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

时间:2019-05-15 10:3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

第一篇: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

《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

高登小学

吴文凤

在“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的教学实验,我校以“仿写”作为小课题,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融入仿写训练,在课内外各类文本中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我教的是五年级,在这个学期的仿写教学中主要以片段仿写为重点。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本学期的片段仿写教学训练中,我从教材中提供的文本入手,根据不同的文体,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叙述方式等写作手法,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下面简单讲一下一个学期以来我的教学策略及教学体会。

一、诗歌的仿写

在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不少优美的现代诗歌出现,或是描写细腻,或是情感真挚,或是颇具韵味,有的将世界的变化写得具体细致,有的将生活道理讲得形象易懂,有的又将微小的事物写得生动感人。这些诗歌为仿写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例如第一单元的《马背小学》,写出了牧区儿童童年生活的欢乐。文中第三、四小节就是很好的仿写对象。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齐读这两节诗句,然后对其进行仿写。指名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他们针对第三小节进行仿写的句子。一开始学生会将“马背”换成其他词语,仿造的句子有“清晨,朝霞在山顶上升起,夜晚,星星在山顶上闪耀”“清晨,朝霞在海面上升起,夜晚,星星在海面上闪耀”等等。而后,我适当提醒学生,可以将“朝霞”“星星”“清晨”“夜晚”等词语也进行替换。学生再一次进行仿写,此次效果就更好了。“清晨,朝阳在海面升起,傍晚,夕阳在海面落下,大海是我温暖的家呀,童年的梦是那样美好!”“春天,种子在田野里发芽,秋天,果实在田野里成熟。田野是我温暖的家呀,收获的喜悦是那么美好!”等等优美生动的小诗在学生笔下出现。而第四小节的两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较好的仿写切入点,既能让学生学习写一小节诗歌,又能让学生复习比喻句,明白在各种文章当中都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

诗句仿写一直贯穿于本学期的诗歌教学中,本册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我们的错误》《微笑》等也融入了仿写训练。渐渐地,同学们开始会在仿写之初就将平时积累的词汇运用到写作当中,如《我们的错误》第三节仿写时,其中“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一句,学生在仿写时就能用“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犹豫不决、停滞不前”等等词语替代“畏缩不前”一词。简单的诗节仿写让学生对词语、修辞有了更多的接触,也为其他文体的仿写训练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散文的仿写

本册教材选用了多篇经典的散文,《巩乃斯的马》《雅鲁藏布大峡谷》《红树

林》《我喜欢》等都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也有很好的仿写文段,《巩乃斯的马》第二自然段中关于场面描写的部分,《雅鲁藏布大峡谷》《红树林》中写景的优美片段,《我喜欢》全文都是很好的范本。例如《我喜欢》,全文每一段都以“我喜欢”开头,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在各个段落中又有比喻、排比的运用,让整篇文章显得十分优美,韵味十足。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授中,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课后在让学生进行文章的仿写。在课堂的仿写中,也有不少佳作出现。如一同学仿写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我喜欢在秋风中仰望夜空,月亮像玉盘,洒下的光辉就像白纱一样笼罩着大地”的比喻句,另几位同学仿写第四自然段,也写出了不少优美的句子,比如:

我喜欢看寒风中飞舞的雪花,在公园里,在小桥边,白的那样清新,美而悠闲。

我喜欢看夏日里颔首的荷花,在湖面上,在池塘里,白的那样纯洁,清心而又自在。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很适合仿写,因此在段落仿写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篇章仿写。

三、其它文本的仿写

精彩片段的仿写自然不仅限于诗歌、散文的段落仿写,在一些说明文、小说当中也有一些很好的仿写对象。例如《迟到》《成吉思汗和鹰》两篇课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部分,它们都运用语言、动作等来进行心理描写,表现心理活动。我在这一部分的仿写训练中先对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到关键字词,然后再设计一个场景,让他们体验自己的内心活动,再将这些感受写下来,有部分学生在仿写中能将动作、语言运用到心理描写中,比如写“紧张”,就写“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两手紧紧地抓住裤子”。而《鸟儿的侦察报告》中“侦察报告”的仿写,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找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件事、一个道理,也让学生学到不少写作技巧。

当然,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还存在不少不足,比如指导不到位、切入点寻找不够恰当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改进,争取让学生能真真正正的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二篇:吴占文《汽车文化》教学小结

汽车文化期中教学

吴占文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半学期又要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了17级《汽车文化》的教学工作,现特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册教材共有九章,依据开学初制定的教学整合方案,删除了第二章汽车的认识,第九章汽车驾驶与安全。预计需要24课时完成其他七章的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具有知识点多,容量大的特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教学计划,将七章教材的内容整合为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汽车的发展史;汽车的企业及商标;汽车名人及贡献;汽车文话;汽车与环境;汽车时尚。到现在共完成五个模块的教学。到学期末将完成七个模块的教学任务。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如下工作:

1、备课: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努力方向:

在这学期当中,我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没有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有时候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关心。课程的安排也不尽合理等等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会针对自己的问题,努力的改进自己:

1、对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的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3、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5、按时按量完成学校领导安排的任务。

第三篇: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对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小练笔的分析和探究

江口小学:陈晓玲 【内容摘要】

写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语文教学的随文练笔,本文就结合五年级上册教材,对教材中要求的小练笔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在教材中适当插入一些小练笔。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究,学生确实受益非浅,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关键词】 探究教材 切入 小练笔

【正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学生必大有文章可为!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有5处: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依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第9课《鲸》中的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第15课《落花生》中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这些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随文安排了这些小练笔,想方设法去淡化习作作为一种任务,给学生搭建一座座桥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根据查找资料和分析,我把课文后的小练笔的类型大致概括为四类:

1.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如第17课)2.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如第9课)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如第15、19课)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如第3课)课文后的这些小练笔都是十分好的习作资源,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把它们都适时地安排进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中可适当安排的小练笔

(一)‚阅读教学‛,从读学写

阅读课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了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减缓了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归纳起来,练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围绕‚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课文,其中有些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十分值得学习学习。如《新型玻璃》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分别介绍了一种玻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后,课后也有这样一个练习‚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在教学中,我先通过对前面几段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介绍玻璃的方法后,也试着安排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其实,通过这样一次的读写结合,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介绍方式,需要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加强巩固。但是坚持这样的训练,持之以衡,久而久之,学生在介绍事物方面自然而然会有很大的进步。

2.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同样,‚空白‛也为学生打开了同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学这样的文章,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而这也是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的下笔之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饱满。

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的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时,我适当地插入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课文的有些地方常会留有‚空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在想象中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习作融为一体的练笔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仅是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书上为我们遗留的这些‚空白‛。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当感受到‚我‛跑到工厂看到母亲在昏暗、嘈杂的环境下还在疲惫地缝衣服,这时的‚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对于母亲辛劳的深入了解,学生感触也很深,母亲为了照顾、抚养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自己也渐渐地变得瘦小、衰老了,自己这么辛苦的赚钱,而对于我买书的要求却十分赞同,一点也不吝啬,让学生们十分感动。这时,我适时地插入:写一写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想一想自己的母亲为了照顾你,一天到晚都在辛勤的工作着,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又如在学习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也感受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的悲痛,心中无限的怀念儿子,但又做出了‚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决定。特别是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请你想象一下,主席一个晚上是怎样熬过来的,请你来写一写。学生也十分感动,通过写也体会到了主席的心情。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中适时引入小练笔,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试着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了现在圆明园的情况。然后,假设情境,假如你现在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脑袋里会浮现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又如学习完《秋思》后,要求学生想象《愁思》中描绘的画面,把《愁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开动脑筋编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这些文字虽显稚嫩,但却是学生对语言感悟与理解后的童心释放,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

实践证明,故事性强,可续性强的课文让学生喜欢想象,而趣味性的练笔,学生也‚乐‛写,‚愿‛写。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小练笔的巧妙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文本的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二)‚日积月累‛,以写促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在每组课文之后都有安排‚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其中的‚日积月累‛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只要做到熟读成诵即可,然总有资源浪费之感,因为大部分学生‚厚积‛后并不一定能‚薄发‛,平时习作中仍鲜见积累的优美语言。经访谈调查分析后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语言使用惰性,认为能把意思说明白就行,何必‚兴师动众‛;有的学生缺乏语言使用的创新意识,认为与其冒险不如求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于是,在每次‚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即用‚日积月累‛‚词语盘点‛,任选几个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二是主题拓展式,即以‚日积月累‛中的某个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三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等,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日积月累‛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交流评议后,又可拓宽积累运用的视野。

(三)‚口语交际‛,以说助写

说和写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作能把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而且能促进说的能力的发展。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先说一说,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会跟着上升。说话课上,我显得比平时上课随便些,努力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首先让学生把要说的内容自由地说几遍,大声、小声、默说均可,目的在于再次熟悉准备的内容,边回忆边说,有忘的地方想想再说。然后同桌互说、互听、互评,指出优点,以坚定信心;不足之处,下次说时要注意说好。最后分小组说后选代表口头叙述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是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虽以听说训练为主要形式,但也是操练文笔的大好时机。在口语交际之前,学生为了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就必须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资料卡,拟写发言提纲或重要观点、例证。在口语交际之时,为了应对和表达,就得在倾听的基础上,速记别人的主要见解,或随时调整自己的发言内容。在口语交际之后,经历过的难忘的一幕一人一事一见解一感受都是鲜活的经验,此时,进行练笔就能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境界。巧借‚口语交际‛话题,能切实提高练笔的针对性。总之,我们应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综合学习‛,做后练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安排了两次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真实情境。如,第五组教材安排的综全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在活动之前,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并结合下面的活动建议,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活动之时,学生按照活动计划,分工负责自己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小组还要汇总;活动之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然后通过办手抄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练笔始终伴随着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铺展和延伸过程,更增强了练笔的实用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凭借着教材的丰富资源,我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活动里,时时处处操练文笔,让学生在练笔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王 坤.《阅读课上的‚小练笔‛》,《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陈虹.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C]。

获县级二等奖

第四篇: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写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就结合五年级上册教材,对教材中要求的小练笔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在教材中适当插入一些小练笔。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究,学生确实受益非浅,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关键词】 探究教材 切入 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学生必大有文章可为!因此,在教学中,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有5处: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依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第9课《鲸》中的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第15课《落花生》中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这些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随文安排了这些小练笔,想方设法去淡化习作作为一种任务,给学生搭建一座座桥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根据查找资料和分析,我把课文后的小练笔的类型大致概括为四类:

1、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如第17课)

2、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如第9课)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如第15、19课)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如第3课)课文后的这些小练笔都是十分好的习作资源,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把它们都适时地安排进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中可适当安排的小练笔

(一)“阅读教学”,从读学写

阅读课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了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减缓了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归纳起来,练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围绕“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课文,其中有些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十分值得学习学习。如《新型玻璃》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分别介绍了一种玻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后,课后也有这样一个练习“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在教学中,我先通过对前面几段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介绍玻璃的方法后,也试着安排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其实,通过这样一次的读写结合,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介绍方式,需要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加强巩固。但是坚持这样的训练,持之以衡,久而久之,学生在介绍事物方面自然而然会有很大的进步。

2、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同样,“空白”也为学生打开了同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学这样的文章,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而这也是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的下笔之处。因此,教师要 2

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饱满。

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的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时,我适当地插入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课文的有些地方常会留有“空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在想象中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习作融为一体的练笔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仅是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书上为我们遗留的这些“空白”。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当感受到“我”跑到工厂看到母亲在昏暗、嘈杂的环境下还在疲惫地缝衣服,这时的“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对于母亲辛劳的深入了解,学生感触也很深,母亲为了照顾、抚养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自己也渐渐地变得瘦小、衰老了,自己这么辛苦的赚钱,而对于我买书的要求却十分赞同,一点也不吝啬,让学生们十分感动。这时,我适时地插入:写一写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想一想自己的母亲为了照顾你,一天到晚都在辛勤的工作着,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又如在学习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也感受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的悲痛,心中无限的怀念儿子,但又做出了“何须马革裹尸还”的 3

决定。特别是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请你想象一下,主席一个晚上是怎样熬过来的,请你来写一写。学生也十分感动,通过写也体会到了主席的心情。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中适时引入小练笔,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试着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了现在圆明园的情况。然后,假设情境,假如你现在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脑袋里会浮现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又如学习完《秋思》后,要求学生想象《愁思》中描绘的画面,把《愁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开动脑筋编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这些文字虽显稚嫩,但却是学生对语言感悟与理解后的童心释放,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

实践证明,故事性强,可续性强的课文让学生喜欢想象,而趣味性的练笔,学生也“乐”写,“愿”写。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小练笔的巧妙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文本的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二)“日积月累”,以写促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在每组课文之后都有安排“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其中的“日积月累”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只要做到熟读成诵即可,然总有资源浪费之感,因为大部分学生“厚积”后并不一定能“薄发”,平时习作中仍鲜见积累的优美语言。经访谈调查分析后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语言使用惰性,认为能把意思说明白就行,何必“兴师动众”;有的学生缺乏语言使用的创新意识,认为与其冒险不如求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 4

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于是,在每次“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即用“日积月累”“词语盘点”,任选几个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二是主题拓展式,即以“日积月累”中的某个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三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等,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日积月累”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交流评议后,又可拓宽积累运用的视野。

(三)“口语交际”,以说助写

说和写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作能把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而且能促进说的能力的发展。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先说一说,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会跟着上升。说话课上,我显得比平时上课随便些,努力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首先让学生把要说的内容自由地说几遍,大声、小声、默说均可,目的在于再次熟悉准备的内容,边回忆边说,有忘的地方想想再说。然后同桌互说、互听、互评,指出优点,以坚定信心;不足之处,下次说时要注意说好。最后分小组说后选代表口头叙述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是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虽以听说训练为主要形式,但也是操练文笔的大好时机。在口语交际之前,学生为了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就必须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资料卡,拟写发言提纲或重要观点、例证。在口语交际之时,为了应对和表达,就得在倾听的基础上,速记别人的主要见解,或随时调整自己的发言内容。在口语交际之后,经历过的难忘的一幕一人一事一见解一感受都是鲜活的经验,此时,进行练笔就能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境界。巧借“口语交际”话题,能切实提高练笔的针对性。总之,我们应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综合学习”,做后练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安排了两次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真实情境。如,第五组教材安排的综全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在活动之前,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并结合下面的活动建议,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活动之时,学生按照活动计划,分工负责自己的任务,完成相应的 5

任务后,小组还要汇总;活动之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然后通过办手抄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练笔始终伴随着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铺展和延伸过程,更增强了练笔的实用性。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写巧起来,好起来。”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一学期里,我利用教材,巧妙安排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随文小练笔,学生创造了无限的精彩,习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随文小练笔,还有更多的方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挖掘和运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巧施练笔,相信学生定能练出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王 坤.《阅读课上的“小练笔”》,《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陈虹.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C]。

第五篇:浅析如何寻找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浅析如何寻找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语文阅读课文的字数,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富有成效,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切入点不同于导课,导课好比是做个引子,切入点事实上就是你整堂课的脉络走向。

切入点就是文章的突破口,它并不是固定在某一点,而在于每个老师在充分挖掘课文之后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所选取的充满个性化的设计。语文教学中若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上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同时这个最佳切入点也能为教学设计的提问环节做好铺垫。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牵课文这头“牛”,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呢?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文章标题入手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推敲之后定的,是文章内容、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承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入手学习课文,能够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树立一种标题意识。

有的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提挈,有的标题揭示文章的中心,有的标题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谁在套谁?”随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讨论的深入,学生的结论会越来越深刻:沙皇专制套别里科夫;别里科夫套身边的人;别里科夫套自己。

例如鲁迅的《药》是一篇老课文了,怎么切入?有的老师从文章的标题切入,问:这药是指什么?病人是谁?药效如何?何人开的药方?让学生对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旨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又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可以通过标题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来进行对比教学,既简洁明了又深刻地揭示出文章的中心。《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一文,根据标题的暗示,分析先生的“说”与“做”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插图入手

课文的插图有着不可低估的教学价值,无论是形象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的写意画,都不会是教材中的装饰物而已。插图一般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绝不能小视插图的作用,在吃透文本的同时,可以大胆地利用插图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相对现代文较抽象的诗歌教学中,学生单凭想象很难达到真正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一幅插图,就可以将诗歌与绘画结合,二者交相辉映。诗歌的教学往往是由景入情、由情至理。如诗歌《天净沙?秋思》的教学,大可以通过叫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找出诗中的十个意象来进行本诗的教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直接形象的观察中,以画解诗,更好地理解“思”意。又如在《童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鹤唳云端”景象的插图进行教学。

三、车到山前必有路――从关键语句入手

以课文杨绛的《老王》的教学为例:

(一)在快速阅读课文之后,请大家来找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对老王情感的句子。

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眼找到文章的着眼点。也就是文末的“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二)进一步提问:这个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又是谁呢?

这样一问,学生很容易找到本篇文章的主角:“我”,老王。

(三)回味一下文章的基本情节,之后,用一个字来评价老王。

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出老王的“苦”和“善”,到这步,文章的很多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都自然而然的会被学生所注意到,那么重点的赏析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四)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衰弱不幸的老王,在送完鸡蛋和香油的第二天,就去世了,而,幸运的我,所谓幸运的人,真的是那么幸运吗?从而引出对于作者的介绍,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本文作者杨绛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又如张晓风的《行道树》文章的首尾都出现了“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快乐而忧愁的树”。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为我们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围绕这句话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能看出行道树为什么既快乐又忧愁吗?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反复品读,行道树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形象就会逐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文章留白入手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欣赏着拥有独立而富有个性的想象的空间。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等景象来渲染表达含蓄内敛的意境。文学,亦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的留白。

如《项链》一文中结尾的叙述在马迪尔德得知真相之后戛然而止,给师生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借“留白”发挥,给《项链》构思一个后续。又如一老师在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教学中,让学生想象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之后,赢者的颛顼会对共工说什么?通过填补这个空白,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颛顼的自大和共工的愤怒,对后文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行为就有了个全面的解读。

留白是作者的一种智慧,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利用课文中的留白,是一种境界。通过学生有依据的想象,不仅可以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的感知有没有偏离文章的中心,而且经过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和渗透教学目的也变得更加容易,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的。

语文教学是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灵感教学,语文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特点和教师个人的喜好,多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的切入点。教无定法,让我们在自由的语文课堂中,尽情徜徉。

参考文献:

[1]燕桂荣,《选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文史资料》2010年2月号中旬刊。

[2]邵红立,《在阅读中找到解读文本的支点》,《现代阅读》2010年2月第2期。

[3]侯艾华,《抓住切入点,挖掘知识链》教育》P34页。,《语文

下载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准读写切入点把练笔引进课堂-教学教案

    小学低年级可以练习写话。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作文。要练习写简单的赢余文,还要根据日常需要,练习写观察日记、读写、笔记、书信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

    吴文娟《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吴文良.

    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本单元共分三课时,分别是“倍的初步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

    2012-2013学年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吴光文

    2012-2013学年度二(1、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

    凤头靓丽文生辉教学设计(大全5篇)

    凤头靓丽文生辉 ——初中作文“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之作文开头篇 桐城市南演初中 詹中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能写出靓丽的开头。 2、能力目标......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吴文模

    小学六年级人教课标版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吴文模 性别:男 职称:小学一级 学历:大专 单位、通讯地址: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中心校大华小学 电话:***......

    文科组教学督导工作小结(5篇)

    文科组教学督导工作小结 根据我院教学督导工作文件精神和督导工作职责,文科组按照要求开展了教学督导工作,现作如下小结。 一、 主要工作 自督导组开展工作以来,我们主要进行了......

    小学文科组2月份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小学文科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督促教学的有序开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按照学校的计划,于2017年2月28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