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5篇

时间:2019-05-13 08: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篇: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

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

复习中以教材各章内容为重点,PPT作为复习补充资料。考试题型:

选择题:10*2=20分

简答题:5*6=30分

论述题:12*2=24分

阐释分析 题 :26分

主要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

2、学校产生的时间

3、现代教育的特点

4、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5、《学记》、《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学发展中的地位

6、《大教学论》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7、卢梭《爱弥儿》对教育学的贡献。

8、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9、布卢姆、布鲁纳、赞科夫、巴班斯 基的主要教育理论观点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2、3、人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联系自身经历分析环境与人的互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5、请从个体能动性出发对自己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作一个简要规划。根据书上第49页英克尔斯关于现代人特点的描述。你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要

培养这样的人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生产力及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教育的政治与经济功能

3、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4、怎样理解教育是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

5、为什么要实现教育公平?请例举一至二例你所见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第四章教育目的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如何看待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4、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第五章教育制度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改革工作方针与战略主题

2、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要求,对我院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你的建议。

六、教材以外的补充关注内容:

1、熟悉《道德经》第八章,三十三章

2、至少关注一个熊丙奇教育博客上呈现的教育热点问题

3、你如何看待在家上学?

4、你如何看待卢安克的农村支教?

很 多人都会选择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去支教一段时间,这本来已经算不得什么了。也许是一个暑假,一个月甚至只是短短的几周。其实本质上来说,这种支教往往只给他们带去了麻烦而非其他。因此,卢安克在贫困的大山里呆了整整十年,令人真心敬佩。他不在学校的教职工名单里面,只作着一个不收分毫的教学爱好者。这完全是对孩子的热爱,支持他兢兢业业的教学。在看见的节目中,孩子都喜欢粘着他,挂在他身上。他是孩子们唯一的大朋友。这让我觉得也许去农村支教,就要像这个样子。不是只短短的呆一段时间,感叹一下农村的贫苦,孩子的可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是真的得投入时间、心血和爱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支教。

第二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 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校风、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学习的准备: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准备中的差异表现。

第四章:学习的分类、三种学派的学习理论

第五章:小学儿童知觉、记忆、言语发展的特点及在学习中的作用、小学儿童思维的性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情绪、性格的发展与学习的关系、掌握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态度的心理成分。

第七章:掌握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特点、道德评价能力的特点、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第八章:掌握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与特点、小学儿童练习中及迁移中的差异、学会如何教会小学儿童练习和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

第九章:掌握儿童社会背景与行为的关系、小学儿童亲逆社会的行为。

第十章:掌握教师个性、挫折忍受力、焦虑、教学风格的概论、掌握教师期望、社会背景、个性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掌握教学模式的分类、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第三篇:路桥概论 概论复习要点

一、《路线》复习要点:

1、交通运输体系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

2、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3、道路平、纵、横设计。

4、竖曲线的几何要素有哪些?如何计算?起终点桩号计算。

5、超高、通行能力、设计车速、合成坡度、变坡角、变坡点的概念。

6、有关视距的几个概念。

7、平面交叉的各种形式?是如何考虑冲突点的?

8、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二、《路基工程》复习要点:

1、公路用土的粒径界限,分类及其依据、各类路基用土的工程特点

2、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三级区划,大区特点

3、路基的干湿类型,要求的干湿状态,干湿类型的区分指标

4、路基稳定性分析中的土质参数

5、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

6、路基横断面型式

7、路基的宽度、高度及路基边坡

8、路基工作区的概念及应力工作区范围

9、路基常见病害及原因

10、一般路基的概念及其设计包括的内容

三、《路面工程》复习要点:

1、路面的等级、路面分类分层、结构层位与功能及对材料的要求

2、常见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适用结构层位及其干缩特性大小排序

3、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概念、类型

4、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分类

5、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优缺点

6、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7、水泥路面的接缝类型与各自功能

8、水泥路面下设基层的主要目的9、临界荷位

10、沥青路面设计与水泥路面设计的指标、方法与步骤

四、《桥梁工程》复习要点:

1、我国的著名桥梁

2、各类桥型单跨世界排名情况

3、桥梁的基本组成与各自功能作用

4、桥梁的分类方式有哪些?各分为哪些类型?

5、梁桥、拱桥的受力特点与分类

6、斜拉桥、悬索桥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受力特点是什么?

7、桥梁工程的常用术语

第四篇: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一、题目类型与分值:

1、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2、选择题—15分(每题1分,其中单项选择10题 多项选择5题)

3、名词解释—20分(共5个,每个4分)

4、简答题——30分(共3小题)

5、综述题——15分(1题)

二、重点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要求掌握20个)

三纲八目史家三长三礼五礼三清三公四部分类法内廷四阁乡试三鼎甲御史台

2、简答题(要求掌握12题)

⑴简述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P.28-34延续性、伦理性、政治性、世俗性)

⑵简述儒道思想在历史上是如何互补的?(P.114-120)⑶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⑷简述“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P.127)

⑸举例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P.156-158:三方面)⑹简述“三礼”的基本内容。(P.268-270)

⑺举例简述佛教诸神。(P.258)

⑻举例说明我国古籍的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⑼宋代科举对唐代科举进行了哪些改革?(P.286-287)⑽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职官设置和运作机制。(P.306-307)

⑾古代中央六部的名称、职掌、主要官员设置及别称。(参见P.269图表及P.307文字)

⑿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意义?(P.404)文化今文经古文经玄学三纲五常四大石窟四大菩萨二重证据法新儒家

附: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中的两个主要派别,都属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程朱讲“性即理”,主张本体在外,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讲“心即理”,主张本体在内,是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理”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是形而上的抽象本体;“气”是形而下的现象世界。因此理与气、道与器分而为二。

陆九渊断言“心”是宇宙的本体,“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陆王还主张“道器合一”。

3、朱熹主张为学先“道问学”,“即物穷理”,更注重读书注经。

陆九渊主张为学先“尊德性”,“发明本心”,“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则据陆的“心即理”说加以发挥,大倡“致良知”与 “知行合一”说,二者一脉相承。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的概念

工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1、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授权机构,当前主要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

3、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行为、市场交易行为以及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

4、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 1、1952年10月,中央私营企业局与中央外资企业局合并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政务院。2、1969年9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与商业部、粮食部、供销合作总社合署办公;1970年7月,上述四个单位正式合并为商业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归商业部商管组负责。3、1978年9月,恢复建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务院财贸小组代管。主要职责是“四管一打”,即:集市贸易管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标注册管理和打击投机倒把。4、1982年,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整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调整为“六管一打”,即:集市贸易管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标注册管理、个体工商业管理、广告管理和打击投机倒把及监督检查商品流通中不正之风等项工作。5、1996年,以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和核定36万行政编制为契机,改革以行政区划设工商所为按经济区域设工商所,推进小局大所、精局强所建设。6、1998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了省以下垂直管理。7、2001年3月,调整为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升格为正部级。8、2001年底,市场管办脱钩工作全面彻底完成,实现机构、人员、职责、财物“四分开”。

9、从1996年开始,连续六年在全系统开展了“工商形象建设年”和“整顿队伍作风”的活动。10、1999年3月15日,将全国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统一为12315;2000年3月15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开通。11、2008年7月,在第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职能增加了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强化了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增加了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等内容。12、1998年,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司;2001年,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2008年,取消了公平交易局,设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和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

三、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升监管理念

1、“四个统一”: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相统一。

2、“四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3、更新“四个理念”: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科学发展,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4、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5、“四高目标”: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

6、收费型监管――服务型监管。

(二)认真贯彻国务院部署,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坚持“全面展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三)服务改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和改进登记管理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4年以来,探索建立了“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权益保农、政策爱农、市场助农”等七项 涉农工作机制。

3、积极支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会两站”: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五进”:12315进村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进超市。“四个平台”:以建立健全12315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建设工商部门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以建立健全社会消费维权组织网络为重点,建设工商部门畅通民意的平台。以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为重点,建设工商部门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以建立健全指挥调度、快速处臵和分析发布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工商部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平台。

(四)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1、2002年,实行市场巡查制、互联审批制、企业监管双轨制、企业信用公示制和首办责任制等五项改革。2、2003年,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和商品准入制度改革。3、2005年,实行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两项改革。4、2008年,实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

(五)积极参与立法立规,执法监督工作与法制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

(六)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监管执法现代化水平 2007年,总局制定下发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围绕“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落实“五抓”:抓领导班子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抓各级机关建设、抓基层工商所执法队伍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重大成就

(一)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

1、职能论—科学回答了工商行政管理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的的问题,是对工商行政管理本质的认识,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和精髓。以“四个统一”为主体,以“四化建设”和“四高目标”为补充,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形成。

2、地位和作用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卫士,是促进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

3、行为论—深入分析了工商行政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划分为市场主体监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注册与专用权保护、禁止传销和规范直销等五个方面。

4、保障论—从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分析研究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基础和保证。

5、工商行政管理理论提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宗旨是—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在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工商行政管理的“生命线”是—依法行政,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体制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工商行政管理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二)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截止2008年3月,共有100部法律和203部行政法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其中50部法律、105部法规明确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职责。国家工商总局单独或联合制定了104部行政规章,作为配套规定。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地方工商立法。

(三)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了指挥通畅的由总局到基层工商所的五级分层管理体制,建立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基层监管执法体系,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职权法定,确保权责一致。新“三定”方案规定,工商局承担着“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等15条主要职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工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范围涉及市场主体监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注册与专用权保护、禁止传销和规范直销等五个方面。

二是分级设臵的组织机构模式适应履行职能任务需要。

三是实行省以下工商机关垂直管理,有效地保证监管职能到位。四是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效能。

1、在市场主体监管方面—实行企业登记注册互联审批制,建立经济户口,实行企业监管双轨制,实现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

2、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实行市场巡查制,实施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

3、在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及广告监管中—实行工商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4、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实施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5、在商标注册与专用权保护方面—贯彻《商标法》规定,全面推行自动化办公,实行电脑化监管,推进商标制度建设;

6、在禁止传销和规范直销方面—推进建立政府领导,综治委、工商、公安、政法等部门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7、在上述基础上,2008年国家局进一步推出了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在满足市场监管全局性、系统性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机制,一方牵头、多方配合的综合监管机制,信息共享、各部门联动的共同治理机制,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以及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统筹安排监管工作,全面协调监管力量,着力解决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四)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截止2007年底,全国系 2 统共有在职人员40万人,其中公务员36万人)

一是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等法律规定,加强公务员考录,严格公务员管理,引入专业技术人才,保证了干部队伍人员充实、结构合理。

二是认真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四是大力开展机关建设、基层建设,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执法形象明显改善。

二、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促进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三)必须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执法为民

(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法效能,始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2002年—实行了市场巡查制、互联审批制、企业监管双轨制、企业信用公示制和首办责任制; 2、2003年--实行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准入制度; 3、2005年—实行了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 4、2006年—实行了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 5、2008年—实行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

(六)必须坚持不断规范执法主体自身行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必然性

(一)市场经济需要政府进行合理干预;

(二)市场监管是政府合理干预经济的重要途径;

(三)工商行政管理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

二、地位

(一)工商行政管理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

1、市场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

(1)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市场监管—指政府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对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行为等进行的监督管理,以建立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

2、工商行政管理是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部门。(1)2001年朱总理考察国家总局时指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就是说,各级工商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所有工商人员都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这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这段话准确地表述了工商行政管理在政府职能的地位。

(2)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规定中,再次明确国家总局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

3、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职能的行使。(1)制定或参与制定市场规则。

(2)维护市场秩序,包括:市场准入、退出、竞争和交易秩序。

(二)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地位

1、我国的市场监管体系概述。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监管体系中,行政执法是主导性力量。

2、工商行政管理是一支重要的行政执法力量

(1)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2)有健全的机构和专业的执法队伍(截止2007年底,有26159个工商所和经检队)。(3)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制。(4)公平公正执法,树立了执法权威。

三、作用

(一)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种所有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培育市场体系,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运用商标战略加快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促进和谐社会建设。(1)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2)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3)营造充分的就业环境;

(4)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促进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四个统一”的提出科学确立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发展

(二)“四个统一”的内涵

1、监管与发展统一。

发展是目的。监管与发展统一,蕴涵了对工商行政管理根本目的的认识,揭示了监管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科学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就是要坚决消除那种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互不相关甚至把监管与发展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人为设臵障碍,影响发展;又要切实防止在促进发展中放弃监管。要立足工商行政管理基本职能,牢记服务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加强监管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一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上来,统一到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来,统一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上来,统一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2、监管与服务统一。

服务是宗旨。监管与服务统一,蕴涵了对工商行政管理宗旨的认识,揭示了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把监管与服务统一到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上来。

3、监管与维权统一。

维权是任务。监管与维权统一,蕴涵了对工商行政管理任务的认识,揭示了监管与维权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监管与维权的关系,就是要坚决消除为监管而监管的错误认识,自觉把监管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结合起来。在监管执法中要体现对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保护,通过监管,维护公平竞争,调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要把监管与维权统一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来,统一到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和谐的消费环境、和谐的市场环境上来。

4、监管与执法统一。

执法是手段。监管与执法统一,蕴涵了对工商行政管理手段的认识,揭示了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坚持依法的关系,就是要依法办事,依法监管。要努力做到忠于职守不越位,监管到位不缺位,把监管与执法统一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法律负责和对经营者、消费者负责上来。

5、“四个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互为作用,是矛盾的辩证统一。监管促进发展,发展需要监管,监管离不开服务,服务利于监管,执法在于维权,维权又需执法。“四个统一”科学回答了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中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认识的深化,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创新。

二、“四个统一”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方位

(一)“四个统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1、监管与发展统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体现。

2、监管与服务统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发展大局的体现。

3、监管与维权统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法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4、监管与执法统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需要。

5、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监管这个工商行政管理之“基”,充分认识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之“要”,服务工商行政管理之“本”,维权是工商行政管理之“责”,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之“位”,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中丰富和深化“四个统一”。

(二)“四个统一”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认识的深化

(三)“四个统一” 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创新

(四)“四个统一” 回答了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中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职能、目标、宗旨、任务、手段

三、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一)“四化”建设概述

1、制度化建设—就是使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2、规范化建设—就是指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基本要求,健全和优化工作流程。

3、程序化建设—就是要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以一定的步骤和次序来开展。

4、法治化建设—就是将整体工作全部纳入到服从法律实体和法律程序、法律至上、法律主治的状态中去。

(二)推进“四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1、要转变监管理念。

2、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重点是推进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一是积极探索“防、打、建”(预防机制、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推动建设诚信自律)一体化监管新机制;二是积极探索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与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市场监管新机制;三是积极探索市场监管中监管部门合作的新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全国工商服务、执法、维权、信用建设、资源共享一体化的新机制。

3、要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4、要提高监管效能。

5、要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各级机关建设;四是抓好基层工商所执法队伍建设;五是抓好反腐倡谦建设。

(三)推进“四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认识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突出工作重点,提高能力水平;

3、总结推广经验,注重实践创新;

4、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检查落实。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基本职能

一、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是国家规范和管理市场主体设立、变更、终止,确认其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行为,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和保障。

(一)市场主体准入概述

1、历史沿革。

2、概念。

(1)市场主体准入――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依照法定方式、条件和程序,确认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市场主体资格和法律地位,许可特定范围经营资格的行为。我国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经营单位。

(2)市场主体准入的主要特点

一是市场主体准入是一项政府行为,性质属行政许可,主要包括登记、普通许可、特许等。二是市场主体准入具有针对性,是依照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申请所实施的行为。三是市场主体准入具有法定性。

(3)工商部门在市场主体准入中的职责

工商部门登记确认的是所有市场主体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审批确认的是特定市场主体的经营资质。在准入环节上,只有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有限资源开发利用等重要行业、特定经营事项的市场主体,既需审批,又需登记。

3、准入的原则――合法、公开、公平、效率、便民、信赖保护。

4、市场主体准入工作概况――目前,国家总局、31个省级局、419个地级局、2362个县级局均设有登记机构。截止2008年6月,全国实有各类企业944.1万户,其中内资企业902.2万户(含私营企业623.9万户),外商投资企业41.9万户;实有个体工商户2759.1万户;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万户。

(1)市场主体登记的法律依据(2)市场主体登记的基本内容

一是市场主体登记分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类; 二是主要内容包括: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投资人及其出资额、出资方式、注册资本(资金数额)。

三是市场主体登记的法律凭证:由登记机关核发的各类营业执照;建立登记档案。(3)市场主体登记的主要制度

一是登记管辖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相结合的制度。

二是名称预先核准制度。名称――行政区划、字号、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名称核准权限按照行政区划加以划分,其中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及不冠行政区划的名称,由国家总局负责核准。

三是直接登记与审批(特殊管理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等必须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行的制度。

四是申请方式多样化(直接提交,信函、传真、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电子邮件提出申请)的制度。

五是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登记审查制度。六是当场登记制度,当场准予的10日内核发执照。

七是登记依据、内容、结果公开制度。

八是长效监管制度――实行检验制度;实施属地监管(工商所建立经济户口);实行信用分类监管。

(4)市场主体登记的主要成效。

5、市场主体准入的目标任务

(1)市场主体准入工作的总体政策目标――建立健全体现和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

(2)对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公开透明、便捷高效。

(3)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内在价值定位和客观评价标准――鼓励投资和规范发展并举,保障权益和维护秩序兼顾,政府管制与主体自治平衡。

(4)市场主体准入工作的两个基本定位――始终坚持市场主体准入作为政府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基础手段和公共服务有效措施的职能定位;始终坚持市场主体准入在确认主体资格、确立法律关系、明确法律责任、记载和公示登记管理事项方面的功能定位。

(5)现阶段,市场主体准入承担着更新观念、制度建设和实践创新的现实任务。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

1、内资企业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特征

2、内资企业登记管理的主要特点

3、内资企业登记的特殊规定(1)公司――略

(2)合伙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在登记管辖上,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一般由省级及设区的市的工商局登记;其他略。

(3)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相比,它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在从业人员的规模上没有限制规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与一人有限公司相比,它不具有法人地位,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4)非公司法人企业――设立非公司法人企业,需提交主管部门或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出资人为国有企业的,需提交国有资产部门出具的《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表》。

(5)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集团成员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登记事项包括:企业集团名称、母公司名称、住所、成员企业,经登记发给《企业集团登记证》。

(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

1、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特征。

(1)种类:主要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公司以及合伙企业五种形式。另有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常驻代表机构以及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企业。

(2)外国投资者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中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5%。

2、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主要特点――外商投资企业由国家总局和其授权的地方工商局登记。

3、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特殊规定

(1)法律适用:适用《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上述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其他有关规定。

(2)出资期限: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首次出资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一次性缴付全部出资的,应当在公司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缴足;分期缴付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认缴出资额的15%,也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额,并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3个月内缴足。

(3)年检方式――自1997年起,工商、商务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所有外商投资企业年检时应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

(四)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1、概念及主要特征――可以根据情况请1-2个帮手,有技术的可以带3-5个学徒,2、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的主要特点。

(1)委托登记――县(市)工商局以及大中城市的工商分局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工商所进行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

(2)为特殊人群设立“绿色通道”――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退役士兵、港澳台的中国公民。

(3)每年的1月1日-5月31日进行年检。

3、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特殊规定――可有字号名称,也可无字号名称;在资金数额上没有强制要求;被吊销营业执照6个月后,该经营者方可重新申请从事个体经营;自2007年12月1日起,允许台湾农民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业创业园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无需经过外资主管部门审批。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

1、概念及主要特征。

(1)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6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新的市场主体。

(2)主要特征

一是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成员总数20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超过20人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主、自愿联合的经济组织。三是以服务成员为宗旨。

四是成员不是以出资多少来行使权利,成员之间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2、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的主要特点――在登记管辖上,由所在地的县、区工商局登记;工商登记不收取费用;对违法行为以教育规范为主;无需年检,也没有备案要求。

3、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特殊规定――在名称中,应标明“专业合作社”字样;无需一个专属于自身的法定场所,某个成员的家庭住址也可登记为其住所地;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合作社承担责任。

(六)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

1、概念――是指工商部门根据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经营、退出中,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状况及与市场主体信用相关的信息,划分不同信用类别,并分别实施管理的一种监管方式。

2、意义--略。

3、主要内容。

(1)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四类:守信标准、警示标准、失信标准、严重失信标准

一是守信标准(守信企业、A、绿牌)――企业具有良好商业信用,一年内无任何违反工商法律法规的记录及有关部门的处罚记录;对守信企业,予以激励和扶持,在年检中免予审查,除专项检查和举报外免予日常检查,在服务方面可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利等。

二是警示标准(警示企业、B、蓝牌)――存在轻微的失信行为或经营风险,如有违反工商法规被处以警告和3万元以下罚款的记录、资产被司法机关冻结等;对警示企业,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予以提示,加强案后回查,办理登记和年检时进行重点审查。

三是失信标准(失信企业、C、黄牌)――存在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有合同欺诈行为、违反工商法规被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记录等;对失信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强监管,办理登记和年检时进行重点审查,加强日常检查,不受一年一次检查规定的限制,公开违法记录。

四是严重失信标准(严重失信企业、D、黑牌)――有严重违法行为,被责令关闭或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对严重失信企业,监督其退出市场,公开违反违法记录。

(2)个体工商户分类监管

一是依据在一定时期内的守法经营情况,将个体工商户信用等级分为守信、警示、一般失信、严重失信四类,分别用A、B、C、D进行表示。A级――近两年内无任何违反工商法规的不良行为记录,验照合格的;实行激励机制,主要结合专项整治和投诉举报开展针对性检查,对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和警告为主。B级――近两年内有轻微违反工商法规的不良行为记录的;实行预警机制,加强教育,搞好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警告或约谈。C级――近两年内有严重违反工商法规的不良行为记录的;实行惩戒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增加巡查次数,对违法行为从严查处。D级――被责令停业或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实行惩戒淘汰机制。

二是依据从事行业风险度的高低,将个体工商户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风险行业――经营范围涉及前臵许可,且与人体健康、公共安全相关的行业,如食品、文体娱乐、烟花爆竹等;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恶性事件发生。乙级风险行业――经营范围涉及前臵许可,且除甲级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加强日常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顿工作。丙级风险行业――经营范围未涉及前臵许可的行业;搞好日常监管。

(3)根据经营地点的不同,分为重点监管区域和一般监管区域。重点区域主要指学校周边、商业繁华地区、超市、旅游景区、农村集贸市场等,要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

(六)查处取缔无照经营

1、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执法主体――涉及前臵审批的从以下方面把握:

(1)法律有规定的服从法律规定――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谁发证、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凡涉及前臵许可的无照经营,应由前臵许可部门负责(牵头)取缔;另外,一些专项法律也明确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执法主体。

(2)专项法规有规定服从专项规定――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查处取缔黑网吧、娱乐场所的无照经营由工商部门牵头。

(3)国务院规定对职责分工有特别规定的服从特别规定――如2001年《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取缔,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工商吊销营业执照;2007年《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中,把“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食品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工商部门。

(4)地方综合执法或现行执法分工中有规定的服从执法分工规定――如地方政府把城市中流动经营的无照经营交由城管查处取缔。

2、其余略。

二、市场秩序维护

(一)概述

1、市场秩序维护――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规范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确保市场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市场秩序公平、有序的活动。

2、工商部门市场秩序维护的主要职能是:

(1)拟定有关反垄断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价格垄断行为除外);

(2)拟定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依法查处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走私贩私及其他经济违法案件;

(3)拟定规范市场秩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规范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实施合同行政监督管理,查处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管理动产抵押登记、经纪人、拍卖行为,组织指导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管理工作等。

(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1、意义:

(1)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竞争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3)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依据:(1)《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共5章33条;(2)相关配套法规――各地人大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3)国家总局发布的6个配套规章――《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

(4)国家总局针对各地在执法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行政解释。

3、主要内容――查处仿冒行为、查处虚假表示行为、查处商业贿赂行为、查处虚假宣传行为、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查处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制止商业诋毁行为、制止和查处限制竞争行为。

4、权限:监督检查权、调查权(询问、查询复制、检查财物)、强制措施权(限定在反法第五条规定的行为范围内――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相关商品的来源和数量;责令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处罚权。

(三)反垄断执法

1、概念――《反垄断法》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性法律,素有“经济宪法”之称;于2008年8月1日实施;主要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以及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内容。

2、反垄断执法机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反垄断执法机构。

(1)反垄断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商务部部长、发改委主任、工商总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有: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监察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等。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主要通过委员会全体会议、主任会议和专题会议履行职责,不替代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2)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商务部的反垄断执法职责是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审查;发改委是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工商总局是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价格垄断行为除外)。

3、反垄断执法的主要内容。

(1)垄断协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达成或采取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其他协同行为。

一是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横向垄断协议6条略。

二是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纵向垄断协议,包括: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其他纵向垄断协议。

三是垄断协议的豁免情况,包括: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同一产品规格、标准或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生产明显过剩的;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其他情形。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其他交易条件,或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一是认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因素: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其他因素。

二是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制度: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两个经营者在 8 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四分之三的;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推定具体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政机关以及其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越权或不正当行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限定单位或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与使用或实行商品和市场的地方保护、地区封锁等,从而妨碍、扭曲或破坏市场竞争的行为。包括:指定交易、限制商品在地区间自由流通、排斥或限制招标投标、排斥或限制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制定含有排除或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4、权限――国家总局及其授权的省级局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可以行使调查权、处罚权、处理建议权。

5、反垄断执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关系:(1)相同点:

一是二者均为竞争执法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均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体现;

三是最终目的都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2)不同点:

一是执法的依据不同。

二是执法的目的各有其特殊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更加关注竞争参与者之间竞争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更加注重对竞争参与者利益的保护;反垄断执法则更加关注竞争的有无以及竞争是否充分,更加强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是执法的重点及对促进和保护我国市场竞争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重点在于从微观方面,有效制止在市场交易中发生的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从而促使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参与市场竞争,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开展;反垄断执法的重点在于从宏观方面,有效地控制市场中的垄断行为,调整市场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所有竞争者都能够在充分、自由、公平的环境中发展。

四是执法主体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部门;反垄断执法的主体是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授权的省级相应机构。

(四)查处市场中走私贩私及其他经济违法案件(2008年1月《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已废止,新“三定”规定再次明确工商部门承担依法查处走私贩私等违法行为的职责)

1、加强对经营进口商品行为的监管,查处经营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行为。

2、查处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从事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经营活动的行为。

3、关于“扫黄打非”工作。

(五)市场规范管理

1、概述。

(1)市场规范管理――指工商部门依照国家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在法定的职责权限内对各类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实施监督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是对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管理。

(2)市场的主要类型:

一是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

二是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三是文化及特殊市场――文化市场、体育市场、旅游市场、集邮市场、文物市场等 四是网络商品交易市场。

(3)市场规范管理的主要职责――对市场交易主体、客体、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查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研究探索市场规范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拟定规范各类市场秩序的规章制度及具体措施。

2、市场规范管理方式――市场巡查制,市场预警制,市场专项治理,商品质量监督抽检和公示,市场监管行政指导,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申诉举报制,市场交易查验登记监督制。

(1)市场巡查制――是工商部门进行市场检查的主要形式,指工商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巡回检查的方式,依法对管辖区域内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格、经营行为、商品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投诉和查处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

(2)市场预警制――指工商部门通过制定市场秩序评价标准,在日常管理中依据标准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和测评,对市场主体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后果的违法违章行为,及时通过教育提醒警示等方式予以指出并促其改正的一种具体管理措施和手段。

3、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

(1)主要内容:对市场主办者的监管,对进场经营者的监管,对上市商品范围的管理,对经营行为的管理。

(2)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指工商部门依据市场信用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对不同信用状况的商品交易市场实施分类管理。信用分类标准由市场开办企业和场内经营者信用指标两部分组成。

一是守信标准(A类)――一般每季度检查一次;

二是警示标准(B类)――至少每季度进行1-3次日常巡查; 三是失信标准(C类)――至少每季度进行3次以上日常巡查; 四是严重失信标准(D类)――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日常巡查。

4、重要商品市场的规范管理

(1)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规范管理;(2)粮食市场规范管理;(3)棉花蚕茧市场规范管理;

(4)汽车市场规范管理――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中,销售九座以下乘用车应取得汽车生产厂家的授权,并经国家总局备案,才能销售;

(5)成品油(汽油、柴油等)市场规范管理――开办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必须取得省级有关部门的经营批准证书,工商部门才能登记注册;

(6)文物市场、旧货市场规范管理。

5、生产要素市场规范管理。

6、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

7、经纪人的规范管理。

(1)经纪人――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代理等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形式包括:个体经纪人、个人独资经纪企业、合伙经纪企业、经纪公司等。

(2)经纪人承办经纪业务,除即时结清外,应当根据业务性质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居间合同、行纪合同或委托代理合同。

(3)对经纪人管理的方式。

一是备案管理。经纪人领取营业执照、聘用或解聘经纪执业人员后,应当自聘用或解聘之日起20日内,将聘用或解聘合同及聘用的经纪执业人员的详细资料,提交当地工商部门备案。

二是经营场所公示。经纪人应当将所聘用的经纪执业人员的详细资料在经营场所公示。三是信用分类管理。

8、合同的监督管理。

(1)合同监督管理范围――各种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2)合同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实施行政处罚;合同备案、鉴证和登记;合同执法检查;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制定并发布合同示范文本,监督格式合同条款;建立企业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和公示工作,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

9、拍卖监督管理。

10、动产抵押登记。

(1)动产抵押登记――是工商部门依法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予以登记的行为。效力:对抗善意第三人,公示。

(2)动产抵押物应具备的条件――必须是抵押人有处分权的动产;必须是法律允许转让的动产;必须是易于保存,经使用和收益不易损毁其价值的动产。

(3)法律禁止抵押的动产――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动产。

(4)动产抵押的程序――申请,审查(只进行形式审查,不做实质审查,不负调查核实责任),登记(在《动产抵押登记书》上加盖动产抵押登记专用章并注明盖章日期),查询(建立《动产抵押登记薄》,供社会查询)。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概述

1、历史回顾。

(1)1891年,美国纽约消费者协会成立,成为消费者运动从自发到有组织的发展标志;

(2)1960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5国发起成立了国际消费者联盟(总部设在伦敦),迈出了消费者运动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迄今已有115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个消费者组织加入;

(3)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4)1983年5月,河北省新乐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消费者协会,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于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

(5)1994年1月1日,《消法》颁布实施;

(6)1998年8月,国家总局增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司――2001年,更名为消费者保护局。

2、基本概念。

(1)消费者――消费性质属于生活消费;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主体范围包括个人和进行生活消费的单位。

(2)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在消费领域中依法享有有权利及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九项,略)。

(3)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司法活动,保护消费者在消费领域中实现其依法享有的权益。

(4)工商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职责有:

一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各项业务工作,采取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二是受理消费者申诉,对消费者权益争议进行调解,对涉及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三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惩处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四是指导消费者协会的工作,督促其履行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职能,并给予支持。

(5)消保局的具体职能――负责拟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措施、办法,承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开展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承担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二)商品消费保护

1、主要内容――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受尊重权、监督权、结社权、获得知识权。

2、流通领域――销售和物流(仓储、运输、保管等)。

3、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职责:

(1)商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对相关注册事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2)监督检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部门通报的、消费者举报的不合格商品进行市场清查和退市。

(3)监督检查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行为――指导和监督经营者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义务,依法查处经营活动中涉及商品质量、商标广告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4)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有关商品消费的申诉举报,调解消费纠纷,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4、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方式――市场巡查;专项检查;质量监管(监督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等自律制度,加强对商品标识、内在质量的检查,及时清查和退市不合格商品);查办违法案件。

(三)服务消费保护――略

(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1、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

(1)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农业部门;(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

(4)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5)综合协调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卫生部门。

2、主要职责:

(1)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依法办理设立、变更、注销、吊销,对注册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将相关信息通报有关部门;进行经济户口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

(2)监督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组织质量监测、快速检测、抽样检查;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市场清查和退市;按照规定公示监督检查信息,并通报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

(3)监督食品经营行为――指导、监督经营者建立并落实自律制度和责任制度;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4)处臵重大食品安全事故。(5)处理消费纠纷。

3、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1)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化水平――主体准入、市场巡查、信用分类、不合格退市、信息公示等制度。

(2)建立健经营者自律体系,不断提高食品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水平――巩固和完善“两项制度”(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建立和完善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度;鼓励和引导市场、超市、种植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健全“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食品质量管理员制度、质量自检制度。

(3)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协作体系,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水平――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建立与各级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业协会的情况通报制度,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和特约监督员制度;大力推进12315网络建设。

(4)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臵体系,不断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五)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在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基础上,构建行政执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大体系”和一个全国12315信息化网络,实现监管执法工作和信息化手段的有机结合,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行政执法监管体系――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

2、行业和经营者自律体系――指导经营主体建立消费纠纷和解制度,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和行业组织建立消费维权自律制度,建立与行业组织的消费维权工作协作制度。

3、社会监督维权体系――加强与消费者协会的协作,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拓宽社会和群众参与消费维权的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4、全国12315信息化网络――按照“整合资源、扩大功能、改造提高”的原则,建立从总局到工 11 商所五级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全国12315信息化网络系统;在总局、省、市三级形成12315数据库,建立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建立市、县、所三级数据采集点,实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方案;逐步实现网上咨询、受理、查办、调度指挥、应急处臵、动态监控、发布信息。

四、商标注册与专用权保护――通过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商标印刷行为和商标代理行为的监督管理,对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保护,以及开展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整治活动,有力地保护了商标专有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商标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商标概述

1、商标――生产者、经营者为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商标就是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

2、商标的分类:

(1)按照构成要素分为――视觉商标、听觉(音响)商标、味觉(气味)商标、触觉商标。(2)按照使用目的分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3)按照使用对象分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4)按照知名度分为――普通商标、驰名商标。

(二)我国商标法律制度沿革――略

(三)商标注册和评审

1、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对商标注册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对初步审定的商标刊登《商标公告》予以公告,任何人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均可提出商标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刊登《商标注册公告》进行公告;对驳回的注册申请,不予公告。

2、商标评审委员会对驳回申请、异议裁定、撤销决定不服的进行复审。

(四)商标专用权保护

1、商标专用权――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依法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臵的权利,是民事权利。

2、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原则:

(1)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的原则――1985年我国加入《巴黎公约》,承担了保护驰名商标的义务;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人或外国企业,都能成为商标权的主体。

(2)申请在先注册在先原则――就驰名商标而言,不论其是否注册,他人都不得恶意抢先申请注册和擅自使用。

(3)诚实信用原则。

(4)自愿使用注册商标原则――烟草制品、人用药品强制使用注册商标。

3、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1)法律依据――法律(《商标法》1983年3月1日实施,1993、2001年两次修订),行政法规(《商标法实施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

(2)保护模式――我国实行的是行政保护和司法审判“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双轨制”机制。(3)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 二是销售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是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是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是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4)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是行政责任――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侵权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二是民事责任――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三是刑事责任。

(5)商标与其他商业标志(商品装潢、外观设计专利、企业名称)的区别――略。

4、工商部门商标专用权保护的主要内容――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使用行为的监督管理;依职权或根据投诉和举报处理商标纠纷,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利益。

(1)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监督管理;

(2)地理标志的注册与保护――地理标志是指能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

(3)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4)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保护;

(5)商标印刷行为的监督管理;

(6)组织开展商标专用权专项保护行动;

12(7)商标代理行为的监督管理。

5、商标战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专题,由国家总局牵头,责任单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的制定与实施――略。

五、广告监督管理

(一)广告活动

1、广告活动――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定法律行为。

2、主要特征:

(1)广告活动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活动中其他参与者,如广告代言人不属于广告活动主体。

(2)广告活动是包括了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部分或全部环节的过程;广告理论和广告实务中通常提及的一些概念,如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投放监测等,不独立构成法律规定的广告活动环节。

(3)广告活动是法定的行为。

(4)广告活动具有民事活动的一般特点。

(二)广告监督管理

1、现行的广告监管体制――政府主导型体制和“工商监管、部门配合、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模式。

(1)以工商监管为主的政府主导型体制,突出了广告监管工作的行政性和政府工作法治化。(2)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管理中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等广告的审查,是法律规定的发布前审查;广告监管部门是事后监督。

(3)加强广告行业自律,有效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4)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效果。

2、广告监督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丰富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直接维护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

(三)广告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定和控制执行广告发布标准,监督规范广告活动,指导广告业发展。

1、制定和控制执行广告发布标准。(1)广告发布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是广告的基本原则――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二是广告发布的一般标准――如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三是广告发布的具体标准――目前,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食品、酒类、化妆品、烟草、房地产、医疗服务等商品、服务已有具体发布标准。

(2)广告审查制度――是控制广告发布标准的一项基本制度,指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内容的核实和审查,目的是防止违法广告发布。

一是广告审查制度包括广告内容核实和广告审查――广告内容核实是指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法查验证明,核实广告内容,也称为广告经营单位自行审查;广告审查是指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广告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广告,在发布前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也称广告发布前审查。

二是广告主不论自行发布还是委托发布广告,必须具有或能够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三是广告经营单位自行审查是法律规定的必须承担的义务,对于证明不全、内容不实的广告,应当拒绝发布;不按规定审查,不论广告内容是否违法,本身即已构成违法行为。

四是广告发布前审查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如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由药品监督部门审查,农药、兽药广告由农业部门审查,其他部门无权审查。

五是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不是广告审查部门,不具有在发布前审查广告的职权,依法对特定广告是否符合标准的检查属于事后监督性质。

六是有的行业组织或其他中介机构向会员以及非会员提供广告咨询服务,属于行业自律或一般中介服务。

(3)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由广告监管部门实施。

(4)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应予追诉的情形:

一是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二是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三是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

四是造成人身伤残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2、监督规范广告活动。

(1)广告活动主体资格的广告市场准入。

一是广告主的主体资格规范――广告主自行或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所推销的商品或服 13 务,应当符合其经营范围。

二是广告经营单位的广告市场准入规范――广告经营者的主体资格由工商注册来确立;广告发布者主要指兼营广告的媒介单位,确认其资格的形式是《广告经营许可证》;电台、电视台、报社的广告业务,应由其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办理,并依法办理兼营广告的登记。

(2)广告活动行为规范――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广告活动不等同于广告经营活动,前者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后者仅指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3、指导广告业发展――2008年4月,国家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是新时期中国广告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一次将“四个统一”的监管思想写进广告业发展规划。

(四)广告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5年2月1日实施,共6章49条),国务院的《广告管理条例》,国家总局的《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等。

2、主要制度。

(1)广告监测制度――是控制广告发布标准的重要环节,是指广告监管机关依据法律规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个案广告、类别广告、全部广告是否符合发布标准进行的跟踪检查。通过监测,发现违法广告,分析广告发布违法趋势,及时提出违法广告警示,制定监管对策措施。

(2)广告审查员制度――广告经营单位对广告进行审查,是一项法定义务,也是一项法定制度。其应当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配备熟悉广告业务的广告审查人员。

(3)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广告监管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违法广告警示公告》,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违法广告联合公告》。

(4)暂停发布制度――不是行政处罚。(5)行政告诫制度。

(6)违法广告案情通报制度。

3、广告监管工作中的行政许可。

(1)广告经营许可证审批――发放范围是:电台、电视台、报社,事业单位,应当进行广告经营审批的单位;审批机关是各级监管部门,按分级管辖原则进行。

(2)外商投资广告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的审批――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审批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审批机关是总局及其授权的省级局;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的审批内容是董事会决议和广告经营审计报告,审批机关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在的省级局。

(3)户外广告登记――登记机关是辖区的市级工商部门,发给《户外广告登记证》。(4)烟草广告登记――审批机关是省级局或其授权的省辖市局。

(5)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登记机关是省级及计划单列市工商部门,发给《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证》。

(五)积极探索创新广告监管的理论与实践――略

六、禁止传销和规范直销

(一)概述

1、传销的有关概念:

(1)传销――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2)、特征――发展人员、组成网络、复式计酬。

(3)构成要件――组织要件,即:发展人员、组成网络,形成具有上下线关系的“人员链”;计酬要件,即:复式计酬,形成“资金链”。

(4)种类及表现特征:

一是“拉人头”传销――其特征是,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为提取报酬的依据,发展人员越多,所获报酬越高。

二是骗取“入门费”传销――其特征是,具有传销的两个要件,骗取“入门费”特征显著,往往与“拉人头”传销或团队计酬传销同时存在。

三是团队计酬传销――其特征是,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提取报酬的依据,下线人员的销售业绩越高,上线人员获得报酬的数额越大。

四是为传销活动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出租房屋等便利条件的行为。五是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含有传销信息的行为。

(5)危害性――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社会稳定;侵害群众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败坏社会伦理道德。

2、直销的有关概念:

(1)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2)特征――是一种经销方式;是直销员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方式,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 14 者销售产品的收入计酬,不允许团队计酬;是销售商品的方式,直销的商品应当是物化的有形商品,不得是虚拟的商品;是需要事先得到许可的销售方式。

(2)直销企业――是指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可以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有权批准直销企业的仅为商务部。

(3)直销员――是指由直销企业招募的,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销售产品的推销人员。直销员从属于直销企业;与直销企业是短期雇佣关系,直销企业与直销员签订推销合同,不需要按劳动合同的要求承担直销员的三金和公积金等保险费用;直销员是自然人,不具有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不需要领取营业执照,其直销活动不以无照经营查处。

(4)直销产品――直销产品的种类应当在规定范围之内,目前包括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等5类;直销产品应当是本直销企业生产的,其他企业(包括其他直销企业)的产品,本直销企业不得采取直销的方式销售。

(5)直销服务网点――服务网点仅开展产品价格展示、介绍、退换货及仅为直销员销售需要而提供储货、发货等其他服务的,属于直销经营业务,不需要进行工商登记;服务网点可以兼作店铺,从事传统商业销售,但需进行工商登记。

3、传销与直销的区别:

(1)在法律方面――传销是法律禁止的行为,是一种欺诈活动,依《禁止传销条例》查处;直销是一种合法的经营活动,依《直销管理条例》调整。

(2)在招募人员方面――传销一般没有限制;直销不得招募在校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等身份和未满18周岁的人员为直销员。

(3)在培训方面――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传销一般是暗中、私下进行,直销培训是公开的活动,不收取任何录用,不以购买商品为条件;场所不同:传销多选在民宅,直销培训有场所限制,不得在政府、军队、学校、医院及居民社区、私人住宅内举办;授课人员不同:传销的授课人员一般都从事销售活动,是传销组织网络的一员;直销的授课人员不得从事直销销售,其身份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直销企业网站公布,在培训时佩戴《直销培训员证》。

(4)在计酬方面――传销以发展团队人员的数量或团队人员的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与其他任何人无关。

(5)在商品销售和退换货方面――传销活动多无商品销售;直销活动进行商品销售,有完备的退换货办法。

(二)禁止传销

1、传销活动的新变化、新特点:

(1)在表现形式上――仍以“拉人头”为主要方式,与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交织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的现象日趋严重。

(2)在侵害对象和地域上――诱骗在校学生参与的情况抬头,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被骗往异地从事传销;传销活动向西部、农村蔓延。

(3)在违法主体上――正式注册公司从事传销活动的情况增多。

(4)在表现特征上――传销经济邪教的特征凸显,对参加人员强制“洗脑”后,许多人难以自拔;传销组织内部趋向职业化,暴力抗法及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2、禁止传销的工作机制、职责分工与配合协作。

(1)工作机制――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2)职责分工:

一是地方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查处传销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建立查处工作的协调机制,对查处工作中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二是工商部门――负责协调相关方面开展打击传销联合行动,查处传销行为;会同电信等部门查处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含传销信息的行为;负责查处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行为。

三是公安机关――会同工商部门查处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涉嫌犯罪的传销行为。

四是相关部门――商务、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电信、税务等部门,负责配合工商、公安查处。

五是基层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在当地政府指导下,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传销行为。(3)工商部门与公安机关的配合协作――略。

3、对涉嫌传销行为查处的措施和程序。(1)措施:

一是询问当事人;

二是责令停止相关活动;

三是进入涉嫌传销活动场所检查;

四是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资料; 五是查封、扣押涉嫌用于传销的财物; 六是查封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

七是查询涉嫌传销的组织者的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资料。

15(2)程序――略。

4、传销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工商部门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与传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工商部门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参与传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工商部门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4)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出租房屋等条件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为传销行为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由工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5)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或拒绝、阻碍工商部门执法人员依法查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责令改正,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5、开展禁止传销工作

(1)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件,严惩组织者、策划者和骨干分子。(2)配合教育部门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工作。(3)坚持遏制传销向西部和农村蔓延的势头。

(4)建立健全传销组织者、骨干分子和参与人员信息库,实现对其的有效控制和精确打击。(5)建立执法协作机制,打击利用互联网传销行为。

(6)结合日常打击传销工作和联合执法行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7)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优势,把打击传销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8)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监管规律,不断增强打击传销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三)规范直销

1、直销经营活动的规则和制度。(1)市场准入

一是企业申请直销的资格条件――略;

二是程序――申请人持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三是对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的要求――从事直销活动,必须设立省级分支机构,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2)直销员招募――未满18周岁的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全日制在校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和现役军人,直销企业的正式员工,境外人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从事兼职的人员等7类人员,不得招募为直销员;直销企业与直销员应当签订推销合同。

(3)直销培训――略。(4)直销员计酬――计算直销员报酬的方式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也是分辨直销和传销的关键;企业至少应当按月支付报酬,报酬总额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直销企业与分支机构不得发布宣传直销员报酬的广告。

(5)退换货制度――在购买直销产品30日内、产品未开封的,消费者或直销员可以办理无因换货或退货;直销企业与直销员、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与消费者因换货或退货发生纠纷的,由前者承担举证责任。

(6)信息报备与披露制度――披露内容:直销企业及省级分支机构、服务网点的基本情况,直销员、直销培训员及及直销产品情况,直销员计酬奖励制度、产品退换货办法等9个方面的内容;报备内容:保证金存缴情况、直销员收入及纳税情况、企业销售业绩及纳税情况等5个方面的信息。

(7)保证金制度。

一是保证金的数额与调整――略。

二是使用保证金的情形――直销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向直销员支付报酬,或不向直销员、消费者支付退货款;直销企业发生停业、合并、解散、转让、破产等情况,无力向直销员支付报酬,或无力向直销员、消费者支付退货款;因产品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进行赔偿,直销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赔偿或无力赔偿。

三是保证金的存缴、使用和日常监管工作由商务部和工商总局共同负责。

2、直销监管工作。(1)职责

一是制定直销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

二是监管直销企业和直销员依法开展直销活动,监管直销企业的信息报备与披露、保证金存缴,建立监管档案;

三是组织开展直销监管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直销企业进行行政指导; 四是依法查处违法直销案件,受理对违法直销活动的举报、投诉; 五是协助商务部门,做好市场准入等相关工作。(2)监管的主要方式――略。(3)监管的手段和措施

一是现场检查可以采取的措施――进入企业检查;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和证明材料;询问有关人员及查阅、复制、查封、扣押与直销活动有关的材料和非法财物;检查有关人员证件。

二是涉嫌违法可以采取的措施――责令其暂时停止有关的经营活动。

3、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1)违反审批规定的:对未经审批从事直销活动的,通过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直销经营许可的,出现重大变更事项未进行报批的,超产品范围直销的――视情节轻重,由工商部门作出责令改正、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商务部吊销直销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违反宣传或销售活动规定的:对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的,违反规定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的,违反退换货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工商部门作出责令改正、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商务部吊销直销经营许可证。

(3)违反直销员管理规定的:对违反规定招募直销员的,违反规定进行直销员业务培训的,违反直销员报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工商部门作出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商务部吊销直销经营许可证。

(4)违反价格管理规定的――依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5)违反报备披露信息和保证金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工商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改正、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商务部吊销直销经营许可证。

(6)对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的行为同时违反《禁止传销条例》的――依照《禁止传销条例》规定处罚。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与依法行政

一、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概述

(一)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内涵

1、制定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2、提高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和管理相对人守法的自觉性,做到有法必依。

3、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

4、强化执法监督,做到违法必究。

(二)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略

(三)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成就

1、确立了依法行政的执法理念;

2、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3、基本建立了行政执法的有效机制,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4、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强;

5、加强了法制队伍建设,法制工作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市局都设立了法制机构,绝大多数地市级、县级局也设立了法制机构,工商所设立了法制员。

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一)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内涵――以专项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为主,以非专项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涉及)为辅,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以规范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市场主体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内容和特点――略

(三)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

1、在企业登记法律法规方面:(1)缺乏一部统一的商事登记法;

(2)市场主体登记前臵性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约有330余项;(3)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部门职责交叉、权限不清。

2、在公平交易、广告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律规范方面:

(1)反法、广告法、消法等以工商部门为主要执法机关的现有法律法规已不能涵盖新出现的违法行为;

(2)因法律竞合,使得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导致一些重要法律不能有效实施。

3、在商标法律规范方面――现行规定存在程序层级过多、周期较长、保护力度较弱、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距等问题,影响了当事人申请注册商标保护的积极性和工商部门履行职责的有效性。

4、在市场规范管理法律规范方面――执法依据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或部委联合发 17 文,这些规定内容零散,且往往相互冲突,给执法带来极大困难。

5、一些监管领域目前尚缺乏专门的法律依据,存在法律空白――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经纪人及经纪行为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监管,利用企业登记基础信息、商标信息提供社会服务等。

三、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

(一)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内涵――是指各级工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与审批、行政处罚等行为,不包括工商行政立法等其他行政行为。

(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主要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公平公正原则和比例原则-罚过相当)、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三)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主体――各级工商部门及其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执法权的派出机构、法律法规及规章授权的组织。

(四)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方式――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行政指导等。

四、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建设法治工商必须坚持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一)行政执法监督

1、外部监督――人大的监督,法院的司法监督,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介的监督等。

2、内部监督――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层级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

(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督

1、涵义――是指上级工商机关对下级工商机关,各级工商部门对本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检查、评议、督促、纠正的活动。

2、范围:

(1)工商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落实情况;(2)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3)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4)行政强制行为;(5)行政处罚行为;(6)行政许可行为;(7)行政收费行为;(8)行政不作为行为;(9)行政复议行为;(10)行政赔偿行为;

(11)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3、方式:

(1)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2)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3)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制度;(4)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5)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6)行政执法证件规范化管理制度;(7)执法检查制度;

(8)对行政处罚案件依法进行核审、听证;(9)依法审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案件;

(10)各级工商部门决定采取的其他方式――对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执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罚没物品处理监督;执法公示制度;监督员、举报电话、局长接待日等。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工商部门职责权限、机构设臵和组织领导形式等总的制度体系。

1、职责权限、机构设臵和组织领导形式是构成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

2、职责权限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得以形成的基点,对机构设臵和组织领导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机构设臵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载体。

4、组织领导形式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重要保证。

(二)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1、职能统一、职权法定的市场监管职能体制――新“三定”方案规定了15职责。

2、分级设臵、重心在下的机构体制。

3、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领导体制――标志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相适应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18(1)机构――省级局为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地、县级局为上一级局的直属机构,分局不变;工商所为县、分局的派出机构,按经济区域设臵。

(2)编制――省级局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省级编办核定和管理;市、县级由省级编办会同省级局统一核定和管理;人员编制的管理权限上收到省一级。

(3)干部管理――省级正副局长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为主;市、县级正副局长,经征求地方党委意见后,由上一级决定任免。

(4)财务――省级局按收支两条线原则,对全省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

4、“收支两条线”的经费(人员经费、行政办公经费、业务经费、办案经费、装备经费、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体制。

(三)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目标任务

1、进一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1)正确把握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2)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3)积极延伸社会服务职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就业再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

(4)不断拓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统一的市场体系;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监管,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等。

2、进一步优化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结构。

(1)优化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机关的职责权限。(2)优化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结构,建设精简统一高效的机构体系。

(3)优化工商行政管理层级结构,形成科学的管理层级――试行省级局直接管理县级局的体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打破现行机构设臵的局限,构建综合性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加大向基层授权的力度,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完善基本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

3、进一步推进垂直管理体制的科学运行。(1)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2)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3)改进对基层工作的指导。(4)切实加强干部交流与监督。

4、适应停止征收“两费”的新形势,切实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各级工商部门要以停止征收“两费”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在提高执法效能、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和创新市场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特别要完善和创新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制度和方式,努力构建市场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切实做到“四高目标”,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市场、依法管理的良好形象,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制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制概述

1、内涵――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工商部门运行的制度、程序和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体。

2、分类:

(1)按目的和功能――决策机制、协调机制、执行机制、监督制约机制;(2)按对象和内容――监管执法机制、社会服务机制、内部管理机制;(3)按过程――事前、事中、事后。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1、以推行市场巡查制为重点,创新市场规范管理机制;

2、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为重点,创新市场主体监管机制――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管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

3、以实行商品准入制度为重点,创新商品质量监管机制。(1)建立商品质量购销查验登记制度;(2)建立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

(3)建立重点商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4)建立重点商品协议准入制度;

(5)建立健全不合格商品召回退市制度。

4、以12315行政执法体系(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一体)建设为重点,创新消费维权机制。

(1)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立相对集中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机制;实行分工协作办理和督办反馈的工作机制;健全网上调度指挥和应急处臵机制;强化信息汇总分析,完善消费预警机制。

(2)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健全行业和经营者自律维权体系――指导经营主体建立消费纠纷和解制 19 度;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和行业组织建立消费维权自律制度;建立与行业组织的消费维权工作协作制度。

(3)深化消费维权体制改革,扩大社会监督维权体系――加强与消费者协会的联合与协作,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拓宽社会和群众参与消费维权的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三)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从目标系统、制度系统、运行系统三个方面入手

1、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目标系统――在新形势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总目标是:围绕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实现监管职能到位的需要,大力推进市场监管机制创新,实现“四个转变”。

2、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制度系统――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建设、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和公平竞争制度建设、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度建设、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维护广告市场秩序制度建设、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行为制度建设。

3、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运行系统――按照“四高目标”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努力建设高素质队伍;(3)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4)完善内部行政运行体系;

(5)创建“四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

4、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还要正确处理长效机制与其他临时性、应急性监管机制的关系。

第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一、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内涵――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直属机构、派出机构的公务员。

二、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建设“三个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1、“政治上过硬”――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求广大工商干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业务上过硬”―― 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求广大工商干部围绕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履行工商职能的需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本领和能力;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本领和能力;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增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改革创新的本领和能力;要通过业务建设的加强,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四化”,切实提高市场监管和服务效能,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作出新的贡献。

3、“作风上过硬”―― 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就是要求广大工商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加强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培养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建设“三个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把能力建设作为重点

1、党的5种执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公务员的9种基本能力――政治鉴别、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学习、沟通协调、创新、应对突发事件、心理调适能力。

3、工商的6种能力建设:

(1)不断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能力;(3)不断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

(4)坚持改革创新,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加强市场监管的能力;(5)不断提高与各方面协调配合的能力;(6)不断提高抓好队伍建设的能力。

(三)建设“三个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员素质;

3、抓好各级机关建设,努力改进队伍作风;

4、抓好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监管执法水平;

5、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工商形象。

三、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

(三)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略

第九章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

一、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概述

(一)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概念――工商部门在履行政府赋予的维护市场秩序等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及文化现象;属于行政文化的一种,外延包括工商精神文化、工商制度文化和工商物质文化;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基本理念。

(二)工商精神:

1、忠于职守、执法如山的敬业精神;

2、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3、心系群众、执法为民的公仆精神;

4、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5、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三)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

1、指导原则――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不断创新、坚持服务于工商行政管理实践、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2、方法和途径:

(1)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工商干部积极参加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2)重视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理论建设;

(3)坚持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和加强工商队伍建设相结合;(4)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二、工商行政管理廉政文化

(一)概念和特征

1、工商行政管理廉政文化――是指工商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所开展的,以“廉荣贪耻”为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以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体现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一系列思想教育。

(1)主体――各级工商部门及广大工商干部职工。(2)主题――“廉荣贪耻”。

(3)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工商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廉洁执法的思想意识,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4)目的――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让“廉荣贪耻”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和心理上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

(5)表现形式――建立廉政教育室、廉政长廊、工作荣誉室,建立廉政园地、廉政网站、廉政网页,开辟廉政专栏,创建廉政专刊,开展廉政征文、读书、演讲等。

2、特征――时代的先进性、历史的传承性、广泛的群众性、工作的实践性。

(二)工商廉政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坚持全体工商干部职工广泛参与;

4、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5、建立长效机制。

第十章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

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整合、传输,通过控制信息流,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1、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在思想层面、发展观念和技术层面上的交融;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

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工商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托和关键因素。

(二)特征:

1、由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决定的信息资源的基础性、业务应用的复杂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2、由信息化基本属性决定的技术依赖性、标准统一性(标准建设是工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和资源共享性;

3、由信息化发展规律决定的过程性、阶段性和关联性。

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成就

(一)信息化基础日益完善

1、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形成;

2、全国工商系统信息化网络基本建成;

3、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信息服务平台;

4、各级信息化管理机构得到加强;

5、信息化建设骨干队伍基本形成。

(二)信息化与工商业务密切融合

1、信息化覆盖工商主要业务基本实现;

2、信息技术与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良性互动;

3、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成效显著

1、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

2、促进了监管执法规范化;

3、促进了行政执法资源整合;

4、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5、提高了消费维权水平和工作效率;

6、促进了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三、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工商信息化为工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服务的方向,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工商工作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全面提升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为工商部门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实现四个统一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

(二)发展方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资源共享;面向服务、深化应用;夯实基础、安全可靠。

(三)目标――信息技术与工商各项工作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形成一套基本满足业务发展要求的标准化体系,全面建成高效可靠、互联互通、覆盖全系统的工商网络系统,基本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应用支撑平台,初步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健全信息安全基础措施,队伍的信息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四高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任务:

1、加强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工商系统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充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以业务为主线,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其中外网由工商行政管理网(业务专网)和公共服务网构成;内网与外网之间物理隔离,业务专网与公共服务网逻辑隔离。

(1)政务内网――是各级工商局的办公网,运行政务信息系统;

(2)工商行政管理网――承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传输平台;

(3)公共服务网――以接入互联网的政府网站为主要形式的面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网络系统。

3、深化业务应用,建立完善统一的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支撑平台。

4、完善工商门户网站,建立工商信息服务平台。

5、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支撑能力。

6、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平台。

(五)途径:

1、加强对信息化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

2、加强信息化的统筹规划;

3、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

4、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

5、加强信息化经费保障。

第十一章

经济全球化与工商行政管理

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监管国际化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最早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

2、相关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消费者保护与执法网络(ICPE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洲开发银行(AD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等。

(二)市场监管的国际化趋势

1、市场监管对象的多元。

2、市场监管规则的趋同――公平(非歧视)、公正、公开(透明度)、统一成为各国市场监管执法的一致原则。

3、市场监管国际合作的开展。

(三)工商行政管理融入市场监管国际化趋势的方式

1、开展国际交流研究,为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提供国外借鉴,使我国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体 22 制、机制等方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市场监管国际化趋势相适应。

2、开展技术援助项目合作,加强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技术水平,以利于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趋势下市场监管的需要。

3、执行政府或部门间协议,开局市场监管执法合作,真正实现对双边市场的共同监管。

4、参与市场监管国际规则制订和协调,有效行使国际话语权,积极参与和影响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市场监管新秩序、新规则的形成。

5、参与多边执法合作,在国际或多边的层面上,参与解决共同面临的市场监管问题,共同维护国际市场竞争秩序,直接融入市场监管国际化趋势之中。

二、市场监管领域的主要国际关注

(一)市场主体准入领域的国际关注

1、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注册效率和便利程度。

2、企业注册信息服务――经营性、社会监督性、政府管理性、国际合作性。

3、建立多元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4、加强企业守法监督。

5、倡导企业社会责任。

(二)竞争领域的国际关注――竞争政策是贸易规则的核心内容之一

1、核心卡特尔――是指竞争者固定价格、串通合谋、限制产量、分割市场等反竞争协议、约定或行为,是危害最严重的竞争违法行为。

2、竞争与消费者保护。

3、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

4、管制改革。

5、竞争政策是否纳入世贸谈判。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国际关注――跨国消费者保护及跨境消费纠纷处理,消费安全,网络消费保护,服务消费保护,消费教育等。

(四)商标保护领域的国际关注

1、《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执法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代表联合国管理着《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等多个国际协议;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有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2、地理标志的扩大保护问题。

3、地理标志的多边注册和通报体系。

4、商标司法审查。

5、企业商标管理与品牌建设。

三、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与应对

(一)挑战――市场监管层面的提升,市场监管领域的拓宽,市场监管规则的增多,市场监管要求的提高,市场监管责任的加重。

(二)应对:

1、切实增强市场监管国际化意识;

2、努力适应市场监管国际化要求;

3、认真参与制订国际市场监管规则;

4、有计划地开展前瞻性问题研究;

5、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第十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与展望

一、改革创新是工商行政管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是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原则

(一)方向:

1、按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实现科学定位――把服务贯穿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制、诚信、公平、文明”的市场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执法为民是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价值取向,也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与实事求是、继承发扬、注重实效、学习借鉴、依法行政相结合。

三、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展望――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加强“四化建设”,切实更新“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

(一)切实更新“四个理念”,实现监管理念创新

1、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科学发展;

2、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

3、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

4、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二)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实现监管机制创新

(三)全面实现“四高”改革发展目标

1、固本强基,建设高素质的队伍;

2、与时俱进,运用高科技的手段;

3、开拓创新,实现高效能的监管;

4、立足发展,达到高质量的服务。

下载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本科儿童教育概论复习要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答:第......

    工业设计概论复习要点

    工业设计概论复习要点 1. 为什么说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答:人是最宝贵的存在物先秦时期战国思想家荀子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

    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1.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

    概论课复习要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复习要点 一、经济政治专题复习要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2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毛概》复习要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机和。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要点(合集5篇)

    复习要点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30分,共30题),多项选择题(20分,共10题),简答题(30分,共5题),论述题(20分,共2题)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全面复习。 简单和论文复习范围: 1.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