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拉图式的爱情...(经典!)
柏拉图式的爱情...(经典!)2007-06-17 13:30(转贴的,因为觉得确实很经典!)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他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就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回答说:因为只能摘一次,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我没有摘;可是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还不如以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的最金黄的麦穗早已经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苏格拉底这个时候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这里我个人想补充一点儿:未必所有的“错过”都是因为觉得还有“更好的”,也许是因为觉得“太好了”而不舍得或是不敢摘罢了...)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呢?苏格拉底就叫他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里作圣诞树的树。而且也要求这个过程中同样只能砍一次,同样也是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就照着苏格拉底的说话去做。这回,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看上去不是很茂盛,也不能够算太差的树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怎么带回这么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了,他回答说:“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到一半儿路时还是两手空空的时候,看到了这棵树,也不算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又是什么也带不出来了。” 听完了他讲的话,苏格拉底又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这就是婚姻!”
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这次柏拉图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苏格拉底又说:“这就是幸福!”
第二篇:柏拉图式爱情观
射手座柏拉图式的爱情观
1,理想式
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留下回忆中最为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2,纯精神
纯精神的而非有肉体的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在观念世界里,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正等待寻找着你。“雨中站岗”、“每日一花”那是种浪费奢侈。要知道爱情在培育发展过程中,男女双方都是平等的。
4,完美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也许他(她)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5,自由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爱,不是牺牲,不是占有。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爱就像风筝一样,你要给它飞翔自由,也要懂得适时把它拉回来。没有自由的爱情,也会慢慢趋向自然死亡。爱需要自由,正如同爱也需要呼吸是一样的。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维系爱情温度的好方法。
故事解读
(一)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
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
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二)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装饰用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三)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这次柏拉图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
苏格拉底又说:“这就是幸福!”
第三篇: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
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
综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自古以来,人间就不乏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有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众多鲜为人知的感人爱情。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另一种崇高的爱情观,也是一种区别于普世的爱情的升华。但是什么是爱情呢?爱情与其他情感有什么联系?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与现在社会爱情相比有哪些优点?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于当今社会爱情又可以有什么样的借鉴?在此,我将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
正文: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会思考,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有喜怒哀乐,有爱情、友情、亲情··正因为人类的大脑思维的发达,人类难免会产生孤独感,渴望在精神上或者生理上有人交流,有人理解。当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感受外界事物的时候,爱情也随之产生了。在一定程度看来,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原始生命的动力。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进化,人们有意识地把这种情感划分出来,也许最早的划分依据就是以性爱为标志的。不同于友情和亲情,爱情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异性之间的感情,也成为了争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人类情感,为我们现在普遍理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提供了前提。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提出为人类在爱情的理性认识上跨出了一大步。柏拉图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拥有着异同寻常的感情世界。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充满了理性的光芒。爱情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同样可以在同性之间产生倾慕之情。在柏拉图的思维中,他想的是:爱情存在于观念世界,也就是精神世界里。性与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性是动物的本能,而情是人类的标志。人类只有把性与情区分开来才可能达到心境的平和,也能达到人类追求理性的目的。他强调的是纯精神上的交流。但是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如同很多男系社会的情况一样,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所以能与他进行交流的多数是同性者。因此基于社会的实际情况,他更推崇男性之间的爱情,也就是同性恋——却不同于现在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如今同性恋的含义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同性之间也存在着性的要求。已经不再有精神交流的内容。如今的同性恋者们有的是为了挑战传统的道德标准,有的是厌倦异性之间的感情,还有的仅仅只是为了媒体的炒作,很多因素的混合使我们再也看不到理性思维的存在。毕竟如今的时代,哲学并没有占据大多数人的心灵,也不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研究哲学理性的时代,而是充满了娇、充满了躁、充满了金钱与欲望··
柏拉图式的爱情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含义,它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相爱的双方不存在任何依附或者占有的关系,他们完全是自愿地结合或分离。爱一个人不是把他当成自己的物品,任何人都不得占有;也不是攀附于他,希望自己能够得以生存或发展。不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情况,都会让爱情陷于不义之地,相爱的人们也会有无穷无尽的苦恼,最终可能会造成爱情悲剧的发生。正如当下的爱情:新闻里总会爆出某某明星婚变了,你还相信爱情吗?某某商人发迹后抛弃糟糠之妻,你还相信爱情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的文化,爱情也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媒体文化无不时刻影响着爱情的方方面面,改变着爱情原始的面目。追求功利的心也转化了爱情的方向,挑动了爱情的作用,把爱情当成了利益的工具。甚至愿意去做别人的二奶,寄人篱下,靠人供给生存,这是怎样一种畸形的爱情观啊!这样的两方不正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对立面吗?包养的人用金钱将对方占为己有,被包养的人由于金钱而依附于他。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明白的道理难道在现实面前就如此地不堪一击吗?只要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就不会存在“你还相信爱情吗?”的问题。
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爱情给了人们莫大的动力,但要让爱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需人们的智慧——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现代的人们总是调侃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似乎表面上看是有所道理的,符合现代家庭的一些情况,但仔细一想,它对爱情所包含的内容是有所偏差的。他只看到了爱情得到法律上确认后的法律责任,并且觉得是一种累赘,这难免会有狭隘。婚姻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港湾,一个需要共同经营的地方,相对于单纯的爱情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责任,道德需要履行和遵守,也会觉得给他们的束缚更多。但是爱情并不是一个牢笼,他可以是自由的,是要求给对方隐私,给对方空间。就好像一把握在手中的米,如果握得更紧,手中的米就会越来越少,以至最后可能手中什么都没有了,如果可以尝试给它更多的空间,可能就不会少得如此快了吧。现在社会的离婚率越来越高,除了思想上的开放外,也有现代人在繁重的生活压力和现实压力下,把爱情看得太牢,以至于无法忍受而分手。自由是爱情得以呼吸的条件,柏拉图式的爱情拥有着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开放思想。
根据柏拉图式的爱情的定义,爱情甚至可以是一种纯浪漫的感情。只是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这应该是哲学家或者诗人才能拥有的情怀吧?很羡慕能够拥有这样心境的人们!在他们的眼里应该不会有默默付出带给他们的快乐感还要强烈的东西了吧?正如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他一直静静守候着她,把她奉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即便自己和她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但爱情并没有让他们变得狭隘,还是依然像朋友间来往、帮助。在徐志摩的飞机失事后,梁思成还专门为林带了一块飞机残骸留作纪念,而徐志摩乘坐飞机也正是为了去听林徽因的讲座··如此和谐的爱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这对于现在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人们不无借鉴作用,不断反思自己,我们人类才能够进步,才能拥有做人的本质。
柏拉图——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几千年前提出、实践的爱情,在我们现在依然拥有着众多积极意义。人类的思想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但已经被认为成真理的认识,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能够运用以往的认识来纠正现在的思想,具有批判意识也是发挥真理作用的一个方法。
2012年11月4日
第四篇:辩证柏拉图式爱情及其分析内涵意义(写写帮整理)
辩证柏拉图式爱情及其分析内涵
——读《会饮篇》
汉语言一班
林玉颖
世人都听说过“柏拉图式爱情”,尽管对其耳熟能详,但是其内涵却时常遭受误解。自文艺复兴是就被简化的“柏拉图式爱情”即精神恋爱的代名词,这是否符合柏拉图的本意?《会饮篇》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之一,它集中表达了柏拉图的爱情观,本文就其篇目从美、善 真方面对柏拉图式恋爱进行三维解读,分析其真正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感知其对生命的美学意义。
《会饮篇》与柏拉图式爱情
《会饮篇》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柏拉图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要么比《国家篇》更伟大,要么稍次之。”它也是柏拉图所有对话中,最为生动活泼的。最重要的是《会饮篇》集中表达了柏拉图的爱情观,对后世爱情观念影响深远,被冠以“柏拉图式爱情”以名垂世。“柏拉图式爱情”是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巴尔德沙尔卡斯诺发明的一个词语,它意指刨除肉体交流的成分,只保留了心灵之间的渴望和私慕的爱情。这种被设定的观念,突出了爱情的精神性,长期主宰着西方关于爱情的看法,同时又在文艺作品中被无限地开发。在莎士比亚、拜伦、卢梭、歌德、福楼拜等人的作品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柏拉图式爱情”的影响。然而重归会饮情形,重回文本,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本意并非如此。
会饮在希腊是一种庆祝的礼节。发言实际是由七篇颂词组成,会饮的主题是大家轮流发言赞美爱神,发言的顺序是“从左到右”。全篇点睛之笔在苏格拉底口述的第俄提玛的关于哲学修养的启示,总结在亚尔西巴德对于苏格拉底的颂扬。表面上有三个主题:颂爱情、颂哲学、颂苏格拉底。而柏拉图式爱情实际上这三者的统一。不仅仅是所谓的精神恋爱,每个颂词都有柏拉图式爱情实质的端倪。首先是裴德若他的颂词有三个点,第一是爱神最古所以最尊贵;第二是爱神助人就善避恶,有道德的作用;第三是尊敬爱神的人须全心全意,不惜牺牲性命,才能达到爱情的最高理想。泡赛尼阿斯同样阐释了三个点,他认为爱神不只一种,应颂扬的是“天上爱神”不是“人间爱神”,是心灵的爱不是肉体的爱(这一点与后世认为的精神恋爱是一致的,但这是泡赛尼阿斯的看法,柏拉图就不仅于此);并且一切行为自身无所谓美丑,美丑因做的方式好坏而定,爱同样如此;而依照标准,雅典的男子同性爱因为做的方式好,爱情的追求与学问道德的追求合二为一。(此番话不是颂扬爱神,而是为雅典式“男风”辩护。)相较于这两位,厄里什马克则有了较为科学性的思考,他的颂词把爱情看做宇宙间调协两相反的力量,他就自己的专业医学领域,次从音乐,天文,以及占卜祭祀,举了实例来证明这个原则。这篇颂词代表了唯物辩证的思想的萌芽。而阿里斯托芬则较生动活泼,如同他的喜剧作品,在谑浪笑傲之下隐藏着严肃深刻的思想。从表面看,他替人类的起源和演变描绘了极其滑稽可笑的图画,通过神话替同性爱和异性爱给了一个荒诞而近情理的解释。然而从内里所表达的思想来看,他说明爱情是由分求合的企图,求合是回到原始的整一和健康。所以爱情的欢乐不只是感官的或肉体的,而是由于一种普遍的潜在的要求由分而合的欲望得到的实现。这番话着重爱情的整一,推翻了前者两种爱神的看法,同时也寓有矛盾统一的道理。而阿伽通的颂词如同他本人一样尽其辞藻,虽着重了爱神的本质和公用,但似乎有什么都没有点通。这些人纷纷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出发发表对爱神的颂词,实际代表了对爱的不同理解,直到最终在苏格拉底的颂词中得以最深刻的升华。
从真善美看柏拉图式爱情
会饮篇表面上是三个主题,实际上这三者是统一的。爱情的对象是美,而最高的美只有最高的哲学修养才能见到,苏格拉底就是一个例证,体现了三者的统一。而最为突出的是苏格拉底的讲演。第俄提玛在她的启示说得很明白:“因为智慧是事物中最美的,而爱神以爱为他的爱的对象,所以爱神必定是爱智慧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颂词是全篇三大段的中段,也是全篇的精义所在。它分为两部分,一是和阿伽通的对话以及和第俄提玛的对话。在和阿伽通的对话里,他通过辩证,推翻了阿伽通所说的“爱神是美的”以及“爱神也不是善的”这一说。接着,他从女巫第俄提玛领教了爱情的学问。她使他明白,爱神是介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灵,是丰富和贫乏的统一,是哲学;爱情就是想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于自己所有的那一个欲望;爱情的目的就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凭借孕育升职达到不朽,通过生殖所蕴含的以新代旧使其永恒。而这种生殖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而诗人、立法者、教育家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的生殖者。从美学观点来说,这种谈论的美并不只是寻常艺术作品的美,我们可以说这种美的实质是一种哲学,它在智慧中可以见到,在德行中可以见出,在社会典章文物制度中也可以感知。这是一种统摄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无形的美。而达到爱情的极境,也是达到了哲学的境界。这种密教,要经过四个步骤的修养。而这四个步骤,恰恰也与真善美有关。最初的步骤是爱个别形体的美,由个别美形体推广到一切美的形体;其次是爱心灵方面的道德美,如行为制度习俗之类;第三步是爱心灵方面学问知识美,即真的美;最后是爱涵盖一 到整体。
从美的维度来看,我们可知会饮一开始对爱情的论述就是围绕着美展开的。而柏拉图的爱情之美始于对于具体可见的形体美的敏感。因人是可朽的,而人通过生育使生命成为不朽的延续。而人在追求生育的时候更容易“被美丽的身体而不是病态的身体所吸引”,形体美是一系列层次美的条件也是开端。通过具体可见的形体爱上一切美的形体,从具体到形式,同时心灵美比形体美更为针管,再导向法律制度之美。最终凭借对美的广大领域的了解,用双眼注视美的汪洋大海。使这种美成为自存自在、无始无终的永恒之美。从善的维度来看,爱情作为灵魂回归原初的中介具有道德的维度,“爱是对邪恶的青石,爱就是对善的尽力仿效。”因为道德,爱存在着卑鄙之爱与高尚之爱。正如柏拉图所言:“无论是天上的爱还是人间的爱,它的运作是公正的、节制的,以善为目的的时候,爱才能成为最伟大的力量。”从真的维度解读的话,柏拉图式恋爱的内涵与知识密不可分。实际上,上述对爱情之美的分析已经论述了在从形式美向法律美和制度美过度的时候,这种美其实是与知识无法割裂的。在探求美的过程中同时也是求知的过程,在对各种美的人始终其实已经产生了相应的知识。柏拉图式恋爱的过程与追求智慧的过程是同一的。
总而言之,柏拉图式恋爱并不是世人所简单理解的追求精神恋爱这一内涵。在七位发言人中,苏格拉底的见解已归入柏拉图的爱情观名下,而其他人也在不同程度上掺杂了柏拉图的主张。柏拉图式恋爱的本质之爱是最高的爱,只存于“相”的世界,最终的目的是获得“善”。本质之爱的对象,是美的本身,它是追求自己所或缺的东西,但它不是肉体上的结合也不是某个心灵的结合,而是灵魂与智慧的融合。同时爱的途径是从形体之美进一步爱上一切美的形体,在看重心灵之美后导向知识之美。通过灵魂关照美,最终达到善。
还有一点需要辩证的是,在说“精神恋爱”的时候我们总规避情欲,但事实上柏拉图并没有回避。在所提的爱情就是追求自身所缺乏的东西的时候,这种占有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欲望。柏拉图主张爱情与情欲的结合,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节制。我们看到所谓的柏拉图式恋爱并不是按照柏拉图本意去理解的。最简单的,我们要理解的前提就是“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哲学。”,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第五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柏拉图式的爱情童话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柏拉图式的爱情童话
2012年,汤唯主演的以美国西雅图为背景的文艺爱情片《晚秋》在内地公映,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美丽的城市叫西雅图,但这部讲述亚洲第二代移民的生活状况的影片,让我们即纠结又压抑,文艺片嘛在所难免。2013年汤唯带着爱情喜剧《北京遇上西雅图》再次回到西雅图,爱情继续却不再让人纠结压抑,不仅拿下了5.2亿的高票房,还引起了大叔热让吴秀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大叔,就连片名都火了好些年。
如今《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强势来袭,吴秀波汤唯再续前缘,片名《北京遇上西雅图》衍变成了一个大写的lP,以一个全新的故事踏上全新旅程。如果说这是一个与《北京遇上西雅图》完全无关的新故事,是不是大大增强了你的好奇心呢?是的,反正看到吴秀波、汤唯、薛晓路这样的原班阵容,再加上秦沛、吴彦姝、王志文、陆毅、惠英红、祖峰、王茜一票的实力派加盟,让人无法不期待起来。
首先我们先聊聊如何定位这部电影,这绝对是一部爱情电影,但绝对不止是一部爱情电影那么简单,说是喜剧也成立,说是故事片也成立,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文艺爿。当然,除了《捉妖记》之外,但凡是汤唯主演的电影都或多或少有些文艺的气息在,因为汤唯是我们的文艺女神嘛。而《北京遇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文艺的不要不要的,那些数都数不过来的现代与古意并存的经典台词,文艺的都有点让人觉得矫情,但不得不说影片的剧本超级过硬,一大栗实力派演员的演绎,加上这完整的故事,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完美!
吴秀波、汤唯作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传承者,在长达两小时的片长中,真正的对手戏只有一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除了几场擦肩而过的戏份,他们真正面对面的对手戏就一场,并且几乎没有什么言语的表达,一个拥抱就成功开后了虐狗模式。那么导演是如何让吴秀波、汤唯这对千万人心中的情侣相遇的的呢?他们或是以书信同框,或是以隔空同框,或是以想像同框,完全成了这部柏拉图的爱情电影,这种剧情设置、故事格局、叙述方式,不是文艺片是什么?如果导演要拍《北京遇上西雅图3》的话,片名就叫《不二之选》必然会大火。《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好,便在于随便拿出来一个点就能写出一篇影评,你们说一部电影能达到这样效果是有多走心。我们接下来说说演员,汤唯的好不用多说,不论是赌场里的风风火火,还是情场上的迷茫憧憬,都被她演绎的游刃有余。相比汤唯,吴秀波发生了360度的转变,由暖男大叔变成了高冷大叔,不仅泡外国妞更是大谈滚床单论,而相比吴秀波的纸上谈兵,王志文则是将从头到尾誓将滚床单进行到底,陆毅演了一回渣男可以说就是一个孙子,秦沛、吴彦姝这对老夫妻绝对是内涵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