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要生活化

时间:2019-05-15 10: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指导要生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指导要生活化》。

第一篇:作文指导要生活化

作文指导要生活化

如果我们要提高作文指导的效果,第一步就应该是跳出对“作文指导”的狭义理解。我们不能把“作文指导”仅仅理解为教师在学生即将作文时,给予他们在审题、命题、立意、布局、选材等方面的点拨,还应该将它理解为审题、命题、立意、布局、选材、表达等内容的适时的单项训练。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否则,我们的作文指导就只能是坐在船上演示游泳的技巧,就算你把这样的作文指导讲得十分精细,学生又怎能在这有限的时间把这样繁难的东西一下子吸收消化,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行为呢?这样的作文指导,其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我们要在作文指导的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就应该关注作文指导的内容。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文指导虽然没有完全脱离师生的生活,但常常表现出生活化的程度不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缺乏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由表及里的分析事物,运用联想比较事物,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其次是教师本身缺乏为作文指导而进行生活体验的积累,以及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指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意识。第三是作文指导忽视师生的阅读生活,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师生的阅读生活没有很好地为作文指导服务。第四是作文指导缺乏语言的指导,尤其缺乏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创造语言的意识。虽然造成作文指导效率不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但缺乏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样做到作文指导的生活化呢?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作文指导要加强与师生阅读生活的联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还要重视自己的阅读,道理很简单:学生的阅读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教师的阅读是作文指导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作文指导一定要加强与师生的阅读生活的联系。

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而作文的过程则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去领会作文技巧,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作文,以逐步达到提高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多读多写,首先是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作文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得多了,吸收就自然多了,就为作文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输出条件。

教师同样要加强阅读。教师的阅读既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是为了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内容不求同一关系,但求交叉关系的最大化,这样才更有利于作文指导。所以,教师的阅读一定不要忘记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

阅读课的教学是师生共同阅读的主要阵地。师生不能为阅读而阅读,要自觉的将阅读活动与作文因素有机的联系起来。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标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和作文命题能力。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话题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命题能力让人担忧。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把文本题目赏析与作文命题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命题难的问题一定能逐渐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让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命题形式: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让学生了解用有关联的两个地点命题的形式;《珍珠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描述对象命题的形式;《最后一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主要事件命题的形式;《伟大的悲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事件性质命题的形式;《羚羊木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文章线索命题的形式;《阿长与〈山海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人物与物品的联系命题的形式;《生命 生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变色龙》、《雨说》等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各种修辞命题的形式……随着学生对命题形式的了解和理解,审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总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文章标题的阅读来实现对学生命题的指导。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归纳,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许多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选用的事件不典型,鸡毛蒜皮,甚至不着边际,更不知道怎样从侧面去烘托,致使内容单调,情节简单,中心不突出,甚至不明确。如果我们在和学生一起阅读《孙权劝学》时,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为什么要写鲁肃“与蒙论议”,而且是鲁肃?学生也就应该对选材典型和侧面烘托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如此坚持地挖掘和合理利用阅读文本中能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学生自然会通悟其法,用于其中。如果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到,表现同一个中心,我们既可以选用正面的材料来表现,又可以选用反面的材料来表现。同时,从仲永自幼天资过人,因不学而“泯然众人矣”,吕蒙成年,仍才疏学浅,后来因为勤学,鲁肃对其才学的长进惊叹不已中,认识到典型材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能适时地以《他变了》为题指导学生围绕中心从正面和反面以及侧面进行选材的训练,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师生阅读,引导学生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初中生在作文之前能做到行文思路了然于心的实在是为数不多,很多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于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表现什么中心,是一片茫然,好些学生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到哪里就到哪里。写开头难,写结尾也难。如果老师能积极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利用作文指导的资源,倒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第一段与后面写春夏百草园、百草园里的传说、冬天百草园的总分关系以及写春夏百草园先总后分的层次结构,让学生明确先总后分这种结构形式。在《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文章先从大处起笔写春天的总特征,然后从春风、春草、春花、春雨、迎春等几个方面具体表现春天的美好,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作结,既总写春天的特点,又抒发了赞美之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老师以《秋》为题,引导学生借鉴《春》的思路编写一份写作提纲,一定不是一件难事。文章布局谋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渗透一些作文要素,这对于读和写都是大有益处的。如果我们能如此坚持,我想作文指导就不再显得那么空洞,也不再显得那么困难了,学生学习作文同样就感到明了轻松了。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阅读活动中强化语言学习,要通过造句、仿写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式、修辞、标点等的运用能力。语言表达是许多学生学习作文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不规范、语言贫乏,语感不强,思维与语言的转换困难等等。如果我们把消除这一障碍的希望全寄托在学生的作文过程中和教师的作文修改上,其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寻找消除这个障碍的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读书,学习语言大师们的规范语言。我认为,有效地学习课内外文章中的经典语言,就必须落实好这样几个环节的工作:读——析——记——写。读,是为了增强语感,提高鉴别自己语言的能力;析,是为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为后面的“记”和“写”打基础;记,是为了积累语言,为摹仿和创造打基础;写,主要是仿写,这里的仿写不局限在句式与修辞的运用,还包含意境的仿写。其次是给定几个词语写语段,改写、续写等等。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机的联系起来,我们的阅读教学的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

我和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站在“春花图”前,感受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热闹场面;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引导学生走近那些穿着花衣的小山,感受那秀气的神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将那些美妙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学生会将这样美丽有趣的信息刻在心底,并自觉的与眼见的现实进行比照,然后就酝酿出学生自己的画面性语言。这也可以算作以读促写吧。

果然在学生《美丽的山胡椒树》中我看到这样的描写:“那一片片明艳的山胡椒花,那一棵棵的常青的马尾松,那一丛丛暗黄的枯草,它们交错着布满了每一座山丘,看上去就像给这些秀气的小山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花衣。”“满树满枝的山胡椒花开得是那样的热烈,一朵一朵,挨挨挤挤,真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它们都争着去与初春的阳光亲吻。我微微的闭上眼睛,那山胡椒树上仿佛挂满了无数的碧绿的小山胡椒。”这些语言虽然出自学生之手,但又明显的透出老舍和朱自清的语言气息。

上面我所谈的是课内的师生共同阅读生活与作文指导的联系,课外的师生阅读生活仍然与作文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师生课外的阅读活动看似是分散的、自由的、甚至是漫不经心的,但是,教师如果积极主动的去“经营”师生的课外阅读,其阅读效率就会大有提高。

教师如何去经营师生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做法实现经营的目的。一是师生之间的推荐阅读。教师把自己读到的美文推荐给学生,并设计一些与作文有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解答。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读到的美文佳句向教师推荐,要求写出简单的推荐理由。二是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做阅读笔记。我专门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读书笔记本,里面设有这样一些栏目:语言经典(摘抄阅读文本中的好句子)、佳句欣赏(写出自己对阅读文本中佳句的赏析文字)、句子仿写(在阅读文本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我的创造(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一个好句子)、学习感受(写出自己在这次阅读活动中的感受)。每一届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在阅读和作文方面长进很大。

师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经营意识,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因为这里面有丰富的作文指导资源。如果我们怕因此耽误时间,怕少做了几套试卷,那么,就应该有更可怕的东西在等着你和你的学生。

二、作文指导要加强与师生学校生活的联系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要重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学生读书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观察活动、文体活动、演讲活动、朗诵活动、书法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甚至是操作试验活动,以丰富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我们语文教师千万不要惊呼:“没有时间!”因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要教好语文,教师做不了全知,但要力求“多知”,要学好语文,学生同样要追求“多知”。有了“多知”,又怎样去发挥它的作用呢?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作文指导与师生学校生活的联系。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之前,明确提出准备作文的相关要求。比如,要求学生清楚自己科技创新作品的特点,制作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等等,用以强化学生的体验。我曾经组织参与了学生关于旋转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对比试验,试验很有趣,我一边指导学生旋转,一边和学生一起观察,同时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学生兴致很高,写起作文也很轻松。他们在《有趣的试验》中写道:“我使尽所有的力量在地板上转动着那只生鸡蛋,这只鸡蛋横卧在地板上快速的旋转,可是,它旋转的速度迅速下降,好像地面有什么东西粘住它一样。我连续将这个生鸡蛋转动了好几次,每次旋转的时间都没有超过19秒钟。”“我用同样的力度转动熟鸡蛋,它旋转得很麻利,它在地板上横卧着旋转了十几秒钟后,便忽然立起身子旋转,而且它旋转的速度很快。它时而在地板上轻盈的移动着,就像演员在舞台上移动着轻盈的舞步一样;时而又静静地立在某一点上旋转,仿佛一动不动,就像蜂鸟悬停于空中一样,真是好玩儿极了。十几秒钟过去了,这只直立旋转的熟鸡蛋好像有些疲倦了,又迅速地横卧在地板上旋转起来,像一位花样滑冰运动员,忽而挺直修长的身子在冰场上快速旋转,忽而又蹲下身子快速旋转。我们不停的惊呼:有趣,有趣,太有趣了!眼看着这只鸡蛋就要停下了,这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奇景:慢慢转动的鸡蛋突然像变得软软的,不停的变换着形状,就像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的水珠,又像气球里罐满水之后在地上滚动一样,还像圆月映在水中,随水波一漾一漾的情景,真是妙不可言啊!”

我们生活的环境每一天都在变化,如果教师注意发现生活中一些新奇的现象,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作文,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今冬的一个早上,雨过初晴。我上完早自习从教室里走出来,发现西边的山上出现一幅美妙的景象,我立即把学生从教室里叫出来和我一起观察。我特别叮嘱学生要注意山雾的变化,注意联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唧唧喳喳的议论,我及时给他们纠正表达,提示他们联想。后来他们在对这一景象的片断描写中写道:“清晨,雨后西边的青山阳光普照,山腰云雾飘荡,就像给山腰缠上了一条洁白的毛巾。不一会,这条白毛巾从山腰慢慢地飘到了山顶,这时,山顶就像戴上了一顶尖顶的白色圣诞帽。又过了一会,这顶帽子变得丝丝缕缕,这丝丝缕缕的雾仿佛是山顶飘扬起来的白色长发„„这变幻的景象真是太奇妙了。”

案例二:恩施晴朗的冬晨,必是浓雾弥漫,直至日中,方见天日。我特意要求学生早点到校,观察弥漫校园的浓雾。我提醒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注意发挥听觉、视觉、触觉的作用。在连续几个早上的观察之后,同学们在《校园晨雾》的习作中写道:“像米汤一样稠的浓雾紧紧的包裹着整个校园,只有几盏路灯在雾中放出昏黄的光,同学们站在操场上,虽在咫尺,能闻其声,却难见面目„„”“教室里的灯终于亮了,借着灯光,只见紧贴地面的雾,就像骤雨在地面激起的细细水雾,再向上看去,一片迷蒙,仿佛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洞„„”“站在操场上,透过浓雾,教学楼灯火通明,它就像一艘巨大的海船航行在迷蒙的大海上,载着我们驶向遥远的地方„„”

案例三:今秋的一个早上,我到七(5)班准备上一堂阅读课。刚进教室,就发现教室里有一只蝴蝶在不停的飞舞,有几个同学也发现了,他们害怕我批评,只是没有像我一样如此大胆的看着。我决定改换我的教学内容,我宣布:这节课我们一起看蝴蝶。同学们高兴得一边拍手掌,一边兴奋地盯着那只蝴蝶:一只黑色的蝴蝶正贴着天花板飞,飞着飞着,便渐渐地降低了高度,它在墙壁上停歇下来了。不一会又飞起来了,有时撞到玻璃窗上,有时撞到墙壁上,有一次撞到了墙壁,便顺着墙壁坠落下来,一直落到地面,有一个学生想去拾起它,但被我阻止了。许多同学都围了上来,关切地注视着蝴蝶。不一会,蝴蝶又振动翅膀飞了起来,虽然它明显的力量不足,但是它仍然奋力地飞行,„„我一边和同学们认真的观察着,一边不断地提醒同学们:这只蝴蝶想干什么呢?它为什么不停的飞,哪怕是精疲力竭?我们从这只蝴蝶身上能联想到什么呢?我们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同学们兴致勃勃的交流着。一堂课转眼间就过去了,我在这节课的结语中对同学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这只美丽的蝴蝶,是它给我们上了愉快的一堂课,我提议:我们怀着对蝴蝶的敬佩之情,或者是同情之心,以蝴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好吗?”全体同学欣然应许。第二天,我满怀希望地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有的学生在《可敬的蝴蝶》中写道:蝴蝶累了,它停在墙壁上休息一会,我想,它一定是在做再次飞起的准备。它终于再次振起了翅膀,可是,它不幸地撞到了墙壁,就像飞机撞到山崖一样,迅速的坠落下去,一直落到墙角边,可正在我担心的时候,它却出乎意料地又飞起来了。它是为了什么呢?它一定是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吧,它是在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多么可敬的蝴蝶啊!有的学生在《蝴蝶,你慢慢飞吧》中写道:我轻轻的打开窗户,让这只可怜的小蝴蝶从窗口飞去,我看着它远去的身影,我默默的为它祝福:蝴蝶,你慢慢的飞吧,飞向你的家园,飞向你的幸福。有的学生在《感谢你,可爱的蝴蝶》中写道:我从心里感谢你,是你给我树立了奋斗的榜样,是你给我赐予了奋斗的力量。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发现,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真正做一个作文指导的有心人,就需要自觉的去观察身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种现象,然后,欣喜地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联想,指导学生表达。师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得其乐,各得其所。我认为这样才能突出作文指导的生活化,这种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作文指导。

三、作文指导要加强与学生校外生活的联系

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生生活的舞台。可是,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却常常忽视学生在这些舞台上所表演的节目,以至于给我们的作文指导造成一定的损失。因为我曾指导学生写《我第一次做 》时,我告诉学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可是交上来的作文仍然有许多是条理不清楚,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这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在于我们教师没有强化作文指导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我们也许会这样想,我要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并且告诉他们怎样怎样写,这样的作文指导怎能说没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呢?作为初中生,对于这样的作文,恐怕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具体指导他们怎样去观察体验生活吧。这里,我列举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一次语文寒假作业中,我要求学生体验放鞭炮,然后再写一篇《放鞭炮》的作文。为此,我拟写了比较细致的体验提示:一定要亲手放鞭炮,要注意自己放鞭炮前、点鞭炮时、听到鞭炮爆炸时的心情、动作,再把这些情况说给家长听听,然后再动手写作文。有个学生在《放鞭炮》中写道:“我从爸爸手里拿过几颗鞭炮,既激动又害怕。我把鞭炮轻轻地立在水泥地上,然后远远地蹲着,尽量伸长我的手臂,用手里燃着的香去点鞭炮,不知为什么香头总是不停地颤动,刚一碰到鞭炮我就以为点着了,便马上将手缩回来,提心吊胆地站起来就跑,我捂住耳朵不敢回头,好一会,我才回过头。我提心吊胆地走过去,那鞭炮根本就没被我点着。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靠近它,蹲下身子,握住香,伸出手臂,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我终于看到鞭炮冒出一股青烟,我迅速地跑开,但还是不敢回头看它,一个劲的闭着眼睛,好像它的爆炸一定会给我的眼睛带来伤害似的。”

只要我们有过玩鞭炮的经历,你一定觉得这段文字写得真实形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从指导的角度分析:老师明确提示了着重体会的内容,学生就会按照这样的提示去加强对相关内容的体验。我要学生把自己的行为过程和体验说给家长听,目的在于让家长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体验。体验深刻了,说起来,写起来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案例二:有一个暑假,我建议学生体验一下卖报纸的经历,然后再将经历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具体要求是:记住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心情,要用心感受卖报的艰辛,要注意身边相关人物的活动、态度等,要注意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对父母的理解。这项活动有很多同学参加。他们在《我第一次卖报纸》中写道:“我抱着一叠报纸,很想像电影里的报童一样高声喊:卖报卖报!可是我怎么也喊不出口。”“我卖得比较顺利,那些叔叔阿姨一边笑着接过报纸,一边递给我钱。我想,他们是不是看在我这个学生的面子上才这样做的呢?我不管这些,总是感觉他们对我很好很好。”“我又疲倦又口渴,于是,买一瓶纯净水坐在阴凉处享受着凉爽。休息了一会,我又踏上了卖报的征程。这时,我才深深的感受到:要挣一分钱是多么的艰辛啊。”“我终于卖完了最后一张报纸,这时我才感觉到又累又饿,我紧紧的捏着我卖报纸的钱,我舍不得花它,因为我要用他们向爸爸妈妈证明,这就是我劳动的成果。于是,我兴冲冲地径直向家里走去。”

上面两个案例的共同点在于,作文指导是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观察体验要求来实现的。这就证明了一个道理:教师不在学生体验的现场的时候,如果老师根据自己的相关体验给学生以恰当的提示,我们的作文指导仍然可以达到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效果。当然,与教师的现场指导相比,自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了。

案例三:我曾经带学生观察过盛开的山胡椒花。那是阴历2月中旬。我和学生站在山前远望山坡,我要求学生注意山上的色彩特点,并注意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然后,我带领学生沿山路走向山坡,近距离观察山胡椒树,山胡椒花,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细致地观察,注意对观察到的山胡椒树进行分类,注意联想和想象,体会自己对山胡椒树,山胡椒花的感情态度。在这样的观察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列出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具体描述到议论抒情的写作提纲。在具体描述的内容里,学生着重写出了三种情形的山胡椒树:“有些矮小年轻的山胡椒树,从根部就开始开花,那些艳丽的小花就像无数鹅黄的大蚂蚁,一直爬满了树梢,把整棵树装扮得犹如一个身着婚纱的新娘。有一棵小山胡椒树,深绿的树干上光溜溜的,没有一根枝桠,没有一粒绿芽,也没有一朵黄花,但就在那四五寸长的树梢上,忽然冒出一串耀眼的黄花,这样的情景会使观赏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姑娘头上戴着的艳丽的发卡。那些高大的山胡椒树伸展出密密的枝桠,艳丽的山胡椒花挤满了每一棵枝桠,沉甸甸地在轻风中摇曳,整棵树就像一位贵夫人,珠光宝气,姗姗而行。”

大家很可能会惊疑于学生的语言,对此,我可以理解。这种惊疑正是现场观察,现场指导的优势体现。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语言陈词滥调,那是我们没有和学生一道去很好的打通学生创新语言的通道,这条通道当然是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但是,学生缺乏在生活中去创造语言和提炼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得当的指导。大家不妨随我再跟学生一起听听雨声:雨滴落在山林中,无边的沙沙声就像蚕房里传出的成百上千的蚕宝宝啃食桑叶的声音,又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万马奔腾的响声。雨滴落在树叶上,沙沙沙,树叶被吻得绿绿的;雨滴落在花朵上,沙沙沙,花瓣的脸羞得红红的;雨滴落在草叶上,草尖的泪珠儿亮亮的。雨滴从云朵里飘落下来,恐怕是它们在争先恐后的向大地传达云朵的问候吧;雨滴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它们好像在向树木花草们讲述那永远也讲不完的天上故事。„„

我认为,语言是盛开在生活之水中的一朵美丽的睡莲,离开了生活之水,这朵睡莲就会渐渐枯萎,以至于失去生命。所以说,教师千万不要忘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创造他们的语言。

总之,作文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它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元素太多太多。我们对于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能只讲大体而不讲细节,不能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做纸上谈兵式的作文指导,因为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应该以作文指导生活化为突破口,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

第二篇: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体,不是分开”。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语文离不开生活。

一、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联系社会生活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联系必须恰当新颖,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尤其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可以由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导入课文学习,也可以从教材分析入手,将学生的视角导向实际社会,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学语文是生活的需要,扎实的语文能力是必备的生存本领,从而增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钻出教材的深刻内涵来,善于发掘出关键词句的隐含信息来,同时又要吃准学生,贴近学生敏感的心灵,切准其跳动的思想脉搏。语文鲜明的思想性特点, 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还要求语文教学着眼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的适应力,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宽松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这样,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化成了学生内在的生存需求,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要教师真正善于从教材实际出发,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引进课堂,善于融语文学习于各种语文活动中,就完全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增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

二、学生的写作情感源于生活

学生写作情感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得就会越到位、越深刻。教学中,我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写《生活中的一件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从真实的事件中获得切身体验,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社会中去观察:可以到自己生活的村庄,了解一下在家庭生活中都需要什么,都是哪些人来给我们解决的;可以了解在平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助人为乐的事。由于贴近自己的生活,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做,一个星期后他们都如期交上了自己的作文。当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在班上宣读时,我发现他们的注意力比上课时要高出许多,他们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发生在自己身边但平常并不太注意的事,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原来需要那么多人的关爱,自己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

三、让学习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语文是一种积淀,学习语文可以使我们感悟生活、感悟美,而这种感悟本身又不可能脱离生活,从而成为我们语文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以至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1.语文积累生活化.学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生活,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学生,会每天积累适当的语文知识,逐渐丰富自己的语文素材库,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语文积累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只要坚持每天积累一个词语、一句佳句、一条消息、一句格言诗等,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会水乳交融起来。2.语文活动生活化.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辩论演讲、实地探究、探访古迹等综合性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可以说,语文活动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延伸了课堂教学,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活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3.语文课堂生活化.要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还要注意使语文学习摆脱神圣和威严,走向亲切和自然,贴近生活。如果课堂教学毫无乐趣可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会排斥语文。因此,营造语文课堂气氛相当重要,除了教师本人的亲切魅力外,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呈现出生活化倾向,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生存状态。

语文学习并非是从学校开始,也不会以走出学校而结束。语文学习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生活时时处处在用语文,因而也时时处处充满着学习语文的机会。因此,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语文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他还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这些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基石。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当前作文教学中经常听到语文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他们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尽管搜肠刮肚,却欲说无话,欲写无词。题目一出,不是头昏脑胀,束手无策,就是胡编乱造,应付交差。即使咬烂笔头写出来了,要么颠三倒四,要么就像流水账……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更贴近与生活?我进行了《提高农村学生习作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我觉得就像做饭需要米一样,作文需要素材,素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动笔前,素材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础;动笔时,素材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支柱。由此看来,没有素材是写不出来,也写不好文章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还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体验生活,等多种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挖掘生活‚来源‛从而解决学生‚言之无物‛‚无米下锅‛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其创造性,也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困难。原因何在?我认为: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得不得法;二是写作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致作文中出现了说不尽的假话、空话、套话。多数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写路,必定写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打官腔,唱高调,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相悖的。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要写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于漪也说:‚文章不应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须懂得: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说生意盎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纷呈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也为学生们奉献出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更为学生们展开了亮丽灿烂的写作天地。生活能让学生回到人的世界。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在与生活的对话中,进入新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生活是兴趣产生的土壤。作文教学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而不能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出发,无论采用多么好的教学策略,都只能暂时强化他的外在动机。作文生活化教育观认为,作文和作文教学回到生活就是回到了兴趣和动机栖息的土壤。兴趣总是和需要相联系的,而需要是兴趣的核心。学生有了生活的需要,才会有学习和写作的兴趣。生活是感悟获得的触发点。它为感悟的获得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和最具可能性的场所。生活化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自然,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冲动,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到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统一,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

一、让观察、积累能力的培养扎根于生活。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多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开阔其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的习惯和能力;另一方面,叶老说得好:‚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累。‛所以,教师指导作文时,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也便于表现个性和才能。

二、让认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扎根于生活。所谓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认识生活的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作文中审题能力、驾驭题材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基础。作文训练中,观察、积累能力的培养要扎根于生活,而认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生活,学会于生活中发挥联想和想像,丰富认识和思维的内容,训练他们认识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认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让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扎根于生活。我们阅读作品,总是希望获取正确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获得美的熏陶和令人寻味的启示。而作为作者,也总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操和人格魅力,传授自己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对事物的认识。就这一点来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是准确性的典范,而其准确性是源于作者茅以升对生活的观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仿佛听到了秋风在扫落叶,看到了长江汹涌的波涛,而这样的绝句正是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锤炼得来的。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根’。‛但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却专找那些华丽的辞藻摘抄,在文中生拉硬拽,无病呻吟,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此,我们的教学,我们的作文训练就更没有理由不扎根于生活,不走进生活,不研究生活。只有扎根生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准确、生动。有了以上扎根于生活的能力培养,并贯穿始终,学生才能走出怕作文、作文难的困境,迈向‚自能作文‛的佳境。

第四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文章内容预览(浏览全文需注册)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

第五篇:作文生活化

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高密市康城小学王香兰

王香兰老师是一个有心人,他不但自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更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描写美、追求美,她把生活引入了课堂,把作文引向了生活。她返璞归真,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注重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看一看,种一种,养一养,访一访,做一做,悟一悟,赏一赏。。。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寻找作文乐趣,并且学会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

看一看。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看草,看别人看的,更看别人不看的,看出别人看不出来的。一滴水里看世界,一朵花里看芬芳。她让孩子在“看”中学“看”,在观察中体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种一种。窗台上一盆盆绿意盎然的苦菊,盛开的金灿灿的油菜花都是学生动手的杰作,从播种、发芽、抽叶、开花、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动手浇水、施肥、灭虫。。。动手中理解了生活,体验了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养一养。春夏秋冬,花鸟虫鱼。养蚕、养蝌蚪。。。养出了经验,养出了智慧,养出了美妙华章。

访一访。访校长、访名师、访同学。。。解读名人的密码,让孩子明白“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就不平凡了;简单的事做好了,就不简单了”。

做一做。做风筝,做飞机模型,做学生所有会做的。做出了快乐,做出了心情,做出了新思想。有思想就会有文章。

悟一悟。感悟大千世界,酸甜苦辣,人间冷暖。感悟中学习成长。

赏一赏。她把赏评作为催化剂、加油站、助推器,她总是带着放大镜来评价学生,只要是学生在写,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文。泼墨如水的圈画,不拘一格的评价,大张旗鼓的赏读,不断更新对学生的评价,五花八门的展示,加大鼓励赞美并采取给高分政策,坚决不打不及格分数。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后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期望和欣赏。同时,又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问题提出的背景

1、师生之间缺乏主动,学生处于被动。

2、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或严格按命题的要求来批阅学生习作,缺乏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评语不能真心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心理。课题研究的方法:

*重视积累和小练笔,让学生坚持写观察积累日记。

*进行快速写作训练。教师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然后学生观察积累,搜集素材,思考酝酿,最后在40分钟内完成习作。

*师生共同赏评。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评,个人赏读—组内赏读—班内赏读—书写赏语—交流赏语—修改赏语。第二阶段,教师赏评,学生自主交流写后感

*搭建优秀习作展示平台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

解。二、引导和训练的方法欠妥。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他们训练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来之后,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见闻》。许多学生在写不出新的见闻,又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便抄袭他人之作。之后,只要老师布置的作文是《XX见闻》时,他们就会将原来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以应眼下之急。有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时间一长,学生便将那段感受或见闻倒背如流,并且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真的达到训练目标的又有多少呢?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

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影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影、电视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一般应该事先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参加完活动和看完影片之后要组织讨论,从而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这样做,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也是一样,在写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习惯。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 3.养成良好的修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低于评价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修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或者教师挑选的文章,逐步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逐步提高难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语或符号动手修改。以后,可以对照教师的讲评自己修改。最后,学生应能在交给老师之前自觉修改。

现阶段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的自从我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作文教学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而它却始终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学生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老师难上好作文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我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里大多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

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总想翻阅范文,希望以范文来开阔视野,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没了,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第二,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极少,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而现在,学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加上某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试想,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呢?因此,这就使学生作文缺乏激情、缺乏主动性、缺乏兴趣、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山村小学工作已5年有余,深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尤其是作文,对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的日常工作、为人处事以及思维方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次远程网络培训,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学到了许多有关作文教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要积极利用学校本身的有利条件。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教师要因势利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让他们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使他们触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如:可以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等,不要怕学生出事就活动一票否决。要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有素材想写。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地把生活写出来。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

2、为了发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在上作文课时,我会采用范文引导——学生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写多评。在这种方法每次实施之前,我采用示范讲评两三个学生的作文的方法,列出批改标准,让学生互改互评,指出优点缺点,最后教师收上来查阅,贴出优秀作文。这样,学生亲自参与文章批改,对本类作文的写法就理解得更加深刻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

3、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能起到导航作用,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必竟较少,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写作特色;第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适当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可以设立图书角,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能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个星期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借书看的同学,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坚持,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并将课内外的写作知识融为一体,使之转化为写作技能。写作有了技巧,学生作文成功就有了希望。

以上是我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的一点浅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下载作文指导要生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指导要生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化作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文 摘】当前,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呼吁......

    作文生活化

    作文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作文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让学生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我为达到此目标也是......

    作文指导要尊重学生

    老师的职责,并不是强迫学生都按规定的套路走,因为那等于是要瓜籽长豆,豆粒结瓜。相反,他必须尊重其自身规律,因材施教,浇灌每一株嫩芽,使之都能茁壮成长,开花结实。在作文教学中,老......

    初中英语教学要体现“生活化”(5篇)

    初中英语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生活化”可以尝试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创设生活化的英语交际环境;二是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三是延伸生活化的英语活动......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1]沈娇. 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美术领域教学知识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李文娟. 新时期少儿美术教育的探索[D].淮北师范大学,2014.......

    作文应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应生活化 姓名:谢德鸿 性别:男 年龄:27 学校:贵州兴义市捧乍镇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贵州兴义市捧乍镇中心小学 电话;*** 邮政编码;562405 《语文课程标准》......

    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关于听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17年5月6日在我县教育局我有幸听取了赵瑛老师关于《生活化作文》的讲座,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练习写......

    小学作文生活化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阳信县实验小学三年级 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