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坡羊潼关怀》说课稿
《山坡羊潼关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山河表里潼关路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 望西都,意踟蹰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悠然而起。“ 伤心秦汉经行处 ”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震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豪雄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二、说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
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重点)
2、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鉴赏诗歌,掌握两到三种方法。(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欣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听的那首歌吗?这其实是明代的杨慎写的一首咏史词。我们再来听一遍吧。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白发渔樵才是世外高人,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那份宁静与淡泊。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顿生开阔。杨慎这首词可以算是咏史怀古诗中的上乘之作。在杨慎之前的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重点)
2、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鉴赏诗歌,掌握两到三种方法。(难点)
(三)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著作:主要有《归田类稿》、《云庄乐府》、《三事忠告》等。2)解题:小令属元散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怀古指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本文的题材特点,扩充知识面。(四)顺读,把握诗的结构美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请两个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2)正音:峦()
踌()
蹰()阙()
兴()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明确诗由三部分构成:写景、抒情、议论。设题意图:熟悉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
(1)在文章中找出描写的景物(诗歌的意象)是什么?这个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运用学法指导3)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性,要学会整体感知和局部把握。(2)《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哪一句表达诗歌的主旨?本诗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学法指导5)
(六)小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第二篇:山坡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与练习
教学目的:理解作者抒发的王朝兴衰的感慨。学习写景、抒怀、议论相结合的写
法。
教学过程:
一、诗歌与翻译:
[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翻译]群山绵延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感伤,那成千上万间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泥尘土。
无论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哪个朝代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二、诗歌的理解:
(一)知识提示: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小令属元散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遂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二)结构理解:
第一层 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 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三)主题:
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四)写法的理解:
1、借古讽今。这首小令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里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只能是灾祸和苦难。这几句不仅是这首散曲的总结,也是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总结;不仅是谈古,也是论今,借古讽今,讽刺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容量大,格调悲壮沉郁,气势雄浑磅礴,语言警策有力,描写生动,议论深刻、使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紧密结合,自然融为一体。(生动、深刻、有力)
三、例题借鉴:
1、第一层写什么?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山河的什么特征?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答:这里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动感特征,把雄伟气势写得生动形象。作用是在说明山河表里的天然屏障并不能避免秦汉王朝的覆灭。
2、第二层写什么?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里写关中长安宫阙化为焦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句中流露了作者无限伤感的情绪。
3、第三层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其深刻在哪里?(怎样借古讽今的?)
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里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只能是灾祸和苦难。
这几句不仅是这首散曲的总结,也是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总结;不仅是谈古,也是论今,借古讽今,讽刺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4、“聚” “怒”用得好在哪里?
答: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聚” “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概括了怎样的内容?
答:这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作者从眼前之景,追忆历代帝王兴亡的历史陈迹,长安曾是秦、汉的京都,昔日何等繁华富丽,可是改朝换代一来,一切都随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
6、“兴”,怎么也“百姓苦”呢?
答: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
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第三篇: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导入
师:大家回忆一下,在以往我们学过的课程里,唐代和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生:唐代是诗歌,宋代是词。
师:说的很对。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文学形式,就是元曲。它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关于元曲,我们以前学习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我们这里着重了解元散曲。散曲是金元时代在北方产生的新诗体,也称北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曲子;套数是联缀两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而成的组曲。《山坡羊 · 潼关怀古》是一首小令,山坡羊是它的曲牌名。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
生:合读 板书:《山坡羊·潼关怀古》
从刚才同学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全曲的真正题目是后面“潼关怀古”部分。因为它主要是写的是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感,而“山坡羊”实际上是曲牌名。曲牌,指的是音乐的名字。古代的曲都是用来唱的,要唱就要有歌曲,那么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曲牌。就像是流行歌曲一样,有时候一种流行歌曲会有粤语、国语两套歌词,那么这个歌词就等同于曲词。而音乐是一样,并且取个名字,这就叫曲牌。
其它的还有如:eg:《天净沙·秋思》
三、诗歌鉴赏。
(一)、反复朗读 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意。
2、作者简介: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名家。写本诗时,诗人本已弃高官归养;但得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疾,客死任所。他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3、释题:
看标题 潼关怀古 怀古——游览古迹而触发的感慨。
看标题:潼关怀古:潼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不仅险要,而且因为险要,而显得很重要,只要突破潼关,京城就在眼前了,似乎就可能得到天下了,于是便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于是谁都想占领潼关,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历史上记载,从秦到清每个朝代都在潼关发生过战争,每次死伤人数多达十几万。提问:张养浩站在这样的地方,你觉得他心里回想到些什么呢?(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 :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兵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士兵都是来自百姓 齐读
(二)、抓关键词 品味语言
1、揣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作者是否把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表现出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也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2)诗人走在潼关路上的心绪如何?曲中那个词写出了诗人的复杂情绪? “踌躇” 意思
望了西都,张养浩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
(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西望长安的时候心情总是很不愉快。)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
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其实就是远离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不仅李白如此,其他的几个诗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不能在朝廷为官而难受,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那“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明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B、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成土。他作为一个明代人,秦汉的宫殿作土,他为何要踌躇、伤心呢?
明确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
C、在这首曲中,诗人真正伤感的仅仅是宫阙城池的衰颓和历代帝王的兴亡吗? 提示:这些宫殿是谁修建的?(当初修建咸阳宫,秦始皇动用了40、50万人,经历了几年才盖好。咸阳宫,几十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又变成了土。就这样宫阙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明确:张养浩不仅为宫阙成土而伤心,还为百姓心血白费而伤心,还为百姓即将重修宫阙的痛苦而伤心。
(2)齐读这几句,试着把作者那种踌躇、伤心情绪读出来。(语调沉郁,语速稍缓)
一个王朝建立、兴盛时,百姓会苦;这样一个令百姓受苦的王朝灭亡了老百姓还是受苦。
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具体会受哪些苦?请用“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苦在„„”的句式表述。
(前面部分作者回顾了西都的历史,这里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虽然诗歌中未提到战争,但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也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第四篇:《山坡羊》知识点整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里)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全文翻译】
一座座峰峦汇集在一起,黄河的波涛气势强盛。潼关附近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眺望长安古都,心绪翻滚。可叹当年秦汉帝王起居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灰土。朝代兴,是百姓的痛苦!朝代亡,也是百姓的灾难!
【考试范围】
1、概括封建社会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现象,表明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劳动人民的同情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3、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第五篇:山坡羊 潼关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写作背景: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本曲就写于赴任途中。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3、体裁:曲,是元代新兴题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有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一小曲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4、释题: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是标题。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地势非常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二、分析全曲。
(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表里——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
1、这是全曲的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写景)
2、采用拟人的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
3、“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潼关的险要。
4、“山河表里潼关路”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二)、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西都——指长安。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
1、这是全曲的第二层: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抒情)
2、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
3、“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为六朝古都,长安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令人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
1、这是全曲的第三层:写作者的感慨。(议论)点明主旨。
2、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使人们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3、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和评价,揭示了社会的本质。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4、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表现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的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
(四)小结:这首曲子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写了了人民的疾苦并不因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深深的同情,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
三、原句填空。1.写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和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特色:
1、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
2、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小令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形象鲜明,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小令仿佛使人看到诗人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来看,在元代散曲中不是少见的。
3、虚实结合,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以为个人的利益的争战,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抒发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