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日本育儿专家 鸟居昭美《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第一章 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
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
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 画所表达的意思。
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书中多次提到画形状,却没有定义什么算画形状。我理解除了教孩子画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外,画形状还包括教孩子画类似图1中那些成人式的画。另外书中还提到采用绘画歌谣教孩子画画,我理解是类似《小孩学画》中的那些线条和歌谣,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教画应该等到孩子6-7岁以后)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靠绘画者自己来创造。
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
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
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
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 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
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
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
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
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见图15)。
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
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乳房,爸爸的眼睛等。
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
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
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
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
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
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
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
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
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
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
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
1:对颜色本身的感觉性反应,孩子在0岁阶段就已经有了,但能有意识地选择颜色,是在孩子能够从最早的乱画到画出一条线(或画圆能封口)时,一般在2岁4个月左右;
2:此时的孩子一般能够将2种颜色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3岁以后,会将三种颜色 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
3:不要过早地教孩子强行分辨颜色,以免造成孩子对颜色混淆不清;
4:两岁后孩子出现满涂能力,即把一种颜色连续涂在一起,形成色块,这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5:当孩子的画里出现基底线时候(一般在5-6岁),孩子开始能够系列地使用颜色了,也就是说,孩子能自己选择使用符合形状的颜色;
6:在孩子能画出基底线之前的阶段(2岁-5~6岁阶段),尽量让他用单一的黑色(或其它颜色)画单色画;
7:孩子2-3岁时候的涂鸦,是用涂鸦表达一种定义,用颜色过多反而会对孩子的定义表达形成一种干扰;
8:孩子4-5岁时候的涂鸦,具有物体的实体特征,6-7岁时候,是怀着对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兴趣
而画,这个时期,孩子的表达重点都不涉及到颜色,同样的,画单色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表达;
9:当孩子不是由大人教而是自然而然地画出基底线之后(一般是5岁半-6岁),孩子的画出现秩序感,孩子对由颜色构成的面开始发生兴趣,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
10:在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之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指导用色,大人指导孩子用色,如同教孩子画形状一样,都是对孩子的自主非常有害的行为;
11:在孩子7岁以前,千万不要拿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让孩子涂色,涂色是一种形式化的作业,根本表达不了孩子本身的思想,而练习不要把颜色涂到规定范围以外的技术,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孩子此时本身手还不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当孩子的手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之后,他更愿意把自己画出的东西尽力涂好;
12:孩子7岁以后,对“面”有了一定认识,才能把在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上“涂画”当成一种有 乐趣的游戏;
13。孩子9岁以后,就会尽力去画所看到的真实,所以孩子会迷上写生,孩子终于能象成人一样
画画了,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习成人的系列绘画技巧,可以送他们去技巧训练班了!
而在此之前的涂鸦(由孩子自己乱涂乱画,大人绝不插手)是不可以跳过的,否则孩子会因为缺少自己最初的感知,发现和创造,容易成为只会模仿(在思想上爱听从)别人的人
关于颜色:
1:在儿童5岁时,他们开始对有颜色的水着迷,在5岁半到6岁以后,他们则喜欢把颜色分开涂抹在自己的身上;2:当孩子对颜色感兴趣时,他们不仅对颜色本身感兴趣,对颜色发生变化的方式也感兴趣,并愿意自己动手试;2:在儿童5岁以前(确切地说是会自己画出基底线以前,一般在5岁半左右),颜色并没有什么意义;3:尽管只是一种颜色,他们也能兴致勃勃地画(涂鸦);4:越是健康成长的孩子,画画就越不在乎颜色;5:如果孩子很在乎颜色,母亲应当遵从孩子的意愿;1:儿童涂鸦严格来说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是孩子的一种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学会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成长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涂鸦,孩子在学习自己的表达,创造及享受与人交流的成就感,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天然的成长方式;2:孩子通过自由自在的涂鸦,体验并获得“靠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的萌芽;3:通过不受限制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步练就了为做人所具备的主体性的活动能力,以及区分美与丑的感性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了文字,数学,科学,道德自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大人会不会绘画和孩子的涂鸦没有任何关系,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的任何指导(相反,这种指导还会损害孩子的成长体验);5: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态度(让孩子自由而随心所欲地涂鸦,绝对不横加指导),大人的支持和宽容(给孩子合适的工具和地方,让他想涂就能涂,大人不对孩子的涂鸦时间,内容,次数做任何限制,能够对孩子的作品不以大人的眼光而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给予真诚的倾听和肯定,大人让孩子尽情玩水,玩泥,玩沙,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打架等等,即大人负责提供给孩子充满丰富的感受机会的生活;大人不限制孩子用哪只手画或双手一起画,不限制孩子的绘画姿势:可以躺着画,坐着画,站着画);6:孩子们在一起涂鸦更有利于孩子的交流和成长;7:儿童绘画班能够提供绘画场所和绘画伙伴以及造型活动(如玩沙,玩儿泥,做手工),儿童参加绘画班的原因只有这个,而不是有能够指导怎么画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绘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前提必须是决不指导孩子“这儿要这样画”,让孩子不是摹仿大人而是自由涂鸦的绘画班.如果孩子能在家有伙伴一起涂鸦,就没有必要上绘画班;8:孩子在幼儿期,家长对儿童涂鸦所具有的正确态度,足以培养出孩子的好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而培养儿童期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等基本能力的责任和能力,家长都具备,因此没有必要特别请教师替家长担负起这种培养重任;9:孩子画出形式感比较强的画(如洋娃娃,机器人,或卡通人物),说明孩子的生活中缺少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的感情,发现以及感受.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和体验,家长应该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书,从水,沙,泥,粘土,色水开始,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孩子有了真实的体验,他 的画自然就会变;10:绘画以外的造型玩耍,对于孩子的绘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男孩子钉钉子,造小船,女孩子编头发,织帽子,缝衣服(一般4-5岁开始);11:孩子涂完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是一件好事,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玩耍,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12:家长不要过早教孩子学写字,过早学写字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在6-7岁以前,多给孩子讲故事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1:在孩子9岁(最早也不要低于6岁)以前,不要教孩子系统的绘画技能(包括让孩子画形状,为孩子画形状,甚至事无巨细地指点孩子使用颜料,让他(她)全部涂上,带孩子写生等);2:教孩子画成人的画(画形状)会限制孩子手的功能,眼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情感和意欲的功能及社会性五方面的发展;3:教孩子画小鱼,花朵,房子,小车,小兔子,蝴蝶,燕子,蜻蜓等等看起来内容适合孩子的形状,实际上它们绝不是孩子的作品;4:孩子的画与婴儿的哭一样,是他们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孩子天生就会涂鸦;5:在涂鸦中,孩子讲述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发现,看孩子的画,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
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述说的内容;
以上是《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完整版了。
第二篇:家有画童:读《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读《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2011-01-27 20:59:19)
标签:
杂谈
现在把《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奉献给大家。
第一章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画所表达的意思。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绘画者自己来创造。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
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
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长头发、乳房,爸爸的眼睛等。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
第三篇:走进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参加幼儿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
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开展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学会思维。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何把握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征并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成为数学活动的重点。
陈青老师的两节大班数活动《看看排排》和《图形碰碰乐》对我的印象最深。优秀的教学活动并不在于准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调动孩子自始至终极大的兴趣。陈老师两节课的精点在于此。这两节课数学性很强,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陈老师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每节课的设计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出现困难的地方适时恰当的给予孩子指导,促进孩子思考。《看看排排》中,不仅材料可以排序,身体可以排序,竟然声音也可以排序,这是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老师的一句点睛,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图形碰碰乐》中,孩子们在操作中感受到拼搭组合的乐趣,在最后的三角形找家中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并明白动手尝试的重要性。
黄瑾老师的精彩点评、抛出的问题更让我们对这几节活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以后设计活动时,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孩子能够学习那些知识点,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对于每节活动及时的给予反思。黄老师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进行了专题讲座,从对数学的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再到数学区域活动的创设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与分析。最后,在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时突出关键的公式:成长=实践+反思
二、让孩子在阅读中乐
近几年,绘本逐渐在各个幼儿园开展。阅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激发;阅读是一种状态,需要保持;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培养;阅读是一种生活,需要滋润。海克曼认为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余耀老师首先讲述了绘本的重要性,针对儿童提出阅读的审美、娱乐、认识和教育四大功能,以及阅读的爱、自然、顽童和成长的四大母题。从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中娓娓道来绘本对孩子成长中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绘本中能发现挖掘出许多知识点,一天、一周甚至一学期都可能讲不完。在给孩子们讲述绘本时要做到讲述心中有这本书,讲述心中有人,讲述
心中还要有自己。最后,余耀老师结合《动物绝对不穿衣服》这一绘本,从目标制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具体探究如何使绘本转换为某一具体活动。
三、让孩子在外出中享受生活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天堂,孩子的天性属于自然,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外出活动为塑造灵动与丰满的心灵创造了机会。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梁园长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特色外出活动,让孩子的生活更精彩”的讲座。关于儿童与自然,去自然化的生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而特色活动能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梁园长提出外出活动的三条途径:根据季节特点、结合节日主题活动、利用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生活环境等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视频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外出孩子更能读懂大自然、老师更能读懂孩子。这是孩子们在童年这一“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真正拥有了一段光彩夺目的、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精彩生活。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参加幼儿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转)
文章来源:垦利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文章作者:耿金铃
此次在泰安举行的幼儿园研讨会即优质课观摩交流会进行了3天,3天中精彩的优质课、深刻的讲座、实效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数学中、阅读中还是活动中都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下面我把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
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开展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学会思维。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何把握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征并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成为数学活动的重点。
陈青老师的两节大班数活动《看看排排》和《图形碰碰乐》对我的印象最深。优秀的教学活动并不在于准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调动孩子自始至终极大的兴趣。陈老师两节课的精点在于此。这两节课数学性很强,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陈老师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每节课的设计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出现困难的地方适时恰当的给予孩子指导,促进孩子思考。《看看排排》中,不仅材料可以排序,身体可以排序,竟然声音也可以排序,这是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老师的一句点睛,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图形碰碰乐》中,孩子们在操作中感受到拼搭组合的乐趣,在最后的三角形找家中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并明白动手尝试的重要性。
黄瑾老师的精彩点评、抛出的问题更让我们对这几节活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以后设计活动时,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孩子能够学习那些知识点,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对于每节活动及时的给予反思。黄老师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进行了专题讲座,从对数学的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再到数学区域活动的创设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与分析。最后,在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时突出关键的公式:成长=实践+反思
二、让孩子在阅读中乐
近几年,绘本逐渐在各个幼儿园开展。阅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激发;阅读是一种状态,需要保持;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培养;阅读是一种生活,需要滋润。海克曼认为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余耀老师首先讲述了绘本的重要性,针对儿童提出阅读的审美、娱乐、认识和教育四大功能,以及阅读的爱、自然、顽童和成长的四大母题。从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中娓娓道来绘本对孩子成长中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绘本中能发现挖掘出许多知识点,一天、一周甚至一学期都可能讲不完。在给孩子们讲述绘本时要做到讲述心中有这本书,讲述心中有人,讲述心中还要有自己。最后,余耀老师结合《动物绝对不穿衣服》这一绘本,从目标制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具体探究如何使绘本转换为某一具体活动。
三、让孩子在外出中享受生活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天堂,孩子的天性属于自然,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外出活动为塑造灵动与丰满的心灵创造了机会。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梁园长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特色外出活动,让孩子的生活更精彩”的讲座。关于儿童与自然,去自然化的生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而特色活动能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梁园长提出外出活动的三条途径:根据季节特点、结合节日主题活动、利用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生活环境等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视频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外出孩子更能读懂大自然、老师更能读懂孩子。这是孩子们在童年这一“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真正拥有了一段光彩夺目的、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精彩生活。
第五篇: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能使我们吸取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要使吸取的“营养”全面就离不开五谷杂粮式的“杂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在多年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摸索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基础,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心灵的“话”。然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立竿见影。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善诱。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相机进行各种活动,用来激发学生兴趣。
举行故事会,对于不愿课外去阅读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没有负担,反而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人、书籍中动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故事后书中名人不知不觉给 1
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他们向人物学习。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读课外书的欲望。
表演书本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分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兴趣。
开展朗诵会,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朗诵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又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进行“书评”展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要闻、风俗风光从主要内容、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说出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兴趣。
同时,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进行展览评比。对读书多的学生还要多加表扬鼓励。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粮食。例如,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就介绍读她的《城南旧事》;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介绍读他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学习了《鲸》这篇课文,便推荐读一读《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结合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全盘考虑,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而,向他们推荐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因而,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较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而,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
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的跨进浩瀚的书海。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学校开展“校园童话节”,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
结合重大节日,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结合民俗风情,学到描述民俗风情之类文章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字事物之理。
三、注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一味地盲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
读,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独立去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1、默读与朗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其实也叫“心读”。如果外界环境比较安静时可以默读。默读时要用心去感受,用心
去思考,才能体验到书中人物的生活情趣。朗读是出声地读出来。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就可以大声朗读,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提高阅读的能力。默读与朗读是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方法。
2、浏览。浏览就是大略地看。浏览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对于篇章比较长的书籍,可以让学生进行浏览,形成大概印象,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进行精读,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高年级学生要求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这样,在阅读中做到粗中有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速读。速读不只是追求速度的快读,而是注重阅读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以采用整体速读法。读时用眼睛平扫,用心记,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材料,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4、复述。复述是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复述的方式主要有详细的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低年级学生由于概括能力较差,一般采用详细的复述;而中、高年级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可以采用简要的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特别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填补书籍的空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做好读书笔记。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小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三种:摘抄好词佳句、列提纲和写读后感。低年级适于摘抄好词佳句,丰富语感;中年级应该学会列提纲,培养概括能力;而高年级则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水平。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6、组织读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通常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怎样让学生全面地读各类书籍,增长见识呢?我想,就要根据不用年级、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第二届读书节以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佳文赏析会、演讲比赛、图书推荐会等,这样,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让爱阅读的学生更恋上阅读,收获甚佳。
7、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检查评价,能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的动力,其检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举行抢答赛,可以是阅读成果展示会,也可以是评书会。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宜多采用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让学生乐读、多读。
四、运用课外阅读实践
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保证阅读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课外书籍爱不释手,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自身进步、收获的喜悦。我在课前几分钟,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学生自已选择参赛方式——谈、读、讲、演甚至唱都可,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的反馈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了让学生动口外,我让学生不定期动手,对课外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地办专题手抄报,出校刊、班刊等。把课外阅读搞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这开放阅读的氛围下,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动起来了,在课外求得了“发展”,这时老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课外阅读了。总之,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提示阅读的方法,组织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才能真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