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未病科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区域划分
治未病科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区域划分
为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规范化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要求,决定将治未病科划分出几个明确的区域。
(一)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包含健康检查(体检)区域。
(二)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主要用于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
(三)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
(四)健康干预区域。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
(五)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展健康宣教、服务管理以及特需服务等。
治 未 病 科
第二篇:A-9 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郧西县中医医院传统疗法指导
基本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需要进行中医健康体检和调养的门诊患者和团体预约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医务人员根据体质辨识中心和健康养生咨询门诊提供的资料及指导意见,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刮痧、药膳、火罐、足疗、整脊等传统疗法保健服务。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于有较为明显有疾病倾向者,比如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充分利用专科医生的专业认识和手段,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三、服务要求
(一)在从事中医保健服务、诊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二)规范医疗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中医诊疗操作规范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三)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四)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第三篇: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 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 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 主 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
委 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工作职责:负责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三)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医务人员 主 任:封孝和 中医护理:罗媛媛
医务人员:刘梅红、孙景云、陈瑞、钟廷刚、王思景、胡德成、左询。
工作责职:负责健康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健康干预、中医回访及成果转化。
四、“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一)合理设置“治未病”服务区域
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的要求,“治未病科”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我院定位为集门诊、中医体质检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治未病科。按照中医健康体检区、健康咨询指导区、健康干预调养区、健康宣教区合理划分区域,设健康信息采集室、中医体质辨识室、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肥胖门诊、失眠门诊、高血压门诊、糖尿病病门诊、传统疗法区、健康档案室、健康宣教室。为满足以上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将我院名中医馆及康复科二间治疗室共同打造成治未病科,将中医院本部门诊二楼打造成治未病分部。11月中旬完成装修,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功能满足治未病业务开展需求。具体建设方案附后(附件1:2014年中医院治未病科改造方案;附件2:治未病科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方案)
(二)设备配置: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2014年12月10日以前完成所需设备(四诊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红外线热象检测设备、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电脑熏蒸治疗床、可调式微烟艾灸器、中药膏方包装机、茶饮包装机、中药煎煮壶及中药茶盒等)的招标采购工作。具体配置名单附后(附件3:治未病科配置设备清单)
(三)服务项目
除政策要求开展的服务项目以外,以点带面,有选择性重点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治未病工作流程。将现代医学体检与中医健康检查发现的阳性人群、慢病门诊及院内各临床科室中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体质偏颇人群和出院中医回访患者及时无缝转接至健康干预区,实施个性化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饮食、药物、非药物、中医运动、心理等健康干预措施。
1、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体检结合,通过开展以下特色中医体质检测项目,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
(1)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中医舌象、面象和脉象检测:通过脉诊、舌诊及面相的采集和特征提取,为您诊断个人的体质,如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等,并提供给您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3)中医经络评估:可以依据人体的经络穴位,在短时间内反应全身经络运行及内脏器官生理病理状况。通过经络检测仪对人体十二条经脉进行检测,在病人无任何症状特征时,通过经络能量数据显示病变趋势和征兆。
(4)红外热像检测:该仪器是一种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新医疗诊断设备,它把被诊断目标的温度信息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使其温度分布一目了然,与人体器官组织等正常温度图像比较进行诊断,可供医疗单位用于人体多种组织及器官的炎症、肿瘤、代谢异常及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
2、重点打造慢病门诊
通过对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在内的多家单位的治未病中心的考察,现阶段围绕人群基数大,中医传统疗法疗效好的“失眠”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实施干预。
(1)针对失眠:开展针灸、音疗、药枕、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失眠、中药沐足、药膳等干预手段;
(2)针对肥胖:开展耳穴疗法、电针、推拿、中医运动、熏蒸、穴位贴敷、药膳等干预手段;
(3)针对高血压:开展耳穴疗法、药枕、中药沐足、穴位贴敷、药膳、中医运动等干预手段。
(4)针对糖尿病:开展耳穴疗法、点穴、中药沐足、针灸、药膳、中医运动等干预手段。
3、重点打造传统疗法区(健康干预区):按《2013年版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的所有内容逐渐开展适合我们地区的技术。如:针刺类技术、推拿类技术、刮痧类技术、灸类技术、中医肛肠类技术、骨伤类技术、气功类技术等。
五、“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步骤
(一)学习调研,成立组织。(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30日)
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学习,对中医“治未病”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分析,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梳理开展工作思路。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至先进地区考察,进行相关工作调查摸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制订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签定任务协议书,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个人。做好项目建设的动员和宣传工作。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1、按《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和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治未病改建工程于2014年11月31日完成,包括治未病科和治未病本院分部的建设,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2、按照治未病科评审标准要求培医务人员7名,其中主任一名(副主任中医师)、中医护理一人、中药师一人、技师三人,管理人员一名。完成上述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学习和评审细则的培训工作。
3、设备于2014年11月第一周完成论证,11月底完招标采购到位,于12月底完成所有设备的培训等工作。
(三)验收阶段(2015年1月1日~1月15日)
完成治未病科改建,设备设施完善后,进行验收整改。合格后制定相应流程,开展治未病工作服务。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预防保健科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以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患者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改善人群体质、促进疾病痊愈、防止病后复发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一)、日常管理制度
1、预防保健工作在医院领导小组管理下进行,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2、工作人员比喻服从医院规章制度,遵从医院考勤制度与请假制度。
3、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责任见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科、室应当定期举行科室会议,对日常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不定期的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爱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晋升评优的重要条件。
(三)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保障落实措施。
2.监督检查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和知识知晓情况。3.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工作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4.监督检查开展“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岗位练兵活动。
5.监督检查医疗风险防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6.监督检查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信息采集管理区域负责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2.应为全市来本院查体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3.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4.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一次,急性动态管理。5.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6.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道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和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负责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
(一)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二)健康咨询工作制度
1.建立健康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
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病人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工作。
3.发放健康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戛纳看那个教育的有关录像﹑关盘﹑录音。
4.为病人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五 综合干预区域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应确定以为主治医师或高级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2.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医疗护理部门共同商量,上岗前进行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3.门诊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担任,实习人员及并未授权的进修人员应上级人员指导下工作﹑不的独立就业。
4.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专家门诊。
5.对65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方的病员,应优先安排门诊。
6.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门诊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8.加强检诊于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小儿科﹑内科应建立传染病诊室,做好疫情报告。
9.门诊标示强袭明白,设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10.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疾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有饮水设施及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开栏。11.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12.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六 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4.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6.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7.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8.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3.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4.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5.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章。7.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向科主任汇报。
3.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尽享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疗治疗,并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勇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视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视)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工作时,应按门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七 继续教育制度
1.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期达到符合任职工作岗位的全部要求。
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技术骨干、中坚力量的作用。
3.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
术、新方法,把我其发展方向,用于改进指导本科室的工作,制定本科室业务发展规划,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4.继续教育采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学习、技术训练、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参加何种学术会议、医疗业务技术讲座、互教互学、短期培训、进修学习、计算机化教育等有考核的自学方式。
5.各科室结合专业特点和临床工作开展专业查房、教学查房、专题讨论、危重病历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示范、新技术操作,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借以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6.在院长副院长领导下,举行全院性的学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拓展医护人员的知识领域。7.鼓励支持医护人员撰写医学或护理论文,开展新项目。开展科研,支持业务骨干参加学术会议,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回院后能够开展新的项目,促进医院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五篇: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予以指导。按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 工作有效进行。
2.负责制定并保持“治未病”科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效具体落实,深入开展。
3.制定“治未病”科长远发展规划和规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做好汇报工作。
4.定期深入门诊及其他工作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负责开展组织、检查临床教学工作,培训科室人员业务学习。
5.定期检查治未病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和贯彻执行情况,采取措施,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
6.检查教育本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7.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8.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9.指导担任本辖区的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10.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民众偶的健康需求,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治未病”科职工工作制度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科统一的考勤制度。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科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
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
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
7.各个工作间要有防火设备,掌握防火常识及防火器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