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论文解读

时间:2019-05-15 10:4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亲子教育论文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亲子教育论文解读》。

第一篇:亲子教育论文解读

论家庭与亲子教育

摘 要 亲子教育它是爱与教育的融合,是父母从小孩一生下来到他十八岁时给予他的全部的爱和培养,父母是他最好的老师但不是他唯一的老师,随着小孩自己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父母会引导他向一些必要的老师学习。家庭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而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如何利用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使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是本文的关键。

关键词

家庭 亲子教育 关键点

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是20 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下面笔者先从自身对亲子教育的理解出发,浅谈其必要性,教育中产生的问题,最后着重论述应如何教育等方面方面阐述家庭对亲子教育的影响。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二)、亲子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 2 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什么要提出亲子教育

(一)、亲子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给予

无论一个家庭的境遇是怎样一个情形,亲自教养子弟就是对子弟最好的给予。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哲学家洛克所说,他道破了子女最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什么?是用心的教育,而非望子成龙的心愿和给他们按部就班的教育机会,这是一个很值得现代人反思的问题,自己的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是更高的学习阶段,他们总是按部就班的送孩子上学求知,给孩子的是学费和学校教育的机会,却不知道小孩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二)、学校教育不会适合所有的学生

因材施教,在学校里推行等于是一句空话。中国学校教育的现状仍然是知识化、形式化,应试教育一直是主流,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型。二十年左右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国的学校教育体制和内容存在一定问题。学习压力超负荷,使好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一)、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 理,尤其对子女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据专家分析,在影响人们健康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情绪”。心理学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情绪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情绪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子女来说,家庭情绪的整体状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快乐的家庭中生活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快乐的,尽管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因此在占优势的合作、谅解的总体氛围中,不但使子女学会了与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意志、交流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在烦闷、消沉的家庭中生活的成员则很难摆脱不快的阴影。有调查显示,在父母婚姻不和家庭中成长的小孩,极大部分都有自信心不足、退缩、不合群,甚至神经质等心理不正常表现。小小年纪的他们因为 父母的争吵而长期担惊受怕。

一个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尽力满足亲人的合理需要,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体情绪一般都是和谐而愉快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正气,从父母的榜样中去关爱他人,用热爱学习、关心家庭来回报 父母,这就是我们期望孩子应有的孝心。

(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由于对子女的期望所引发的对其健康成长方面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望子成龙一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和动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只有拥有良好素质的人才能生存和发 展。所谓良好的素质,是指除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健康的体格、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缺一不可。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绝大部分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的训练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有的家长把追求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盲目攀比;有的家长则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家长这种一相情愿的所谓理想跟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有时是背道而驰的,这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以至于导致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些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实际培养、教育过程中由于不能正确对待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支持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顾实际地走所谓“捷径”,忽视了基本的德才兼备的培养,片面追求所谓成才,不肯先从成人做起,陷入不顾客观实际的好高骛远和空想中,使得青少年缺少正常的成人成长和受教育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害了孩子,因而是不足取的。

四、如何利用家庭影响教育

从20世纪末期首先在美国、日本、我国台湾等地提出“亲子教 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和诸多中国大陆教育者的尝试与实践,如 今的亲子教育已从原先的“纯模仿时代”进入了“中国式时期”。虽 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范定义,但从教育意义上来诠释“亲子 教育”的话,我们是这样给予定位的---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 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 展。它区别于家庭教育,我们就知道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 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亲子教育给人的 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 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由此 可见,“亲子教育”中的“亲子”两字突出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 地位,并由此突破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传统认识。基于对亲子教育的 掌握与了解,我认为家庭亲子教育的“形式、内容、环境和过程”的这几个关键点中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父母甘愿做“三陪”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 职,但如何教育却大有学问。

(1)父母要做到“陪读--陪读美文故事”。父母要学会有选择性地讲一些美文故事给孩子听。例如《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等世界名著都是非常好的教材,讲得越早越好。孩子一旦喜欢听故事,他的理解能力就会加强,阅读兴趣就会提高。在3岁时,受过一定教育的孩子就能较有顺序地从头到尾翻看完一本图书;用已经学会的简单语句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各种图书、画册的内容;并能在成人的帮助 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图书。

(2)父母要做到“陪游--陪玩游戏。”作为一名有14年教育经验的教师和有10年育儿经验的母亲认为在入托前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很重要。孩子的兴趣很广泛,可塑性很强,家长很难主观地判断孩子哪一方面具有特别的天赋,只有通过一些亲子游戏才能更好地观察发掘孩子的天赋,并循循善诱。另外必须强调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长大”,也就是说父母应该以一种“孩子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游戏学习、一起快乐成长,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掌握一些知识。

(3)父母要做到“陪受罪--陪着同甘共苦。”现代的物质生活较为富裕,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对于“饥渴”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但是这简单的“饥渴”概念却与将来社会上的“竞争”息息相关,于是作为父母要做到不能盲目顺从孩子,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做到不经常空头许诺,不欺骗孩子,不能给予孩子多的“独享”权利。

(二)全职妈妈勿“权制”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在孩子呱呱坠地时,毅然辞掉工作,做 起全职妈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阎水金表示,全职妈妈 对孩子的成长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全职妈妈的育儿 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过度关注与照顾。“三高(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高薪工作,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即使是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也全权负责,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意志力不强,其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特别“黏”人。比如,妈妈做饭时,会把孩子放置在厨房里;妈妈打电话时,孩子就必须坐在妈妈身边;从来没有单独玩耍的经历,每次必须妈妈陪着一起玩;吃饭了,其他家庭成员一概不许碰,只能妈妈拿勺子。

(2)期望值很高,孩子却很累。全职妈妈大多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她们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投入了大量时间来教育孩子,孩子必然会在将来的成就中高人一等,这种高期望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个别全职妈妈一心想复制天才儿童的成功之路,用制定的各种培养计划,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从而剥夺了他们的娱乐时间;而在对各方面的要求上,也表现得过于严格,指责过多,却不知,这些都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3)“真空”状态无社会交往。全职妈妈们承担起了几乎全部的育儿任务,不要他人帮忙,客观上导致了孩子与妈妈之外的亲人(爷爷、奶奶,甚至父亲)接触少。而且,母亲在家里照顾孩子,父亲的经济压力就会较大,因此他们往往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而对孩子关注不多。如果再不能带孩子去接近更多的同龄伙伴,就会丧失了和同伴游戏、相处的乐趣,导致孩子不习惯群体相处,缺乏交往能力。

(三)亲子教育不隔代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则事后很难弥补。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婴幼儿期,尤其是3岁以前,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因而人 们也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教育。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年轻父母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0-3岁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同时也清晰的明确: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可是爷爷奶奶辈们却不是这样认为,他们往往这样比喻着:俺们小时候有什么亲子不亲子,还不是照样长这么大这么强。在他们老一辈的意识中通常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啥也不懂,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根本不需要教育。因此,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希望,年轻的家长们不要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人,这样孩子会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

(四)理智对待纯西化教育

记得有同事这样跟我说:在美国,14岁的孩子就要被家长要走出家门,自我独立。我知道,西方国家的家庭,很重视孩子的独立性,这不是西方的家长爱子不如东方的家长,而是西方的家长对儿童的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儿童是有潜能的,是自主发展的,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对孩子的爱就表现在促使孩子独立、自主地发展。但是,中国的孩子能行吗?中国的教育体制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与美国的不同,这些差距能让我们的教育纯西化吗?这同样涉及到最初的“亲子教育”。

当然,西方的家庭讲究民主、平等,也是来源于他们的教子观念。他们认为,儿童不是家长的附属,儿童在人格上是和大人平等的。所以,他们讲究尊重儿童,不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在这一点上我 们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请理智对待纯西化教育,必须合理、科学的建立我们“中国式”的亲子教育观念。

亲子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一种国 际教育最新发展趋势,蕴藏了丰富的时代教育精神,亲子教育是家庭 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的教育)和 社会教育,是生命开始的教育。亲子教育提倡成人与孩子在互相尊重 中成长,主张幼儿教育要“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唤醒人们转变儿 童观;亲子教育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性格的形成,能力习惯 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是可塑造的人才,只要父母们把他放在一个适合 他发展的平台,他就能成材,幸福就是1+1=3。

因此,在亲子教育精神下,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亲子教育应该注重的不仅是把人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而且是立足于把人塑造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并对人的价值与生命意义有最深刻的认同。

参考书目:

[1]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2]MEI课题组.天才制造_中国家庭如何运用MEI教育法则[M].金城出版社2001.[3]邓智海.美国人怎样做父母[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4]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应祥泰.关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问题的思考[J].南平师专学 报,2001,(2).[6]周洁.学校、家庭互动,实施教育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林运清,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8]陈铭.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9]郑文风.亲子教育.[10]孙瑞雪.捕捉孩子的敏感期.[11][美]约翰,布雷肖.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亲子教育论文

论家庭与亲子教育

摘 要 亲子教育它是爱与教育的融合,是父母从小孩一生下来到他十八岁时给予他的全部的爱和培养,父母是他最好的老师但不是他唯一的老师,随着小孩自己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父母会引导他向一些必要的老师学习。家庭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而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如何利用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使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是本文的关键。

关键词

家庭 亲子教育 关键点

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是20 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下面笔者先从自身对亲子教育的理解出发,浅谈其必要性,教育中产生的问题,最后着重论述应如何教育等方面方面阐述家庭对亲子教育的影响。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二)、亲子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 2 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什么要提出亲子教育

(一)、亲子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给予

无论一个家庭的境遇是怎样一个情形,亲自教养子弟就是对子弟最好的给予。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哲学家洛克所说,他道破了子女最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什么?是用心的教育,而非望子成龙的心愿和给他们按部就班的教育机会,这是一个很值得现代人反思的问题,自己的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是更高的学习阶段,他们总是按部就班的送孩子上学求知,给孩子的是学费和学校教育的机会,却不知道小孩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二)、学校教育不会适合所有的学生

因材施教,在学校里推行等于是一句空话。中国学校教育的现状仍然是知识化、形式化,应试教育一直是主流,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型。二十年左右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国的学校教育体制和内容存在一定问题。学习压力超负荷,使好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一)、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 理,尤其对子女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据专家分析,在影响人们健康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情绪”。心理学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情绪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情绪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子女来说,家庭情绪的整体状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快乐的家庭中生活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快乐的,尽管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因此在占优势的合作、谅解的总体氛围中,不但使子女学会了与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意志、交流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在烦闷、消沉的家庭中生活的成员则很难摆脱不快的阴影。有调查显示,在父母婚姻不和家庭中成长的小孩,极大部分都有自信心不足、退缩、不合群,甚至神经质等心理不正常表现。小小年纪的他们因为 父母的争吵而长期担惊受怕。

一个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尽力满足亲人的合理需要,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体情绪一般都是和谐而愉快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正气,从父母的榜样中去关爱他人,用热爱学习、关心家庭来回报 父母,这就是我们期望孩子应有的孝心。

(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由于对子女的期望所引发的对其健康成长方面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望子成龙一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和动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只有拥有良好素质的人才能生存和发 展。所谓良好的素质,是指除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健康的体格、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缺一不可。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绝大部分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的训练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有的家长把追求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盲目攀比;有的家长则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家长这种一相情愿的所谓理想跟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有时是背道而驰的,这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以至于导致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些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实际培养、教育过程中由于不能正确对待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支持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顾实际地走所谓“捷径”,忽视了基本的德才兼备的培养,片面追求所谓成才,不肯先从成人做起,陷入不顾客观实际的好高骛远和空想中,使得青少年缺少正常的成人成长和受教育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害了孩子,因而是不足取的。

四、如何利用家庭影响教育

从20世纪末期首先在美国、日本、我国台湾等地提出“亲子教 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和诸多中国大陆教育者的尝试与实践,如 今的亲子教育已从原先的“纯模仿时代”进入了“中国式时期”。虽 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范定义,但从教育意义上来诠释“亲子 教育”的话,我们是这样给予定位的---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 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 展。它区别于家庭教育,我们就知道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 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亲子教育给人的 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 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由此 可见,“亲子教育”中的“亲子”两字突出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 地位,并由此突破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传统认识。基于对亲子教育的 掌握与了解,我认为家庭亲子教育的“形式、内容、环境和过程”的这几个关键点中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父母甘愿做“三陪”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 职,但如何教育却大有学问。

(1)父母要做到“陪读--陪读美文故事”。父母要学会有选择性地讲一些美文故事给孩子听。例如《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等世界名著都是非常好的教材,讲得越早越好。孩子一旦喜欢听故事,他的理解能力就会加强,阅读兴趣就会提高。在3岁时,受过一定教育的孩子就能较有顺序地从头到尾翻看完一本图书;用已经学会的简单语句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各种图书、画册的内容;并能在成人的帮助 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图书。

(2)父母要做到“陪游--陪玩游戏。”作为一名有14年教育经验的教师和有10年育儿经验的母亲认为在入托前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很重要。孩子的兴趣很广泛,可塑性很强,家长很难主观地判断孩子哪一方面具有特别的天赋,只有通过一些亲子游戏才能更好地观察发掘孩子的天赋,并循循善诱。另外必须强调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长大”,也就是说父母应该以一种“孩子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游戏学习、一起快乐成长,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掌握一些知识。

(3)父母要做到“陪受罪--陪着同甘共苦。”现代的物质生活较为富裕,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对于“饥渴”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但是这简单的“饥渴”概念却与将来社会上的“竞争”息息相关,于是作为父母要做到不能盲目顺从孩子,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做到不经常空头许诺,不欺骗孩子,不能给予孩子多的“独享”权利。

(二)全职妈妈勿“权制”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在孩子呱呱坠地时,毅然辞掉工作,做 起全职妈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阎水金表示,全职妈妈 对孩子的成长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全职妈妈的育儿 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过度关注与照顾。“三高(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高薪工作,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即使是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也全权负责,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意志力不强,其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特别“黏”人。比如,妈妈做饭时,会把孩子放置在厨房里;妈妈打电话时,孩子就必须坐在妈妈身边;从来没有单独玩耍的经历,每次必须妈妈陪着一起玩;吃饭了,其他家庭成员一概不许碰,只能妈妈拿勺子。

(2)期望值很高,孩子却很累。全职妈妈大多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她们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投入了大量时间来教育孩子,孩子必然会在将来的成就中高人一等,这种高期望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个别全职妈妈一心想复制天才儿童的成功之路,用制定的各种培养计划,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从而剥夺了他们的娱乐时间;而在对各方面的要求上,也表现得过于严格,指责过多,却不知,这些都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3)“真空”状态无社会交往。全职妈妈们承担起了几乎全部的育儿任务,不要他人帮忙,客观上导致了孩子与妈妈之外的亲人(爷爷、奶奶,甚至父亲)接触少。而且,母亲在家里照顾孩子,父亲的经济压力就会较大,因此他们往往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而对孩子关注不多。如果再不能带孩子去接近更多的同龄伙伴,就会丧失了和同伴游戏、相处的乐趣,导致孩子不习惯群体相处,缺乏交往能力。

(三)亲子教育不隔代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则事后很难弥补。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婴幼儿期,尤其是3岁以前,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因而人 们也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教育。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年轻父母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0-3岁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同时也清晰的明确: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可是爷爷奶奶辈们却不是这样认为,他们往往这样比喻着:俺们小时候有什么亲子不亲子,还不是照样长这么大这么强。在他们老一辈的意识中通常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啥也不懂,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根本不需要教育。因此,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希望,年轻的家长们不要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人,这样孩子会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

(四)理智对待纯西化教育

记得有同事这样跟我说:在美国,14岁的孩子就要被家长要走出家门,自我独立。我知道,西方国家的家庭,很重视孩子的独立性,这不是西方的家长爱子不如东方的家长,而是西方的家长对儿童的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儿童是有潜能的,是自主发展的,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对孩子的爱就表现在促使孩子独立、自主地发展。但是,中国的孩子能行吗?中国的教育体制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与美国的不同,这些差距能让我们的教育纯西化吗?这同样涉及到最初的“亲子教育”。

当然,西方的家庭讲究民主、平等,也是来源于他们的教子观念。他们认为,儿童不是家长的附属,儿童在人格上是和大人平等的。所以,他们讲究尊重儿童,不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在这一点上我 们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请理智对待纯西化教育,必须合理、科学的建立我们“中国式”的亲子教育观念。

亲子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一种国 际教育最新发展趋势,蕴藏了丰富的时代教育精神,亲子教育是家庭 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的教育)和 社会教育,是生命开始的教育。亲子教育提倡成人与孩子在互相尊重 中成长,主张幼儿教育要“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唤醒人们转变儿 童观;亲子教育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性格的形成,能力习惯 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是可塑造的人才,只要父母们把他放在一个适合 他发展的平台,他就能成材,幸福就是1+1=3。

因此,在亲子教育精神下,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亲子教育应该注重的不仅是把人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而且是立足于把人塑造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并对人的价值与生命意义有最深刻的认同。

参考书目:

[1]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2]MEI课题组.天才制造_中国家庭如何运用MEI教育法则[M].金城出版社2001.[3]邓智海.美国人怎样做父母[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4]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应祥泰.关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问题的思考[J].南平师专学 报,2001,(2).[6]周洁.学校、家庭互动,实施教育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林运清,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8]陈铭.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9]郑文风.亲子教育.[10]孙瑞雪.捕捉孩子的敏感期.[11][美]约翰,布雷肖.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11

第三篇:亲子教育论文

亲子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家校协同课题研究,接受亲子教育,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期待,总结如下:

1.以前面对孩子的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经常感到很生气,很无奈,很无助。通过初步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使我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行为都有她的原因和道理,只要勇敢面对,仔细分析,找出其中的奥秘,然后家长用合适有效的言语和行为去因势利导,可能会收到迥然不同的好效果。

2.通过定期授课和讨论这个平台,认识了心理辅导老师,认识了许多其他同学的家长,大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使我大有收益。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苦恼和问题可以向其他人特别是心理老师倾诉。这使我感到不那么孤单和无助,有时心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简单提示就让人产生茅塞顿开之感。

3.进一步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平时在与孩子的认识发生矛盾甚至冲突时,不象以前那么急躁,树立长期培养的耐心和信心,从自身做起,言教不如身教。

4.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行为主体性,这让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不象以前那么紧张,而变得容易交流,这便是可喜的第一步,也使孩子变得更有信心。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尽量采纳并付诸行动,从而使她更愿意接纳别人的好建议。5.通过这次教育课,使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看书的重要性,其实培养孩子的许多问题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在许多书籍里都有总结。多读书使人充实,使人有智慧。

6.我希望以后还能参加同类的活动,并期待老师们的精彩分析,期待老师们帮助推荐好书。

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能培养出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养成那些好习惯,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您要先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您分享一些成功失或败的教育方法,望您能体会出家庭教育的真谛。

1、成功的家庭教育

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不能缺少夸奖。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如果家长会对孩子说:“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依赖心理,是家庭教育中不能不谈的话题,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家长就肩负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因而,选择适合的机会,教会孩子独立自主,让孩子自己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是成功家庭教育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每个人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学习生活的习惯都要教育。懂得与孩子沟通的家长会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孩子也比其他小朋友要高出一筹。

2、失败的家庭教育

面对孩子的同一个问题,一些家长常常会这样做,家长不分时间按场合的过度夸奖孩子,让孩子的自信转变成自负,因此“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溺爱就会成为现代教育孩子不可避免的现象。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父母给孩子盛饭,孩子随意差遣父母,失去自理能力。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成长起来。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家长应监督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做好,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总结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智力发育,情感教育及社会道德样样都不能缺少,只有全方面的教育好孩子,才能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想了解家庭教育的更多内容,不妨关注本站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协调一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困惑,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收藏 分享

亲子教育学习心得

为了做一个更合格父母,我参加“亲子心连心”的培训。坐了一整天,觉得有点累。但收获还是挺多的,总结起来,自己有几点做得好,有几点做得不够好。

好的方面是:1、在孩子的兴趣培养上,我做得比较好。比如让她学钢琴,这是一件漫长而烦琐的事,我通过讲故事,定时间,比赛,表演等几方面让她从开始的“三分钟热度”到现在的基本能坚持天天练习。

2、能逐步帮她改变“拖拉”的习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慢,但我们必须温柔地坚定,不能代替孩子的手脚,这样会让她更慢,因为她从“拖拉”中得到了好处。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她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洗澡,孩子十分的慢,我就让她从三十分钟到二十分钟慢慢练习,争取提高速度。“拖拉”的背后是能力问题、方法问题和技能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从方法和技能上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锻炼她的能力,而不是帮她做,这样只会使她做得更慢。、培养孩子从小做家务这方面。假期时我和孩子一起,经常和孩子做家务,如:收拾衣服、整理衣橱、拖地板、洗碗等,让孩子从中得到学习和锻炼。

不好的也有几方面:

1、把工作上的事带回家。专家和我们做了一个互动游戏:用右手按住你自己的左耳,在家门口把这张脸撕下来,对他说“亲爱的,你已经回到家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请你开心地去面对你的家人吧。”这一点很重要,家是一个温暖而放松的港湾,我们要好好面对自己的家人,千万别把工作带回家。

2、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和并不完美的你自己的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养分,这养分是爱、接纳、欣赏、承认、鼓励、表扬、尊重、理解、信任、接受与陪伴。想起刚生下孩子时,我雄心壮志:“把我未能实现的心愿让孩子代我实现,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孩子。”现在想起来,这种想法多么荒谬和无聊。孩子是在做他自己吗?那还不是你生产的一个模板?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培养孩子的特长。这是许多成功父母的做法。当然,我们也无须刻意去追求孩子的成功与否,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为人父母最重要和最关健的。如果孩子什么事都不也和你说,什么话都不敢和你讲,但他是一个十足的全才,那样你会快乐吗?、和孩子沟通。沟通不是单纯的说教,不是整天的唠叨。沟通是你和孩子的眼睛是平视的,你说得少,孩子说得多,你们什么事都可以交流讨论。专家做了一个计算:如果你每天和孩子沟通15分钟,每月就7.5小时,到孩子二十岁,(因为二十岁以后孩子基本独立了)你们沟通的时间只有75天。75天,这只不过是你漫长生命中的一个片刻,你连这个片刻都不愿和你的孩子分享吗?赶快抓紧时间呀,要不孩子长大了,他都不愿和你说话了。我做个检讨,我和孩子沟通的时间不够15分钟。

4、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理想的家庭环境是:

1、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空间,并且受到尊重。

2、每个成员都有正面、积极的心态,充满信心及活力。

3、成员们视信任、支持和爱为家庭里的最高价值,超越一切其他事物。

4、每个成员都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5、成员之间容许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6、成员乐于助人、富于爱心。

7、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学习,鼓励独立思考。

8、成员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价值,包括自己的价值。

9、成员乐于与家庭分享,无论是乐趣或是悲愁。

10、成员们在一起所做的事,应该注重过程和意义更甚于结果。注重过程就是在乎对方的参与,肯定一起做的意义。家庭环境十分重要的,让我们为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家而一同努力吧!

孩子,你是我的宝贝。因为有你,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我和你一起成长,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生活一定更美好。谢谢你!

第四篇:亲子教育论文

请不要忽视孩子的提问

孩子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问题,却包含很多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是孩子积极思维的体现,是他们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家长可不能应付了之,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从身边的花花草草,到遥远的太阳和月亮,都会激发他们的疑问和想象。

孩子的问题经常被家长忽视

两个做客的小朋友抢着看一个节目,而小主人却想看另外的节目,抢不过来就去找爸爸:“他们两个不让我看电视。”爸爸说:“他们是两个,少数要服从多数。”孩子委屈地问:“为什么?难道两个人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吗?”爸爸忙工作,不再理会孩子。

彤彤看到一辆冒着烟的摩托车,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那辆摩托车是锅做的吗?它和锅一样冒烟呢。”她又捧着一捧草问爸爸:“爸爸,什么是草?”父亲说:“草,就是草嘛。”

默默有问不完的问题:“草为什么是绿色的,它怎么不长成花的颜色?”他会问:“为什么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早上起床,他会问:“月亮姐姐为什么不见了呢?太阳为什么那么热?太阳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父母一开始还会耐心回答,后来就让他自己去想了。昊昊拿着一本书跑到爸爸身边问:“爸爸,这个狐狸老跟在鸡后面干啥?”“问你妈去。”„„过了一会,昊昊又拿着书跑过来问:“母鸡为什么没发现狐狸?”爸爸:“一边去,没看我在忙吗?

孩子的问题中蕴含着智慧和探索

孩子们看似司空见惯或者毫无意义的问题,却容不得家长小看。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些甚至切中人类发展中最本初的、重大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即是智慧

雅斯贝尔斯说:“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老子也认为,最具智慧的圣人恰恰就是复归于婴孩。也有人认为孩子的问题甚至比那些哲学博士更深刻。如上文提到的,两个做客的小朋友与小主人抢看节目,孩子反问爸爸:“难道两个人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吗?”再如,捧着一捧草的彤彤问:“爸爸,什么是草?”孩子的这些发问是否更具哲学的意味?是否比大多数家长的认识还要深刻呢?可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本身就是智慧。这些智慧需要我们家长向孩子们不断地学习,甚至不断地反问我们自己。

孩子的问题显现着积极的思维

孩子有问题恰恰说明了孩子的思维在积极地运转,他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的发现,以及他是怎样用他的思维加工他的发现的。如上文中彤彤看到一辆冒着烟的摩托车,她就问:“摩托车是不是锅做的?”在她的经验中锅会冒烟,看到摩托车冒烟,她就将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 摩托车是锅做的吗?从孩子的问题里可以发现她敏锐的观察、活跃的思维。孩子的问题说明了他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建立起联系。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而这个孩子不正是在完成自己生活经验的不断重组吗?同时,通过孩子的问题,家长还可以发现,孩子的思维水平正处在复合思维的阶段。他通过联想将各个具体成分和复合物连接起来的特征扩散了,形成了直观到具体的形象或者物品连接的复合体,它们所连接的联系的广泛多样是惊人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时期孩子的问题特别多,同时又充满了发散性、创造性。

孩子的问题显示着孩子向未知领域的努力

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未成熟,其操控外界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神奇的,而孩子天生有一种力量,他是天生的学习者。孩子试图控制他周围的环境,他以无穷尽的问题,向未知领域做出不断的努力,以求得安全的欲念。

这样一种向未知领域的努力,转换到现实生活中即孩子可以从身边的花花草草、猫狗虫鱼开始,一直问到遥远的太空。正如上文默默的那些问题,正是他向未知领域的努力。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问:“为什么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早上起床,他看不到月亮就问:“月亮姐姐为什么不见了呢?”这些都表明他不断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而孩子们向未知领域的努力也正是人类能够不断获取知识,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前进的重要力量。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本身就是智慧,它也蕴藏着孩子向未知领域的努力,所以家长不能小瞧了孩子的问题。家长需要,孩子们也需要家长耐心地、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正视孩子的提问

理解了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孩子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满意的回答对于孩子成长的长远影响,就需要我们家长谨慎地、正确地面对“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十分滑稽、甚至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时候一笑了之、敷衍或者粗暴制止,都会影响孩子,甚至导致其智慧停滞不前。而当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对他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回应时,不仅能促进其认知的发展,而且能激发他对外界探索的兴趣,继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给予孩子积极回应

对于能直接回应孩子的问题,如“这个狐狸老跟在鸡后面干啥?”家长可以直接回答孩子“狐狸喜欢吃鸡,跟在鸡后面是为了捉住它”。有些问题则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进一步观察,全面了解,如“母鸡为什么没发现狐狸”,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狐狸走路的姿势等,让孩子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相反,如果家长敷衍,甚至嘲笑他的话,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没有问题了。

提高孩子的提问水平

孩子提问的水平与其自身经验,认识的广度、深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呈正相关。家长要利用日常生活资源,让孩子发现 问题。对于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孩子,可以适当地提供反问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思考。如彤彤捧着一捧草问爸爸什么是草,家长可以回答:“我觉得绿色的,矮矮的就是草,你觉得呢?”这样使孩子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问题上,还可以引发对事物的整体思考和认识。甚至可以结合孩子思维发展的水平,有意创设适合其思维水平的环境,给予其机会发现问题,通过进一步引导,提高孩子的提问水平。如默默问:“太阳为什么那么热?太阳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这说明默默将生活中某些经验迁移到太阳身上,但他不像“摩托车是锅做的吗”问题一样,可以清晰地看出彤彤的经验的重组。这时家长可以通过进一步引导,或者反问:“你为什么担心太阳会掉下来?”聚焦到默默最初的经验上,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根据孩子最初的经验,提供合适的帮助与支持。

孩子的问题是不可小觑的,家长不但不能忽视孩子提出的问题,还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并在回答问题上下功夫。

第五篇:用NLP理解层次解读亲子教育

用NLP理解层次解读亲子教育

作者:黄健辉 NLP专业执行师

一、罗伯特·迪尔茨和理解层次

在学术界,有时人们为了纪念对某个新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往往把他的名字与他所做的贡献、提出的理论整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称谓,做为他的“名号”,新的名号往往能够让人一眼就感受

到他的身份。

比如说在中国第一个提出破产淘汰理论的学者曹思源,人们尊称他为“曹破产”;大力倡导产权明晰化的学者张维迎,人们称他为“张产权”; 以倡导、推动股份制闻名的厉以宁被称为“厉股份”;大力倡导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改革把脉的学者吴敬琏,人们称他为

“吴市场”。

为特定的人起一个“名号”以显示他的身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

在NLP领域中看到。

比如对理查德·班德勒、约翰·葛林德,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创始人”的身份。罗伯特·迪尔茨是当今NLP学界公认的对NLP贡献最多的人,“贡献最多的人”——这也是人们给他的一个名号和身份;贡献最多,具体的最主要的贡献在哪里呢?这时人们往往会在后面加上一句:他在1990年整理和发表了“NLP理解层次”。

从人们对罗伯特·迪尔茨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在NLP界的影响力和身份,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信息:理解层次在NLP领域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华人NLP大师李中莹也说过:NLP理解层次几乎可以应用在任

何领域。

今天,我们谈的是NLP理解层次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

精神:自己与整个世界其他系统的关系。(人生的意义)

身份:自己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要怎样度过这一

生)

信念:配合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什么做,有什么意

义)

能力:我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掌握了什么技能?(如何做,懂不懂)

行为:在环境中我们的运作。(做什么,有没有做)。

环境:外界的条件和障碍。(时、地,其它人,其它事物)。

关于理解层次的更详尽的介绍——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请参考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用NLP理解层次解读电影<入殓师>的情节发展》 http://bbs.xinzhilv.net/thread-4280-1-1.html

二、为什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1.聆听问题

①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说:XX学生家里很穷,他父母都是农民/普通工人,他/他家几兄弟姊妹都特别能吃苦、很有毅力、学习非常勤奋、成绩特别优秀„„这样的学生之后考上了重点大学,然后出来工作,各方面的表现也都相当优秀。

②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家的孩子,他的妈妈才读小学三年级,字都不认识几个,他的爸爸也是才读到小学毕业,他爸妈都是做小生意、打杂工,辛苦得很,根本就没有时间管他,更不用说在学习上帮他、教他了,可是人家在学校各方面都表现得那么优秀!

③一些家长在互相讨论时,也会很来劲地讲到以上这一段话,后面补充上一句:人家父母小学都不毕业,孩子不是照样考上重点大学,找到的工作也不错!

2.回应:

①老师说的,会给人一个错觉:以为穷人家的孩子自然就很优秀,穷人家的孩子理所当然的早当家;甚至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持有这个信念是对的,而举很多这样的例子,你看某某家是这样的、某某家的孩子也是这样的。

持有这个信念的人,所使用的方法类似于这样的归纳:中国的企业应该具有国际的眼光,应该向世界一流的企业学习,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500强!世界500强的企业有什么特征呢?于是派团出国考察,经过一番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世界500强公司都盖有很高很堂皇的办公大楼,所以,如果我们要成为世界500强的话,我们也要盖自己的办公大楼!

直接把“家里穷”和“孩子早当家、能吃苦耐劳、优秀”连在一起,这是犯了归因上的错误;就好像把办公大楼作为世界500强公司成功的原因一样。

②③家长在抱怨孩子不够优秀,同时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孩子,并且为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不作为、没有效果而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从而让自己感受好一点、心安理得;抱着这样的心态,旧有的行为继续下去,孩子终于也没有什么

出息。

如何来识别老师、家长所持有的这个信念是一个限制性的信念呢?最简单的方法是举出一个反例:比如你可以举出很多的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并不聪明、成绩很差、初中不毕业,出到社会处于很劣势的竞争地位的例子。

举出反例是很容易的,但也往往不是最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因为持有限制性信念的人,他往往是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部分。

3.案例和理论研究

下面我就用NLP理解层次来解读为什么有些家里非常穷、父母文化很低的孩子能够在学校、社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表现相当优秀。

就以“XX学生”为例来研究,我的家庭情况与“XX学生”完全吻合,我在学校、工作时的表现和他的也完全一样。

但是,当我仔细回顾自己的成长,总结自己的品质和所取得的成绩时,除了感谢自己的努力之外,我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归功于我的母亲和我成长的家庭。

从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来说,我觉得在我7、8岁的时候、甚至是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基本定型。

我母亲是如何影响我的呢?她教给了我一些什么东西呢?

很简单:她无意识的、但是非常成功的把一些卓越的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灌输了给我,并且非常成功的让我认同了她对我在身份层面上的期待。

所以,如果说我是由母亲教育出来的话,她对我最重要的影响是在信念、身

份、精神这三个层面。

每当忆及小时的经历,母亲的那一番话犹如放电影般的历历在目:

“经常跟你们说要听话!在家要懂得干活、照顾自己,在学校要勤奋学习!”

“你妈妈——我!就是因为没得读过书,字不认识几个,出去在外面被多少

人嘲笑、看不起!”

“你爸爸又是这样一个没头脑的人,话不会说几句,你们知道我在外面受了多少的白眼、欺负!为了让你们有个好点的读书环境,我不远千里从农村搬到这小镇,现在你们放学后不用再去种田了,不好好学习,还去跟其他孩子捣蛋!让

别人上门来投诉!”

“经常跟你们说!只要你们读书读得下去,我就是砸锅卖房子,借钱也要送

你们读到毕业!”

“看看你爸、妈没得读过书,现在做工做得多辛苦!多劳累!每天还要回来

跟你们伤心!”

经常是我们兄弟几个在外面捣蛋被别人上门投诉的时候,母亲就会拿根棍子,边教训边打,一边打一边说以上这一番话,当讲到她在外面工作的艰辛、受到的委屈和欺负时,眼泪就如泉水般地涌出来,这时手上的力度会更加重,我们被打得嚎啕大哭,棍子仿佛也敲打在母亲的心窝上,她哭得更是伤心欲绝:“我这条命怎么这样苦啊!”„„扔下棍子就要去寻找绳子,这时,往往是我,就会第一个冲上去,抱住母亲的脚,拉着她的手,不让她走,然后大哭: “妈妈!我知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然后,母亲就会紧紧抱着我们,低声哭泣!

现在回想起这情景,心头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小镇里做的工作、小生意无法维持家里的生活,没办法支撑我们兄弟姐妹读书,父母都到广东去打工了。那时大哥读师范、姐姐读初中,都住校;二哥读五年级,和我在家,两个小孩子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此后十几年,父母都长年在广东打工,真的是供养、支持我们几兄妹读书到

毕业。

学习了NLP之后,我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何母亲、家庭会对我的影响如此

大!

就以上面忆及的这段被母亲教训的情景为例,母亲在无意中非常出色地运用了NLP里重要的技术和理念:下心锚、次感元和理解层次,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理解层次来看,整个下心锚的过程,各个层次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此,这个心锚也就下得特别重、具有非常大的威力!

环境:家里确实很穷,父母工作很辛苦,文化不多,经常遭受邻人的闲言碎语,我们有时确实是跟其他孩子在外面调皮。

行为:教训、鞭打、感化我们。

能力:叫我们不要捣蛋,要学会做事,勤奋读书。

信念:读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有文化才不会被人看小!只要你们书念得下去,父母多么辛苦都会送你读。

身份: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为家族争一口气。

整个下心锚的过程,充分运用了NLP中所说的各种次感元技术。

视觉:母亲愤怒的神态,伤心、痛苦的表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听觉:母亲的训话、哭声以及鞭打声;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触觉:棍子鞭打的疼痛、母子的拥抱;痛在身上,感觉在身上;

嗅觉:家中的气味、母亲身上的气味;吸进肚子里;

味觉:流出的眼泪;尝在嘴里,感觉在心里。

以上所列是当时的情境中最有影响力的次感元;此外,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和期待,家庭中的气氛、家庭在环境中的遭遇也都是影响我们当时的心情、信念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样的情境(下心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我被深深地影响了,我被毫无抗拒的在潜意识中种植了这样的信念:要懂事,非常努力地学习、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争一口气。

以后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果然是这样的。带着母亲从小给我种植的信念和身份,我从一上学开始就表现出优秀的特性,此后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都特别用功,无论是成绩还是其他方面,在学校里都属于佼佼者。也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和身份,我以坚韧的意志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地发展出更

多的优秀品质和习惯。

从统计学的方法来看:穷人家的孩子有成才的;穷人家的孩子不成才也有一大片;富人家的孩子有非常优秀的;富人家的孩子也有非常拙劣的。

穷与富仅仅是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与孩子的成才或不成才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不是什么决定性的因素。现代行为心理学已经揭示出这样的规律:

结果 ← 行动← 决定←选择←察觉←信念、价值观←身份、定位 [环境][行为] [能力] [ 信念、价值观][身份]

通过案例的分析和理论的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真正决定一个人成才或不成才,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成就,这是由他的行动直接决定的,而他在人生中做什么样的行动、决定和选择,归根结底则是由他持有什么样的信念、价值

观和身份决定的。

这就是NLP理解层次的威力所在!怪不得李中莹说理解层次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领域。

更多有关“家庭中的环境、氛围、父母亲对孩子在信念、价值观、身份层面上的影响”的文章,请参考王东华《发现母亲》中的第六章《习育·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做人》

http://baby.sina.com.cn/edu/2006-07-11/143017730.shtml

三、你的教育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

(一)亲子教育中的困惑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了,社会上突然间冒出了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课程,宣传、推广各派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有冯德全早教、赏识教育、蒙氏早教、国学经典教育、NLP

亲子教育等等。

有时听各个培训讲师的课程发现,各派间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方法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互相责备其它学派的理念或是方法。

比如在以下这些问题上,各派的看法极为不一致:

1.父母是否应该充分发挥对孩子的影响力?

2.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哪些能力?

3.如何介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干涉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自由成长?

4.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要求、责备到底是害了孩子还是帮助了孩子?

当这些家长通过看书、上网、上课与各派的实践者交流,会发现这样的情况:

①A、B两个学派的讲师各说对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好、是错的。

②A学派讲师展示很多参加自己课程的学员在教育上取得的成果,并且让学员现身说法,让孩子现场展示;家长开始觉得这些方法不错。

③B学派讲师也展示很多参加自己课程的学员在教育上所取得的成果,并且让学员现身说法,让孩子现场展示;观看的家长也开始信服。

④经过与上过A、B学派课程的家长交流,看到他们的孩子,也有很多都不理想,情况很糟糕,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A ← 针锋相对 → B

A展示很多成功的例子 B展示很多成功的例子

A有很多失败的例子 B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

于是家长们思想开始混乱,尤其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出问题、教育没有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担心、着急,这时导师也不敢相信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的观点:关于各派间教育理念、提倡的方法不一致、甚至针锋相对的情况,要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育儿思路,家长必须回答

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上的优秀人才?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美满的人生?

3.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4.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

5.当孩子„„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6.你如何知道孩子的发展是否在偏离理想效果的航道上?

转化成通用培训课程中的用语就是:

1.你想要的是什么? →精确地介定自己的目标、想要的效果

2.你如何得到它? →落实到自己的做法、行动和策略

3.它会导致什么? →你的目标会带来哪些影响?

4.你如何知道它出现了?→设计检验标准,反省、检讨

[ 出自罗伯特·迪尔茨《语言的魔力·回应术与信念结构》 ]

如果以上的问题你都有一个比较有把握的答案,那么你的育儿思路就会是清

晰的、坚定的。

二、事倍功半的教育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花了很多口舌、做了很多工作、也去参加了很多亲子教育的课程,效果却很不理想,为什么?

我的研究结论是:问题出在理解层次上。

对于孩子来说:

①家长参加课程培训,为孩子买各种学习用品:智力玩具、书本、绘画工具、钢琴等等 → 这属于在环境层次上的努力;

②孩子在家长的设计、要求下玩拼图游戏、看书、绘画、学钢琴→这是在行为层次上的努力;

③孩子能够玩各种智力游戏、读书、绘画、弹钢琴→这属于能力层次;

以上的影响仅仅是影响孩子因素中的一部分,到底占多大的比例,那要看各个家庭的情况。

比如说孩子的环境层次上的影响还会有:家长喜欢看电视、打麻将、无所事事„„;

行为层次:孩子也经常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拖延偷懒;

能力层次:孩子染上各种不良习惯;

任何事情在人的头脑中都会有六个层次。

而孩子在接受父母、家庭以及其它社会系统在各个层次上影响的时候,他的信念、价值观和身份到底是怎样的,这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特征。

事倍功半的教育就是家长感觉自己在环境、行为、能力层面付出较多,孩子好像也有较多的付出,但是孩子在信念、价值观和身份的认同上,却与以上的付出完全相反,相矛盾,而是接受了来自于另外的环境、行为、能力上的信念和价值观,比如:看电视、打麻将才是快乐自由的,学习事实上是很辛苦和痛苦的,做一个偷懒、顽皮的人我就可以得到母亲更多的关注。

当孩子认同了拙劣的信念、价值观和身份,一旦没有了外界的监督,由他的信念和价值观所引导出来的行为和表现也就会是拙劣的。

这就是父母头痛的原因所在。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花了很多口舌、付出了很多行动,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这就是事倍功半的教育。

三、事半功倍的教育

有的家长并没有教孩子玩智力游戏、也没有教孩子认字读书、发展各种优秀的能力,但是他却能够在信念、价值观和身份上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持着这些卓越的信念和身份指引自己的行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样的教育,就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比如我母亲对我的教育。

还有一些家长,清晰地知道每一件事情中所蕴涵的对人影响的六个层次,并且能够准确地观察孩子在各个层次上的发育情况,具备在各个层次上指导、支持、影响孩子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我把它叫做绝对优秀的教育、最高效率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想不优秀是很困难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教育,也是可以让其他家长学习和模仿的教育。

总 结

NLP理解层次揭示了人类的神经逻辑分为六个层次,并阐明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理解层次准确的解释了人类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用NLP理解层次来解读亲子教育,可以很好的解释教育中的各种困惑,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为什么有的家庭教育会事倍功半,有的家庭教育却能够事半功倍。

NLP是很注重模仿的。懂得了理解层次,聪明的家长,我想你应该明白怎么做了。

祝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伟大的父亲、母亲!

本篇原创:作者黄健辉,QQ:1257170631

黄健辉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nlp5398

首发心之旅游学网(http://www.xinzhilv.net/)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亲子教育论文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亲子教育论文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子教育

    亲子训练营“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

    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青春期的心理危机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患者约1600万,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精神问题,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一项以全......

    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 当今家庭中存在三大问题令很多人头疼:一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二是有婚姻没爱情,三是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并且孩子的教育成为三大问题的重中之重。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以......

    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对初中阶段城市流动儿童的重要意义探究【摘要】随着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了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由于其父母在......

    亲子教育

    如何当个效能父母(之一)——父母也是人 凡是人都有感觉,当个称职的父母并非丢弃人性,您仍可以对孩子表达您的好恶,更不用假装去接受孩子的行为。或许孩子比较喜欢各种行为都被接......

    亲子教育

    两堂课的内容1.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2. 教会孩子要学会手心向下,懂得给予,而不是一味索取的”手心向上” 3. 言......

    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家长必备的三件常用法宝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

    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认知 1 认识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说,亲子教育的基础是亲缘关系,核心内容是抚育者与婴幼儿之间的互动性活动,目的则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