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概论课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名词解释
1、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
二、填空题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 年6 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2、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单项选择题
1、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中,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的人是(B)A.毛泽东B.江泽民C.邓小平D.胡锦涛 2、1941 年5 月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科学解释的著作是(A)
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青年运动的方向》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5、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A)
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共产党人>发刊词》
6、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B)
A.1978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B.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1980 党十一届五中全会上D.1982 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7、毛泽东在1929 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的一个概念是(D)
A.实事求是B.政治路线C.群众路线D.思想路线 8、1978 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 是(A)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D)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10、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被誉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宣言书的是(A)
A.邓小平1978 年11 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
B.1978 年5 月11 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
C.1977 年4 月邓小平以个人名义致中共中央的信 D.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的决议
12、“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B)
A.毛泽东的话B.邓小平的话C.江泽民的话D.胡锦涛的话
13、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特点是(C)A.主观与客观相脱离B.思想与行动不一致 C.理论与实践相脱节D.口是心非 14、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巡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 们思想认识中的(C)
A.“两个凡是”的误区B.“开放”封闭的问题 C.姓“资”姓“社”问题D.姓公、姓私问题
15、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在(A)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6、下列那个因素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B)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解放思想
17、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B)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B.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确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方针、政策和措施
18、邓小平首先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C)A.1978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B.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1978 年中央工作会议上D.1980 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 19、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20、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就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
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更加开拓创新。以上这“三个要”体现的是对(A)
A.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B.体现时代性的基本要求 C.把握规律性的基本要求D.富于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四、多项选择题
1、要实现理论创新,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D)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新性D.富于创造性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BC)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AB)A.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B.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C.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实事求是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D.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
7、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走自己的路,体现了(ABD)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D.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BCD)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
C.它是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同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建设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9、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BC)
A.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B.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C.把“三个有利于”标准明确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 D.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10、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 了两大历史性的贡献(BD)
A.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C.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ABCD)A.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B.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12、要实现理论创新,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五、判断题(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只是对求实治学态度和方法的赞扬。(错)
2、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对)
3、胡锦涛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强调与时俱进。(错)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对)
5、“两个凡是”是1997 年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的,所以,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错)
6、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思想 解放。(对)
7、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对)
8、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错)
9、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对)
10、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1978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错)
11、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对)
1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1978 年。(对)
1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
14、江泽民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强调求真务实。(错)
1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 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对)
六、简答题
1、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互关系。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解:1.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
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永不止境。
2.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七、辨析题
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
2、“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标准完全不同。解: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此命题正确。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此,认识主体必须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然后运用理性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源泉,更没有检验自身真理性的标准,实事求是就会落空。2“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标准完全不同。此命题不正确。因为:(1)这两个标准都是检验我们党及其路线方针政策的,不同的只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未检验主体本身。“三个代表”标准联系主体的行为对主体作出判断和鉴定。(2)“三个代表”标准包含“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八、论述题
1、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 答: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的。自 1957 年后,我们党的有些重大决策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邓小平力挽狂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1)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拨乱反正必须从思想路线开始,必须批判“两个凡是”,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实际。
(2)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恢复实践标准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指出: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前进。
(3)在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新的长征。
2.邓小平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互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的是达到如实地把握客观事物的原貌、本质和规律性,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
(3)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是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来实现的。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第二篇:概论课
关于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就2014年两会关注热点来看,民生问题依旧是一个重大问题,会议中讲到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医患关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更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本文将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良影响、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对策
正文:医生和病人本来应该是同一战壕的队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做“医者父母心”。不知从何时开始,医患间的关系变得“一触即发”,实在是悲哀。其实不仅是病人怀疑医护人员的用心,医护人员也会害怕病人的不信任和无理取闹为自己惹祸上身。
(1)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有时称作“患者方面”)。
此外所称的“医”主要是指医疗单位及其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广义的概述。其中主要是指各级各科医生,由于医生的服务态度、医术水平、负责精神等方面因素引起的医疗纠纷最为常见。其次常涉及医疗纠纷的是护士,她们负责治疗的具体操作和护理工作,如果粗心大意、操作失误、擅离职守也易导致医疗纠纷。此外,医疗单位的管理人员有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肇事者”,常见的有管理工作未尽职尽责,使医疗环节脱档而给病人造成损害;或者医疗单位的领导瞎指挥,硬性要求主治医生使用或不使用某种药物及诊疗措施,导致不应有的危害后果。
此外所称的“患”是指接受诊疗的病人。如果诊疗及护理过程没有导致病人死亡,就必须由病人本人提请医疗纠纷的处理。当然,按照法律的规定,病人可以委托家人、亲友、律师等人充当代理人,以病人的名义,具体实施解决医疗纠纷的工作。如果在诊疗护理过程病人死亡,那么他的利害关系人就可以取代患者而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都可以成为利害关系人。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在抵御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处于关键位置,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维护医患这对利益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则有趣的民间传说可作为注脚。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一只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而逃,孙思邈却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医。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中途经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病,医生也应本着仁义之心为它治疗,何况生了病的人呢;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于为它解除病痛的医生也怀有感恩之心,有礼貌地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正是医患关系的最基
本特点
(2)医患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
六月三日,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输液室闹了一出乌龙事故:两名患儿的注射液挨在一起,一年轻护士忙中出错,将手足口病患儿的抗病毒药物错输进3岁肺炎女童的体内!一小时后院方才发现输液错误,紧急将女童召回。目前女童暂未出现异常情况,当事护士被扣发奖金。
患者本着对医生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托付给医生,医生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爱,即使作为护士,也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牢记自己的责任。生命在医院里显得如此脆弱,可每一次听到类似的案例,觉得心头一紧,对当今医务工作者的态度更加迷惑不解。究其谁对谁错到底还是表面问题,深刻问题是双方的态度和责任。
(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核心问题
医患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冲突,根结在于我国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卫生法制不健全。
2表现与特点
当前我国医患冲突的表现和特点主要是:
第一,疗效和患方的期望值反差大。患者和其亲属认为“既然自己出了钱,就希望得到应有的服务。”只要疾病得到了治愈或缓解,即使花了较多的钱,多数病人也是能够承受的,且一般不酿成医患冲突。但是,当病人的较大经济耗费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医疗效果时,患者心态不平衡,这种利益冲突就会爆发出来。
第二,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患者不堪负重。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降低一些药品的价格),但医疗成本仍居高不下,除少数富裕阶层外,工人、农民、普通的工薪阶层,日益不堪治病的重负。普通公民对医疗机构追求商业利润的行为,怨声载道。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如药行)自然要考虑自身利益,而“利益”的渊源最终还是患者。“白衣天使”的形象和感情淡化了,医患间的敌对情绪严重。
第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没有很好地考虑中低收入者承受能力,社会上相当多的医疗机构热中于追求高标准、超豪华,“富人保健”“富人医疗”趋势严重。、显然,其收入差别大,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实际待遇反差较大。满足不同利益群体之需要,社会上相当多的医疗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热中于追求医疗环境的高标准、超豪华,“富人保健”“富人医疗”趋势严重。医院在所谓成本核算、自负盈亏的压力下,追求、利润也不择手段。医生救死扶伤的仁术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医疗机构公益性、福利性光环的消失,使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第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国家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医患冲突更加复杂化。第五,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方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而医方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正确把握病症。医患间戒备心理严重。
(4)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医院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沟通,规范医疗收费,积极面对医疗纠纷,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以减轻医生负担。此外,医院还应注意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以便使其进行如实公正的报道。对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政府、社会、医院应当开展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工作,让公众具备基本的医疗常识,了解医疗
行业的特殊性,使患者可以换位思考,在接受治疗时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改变就医观念,降低过高的期望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公众可以参加医疗意外商业保险,尽量规避因治疗费用过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改善医患紧张关系。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媒体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事件,对医护人员的辛苦工作和奉献精神予以真实关注和报道,报道医疗纠纷时应多与医患双方沟通。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强人们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解与支持,担负起促进公众医疗知识普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桥梁作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键。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考虑大多数甚至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维持市场秩序和发展经济的功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医疗需求。重视疾病防御工作,重视社区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组织的建设,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切实保障社会成员的就医需求。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现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亟待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生医疗纠纷有三种途径进行处理,即协商处理、行政调解和诉讼程序。在协商处理解决途径中要注意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相差悬殊、双方谈判地位极不平等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行政调解途径中要注意避免推诿拖延事故处理的情况,使公众对卫生行政部门充满信心;在诉讼程序途径中要降低诉讼直接成本,增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考虑适时引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医疗纠纷发生后,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签署调解协议,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三方在医疗纠纷调解中不为独立的意思表示,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当事人形成一致意思表示为目的,组织调解、促进沟通、提出建议、见证协议。调解协议与协商协议一样具有合同效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备的医事法律体系。在对现行法律制度全面梳理、科学设计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调整医患关系的专门的法律制度体系。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干扰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将被依法严厉打击。这样医务人员的尊严、人身安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障,“医闹”也有专门的法律得以制裁,但是这毕竟都是事后处理手段,也是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结果。因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有法可依、确保有法必依,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结束语:
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我国定会重塑医患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三篇:概论课心得
概论课心得
一个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学以致用,唯有实践才能将自己学到的本领完美的展现出来。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比较注重实践。在北伐战争期间,农民运动发展到全国,他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分别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打下基础。实践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实践也少不了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实践不需要理论的指导,那么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十多年时间就是蹉跎岁月;如果改革开放不需要理论的指导,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的转折点的结论将遭到质疑;如果我们的现代会建设不需要理论的指导,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以前的理论成果将成为“一纸空文”!
学了一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我想每一个人的心得都会不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感谢这一个学期的概论课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再上一层楼。
一.我看到一个值得百姓靠近的党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无不蕴含着我们伟大党的探索精神和无限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党带领人民与顽强的敌人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产党带领人民冲破黎明的黑暗,成立了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艰苦奋斗,使中国走向富强。当面对雪灾,我们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当面对汶川地震,我们万众一心,八方支援;当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党难道不值得我们向它靠近吗?不可否认,党内还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官员收受贿赂屡禁不止:某些官员作风不正派,形象不佳;虚报政绩者、贪图享乐,背离百姓者也尚有人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了党的功勋。作为新中国的开创先锋,中国共产党身上的光辉是不可磨灭的。
共产党的成绩还在于他能根据事物的发展和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坚持与时俱进。“一国两制”的提出就是很好的一例。大胆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于是和平降临,我们迎来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面对台湾问题,党从历史和现实综合考虑,承诺其享有保留军队的权利。“一国两制”得到越来越多台湾人民的拥护,两岸经贸交流密切,探亲活动频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继香港、澳门回归后,台湾终将投入祖**亲的怀抱。这是历史所趋,更是民心所向!我们也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将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迎来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二.站在另一个角度了解国情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吗?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假思索,率性而答:“我觉得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更像资本主义。因为中国的穷人太多,贫富差距太大。”显然这样的回答太片面了。也有同学答道:“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我们过得富有、幸福就可以了,姓资姓社无关紧要。”我想这样的回答也是情有可原,毕竟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说有点远。也有同学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指出“中国是社会主义,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而发展水平不高,矛盾突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不管有理没理,反正在说者口中各有各的理。这次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虽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也反映了同学们的心理并未成熟,有些话没有经过深入思考说得过急过激。
我的观点倾向于第二种。看看当今世界领先的发达国家,英国、法国、日本、德国哪个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就连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起来的。可见资本主义有很强的市场,且潜力不小。看看这些国家的科技、教育、交通、环境,再对比中国,我不明白为何中国非要专注于社会主义,也许走资本主义道路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通过概论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姓资姓社是原则问题,不容回避。只有坚持了这个原则,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了方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斗争中做出的明智选择,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社会主义经济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次,社会主
义制度代表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再次,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三.用概论知识来评析当代时政
较好地掌握概论课上的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时政。概论课的学习不能也不应该与当代政治脱节。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讲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运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去年席卷全国的金融危机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尤其是当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时,人民的生活也受到挑战。此时国家运用一切手段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从这些措施中我们看到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科学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金融危机中一批中国人从各国海归,给我们带来了储备人才的契机;金融危机又使中国大批企业走出国门,将眼光投向国外,有了“抄底”华尔街的可能;金融危机同时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大国形象的良机。凡是都有两面性,挑战与机遇并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一路上有喜
有悲,有高歌也有悲鸣。但我们党始终敢于大胆革新,善于合作,并不断自我完善,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了无数伟大的理论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相信党必定能带领我们更坚定地走向明天!
第四篇:创业概论课收获
创业概论课程学习收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1 张真
0603140127 在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我很开心能与百名同学一起满怀激情与梦想选择了创业概论这门选修课程。很不幸的是由于假期的缘故,使我们不得不少上两次课,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是就算是这短短的几次课,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有关创业的知识。从刚一开始的讲述大亨们创业的故事,到最后的通过大赛视频回放引导我们了解创业过程中应当注意些什么。我深深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险,同样也体会到了创业带来的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创业理念,当前越来越多的有梦想的青年人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创造了财富。创业,不仅是实现就业,还是实现对人生的追求和自身价值。很多的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他们的知识和技术要想推广出去,要想让自己对这个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创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选择。我是学材料的,在今后很有可能会投身材料的研发改进等等事业,在学习创业概论这个课程之前,我认为我只需要掌握技术与知识然后投奔相关企业是唯一的选择,现在我知道了创业这条路一直是适合我们的一条路。通过创业,我们可以很好的实现人生追求与自我价值。
二是学习创业知识,要全身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创业需要的条件、相关政策及法律等知识。避免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以及触及法律的禁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创业梦想插上有力的翅膀。在下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作为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也学会了一些有关经济的概念与现象,这虽然不会对我的专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未来我选择了创业这条路,他们无疑会成为我基本知识的一部分。就算今后我不会创业,他依然是我知识的一部分,丰富着自己的生活。
三是学习创业的技巧和本领。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懂得了通过运用一些创业技巧和本领,人们可以在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和日新月异的行业中追求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从而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拼搏,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继续做下去。
四是学习创业的精神。通过观看马云的创业经历陈述,以及了解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甚至不知名的创业者的创业经历,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险。马云在没有多少人支持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主见,这一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强大的自信心把阿里巴巴一手做大。在创业大赛中也涌现了相当多的创业者,他们披荆斩棘,充满冒险精神,站在舞台上向世界说出他们自己的创业梦想。创业的的确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学习了他们的创业精神,我想我能够有所启发,向他们学习,就算今后不选择创业,这种精神也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五是学习到了创业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总而言之,创业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定程度影响着一个人创业的成功率。知识渊博的人少走弯路,有冒险精神的人乘胜追击,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人敢于打拼,自信的人不畏失败„„这里的具体内容在第一次作业中我已经做出了一个简要说明,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创业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前总认为创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如今却发现创业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此之外,我还总结了创业“四要”
一、要生存。在梦想和现实冲突之时,生存是第一需要的。正如马云刚刚起步时那样,在创业之初,特别是在极其困难的时候,企业要先学会活着,而后再考虑成长,但是梦想的目标不能变。
二、要学习。在危机中学习,提高抗风险能力,利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的学习,苦练内功,积蓄团队力量,提升内部管理张力,为危机之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要关注。要特别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有利或不利的政策,随时调整企业策略,具备敏锐的眼光,充分利用有利的,尽力化解不利的。
四、要总结。仔细总结过往经验,并思索未来发展和经营模式,计划好自己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同时也为自己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最后感谢马老师的悉心讲解和有心准备的创业视频,也感谢各位同学们的各抒己见,让我对创业有了多角度的理解。谢谢!
第五篇:概论课教改情况汇报
概论课教改情况汇报
一、教学改革总体情况
(一)课程体系改革情况
1、理论教学体系改革: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注重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在把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上下功夫,实现了分专题教学,做到内容精而实。让学生感到丰富而贴切,生动而实用。具体措施:第一,在现有的教材体系的内容上,考虑到第3、4章内容与近现代史教学内容重复,第14、15章节内容较为简单,因此这4章以自学为主。第二,迅速及时地把党中央新出台的大政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的新精神新观点渗透于教学之中,努力把握时代脉搏。第三,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专题教学。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拟订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第一课堂组织学生“三论”即讨论、辩论、评论。主要针对与课程有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并辅以教师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又可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效性;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及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课堂指导学生“三写”,写学习感悟、写调查报告,写观后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三课堂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并写出活动感想和总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公益活动一些班级以班为单位进行,跟后勤联系去种树、带学生去股市、跟公寓联系净化校园,带学生去赛汉塔拉、劳动公园、去敬老院。一些班级现在分小组,老师做好引导和指导。学生先做策划,教师看后觉得可行,学生再去做,照照片,写总结,评阅。比如去社区跟居委会联系给困难家庭孩子辅导,小学给班级开主题班会组织孩子活动、跟交警联系维持交通秩序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实践教学共同3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 第一、观看教学纪录片。
结合理论教学进度,放映纪录片《复兴之路》或《建党伟业》,组织学生讨论,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题明确,要求到位,并做好解释、引导、组织工作,完成预期的教育效果。要求写1000字左右观后感,由任课教师评阅。(统一联系多媒体教室,每周四下午轮流进行)
第二、实践调研活动:全员参与。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一个调研方案,每人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由任课教师提供调研参考题目。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校园及就近社区,围绕大学生自身实际或当前社会热点情况进行调查,如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消费状况等,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第三、公益活动或参观考察。
采取教师统一组织(每位任课教师至少统一组织一个教学班)和小组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通过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1000字左右实践体会或实践报告,由任课老师评阅。第四、热点讲座。
每学期派两名教师(主要是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轮流制,必要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讲座,2012级全体学生集中到报告厅听讲,要求学期末上交听课记录及心得体会,由任课教师评阅。
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每个人在其中的表现评定组织活动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占课程期末成绩的40%。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教研室多次召开教改研讨会,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1)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一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讨论(辩论)——教师引导”的模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政策和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和践行理论的自觉性; 二是采用讨论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围绕布置的问题自愿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
三是辩论式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四是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四是根据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中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多数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制作了具有声音频效果的PPT,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片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加大平时与实践考核所占比重,平时实践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定为4:6。即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和实践、平时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分,实践、平时成绩40分。本学期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组织观看教学资料片、社会公益活动、学生社会调查、热点讲座四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实践、平时成绩40分由观后感、调查报告、公益活动总结、讲座笔记及心得体会、考勤等几部分综合组成,综合考查学生读、写、论、做能力及调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组织时间为一个半小时总分为60分的闭卷考试,题型为四个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种考试考核方式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同时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文知识和思想文化知识通过内化,提升成为一种人文素质。
二、教学效果评价
(1)在学院组织的教学督导活动中,专家们对《概论》课教师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努力给予了的高度的评价,对我们开展的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张春梅和史艳芳主讲的概论课在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2012年概论课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
(2)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大增强了该门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学生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学生评教来看,课程组教师教学评价都在90分以上。
三、存在问题
1.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创新性,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较快,使教材难以及时反映理论的发展创新,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
2.本课程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活动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宽思路,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和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3.由于该课程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时效性的高度统一,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4.教学经费投入还需加大,教学实践如学生的参观和调研都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
5、网络教学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需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多媒体教学,制作更加精良有效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课件;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让十八大进课堂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大精神,让十八大精神真正地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概论教研室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教学理念上以人为本,在教学全过程贯彻科学发展观 1.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 2.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上穿插十八大的精神和内容
1.用十八大精神奏响思政课主旋律:在教学中渗透十八大报告相关内容 2.用鲜活时政内容丰富教学内容:钓鱼岛问题、生态文明、海洋强国战略、法治精神、惩治腐败等;
3.用身边发生的事教育学生:如程威孝母
(三)实践教学中安排关于十八大的热点讲座
(四)围绕十八大精神进行教学改革,并进行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