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名尸体个人识别
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
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其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其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及嫌疑人的血型、DNA型等个人遗传标记,经同一认定后确认尸体身源;其三为法医学亲子鉴定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嫌疑死者父亲和/或母亲某些遗传标记,看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来判断是否有亲子关系,从而间接确认尸体身源;其四为其他技术方法如通过指纹、嗅味等同一认定来确认死者身源。现分述如下:
1直接辨认法
此方法因直接、简便而成为最常用的方法。即通过直接观察、辨认尸体和随身物品看死者或某物品是否熟识而确认死者身源。辨认依据主要为年龄、性别、身高、头发、营养发育、面貌、肤色、衣着服饰、个人随身物品及其他明显的个人生理、病理特征如体毛、胎记、手术瘢痕、假牙、妊娠、疾病、先天畸形、残疾状态。辨认方法包括尸体、物品直接辨认和照片辨认两种,以前者结果可靠性大,绝大多数完整、新鲜、衣着整齐的尸体可通过此方法确认[1]。但对高度腐败尸体、碎尸及尸体上无明显个人特征者误差较大。由于个体特征偶合性,即使是新鲜尸体,也不能以某一项个人特征确认死者身源,必须综合考查其他特征并结合其他识别方法来确认[2]。
2法医物证学方法
此方法为直接确认,故较可靠,也是法医检案中常用方法之一。即通过运用法医血清学、牙科学、人类学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检验来自无名尸体的血液、血痕、组织块、毛发、牙齿、骨骼等生物学检材,并与嫌疑人(调查所得)生物学检材(如血痕、毛发)进行比较,根据同一认定原则确认死者身源。
2.1法医血清学方法
此方法是通过检测来自无名尸体的血液、血痕、其它体液、人体组织脏器、毛发、牙齿、骨骼等生物学检材的血型、DNA多态性等个人遗传特征,并与嫌疑人检材相应遗传特征相比较分析,经同一认定后即可判断无名尸体是嫌疑人,若不相同,则可排除。
2.1.1血型检测
血型是人类的个体特征之一,由来自父母双亲的遗传基因决定,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从亲代传给子代,具稳定性强、特异性好的特点,故可用于个人识别。血型检测是法医学个人识别最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检测来自无名尸体的血液、血痕、其它体液、组织脏器、毛发、牙齿、骨骼的血型抗原物质,确定无名尸体的血型类别。自1901年奥地利学者Landsteiner发现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即ABO血型系统之后,血型研究发展很快,新的血型抗原系统不断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遗传生化、法医学个人识别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学者们发现除红细胞血型外,其他人体细胞、组织如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唾液、精液等也具有遗传学多态性,使血型概念大大扩展,法医学个人识别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一些主要血型组合率便可达到天文数字,从理论上看,除单卵双生子外,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血型都不相同[3]。
常规血型检验虽然能解决许多案件的调查和证据提供问题,而且从理论上讲,其表型可达到人各不同、终身不变的识别能力。但实际应用中血型检验常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如因检材量少或陈旧、腐败使血型物质变性、抗原型消失、酶活性下降等,使实际检案中能检测的血型系统不足20种,因此利用血型排除同一个体是肯定的,而认定同一个体却是相对的。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放射免疫技术、等电聚焦技术的应用,血型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但检案中运用时因操作繁琐、技术性强、成本高而难以普及。
2.1.2 DNA检测与分析
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和重组DNA技术的建立,法医物证鉴定得到快速发展,法医学DNA分型技术应运而生。1985年,英国累斯特大学Jeffreys等建立了DNA指纹技术。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基因座探针与人基因组DNA的限制酶消化产物作分子杂交,成功地制作成高度个体特异性的多基因座DNA指纹图。研究证实无关个体的DNA指纹图相同的偶合率为小于2.4×10-11[4]。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两个个体DNA指纹图完全相同,从而使法医学个体识别能力从排除达到同一认定水平。随后,单位点DNA探针杂交技术、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发现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使法医物证鉴定的灵敏度达到超微量水平[5]。目前广泛应用于无名尸体、碎尸案的个人识别和认定[6-8]。随着我国DNA数据库建设的逐渐开展,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比对,将使该技术在侦查破案中个人识别的作用会有新的突破。
2.2 法医牙科学方法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受遗传、地区、年龄、食物、营养、卫生习惯、疾病、外伤等影响具有一定个体特异性。牙髓中含有大量细胞,可检测其血型、DNA型,因此可用于个人识别。而且牙齿耐高温、抗腐败能力强,在高度腐败尸体、白骨化无名尸体、火灾、焚烧炭化尸体个人识别中,牙齿常为重要的法医学物证。
对无名尸体的牙齿进行检验常运用牙科学方法进行,通过观察牙齿类别、大小、形态、萌出及脱落时间、磨耗度等分析死者年龄、性别等特征,结合血型检测、DNA分型[12]结果,并与嫌疑人牙齿照片、病历记载及血型、DNA型比较分析,可认定尸体身源,从而为侦查活动提供重要线索。
2.3法医人类学方法
无名尸体、碎尸案检验常涉及人体骨骼、毛发、皮肤纹理等内容,上述组织有明显种属及个人特征,随年龄增长出现明显规律性变化和性别差异,因此可应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技术,推定是否为人体组织及其性别、年龄、身长等个人特征,为个人识别提供依据[13]。特别是骨骼检验,由于骨骼具有坚固、耐高温、抗腐败等性能,而且骨骼组织中也含有大量血型抗原物质,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血型;提取骨组织中DNA可进行DNA分型,所以骨骼常是无名尸体个人识别的重要检材。
对无名尸骨的检验主要运用人类学方法进行,即通过观察尸骨形态、结构特征,测量尸骨的长度来分析无名尸体年龄、性别、身高等特征,配合血型检测、PCR检测、DNA分型并与嫌疑人相应个人特征比较分析,从而为无名尸体身源确定提供重要法医学证据。近年来颅像重合技术、面貌复原技术的运用[14-15]可使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的尸体个人识别达到个人认定水平。
3亲子鉴定方法
亲子鉴定是应用医学、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检测和分析父母和子女的遗传标记,以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亲子关系。亲子鉴定一般在活体中进行,检材为孩子、可疑父母的外周静脉血,通过血型检测、DNA分型检测各自遗传标记,然后分析亲代、子代血型、DNA型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来判断是否存在亲子关系。
高度腐败尸体、碎尸等无法直接辨认的尸体通过上述法医物证学方法虽可解决尸体性别、年龄、身高、血型、DNA型等个人特征问题,但若无嫌疑人检材比较或档案记录,就不能肯定尸体身源,此时可运用法医学亲子鉴定方法检测嫌疑人父和(或)母血型、DNA型来分析尸体与嫌疑人亲属是否存在生物学血缘关系,从而间接确认尸体身源。
4其他方法
[16]
[9]
[10-11]
4.1指纹分析
指纹同人体血型一样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个体特征,具有人各不同、终身不变的特点,所以指纹常用于司法实践中个人识别。提取无名尸体指纹后输入指纹库经计算机分析,可达到同一认定结果。用遗传学原理分析尸体指纹及嫌疑人父母指纹也可为无名尸体的身源确定提供一定证据。
4.2警犬辨认
通过警犬嗅闻尸体及嫌疑人常穿用且未洗的衣物嗅味也可协助辨认尸体身份。
上述四种无名尸体识别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直接辨认和警犬辨认法虽简便易行,但误差不可避免;指纹分析、DNA分型、亲子鉴定方法虽可直接认定,但检材条件、操作、技术、成本等因素常限制其运用;常规血型检测及牙科学、人类学方法只能检测尸体部分个人遗传特征,不能直接认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无名尸体进行个人识别时上述方法应配合运用,结合案情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确认尸体真正身源。
参考文献
1旷得旺.周远贵.“6.17”江市重大交通事故的法医学鉴定.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7(2):93
2邓军虎.西安“六·六”空难的法医学鉴定.法医学杂志,1996,12(1):26~27
3郭景元.现代法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08
4徐英含.法医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993:214
5叶健.郑秀芬.陈松等.DNA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的经验.中国法医学杂志,1996,11(1):37~40
6方建新.李莉.阙庭志;血清学方法结合PCR-DNA分型方法进行个人识别1例.法医学杂志,1996,12(3):173~174
7马卫东.STR联合扩增鉴定碎尸案1例.法医学杂志,1998,14(1):21~22
8刘超.王穗保.梁赏猷..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鉴定一宗三命碎尸案.法医学杂志,1997,13(4):210~211
9宋宏伟.贾静涛.根据牙齿磨耗度推断年龄的研究.法医学杂志,1987,3(4):21~26
10叶健.张纯斌.胡兰等.陈旧骨骼和牙齿的性别检验.中国法医学杂志,1998,13(2):68~70
11郭秀改.刘军.曹侠等.运用PCR技术对人骨组织和牙齿进行性别鉴定的应用研究.法医学杂志,1996,12(4):209~210
12李莉.林源.阙庭志;DNA检验法用于牙齿个人识别1例.中国法医学杂志,1998,13(1):55~56
13舒玲华.近年来法医物证学的研究.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7,1(2):4~6
[17]14胡炳蔚.法医验骨与颅像重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5闵建雄等.人类颅骨面貌复原研究现状.中国法医学杂志,1990,5(1):45 16程大森.通过亲子鉴定作无名尸体个人识别1例.法医学杂志,1996,12(1):45
17邓军虎.西安“六·六”空难的法医学鉴定.法医学杂志,1996,12(1):26~27
第二篇:无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金牛中心卫生院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及流程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告知或填写门诊病历或入院证上的身份信息。
二、收费室人员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加以核实。
三、门诊、病房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处置或办理手续时需核实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不符及时纠正。
1、电话通知收费室、入院处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
2、协助患者纠正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首页上的错误信息。
四、住院患者到达病区时主班护士、责任护士、首诊医生均应核实住院病历首页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五、每位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1、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腕带一般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2、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床号、姓名、性别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腕带上。
3、佩戴腕带时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家属证实患者姓名。
六、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均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姓名。
七、无名患者的急诊处置
1、身份确认前
①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 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
②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病历号、性别等。③对病情相对稳定的身份不明者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
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2、身份确认后
①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②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生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第三篇: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
一、腕带识别,认真书写腕带,标注好住院号,性别。
二、医护人员之间做好交接班无名氏
1、无名氏2;加带住院号进行交接。
三、患者身上的一切物品打包保存,留用家属认人。
四、及时报警配合警方进行查找亲属。
五、严格三查七对,认真核实,正确给药。
第四篇:无名诗歌
在追逐梦的路上
曾挥汗奔跑的少年去了哪里
为何今日未曾看到过他的背影
曾在风雨中跌倒
想过要放弃在这有始无终的逐梦路追赶的步伐
在雨雾中的那个一次一次跌倒的少年,一点一点爬起的少年
看着他那不屈不挠的背影,从未停下的的脚步
他也许已经习惯了
我们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一直带走我一起追逐我们的梦
而今,他仍在我前面,他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与梦月来越近
也许他的梦终会实现,而我的梦也许只会在我的梦里出现
要放弃了吗,坚持了这么久最终还是要放弃吗
我的梦也只能是个梦吗,他真的不能实现吗
曾用汗水浇灌出的梦想之花还未怒放
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它的花瓣一片一片的凋零吗
我的梦是什么,它又在那呼唤着我的到来
我在迷茫什么,寻觅着什么,追逐着什么
迷失在黑夜之中,倾听着梦的呼唤,寻觅着自己,追逐着灵魂
自己丢在黑夜的什么地方了,怎么回感到心如死灰
心跳的声音在什么时候停了,热血的沸腾又去了哪里
黑夜之中是自己迷失的地方吗
黑夜里,安静的可怕,没有心的跳动,没有呼吸的声音
这是死的感觉吗,可怎还会有泪从脸颊流下,这也许是生不如死的感觉吧
在黑夜之中寻觅着梦的方向,倾听心的跳动
徘徊在黑夜中,在黑夜之中寻觅着梦,呼唤着灵魂
要放弃吗,梦真的要眼看着远去吗
而自己却什么都不做吗,真的要背弃自己的固执吗
放弃了梦,背弃了固执你还拥有什么
为什么总感觉自己放弃梦,背弃固执之后活的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
灵魂选择了坚持,自己却选择了放弃
混乱在脑海之中诠释
碌碌无为,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应该早已结束
我要在曾迷失的地方寻找回自己,寻找自己的灵魂
呼唤着心跳,呼唤着热血沸腾的感觉,寻觅着梦
一步一步的寻找,一声一声的呼唤,一点一点的寻觅
我看在黑夜中看到了曾一直未怒放的梦想之花
它一瓣一瓣的绽开,求是黑夜迎来黎明
心跳的声音在耳边想起,再次感到了热血的沸腾,梦的呼唤在黎明响彻
原本被混乱诠释的大脑变得清晰无比
才发现自己灵魂那个一直带着我追逐着梦的少年
已融入梦想之花,他们已不可分离
我注定不能放弃自己的梦,背弃自己的固执
注定要在生命的乐谱上谱写着青春年华
注定要在青春的画纸上描绘不会褪色的梦想之花
注定要在天空之下追逐着自己的梦
因为我的梦它不单单只是个梦
第五篇:尸体运输规定
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公安、交通、卫生厅(局)、外事办公室及民航部门,各铁路局:
为完善殡葬法规,加强殡葬管理,现对尸体运输作如下规定:
一、对国际间运送尸体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今后凡由境内外运或由境外内运尸体和殡仪活动,统一由中国殡葬协会国际运尸网络服务中心和各地殡仪馆负责承办,其他任何部门(包括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保险或代理机构)都不得擅自承揽此项业务。
二、在火葬区或土葬改革区的死亡人员,其家属要及时与当地殡葬管理部门联系,由殡葬管理部门按照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使用〈出生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统发(1992)第1号文件]精神,凭卫生、公安部门开具的《居民死亡殡葬证》办理运尸手续,并依据当地殡葬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火化或土葬。尸体的运送,除特殊情况外,必须由殡仪馆承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承办。
三、凡属异地死亡者,其尸体原则上就地、就近尽快处理。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运往其他地方的,死者家属要向县以上殡葬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并出具证明后,由殡仪馆专用车辆运送。
四、各地卫生、公安、铁路、交通、民航等有关部门,要协助民政部门管好尸体运输工作。医疗机构要积极协助殡葬管理部门加强对医院太平间的尸体管理。严禁私自接运尸体。对患有烈性传染病者的尸体要进行检疫,并督促死者家属在24小时内报告殡葬管理部门处理。凡无医院死亡证明、无公安派出所注销户口证明、无殡葬管理部门运尸证明、而将尸体运往异地的,铁路、交通和民航部门不予承运,公安部门有权禁止通行。
五、对外国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要求将尸体或骨灰运出境外或运进中国境内安葬者,应由其亲属、所属驻华使领馆或接待单位申报,经死亡当地或原籍或尸体安葬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侨务和外事部门同意后,按卫生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的若干规定》[(1983)卫防字第5号]和海关总署《关于对尸体、棺柩和骨灰进出境管理问题的通知》[(84)署行字第540号]办理尸体、骨灰进出境手续,由中国殡葬协会国际运尸网络服务中心或分设在国内的地方机构承运尸体。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公安、卫生、交通厅(局)、外事办公室及铁路、海关、民航部门和中国殡葬协会国际运尸网络服务中心,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