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硕士毕业论文
法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死者生前债务的法律处置
【摘要】我国实行限定继承的继承制度,又采取的是直接继承的方式,在缺乏对继承人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对债权人的保护极为不利,有必要对继承人予以限制。死者生前和死后都可能达成债务承担协议,实现债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由此,极可能引发纠纷。这些问题又恰恰是法律所未规定或规定不全面而为司法实践所常见者。因此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关键词】死者生前债务;限定继承;债务承担;代为清偿;法律处置
一、引言: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权利能力又是民事主体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资格,因此自然人死亡以后从理论上讲其权利义务均应归于消灭,也就谈不上还要承担什么债务了。而继承制度的存在又使被继承人的财产由继承人得以承受。为公平起见,法律同时赋予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这种法定的债务移转称为法定债务承担。由此继承人取代被继承人成为债务人,相应的债务也就成为继承人的债务。因此被继承人生前所负债务称为死者债务或被继承人债务均不确切。从我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可知我国继承法中的遗产就是指死者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并不包括债务。因此将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称为遗产债务也不合适。鉴于此,笔者将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称为死者生前债务。
继承制度由兼具人身继承与财产继承发展到财产继承,由继承人强制继承发展到自愿继承,由继承人须负无限责任发展到可选择有限责任,是世界各国的通例。应该说继承法上的相关制度都是与此相配套的。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大体与此相同。但不同的是,我国采取的是绝对的限定继承制度,又规定的是直接继承的方式,使得对继承人的保护有余而对债权人的保护不足,使其权利义务明显失衡。对此,最彻底的解决方法莫过于修订继承法。但在法律修订之前,最现实的措施则莫过于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提供司法上的保护,在诉讼程序上对继承人予以适当限制,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二、对继承人的限制措施
概括继承制度使继承人不仅继承债权同时也承受债务,但给继承人以选择限定继承的机会。在德国财产所有人死亡时,他的遗产整体转移给继承人,继承人承担各种遗产债务并负无限责任。但是,论文发表、论文辅导请咨询Q/微信:993383282,继承人如果为了清偿债务而委派了遗产管理人,或者对遗产执行了破产程序,则继承人只在所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对遗产债务的清偿责任。(据《德国民法典》第1967条、1975条规定)。《日本民法典》第915条、924条规定,继承人想进行限定承认时,必须在知道继承开始时起三个月内把制作的遗产目录提交家庭裁判所,作出限定承认的意思表示。其他国家多数都有类似规定。由此可见,承担遗产债务仅负有限责任虽为多数国家的继承立法所采用,但承担有限责任须以履行特定义务为前提。一般来说,须在规定时间内作限定继承的意思表示并向法院或其他机构提交遗产清册。另外,遗产管理人制度使得继承人并不直接继承遗产,而是先由遗产管理人对债权债务做统一处理。这些制度使继承人受到了有效监督,从而有力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一)由于继承人只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对死者生前债务负清偿责任,因此遗产确切数目的确定就极为重要。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下,债权人若不能证明遗产数额,将承担败诉后果。在对继承人缺乏监督的直接继承的制度下,继承人极有可能转移、隐匿遗产以逃避责任。这对债权人显然极不公平。鉴于继承人处于极为有利的优势地位,为维护双方当事人间的公平,有必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让继承人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二)由于继承人清理债权债务的行为处于不受监控的状态,若其资信较差,则极可能发生挥霍遗产或混淆个人财产与遗产,从而使得债权人的债权根本不可能受偿或不能全部受偿。这样对债权人显然不公平。因此,若债权人为保证其债权的实现请求法院实施诉前财产保全,人民法院经审查确认符合条件后,可以采取保全措施。鉴于死者生前债务清理对债权人的共同性和继承人的有限责任性,可以设立遗产管理人清理债权债务,以此作为财产保全措施。其法律依据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94条第2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三)我国继承法对于特定条件下死者生前债务的清偿问题,虽未作出明文规定,但根据一般的继承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应当认为,死者生前为继承人的需要所欠债务和继承人应尽扶养义务而未履行义务所欠债务,不应以死者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继承人应负无限的清偿责任,即应以自己的固有财产进行清偿。
(四)对于那些附条件、附期限的债务的清偿问题,我国继承法未作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又时有发生。从理论上讲,对这些条件尚未成就、期限尚未到来的债务,债务人并无清偿义务。但由于继承关系的发生和继承责任的特殊性,为使死者生前债务的清偿更符合公平原则,对于清偿期尚未到来的债务,可以考虑扣除自实际清偿之日起到清偿期限到来之日止这段期限内的利息后的余额提前清偿。对于附条件而条件尚未成就的债务,债权人与继承人协商未果诉至法院后,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估价或选定鉴定人评定其数额以清偿。
三、死者生前之债务承担与代为清偿的法律处置
被继承人死亡前,可能达成债务承担协议,由第三人取代被继承人成为新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与被继承人共同成为债务人,此即免责的债务承担与并存的债务承担。这种债务移转已为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所规定,只要符合其要件就会发生法律效力。(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能论述债务承担的要件与效力。)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债务承担系无因行为,“其所由作成之要因的法律关系,即使不复存在,债务承担契约仍然有效。”尽管该理论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但并未为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所采纳。因此原因行为的无效与可撤销,势必与其他合同成立与生效要件之要素一起对债务承担的效力产生影响。情况复杂的是,被继承人死亡后,若第三人以债务承担无效或请求撤销为由而拒不履行债务,或者,债权人以债务承担无效或请求撤销为由向继承人主张已由第三人承担的债务,因此诉至法院将如何处置?笔者认为,既然债务承担无因性理论不可采,且债务承担作为合同之一种,其效力状态自然存在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诸种情况。但是,由于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被继承人已经死亡(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赞同债务承担须经债务人同意的观点。),要证明这一点就显得更加复杂。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第三人或债权人若要主张债务承担无效或请求撤销,则须提供相应证据,否则法院将不予支持。也就是说,若第三人或债权人主张债务承担无效或请求撤销,除非能举证证明无效或和撤销事由,否则,第三人仍应承担其约定承担的债务,债权人则只能向第三人主张约定由其承担债务部分的权利。
四、继承开始后之债务承担与代为清偿的法律处置
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在遗产范围内的死者生前债务概由继承人承受。也就是说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成为新的债务人,并且其所负债务仅以其所继承的遗产范围为限。因为种种原因,第三人与继承人、债权人间仍可能达成债务承担协议。若是一般的债务承担按照相应规定处理即可解决。问题在于,若该债务承担合同是以超出遗产范围的死者生前所负债务为标的,事后第三人又反悔而拒不履行合同或拒不按约定书数额履行合同,因此引发争议当如何处理?至于第三人或债权人主张债务承担合同无效或可撤销,按照债务承担的一般原理处理便了。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债务承担有效的情况下第三人与债权人间争议的解决问题。必须强调的是,该债务承担的当事人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继承人,被继承人作为死者自然不可能成为当事人。鉴于我们采纳债务承担须经债务人同意的理论,因此,该债务承担合同须经继承人同意方可生效。一般来说,这类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债务承担合同中确定由第三人承担的债务数额应否如约履行。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清债务承担的标的是继承人继承的债务而非被继承人生前所遗留的全部债务。因而第三人承担的债务只能以继承人继承的不超出遗产范围为限的死者生前债务。也就是说若债务承担合同标的额超出了继承人继承的债务则超出部分无效。对于无效部分无论第三人还是继承人均无履行义务。
五、结束语
债务承担理论本就极为复杂,再加上继承问题,以区区数千字的篇幅势难尽言。本文只是就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在理论上对司法实践有些许借鉴作用。就继承关系中继承人与债权人权利义务不平衡问题而言,如何做到既能符合现行法律规定又能较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只是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债务承担合同是否须经债务人同意方能生效,其实理论界尚有争议。本文主张的债务人同意应为债务承担生效要件的观点虽系国内学者的通说,但其理论本身也尚待完善。至于如何区分债务承担与代为清偿,在实践中也殊非易事。总而言之,本文初衷虽善然其行未远,所遗憾者尚待贤明鉴之。
【参考文献】
[1]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80 [2]刘春茂.中国民法学——财产继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558 [3]刘春茂.中国民法学——财产继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565-566 [4]梅仲协.民法要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98 [5]王利明 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29 [6]王利明 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27
第二篇:法律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一)
法律论文写作 79451714 关于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法律思考
[摘 要]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由旅游局和工商局联合制定推广,性质上属行政指导,具有效率、安全、优先及补充等法律价值,示范文本条款分四大功能模块,由通用条款和协议条款组成。目前示范文本是多级制定,种类单一,权威性不高,文章提出完善和丰富示范文本种类和内容、统一示范文本和示范文本备案豁免等建议,以提升旅行社使用示范文本的积极性,发挥示范文本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功能模块;通用条款;协议条款
1990年3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试行涉外旅游业务经济合同制度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从1991年起,全面试行涉外旅游业务合同制度,中国国内的组团社在开展组团业务时,必须与国外客户签订业务合同。国家旅游局起草了组团合同范本,供各旅行社参照使用。国内组团社与国内接团社也应根据《合同范本》的原则精神,订立接待合同,它标志着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制度的建立。1999年,我国《合同法》有关“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的规定构成其法律依据。2010年4月,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团队出境旅游合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和《团队国内旅游合同》等示范文本,反映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制度正走向成熟。自1990年试行起算,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已有2O多年,故着手检讨其运行现状、是否存在问题、有无改善空间并加以理论梳理,正当其时。更重要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法律定位、价值,需要论证和释明。
一、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法律定位、价值
根据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行使职责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决定与行政指导。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或所掌管事务范围内,为达成一定的行政目的,通过制定诱导性法规、政策、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或采用具体的示范、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谋求当事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行为[1。行政指导尽管也属行政行为,非强制性使它区别于行政决定。旅游示范文本推广使用是自愿的、非强制的。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不仅符合行政指导各项构成要素,更具备行政指导行为的本质特征,可以认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是一种合同监管领域的行政指导行为口。作为示范文本行政指导性质的必然延伸,其特征有:
(一)非强制性
旅行社与对方当事人(通常是旅游者)签署合同时,对是否采用示范文本有选择权;采用示范文本后,对于示范文本的内容是否变动,如何变动有选择权。允许当事人协商补充示范文本中的留白或半留白条款,甚至允许删除示范文本中固定的不留白条款或对该类条款协商变更,就是示范文本的非强制性。示范文本其实是给订约双方提供参考,并非一定照搬,不得变动。在无锡宝原体育用品商贸有限公司与无锡舒心假期旅行社有限公司旅游合同纠纷上诉案中①,被告无锡宝原体育用品商贸有限公司不服原审判决而上诉。上诉理由之一是,原审判决认定 法律论文写作 79451714 双方约定的住宿标准为准三星,对合同条款作出对消费者不利的解释,违反合同解释基本原则。江苏省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2009版)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准星级等模糊字眼,舒心假期旅行社仍使用准三星约定住宿标准。舒心假期旅行社亦应退还标准三星住宿费与宝原公司实际住宿费之间的差额并支付违约金。上诉法院认为,宝原公司与舒心假期旅行社签订的《江苏省国内旅游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江苏省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2009版),是旅游主管机关的倡导性文本,并非强制适用的文本,双方签订合同过程中未使用该文本,并不导致合同无效。法院判决明确肯定了示范文本的非强制性。
(二)公权力性
表面看,与上述非强制性抵触,却可以并存。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工商部门通过提供内容详细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干预旅游市场,尽管系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柔性干预,并无强制性,但当事人选择时不能无视示范文本背后站着的政府身影。旅游主管部门为实现特定行政目的,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权益而把合同范本作为行政指导,并“希望”得到旅行社的协助和响应。面对由此传达的政府行政意愿的明确信号,旅行社不能不有所顾忌,一般会选择政府推广的合同范本作为自己的合同文本。因此,尽管旅行社使用示范文本在法律上没有强制性,事实上还是有强制性,这是公权力性带来的结果。
(三)公正性
指示范文本对旅行社和旅游者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具体说:一是制定主体的中立性,是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示范文本由合同当事人之外的旅游主管部门会同作为合同监管部门的工商部门联合制定,它们是政府职能部门,与合同当事人无利害关系,决定了示范文本是公正的,有公信力。二是制定程序的公正性。制定过程愈来愈公开透明,经过向公众征求意见,听取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社会的意见,召开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听证会等,各方意见都在制定示范文本时汇聚、碰撞及博弈,最终形成示范文本,这说明了示范文本不是哪一家单方拟订,更不会只反映哪一家利益。三是内容上的平衡性。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在示范文本上保持均衡的状态,既不使一方负担义务过重,也不使另一方享有权利过多。且这种权利义务的配置反映到法律责任上,就是无论谁违约,承担责任的大小与其违约的轻重呈正相关,违约行为越严重,承担的违约责任就越大。同时,同等的违约行为,对应的是同等的违约责任,即同样事情同样处理,而不能同样事情别样处理。
示范文本的法价值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主管部门等是代表政府的监管主体,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是向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的市场经营主体,还要和其他同业经营者展开竞争,是政府的监管对象。旅游者作为旅游服务的最终消费者,是消费主体,是最弱势的一方,属于立法与执法的保护对象。
首先,便于市场监管主体执法。由于合同法、旅游法等只能对旅行社与旅游 法律论文写作 79451714 者的权利、义务作原则性规定,示范文本则可针对旅游业的特点,约定旅游合同中当事人具体的权利义务,起到树立交易规则的作用,化被动的事后干预为主动的事前干预。示范文本提供了旅游者权益的最低保障标准,如果旅行社自拟的合同条款低于示范文本的,就原则推定是霸王条款,从而提高了行政监管效率。尤其发生旅游投诉时,由于旅游主管部门一般无对旅行社直接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权力,只能调解,这种旅游主管部门的事后监管职能的弱化,更凸显出示范文本的事先预防功能。通过引导旅行社采用示范文本,或者使其自拟的合同条款趋向合理化,且遇有诉讼,当事人可以当庭呈送示范文本,请法官参照,便于法官对诉争条款是否有效或显失公平作出裁决。示范文本对市场是一种柔性干预,增强了行政主管部门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沟通,提升其亲和力,减少管理相对人的抵触情绪,执法效果会更好。
其次,利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具体说:
(1)效率价值。示范文本易获消费者信赖,减少潜在分歧区域,为协商提供了一个良好起点。网络的强大作用使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便利地、低成本地获得示范合同成为可能。如果当事人选择使用示范文本,由于合同大部分条款都有了,就无须一条条讨价还价,“要约一承诺”过程缩短,缔约具“批处理性”和标准化,将显著减少当事人谈判、草拟合同的交易成本,订约效率因此提高。更重要的,同类旅游者因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能得到同一对待。当然,这种标准化只是大部分,仍有留白条款,需要当事人协商,对既有条款进行修改或对空白部分填上补充内容,留白条款有助于旅游者实现个性化需求。再说,由于合同关系明确,内容和形式标准化,旅行社可合理安排经营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履约能力,履约也更有效率。
(2)安全价值。示范文本经政界、业界和学界的反复论证,并向社会各相关层面征求修改意见后最终定稿,法律风险不大。因为,一是权利义务的确定性。示范文本明确规定了旅行社与旅游者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划分,消除或基本消除了模糊地带,便于当事人预测并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二是风险分配的确定性。当事人最关注的是明确分配风险,把风险分配给最能管理、控制和处理风险的人,示范文本通过行前解约、违约金、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免责条款、旅行社责任保险及旅游意外保险等条款的约定,合理风险分配,甚至转嫁风险。三是法律效力的确定性。它由主管部门草拟并推荐使用,发生纠纷时,法院尽管同样会视为格式条款,但与旅行社自拟的格示条款相比,法院会更愿意承认而不是否定其法律效力。
(3)优先及补充价值。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属于私法,多是任意性规范,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说约定优先,当事人约定与法定不一致时,适用示范文本中约定的条款。在现行立法缺位时,示范文本可以弥补其不足。示范文本可以发挥相当于法律的作用,准确体现当事人意思,填充法律缺位或漏洞。示范文本的制定、试错、改进的成本,与立法相比更低,能根据其运行情况及时适当调整。另外,示范文本无疑弥补了消费者旅游专业知识及法律知识的不足,增强其谈判能力。旅行社长期使用示范合同,熟悉其权利义务,兼具教育功能。当然,证据价值也不容忽视。示范文本是一种事先机制,鉴于高昂的诉讼成本和举证困难,法律论文写作 79451714 因其规范性、书面性,权责关系清晰,保障合同履行,能降低合同纠纷,即便发生纠纷,司法机关也可依据示范文本裁决旅游纠纷。
示范文本在旅游实务中的采用率最能反映旅行社与旅游者的接受度。笔者正在进行旅游纠纷诉讼之实证研究①,截至2012年年底,共搜集381起诉讼的民事判决书,就是否使用示范文本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
由表1可知,使用国家级的有29件,占比7.6%;使用省级的有93件,占比24.4%;使用市级的有29件,占比7.6%;使用级别不明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有81件,占比21.3%;使用非示范合同之旅游合同的有52件,占比13.6%;未使用书面旅游合同的有23件,占比6.0%;是否使用不明的,有70件,占比18.4%;系统缺失的,有2件,占比0.5%。其中,示范合同中采用国家级、省级、市级、级别不明的,合计234件,占总量的61.7%,说明示范文本的采用率已达六成。考虑到全部案例取自1997年至2012年,而旅游行政机关真正着力推行示范文本似自2001年起,再加上还有70起诉讼的司法文书中未提及示范文本,其普及度还是很高的。示范文本的采用率越高,其价值就越高,相反,价值就会缩减。当然,这个比例也说明还有向上努力的空间。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示范文本已嬗变出一些负向效用。有人指出,示范合同可能成为一种虚假的质量、信用担保形式??其次,反竞争的负面效用??再次,示范合同可能变相地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最后,示范合同可能降低了风险分配的效率。消费者会因使用的文本是示范合同而相信会获得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从而降低对应由自己承担的风险防范的注意,反而增加了损失的发生率p。
二、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结构
由于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种类过于庞杂,无法一一分析。笔者选择以国家最新的2010年版三大示范文本为例,进行分析。
国家旅游局《团队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团队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及《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都由两部分组成,即合同文本和附件。附件包括附件1(旅游报名表)和附件2(旅游行程安排单或旅游行程计划说明书)。实务中,组团社还发一份《游客须知》,也算合同组成部分。除前面的使用说明及合同当事人描述外,示范文本共七章二十六条(但“赴台旅游合同”二十四条)。示范文本分七章:第一章是定义和概念,界定文本使用的专门术语,如旅行社、旅游者、旅游费用等,表明当事人对组团旅游合同的基本概念达成共识,为后面的条款提供协商或接受的平台。第一章即第一条。第二、第三章是合同的签订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围绕旅游行程安排单对合同项下团队旅游活动的内容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约定。该章由第二条至第九条构成。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合同的变更、解除及违约责任,假设一旦发生某些情况而需要变更、转让或解除合同时,双方处置问题的方法及因此而生的法律责任。该章包括第十条至第十八条。第七章是协议条款,是当事人对旅游者情况、旅游内容安排、争议解决方式等具有专属性内容所作的约定。包括第十九条至第二十六条。前六章是顾及旅游服务共性的条款,即通用条款。最后一章是兼顾旅游服务个性的条款,通 法律论文写作 79451714 过设置附件报名表及《旅游行程计划说明书》使得旅游行程的安排明确、具体。
示范文本的结构,可以依功能模块和条款形式来分析。基于合同条款的功能,示范文本分为四大功能模块:
(一)锁定交易主体模块
该模块是回答旅游合同当事人是“谁和谁”的问题。主要条款有:(1)合同所属类型、名称编号;(2)交易各方的名称、基本情况描述;(3)范本的使用说明;(4)术语及其定义;(5)合同本身的份数、各方持有数量;(6)合同与其他文件、附件冲突时的解释顺序等。
(二)锁定交易内容模块
这一模块围绕旅游行程安排单对合同项下团队旅游活动的内容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约定,主要是明确组团社向旅游者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或服务,食住行游购娱包括哪些,价格和服务质量如何。因此,要解决的是合同双方“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条款有:(I)标的是何种产品或服务,即旅游行程计划说明书或旅游行程安排单;(2)旅游费用包括哪些;(3)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4)旅行社的权利与义务。
(三)锁定交易履行模块
这一模块要锁定交易的完成程序和方法,解决了正常情况下如何实现交易的问题,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如果说交易内容是“干什么”,交易方式就是“怎么干”。核心是围绕着旅游线路和旅游行程表将提供各项旅游要素的时间、地点、过程、标准等付诸实施,其实是合同履行问题,这类条款集中于第七章,是非固定的协议条款,旅行社与旅游者要根据具体情况个别协商,再填上约定内容,协议条款因具体旅游活动的不同而不同,是从时空上落实团队旅游。主要条款有:(1)旅游时间;(2)旅游费用支付;(3)成团或拼团约定;(4)个人旅游保险等。
(四)锁定假定处置模块
未完待续。。。。。。论文写作指导 79451714 淘店铺----下笔如有神助
第三篇: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内蒙古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规范(试行)
一、选题
(一)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论题本身属于法律的或关于法律的,而不是法律以外其他学科专业领域的。
(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不受法学学科门类(如法学二级学科)划分的限制;可以围绕某一法律的或法学上的专门问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交叉或综合的研究。
(三)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一般应是来源于以下方面的题目:
1.在法律和法律职业领域中有着显著的实践价值并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适应的问题;
2.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实习或调研中遇到的有研究意义的案例、事例或问题;
3.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在本职工作中面临的缺乏学理解释的,或者突破了某种流行的观点和认识的,其研究的结果可能对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案例、典型事例;
4.法律实务部门的兼职指导教师提出的,或者专职教师正在进行的项目研究课题。
(四)论文作者在确定论文的选题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能否比较清晰地意识到所选论题的价值;
2.对拟确定选题有关的已经发表、出版和通过答辩的研究成果了解的程度如何;
3.所选论题的难易程度和允许的篇幅之间能否保持适当的比例;
4.是否可以充分利用个人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经验;
5.可用的研究材料能否支撑该项研究;
6.有无合理的调研和写作的时间。
(五)论文题目的确定必须取得论文指导教师肯定的评价意见。
二、论文的形式、内容要求与篇幅
(一)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案例研究或调研报告。
(二)论文的写作一般应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
1.对论文的主题有完整、充分的描述,概念界定清晰;
2.对选题所涉及的问题有必要的综述,归纳分析同类题目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现状;
3.综合运用理论,专业知识,技术手段和文献资料对论题予以扩展,进一步具体地记录或描述思考,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论证过程能够反映作者阅读文献资料的数量;
4.合理利用已有的观点或见解,提出作者自己独立的认识和观点,并以显著标志的方式对二者做出区分;
5.作者对论题研究获得的最终结果应当得到完整的、确定的、精练的表述;如果不可能导出预计的结论,则可对相关问题予以讨论,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或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案例研究应提炼出法学上的问题,结合学理和司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该案例本身并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
7.调研报告以解决法实践中的问题为重点,调研方案设计合理可行,数据资料充分可靠,综合运用了法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分析过程清晰,有明确的调研结论,研究文档齐全;
8.语言文字的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语合乎汉语语法;
9.论文结构一般不超过三个层次,各部分之间应当保持紧密的逻辑关系和合理的篇幅比例。
(三)论文写作应有较充分的时间,连续投入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
(四)论文的正文篇幅以1~1.5万字为宜;最多不超过2万字。
三、引证与注释体例
(一)引证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1.引证以必要为限;
2.引证法律文件、判例及司法文件以权威机构的出版物为准;
3.除按本规范引证已发表的作品外,引证未发表作品应取得相关权利人的许可;
4、引证必须符合被引作品的本意,不得曲解原意;
5、正文引证超过100字时,缩进引文行列并变换字体排版;
6、引证应有显著志,并以注释方式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证作品的有关信息;
7、引证作品的标题(包括副标题)应当完整,勿用简称。法律文件、书籍、刊物、报纸,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
(二)注释体例
1、注释位置采用脚注,整篇论文连续计码;
2、书籍或成册作品的注释格式:作者,标题,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定期出版物注释格式:标题,出版物名称,出版时间,卷期号,页码;
3、作者(包括著者,编者,译者,机构作者)为一人以上时,应全部完整地列出;
4、众所周知的作品,如《列宁选集》等,以及法律文件,不注出作者;
5、编辑者,整理者而非著作者的作品,在作品标题后括弧驻“X编”,“X整理”;
6、不同作者的合成作品,先注出特定的作者和作品名称,再注出该合成作品相关信息;
7、正文多次引用同一作品的注释,第一次引证时,注释信息的内容必须完整。除此之外,紧接第一次之后的注释,用“同上,页X”;的其他注释间隔之后的注释,用“前注X,页X”;
8、转引作品的注释,先注明原始作品相关信息,加“转引”字样后注明所依据的作品;
9、引用图表,直接在图表下注出来源,不用脚注;
10、引用访谈、演讲或报告、信札等作品,应尽可能注明其形成的时间和地点;
11、电影、电视和广播作品,应在作品名称后括弧注明出品的机构和时间;
12、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
13、学位论文应注明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和论文获得答辩通过的时间;
14、外文作品的引证,从该文种的学术引证惯例。
四、编排与印制
(一)论文前置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编排次序为:
1.封面(应注明学位授权单位,法律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其职称,论文提交及答辩日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类号,密级);
2、独立完成与诚信说明;
3、摘要(中文摘要800~10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4、关键词(3~5个,并对应英文);
5、目录;
6、法规,判例,术语,缩略语及插图等列表(如果必要)。
(二)论文正文。
(三)论文的尾部一般包括:
1.参考资料目录(应按不同类别予以分类,如法规,著作,论文,外文等,并按拼音或笔画顺序编排);
2、附录(如有必要,可将对补充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诸如罕见的珍贵文献,重要典型的判例等资料编为附录);
3、致谢(特别是对完成论文提供思想启发,研究材料等不同形式帮助的个人或图书馆);
4、后记(如果必要)。
(四)A4纸印刷,除前置部分外,双面印制。
第四篇:关于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关于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根据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现就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和开题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一、开题报告的性质
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我校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全部课程结束后,由导师指导,在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拟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向有关导师组作出的选题性论证报告。
开题报告是法律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学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导师和导师组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作用,确保法律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所有法律硕士研究生进入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环节的必需程序。
法律硕士研究生未经开题报告或者开题报告未获通过,则不能进入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阶段,亦即不能获取学位证书。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开题报告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拟写的论文类型(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具体设计。
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的新见解;
3、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4、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5、论文进度安排、操作方式;
6、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开题报告应以书面(打印)方式向导师和导师组提供,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三、开题报告的程序
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末进行。开题由导师组组长主持,全体导师组成员和有关研究生参加。
开题程序为:(1)开题人汇报自己的选题情况,重点介绍论文题目、选题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内容;(2)导师组对选题及论证提出问题和意见;(3)指导教师发表意见。开题报告会应有记录。
四、开题报告的审核
通过以上程序,如果导师组半数以上成员认为选题适当、设计可行,应当通过开题报告;如果认为开题报告存在不足,有可能影响论文写作的,经导师组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后,可以通过开题报告;如果认为选题不当或者存在其他致命缺陷,难以一时解决的,则不能通过开题报告。
由于研究生本人的原因致使开题报告未能如期进行或者未获通过者,可在一个月内再进行一次开题。如果再次开题仍未获通过,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以结业处理。
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开题人填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在导师签字后,报法律硕士办公室存档。
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办公室
2010年5月22日
第五篇:考研法律硕士
初试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基础课(含民法、刑法)、专业综合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专业课全国联考,政,外参加统考。
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
跨专业考研:政治、外语,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
第一,报考条件不同,报考要求不同。
我国的法律研究生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两种。报考法律硕士的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且同等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二年以上。报考法学硕士的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是本科毕业生(但主要是法律专业的)即可,但不招收同等学力的非本科生。
第二,招生方式、考试试题不同。法律硕士是通过全国法律硕士专业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来招收的,法学硕士是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除公共课外)。全国有权招收法律硕士的院校只有少数院校;而全国重点大学和一部分一般本科院校一般都有招收法学硕士的资格。
第三,教育方式、培养目标不同。每个法学硕士有一个导师,在读期间能得到导师的全面辅导,深入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因此,法学硕士专业划分较细,研究领域一般只有一个方向,但研究有很大的深度。培养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
法律硕士不分专业,一般不设导师,在入学时一般选定一个方向进行学习。注重实践和应用,主要是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等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