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课文复习(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0: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组课文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组课文复习》。

第一篇:第五组课文复习

第五组课文复习

班级()姓名()

一、近义词

苦闷(沉闷)阻碍(妨碍)模仿(仿照)奇怪(稀奇)完善(完美)拘束(拘礼)珍爱(珍重)

二、反义词

苦闷(愉快)阻碍(前进)模仿(独创)奇怪(普通)完善(欠缺)愉悦(放纵)

三、字谜一组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3.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哭)

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驼)5.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明)6.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郭)

7.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也)8.一点不出头。(术)

9.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七)10.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11.一口咬掉牛尾巴。(告)12.多出一半。(岁)

13.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迷)14.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当中坐。(匹)15.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仙)16.甜咸苦辣,各味俱备。(口)17.再会。(观)

三、谐音举例

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老虎拉车──谁敢(赶)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四、古诗: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五、对联:

1.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2.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

(一)少食

(十)六、填空

1.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2.王懿荣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从此,我国文化领域又多了一门新学科——“甲骨文学” 3.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4.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5.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

6.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7.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第二篇:第五组课文复习资料(模版)

第五组课文复习资料

(一)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贸易之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和沟通中西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与这条路有关的著名人物有: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金的玄奘。这条路为什么取名叫丝绸之路?答:因为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缫丝最具代表性,所以取名叫丝绸之路。

(二)《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三)《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描写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四)《草船借箭》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德故事。书中人物有:诸葛亮、曹操、刘备、张飞、关羽等。书中的故事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

(五)《景阳冈》节选自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及时雨宋江

豹子头林冲

智多星吴勇

黑旋风李逵

浪里白条张顺

阅 读 链 接

(一)13页《帐篷》的作者是著名诗人艾青,诗中“我们”指的是:地质队员,他们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

(二)115页《威尼斯之夜》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乔治.桑,写的是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威尼斯的三绝:碧水、蓝天、大理石。

单 元 导 语

第一组:走进西部(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是祖国版图上神圣的土地,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童年时纯真难忘的岁月,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留心信息— 搜集信息— 运用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书籍报刊、电视、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渴而死的老班长„„

第八组:异域风情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阅 读 导 读

1.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2.西部的发展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青春和热血。3.童年时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童年时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一曲舞,舞里有我们的活跃和烂漫;童年是一杯水,水里有我的天真和清纯„„

4.剧本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5.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6.“瑞恩被称为加拿大的灵魂,他的梦想是()。7.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8.《金钱的魔力》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百万英镑》。《威尼斯的小艇》

9、泰国被称为“万象之国”、“大象之邦”、“佛之国”。

课 外 书 屋

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描绘了他的苦难、悲惨,有时也能得到一点温暖的童年生活。2.《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书中人物有: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等;书中的故事有:《红孩儿》、《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落难流沙河》等。

趣 味 语 文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书法家掉“间”后的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手表广告》的言外之意是说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最短的科幻小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交通告示》提示司机注意安全—市区内限速30英里;超过60英里要接受处罚;超过80英里,就会有安全隐患和生命危险。如:美国急转弯处的标语“: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成 语 故 事-1.《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这个成语称赞尊师重教的精神。2.《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这个成语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1、《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2、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3、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是将相不和的原因。”将相和好的原因是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将相和“赵国兴也”。

⑦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19.《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结尾与开头照应。

3、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聪明过人、自负妒贤嫉能)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

(1)对句子的理解。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4、《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5、《猴王出世》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6、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教案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4、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板书设计:

将——→和←——相

廉颇

蔺相如

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1、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汇编诗歌,体味经典。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妙算天文 雾漫天,通晓地利 蒙曹操。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人心:周瑜妒(将计就计)鲁肃仁(借船求箭)

曹操疑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识天象

四更大雾

晓地理

顺风顺水 景阳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相关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倔强、勇敢、神威、酒量惊人、武艺高强、胆量过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项原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四、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五、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语言)

上冈(心理)

豪放、倔强

打虎(动作)

机智、勇敢

下冈 猴王出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读懂、读通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2.交流。(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读懂、读通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揭示课题

1、阅读了小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继续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出世

一块仙石

崩裂产石猴 成王:探洞(我进去)称王:随我进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五)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2)学生简要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

(4)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运用专署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出示一段话──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如果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怎么办?(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分小组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欣赏整个编排是否有创意。)(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3)评价表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等)

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揭题,了解要求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2)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

(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故事情节清楚。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故事情节清楚。.课前准备

学生缩写的草稿若干。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

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

18《将相和》探究目标

1、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告诉大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吗?

2、请你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4、你了解司马迁和《史记》吗?请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司马迁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19《草船借箭》探究目标

1、请你和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在你的眼中,周瑜和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请你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内容。

20*《景阳冈》探究目标

1、请你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

3、与同学分享: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1*《猴王出世》探究目标

1、请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猴王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2、通过阅读,你觉得猴王有什么特点?

3、猴王出世如此精彩,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请你和小组同学来演一演。

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 18《将相和》探究目标

1、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告诉大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吗?

2、请你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4、你了解司马迁和《史记》吗?请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司马迁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19《草船借箭》探究目标

1、请你和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在你的眼中,周瑜和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请你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内容。20*《景阳冈》探究目标

1、请你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

3、与同学分享: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1*《猴王出世》探究目标

1、请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猴王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2、通过阅读,你觉得猴王有什么特点?

3、猴王出世如此精彩,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请你和小组同学来演一演。

第五篇:第五组论文

价格“闻节而动” 谁让茅台“耍酒疯”

第五组 【文章摘要】

和世界上许多盛产酒的地方一样,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而且,中国人还酿出了蜚声国际的酒精饮料—白酒。但这种饮料中的翘楚也就是茅台近来“闻节而动,耍起了酒疯”。

【关键词】

中国白酒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年初“豆你玩”开启了2010年涨价的序幕,一个“涨”字,催生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风”等网络热词,在某社区发起的“汉字”的调查中,“涨”字毫无意外高居榜首。最近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茅台也顺势“闻节而动,耍起了酒疯”。

在中秋这短短的1个月内,市场上飞天茅台的零售价以平均每天10元的速度上涨,一个月涨了308元,涨至1788元。价格“闻节而动”,中秋节成了中秋“劫”!逢节必涨”已经成为白酒企业涨价的定律,中秋节期间,已经有白酒企业相继涨价。目前距离国庆节不远,一些白酒企业上市公司又开始蠢蠢欲动。相关人士透露,茅台准备在国庆节前提高出厂价,提价幅度为20%—30%。按说,高端白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不喝也罢,但高端白酒涨价带动中低端白酒跟风追涨,就值得警惕了。因为任何一种物价上涨都不利于控制CPI涨幅,而且,白酒涨价还冲淡了节日气氛。有业内分析师认为,白酒市场涨声一时半会不会停下。那么,白酒究竟涨到何种程度才肯罢休,涨价动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不能把白酒涨价简单看成是市场行为,而是要看到白酒涨价背后有多少黑手在推波助澜。众所周知,去年年底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面对涨价高调宣布“限价令”:经销商违反了限价令,将面临十分严格的处罚,“可以罚款、减计划,第三次违反,就取消你的经销商资格。”但事实证明,“限价令”毫无作用,与其说这是“限价令”,不如说是“涨价令”——越限价越说明酒价要上涨。从去年底至今,茅台酒已经多次涨价,而似乎不见茅台集团处罚一家经销商。这或许说明,茅台集团限价是假,希望酒价上涨是真。

对于涨价的原因,茅台提出的理由是“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奸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同时考虑到该公司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这一理由被评价为很“雷人”,从相关报道来看,白酒成本变化并不大,而价格却轮番上涨。我们认为,茅台“耍酒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可替代性。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品牌.与服装等行业不同,白酒品牌的背后确实有其独特的甚至秘不外传的配造工艺,主要是那几口千年历史的酒窖,这种传统工艺很难被现代技术所取代.在改革开放以前,茅台和五粮液只向各级机关 单位特供,市面上流通的非常少见。改革开放以后,高端白酒开始流人正常的市场渠道。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们认为,茅台“耍酒疯”的原因之二 供求关系,高端白酒近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厂家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这是一个简单的白酒销售流程。按道理,厂家生产出来的酒通过经销商就可以顺利到达消费者手里,但是现实情况是消费者买不到茅台酒,酒到底去了哪里呢?一方面茅台酒产盘有限,这决定了它的供应不可能是无限的,但是也绝对不会出现一酒难求的局面。“市场上都没有货,但是经销商手里都有货!”经销商曾透露,他还说。去年茅台的经销商都发财了,就因为茅台不断涨价。囤酒暴利,让经销商趋之若鹜,让白酒在供应链上又加上了一块硅码.。

我们认为,“经销商肯定受益匪浅,但涨价受益最大的当属茅台。”茅台“酒疯”的原因之三厂家利益驱使。据悉,贵州茅台集团的资产只有宝钢的五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却基本相同,足以说明白酒是个暴利行业。显然,如果没有茅台酒多次涨价,茅台集团难以获得暴利。而今厂家为获得暴利,已经多次采用先提高出厂价格再宣布“限价令”的做法来炒高酒价——如果真想限价就不会提高出厂价格了,“限价令”实为一种炒作手段。

对于茅台“耍酒疯”我们认为更是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价位持续上移。即消费者要求的价位越来越高!为什么说消费者喝酒价格越来越高推动了白酒涨价?社会学家曾对身边的不少朋友做过喝酒场合和消费价格的口头调查:十年前的自饮和聚饮大多数在每瓶酒30元 左右,现在低于80元的酒几乎都感觉拿不出手了。价格低了感觉拿不出手的背后是什么?就是白酒消费的一个本质需求——面子——消费者“个人面子”或者说政商务的“集体面子”在升值!无论哪个消费,因为个人或单位的“面子”越来越值钱,也就推动了白酒价格的不断抬升。

也就是说,因为消费者个人或者组织法人的收入越来越高,从身份、地位、圈层的匹配要素看,需要消费价格越来越高的酒,所以推动了白酒的涨价——或者借新产品顺势涨价。说到底,企业的涨价行为,只是迎合了消费者对白酒的一个潜在的虚荣需求而已。

与此同时,这种虚荣心也助长了社会的腐败风,尽管茅台酒最近价格大涨有“双节”因素,但我们要意识到,茅台酒多属于“买的不喝,喝的不买”,早已变成了“办事酒”“人情酒”,或者说“腐败酒”。有人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茅台酒价格就是腐败指标。不仅某些政府官员喝茅台酒如同喝白开水,而且不少国企把茅台当成指定用酒。

譬如,今年继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购买高档茅台酒事件被曝光后,又有广东电信汕头市潮阳分公司16名员工,实名在论坛上发帖指广东电信高管存在购买茅台酒供内部消费等情况。虽然相关国企辩解称,购买茅台用于市场拓展,但恐怕三岁小孩也不会相信这样骗人的“鬼话”。据报道,国企高管喝茅台早已司空见惯。

“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就是茅台酒变成“腐败酒”的真实写照。可惜,反腐败从来没有从茅台入手。如果从茅台入手来反腐败,或许 今天茅台就不会频频“耍酒疯”了。从某种意义而言,茅台的抢购现象、“耍酒疯”对现实很有讽刺意味。

当然,茅台“耍酒疯”也与价格监管不力、缺少“醒酒药”有关。据报道,今年4月份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多次召开酒行业会议,强调维护价格稳定,白酒价格轮番上涨被指不妥当,遭到了批评。显然,批评白酒涨价没有任何杀伤力,算不上“醒酒药”。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价格干预。

白酒涨价是去年延续至今的涨价大军中的一支。而它涨价的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却和“蒜你狠”、“豆你玩.不完全一致.白酒涨价和其他消费品涨价一样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泡沫化趋势的信号,但白酒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刚性需求。高端白酒的消费,和老百姓关系不大。有人说:涨就让它涨去吧,普通老百姓谁喝茅合?虽然茅台、五粮液不会随随便便出现在我们百姓的饭桌上,但是白酒行业也再次伤到了社会问题的痛处、在全国一片涨势里,制造不和谐的因素。

面对高端白酒的不断涨价 涨价有理不等于市场健康,高端白酒价格飞涨的背后是市场的万丈深渊。

首先,拉开了白酒行业两级分化。茅台一涨价与茅台知名度相当的品牌不涨价便会退出第一集团,但涨价则缩减市场份额,茅台已经把酒业市场的行业门槛整个提了起来。而现在第二梯队的白酒最难做。在业界.高档酒通过渠道挣钱.中档酒通过酒店挣钱低档酒通过造假挣钱,这几乎成为业界的顺口溜.这将造成白酒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富得流油,穷得造假也会影响行业口碑。试想.一个区域市场.茅台有 150瓶但赝品就1500瓶,买回去发现不对味.对己、对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透支的是市场和品牌的公信力。

其次容易造成白酒行业动荡。白酒市场定价权高度集中.只掌握在几个一线品牌手中.一旦涨价,二三线品牌手忙脚乱,仓促应战.价格混乱.很容易造成白酒行业的动荡。一则酒价过高导致利润空间大直接造成假酒屡禁不止;二则高价诱发送礼者的不健康心态以为价钱越贵越显诚意很容易滋生腐败。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定价权更趋向集中时价格将不再由市场决定而是由个别企业自身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宏观调控手段的失效。

再次.影响白酒行业格局。区域性白酒品牌的涨价弹性有限.多是走量产品,一旦贸然提价将会拉低市场

在此环境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经讨论,发表浅显观点仅供参考:

一是减少生产成本。看看能否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浪费等手段降低成本不要盲目涨价。

二是降低销售环节成本。白酒的成本除了制造成本外.还有销售成本例如进店费、销售费用等。那么白酒企业可以成立合资销售公司以降低销售成本,以此缓解成本压力。

三是推出新产品。由于产品涨价通常会在短期内影响产品的销售白酒企业可以适当推出新产品并为新产品合理定价.不仅可以化解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还能够完善产品线并占领细分市场.四是树立企业责任价值观。企业的价值是应该在整个经济社会里 起到积极的作用呢?还是单纯以创造利润和上缴的税款来衡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社会的贡献。特别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法人的特点,国有企业要起到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稳定物价的事本来和高端白酒没有关系,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想有所作为也使不上劲。但是不帮忙,你别添乱。在众多大宗消费品的价格刚刚有稳定的趋势之时。白酒行业借势谋利的想法显然挑错了时候。这种营销策略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错,但是这种行为给观者带来一种贫富分化加剧的印象:有人在蜗居,有人在品着千元的美酒。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紧急约谈的原因,引用《重要情况通报》的原话:要认清当前形势包括经济和社会形势。以及通胀预期可能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充分认识管理好通胀预期,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的重要性。各个白酒厂就没有认清当前的形势.给通胀预期添油加酷不说,而且引来社会上的一片质疑,对品牌形象,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带来负面的影响.企业应不应该尽到超越企业利益本身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眼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和长远利益画等号的,是和企业的影响力挂钩的。是关乎到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相关性,国家经济和社会不稳定,企业必然难以长久生存发展。”还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原话.在这件事上可以拿品牌做一篇好文章,当然,运作不好或者不够重视,反效果 也很明显。拿另外一种饮料的故事举个例子—可口可乐.1939年,“二战.理发,人类浩劫却带给可口可乐一次难得的机遇.可口可乐公司承诺无论美军到何处,可口可乐都会在当地以5分钱的价格供应给美国大兵。可口可乐的小塑料瓶随着为自由而战的盟军被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品牌形象.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我们的民族品牌是不是能从混乱的供应链和单纯的饥饿营销摸式中摆脱出来.做些什么呢? 诗酒剑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崇高的生活境界。在被现代工业文明统治的今天,赌诗的笔墨、铸剑的工艺早己经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唯独酒,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白酒,仍然不能完全被现代工艺替代.品酒给生活带来高雅的诗愈,白酒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依靠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的饮料市场上锋芒毕露。千百年来中国的酿酒师对这份民族遗产精雕细琢。文人墨客对其不断吟咏,白酒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料,而代表着中国人的一种气质,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而我们也希望作为民族工业希望的一间间酒厂,能多一份侠气,多一些对社会的责任。让中国白酒不要成为部分中国人的.而成为社会的,乃至世界的。【参考文献】

1、杨志琴.对白酒产业发展的一点思考.《酿酒》,2009年第3期.2、李靖华,郭耀煌.国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演变.《人文杂志》2010年第6期。

下载第五组课文复习(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组课文复习(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得体会第五组

    校园市场调查活动心得组别:第五组 组员: 李娜陆萍萍张一帆施黄凯 执笔者:李娜 完成时间:2011年4月12日 第一次校园市场调查活动虽然很短暂,但使我们小组初步了解到了社会的复杂......

    第五单元课文导语

    《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入新课: 带有原始森林气息的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隐于山石之间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更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今天我们则要跟随作者李......

    第五组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案例引导: SDFT公司在项目进度计划上的困境经过NEU项目顾问组和SDFT公司项目推进组的多轮磋商和谈判,2009年9月16日在SDFT公司总部签署了“SDFT管理提升咨询项目”合......

    第五组定**学案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

    第五组培训总结

    第五组培训小结 2012届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带给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有很多,不管是如今的校长、名师、骨干教师、教授也好,都是经历过新教师的这个阶段,换句话说,他们也是从入门到熟......

    五年级第五组教案

    第五组“ 遨游汉字王国” 乌鲁木齐第三十小学李芳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

    第五组-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平台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辅助传统形式的教学显得越加重要。同时,世界日益全球化的的趋势下,英语学习越来越......

    广播台第五组策划书

    广播节目策划方案(第五组) 第五组策划部策划人:郑朝锦、刘炳军、何巧雅 一、栏目名称:《天下快讯》 二、节目组: 栏目主持人:3人/期 栏目采编:3人/期 三、栏目构思: 风声雨声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