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兴趣入手 养成好习惯 提高能力
激习作兴趣
育良好习惯
促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一得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提到:小学阶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感到头疼的是作文教学,可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什么会“难”呢?我想也许是教师认识有些偏差,教法不大合适,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写,也不会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不断研究和探索,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逐渐养成爱写作、会写作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先行。作文课上,教师要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如:讲一段相关的故事,放一段录音,看一副图画,观一处景点等,使学生产生创作的兴趣和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步入习作正题。
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所以“说”是“写”的前提。每次习作,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列提纲,接着让优生带头“说”文,打开思路,集思广益,并逐步过渡到后进生,让优生的思维感染后进生,使后进生敢说,并力求“说”得有中心、有条理、有详略,这就大大调动了“写”的兴趣,为“写”铺平了道路。
二、多方调动,积累素材
小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愿意写作文,有的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无话可说,就是没有写作素材;二是不知怎么说,语言表达能力差。那么怎样克服这些现象,让学生喜欢作文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首先告诉学生,好的写作素材很多很多,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生活里。之所以你没有发现,导致你作文时无话可写,是因为你没有留心观察。在玩耍中,让好的素材溜走了。要教育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周围积极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的途径有三个方面:一是读,二是看,三是听。“读”是“写”的基础,“读”提供“写”的方法,规律和技巧,为“写”提供思路和材料。“写”是在“读”中取得的知识和技巧的运用。“读”和“写”必须结合,阅读是学生领会别人思想,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是吸收过程,一个是表达过程。我多年在教学中组织读书小组,引导学生多读同龄人的文章,了解他们的思想,提高自己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作文作好铺垫;“看”包括自己看和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看。如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和看“校园一角”。学生普遍感觉在两种看之中后者印象深。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后者有教师的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而前者没有。其实两种“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从而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任何观察都要认真。学生如果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掌握了写作的材料,再写起作文来,就感觉不那么难了,甚至还有了愿意写的动机;“听”是获取素材的又一种形式,有的作文的内容并不是仅凭认真观察就能获得素材,把文章写出来的。记得一次作文竞赛参赛题目是《二十一世纪美丽的家园》,这就需要很强的想象力。一般学生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怎么办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听,听家长和大人们的合理的见解,听思维敏捷、想象力强的同学的见解和合情合理的故事。掌握素材,有了素材,看似难写的作文也就不难了。学生“写”的欲望很浓,写出来的文章也挺有意思。现摘抄其中一名同学的一个片段:“在二十一世纪,我美丽的家园像花园一样,高楼林立、绿荫如画,小伙伴们在草坪上尽情的游戏,鸽子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
三、寓教于乐,培养兴趣
学生不愿作文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知怎么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体会一是低年级学生做思维体操,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如“中——中国、国——国家、家——家园、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事物的思维,养成好的习惯,提高兴趣。二是中年级学生采取“自言自语”呢?举个例子说吧,妈妈给你买了个新文具盒,这个文具盒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并把文具盒的形状、颜色、结构、用途等方面有顺序地自己说给自己听。这就是“自言自语”。这方面的素材很多,如吧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自言自语”。同学们初听这件事都觉得有意思,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奇效。不仅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加强了。如果继续坚持下去,逐渐就能做到口说我所见,手写我所想。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这时学生会倍感作文之乐趣无穷。说的欲望、写的兴趣不就会更足了吗?三是高年级学生首先通过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是教师要在充分钻研和利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补写、续写、改写、缩写等。如我教了《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后,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写了《我爱家乡的石榴》这篇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是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开设“文章病院”,要求学生当医生,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病人,请大家来做医生,给这位病人治病。”学生听了感到十分新鲜,情绪高涨,他们各抒己见,纷纷给“病人”开“药方”,课堂气氛很活跃。有时我还创设了“文章法庭”,对学生说:“今天请大家当法官,来出理一起纠纷。”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等待案件的下达,这是老师出示病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修改病文的活动中去。另外,我还用了“攻难关”的形式引导学生做修改病文的游戏。这样就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体会了作文的乐趣,提升了写作水平。
四、教学相长,提高作文能力
一是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学生往往喜欢哪个教师,就喜欢哪位教师的课程。为了培养师生情谊,我常常和学生在一起互说一些趣事,出一些类似《和老师说悄悄话》、《我把老师请回家》等作文题。这样既让学生练习了写作,有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还以朋友的身份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获得了学生的敬佩和信任,还引导他们爱上了写作。
二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大部分作文时,我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充分的“自言自语”地说题目的意思,应怎样选材,采取哪种写作方法。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这样学生毫不拘束,兴趣极浓,自然就会写出很好的文章来。
三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每次的作文我都及时认真的看,细致的批改,肯定学生作文的有点。即使较差的作文也要找出闪光点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对文章分类选出,上墙展示,有十分好的我还尽量推荐给报刊杂志发表,为他们尽可能提供展示写作能力的机会。身边同学的作文获了奖,会给全班同学带来欢乐和鞭策,也带来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总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作文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文章会越写越好,兴趣会长久不衰,能力会逐渐提高,作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篇: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教学论文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作者:唐蓉娜 电话:***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学校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拼音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用汉语拼音写日记。根据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观察能力差、认识问题单纯幼稚、语言不够丰富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作为基础,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景,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说爱做,但对身边的事物不知怎么去观察,怎么去写。为了让他们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条理地写成一段话,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日记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先说后写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知道学生由说到写。例如,有计划地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从别人那儿听到了什么,从电视和广播中都看到听到了什么。由于这些事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从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起,学生基本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说的兴趣浓。这是再让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学生就能轻松地接受。一次,音节扫读测试后,我让学生讨论学会音节的感想,有的说:“我会读音节,感到很高兴。”有的说:“妈妈看到我能读故事了,很高兴,表扬了我,我也很高兴。”“我能看书了,以后我要努力学习,看更多更多的书。”……看到孩子们情绪高昂,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不把这段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学生听了,喜滋滋地写起来。从这以后,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把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先看再写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没见过的东西总要摸一摸、问一问;来到大街上也是东瞧瞧,西看看。根据这个特点我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怎样观察事物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初步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比如有一天,正值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带领学生们来到操场上找春天。通过观察,学生孩子们发现:天气暖洋洋的,已长出嫩叶的杨树就像一把绿绒绒的大伞;迎春花开了,红得耀眼;路边的小草也绿得发亮。春天真美啊!教师的有意指导,学生的细心观察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更多的还是收获。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刚响,我从讲桌下拿出一个瓶子,学生马上叫起来:“蝌蚪!”“对,今天老师请来这些小蝌蚪和你们交朋友,好吗?”“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对蝌蚪一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一步步地引导,让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蝌蚪的颜色、形状、生活习性等。短短的十几分钟,学生已能下笔写出一篇生动的观察日记了。
通过指导和练习,学生学会了写景写小动物的方法,以后毛茸茸的小鸡、急速飞翔的燕子、淅淅沥沥的小雨、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写的事物。
3、先做后写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我常常带他们玩耍,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武术、诗朗诵……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记。以后在开展“拔河”、“庆元旦”等活动中后,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同学写日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记的写法。
二、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该他们写日记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讲评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感情朗读自己的日记。杨梦婷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妈妈病了,我拿药给妈妈吃,妈妈笑了。”虽然日记中有语句重复的语病,但看着她饱含感情朗读,我给予了表扬:“杨梦婷同学能体贴妈妈,并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明白了,很好。大家为他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杨梦婷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自我展示”中,我对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数,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
2、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天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写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如我带领学生“会诊”了这样一篇“病文”: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风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头风把爸爸的自行车都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我先指名让学生按句逗停顿的要求读“病文”,其他学生认真诊断有什么“病”。看着那个学生憋红的脸腮,学生们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间部分没有标点。加上标点后,又让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读清楚。这样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看得清,听得明,学生很容易找出另一个病因:日记中的“风”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把前面和后面两个“风”留下,其它的“风”可以省略。我让学生自己再读日记,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吗?最后学生们对“病文”又做了进一步的医治。有的学生这样修改: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头,爸爸的自行车都被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会诊”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在写日记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上标点符号,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有时还可以用“他”或“它”来代替。这样的“会诊”就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赏
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每篇日记都写上鼓励的话语,像“你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肯努力!”等等这样的评语孩子高兴,家长感动,很多家长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孩子鼓劲,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学生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日记,还广泛地阅读,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还通过自批自改、小组评议、日记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了讲评的目的。
第三篇: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因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趣,二是产生乐趣,三是达到志趣。志趣是作文兴趣的最高层次,形成了志趣,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长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循序培养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那麽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并提高写作能力呢?
首先,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正确评定作文成绩,鼓励他们作文中的成功点,我在作文中发现,他经过努力写作文,如果教师给他较高的成绩他就会由衷地体会到作文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信,感到作文有趣,从而更努力地写好作文,如果作文常常不及格,就会失去信心,就会讨厌作文。所以对差生的作文也应该找出成功点,一次不行,让他修改后再写,然后给予肯定,这样,原先对作文丧失信心的同学也会觉得经过努力会有希望的,慢慢地就喜欢上作文了。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美好的希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巨大动力,作文评改中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在作文评改中不管作文中出现怎样的情况都应该冷静地提醒自己:爱学生,给他们以希望,或安慰之,或兴奋之,或鼓励之。让学生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第二,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尝到作文的乐趣。学生对作文本身不可能产生多少直接的乐趣,就要引导他们去认识作文结果,以唤起间接兴趣,依靠意志力量钻进去。学生写作文,希望把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收到信息后,要及时处理和反应,尽快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贵在及时。时间过长,学生对此次作文的印象就会淡忘甚至忘却。所以当学生作文交上后,教师要尽快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比作文时头脑中留下的记忆印象,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刺激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我每次收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后,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得到了面批,除了及时指出个人的优缺点,还在全班范围内传阅作文,张贴好作文,向报刊推荐好作文。另外,我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好作品,也经常向学生介绍交流。信息广泛地反馈到学生那里,使学生尝到乐趣,容易激发起他们向好的学习,早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作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学生看到了作文的价值,创作的热情也就自然产生了。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形成作文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是崇高目的和浓厚兴趣相结合的产物。如果学生作文目的明确,又有浓厚的兴趣,作文志趣就形成了。为了给学生多创造些自我表现的机会,我精心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志趣。例如: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成立文学社;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读比赛以及介绍自己认为最好的书等活动。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效果良好。刚开始时,有些学生不能脱稿,但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不但全能脱稿,还有质量,并形成习惯,既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又大大地激发了作文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寒假期间组织学生编写春联活动,抽空在班上念,看谁编写的好。有时让一个组出上联,让一个组同学对出下联。学生很感兴趣。还让同学把自己写的好作文装订成册,自我欣赏,也在班上传阅。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尝到了创作升腾的喜悦,以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喜悦和满足又反过来成了作文的直接动机,促进学生更自觉地作文。作文的兴趣就向高级层次发展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的人的因素,既重视培养智力品质,又重视培养非智力品质,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学生们就都会愿意写作并且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四篇:科学课教学从培养兴趣入手
科学课教学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之路。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地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科学知识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去探究学习。
一、为学生创设显示自我的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科学课有着很多的好奇与兴趣,教师的诱导与鼓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比如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在学生观察一棵大树之后的交流中,哪些学生记录并汇报的特点多,就及时表扬。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对观察大树的兴趣也浓了,能利用各种办法观察大树的特征,都想比别人观察得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之后的几节课里,第一次受到了表扬的那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在科学课的起始阶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这对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激发是很有意义的。再如《蜗牛与蝗虫》一课中,教学“比较蝗虫与蜗牛,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老师就让说对了同学到黑板上写,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证明、自我显示的需要,而老师的指导表现为不经意间的建议,使之成为学生自我证明,自我显示的需要。同时学生把它看作是一种竞争,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创造各种教学情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寻访小动物〉一课时,老师利用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既达到了目的,又将兴趣、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融为一体。蜗牛在孩子们眼里无疑是可爱的小精灵,怎样才能把这一课上好 呢?我们就将录相、书本、实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观察记录得密密麻麻,汇报时七嘴八舌,唯恐别人抢先。下课了,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在教学〈《蜗牛与蝗虫》一课时,我利用童话的形式将观察比较的内容窜联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猜谜语、唱儿歌也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将知识教学融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百上不厌。我们就号召学生收集谜语、儿歌,或者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者儿歌让学生学习,这样既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也有得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自行研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实施的主要形式,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这和自然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老师要尽可能的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究活动。这就要求在自然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究知识,这是自然课向科学课转轨的前提,我们在教四五年级的自然课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如教学〈花的构造〉一课,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我们还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的准确认识。如教学《种子》一课,老师的导语是一段激情的朗诵,然后让学生用心灵感悟种子,接着把混合的种子发给大家,让他们以组为单位给种子分类,并说出理由。学生不但从感性上认识了种子,而且体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探究。这时再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种子拿出来,用多种方法认识种子,采用小组
第五篇:《好习惯养成从小事做起》演讲稿
养成良好习惯 打造亮丽人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 打造亮丽人生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我们的一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会成为我们一生的好老师。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好习惯。那么好的习惯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身边的一点一滴。
但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总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出现。,刚刚清扫后的校园,就有同学扔下的糖纸,食品袋;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上,有的同学却心不在焉,萎靡不振;在安静无声的自习课上,有的同学唧唧喳喳甚至高声喧哗;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有的同学却左顾右盼,窃窃私语。还有一些同学受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讲粗话,脏话,争吵,打架,搞不团结,把充满知识氛围的校园变成他们肆意放纵自己的场所,影响了学校形象和周围同学。
以上这种种现象,不仅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也破坏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更不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作为人生才起步的中学生,如花蕾、似朝阳。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小事如滴水,积多成汪洋,我们不能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轻视怠慢。请记住:关注细节,生活无小事。所有成功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所有成功者,无不是关注身边每一个细节,无不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好习惯不是口头上说说,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成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自动自发的责任心,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功,才会成为强者,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中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