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爱生小故事
我的爱生小故事
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实际上,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他是个“刺头”,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从来都不正着身子对我,也从来都不正眼看我。我从他表现的这种外显行为明显感觉了他对我的敌意,我就跟其他老师沟通了一下,发现所有老师都对他有相同的评价,我就觉得他并不是对我有敌意,而是对教师都有敌意。很显然这样的孩子在小学就是常被批评的,他缺乏的不是批评,而是需要教师发现他的闪光点。所以有一次他上课接话茬,我就把他叫到我办公室,他又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估计他在想“你叫我来无非是把我批评一顿,批评完我,我又是一条好汉”。但是我却很真诚的看着他,眼里充满了关爱,没有一丝要批评他的意思,我先问他“你进入初中生活也有一段时间了,怎么样?适应吗?”他充满了不解,但是似乎还是摆着一副战斗的架势,说适应了。很明显应付差事嘛!我也不着急,我又问那现在的老师和小学的老师比呢?他说比以前的好。我又接茬问为什么?他又说如果犯错了,小学老师打呢。我就又问那你害怕打人的老师吗?他又说嗯。我说那现在的老师你最害怕谁呢?他慢慢地放下了心里的防备,跟我也寒暄起来,说他最害怕的是班主任。我又笑着问那你不害怕我吗?他说不怕。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看起来很和蔼,很有亲和力。我一听,很欣慰,至少他对我有一个好印象,在心里不排斥我,这成为我打开他心门的第一步。我也没有对他进行学习上的要求,因为很显然这样的孩子小学基础就没打好,学习能力很薄弱。所以我对他没有在学习上对他提出要求。我给他讲说打人谁都会,但是我觉得你们都是很可爱的,犯错都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错必须要改,我要看到你改错的态度,我也认为你是可以被教育的,但是不是大棒教育,而是说理教育。我就又反过来问他你能听懂老师给你讲的道理吗?他说可以。我说很好,那你可以照着老师说的做吗?他很欣然地同意了。我就告诉他老师对你的成绩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要让我看到你的态度,首先上课不能接话茬,不能说跟上课无关的话,我又强调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对吗?他笑着说嗯!能做到!从那以后,他上课真的再没有接过话茬,也不会因为他而影响课堂纪律。从此到我办公室来也开始面对我,也开始看着我的眼睛说话了。我觉得是因为我对他的那次谈话,他把我当成了朋友,他可能没想到他这样的学生,老师愿意跟他推心置腹地聊天、谈心。加之这个孩子很讲义气,他觉得我是他的朋友,所以朋友说的话他会照着办。
在初一阶段他在课堂纪律上面再没有找过麻烦,但是学习成绩就差的一塌糊涂了。我从来都不会按照别的孩子的标准要求他,只要他能背5个单词,我就当着全班面表扬。有一次他上课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我就给全班同学说,“今天他回答对了一个问题,虽然对别的同学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他,能回答对这个问题,老师真的很高兴,同学们也应该因为我们的一员的进步给他鼓励,是不是?”学生们也发自内心的给他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看了一眼他,发现他很不好意思但又似乎有点小得意地笑了。估计这样的孩子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掌声。
还有一次,他的小组长告诉我他主动默写了5个动词的过去式,他主动学习其实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我当时真的很激动,所以我就把他的这次默写放在了我的书架上。第二天的单词听写他也过了,我就赶紧把他叫到我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说,“你看老师就知道你一定行的”,我就把我前一天收藏的他的默写拿出来,我说“老师从昨天就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打算把你每次的进步都收藏起来,老师特别希望收藏的越多越好,能满足老师这个愿望吗?”他看上去有点诧异,似乎没想到我会收藏他的默写单子,接着又是高兴,还是那种不好意思又带着小得意的笑,然后很有自信地说“能!”慢慢的他在默写课文的过程中也能写上一两句了。虽然他的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让我看到了他有一种想学习的态度了。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后进生(尤其是像这个“双困生”的男孩),缺乏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和老师对他的重视,以及对他发自内心的关怀。我对他的表扬,对他的重视以及对他的耐心感动了他,他虽然学习成绩还是不好,但是他却想尽可能地做到让老师满意,有这种想向上、想要让别人表扬的意识了,不像以前那种“破罐子破摔”的样了。
所以我觉得爱学生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对于这个孩子的教育还任重道远,还没有最终达到“革命的成功”,所以我还需要用比对别的孩子多一百倍的耐心和爱心继续努力,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表扬才是后进生真正需要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才是这些孩子真正渴求的。
唯有爱的力量才能真正转变这些后进生!
第二篇:爱生小故事
爱生小故事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利萍
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实际上,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焉?”
一、爱心洒向贫困生,让她享受到了“富有”
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容易让人看不起。由于交不起伙食费、买不起书包、穿不上漂亮的新衣服而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有时候还会遭遇“逼债”**。我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位贫困生刘某。
一、二年级的成绩很优秀,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孩子,等她慢慢懂事后这种“贫困”的羞愧感常常掩盖住了她强烈的求知欲。为此一个月内我先后去了三次家访,了解到刘某同学的父母都是外地来苏打工的,就靠父亲微薄的收入过日子,还要供养一个也在上学的弟弟,家庭条件相当拮据,她母亲的话也证实了刘某同学是一位极其渴望知识的孩子。了解了这一切后,我常常找她谈心,在其他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她最漂亮的衣服,给她令人羡慕的书包。有一次,刘某同学在上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扭了,出现粉碎性骨折。可是刘某同学强忍着痛,谁都不告诉。早晨做操时,脚疼得站不稳了。我发现后连忙扶她到了医务室,校医嘱服她一定要上医院去上石膏,可她怎么也不肯去。老师、同学都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我知道,这个小女孩是怕父母付不起医药费。最后是我的一个手势宽慰了这个小女孩的心。在她养伤期间,我不仅垫付了她所有的医药费,还常常买来补品给她吃。是我让这位贫困生享受到了别人所享受不到的“富有”。就是我这种看似母爱,又超越母爱的爱,给了这位学生成长的内在的驱动力。她知道只有勤奋学习,快乐生活,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社会、温暖别人,才能让我的爱延续得更久,辐射得更广。正是这种动力,刘某同学被评为区“十佳阳光少年”、区优秀少先队员、区才艺十佳;连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自强好少年、学雷锋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二、宽容带给问题学生,让他学会了 “尊重”
一个班级里面总有那么
一、两个问题学生,在他们身上能发现一大堆的不足,却又让班主任束手无策。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孙某是全校公认的问题孩子,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好多老师都不敢接手这个班。我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个“烂摊子”。也就是我的宽容给这位学生摘掉了“问题”这个帽子。数学课刚结束,孙某就和隔壁班的一个男生打起来了。见到此景,我第一反应就是上前制止,没想到老师的出场,令他像点燃的爆竹----边打手语边吼叫:“关你屁事!” 在场的学生被这“肮脏”的手势惊呆了,眼睛直直地望着我。同学们预期的场景没有出现,我平静的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事,先松开手好不好?”顺手又拍了拍他那鼓鼓的肚子(因为他很胖),轻松的给他开了个玩笑:“哎哟,看来你小子早饭吃了不少气,肚子都鼓起来了。”他感到很意外,吃惊的看着老师。憋不住“噗哧”的笑了,抓衣服的手也慢慢的滑落了......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还是那样笑容满面、和蔼亲切。下课后,孙某同学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向我承认了错误,不仅错在与别的同学打架,更错在没有尊敬老师。以后的孙某开始慢慢地信任老师,坏习惯也逐渐改掉了。毕业后还在公司里当上了主管,人际关系处理得相当好。成功了!是我的宽容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
三、耐心留给后进生,让他感受到了“智慧”
我是一名教坛新秀,在课堂教学中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聋孩子由于生理缺陷,在学习上有相当大的困难,给教学也带来很大的麻烦。我总是耐心地帮教,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思路,课上总是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学生探知求知,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对于班内的后进生,我从不放弃,总是热情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燃起他们心中的希望。许多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在我的耐心帮助下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学生朱某是班内成绩最差的孩子,平时考试总是个位数,我经过研究分析后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找他谈心,分析了他学不好的原因,并请了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帮助,经常主动地询问学习上的困难,给予适时地指导。有了进步,我及时在班上表扬,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渐渐地,该学生有了上进心,对学习有了兴趣,甚至不懂的地方还能主动地问老师和同学。现在该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考试基本都能及格了,还有好几次考试考进了前三名,智慧的火花在此迸发。后进生提高了,全班级的成绩也都提高了。
教师的爱满足了学生心理、精神上的需求,教师自然就在学生天真纯洁的心坎上留下了信赖、尊敬的意念。老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学生就会解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与教师建立“不设防”的和谐关系,教师的教育意图才会被学生心情舒畅地领会和接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尊敬程度,完全取决于教师爱护、关心学生真情投入的多少。只要耕耘,肯定会有收获;只要付出,肯定会有回报。
第三篇:我的爱生故事
我的爱生故事
三角城小学 何建华
教师爱学生是一本书,不一定深奥,但一定能丰富学生的情怀;教师爱学生是一盏灯,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教师爱学生是一枚果实,不一定丰硕,但一定孕育着新的希望!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岁月里咀嚼过许多失败的苦涩,体会过许多无奈,但更品尝到用爱耕耘学生的心田,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的甘甜,是啊!教育离不开爱,爱就是教育的灵魂!
教学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爱心交流的重要性。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身心健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当学生犯了错误后要耐心引导,讲清道理,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使师生关系从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成为心心相印的“忘年交”关系。记得刚做英语教师的时候我曾单纯的认为我不是班主任我不需要了解除了和他们的英语课程学习以外的所有问题,每天除了认真的在课堂上忙着授课很少和学生交流,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和我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就是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了困难和问题都很少找我来解决。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发现了问题就得及时解决,我无法一下子改变学生对我的态度,但我可以先试着改变我对他们的态度啊。在英语课堂中我的语气变得温柔了,我试着和孩子们开始探讨商量共同解决问题,我也学着在课堂里幽默风趣了。我很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喜欢上英语课了,喜欢和我交流了。英语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点枯燥我努力为每节课设计小游戏和他们互动,英语课堂里除了朗读的声音也有了欢笑,有时候做游戏课堂里甚至有点闹哄哄的可孩子们学的很快乐很高兴。教师只要真心付出爱,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教师的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
上学期在我带的班里转来一位学生,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学习基础不好,后来发现他的学习习惯也很很差经常不写作业,开始我对他很头疼,想了各种办法多次找他谈话,告诉他:“你不要拖欠作业了,拖欠作业最后害的是你自己;我这样也是为了你好,你的这些毛病再不改,后果不堪设想;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不会学学好吗?”凡此种种这些话我是说了又说,可刚谈完话没几天就又变成老样子了。而且很容易看得出来在我找他谈话的时候他的情绪很抵触。怎么办呢,不是说换位思考吗?那我是学生老师老这么说我,我就会觉得我不好,我没救了。是啊!该换换说话的口气了,后来呢我找机会找来了他,这次我不在高高在上让他站在我面前听我“不悔”的教育,我搬来凳子和他促膝而谈,开始我先想和他谈谈他家里的情况,可没料到一说到他妈妈孩子就哽咽的哭了,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去外地打工了,他住在外公家。外公又没文化在家里没人辅导他学习。他的基础又不好觉得上课也听不懂,越不懂越不爱学,所以他就放弃学英语了。这次促膝而谈让我找到了问题所在,在以后的课堂里我常常用鼓励的眼神告诉他,你能行﹗他慢慢变得爱举手发言了,作业也开始按时完成了。我在教学中很关注他点滴的变化,及时表扬他点滴的进步,告诉他基础差不要紧,老师看中的是你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有进步就有希望。是啊,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都很关注,都会深入孩子的心。我们只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心里有了他,他就愿意走近老师,和老师产生亲切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学生。爱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第四篇:爱生故事
爱生故事
我爱学生无故事
一、提到“爱生”,大脑里立即出现这样的画面:崎岖的山路,破旧的校舍,拖着鼻涕的大小不等的孩子。“我”放下语文,拿起数学;放下粉笔又拿起哨子„„终于放学了。“我”又背起了柴禾或米菜,一不小心,闪了腰„„“我”腿脚还不灵便。家里上有80岁老母,下有两至三个嗷嗷待哺的5至8岁的孩子;妻子常年患病;责任田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不行,不能写这些。虽说不是“我”的可以说成“我”的,但这里毕竟是地区之一。以上故事即使有,也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发生;也只有有机会到这些地区支教的同仁可以写这些。切换成另一个画面:家里孩子病了,持续高烧不退。身为毕业班老师的“我”只能忍痛割爱了,“孩子,爸爸(妈妈)对不起你,我还有几十个学生等着我呢!”后来,孩子因未能及时救治,得了脑膜炎,落下了智障后遗症。但几十个学生却以优异成绩进了重点高中或大学„„。也不行,这个故事几年前辽宁的一个同行用过了。人们掌声未落,感动的泪痕未及擦干,立即换成了怀疑、思考和谴责。再切换:夜深人静,窗口的灯光射出去很远很远(因为早就从煤油灯换成了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灯
下,“我”正在备课或批作业;“我”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用手敲打腰部。隔壁数学办公室里也亮着灯,数学组的同仁们也在做着大同小异的事。只是他或她的周围多了几个学生(绝对不是有偿家教)。算了,“不是有偿家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是在学生身上做文章。学生病了或伤了。“我”坐在病床上给她或他补课;“我”背着他上下楼;“我”还赶了几十里山路,到乡下老农家买来了正宗草母鸡,用了8小时的文火,煨成了一罐大补汤„„。还是不行,这样的事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张主任已经用过了类似的材料。
冥思苦想之际,耳边传来同事们的笑骂:“哪有那么多的故事呀?”“想想都肉麻!”“选材撞车了!”我会心一笑。我知道不是我缺才,这貌似简单的题目难住的不是我一人。
二、要做好这篇文章,倒是要先辨析一下“真爱”“伪爱”“非爱”几个概念呢。真爱大爱无影无形,它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爱可能没有故事。就像老舍先生在《想北平》里所写,“我爱北平,但我无法说出我的爱。”
我扪心自问,我是爱我的学生的,像爱我的儿子一样。但我的爱学生,不仅没有多少故事的要素,甚而至于,在有些领导眼里,或与“爱生模范”相比,我的行为不仅算不得
爱,简直可以说是“不负责任”:我几乎从来不为学生的迟到或迟交作业而严厉斥责学生;甚至对少数学生的不交作业或上课睡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此常被在走廊上巡视的领导善意的提醒,他以为我没有看到呢。我允许同学课堂上内急时不用报告而直接上厕所。我的肠胃不好,在食堂用餐后,我自己不定什么时候也会内急。节假日,我几乎不布置什么书面作业。我也不主张学生对待时间像对待海绵里的水一样,榨的干干的,排的满满的„„。但我以为这些做法恰恰是出于爱。因为,我也做过学生。我始终记得80年代,我的老师的做法,并始终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说7加1大于8(7小时学习加一小时玩,大于8小时学习的效率);下午第四节课,班主任王如才老师一定会来“清场”:“走走走,出去活动活动。”至今还记得陪王老师打排球、打羽毛球的情景„„。因为我也是家长,我也有这么大的孩子。我不仅对学生“不严”,对我的儿子,更加的“松”:在儿子睡的正香的时候,我宁可让他多睡一会,宁可在他迟到后我们出面帮他打招呼;外出旅游,哪怕是高三了,我们也会替他请假,并带他一同出去玩;儿子是走读生,我们会允许他放学后回到家,爱干啥干啥(看电视、玩滑板、弹吉他),最多在晚上11点前提醒他睡觉„„。事实证明,我的“不严”也没有害了儿子,儿子成长的还算顺利。
一切的真爱,其出发点和归宿必然是利人,而不是利己!许多的“爱生秀”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但你只要看看他的动机或结果是利己还是利人,便能分清他是真爱还是伪爱。作为一个学科老师,您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没有错。但请您自问,您的“严格”都是“为学生好”吗?有没有为己的成分?当您将昏昏欲睡的学生叫醒的时候,当您一遍遍地让学生机械重复的时候,当您为某个学生的某个小错大发雷霆的时候,当您在为差生拖了您平均分后腿而被领导批评而正生气正痛苦的时候„„亲爱的同行们,在您被您的“认真负责”感动之余,请反思:为师者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分数与人格健康、身体健康相比,哪个更重要?分数是否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意义?领导的表扬是否都值得在意?„„作为学校的领导,你们评价老师的标准能不能唯分数唯名次?你们所有的赏罚是不是真的有利于“三个一切”?鼓励老师死殏,鼓励老师恶性竞争,在你们心中是升学率重要,还是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要?„„亲爱的同学,真爱伪爱,你们最有发言权!不过,你们可能还缺少一点识别力。动机藏在心里,表象五彩纷呈。教你们一招:看结果。都是老师,都靠薪水吃饭;如果哪个老师房子多,车子好,荣誉多,表彰高,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是“爱生模范”!“闻其言”是会上当的;“观其行”也会被蒙蔽的;“数其果”你会恍然大悟的。
还有一个角度来辨别真爱还是伪爱,那就是从“被爱”的对象——学生的角度。“真爱”就像阳光和雨露,被爱的阳光照耀、被爱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学生一定像花朵一样,幸福无比;一定会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一定是绿色食品,安全无公害„„随便问一个学生吧,你幸福吗?看看某校百度贴吧上的学生贴,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发泄和谩骂!这些孩子也太不懂事了,老师领导给予他们那么多的爱,却使他们细胞中装满了毒素!是孩子出问题了,还是所谓的“爱”变了味了?姑且还是假定“孩子不懂事”吧。长大了自然就能体会老师领导的苦心了。就说顺利地上了大学的、在升学率上立了功的这部分学生吧。在中学里,他们并没有真正懂得学习的目的和人生的真谛,高中生涯简直成了他们的一段恶梦;进了大学,遇到了自由的土壤,于是逃课、上网、恋爱就成了他们这类大学生的常态!像马加爵那样的也绝非个别!病在大学,病根却是中学时期落下的!而病毒正是那些冠冕堂皇的“爱”!
三、写到这,突然发现走题了。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我常常说:“要想得高分,必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努力迎合命题者的意图。并选用最恰当的文体。”“命题者的意图”肯定是谈不上了;“我的爱生故事”,记叙文应该是最恰当的文体。但,我实在才疏学浅。我原本可以不用面对学生而照样可以被称作老师。我是真爱学生才选择做一个每天面对学
生的老师。但,我对学生的爱没有多少故事要素。尽管学生在日记里作文里经常写一些我的所谓故事。鲁迅曾有“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我也仿作一条,叫做“老师于学生无恩论”。
真爱不是挂在嘴上的。
第五篇:爱生小故事.doc(朱红)
爱生小故事——“有爱才有德”朱红“有爱才有德”。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关爱学生就是师德好的老师。本人在教育事业工作了二十几年,一直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今年第一次执教一年级。真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看着一张张天真烂漫的脸蛋,不禁让我喜爱,面对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一大堆事情,又让我烦恼。本以为教一年级会很轻松,没想到由于不适应,感觉比教五年级还要累人。
虽然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了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我下定决心,必须把她们教好育好,关爱每一位学生。
上学期开学一周,觉得自己有点适应一年级的教学了,刚喘了口气,突然有一天,接到教导处老师的一个电话:“明天有一个学生要到你的班级来,是从青海来的,没有基础。民族政策的关系,这样的孩子我们必须收。”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就想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本来的好心情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心里一直在猜会是怎么样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两个貌似新疆人打扮的人带着一个女孩缓缓地向我走来。原来这就是我们班新来的学生——魏某。当我叫孩子的家长填写“学生情况表”时,他只向我摇摇头,表示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啊!晕倒——我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代劳。
由于孩子是青海回族人,很多生活习惯、饮食方面都跟我们不同。每天早晨,她脏兮兮地来到学校,有时脸都没有洗,身上总是有一股味儿,我把她叫到身边,告诉她每天起床要刷牙洗脸吃完早饭到学校来,每星期要洗头洗澡,换衣服,注意个人卫生。孩子总是闪着明亮的眼睛说:“知道了。”
中午,学校的饭她不能吃,每天都有家人送到学校来。有一次,我看到她伫立在学校门口,身子探出门外,焦急地等着家里人送饭来。可是,1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家人的踪影。于是,我把她叫过来,安慰道:“别急,老师帮你打电话催催!”这时的她才点点头,拉着我的手走进教室,慢慢拭去含在眼眶里的泪水。就这样,折腾好久家人才把饭送来。因为家里开饭店,忙起来就把她给忘了,吃了几天的准时饭,又晚了„„她只好来向我求助。后来我几乎每天提早半小时帮她打电话提醒家人送饭来。看到孩子吃到热腾腾的饭,我也感到欣慰。
一个学期下来,我和她的距离近了,慢慢地我们彼此喜欢着对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在慢慢地进步,孩子笑了,我也笑了。有一种成就叫收获,这份收获让我幸福。有爱才有德,只要用心在默默耕耘;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青春无悔!我得到的是别人无法体验到的却又是人人追求的那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