集成的系统,还需要明确有能力的集成单位。

三是条件可行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很多属于技术

改造类项目,新增设备购置后应用于既有生产线、研制线的特定工序,并现有场地内安装、使用。设备的使用均对场地的配套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如环境的洁净度、温湿度、楼(地)面承载能力、净高等等。在明确设备对土建及共用专业的主要要求的基础上,应对现有条件的相应情况进行复核,确保新购置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新增设备选取还应考虑与既有上、下游设备、辅助设备协同配套,以免新设备购置与其他设备的相互制约,影响正常使用。

三、工程方案

工程方案主要研究论证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方案。对于工业项目而言,工程方案可行性体现为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使用工程要求即“工艺对土建及公用专业的要求”。工业生产过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总图布置、建筑特征、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动力、电气、弱电等各专业均不同的技术要求。如,生产加工大型产品对建筑的层高、跨度、甚至起重设备会有相应要求;重量较大的设备对一般需安装在建筑物首层,可能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基础;电子类的很多工序需要防静电环境,有的更需要洁净环境;噪声较大的工序应考虑设置吸音降噪措施。符合相关标准是指工程方案符合现行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标准、规范和项目所属行业的标准。如,国防科技工业行业的工程应执行专门的安全防范工程规定,兵器行业的火工品项目应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

四、建设周期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都是为特定生产任务服务。

建设周期可行性体现在与既定任务生产进度的相匹配,能够如期审计、验收。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是指投资计划下达到项目验收的周期。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应在相应生产任务开始前到位,并形成生产能力,而项目验收一般应在生产任务开始之后。对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需要逐项分析,落实重大时间节点,以确定合理项目建设周期。对于统筹新建建筑物,涉及多个项目的进度协调,可能出现建筑物建设周期超过生产任务进度节点的情况,需论证临时的解决方案,以支持项目的建设周期可行性。建设地点、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建设周期均是国防科技工业固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关注的重点,紧密结合任务背景、行业特点进行相关分析,才能充分论证各方面的可行性,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有力的支撑。参考文献:

[1]谢红生.基于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策划项目建设方案[j].现代经济信息,2011(01).[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第五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论文

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国务院2004年7月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本文分析了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一、加强投资体制改革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势在必行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代写论文,标志着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决定》特别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其理由如下: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极易造成经济过热,增大经济运行的系统风险,那些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为更是浪费社会资源、贻害无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加强对于政府投资活动的监控,通过对于项目立项、论证过程的事前监督,阻止不合理投资项目的上马,还可以提供关于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信息,促使各级政府在投资活动中慎重行事,经济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03年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办的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会则得出一个重要共识:投资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应成为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突破口。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通过对于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保证公共资金能够投向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并保证投资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监督困难,以及监督体系建设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现实,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领域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河南省的三任交通厅厅长均因为在工程项目审批中受贿而“落马”,可谓 “前腐后继”。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确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投资活动中的经济责任,约束对于政府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近几年,国家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发现了大量的违法乱纪现象,向司法机关提供了不少经济犯罪大案要案线索管理论文,使一批贪官和“蛀虫”落入法网,为政府廉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相当低。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国家审计机关2003年至2004年共审计国家建设项目655个,审计投资总额292.9亿元,仅占全省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8%.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第一,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交通、城建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面加以审计;第三,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即使可以安排出审计力量,也往往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无法对上级政府在地方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形成了不少“审计盲角”。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1999年底,原附属于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事务所全面完成“脱钩改制”,带走了不少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三,国家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相对固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审计质量有待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防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第二,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学性不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审计人员的观念和意识不到位,没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全过程审计扩展的观念,也没有树立“跳出审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审计”的意识;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第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虽然2001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但这份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仍然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三、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为了改进审计机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重视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政策来保证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享有足够的权威。2004年,深圳市政府和人大专门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种就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专门制定地区性法规的行为在全国实属首创。

《条例》要求审计机关对于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面审计监督,即对于投资额大、关系国计民生项目实施各环节的全面审计,对于其他项目则实施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并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有选择地实施项目前期审计和项目预算执行审计;《条例》的另一大特点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单独做出规定,为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在加强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深圳市的经验可资借鉴。

(二)建立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只有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论证、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监督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使用的职能。然而,实施这种全过程审计面临着诸多困难,很难有效协调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和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大量相关单位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审计机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实施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其基本做法是:由地方政府出台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派驻审计员的专门规定,审计机关按照规定派出审计员进驻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现场,对建设项目实施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员派驻制度有助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值得推广。

(三)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基本条件。为了缓解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第三,系统内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级审计机关对于享有审计权限而又人手不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来办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网络,即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参与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界的实践经验,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建议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及时总结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第二,建议审计署和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标准,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别是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第三,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五)审计机关内部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相关的准则、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尤其需要通过内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而言,第一,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并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要把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九个“关口”,即立项决策关、勘察设计关、招投标关、合同控制关、施工过程控制关、质量监理关、竣工验收关、决算关、监督检查关,在各个“关口”均应设计必要而合理的审计程序,配备充足的审计力量;第二,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在实施主审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审计小组成员、外部专家工作的督导;第三,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结果严格实施“三级复核制”,做到审计证据充分有力、审计结论科学合理、审计意见恰当可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www.xiexiebang.com 2001.[3]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EB/0L].www.xiexiebang.com 2004.[4]高林。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加强和改进投资审计工作[R].湖北省审计厅内部资料,2004.[5]廖洪,陈波。论投资效益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A].湖北省投资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汇编(内部资料).2004.[6]程午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研究,1996

[7]张一平。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J].中国审计,2002,[8]林长彬,蒋君丽。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审计方向研究[J].当代审计,2003

下载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影响评价课程论文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主要内容 3 技术特点 3.1 适用范围 3.2 与法定规划关系 3.3 两阶段交评 3.4 建设项目分类 3.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3.6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

    投资与理财课程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 投资与理财课程论文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摘要】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也是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团体,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个人的经济状况,只有保持良好的......

    投资与理财课程论文

    投资与理财论文班级:工商091 姓名:周杰学号:200904014119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与原则探讨近年来,中国百姓的投资理财热情空前高涨。一些过去只有金融专业人士才关注的话题,正成为老......

    投资与理财__课程论文

    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在金融业日趋市场化的今天,人们的金融意识开始发生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们对资金增值的要求从无意识为有意识,投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在经济脉搏快速跳动的......

    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论文

    摘要: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动荡,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这次危机的侵袭。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遭受的损失似乎更为严重。面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为稳定国......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影响因素(精选)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影响因素 摘要:工资水平是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它与消费水平、就业水平、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有着内在联系,在经......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形势与政策》 专业:工业设计班级:设计08-1任课教师:许惠明 姓名: 潘浩文学号: 08024060127成 绩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