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网络反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民间网络反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08年,被喻为“中国网络监督年”。这一年,“天价烟”、温州公务员考察团等事件相继浮出水面,深刻反映出民间的网络监督已成为反腐的一股强大力量。如何规范和引导日益壮大的民间网络反腐力量,推动民间资源与官方资源在反腐领域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对于有效预防和防治腐败具有长远的意义。
一、民间网络反腐作用日渐凸显
民间网站的发展只是近10年间的事,而真正迅猛发展始于2003至2004年间。2004年,凭借曝光轰动全国的山东省济宁市“下跪副市长”李信事件,中国舆论监督网被认为开创了民间网站监督高级官员的先例。此后,一系列民间网站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并活跃于网络。随着“天价烟事件”、“最牛县委书记”、“躲猫猫事件”等一系列官员违纪、滥用职权的问题在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得到整治,“网络反腐”越来越为普通群众所认可。自然生长、没有合法身份的民间维权网站被众多举报、上访、维权者视为解决问题的捷径,而变“上访”为“上网”。民间网络监督使官员成了公众面前的玻璃人,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官员更加自律,不敢随便越权。同样的,民间网络反腐也逐渐进入高层的视野,一些地方官方将民间网络反腐这种方式列入研究课题,尝试着加以研究、规范管理。从信息科技发展的态势看,民间网络监督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注定会成为促进反腐败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
民间网络反腐产生的原因
(一)民众参与反腐的政治热情的不断提高。社会民主化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民众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保障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监督、主张民主诉求的希望更加强烈,人们积极争取对公众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民主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给民众了解信息和表达民意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渠道。
(二)互联网的固有优势。互联网具有传统信息传播媒体无可比拟的方便快捷、受众面广等特点,通过网络对腐败现象进行检举,不受时间、空间、程序等限制,且容易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共鸣,一方面可以调动其他知情网民对证据进行补充,形成较完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链条;另一方面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促使党政部门有所作为。
(三)举报人担心遭受报复的心理。少部分腐败分子利用手中权力,搭建关系网,相互勾结,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一些群众产生了“官官相卫”的错误认识;案件受理者素质参差不齐,举报案件失密、泄密现象仍有存在。群众摄于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害怕遭到报复,倾向于选择网络这种安全系数更高,同时又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的反映民情民意的方式。
(四)传统举报机制不畅通。一些地方错误认为群众举报上访是造成不稳定的源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责任心,敷衍塞责;一些权力监督部门对于被举报反映的顶头上司心存忌惮,不敢查,不愿查,群众举报信被束之高阁。同时,传统的举报方式存在效率低,查处缺乏监督等弊端,群众在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诉诸网络,以鼓锣喧天的民意督促相关部门有所作为。
三、当前民间网络反腐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疑,网络举报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互动和最保密的举报方式。近年来,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先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之后,再被反腐机构锁定,最后落马的。但是,民间网络反腐亦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是腐败分子若先于反腐机关在网上获悉自己被举报的情况,会有所准备,或根据举报内容销毁不利己的证据,或串供,甚至出逃,为案件查实带来难度。二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民间网络举报多采取匿名举报的形式,难以追究举报人举报失实的法律责任,使得举报具有随意性。一些群众把网络作为泄私愤的渠道,出于个人情感进行人身攻击和造谣诽谤;一些公布在网络上为网友热烈评论的事件,与真相大相径庭。而由此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短时期内难以消除。
四、民间网络反腐需要制度化出口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一是要健全网络管理制度。纵观我国当前维权较为活跃的民间反腐网站,大都存在参差不齐,经营无序的现状。很多网络上的声音,真假难辨,在“人们都有一种要表现社会正义感的需求”的群体心理下,一些盲目的宣泄,有可能已经触犯到别人的权利和法律的神经。要通过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对造成网络信息危害的网站运营机构明确承担连带或重要责任,促使网站运营机构以一种理性的态度监管网络上的信息,监督网民的网络行为。二是改革新闻媒体管理制度。同属信息传播手段的新闻媒体,与网络密切相连。网络上的风吹草动,容易被传统媒体渠道进一步升温。可以说,一些网络反腐之所以沸沸扬扬,新闻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严格实行新闻媒体报道责任制,因报道网络舆论失实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范围不良影响的新闻媒体甚至个人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二)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反腐网络阵地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针对广大网民来源于不同的领域对腐败现象认识不尽相同的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对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同时,要健全完善专业网络反腐廉政网站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官方反腐网络建设,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官方网络反腐途径的群众知晓度。实行民间网络反腐网站备案管理制度,对已备案的网站实行统一管理,形成官方牵头揽总,民间积极参与的网络反腐工作格局。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坚决打击各类腐败现象,建立反腐信息综合反馈机制,及时把反腐工作成效向公众公布,展示党和政府防治腐败的决心。
(三)切实保护举报人,调动群众反腐热情。鼓励民众实名举报,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坚持对举报者的姓名和举报的主要内容严格保密,切实保护举报人合法权利,严肃处置举报泄密事件,增强民众的信任感和参与反腐的热情。严惩打击报复行为,向举报人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及救济途径,一旦发现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甚至进行迫害的行为,迅速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第二篇:网络反腐现状
网络反腐现状及其问题和改进方式探究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刘锐 指导老师:
中文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城市已跨入社区时代。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地成果。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但是宏观下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大多仍处与初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身边的社区管理现状、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本文首先对社区管理所相关的概念及定义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并对我国社区管理经过的体制进行粗略的介绍,并归纳总结国内外对社区管理的研究统计,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方法的结合,来展示对社区概念的深层理解。
本文通过介绍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社区以及龙岗区爱联社区的社区管理现状,分析了深圳社区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原因,概括性地提出了对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社区以及龙岗区爱联社区的社区管理体制改进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一个例子反映目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城市已跨入社区时代。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地成果。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但是宏观下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大多仍处与初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身边的社区管理现状、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本文首先对社区管理所相关的概念及定义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并对我国社区管理经过的体制进行粗略的介绍,并归纳总结国内外对社区管理的研究统计,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方法的结合,来展示对社区概念的深层理解。
一、网络反腐的含义
“网络反腐”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收入到 2009年中央党校出版社发行的《中共党建词典》的新词条中〔)从网 络反腐的主体角度来看,“网络反腐就是)’大网民和国家专门机关 通过网络揭露、曝光和追查各类腐败行为的活动、)”从网络反腐的 过程来看,网络反腐“不仅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听取网民对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还包括接受、处理和反馈网民的 新房举报及有关投诉、这是一个受理和处理互动的过程、同时,还 包括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建设和以政府信息公71=为基础的网 上监督系统的推)’和应用、”总体而言,网络反腐是“通过网络技术 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 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 业的新方式、”
第三篇: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影响越来越大,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也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红塔区纪委监察机关在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此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现结合红塔区纪委监察机关的实践,对我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红塔区纪委监察机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在红塔区政府网站设立纪检监察网页,上传纪检监察相关信息;选送1名同志参加省纪委网络评论员业务培训,撰写反腐倡廉网络评论文章通过网络平台发表。2006,所撰写的6篇网络评论文章均被人民网强国论坛采用。
存在问题:在硬件设施方面,目前尚未建立开通专门的反腐倡廉网站,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仅仅是挂靠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同级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发表和上传一些反腐倡廉文章及相关信息。同时,机关内电脑设备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可以上互联网的电脑更是供不应求,无法适应工作需要。
在软件环境方面,相应的人员队伍尚未配备和成立,而是由兼职人员担任,同时缺乏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时间、精力、操作能力上处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对策和建议
网络宣传教育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教育手段相比,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实时、灵活、成本低、具有强烈的感官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做好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有强大的助推作用。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网络与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相结合,形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强大态势。
第一,建立网络,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新格局。各级领导应当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人员以及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廉政网络,将各类警示教育与典型腐败案件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把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在党风廉政网站中发布,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新平台。
第二,建章立制,保证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规范运行。建立组织,强化管理,是确保网络反腐工作有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做好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机制,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纳入其中,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规则,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实施以及保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范,做到网络有专人负责,网评有稳定队伍,内容及时更新,情况迅速反馈。
第三,创新机制,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管理。网络宣传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网站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严肃性、权威性,要从实际出发,吸引更多网民点击,不断扩大网络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战斗力。首先,对于廉政宣传的各类稿件、资料、信息等,网站负责人应认真审核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其次,要保证网站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经常组织网站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从而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四,整合资源,发挥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利用网络,扩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牵头负责,吸收网站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成立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协调小组,定期研究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成员单位,应及时上报反腐倡廉信息,反映问题,搞好学习宣传,积极主动参与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通过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沟通,建立信息综合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协调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使型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配合协调、发展有序。
牢牢把握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正确导向,建立多层次反腐倡廉网络架构,将宣传触角伸向各个方面。通过贴近网民的思想实际,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正面的声音能够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从而增强网络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反腐倡廉宣传专栏、网页,吸引更多的网民点击,扩大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调查研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管理和疏导。通过积极引导,使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成果和经验,增强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从而较好地实现网络宣传的效果。
第四篇: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市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我国现有经批准上市的保健食品近万种,行业年总产值上千亿元,规模相当庞大。2009年为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原基于《食品安全法》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相关规定随之失效,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配套条例法规至今未重新制定,保健食品的市场营销乱象丛生,证后监管存在许多问题。现对**市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市现有注册专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92家,其中**市城区36家,占39.13%,乡镇销售单位56家,占60.87%,保健食品销售面对农民等乡镇消费群体占有很大比重。经初步调查,全市92家专营单位经营保健食品品种多达89种,其中国产保健食品品种占98.76%,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血脂三类产品占67.51%。2012年全市保健食品销售额近400万元,城区销售占68.25%。全市保健食品传统渠道销售较为规范,但是,全市2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基本都有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而取得保健食品合法销售资格的不到50家,办证率不到25%。另外,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未将药品和保健食品分区销售,以获取更大利益等不良行为依然存在。通过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市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入市门槛低、资金投入少;二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伪造或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1冒用保健食品标志、伪造合法企业产品的违法行为未受到相关职能部门致命打击;三是虚假夸大宣传广告狂轰乱炸,所谓的专家义诊、讲座或患者“现身说法”屡见不鲜,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五是电视非法直销保健食品广告层出不穷,药监和工商部门对其监管非常困难,无法从根源上铲除违法广告。六是经营单位点多面广,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监管难以形成无缝监管,非法销售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
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监管体制缺陷,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加大执法力度成为口号。2009年《食品卫生法》出台后,《食品卫生法》随即作废,依据该法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也失去法律依据,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不知何日能正式实施。目前,保健食品监督管理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此外,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只是对生产经营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缺少针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网络经营等行为进行监管的条款,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盲区,执法力度难以加大。
5、机构改革步伐滞后,职能部门监管形成真空。国家相关
法律制定后相关职能部门职能划分不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职能支持,对保健食品监管形成“看似都能管,其实都不管”的监管真空。
二、思考对策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要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制定《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罚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市政府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政府规章或管理办法。
2、改革监管体制。《决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目前实际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分段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广告监测和市场监管统一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改革现行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监管的经验和优势,规范保健食品企业运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3、理顺运行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督职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监管能力,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将业务
熟悉、办案严谨、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备案,以备随时调用。三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联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各部门要有服从大局,各司其职,不推诿、求协作的工作作风,以确保联合执法有机制、有制度、有保障、有效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保健食品监管信息、成果、经验和难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五是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寻求破解广告监测与监管处罚短路工作思路。
4、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保健食品监管部门,但是,监管装备十分简陋,尤其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其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检测设备基本为零,监测基本靠瞟。如要承担起保健食品全方位监管的工作任务,则要求市政府在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并大力整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资源,完善设备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省局以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从事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政策法规熟悉,工作规程熟练。二要有计划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弥补队伍专业上的缺陷,形成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启示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保健食品监管队伍。
6、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改革保健食品监管体制,理顺监管
运行机制。针对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食品”,“食品、保健食品变药品”普遍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7、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针对广大保健食品消费者,在全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保健食品消费知识,以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进合格保健食品;针对保健食品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其法规知识水平。
第五篇: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今年以来,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为此,笔者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宜春市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少;二是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开发能力差;三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狂轰乱炸、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现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各自环节的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
不相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的0.5至3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处以货值金额的5倍以下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1至3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
5、部门与部门失衡,致使牵头乏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三句话”职能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目前,无任是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单位资历,还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牵头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相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显然是级别低、职能虚、资历浅、基础弱、投入少、队伍小,牵头部门与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条件明显失衡,必然制约牵头工作的开展。
二、思考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在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要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主管部门。全面负责保健食品研发、注册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广告宣传、市场监管等全方位的监管,将保健食品纳入到药品监管同一体系中来。同时,加快保健食品政策体系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体系的建设步伐,借鉴国外先进保健食品监管模式,促进我国保健食品监管与国际接轨。
2、改革监管体制。《决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目前实际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分段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广告监测和市场监管统一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改革现行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监管的经验和优势,规范保健食品企业运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3、理顺运行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督职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监管能力,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将业务熟悉、办案严谨、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备案,以备随时调用。三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联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各部门要有服从大局,各司其职,不推诿、求协作的工作作风,以确保联合执法有机制、有制度、有保障、有效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保健食
品监管信息、成果、经验和难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五是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寻求破解广告监测与监管处罚短路工作思路。
4、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的牵头单位,各级政府对其投入非常有限,监管装备十分简陋,尤其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其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可谓是“四个基本”: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监测基本靠瞟、投入基本最少。如要承担起保健食品全方位监管的工作任务,则要求各级政府在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并大力整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资源,完善设备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省局以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从事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政策法规熟悉,工作规程熟练。二要有计划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弥补队伍专业上的缺陷,形成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启示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保健食品监管队伍。
6、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改革保健食品监管体制,理顺监管运行机制。针对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食品”,“食品、保健食品变药品”普遍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