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测国字〔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局所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测绘局制定了《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并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测绘局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日
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协调,促进有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测绘国家标准、测绘行业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规划、立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的备案以及上述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测绘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制定和实施测绘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建立和完善测绘标准体系;加快测绘标准的制定、修订,并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测绘标准化工作是测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绘工作统一监管的重要内容。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基础测绘规划和计划,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机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鼓励相关组织和个人按照测绘标准化规划和标准体系的要求,积极提出标准提案,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第五条 测绘标准化工作应当认真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和吸收,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六条 测绘标准及相关研究成果纳入测绘科技成果奖励范围。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七条 国家测绘局负责管理全国测绘标准化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方针和政策,制定测绘标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测绘标准化规划、计划,建立测绘标准体系;
(三)组织实施测绘国家标准项目和标准复审;
(四)组织制定、修订、审批、发布和复审测绘行业标准和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五)负责测绘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和监督工作;归口负责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六)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标准化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组织制定和实施地方测绘标准化规划、计划;
(三)组织实施测绘地方标准项目;
(四)组织宣传、贯彻与实施测绘标准并监督检查;
(五)指导下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九条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测绘标委会)是国家测绘局在测绘标准化方面的决策咨询和技术归口组织。其职责是:
(一)负责测绘标准体系制定、修订,协助编制国家测绘标准化规划;
(二)负责测绘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项目提案及送审稿的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和立项建议;负责相关国家标准的复审工作,提出复审结论;
(三)协助组织和指导测绘国家标准、测绘行业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
(四)组织测绘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宣传、培训和咨询工作,承担已颁布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工作;
(五)承担对重要测绘工程项目的标准化审查工作,向国家测绘局提出测绘标准化成果奖励项目的建议;
(六)组织测绘标准化学术交流,跟踪、分析、翻译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提出采纳国际标准的建议;
(七)办理国家测绘局交办的测绘标准化方面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测绘标准
第十条 测绘领域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测绘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测绘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
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相应地方标准。
第十一条 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测绘国家标准:
(一)测绘术语、分类、模式、代号、代码、符号、图式、图例等技术要求;
(二)国家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的定义和技术参数,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的实现、更新和维护的仪器、方法、过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公众版地图及其测绘的方法、过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四)基础航空摄影的仪器、方法、过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用于测绘的遥感卫星影像的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更新与维护的方法、过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六)测绘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测绘国家标准及测绘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情况应当制定强制性测绘标准或者强制性条款:
(一)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
(二)建立和维护测绘基准与系统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
(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与更新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
(四)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生产和认定;
(五)测绘行业范围内必须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码、生产与检验方法等;
(六)需要控制的重要测绘成果质量技术要求;
(七)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第十三条 测绘行业标准不得与测绘国家标准相违背,测绘地方标准不得与测绘国家标准和测绘行业标准相违背。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制定测绘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
(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技术报告的;
(三)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及有关重大专项实施中,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第四章 标准项目的立项
第十五条 测绘国家标准、测绘行业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修订项目的立项建议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由测绘标委会提出。
第十六条 测绘标准项目立项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测绘标委会根据测绘标准化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并发布标准制修订项目指南,并常年公开征集标准项目提案;
(二)申请单位提出的标准项目提案应当以书面形式报测绘标委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进行形式审查;
(三)通过形式审查的标准项目提案,由秘书处提交测绘标委会进行立项审查;
(四)重要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以及基础测绘生产和重大测绘工程急需的有关标准,由秘书处直接组织编写标准项目提案报测绘标委会进行立项审查;
(五)秘书处对审查通过的标准项目提案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立项建议报国家测绘局;
(六)测绘标委会报送的立项建议经国家测绘局审核,属于测绘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由国家测绘局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立项;属于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由国家测绘局批准立项。
第十七条 测绘地方标准在立项前,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征求国家测绘局意见。书面材料包括:拟制定、修订标准的名称;目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与已有标准的关系,包括所涉及的相关标准名称、现有标准不适用性分析等。
第五章 标准的制定、修订
第十八条 标准的制定、修订应当遵循下列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项目承担(主编)单位编制标准制定、修订技术设计和实施方案,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向测绘领域生产、科研、教育、管理部门和企业等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二)对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修改补充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标准送审稿,连同《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及有关附件,报送秘书处进行形式审查;
(三)通过形式审查的,由秘书处提交测绘标委会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专家审查;
(四)测绘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承担(主编)单位应当根据专家审查的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认真修改,完成标准报批稿及其相关材料,经秘书处复核后,测绘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报批稿及其相关材料报送国家测绘局审核,并转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报批稿及其相关材料报送国家测绘局审批,并按规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标准起草过程中征求意见一般由项目承担(主编)单位进行,强制性标准等重大标准可由国家测绘局组织征求意见,并在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为两个月。
第六章 标准的审批、发布、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条 对报送的标准报批稿及其相关材料,属于测绘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编号、发布;属于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由国家测绘局批准、编号、发布。
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及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
(一)强制性测绘行业标准编号:
CH ××××(顺序号)—××××(发布年号);
(二)推荐性测绘行业标准编号:
CH/T ××××(顺序号)—××××(发布年号);
(三)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号:
CH/Z ××××(顺序号)—××××(发布年号)。
第二十一条 测绘地方标准的发布,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测绘地方标准发布后三十日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家测绘局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地方标准批文、地方标准文本、标准编制说明及相关材料各一份。
第二十二条 强制性测绘标准及强制性条款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被强制性测绘标准引用的,也必须强制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款的测绘成果或者地理信息产品,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发布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测绘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采用和推广测绘标准,并应当在成果(产品)上或者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第二十四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和查处。
第二十五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标准化工作机构,应当大力开展测绘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活动,普及标准化知识,促进标准的实施。
第七章 标准的复审
第二十六条 测绘标准的复审工作由国家测绘局组织测绘标委会实施。
第二十七条 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复审:
(一)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
(二)相关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
(三)标准实施中出现重大技术问题或有重要反对意见的。
第二十八条 测绘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发布后三年内必须复审,以决定是否继续有效、转化为标准或者撤销。
第二十九条 测绘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复审结论经国家测绘局审查同意,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布。
第三十条 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复审结论由国家测绘局审批。对确定为继续有效或者废止、撤销的,由国家测绘局发布公告;对确定为修订、转化的,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订。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测绘标委会对标准项目提案及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印发《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旅办发〔2009〕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为加强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已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九年九月九日
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为实现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旅游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三条国家旅游局是全国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旅游标准化工作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促进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五条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应积极吸收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研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工作职能部门为监督管理司,负责管理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旅游标准化的实施办法;
(二)制定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计划和工作措施,建立和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
(三)负责全国旅游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旅游标委会”)的换届、专家推荐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分技术委员会的组建;
(四)负责旅游业国家标准的立项、制定、修订、审查、报送和复审工作;
(五)负责旅游行业标准的立项、制定、修订、审批、编号、发布和备案工作;
(六)组织旅游标准的宣贯、实施和监督检查;
(七)归口负责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指导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九)组织全国旅游标准化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工作;
(十)组织旅游标准化研究成果的申报工作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表彰奖励。第七条国家旅游局有关业务部门标准化工作职责:
(一)提出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标准项目及标准化工作建议;
(二)根据旅游标委会的委托和标准项目计划,参与组织制修订有关标准;
(三)参加与本部门业务范围有关标准的技术审查及实施工作。第八条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工作机构由旅游标委会和各分技术委员会组成。
旅游标委会是在旅游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标准化工作和归口管理的技术组织,其成员由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职能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旅游标委会设秘书处,负责其日常工作。
第九条旅游标委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分析旅游专业领域标准化的需求,提出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体系表,落实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项目计划;
(二)负责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组织标准草案的技术审查;
(三)负责旅游业国家标准的复审工作,提出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建议;
(四)参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对外通报、咨询和国外技术法规的跟踪工作;
(五)组织标准起草人员的培训,开展旅游专业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讲、解释工作;
(六)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
(七)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旅游及相关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228)的工作;
(八)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九)负责管理分技术委员会;
(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工作会议,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和工作报表。
第十条分技术委员会是在旅游标委会管理下, 从事具体专业领域内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
分技术委员会的组建由旅游标委会审核后,报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其职责参照旅游标委会职责执行。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标准化工作,应当成立相应的旅游标准化组织机构,日常工作由专人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旅游标准化有关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根据国家旅游局部署,制定本行政区域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
(三)指导旅游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四)指导旅游企业和相关经营单位建立旅游标准化工作机构,开展标准化工作;
(五)组织开展旅游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实施;
(六)对旅游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承担国家旅游局委托的其他旅游标准化工作。
第三章标准的立项
第十二条旅游标准化工作领域根据国务院赋予国家旅游局的职责范围确定。对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组织制定标准。
第十三条旅游业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如下:
(一)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二)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旅游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三)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四)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旅游企业及相关经营单位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第十四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旅游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
(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
第十五条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第十六条标准立项计划的提出,应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为主要依据。
第十七条标准项目申请单位提出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报旅游标委会秘书处,由秘书处进行统一汇总、统筹协调后,提交旅游标委会审议。
第十八条对于旅游业急需和重点的标准项目,由旅游标委会秘书处直接组织编写标准项目建议,报旅游标委会进行立项审议。
在确定计划的过程中,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工作职能部门应当与标准立项申请部门或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
第十九条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并下达计划;行业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计划项目由国家旅游局批准立项并下达计划。第二十条旅游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立项,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标准的制定和审查发布
第二十一条根据标准项目计划的安排,国家旅游局有关业务部门、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研究机构应当配合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对涉及的有关技术与业务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保障旅游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二)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便于实施;
(三)各有关标准之间协调配套,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不应与上一级标准相抵触;
(四)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第二十三条对承担标准项目起草单位的基本要求:
(一)应当编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实施方案,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向旅游领域的生产、科研、教育、企事业和管理部门等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二)应当对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修改补充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标准送审稿,连同编制或修订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及有关附件,报送旅游标委会秘书处,由旅游标委会组织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
(三)应当根据专家审查的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认真修改,完成标准报批稿及其相关材料,并报旅游标委会秘书处进行复核;
(四)应当对标准编制的质量和进度负责,承办标准解释、实施情况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第二十四条旅游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国家标准(GB/T1),旅游企业标准的编写可参照执行。
第二十五条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过程中征求意见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涉及基础性、全局性的标准由旅游标委会组织征求意见,并在国家旅游局网站登载。
第二十六条旅游业国家标准经旅游标委会组织技术审查,由国家旅游局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编号、发布。
第二十七条旅游行业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旅游局批准、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旅游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标准发布年号组成。旅游行业标准代号为LB。
第二十八条旅游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编号、发布、备案,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当根据技术进步情况和行业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改、修订、废止。
第五章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条从事提供旅游产品、设施及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旅游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款的旅游产品,禁止生产、销售。
第三十一条鼓励从事提供旅游产品、设施及服务的单位和人员,执行推荐性旅游标准。第三十二条企业纳入广告宣传、合同约定的旅游产品、设施及服务项目,有旅游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当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申请有关质量、资质等认定。
已经取得认定证书的产品、设施及服务,如有不符合旅游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未通过复核的,撤销其认定结果。
第三十三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标准化工作的需要,组织行业有关技术机构负责质量、资格等认定工作。
第三十四条国家旅游局全面负责旅游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积极开展旅游标准的宣传、推广,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对重要标准的贯彻执行,应当提出实施计划,有关情况及时向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工作职能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五条旅游各类标准的研制均属科技成果,国家旅游局对技术水平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标准,向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科技成果奖励。
第三十六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在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对不执行或违反有关旅游标准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有关规章予以处罚,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第六章工作经费 第三十八条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工作的经费,应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用于下列事项:
(一)对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补助;
(二)标准技术审查的会议开支和劳务开支;
(三)开展旅游标委会工作、年会及相关活动开支;
(四)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调研、科研、专题会议和国际交流等活动开支。
第三十九条旅游业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经费,按照国家标准经费管理规定,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拨付,不足部分由国家旅游局补助或与项目承担单位协商解决。
第四十条旅游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经费,从国家旅游局标准化专项经费中拨付,不足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解决。
第四十一条地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经费可参照执行。
第四十二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专项拨付和补足的经费,应当接受监督检查,按照要求向国家旅游局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3月3日发布施行的《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附件:
关于《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说明
一、制定必要性
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3月3日发布施行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旅管理发〔2000〕046号,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办法》施行近十年来,对规范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标准覆盖范围和工作要求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体制;同时,根据2008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的要求,需要对《办法》的内容进行全面修改,作为国家旅游局规范性文件发布施行。
二、制定过程
2008年末,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正式启动《办法》的修订工作,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论证。2009年2月,监管司形成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送国家旅游局各司室、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3月17日,在全国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监管司就上述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经过对两轮征求意见的汇总梳理和讨论吸收,监管司于3月底形成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送审稿)》,并送政策法规司审查。政法司随即展开规章审查工作,并将送审稿再次印发至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其进一步征求辖区内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等各方面意见。6月初,政法司通过认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并与监管司进行了充分的协商讨论,对送审稿作了相应修改,形成《办法》草案和对草案的说明,并报国家旅游局各业务司室进行了会签。6月30日,国家旅游局领导对《办法》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按照局领导指示精神,监管司对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权限,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办法》草案再次进行了全面修改。
三、主要内容
1、明晰了旅游标准化工作任务。根据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进一步提炼和明晰了旅游标准化工作任务,“是为实现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求旅游标准化工作纳入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理顺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旅游局在旅游标准化领域的行政职能,明确了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国家旅游局有关业务部门、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职责。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
3、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统一要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于原《办法》发布施行之后,因此,新《办法》在旅游标准化业务管理上,纳入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有关技术组织、标准性质、标准立项、标准制定和审查发布等各方面的新要求。
4、充实了标准的实施监督的条款。根据国家标准化法赋予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职责,强化旅游标准化实施监督的行政职能和工作手段,充实了旅游标准执行和监督管理的条款,如对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执行、旅游行业认定工作、监督检查及报告、奖励和处罚等。
5、增加旅游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国家标准委有关规定,结合近年来旅游业实际情况,将原《办法》中“不设地方标准”的规定修改为“旅游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表述。
6、增加旅游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相关规定。在旅游标准化工作实践中,有的项目由于其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发展,但又暂不具备制定标准的条件;有的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这些情况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旅游局可以制定为旅游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四、其他补充说明
1、标题名称。为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制度建设和推动力度,将标题名称由《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修改为《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2、章节设置。增加“标准的立项”章节;删减原《办法》“奖励和处罚”一章,将有关内容并入“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修改后的总框架为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标准的立项、标准的制定和审查发布、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工作经费、附则,共七章、四十四条。
第三篇:关于印发《测绘行业技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推荐)
关于印发《测绘行业技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测人字[2007]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现将《测绘行业技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测绘行业技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测绘局办公室二〇〇七年八月一日
附件:
测绘行业技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做好测绘行业技师考评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测绘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师按照技术等级分为技师和高级技师。
第三条 技师考评工作按照严格标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列入测绘行业技师考评范围的职业有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工程测量员、地籍测绘员、房产测量员。
第五条 技师考评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和综合评审。
第六条 国家测绘局综合管理技师考评工作;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技师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技师的综合评审工作;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以下简称鉴定站)负责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工作。
第七条 申报条件:
(一)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者;或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可申报技师。
(二)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者;或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可申报高级技师。
第八条 考评程序: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向鉴定站办理申报手续,填写《测绘行业技师考评申报表》,提交评审材料和有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原件。
评审材料可以是论文、技术工作报告、业绩总结等。
(二)鉴定站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并将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合格者的成绩及评审材料上报“中心”。
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三)技师评审委员会组织有关职业评审工作小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评审。
(四)“中心”将技师考评合格的人员情况汇总,报国家测绘局人事司验印后,向考评合格的人员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九条 鉴定站违反本办法,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国家测绘局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
第十条 技师评审工作小组和鉴定站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将根据人事管理权限给予处分,并停止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申报技师的人员违反本办法,弄虚作假的,2年内不得申报技师考评;已经取得职业资格的,予以撤消。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测绘局人事司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四篇:关于印发《2010年太原市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并质技监发〔2010〕95号
关于印发《2010年太原市 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局(分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的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的工作部署,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市质监局制定了《2010年太原市标准化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五月四日
2010年太原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的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的工作部署,着力在强化管理、创新发展、优质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开拓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太原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围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全面推进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1、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今年是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考核验收之年。因此,清徐县质监局、阳曲县质监局、小店区质监分局分别承担的《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红枣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芦笋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要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标考核规则》的要求,结合各自示范区的特点,在去年搭建的体系框架下,收集、制定、发布各示范区的《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标准化种植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化种植产地环境条件》等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进一步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古交市质监局承担的《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娄烦县质监局承担的《省级仁用杏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省级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起始之年,今年的主要任务是:一是要向当地政府做好汇报与宣传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搭建体系框架,落实项目的配套资金,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要收集和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做好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务于11月30日前向市局报送项目开展情况的总结。
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培育工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积极与当地的涉农部门搞好协调,建立联席工作机制,鼓励、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通过认真筛选、积极服务,做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前的培育工作。
3、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工作。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协调与合作,紧紧围绕无公害果蔬和都市近郊农业、高效农艺、规模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加快产前、产中、产后及农产品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的农业标准体系。
4、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开展“标准化进村入户”活动,帮助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将主要农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品标准、生产规范、加工规范等制成影像资料和实用手册,指导农户标准化生产,力争使我市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走出一条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二、围绕企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我市工业标准化水平。
5、积极推进采标工作。以国家标委确定的重点采标产品目录为基础,指导、鼓励我市优势行业的企业积极、合理、科学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各县(市、区)质监局(分局)力争于11月30日前帮助本辖区内1~2家企业完成采标工作。
6、突出抓好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确认工作。为确保山西糖酒副食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确认验收,民营区质监分局、尖草坪区质监分局务于7月30日前指导、服务山西糖酒副食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完成标准化良好行为标准体系的编写工作;8月15日前完成标准化良好行为标准体系的培训工作和试运行工作;9月30日前完成企业的自我评价工作;10月30日前帮助企业提出确认申请和准备好省质监局确认验收前的各项工作。
7、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逐步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围绕物流园区标准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8、稳步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我市民营区的山西盛唐物流公司为国家级“物流园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今年为推进该试点工作的关键之年。因此,按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中所确定的计划进度、工作目标等,民营区质监分局要加大服务力度,认真指导,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确保山西盛唐物流公司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并于6月15日前将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市局。
9、积极探索新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协调、配合、支持信息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龙头企业构建本行业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的运用程度,扩大标准化的社会影响力。
四、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开拓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10、绿色转型标准的制订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我局牵头向省质监局申报了9项地方标准的起草、编制任务。各单位要搞好服务工作,力争年内发布实施。
11、绿色转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市绿色转型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全力推动已发布的27项绿色转型标准的实施工作,力争本在全市总体层面和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确定100个绿色转型标准实施工作试点单位,培育出100个标准化工作带头人。
12、“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获批后的启动工作。《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申报书》已经省质监局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并通过了国家标委、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初评。待“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获批后,我们将按照《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此项工作。
五、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强化标准化的管理工作。
13、搞好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的《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单位一定要加强本辖区内的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底数清、内容清、标准清,并将所有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到《太原市标准化信息平台》。市局将于10月30日前对各单位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14、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山西老陈醋的监管与保护。目前,我市共有22家企业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西老陈醋专用标志”。今年,一是对辖区内所有食醋生产企业进行一次普查,摸清山西老陈醋的生产企业情况,不符合山西老陈醋生产规范的企业不得生产山西老陈醋。二是加大对批准使用专用标志的生产企业监管与保护力度,对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生产企业,及时责令停止使用专用标志;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在使用专用标志时,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的规定。三是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山西老陈醋生产企业申请使用山西老陈醋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受理、审查和上报工作。四是严厉查处侵犯专用标志及专用名称的案件,以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15、推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激励机制,积极协调市政府法制办出台《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化工作突出贡献奖励办法》。
16、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切实搞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努力为标准化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队伍。
六、以各种媒体为平台,切实加强标准化宣传贯彻工作。
17、加强标准化宣传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要和各相关部门、各类企业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逐步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法制观念,努力形成关注标准、重视标准、自觉按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自觉用标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18、认真搞好已发布的各类标准的实施工作。各单位一定要抽出时间和精力,组织好所辖区各级标准的实施工作。尤其是公共标准,绿色转型标准等的实施,使此项工作真正成为服务“三个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
第五篇:关于印发砀山县标准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砀山县标准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管理,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管理。
第三条
县卫生局负责本辖区内标准化村卫生室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切实保障农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第四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规范,坚持预防为主,全心全意为村民搞好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章
性质及任务
第五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是由乡镇卫生院兴办的非营利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工作任务及职责: 坚持预防为主,以行政村为范围、农民家庭为单位、特殊人群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为村民提供主动、方便、及时、综合、连续、优质、低价的基本卫生服务。
(1)以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为主要任务。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依法开展农村疾病预防控制,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及时处理并协助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负责本村内的孕产妇及儿童系统管理,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等工作;
(2)在城镇社区内开展社区卫生诊断,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3)做好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4)积极支持、宣传并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村卫生室通过验收可以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定点机构);
(5)积极推动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促进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和保健能力;
(6)积极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方法和适宜技术,并因地制宜自种、自采、自用中药,为当地群众服务;
(7)协助开展村级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促进卫生村镇建设;
(8)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本村卫生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
(9)完成疫情、出生及死亡等各种村级卫生统计信息的记录、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10)完成乡镇卫生院和县卫生局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村卫生室设置
第七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应当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设置。
第八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设置,由乡镇卫生院提出申请,县卫生局审批。
标准化村卫生室经县卫生局审批并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第九条
要按照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七千人以下设一个、七千人至一万人设二个、一万人以上设三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村卫生室统一冠名为**乡(镇)**村卫生室。标准化村卫生室原则上推行“院办院管”,即由乡镇卫生院兴办,产权归属卫生院,并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第十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资金采取多方投入,以省民生工程专项资金为主,县财政按规定配套,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支持,乡镇卫生院多渠道筹集。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执行《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乡镇人民政府应帮助乡镇卫生院及时完备各标准化村卫生室房地产使用有效法律文书。
第四章 业务管理
第十一条
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标准化村卫生室在行政、人事、业务、药品、财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
鼓励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纵向业务合作。第十三条
建立乡村医生例会制度,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召开乡村医生业务例会,例会内容主要是总结、布置工作,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沟通、交流思想,相互提供信息。第十四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应当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不得设置手术室、制剂室、产房及病房,不得开展医学检验、放射及功能检查、家庭接生。第十五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程,必须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进药有凭证、转诊有记录,制度职责、业务范围、收费标准上墙。
第十六条
乡镇卫生院建立药品配送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所需药品和卫生材料由卫生院统一代购配送。坚决杜绝使用假劣药品。
第十七条
不具备抢救条件(无供氧设备、急救药品和观察床)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不得进行输液和青霉素注射。第十八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应坚持合理、安全用药,不得滥用抗菌素。
第五章 人员、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乡村医生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
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聘用在标准化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医师(助理)执业证书》的不得从事乡村医生工作。
第二十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人员配置由乡镇卫生院根据其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进行核定后报县卫生局审定,标准化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从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护人员中聘用。为优化人员结构,严格监督机制,个别地方应实行近亲属工作人员“回避”制度。
第二十一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主任(主要负责人)应通过考试考核和民主评议的方式确定,并由其承担本村的疫情监测报告及应急处理、卫生监督管理、妇幼保健、卫生科学知识宣传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担任该村新农合协管员。第二十二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标准化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聘用。
第二十三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内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层次、多种形式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至少每2年对乡村医生开展1次培训,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00学时,培训时间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培训内容应包含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四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对乡村医生的考核每2年组织1次,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执业情况、村民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乡村医生培训情况等。第二十五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应当建立健全收费、财务等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对标准化村卫生室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第二十六条
标准化村卫生室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相关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乡村医生的报酬主要从医疗服务收入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