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故事

时间:2019-05-15 10:3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周率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周率的故事》。

第一篇:圆周率的故事

圆周率的故事

标签: 圆周率

圆,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一种曲线,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曲线。还在遥远的古代,火红的太阳、皎洁的月亮、清晨的露珠,以及动物的眼睛,水面的波纹,都给人以圆的启示。现代,从滚动的车轮到日常用品,从旋转的机器到航天飞船,到处都有圆的身影。人们的生活与圆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圆,以它无比美丽的身影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圆满、团圆,这些美妙的词语寄托了人们多少美好和幸福的憧憬!

圆周率是圆的灵魂,是圆的化身,可是这位仙子,却迟迟不肯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人们对圆周率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许多数学家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在,就让我们穿过时间隧道,与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作一次亲密接触吧!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从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所以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年,在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里就有了“周三径一”的记载。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圆周率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西汉末年,数学家刘歆提出把圆周率定为3.1547。到了东汉,张衡——就是那位发明候风地动仪的天文学家,建议把圆周率定为3.1622。但是,这两种建议都因为缺乏科学依据而很少有人采用。一直到了公元263年,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徽创立了割圆术,才使圆周率的计算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什么是割圆术呢?原来,刘徽在整理我国古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时发现,所谓的“周三径一”,实质上是把圆的内接正6边形的周长作为圆的周长的结果。于是他想到:如果用圆的内接正12边形、24边形、48边形、96边形……的周长作为圆的周长,岂不是更加精确。这就是割圆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但是,因为计算过程随着边数的增加越来越复杂,限于当时的条件,刘徽只计算到圆的内接正96边形,使圆周率精确到两位小数,得到3.14。后来,刘徽又算到圆的内接正3072边形,使圆周率精确到四位小数,得到3.1416。还记得,我们那一代人上小学的时候,圆周率用的就是这个值。

又过了大约200年,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出了一位大数学家,也是天文历算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于公元429年4月20日出生于范阳郡遒县(现在的河北省涞水县)。他小时候没上过什么学,也没得到过什么名师指点,但是他自学非常刻苦,尤其是对天文、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广泛搜集认真阅读了前人有关天文、数学的许多著作,却从来不盲目接受,总要亲自进行测量和推算。公元460年,他采用刘徽的割圆术,一直算到圆的内接12288边形,推算出圆周率应该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同时,他还提出用两个分数作为圆周率的近似值,一个是22/7,叫“疏率”,约等于3.142857;另一个是355/113,叫“密率”,约等于3.1415929。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开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国际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数学家,把3.1415926称为“祖率”,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向往完美,向往精确是人类的天性。尽量把圆周率算得准确一点,一直成为人们的不懈追求。

在古希腊,人们也是把圆周率取为3。后来也发现了疏率22/7,直到1573年,德国数学家奥托才发现了密率355/113,比祖冲之晚了1113年。

在古埃及的纸草书(以草为纸写的书)中,有一道计算圆形土地面积的题目,所用的方法是:圆的面积等于直径减去直径的1/9,然后再平方。如果我们假设半径为1,直径就是2,圆的面积就是2÷9×8再平方,约等于3.16,也就是说圆周率约等于3.16。(因为S=πr2,当r=1时,S=π。)

1593年,荷兰数学家罗梅,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15位,虽然打破了祖冲之的纪录,但是已时隔1133年。

1610年,德国数学家卢道夫,用割圆术使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5位,几乎耗费了他一生的大部分心血。

随着数学的发展,人们又陆续发明了另外一些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1737年,经过瑞士大数学家欧拉的倡导,人们开始广泛地使用希腊字母π表示圆周率。1761年,德国数学家兰伯特证明了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1873年,英国的向克斯用了20年的精力,把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可惜后来有人用电脑证明,向克斯的计算结果,在小数点后第528位上发生了错误,以致后面的179位毫无意义。一个数字之差使向克斯白白耗费了十多年的精力!他的失误警示人们,科学上容不得半点疏忽。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随着电脑的不断升级换代,π值的计算不断向前推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金田正康已将π值算到了小数点后133554000位。当代,π值的计算已经成为评价电子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最后,还有两件与圆周率有关的趣事不能不谈。

第一件:1777年,法国数学家布丰用他设计的,看似与圆周率毫无关系的“投针试验”,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2。1901年意大利数学家拉兹瑞尼用“布丰投针试验”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15929。至于什么是“布丰投针试验”,请看拙文“布丰投针试验的故事”。

第二件:用普通的电子计算器就能算出圆周率的高精度近似值。算式是:

1.09999901×1.19999911×1.39999931×1.69999961≈3.141592573…

这几个小数很好记,如果不看小数点的话四个因数都是对称的,中间是5个9,前面两位分别是10、11、13、16,后面两位分别是01、11、31、61。至于是什么道理,不清楚。据我猜测,很可能是某位有心人,殚精竭虑编出的一道趣味数学题。

无独有偶,下面这些由十个不同数字组成的算式,也可以算出圆周率的高度近似值。

76591÷24380

95761÷3048

239480÷12567 97468÷3102

537869÷1205

495147÷30286

49270÷1568

383159÷26470

78960÷25134 显然,这些题目中的数字是凑出来的,渗透了创编者的良苦用心。

在分享了上面这些算式带给我们的惊喜和启迪之余,不禁要对这两位数学爱好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几千年来,圆周率精确值不断推进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崇高的科学精神,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同时也让热爱数学、甘愿为数学献身的人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比美妙,享受到数学给予他们的无限幸福。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用圆周率的精确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学无止境,科学的发展也没有止境,一座座科学高峰正等待着他们去攀登。刘徽、祖冲之、卢道夫……这些光辉的名字永远是鼓舞全人类前进的榜样。

第二篇:圆周率的故事

历史上求圆周率的故事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

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鲁道夫,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鲁道夫数;其二是英国的威廉·山克斯,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并将其刻在了墓碑上作为一生的荣誉。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鲁道夫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据说,从前有位私塾先生,经常想出怪招来惩罚学生,而他自己却溜出去玩。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调皮,老师罚所有学生放学后留下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20位数字才能回家,而他自己却跑到山顶上的一个寺庙里与和尚喝酒。大家很郁闷,怎么也背不出来。一位学生看看自己、想想老师,灵感勃发,用了谐音的方法编了一套顺口溜,迅速背出了圆周率:“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老师回来,一看大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2位,惊诧不已;听着大家背诵的内容,不由得脸红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南北朝时的祖冲之最早把圆周率到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按照当时计算使用分数的习惯,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约率”22 / 7(或称之为“疏率”)以及“密率”355 / 113,比欧洲人早了1000多年。

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小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和毅力,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100多位。

一项数字世界里的新世界纪录于日前诞生:一名日本人Akira Haraguchi将圆周率π算到了小数点后的83431位。在一个现场解说验证活动中,这名孜孜不倦的59岁老人向观众讲解了长达13个小时,最终获得认同。这一纪录已经被收入了Guinness世界大全中。

据报道,此前的纪录是由一名日本学生于1995年计算出的,当时的精度是小数点后的42000位。

第三篇:圆周率和祖冲之故事[模版]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名人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 “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名人故事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第四篇:数学故事:最精密的圆周率

最精密的圆周率

夜很深了,桌上的油灯已经加了两次油。书堆放着已经看完的《周骸算经》竹简,张衡的《灵简。祖冲之手中正在翻阅三国时代的布衣数学家给《九章算术》作的注解,他被刘徽在深入学习

桌上显》竹刘徽古人成果,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用高度的抽象概括力建立的‚割圆术‛与极限观念所折服,不禁拍案而起。连连称赞:‚真了不起!‛。在一边专心致志看书的儿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所震动,忙问:‚爸,谁了不起了‛‚我说刘徽了不起。‛祖冲之的眼睛仍然停留在竹简上。‚刘徽是谁?‛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刘徽是个什么样的人。‚三国时代的科学家。‛‚他有什么地方了不起呢?‛‚他用极限观念建立了‘割圆术’。‛‚割圆术?‛儿子茫茫然地望着父亲。对于圆面积、圆柱的体积和球的体积计算都要用圆周率,原来似乎没有科学的方法。可是这会儿,刘徽提出的割圆术,却找到了完善的算法。‚你看!‛祖冲之指着手里拿着的竹律嘉量斛上的尺寸 简,滔滔不绝的给儿子讲着。‚刘徽提出:在圆内作一个正六边形,每边和半径相等。然后把六边所对的六段弧线一一平分。作出一个正十二边形。这个十二边形的边长总加起来比六边形的边长的总和要大,比较接近圆周,但仍比圆周短。‚刘徽认为,用同样方法,作出二十四边形。那周长总和又增加了,又接近圆周了。这样一直把圆周分割下去,割得越细,和圆周相差越少,割而又割,直到不可再割的时候,这个无限边形就和圆周密合为一,完全相等了。‚刘徽用割圆术计算了六边、十二边、二十四边、四十八边,一直计算到九十六边形的边长之和,得出圆周是直径的3.14。‛祖冲之把刘徽的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讲给儿子听,他虽然似懂非懂,但引起了他无限的兴趣。‚刘徽真了不起!真行!‛祖冲之听着孩子的话,沉思片刻说:‚我告诉你吧,刘徽算出的圆周率,其实他自己也不满意。他声明:实际的圆周率应该比3.14稍大。如果他继续‘割了又割’地割下去.就会算得更精确。‛‚那我们来继续‘割而又割’,行吗?‛儿子问了一句。‚行呀,我们可以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巨的劳动!‛这一夜,父子俩久久未能入睡。枯燥无味的数学,却引来了儿子无限的兴趣,丰富的幻想;祖冲之则盘算着如何去消化前人智慧的尽可能不缺的全部成果,开拓数学研究的新路。

公元461年一个叫刘子鸾的皇族被任命为南除州刺史,祖冲之也被从华林学省这个研究学术的机关调出,派在刘子鸾手下做一个小官。祖冲之虽然离开了华林学省,又担任了繁杂琐碎的行政事务工作,但他勤奋好学的习惯并没有随着环境变化而有所改变。他始终没放松对科学技术的钻研。每天早上都得进宫办事,下午一回来,就一头钻

进了他的书房,有时甚至忘了吃晚饭,忘了休息。年幼的儿子,被他父亲的这种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刻苦攻关精神所感动。

一天,祖冲之早上进宫办完杂事,就匆匆赶回了家,在书房的地板上画了一个直径一丈的大圆,运用‚割圆术‛的计算方法,在圆

数学阅 读数学阅 读内先作了一个正六边形。他们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日复一日,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从不间断地辛勤地计算着……祖冲之为了求出最精密的圆周率,对九位数进行包括加减乘除及开方等运算一百三十次以上。这样艰巨复杂的计算,在当时,既没有电子计算机,也没有算盘,只靠一些被称作‚数筹‛的小竹棍,摆成纵横不同的形状,用来表示各种数目,然后进行计算,这不仅需要掌握纯熟的理论和技巧,而且,更需具备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不惜付出艰巨的劳动代价,才能取得杰出的成就。祖冲之为了求出最精密的圆周率,逐次以圆内接正六边形、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四十八边形、九十六边形…的边长当作圆周长,计算与直径的比值,一直割圆到24576边形,这样边已经和圆周紧贴在一起,而不能再割了,于是他算出:12288边形各边总长为3.14159251丈,24576边形各边总长为3.14159261丈。祖冲之经过艰苦的计算,终于得出较精确的圆周如直径为1,圆周大于3.1415926,小于3.1415927。这个结论,用现代数字符号写出,就是:3.1415926<n<3.1415927。功夫不负苦心人,祖冲之求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在当时,全世界上只有他一人。祖冲之为世界数学史和文明史,作出的这一伟大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祖冲之不仅对数学、天文、历法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于机械制造也有贡献。他发明和创造了‚千里船‛‚水推磨‛‚计时器‛等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科学机械,成为了一个成绩卓越的科学家。

数学阅 读

第五篇:圆周率快速记忆法

一、背圆周率的口诀

.1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0

死珊珊,霸占二妻。

救吾灵儿吧!

不只要救妻,一路救三舅,救三妻。

0

0

0

吾一拎我爸,二拎舅(其实就是撕吾舅耳)三拎妻。

0

0

不要溜!司令溜,儿不溜!儿拎爸,久久不溜!

0

0

饿不拎,闪死爸,而吾真是饿矣!要吃人肉?吃酒吧!

(作者华罗庚)

来历:有个教书先生,喜欢喝酒,每次总是给学生留道题,就到私塾的后山上找山上的老和尚喝酒。这天,他给学生留了道题,就是背这个圆周率,然后自己提壶酒就到山上的庙里去了。圆周率位数这么多,不好背啊,其中有个聪明的学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圆周率编了个打油诗: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其实就是3.14***932384626的谐音。先生一回来,学生居然都把这个给背了下来,很是奇怪,一想,就什么都明白了,原来是在讽刺他呀……

中国人用的是谐音记忆法

二、10分钟教你记下圆周率前100位

请看下面一则小故事(留意故事主要人物哦)

PART1:

老王拿着一把钥匙交给一只鹦鹉让她自己回家。鹦鹉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个球儿,于是奋力一踢,结果球儿砸破了一户人家的锣鼓,锣鼓里面有很多珊瑚碎落一地,掉在旁边的芭蕉树下,芭蕉树上绑着一个气球。突然,远方飞来一只仙鹤,不小心戳破了气球,自己受到惊吓掉了下去,刚好被下面的沙发接住,沙发旁还放着一桌的石榴,仙鹤就在那翘着二郎腿开心的吃着石榴了。

看完以上的故事,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看看能不能把红色主要情节回忆出来。

如果你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把圆周率前20位记忆下来了!!

钥匙---14

鹦鹉--15

球儿--92

锣鼓--65

珊瑚--35

芭蕉--89

气球--79

仙鹤--32

沙发--38

石榴--46

应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记忆圆周率之后的80位,甚至更多····

我们不妨自己开始用这样的故事串联的方式去记忆下面4组数字。

下载圆周率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周率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周率记忆训练

    圆周率记忆训练 我先举例记忆圆周率前100位,首先就是将这100位数字转化成50个词语,然后利用奇象连锁记忆法串成故事来记忆。若不会转化的朋友请看我博客中数字转码记忆训练。......

    背圆周率的口诀

    【背圆周率的口诀】 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2 6 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4 3 3 8 3 2 7 9 5 0 2 8 8 4 1 9 7 1 6 9 3......

    圆周率的教学[合集]

    教学目标小精灵儿童网站 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 课件回放教材14页第一幅......

    圆周率π的计算历程

    圆周率π的计算历程 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周率的无限不循环性; 2、了解圆周率的计算和我国著名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上的贡献;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

    圆周率的背景历史

    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

    圆周率π的计算历程

    圓周率π的計算歷程 圓周率是一個極其馳名的數。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這個數就引進了外行人和學者們的興趣。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圓周率最早是出於解決有關圓的計算問題......

    有趣的圆周率(数学日记)

    有趣的圆周率 我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提起了圆周率,大家都被这个家伙给难住了,而老师却十分熟练地背出圆周率前30位:"3.14******79"大家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回......

    阅读圆周率历史教学反思

    阅读圆周率历史教学反思 数学阅读》在课程改革之前的教材中从未涉及,就是在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中也很少安排。在和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的共同解读之后,有了许多收获,也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