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培养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0:0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第一篇: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的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责任心,持续的专业发展进取心,强烈的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调查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素养,具有爱心和助人自助精神,了解地方实际、适应地方需求,能在教育科研机构、民政、劳动、卫生、司法、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能够胜任在公司中从事调研、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整合高校、政府双方资源,以NGO为平台,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网”,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科研、培训交流、专业课程对外开放,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等多元方式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的办学宗旨始终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基本要求

1、内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我国相关法律和社会政策。

2、完整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学的专业方法和技能,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

3、具有较强的与服务对象、机构相关人员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务方案、开展社工服务的动手能力,服务和研究的创新能力、创建与服务各方和谐关系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

5、有一定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基础: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指出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阐明社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2、应用心理学:运用辩证唯物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主要讲解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概论、历史、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学会调节自我以及人际关系。

3、社会研究方法:该课程以社会调查活动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人类社会调查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明了社会调查活动的性质、特点、运行机制和功能,介绍了社会调查活动诸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已经资料分析方法、调研报告撰写方法。

4、个案工作:系统阐述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的基本理论框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介绍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二是介绍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基本技巧和具体技巧。三是介绍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重点介绍在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心理-社会治疗”、“人本治疗”、“行为修正”、“理性-情绪治疗”四个个案工作的模式以及家庭治模式。

5、小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小组工作的发展,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小组动力学,小组发展过程与各阶段技巧,小组的评估,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以及由这些实践引发的有关本土化的思考等;着重阐明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注重理论和基本技巧的结合,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实务训练,联系中国本土的经验,以增强实践能力。

6、社区工作:该课程主要介绍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的社区工作,其发展历程、定义、理论、过程与技巧、社区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引起的本土化探索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理、理论、基本工作方式和技巧等,并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结合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

7、社会政策与法规:主要向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介绍当代各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和当代各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

8、社会福利与保障:本课程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全面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构成要素、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内容,介绍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制度、计划和项目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第二部分以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科学各领域或各种社会思潮中有关社会福利问题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为对象,介绍它们所表达的福利价值观和福利追求,分析它们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影响,对各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

四、实践教学安排

(一)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三块进行:

第一块,应用实践教学之公共部分,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形势政策、就业指导课、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第二块,应用实践教学之专业课部分:一方面减少核心课程的数量,另一方面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增加实训的部分,大多数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了2-3学分的实训课程。此外,专业拓展课程里减少理论讲授课时,增加实训课时。

第三块,应用实践教学之社会工作实践部分,包括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协会活动等。

(二)毕业实习安排

毕业实习在第六学期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按18周计,共18学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安排 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基准教学计划表中,涵盖了专业核心课、拓展课、应用实践课以及通识拓展课程四大板块。在教学方法上,本专业采用多种方法,既有传统的讲授法,也有案例法,研讨班法,亲历实践法等。在考核方式上,鼓励创新性考核,改革的方向就是将之前注重结果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经过九年的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的“渗透性、递进式、全方位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大量改革。

1、具体改革内容包括:改革核心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应用发展课的授课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应用实践课的授课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

2、改革的目标包括:突破理论课单方面讲授的局限,形成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授课模式;突破现有的以试卷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基本方式的局限,形成课堂表现、课后准备、考试等多环节、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调整培养方案,形成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等。

3、关键问题:形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们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环节、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等。

六、专业能力设计

培养出的社会工作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核心专业能力:

1、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是衡量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最直观的标准。专业知识既表现为助人、尊重、平等、奉献、责任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也表现为介入、参与、动员、策划、组织、实施等方法。它不仅确保人性、人权、人与社会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提升了助人者的人格境界,更使服务超越一般的助人行为,上升为具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方法的能力型服务。本项能力具体包括个案服务能力、小组服务能力、社区服务能力、机构运作知识的掌握、工作方案设计能力、过程监督能力、总结评估能力等。

2、对基层组织的认识、基层事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中国目前大量需要的是能从事基层社会事务管理,能从事最普遍化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者。所以学生应准确掌握社会工作基本原理,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基层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机构的基本知识及其运作模式,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3、社会调查、分析与论文撰写能力。开展社会服务、进行社会动员、实施社会行政等,都需要借助社会调查,需要遵循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同时,运用社会调查原理实施工作。要求我们的学生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实施途径及考核方式包括: 能力 具体要求 达标的途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 提供社会工掌握社会工作基

课程学习社工协会初审,法学系学生能力培作专业化服础知识、通识知

五个一工程 养指导委员会考核,计算相应的能务的能力 识、工作方法

力学分

对基层组织了解基层工作流社工协会初审,法学系学生能力培的认识、基五个一工程 程、职责、方法,养指导委员会考核,计算相应的能层事务的组专业实习掌握基本的组织力学分 织和管理能毕业实习和管理技巧 实习考核,计算实践课程学分 力 掌握各类调查的课程考核 社会调查、方法和技巧,掌

课程、竞赛 社工协会初审,法学系学生能力培分析与论文握资料分析方

五个一工程 养指导委员会考核,计算相应的能撰写能力 法、论文写作方

力学分 法。

“五个一工程”指:主持一项个案工作、组织一项小组工作、实施一项社会调查、联系一个社工机构、发表一篇社工文章。

七、专业特色

特色:西部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UGN’三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近九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式:以实践教学为突破,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服务促地方发展,以服务换发展空间,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西部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UGN’三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宜宾学院(U)社会工作专业登记成立的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争取政府相关部门(G)、国内外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资源(N),以本地区弱势群体为对象,以我校社会工作师生为基础开展各类服务,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形成独特办学模式的目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争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长期不间断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能力培养方案中对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渗透性、递进式、全方位型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开展的项目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资助的地震灾区“儿童友好家园”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民政部资助的“儿童温馨家园”项目、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的“留守儿童调研”项目等。

第二,以教师科研、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培训交流等为契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此扩大影响,换取发展空间。总体措施是: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失依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研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升教师科研、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以此为依据同政府部门、基金会接触,为申请项目和资助奠定基础;以社会工作教研室和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拓展与宜宾市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宜宾市民政局、关工委、儿童福利院、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宣传研究成果,并积极争取开展项目服务;以社会工作教师、社会工作协会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积极同国内外基金会联系,以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申请资助,实施本地区的弱势群体服务;在争取到项目和资助后,以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管理平台,整合师生力量,开展项目服务,增强教师实务能力,让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可以开展项目服务,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八、学制与学分要求

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修完通识核心课程模37学分、拓展课程模块42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4学分、应用实践课程42学分,总共完成165学分方可毕业。学分认定与替换等内容见社会工作专业柔性学分修读实施管理办法及课程简介。

九、学位授予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修读学分要求并符合《宜宾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其他条件,可以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十、环境教育安排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环境教育中所修学分应不低于4学分。由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实施的环境教育包括以下内容: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城市社区服务、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会工作文化节、社会工作协会其他相关活动。环境教育意在鼓励学生融入专业所涉及的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加深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和体悟,强化专业意识。随意,所有本专业学生都应该参加上述活动且积极申请认定学分。

同时,学生环境教育还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校规定的创新学分、特长证书、资格证书和大学生学术科技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学科竞赛计划等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如果不参加由本专业组织实施的环境教育,也可以积极参与上述活动并取得环境教育学分,可以替换由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实施的环境教育学分。

第二篇:社会工作技能方案培养

(三)社会工作技能

1.培养目标

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拥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四大方法技能,能够实际操作个案、团体、社区、社会行政等方面社会工作案件,使之具有较强的社会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培养内容

(1)学习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2)掌握社会工作的四大方法技能

(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与案主救援

(4)提高社会服务的研究能力

3.培养途径

(1)第6学期安排《社会工作概论》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第6学期的每周周末有计划的带领学生进入残联、民政、社区等进行参观见习,播放社会工作影片,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2)分组安排学生到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实习基地见习,提高社会工作的四大方法技能。

(3)在宿迁残疾人联合会实习基地建立“残疾人工作坊”,分组安排学生进行残疾人案主的社会服务于救援。

(4)安排学生深入社区进行专项救助活动,锻炼学生策划社会工作案例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4.考核办法

(1)通过期末考试获得卷面成绩

(2)第6学期末社会工作见习结束后,学生每人书写一份见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见习报告质量,将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获取平时成绩。

(3)鼓励学生报考初级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者可以获得2个创新学分,并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测评,以资格考试成绩代替期末成绩。

第三篇:社会工作 服务方案(个案)

服务方案

一、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王婆婆,今年83岁,丧偶,半身瘫痪多年,无自理能力,唯一照顾她的弟弟近年因病离世,现无人照顾,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不愿入住敬老院,家人表示无法照顾,向居委会求助。

二、存在问题

1、心理问题,王婆婆丈夫离世多年,无儿女,属于独居老人,心理上缺乏家人关爱,加上半身瘫痪,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孤独和无奈,对生活失去信心。

2、个人卫生问题,王婆婆因半身瘫痪,没有自理能力,近年也因长期卧床,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个人卫生方面不能及时清洁,导致老人身体皮肤多处破损。

3、疾病问题,王婆婆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而且身体状况因长期卧床而比较差。

4、照顾问题,王婆婆没有近亲,弟弟的家人也难以照顾。

三、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

1、恢复王婆婆对生活、生存的信心。

2、解决王婆婆基本的生活问题,包括日常生活、饮食、个人卫生等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

3、缓解轻王婆婆半身瘫痪后所带来的身体疾病问题,减轻因疾

病带来的痛楚。

4、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发掘和运用社会和社区资源,提供王婆婆日常的照顾服务。

四、具体服务

1、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发掘社区专业社工服务资源,请专业社工与王婆婆谈心,让王婆婆正确面对自身的问题,包括弟弟的离世和现时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引导服务对象说出自己的感受,主动思考她的真正需要,她希望得到何种帮助。

2、与王婆婆弟弟的家人进行沟通,希望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每周抽出不少于一天的时间探望王婆婆,让王婆婆感受家人的关怀,减轻她的孤独感。

3、发动社区志愿者、义工队和邻居,定期到王婆婆家,每周四次,陪她聊天,为她读报,留意王婆婆的情况,留下社区或者社工的联络方式,如发生情况,可以及时联系。

4、帮助服务对象申请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王婆婆在生活料理和个人卫生上的问题。

5、发动附近的小食店为王婆婆提供送餐服务,并与邻居配合,解决王婆婆的饮食问题。

6、向社区残疾方面的工作人员咨询,连同社区医院,提出针对服务对象瘫痪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救助,如医生的上门会诊服务。

五、服务期限

与服务对象订立开展服务的时间,为期6个月。6个月后,通过评估让服务对象发挥自决权,决定此服务方案是否有效,如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可向服务对象提供关于转介到老人院的建议。

六、联系方式

治疗者和服务对象采取直接见面的方式。

第四篇: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来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

一、社会工作基本情况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内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如高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单亲家庭、问题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吸毒者、艾滋病患者等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者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工作者制度的核心内容有二:一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包括与之相关的教育培训、水平评价、岗位设和薪酬待遇等制度;二是民间运作机制,建立以“公办福利机构为基础,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服务运行模式。由政府向有一定信誉、社工水平较高和服务质量较好的民间组织购买服务。

二、目前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从全国来年社会工作开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有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其中上海市针对青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趋势,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2003年8月在上海团市委成立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2004年2月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购买阳光中心等社团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相关专业服务,承担全市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及维权保护等工作。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上海籍的16至25岁,没有固定工作、不再继续就学、缺乏监管的青少年,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闲散青少年”、“边缘青少年”。上海市推行社工制度的核心是由政府购买社团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相关专业服务,充分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政府直接管理青少年事务为吃“套餐”,那么政府购买社团的专业服务可称之谓“点菜”,满足了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中多样化的需求。

由团区委指导成立的新市民家园,引进青少年维权热线“小陈热线”,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专业服务,正在对社工制度进行有益的试点。目前团区委正在城阳街道部分社区进行试点,探索青少年事务社会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工制度

团区委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具有城阳区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制

度体系。

一是严格准入标准。要求社会工作者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经公开招聘后录用的社会工作者由团区委负责统一进行岗前培训。每年由团区委负责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一次综合培训;各街道团委负责不定期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适应本职工作。

二是强化日常管理。社工将受聘于民间组织,再由团区委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团区委对民间组织提出工作目标,并委托街道团组织对日常服务进行考察,民间组织负责具体监管社工的操守和服务。如果对某个社工的服务不满意,可以根据合约,要求民间组织更换社工;如果更换的社工仍然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可以根据合约更换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

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社会工作者实行季度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以社会工作者能力、操守、业绩为主要考核评估内容,结合思想品德、职业素质、专业水平和聘期内的工作表现,由团区委和社会工作者所服务的社区给予考核意见,团区委每年开展优秀社会工作者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社会工作者,由团区委给予表彰和奖励。

共青团城阳区委员会

2009年3月12日

第五篇:培养方案

大石头村寄宿制学校对支教大学生培养方案

为推进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地域文化教育的交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有关城区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教育帮扶的精神,响应市教育局关于“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号召,我校与天水师范学院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照上级要求,积极有效地推动此项工作,特制定以下指导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推进素质教育,与世具进,创新进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教师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势,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扶贫的力度,尽快改变农村薄弱学校面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二、支教与受援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我校在人力、物质方面,为顶岗支教实习的大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保证他们住有居所食有餐厅,办公有办公室办公桌,实习有指导老师,授课有教室有学生。

(二)我校为顶岗支教实习的大学生配备综合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专业老师对口做顶岗支教实习的大学生的指导老师。

(三)接受的顶岗支教实习的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业务能力较强,身体健康。

(四)顶岗支教实习的大学生须在我校实习至少一个学期。若因个人原因中途离开,我校不承担相关业务资料的提供。

(五)顶岗支教实习的大学生必须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考勤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服从学校的安排。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给予受援学校管理上的支持

1、开学初,支教人员争取在一两周的时间内,熟悉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结合支援学校情况给予受援学校领导这方面合理的建议,为更好地工作作好铺垫。

2、学校领导分批到受援学校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并与受援学校从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3、欢迎受援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来我校考察、交流工作。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无偿提供教研、教育、教学等项目的援助。

1、受援学校派出一至两名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培训学习。跟我校骨干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学习,互相交流。如;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业务能力等。

2、学校领导带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到受援学校授课,并进行评课。通过送教活动使双双教师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三)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做好后勤保障。

1、学校为支教教师召开欢送会,为支教教师确立支教光荣的意识,随时了解支教教师家庭情况,解决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

2、联系援助学校,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学校也将定期了解、关心支教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四、力争五种效果

1.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双赢效果。2.教育教学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效果。3.教育质量内涵更加丰富效果。4.学校品牌更优化效果。

5.友谊长存、合作内容不断拓新效果。

大石头村寄宿制学校 2013年3月6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大石头村寄宿制学校

支 教 大 学 生

学院: 教 育 学 院

班级:10级小学教育(3)班

姓名: 苏 云

下载社会工作培养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培养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推进我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教育培训目标 按照“一年......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案基本框架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案基本框架一、项目目标(目标对应背景材料提到的问题,一般一个问题对应1-2目标,项目目标一般3-4个左右) 二、项目内容(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一般一个目标对应1-2......

    社会工作

    社工分析青少年犯罪矫正案例(一) 运用“赋权”理论对“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犯罪青少年群体而言,由于群体成员以往的过错,以及社......

    社会工作

    2.试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模式,同时也在社会福利方面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建立了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

    社会工作

    一、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即社会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

    社会工作

    社工进社区的方案 098328109 刘玉涵 首先,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机构都要落实到位以身作则将条例认真传达给居民,让大家正视政策并对此多加关注,尤其是在生活中有利于社区......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中存在着理论欠成熟、体制不够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及培养计划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及管理硕士课程(MSWM) 培养计划 中山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1985年(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培训的学校),当时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