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课题研究
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研究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少不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不爱听课、不爱写作业、不爱考试、更不爱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他们的这些行为主要与学习兴趣、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有关。在我们三年级的教室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孩子,为了能使他们有点进步,我算是煞费苦心了,我对他们进行的辅导正在验证期中,效果如何还不能知晓。
一、目标:
1、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做这件事。
2、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当当小老师,满足成 就感。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坚持做一件事情。
二、要求:
1、能独自读通课文,并简单的理解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养 成查字典的习惯。
2、认识并写出更多的生字词。
3、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并认真思考。
4、能简单叙述一件小事,把句子写通顺。
三、研究的内容:
从我平时对学困生的观察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对语文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低,有些学困生,如果老师在堂上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音乐,可能会暂时吸引他们注
意力,但是一旦转入文段的阅读与感悟,他就立刻失去了兴趣,一遇到困难,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对于这一切我进行了一下行动:
1、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研究。
2、培养认字写字能力的研究。
3、独立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的能力研究。
4、写作能力的研究。
四、研究的的过程和方法:
(一)加大鼓励和奖励力度
1、上课时,多多向学困生提问题,设置的问题在他的能力
范围内,答对是发动全班鼓励他,教师多用夸奖的言辞。
2、作业完成得好或写字很认真,给予书面表扬和言语表 扬,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采取一优生带一差生,给其听写字词,作业辅导,小老
师自行批改,积累一学期,表现好的发一些学习用品。
4、安排一些简单些话,有进步的给与高度评价。
(二)增加单独辅导的时间
1、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间给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期的课堂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先做作业后批改,做错的题先自行思考,再请教教师,订正答案,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安排一些做练习的课,优等生做一些难度大大题,学困生做一些稍简单的题目,昨晚就批改,做错后马上修改。完成他们的满足感。
3、多安排学困生写文章,他们的作文在批改时,多鼓励夸奖,少打击,适当提意见。
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12年9月4日——2012年9月15日)进
行初步试验,制定方案和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实际安排。
2、第二阶段(2012年9月17日——2012年11月30日)研究内容投入辅导学习工作,这个过程中试验成功方面作好记录并延续使用,不好的方面做好反思,并改进以求更好的方法。
3、第三阶段(2012年12月3日——2012年12月28日)总结分析,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六、成果: 学困生的辅导学习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有余,本班的孩子非常配合教师和小老师的工作,设置的奖励机制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生字词上也产生了小小的进步,继续坚持,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第二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总结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总结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由于学生的来源以及所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本学期我们年组开展了学困生转化的实验课题,现就个人实施情况做以简要总结:
(一)学困生现状
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儿童天性有向上、向善的需求,希望归属群体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积极向上,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他们虽经努力,但常半途而废,最终因不能具备归属群体的某些条件(如成绩好,品行好),而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结,陷入不安全的恐惧中,感到同学们对他们有敌意。自我意识强的儿童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
(二)研究过程
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要摒弃盲目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不正常的等级之分。
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儿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他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是被老师关注着的。
(1)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在合作性的小组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过于活跃或捣乱而造成小组成员对他有厌烦感或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或是因学困生是沉默自暴自弃型的,在小组学习中常常是做听众,长此以往他就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离群,合作学习反而加速了扭曲性格的恶性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我们就要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细心发现他们学习中细微的闪光点,既而在小组成员中加以放大,让他们体验到他们也会学习。这样也更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疏忽他们。老师是我的引导者,我们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2)在言语上不做绝对的权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特别是对被学困生的发言要更加予以重视,揣摩其心理,给以最善意的评价,最智慧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善意的,很多时候就是你们的朋友。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与不信任。
(3)在活动中多与学困生接触,比如在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把学困生安排在自己的小组里,让他们产生自豪感。
(4)充分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长处。往往因为学困生处于非常低下的地位,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无是处,仅有的一点长处也被埋没了。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的长处,如爱劳动的,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字写得漂亮的评他为“小小书法家”等等。
其次,有了师生间的平等是不够的,班级的核心群体是全班学生,因此营造平等合作的生生关系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1)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时常在班级中宣扬新课程所倡导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人都是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同学之间是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关系),使班级有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
(2)在班干部中树立帮困的榜样,班主任要予以高度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帮助学困生是光荣的。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帮一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
(3)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特别是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借此让学生改变对学困生的不正确的看法。
(4)制定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班干部竞选制度,也就是教育者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多给学困生发挥其特长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己健康的形象。
(5)定期对班级转化学困生的情况作出全班性的反馈,保持学生的热情。儿童的特性往往是热情很高,而持久性不强,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困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起色。我坚信,只要不断地给予诱导帮助,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学困生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半年的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又结束了,本学期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开展了研究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制定良好的学习习惯量化原则并监督执行。一、八月末开学后就制定了良好的学习行为量化原则,九月份进行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照量化原则比对找差距,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确定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着重抓学困生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习习惯不良。智商高的学生懒惰,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不扎实。智商低的学困生接受能力差、自卑心理重。还有偏科的甚至放弃学习。为了使学困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10月份召开了学优生经验交流会,学优生把自己好的学习经验和习惯展示出来,给学困生树立榜样,提供借鉴。抓住每次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的机会进行学困生座谈,并结合试卷进行当面分析。重点抓了以下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获取新知识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在学新课前,我就必须对学生提出学习下一课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看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答案,找新的疑点,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勾划出来或记入课后的心得与疑问。
3、掌握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等
(二)、及时复习的习惯
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的要及时复习,不要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就会遗忘干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
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时要注意:
1、趁热打铁。就是要求学生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尽量回 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整个复习过程都要提倡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
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历史学科开卷考试,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复习中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提高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注重比较复习习惯的养成。作比较就是把两个范畴相同的历史事件,列成表格,从事件的发生背景、时间、过程、影响等放在一起来复习,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同时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缩短了复习的时间。
三、11月份开展了学优生与学困生帮扶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在半年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抓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困生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即使复习的习惯都有所长进,尤其是智力差学困生的考试习惯得到了改善。他们能够认真审题,答题思路也比过去清晰了。总之,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2014年12月24
第四篇:学困生课题研究汇报材料[定稿]
全力以赴 全员参与 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困难相关性及改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本课题自2011年9月申报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实验方案,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措施,确定了实验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思路,并讨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们一年多来开展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柳州的中心以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校就读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因此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日益增多,这一人群的特殊性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了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于学校的质量提升必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研究的进展情况
1、联系实际细分析,落实研究子课题。
在我们学校拿到柳州市教科所“新形势下学困生潜力开发实验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之后,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深刻认识这一课题研究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制定出了子课题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困难相关性及改善策略研究》并组建学校此课题实验研究团队。成立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的四个领导小组:总课题指导组、理论研究组、实践研究组和信息资料分析组。学校全体教师也都针对自己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制定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
2、实施方案制定细,转化思路目的明。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课题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转化的思路,那就是:“树立一个宗旨:让每一个学困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两个思想:强化学困生优点,淡化学困生缺点,二是开发多元潜力,冲淡失败记忆;三个理念:一是帮扶每个学困生,感动每个学困生;二是关爱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同学;三是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充满自信。”学校根据此思路制订了课题实施方案。
3、家庭背景调查清,论坛交流达共识。
我校于2008年12月2日下午进行了“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关注学困生”主题论坛活动。此次活动我校做到了“层层落实,任务包干,团队合作,优势互补。”每个组的老师们都要围绕“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各组老师得到任务后进行了分工,有的搜集资料,有的整理资料,有的作为选手上台进行了观点的陈述。四年级的老师根据四个阐述观点两两合作,一人找资料,一人整理发言;二年级的和六年级也是进行了细致分工,二年级是每个发言的人自行制作自己的幻灯片,然后整个组的幻灯片进行整合;六年级的黄立君老师加班加点把本组老师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制作成幻灯片,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老师也是个个参与,她们也是从网上,从书上,从和学生的谈话中收集资料,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给选手进行发言。总之,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整个论坛活动顺利地进行。
4、调查分析来铺路,科研工作方向清。
论坛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进行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状况”调查工作。“理论研究组” 设计了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信息资料分析组”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为科研后续工作做好了铺垫。
5、教育故事来总结,阶段研究初有效。
学校课题组为了检阅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我的教育故事”比赛。老师们围绕着“沟通”主题,写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相帮助。这次的比赛,所有教师都参与了,从大家的作品来看,老师们的科研效果初见成效。
三、有效摸索课题推进的策略:
1、家校联系常进行,随时掌握学困生。
我校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各学科中渗透,建设教育宣传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等渠道开展实验工作。实现“活动育人,教师言行育人,课堂育人,阵地育人”。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增强与家长的联系,分阶段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添加成长中的心理“营养”。二是不定期地开展家长座谈会,让他们明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身上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从观念转变入手,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科学的方法教养孩子,以配合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以点带面,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向全体家长普及宣传,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通过家校通网络、家校联系册、家访、心理健康墙报、家长开放日活动、书籍等多种形式的采用,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生活的同时改善教养方式,密切亲子关系。
2、“一一结对”来帮忙,多方帮教进步大。
各班各科老师都能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3、构建高效新课堂,多为学困生来着想。
学困生的转化应以课堂为主渠道。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学困生交流并给予指导,尽可能的给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练习的机会。课上及时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4、改变评价旧方式,鼓励评价树信心。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取得了如下一些基本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有了较大转变,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转化工作态度已经变为积极。
2、教师方面:我校的课题研究比较薄弱,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我们对课 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有了一个清楚地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意识,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初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该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实验中,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在实践探索与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我校的语文教研组曾获得柳州市《以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三等奖;语文低年级组参加柳州市集体备课比赛获二等奖。学校还荣幸成为了“小学语文研究基地”,罗洁敏老师和潘柯至老师在鱼峰区青苗杯赛教课中获得二等奖;张洁老师在品德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鱼峰区二等奖,并出线参加了市级比赛。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在持续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1、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的是行动研究,部分老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3、教师们的课题研究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自己的特色。
3、课题成员对“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的个案资料的收集不够细致。
六、下阶段工作思路
随着研究氛围的浓厚,教师研究能力的增强,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积极发展课题成员的素质。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的课题组成员能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我们打算在前期摸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要成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观察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个案追踪研究。
3、让教师们力争做出特色,做好案例撰写工作,课题组做好专题性案例收集工作。
4、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
第五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转变小学学困生教育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2014、3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是可以成功的。自从我的学困生课题开题以来,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现小结如下:
1、定好课题开展的方向及计划。
在科组教研中,与科组老师共同制定好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困生研究计划”,并根据六年级学生实际,定好帮扶措施。
2、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和文章。
为了使自己的课题工作获得相应的理论支持,我先后略读过《语文差生问题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教育科研学习资料》这些理论性较强的书籍,和《中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中相关的文章,借鉴他人好的经验,确保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因材施教,加强辅导。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课的教学,由于学生的来源以及所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整个班级44人,其中基础较差的有8人,学习成绩易波动的有10人,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我因人制宜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
(1)对于学习品行均落后的学生,除了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外,我还另外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有所上进。
(2)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们学好功课的信心。
(3)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我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中,以集体的力量去转化个人。
(4)主动与家长密切配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
(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反复。我是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努力,我所任教年级的特困生,如:侯鑫烨
赵江涛 胡英杰
王晓阳 许懋或多或少取得了进步,她们在这次期末测试中的成绩分别是62.5分、82.5分、74.5分。
4、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在学困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选取了两名有代表性的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下对他们的辅导过程及他们一点一滴的转变,并及时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一些有成效的做法,到目前为止,累计写了教育教学反思 8篇,错例分析2份,工作记事2篇,计划与总结各1份,虽然数目不多,但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然我也非常清楚,受家庭、社会环境、遗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巨地过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所学校来说,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但我有信心,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
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总之,转化 “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