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1

时间:2019-05-12 01:4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1》。

第一篇:《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1

万州区规划办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城区小学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归因转化策略研究

工 作 报 告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研究是在实施小学数学新课标及万州区变革课堂教学背景下进行的。学困生现象是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展对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等方面。我们在借鉴和运用已有研究成果来解决学困生转化上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大班额下的学困生转化成效不高。究其原因,我们以为,已有研究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追求共性较多,缺少个性分析。基于此,我们提高这一老生常谈的课题,从归因的角度研究转化策略,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数学学科教学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提供人人均等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实施与管理

(一)加强领导,调动参与

1.成立了沙河小学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邓万平,成员:陈学毅 李君 冉崇荣 向玉华 张成玉,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管理课题研究。

2.成立了沙河小学“城区小学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归因转化策略研究”研究小组。

组长:冉崇荣。成员:刘长蓉、张臣艳、郭伦梅、魏恩玉、邓小曲、廖崇平,研究小组负责具体研究总结。

(二)培训学习,提高认识 1.专家引领学习

2012年4月19日,特级教师、中学研究员、重庆市名师刘文东来校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培训,付开国专家来校给大家开展了《新课标》集中培训,2012年11月14日下午,万州区教科所傅开国、蒋毅、邓成林、李淑春、宋运葵、骆大云等专家来校开展了面对面课题开题引导等。2015年1月12日下午,万州区教科所邓成林、李淑春两位专家到校现场指导,给予了强力帮助。

2.集体交流学习

课题组成员坚持了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交流分享。3.日常阅读自学 课题组成员每人一本“城区小学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归因转化策略研究

”自学记录本,强化日常学习积累。

4.以“课”促研活动

本课题组明确提出要以“课”促研,要求参研教师撰写课题设计、教案、课堂实录以及上研究课。

(三)健全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导向

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研究汇报制度、课题档案制

度和科研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力度,把教科研工作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逐步达到“研究与工作一体化、课题管理网络化、研究过程规范化、研究内容序列化”。力求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三、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1.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项目

在接到万州教研[2012]1号文件后,学校立即组建了课题小组,由学校副校长冉崇荣负责。课题组成立后,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及课题指南,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该课题项目。

2.设计实验方案,申请项目立项

为了让实验有效地进行,课题组教师反复集体研究,深入学生调查学生学习情况,请专家亲临指导,论证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对课题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补充,确定了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课题申请书,报送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项目立项。

3.做好调查问卷,形成调查报告

本课题组在确定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时,做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工作,整理、收集各种研究资料,并形成了《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万州区部分城区学校大班额及学困生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4.制定实验计划,培训实验教师 为搞好实验研究,让实验有序地进行,课题组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阶段实验计划。课题负责人带领主研教师参加科研课题培训,认真学习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知识,让教师的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水平,为步入下一阶段实验做好了准备。

5.举行开题会,做好开题工作

2012年5月30日,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本课题下达立项通知书,正式确定为万州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科研课题,根据课题过程管理要求,于6月12日在本校举行了课题开题论证会。万州区教科所蒋毅、邓成林、李

淑春、宋运葵、骆大云、付开国等多位专家现场指导论证,对该课题的研究作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课题开题会的召开,标志着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课题研究步入实验阶段。

(二)研究阶段(2012年6月~2014年6月)

1、开展“六个一”活动

(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2)每两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学期围绕自己研究专题上一节研究课,上交有关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4)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论文,并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5)每年要对本学科工作提出一点带有创新性的改进和指导意见;

(6)每年争取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得奖。

Xxxxx老师撰写的论文《体验式数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获重庆市教科院一等奖; 张玉兰老师撰写的论文《以“体验”为载体给学生搭建思维和建构的平台》获重庆市教科院一等奖;李君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发表于《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尝试》发表于《新课程》;刘莉萍老师和张玉兰老师撰写的论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李厚云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初探》和郭英芸老师的《注重实践体验,展示教学风采“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分别发表于《科教新时代》等。

2、强学习,以“学”促研

(1)每天自我研读,做好笔记,每位教师都自学了多本课改方面的理论书籍,做了大量笔记并在教师QQ群中交流。

(2)每周星期二下午固定的教研学习时间,围绕专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3)带着问题听专家讲授有关课题方面的知识,日常工作中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课题组教师研究热情提高

了,研究能力也增强了。

3、重展示,以“课”促研

谭俊丽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2014年万州区数学变革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张玉兰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秦庆蓉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李厚云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宋念玲执教的《圆柱的认识》、郭英芸执教的《鸡兔同笼》、刘丽萍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等体验式教学模式汇报课获得集体好评。

(三)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1.收集资料,编制研究文集

课题研究中,注重师生研究资料收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10篇相关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3篇相关论文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一等奖。5篇相关论文获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学会评一等奖。

2.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

一是学校把每个班的学困生都登记成册,并和任课教师签协议,以督促其来期进行转化,以指导课堂教学。二是学校积极组织教师示范课、练兵课、汇报课展示其对学困生的指导,提高普及程度、提高教师参与率,向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发展,提高全校师生整体水平,发挥其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和其他学科教师联手转化学困生,让其在体育、音乐、小制作等他们擅长的领域创造机会让他们一展身手,培养他们成功向上的心态。

四、研究成果

通过这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了解到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

(一)研究中的成功做法

在研究中我们总结出:

1、雨露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内因。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必须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对学困生的心里矛盾点能灵敏而准确的把握住,并结合其心理变化能及时给予心理帮助或干预,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让研究对象喜欢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强化勤奋点,激化乐学点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外因。学困生在教育过程中易出现反复现象,如何避免呢?我们实验中感到强化勤奋点、激化乐学点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做法。我们的方法多样,比如教师多表扬。转化对象只要有点滴闪光处,教师都会带着欣赏的目光给予真诚的祝贺,同时不忘说一句“老师在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再如向家长发喜报。转化对象有了进步,我们会及时打电话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让研究对象再爸爸妈妈的奖励中不断前进。有时我们会展出转化对象的习字、手抄报等作品,增强其信心;有时,我们也会让学困生在体育、音乐、小制作等他们擅长的领域创造机会让他们一展身手,培养他们成功向上的心态……这也是我们实验中的做法与体会。

(二)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性

大班额下学困生的主体——假象类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自身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在转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重视心理教育,通过察言观色,查出学困点,针对其心理矛盾点做说理思想教育,触到其痛处,让他感觉到老师真的是想帮助他,从而逐渐消除其戒备心理,拉近实验者与实验对象的心理距离;同时不断发现研究对象的点滴进步,教师不吝惜表扬或

一个“优”字,渐渐树立其信心,“给点儿阳光,他就会灿烂”,这就是实验中教师成就感的体现之处。其次,强化勤奋点,激化乐学点。假象类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懒散。我们在实验中感悟到:要想比较成功的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时时强化他们的勤奋点,激发他们的乐学点。只有这样,转化才会较有成效;教师稍一松弛,大部分实验对象就会出现反复现象,如果反复次数过多,学困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结合我校学困生实际,抓住他们的心理矛盾点哺以阳光雨露;强化他们的勤奋点,教以持之以恒;激化他们的乐学点,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既是我们研究工作中的感悟,也是今后在我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可借鉴、推广的做法,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很有价值。

(三)加深了实验教师理论功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城区学校大班额下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归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工作中增加了研究针对性。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源,加深了实验教师的理论功底,遇到不同的研究对象,教师们会对症下药而不会束手无策了。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有效做法,交流中实现优秀做法资源的共享,在教师中形成宣传与辐射。课题组成员留下了100余篇学困生转化案例和心得体会。撰写科研论文40余篇,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奖。其中 出版发行了专著《与新课程同行》,分别在《中国教育学会》和《湖南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共3篇文章。

(四)、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

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不断规范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对研究对象实行跟踪式教育,提高教育与转化的效果与时效性。近三年来,学困生的转化呈现出较好的势头:学生厌学的少了,爱学习的多了;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多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例如罗梦雅同学,三年级时转入,英语基础特差,每次测试基本都不及格,经过三年多的转化帮扶,六年级毕业时英语考试得了优。王志涵同学,头脑反应不很灵活,学习方面也很懒,不会背单词,四五年级时英语成绩较差,总是在及格分左右晃荡,经过实验教师孙黎老师耐心指导,进步很大,小学毕业考试打了高分。最让课题组教师高兴的是学生的整体成绩在不断进步。在2013年,我校在万州区小学数学质量抽考中获得第一名。实验研究证明,《城区学校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非常适合我校实际情况。

五、研究体会

三年时间的探究表明,《城区学校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是一项适合城区大班额学校校情学情的实验。通过实验,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多个环节有意识关注学困生群体,调节了教学基点,关注了学生发展;促进了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达到了保证城镇基础教育基础质量的目的。学困生群体是实验的受益者,他们由于得到老师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不仅成绩有所提高,心态也健康了许多,他们在学校的沃土上健康地成长着。

通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有些需要家长支持的,由于各种原因,却得不到家长的配合。有的是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有的父母是不识字的文盲,有的是父母只管挣钱,不管学习等等,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转化效果不明显,有是自闭症的,有是学习障碍症的等,针对这些特殊儿童还要慢慢摸索出特殊的方法。

(二)是如何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位课题成员理解,我们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让研究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一种需要,这无疑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困惑。

(三)是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困生的意志的锻炼,防止其反复仍是难点和重点。

(四)是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大班额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环境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老师孤军奋战,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更好的发展。

六、经费决算

本项研究资料复印费185.00元,编制结题研究文集1400.00元,结题报告130.00元,学习资料费210.00元,总计1925.00元。

第二篇: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乡村学校,我校在校生家长60%以上进城打工,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

一、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其

二、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

三、“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兴趣更加不高。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读信心越少,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五、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雷坝乡中小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自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个案分析法:收集研究个体中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

3、实验法:采用边实验边总结的方法,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化。

4、观察法: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雷坝乡中学学生、中心小学学生、蒲陈小学学生、教师、家长。

八、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乡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彻底解决我乡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并使我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彻底改变我乡落后的教育现状,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9月份制定课题方案、设立课题机构、设计问卷调查、准备相关资料(2)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制定策略(3)11月份实施策略、个案分析、跟踪记录(4)12月份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1)3月份对老师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归类、制定策略(2)4月份执行策略、跟踪记录、实验总结、(3)5月份成果评估。

3、结题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1)6------8月份撰写论文、整理资料(2)9------10月份总结汇报。

十、预设策略:

1、学困生的确定:依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我们对学困生的有关约定,哪学科成绩不合格既为哪科学困生。有关教师填写学困生辅导计划。

2、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各科老师实行承包责任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帮扶活动。

第三篇:2015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乡村学校,我校在校生家长20%以上进城打工,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

一、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其

二、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

三、“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兴趣更加不高。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读信心越少,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五、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雷坝乡中小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自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个案分析法:收集研究个体中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

3、实验法:采用边实验边总结的方法,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化。

4、观察法: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列宁学校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

八、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乡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彻底解决我乡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并使我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彻底改变我乡落后的教育现状,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1)9月份制定课题方案、设立课题机构、设计问卷调查、准备相关资料(2)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制定策略(3)11月份实施策略、个案分析、跟踪记录(4)12月份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2、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11年12月):(1)对老师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归类、制定策略(2)执行策略、跟踪记录、实验总结、(3)成果评估。

3、结题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1)6------8月份撰写论文、整理资料(2)9------10月份总结汇报。

十、预设策略:

1、学困生的确定:依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我们对学困生的有关约定,哪学科成绩不合格既为哪科学困生。有关教师填写学困生辅导计划。

2、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各科老师实行承包责任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帮扶活动。“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1、时代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迫切。这势必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在众多异彩纷呈的教育思潮面前,一些在农村执教的教育工作者,显得有些被动、茫然和不知所措。为了扭转这种教育所面临的僵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的、实效性的解决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学困生类型复杂、措施不得法、转化难的问题,特制定本研究方案,以积极推动本学区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发展,使本学区校本教研工作走上新路子、迈上新台阶。

2、现实的需要:

雷坝乡地处礼县下四区,距礼县城约60多公里。长期以来,这里自然条件艰苦,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人们的教育观念淡薄,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许多学生中学未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另外,近几年以来,许多大学生毕业就无法就业,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学与不上学一个样,考大学与不考大学一个样”,致使学困生的数量明显增高,覆盖面积扩大。其次,本乡教学点呈零散分布,教师严重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已经构成了严重制约我乡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严重影响了本学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关于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西方国家把它视为生理,病理现象,我国和前苏联视其为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别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定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相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生的标准。第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表现异常的行为。

有的学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目标是社会期望学生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我国通常由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体现。这里的“远未达到”,一方面是指学生各门功课的总分远远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另一方面也指在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主要课程中,有一门以上不及格需要补考。也有学者认为“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兴趣更加不高。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读信心越少,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

三、我们对“学困生”概念的思考:

我们课题组发现,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动态性、学业性、人为性。

1、“学困生”概念是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学习困难”指学习进行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最终阶段的结果作出的判断。学习困难并不局限于学生自已意识到的,也包括教师所鉴定的“教授困难”,有特定学科、特定课程的学习困难,也有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困难。但这种学习困难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从学习困难学生的本质特征上看属于“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课改以前,对学习差的学生,往往直呼“差生”,加之品性不好的,叫“双差生”;课改初期,改叫“学困生”,顾名思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现在更多的提法叫“潜能生”,转化过程称为挖掘潜能的过程。

2、“学困生”应侧重学业方面,与思想方面的差生或后进生不同。目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主要通过学业成绩,通常以几门主要学科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平常考查、段考、期考、毕业考、其成绩总评不及格为标准。因此,我们基本上按此方法来界定。

3、“学困生”是教师们人为地划定的。我们也可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自主界定学困生的内涵与外延。

三、我们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为了精确界定学困生,我们做出如下约定。

1、学困生应该具有正常智力和一定的学习动机。

正常智力主要指整体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不排除智力结构发展失调,因此可以表现出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存在障碍)。一定的学习动机指这种学生客观上还是想搞好自己的学习的,只是由于自我智力水平发展失调或其他原因,比如基础差、情感失调等原因才导致学习困难。

根据这一约定,极少数道德品质败坏,已经放弃学习的,或者确属智力低下的学生不应列入学困生研究的范围。

2、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优秀学生也应纳入学困生范畴

很多研究者认为,学困生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不属于学困生范畴。我们课题组在讨论学困生概念时也一度产生困惑。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门学科均处于落后状态。这类学生基本不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习任务,难以通过初中学段毕业水平测试,而且往往伴随有行为不良、思想不端甚至心理异常等问题。对这类学生界定为“学困生”大家没有异议。但我们发现,总成绩合格以上,但某学科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也是教师要转化的对象,并且这一类学生在数量上要多于前一类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有跛腿学科,跛腿学科成为该生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如果该生能在跛腿学科上有所作为,那么他的总体成绩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对这类学生是否纳入学困生的范畴呢?经过慎重思考,课题组达成一致意见:把有薄弱学科的学生纳入研究范畴。即:总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但有某一学科的成绩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明显低于自身发展的正常水平,这类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转化。由于学生不可能都全能全才,他们总会在某一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即使优秀学生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学困生。因此,我们课题组对学困生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宽泛,拓展了学困生的范围。其定义为:总成绩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以及总成绩在合格以上但某学科成绩相对于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雷坝乡中小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自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个案分析法:收集研究个体中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

3、实验法:采用边实验边总结的方法,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化。

4、观察法: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类型:对雷坝乡所有中小学生先进行摸底调查,从中筛选出学困生,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

2、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对全乡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

3、转化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就其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雷坝乡中学学生、中心小学学生、蒲陈小学学生、教师、家长。

八、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乡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彻底解决我乡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并使我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彻底改变我乡落后的教育现状,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10年5月———2010年9月):(1)5月份制定课题方案、设立课题机构、设计问卷调查、准备相关资料(2)6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制定策略(3)7月份实施策略、个案分析、跟踪记录(4)9月份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1)10月份对老师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归类、制定策略(2)11月份执行策略、跟踪记录、实验总结、(3)12月份成果评估。

3、结题阶段(2011年1月———2011年5月):(1)1------3月份撰写论文、整理资料(2)4------5月份总结汇报。

十、预设策略:

1、学困生的确定:依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我们对学困生的有关约定,哪学科成绩不合格既为哪科学困生。有关教师填写学困生辅导计划。

2、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各科老师实行承包责任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帮扶活动。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河包镇初级中学学校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林业企业小学。由于受思想认识、经济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虽说我校在“学困生”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一部分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以加班加点为代价,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走向对立。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切”与“学困”的矛盾,使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2、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

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

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

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

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

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

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实验内容:

1、本课题以我校所有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为主,兼顾其它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研究。

2、调查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教育教学行为的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

3、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4、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

(1)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

(2)学困生的学习评价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问题

(3)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

(4)制定奖励学困生制度

四、实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遵循以下原则:

1、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层进原则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为此教师必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渗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其在活动中的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 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时要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它因素的发展。已致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循序递进原则 学困生思维容量小、节奏慢、教学上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长,否则道得其反。为此在教学目标设置上要遵循渐进由旧到新、由低到高。同时要注重学困生学习量的递进、学习难度递进,参与学习次数的递进,并控制其递进的幅度,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提高。

5、教学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但对学困生来说尤显重要,这是因为学困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互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验对象: 本校各班的学困生。

六、实验步骤

1、提出课题,申报课题阶段,时间为2013、9—2013、10;

2、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时间为2013、11—2014.7;

3、及时总路线,鉴定阶段,时间为2014、9;

起始阶段:学习理论,开展调查研究,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对策,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实验与研究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同时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运用理论为先导的策略,指导课题深入研究,保证课题的发展。

3、要运用各种机会(如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的机会,与学生座谈的机会;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发现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问题。做到好的成果及时推广,有问题的及时补救。

4、深入调查,采用对个案分析等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积累成果。

5、在加强平时常态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学困生脱困的个案和范例集。

总结鉴定阶段:对成果做好整理工作,写好实验报告。

七、实验领导小组

长:李明容 副组长:赵俊利

员:李明容

赵俊利

邓天英

李小勇

第五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第三阶段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标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工作目标是在第一阶段学困生转化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及第二阶段调查了解农村小学学困生实际状况及形成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 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具体的研究目标

1、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并对个案跟踪记录,根据学困的形成原因实验摸索有意转化经验,并对该生进行跟踪记录,存档对比。

2、实验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及学困生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把握学困生的反馈信息,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即学困生的练习。实验教师并研究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学困生转化中去,并且实验教师要撰写教育随笔、转化案例、心得体会、及有关论文,积极研讨交流转化成果。

3、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内部进行转化,提高效果,并举办学困生作业、成绩等进步展,让学困生体会到学习提高带来的成就感,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势头。

4、召开结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课题组成员反馈研究成果,交流教研经验。在研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教学,检验学困生转化效果。并对研讨中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步改进措施,做好各项总结和反思。更好的服务与徐集镇教育教学工作。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调整。学困生的最大弱点是学业障碍大,自卑心理强,易紧张,注意力或者高度集中,或者涣散。这时,课题实验组教师积极调整了一般课堂严肃紧张的情境,让学生感到课题实验组教师的真诚,同学的关爱。这样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在课堂上更多的给学困生提供提问和板演的机会,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障碍;

(2)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上,适当的科目尽量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法,分层方面要适当,分组过程中,把“学困生”至少要分布在三个组以上为宜,目的要引导促进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体现为组争先的集体合作意识。班内设“光荣榜”对学困生及时表扬,不定期的和学困生进行交流,及时鼓励。对学困生的提问、练习、课后作业乃至测试题,都设计的富有弹性,使他们体验到也能获取

高分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

(3)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学困生对此更难做到。因此需要课题实验组教师树立关爱之心,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利用自习、课余、班后的时间为学生补补课,力争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档,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4)努力探索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我们正在总结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自学—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提出要求,指导学困生预习,课上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优生帮学困生,教师帮学困生,让学困生有尽可能多机会掌握所学内容,课下优生再帮学困生解决作业及复习巩固中的困难,教师重点辅导学困生。

二、加强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把握和尊重学困生的“自我”。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要帮助他们打破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使之有信心确立起只要努力,就能进步的“自我”概念为此我们在实验班中的学困生中开展“我进步,我快乐”的学习竞赛活动,对成绩提高的学困生及时奖励。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是培养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启发敢于发言,善于提出问题;二是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作业;三是为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如何预习、复习及合理分配时间等)。

三、调查走访,家校结合。

对待学困生的转化教育除在校采取正当的措施。家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限于农村的现状(指我们本乡镇):一是家长自身素质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劳动时间无正常规律,大多数家庭是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或者父母都在外打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对其子女管理鞭长莫及;三是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不高,有望子女成才的底气不足。基于这些,往往造成家长对学生教育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当,平时的家长会又很少开,召开家长会部分家长也不到场,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不很了解。所以我们在这一阶段的两个学期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趁着“万名教师访万家”的东风积极到这些学困生家中一些家访工作,还有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的徐集二中心小学及潘庄小学还积极利用中国移动公司为学校开通的校讯通平台,加强与学困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学困生实行跟踪家访,注意家长反馈,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每学期各班还召开包含学困生的家长座谈会,实验老师与学困生的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实时反馈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课题

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他们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转变情况。

比如 我我们徐集潘庄小学六一班的崔慧莹同学是一名十分懂事的学生,学习也十分认真,可为什么学习成绩总不太理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番工作,终于理清了头绪,原来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觉得现在生活富裕了,开始沾染玩乐嗜好,晚上在家半宿半宿的推牌九,尤其还有轻视女孩的态度,母亲管不了父亲,文化水平不高。摸清了情况后,我们进行了攻关。经过几次的家访和家长座谈以及电话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改变了家长的不正确的做法,对慧莹的学习生活关心起来,很快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阶段一年多的开课题实践研究,对比每个学困生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对学困生的转化已初见成效。在师生、家庭的相互合作下,通过实际检测,各校实验学生的成绩均比前一学期有较大的进步,我们很欣慰,对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不仅使实验班级的学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其他学生在各方面也相对有所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使承担实验任务的课题实验组教师在业务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在2013年实验课题实验组教师吴金凤、李玉荣、仇念章年荣获县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教师仇念章、薛香菊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同时2013

年6月课题组杨东孔李玉荣老师的《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仇念章、吴金凤的《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薛香菊的《困生转化之我见》三篇论文均被评为省级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五、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1.部分学困生成绩反复不定。如何提高转化措施的持久性是课题实验组教师们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题实验组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有局限性,缺少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今后我们研究的重心将针对不同学科总结归纳学困生的各类学习问题,采取针对措施,加强转化和巩固效果。

2.个别家长配合度不够满意。多数学困与家教的方式方法有关,取得家长的配合是转化成功的重要渠道,学校在家校互动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下一阶段,我们要在家长培训方面做些工作。

3.精力和经验不足。学校有研究能力的课题实验组教师不多,且教学工作任务重,精力有限。网上信息量不多,又没有专著,无法买到关于学困生的新版著作,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4.现在各学校科研经费紧张,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少。

徐 集 办 课 题 组

2014年2月1日

下载《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困生的归因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工作报告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姓名:邵兴勇注册号:3-129号 一、本课题的研究领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推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西乡县城关镇二里小学 杨孝红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总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学生,他们便是被我们教师称为学困生的孩子,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被我们教师打......

    学困生转化课题工作报告

    《探究高一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课题工作报告 一、研究步骤 1、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搜集整理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开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

    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归因及转化措施

    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归因及转化措施 姓名:饶梦颖准考证号:060810190159 英语教育专业 摘要:尽管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学已普遍得到重视,然而,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

    学困生转化策略2(大全5篇)

    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策略 农村学校就学困生的成因来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教师的最终目标是“济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尽量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合理、友......

    浅谈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语文学困生即语文学习中成绩差、学业不良的学生。如何为学困生解困,使其乐学、好学,逐渐跟上其他学生的步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吉杰 (心里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摘要: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难题,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实施素质......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合集]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关键字:学困生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班级中,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三种层次: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