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5 00:0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概论课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概论课复习要点》。

第一篇:概论课复习要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复习要点

一、经济政治专题复习要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4、联系实际,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展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仅供参考)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及多种所有制经济作用的认识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实现需要的有机统一,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6、我国分配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如何解决: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7、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战略思维的转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8、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如何转变思路及发展理念,以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哪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一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二要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 三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四要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五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10、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

依法治国涵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1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意义: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增进人民福祉。

1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2、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文化、社会和生态专题复习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简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简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相互关系(简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个基本特征,反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答、论述)

5、文化强国的内涵(简答)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即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6、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简答)①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②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的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7、建设文化强国的途径。(简答)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简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9、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

①保证和改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创新社会治理体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基层社会治理。

10、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简答)

答: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⑤加强社会基层社会治理。

11、生态文明的内涵(简答)

1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简答)①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新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②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1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简答)

①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4、大学生能够为生态文明做出什么贡献?(论述)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复习要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简答/论述)①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与发展,1、该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简答、论述)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②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③20世纪50年代)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几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2、毛泽东、周恩来还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多选/简答)

3、“一纲四目”?(简答)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 ①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任用;

②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③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④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4、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5、1978年12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7、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8、1985年3年,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9、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简答)

(1)(理论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实现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世界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香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澳门——《中葡北京条约》 2、1960年,党中央进一步将上述立场归结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工作方针。3、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既坚持了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又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4、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5、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1、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3、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域完整的坚强意志。2、2015年5月,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简答、论述)

(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大家自己来干。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复习要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选择)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选择)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选择)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选择)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选择)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论述)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选择)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选择)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选择)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选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选择)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选择)中国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

(选择)中国外交总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选择)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

(选择)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复习要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一切为了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①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②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③最后,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3、怎样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①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新时期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6

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

③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③加强和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内容: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①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②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 ①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6、新时期处理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7、新形势下党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建设一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复习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理解“两个先锋队”的含义及其关系 含义: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工人阶级才能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关系: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质要求和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3、判断政党性质的依据

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6、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包括(ABCD)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B.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C.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

7、理解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8、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幻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发展利益。

9、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①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

10、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①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③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第二篇:工业设计概论复习要点

工业设计概论复习要点

1. 为什么说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答:人是最宝贵的存在物先秦时期战国思想家荀子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是世间万物最可贵者,所以人是世间万物的根本。

2.设计的非物质性与非物质社会

答: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脱离物质的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过渡。因此,非物质性可以视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全新的特征,设计学科是研究形式的生成、变换和感受的一门学科,通过非物质性的设计,为人类不断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及美好的方式。

3.物化意识有三个基本的内容:(1)规定物化人造物预先设计的目的;(2)规定人造物的本质和结构;(3)规定对人造物合乎目的的加工制作。

4.设计的含义: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的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打到具体化的过程。

5.设计的三大领域

生活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以人——自然——社会构成的生活世界三要素为对象,可将设计分成三个领域,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

6.什么是产品设计。

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对以立体工业品为主要对象的造型活动,是追求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领域,是人与自然的媒介。

7.工设的基本概念

工业设计是由英文“Industry Design”翻译而来,由美国艺术家约瑟丶西奈尔于1919年首次提出的,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用语。

工业设计概念是以产品为对象的造型设计,它有别于手工业产品或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也可以说是将工业化赋予可能的、综合而有建设性的设计活动。

8.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的定义

1980年,第十一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修订的工业设计的定义:

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9.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10.所谓人格化过程,就是对人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归纳,提炼出人性化需求,从而使设计的人性化条件明确化与目标化,给物的人格化打下基础。11.工业设计的缺陷原因。

根据工业设计的有限性原理,所有产品设计事实上都存在着先天的缺陷:由于人的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产品消费群体时时刻刻的变异性,这就注定了设计产品相对于消费群体需求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12.工业设计的原则 一.人化原则(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工业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实用性构成了设计人化原则中的第一原则,也是工业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设计原则。(2)实用性原则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本质和创造精神。①产品实用性决定着人的生活方式。

②产品的认知功能创造必须紧密结合产品实用性而展开。二.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是物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指产品与使用产品的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及和谐的程度。1. 易用性原则的含义

夏凯尔作用的含义:有效性、易学性、适应性、使用态度、设计易用性、主要依赖于两个学科:人机工程学、产品语义学。

2. 易用性设计的延伸。

① 普适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生理上的差异性,对设计就有一定的不同要求。② 无障碍设计:设计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可以发展为普适性设计。

③ 障碍设计 通过设计对一部分群体或全部社会群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以达到符合社会伦理或安全等的目的。三.经济性原则。四.审美性原则。五.认知性原则。六.物化原则 ①设计的规律性原则。

②设计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③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人的科学、自然与工程技术。

七.环境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中心论的观点被称为3E:环境的完整性、经济效率、公平。

13.人类面对三大问题:环境、人口、能源问题。

14.设计批评

是指对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一切设计现象、设计问题与设计师所做的理性分析、思考、评价和总结,并通过口头、书面方式表达出来,着重解读设计产品的各种价值并指出其高下优劣的设计活动。

15.造成设计批评复杂性的原因。

①使用者的不同感性体验导致设计评价的差异性。

②设计批评者所掌握的批评标准的不同导致理性批评的差异性。

16.设计使产品增值的两种方式

①通过设计,优化产业结构、材料,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产品增值。

②通过设计,使产品在其基本的实用价值之外,为消费者增添额外的价值,同时也提高产品自身的价值。

17.什么是产品的附加价值?

答:企业得到劳动者的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它是销售收入中扣除原材料消费、动力费、机械等折旧费用、人工费、利息等以后剩余部分所构成。产品的附加价值越高,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高。

18、环境的概念

我们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周围的一切,它包含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的总和。

19.什么是环境意识

在正确、全面地了解环境概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建立人—社会—环境直接的协调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20.产品设计概念 见P260 附加:机械传动设计与电子线路设计都属于工程设计范畴,旨在解决产品系统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产品设计则是解决产品系统中人与物的关系。

21.产品设计类型 一,按生产方式划分 ①手工艺设计②工业设计 二,按设计性质划分

①方式设计②概念设计③改变设计

22.设计师的素养 1.设计表达能力

形态的创造能力、形态的表现能力、形态的分析能力。2.创造能力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 3. 综合素质

除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才可能创造出动人的设计。

4. 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好奇心能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欲望,设计师要关心周围世界,对美学形态及周围文化环境怀有浓厚的兴趣。5. 社交能力

设计是服务于大众的,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便双方达成一致,更多的是要说服客户接受产品的重新定位和设计。6. 判断能力

23.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①“为人类设计”的责任感。② 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第一,在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第二,在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在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在此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各种新思想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答: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③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⑤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长远的理论指导作用。

答: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③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之中国的土地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接近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区别。其他区别: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接近领导的。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答:①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接近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②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③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答: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运高潮,同时开始从事农民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③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意义:①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说明中共成熟了。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之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共,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因为:第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第二,农民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剥削制度的主要受害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主要是对农民的压迫,在农民中有着很大的革命性;第三,中国民主革命的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人力物力的主要源泉在农村。

答:因为官僚资产阶级有三个特点: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它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但不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相反,却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第一次,瞿秋白领导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答: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缺。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以减租减息作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答: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造成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的若干工商业城市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的状况,形成了近代中国的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意占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那时中国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这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

答:①中国式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农民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掠夺的主要对象,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②中国的反动派相当牢固的控制着若干近代工商业城市,而停滞着的农村却是它无法牢固控制的地方。

答:必要性:①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②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是强大的,但同时其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甚至是不可克服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可能性: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存在着内外各种矛盾。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光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压迫之下,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最大压迫式民族压迫。

答: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答: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自我批评。

答:三大法宝: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答:第一,经济方面,由于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制度被彻底春晖,官僚资本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没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积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第二,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既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自

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因素不断地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

答:内容特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反映历史的必然性: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讲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对资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答: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也民族资本的界限(对官僚资本采取剥夺、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则是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第二,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低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公私合营)。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在把私有制企业改造成公有制企业过程中,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答: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时间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体表现为:第一,和平赎买。第二,逐步过渡。第三,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第四,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答: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正确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和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实施经验,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方针,还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第三,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第四,总结党的建设经验,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意义:中共八大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取得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

学指P177

答: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在总结自己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新学说。第一,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的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第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第三,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第四,这一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内容,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全面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十大关系,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它论述的前五大关系主要是讨论经济问题,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大关系主要是讨论政治思想问题,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答: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②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③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四篇: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1.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

旅游产生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的稳定、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其他因素(政治、宗教、地理交通)

3.旅游者的特点

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异地性、消费性、休闲性、体验性

4.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1)接触自然的动机

(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3)猎奇求知的动机

(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5)宗教归属的动机

(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5.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依托知名景区、中心城市开发、便利交通、名胜古迹、文化习俗、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开发

6.旅游资源的特点

满足心理需要性、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永续性与稀缺性、时间动态性、文化依附性

7.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可开发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形象塑造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8.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1)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运用科技保护旅游资源

(3)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4)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9.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1)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基础

(2)是维护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

(3)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严重的现实要求重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自然衰败、人为破坏)

10.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可行性分析、市场定位、开发模式选择、制定开发计划、实施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论证和优化方案

1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经济性是其根本性质。作为一项产业,其在推动和促进旅游经济法杖、增加国民收入以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与关联带动性 2.服务性3.劳动密集性4.敏感性与脆弱性 12.旅游交通与设施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交通与设施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2.交通促成旅游景点的兴起与发展 3.交通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形式4.交通在旅游业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5.交通本身影响客源数量13.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饭店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建设状况如总数量、床位数、硬件、软件水平等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1.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基地2.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3.饭店是创造就业的重要途径4.旅游饭店水平影响当地旅游景区整体形象1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

1.旅行目的2.价格因素 3.距离因素

4.旅行者的偏好和经验15.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景区(点)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2.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来源3.旅游景区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旅游效果。旅游景区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优秀旅游景区以及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若景区质量差,旅游的旅游感受和体验效果就差。16.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A、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旅游环境容量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E、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17.旅游产品的特点

1.综合性。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2.无形性。旅游产品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旅游服务之中。3.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二者在时空上不可分离。4.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它无法像其它商品那样储存起来。18.旅游市场营销与一般市场营销相比较的特点

1.旅游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

2.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3.旅游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4.分销渠道不同于有形产品 5.更加依赖多部门的协作

19.旅游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策略是根据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所制定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和旅游产品组合策略。20.旅游价格策略的主要内容

企业常用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包括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折扣定价策略等。

1.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

旅游企业需要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产品开发初期通常可以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低价策略)、撇脂策略(高价策略)和满意价格策略(折中定价策略)。2.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为了刺激和迎合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动机的一种定价策略。旅游者,尤其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旅游者,在制定购买决策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人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围绕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反应而进行有效的定价,来刺激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习惯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和招徕定价策略等。

3.折扣定价策略

折扣定价是指对旅游产品的基本价格做出一定的让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价格,以争取顾客,扩大销量。折扣的形式有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功能折扣和季节折扣等。

21.旅游渠道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分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的使用权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也就是由旅游产品从旅游生产企业向旅游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一般而言,旅游分销渠道策略包括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决策和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策略两部分内容。

22.旅游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旅游的发展要以良好的环境为前提,一定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旅游流量也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旅游的发展又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那些未被开垦的自然风光、沙滩绿地对游客都是颇具吸引力的。为此,旅游企业将这些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种开发过程既可能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过程,同时也可能是破坏环境、干扰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一旦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其损失是相当严重而且无法弥补的,会导致资源的容纳量下降、恢复速度放慢,留给旅游者的空间越来越少,进而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逐步下降。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性组织和都提出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法律

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生态系统和优质环境的恢复,也为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24.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

3、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4、增加就业机会

5、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6、推动口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创造经济新增长点

25.旅游规划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1、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

2、旅游规划是面向未来的筹划和安排

3、旅游规划是一种寻求最佳决策的经济技术行为

旅游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前瞻性、系统性、层次性

26.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一)任务确定阶段

1.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

2.制订项目计划书并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二)前期准备阶段 1.政策法规研究 2.旅游资源调查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旅游业发展竞争性分析

(三)规划编制阶段

(四)征求意见阶段

27.旅游规划的实施与控制。

评审、报批、贯彻落实、日常管理、修编

28.旅行社的职能:

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组织完成旅游活动的中间机构,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职能:生产职能、销售职能、组织协调职能、分配职能、提供信息的职能

29.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与职能 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主要有:旅游委员会、旅游部、混合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下设旅游局、旅游局、非中央机构 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旅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制中短期发展计划,监督和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

2、制定与组织实施旅游业行政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拟定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和关系。

3、促进和引导旅游行业的投入。

4、进行国际市场的促销与开拓。

5、负责国内旅游市场的宏观管理。

6、制定与管理出入境旅游政策和事务。

7、管理与指导旅游教育培训与就业。

8、承办国家的其他相关事项。

30.旅游产业政策的类型

(一)基本政策

(二)特殊政策

(三)保障政策

31.世界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所推行的旅游业模式,该类国家经济发达,旅游业也发达(1.旅游发展路线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2.实行地方政府主导型旅游管理体制。)

(二)西班牙模式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西班牙等国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大多数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创汇能力强,国际旅游收支呈顺差。

2.注重旅游产品多样化及旅游服务质量。

(三)以色列、土耳其模式

以色列、土耳其两国旅游业发达,是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进而推动旅游业走上发达之路的典型代表。

(四)印度模式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处于欠发展程度。

(五)资源型国家旅游模式

32.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里,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跨越,旅游业全面发展起来。当前,又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本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为此,我国制定了适度超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小型发展战略,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合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旅游业发展战略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基本要求、指导原则以及发展方向。

33.在职人员余暇时间的含义与类型 除去为维持个人或家庭生存而或非的工作时间以及为满足生理需要日常琐事而花费的生活时间,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余暇时间。余暇时间可分为: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34.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力。“非典”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自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第五篇:路桥概论 概论复习要点

一、《路线》复习要点:

1、交通运输体系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

2、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3、道路平、纵、横设计。

4、竖曲线的几何要素有哪些?如何计算?起终点桩号计算。

5、超高、通行能力、设计车速、合成坡度、变坡角、变坡点的概念。

6、有关视距的几个概念。

7、平面交叉的各种形式?是如何考虑冲突点的?

8、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二、《路基工程》复习要点:

1、公路用土的粒径界限,分类及其依据、各类路基用土的工程特点

2、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三级区划,大区特点

3、路基的干湿类型,要求的干湿状态,干湿类型的区分指标

4、路基稳定性分析中的土质参数

5、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

6、路基横断面型式

7、路基的宽度、高度及路基边坡

8、路基工作区的概念及应力工作区范围

9、路基常见病害及原因

10、一般路基的概念及其设计包括的内容

三、《路面工程》复习要点:

1、路面的等级、路面分类分层、结构层位与功能及对材料的要求

2、常见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适用结构层位及其干缩特性大小排序

3、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概念、类型

4、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分类

5、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优缺点

6、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7、水泥路面的接缝类型与各自功能

8、水泥路面下设基层的主要目的9、临界荷位

10、沥青路面设计与水泥路面设计的指标、方法与步骤

四、《桥梁工程》复习要点:

1、我国的著名桥梁

2、各类桥型单跨世界排名情况

3、桥梁的基本组成与各自功能作用

4、桥梁的分类方式有哪些?各分为哪些类型?

5、梁桥、拱桥的受力特点与分类

6、斜拉桥、悬索桥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受力特点是什么?

7、桥梁工程的常用术语

下载概论课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概论课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题目类型与分值:1、填空题—20分(每空1分)2、选择题—15分(每题1分,其中单项选择10题 多项选择5题)3、名词解释—20分(共5个,每个4分)4、简答题——30分......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的概念 工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1、工商行政管理的(......

    概论课复习大纲

    09-10-2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2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

    2012《概论课》复习范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名词释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6.思想路线 7......

    高等教育法概论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 一、法律对教育的功能 众所周知,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所有其他社会控制的手段只能从属......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道德的一般分析 ▲ 道德的含义:是关于利害人群的应该如何的规范。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