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天学案
《秋
天》
主备人:史口镇中学 张艳红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用最恰当的词语概括诗歌的三幅画面,品味诗歌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板块一:说“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播放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欢乐的季节)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设计
(二)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同学们,你眼中的秋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眼中或心中的秋吧!(师板书:说“秋”)
谁先来说?
(生说自己眼中的秋)
师述:这位同学的描述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秋天的(生答),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谁还想发言?
学生自由说秋天。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而且观察能力都能强,都抓住了秋天这个季节富有特征的景象,让老师感觉到了秋天是那么的美妙。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板书文题、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感受他笔下的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索文学常识(作者、作品、写作背景)(1)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2)教师补充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板块二:读“秋”---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语] 师:有人说,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尤其是诗人眼中的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看看跟我们眼中的秋是否一样。(板书:读“秋”)
一读:读准字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请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 肥硕 栖息 廖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二读:读出节奏,读出重音,注意细节,揣摩感情。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三读:创读。
请同学们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示例: ①清晨的密林里飘散着丝丝白雾,一楼桔红色的阳光射在已经泛黄的树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林中静悄悄的,慢慢地,从远处飘来人语声,接着便响起了叮叮当当伐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响。
走出密林,来到一家农舍屋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子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影。
② 清晨,雾儿冷冷,船儿飘飘。江水里的影子,在清波里游荡,朦胧飘忽,是青鳊鱼在戏耍,还是乌桕叶的倒影轻扬?我撒下鱼网,网儿圆圆,霜雪凉凉。哼着小曲,轻轻摇着小船,如叶浮江,如风拂柳。这惬意的秋天啊!
③草原和蓝天同样辽阔,满眼的绿,满坡的香。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叫声,悠远飘忽。溪水绕过草地,浅浅的,清清的,如薄纱飘挥,如琴弦谐奏。就在这儿,整个夏天曾经留给我多少甜蜜的回忆啊,那甜透心底的笛声,在多少个美丽的夜晚,引我遐思,牵我心魂。你这梦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声音,你的芳香,你的温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温厚的手掌抚摸着我,你用你柔情的怀抱拥抱着我,融化着我。
师小结:读好诗首先要投入,把自己当作诗人,朗读时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艺术人生》采访播音员,她说,播音时要心无杂念,还要对文章有深入地理解。板块三:品“秋”---品读赏析(重点段落、语句的理解)
[过渡语]师:我觉得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观察力强,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你看,我们这几位同学的朗读多富有感染力呀。当然,秋是含蓄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品秋论诗”环节(板书:品“秋”)怎么“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或者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诗句找出来与同学探讨探讨。
多媒体展示:
(1)生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2)交流探讨阅读中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自己最喜爱的一节诗命名。(农家丰收图 渔家暮归图 少女思恋图)
教师备课内容: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读后应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提出自己的不明白之处,互相讨论解决。秋天的美是在劳动者的心里,在用心感受生活的人的眼里。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第三幅图是“少女思恋图”(恋——指初恋),还是“少女思念图”(念——念故乡)? 作者是从不同人的生活的角度来描写秋天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来源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对秋天的感受不同。
本诗描写的人物有哪些共性?
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诗歌的主题。
(二)问题导航。学案体现内容:
1、品读诗歌,想象每幅画面中的人物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2、找出这首诗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并请说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读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所营造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3、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4、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交流合作、质疑问难。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困惑,试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板块四:绘“秋”---交流反馈,拓展延伸
[过渡语]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出自己所理解的秋天,肯定是件快乐的事。那么赶快行动起来,进入我们今天的第四个环节:绘“秋”(板书:绘秋)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
-------------讨论后明确:可以用画笔画,可以用文字描述(如写诗写散文等),还可以背诵自己喜爱的有关秋的古诗词,甚至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
① 学生准备(可以自由准备,可以合作完成),时间为5分钟(教师播放唢呐独奏《庆丰收》)
②交流展示、欣赏评价 板块五:课堂小结
1、总结回顾 教师备课内容: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学案体现内容: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三幅画面,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乡村秋景图 农家丰收图 渔家暮归图 少女思恋图 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
2、升华结课
古诗文中,描写秋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师生一起回顾背诵:“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在琅琅的背诵中,本节课的学习结束,然而秋天余韵,将会在师生心中婉转悠长。板块六:布置作业
教师备课内容:
1.阅读课后狄金森的《秋景》,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结合你眼中的秋天或别人眼中的秋天,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看法。
[就同一话题的不同表现手法进行学习,目的是拓宽学生思维,使之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1、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略
学案体现内容: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板块七:自测题 自测题A:(基础)
1、《秋天》选自
,作者,现代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肥shuò()清liè()qìxī()廖()阔 枯涸()梦寐()丁丁()
参考答案:
1、《预言》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2、硕 冽 栖息 liāo hé mèi 自测题B(理解)
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
青鳊鱼()乌桕叶()满载()归泊()
2、这节诗描绘了这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3、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此句有双层含义:一是,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 的心情。
4、本节诗以 为主,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5、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参考答案:1.biān jiù zài bó 2.冷雾、白霜 3.比喻 收起青鳊鱼 悠闲 4.写景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5.“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自测题C:(读一读,写一写)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我想,秋天是明净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秋天是忠实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秋天是丰盛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秋天是严峻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秋天更是勤勉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
认真读一读写出读书笔记,不少于300字。
附板书:
读
说
秋
品
绘
第二篇:14秋天学案
《秋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感情,体会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朗读指导
1、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3、体会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资料链接
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州人,代表作《画梦录》。《秋天》选自他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表现明朗纯净的乡村田野风光,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自主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丁丁(): 幽谷()肥硕(): ...栖息()归泊()寥阔()清冽(): ....枯涸(): 梦寐(): ..
2、播放示范朗读或范读,指导朗读,让学生齐读。
3、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说说每一小节表现的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填在横线上。(用整齐、漂亮的短语)1、2、3、合作探究
1、品读诗歌,想想诗中三幅图画分别抓住哪些景物表现怎样的环境氛围?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的语言含蓄,请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的深刻含义。(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
拓展延伸
通过对朱自清《春》的学习,仿写最后三个段落,写写秋天吧
如: 秋天像魔术师,把大地变成一片金色.当堂检测
一、写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二,这首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 角度写出幽谷的 的特点。“稻香”从 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第三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秀山实验中学:晏斌
主备人:晏斌审定人:执教者: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情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感悟平常的母爱。
难点: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学法指导:
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抓住“神态、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多读多悟。
四.问题导引: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五.自主学习:
资料整合:
作者信息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后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子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1997年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背景回放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痛苦是创作的源泉,史铁生是用生命在写作,用他的生命体验,写下他对母亲的忏悔和感恩,写下对人生、死亡的思考。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作品,史铁生的文章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生命体验的人,没有经历过疾病痛苦的人,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写出这样真挚的作品。
设问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瘫痪)mǐn ɡǎn(敏感)xǐ chū wànɡ wài(喜出望外)
chuí dǎ(捶打)qiáo cuì(憔悴)zhěnɡ xiǔ(整宿)dànyǎ(淡雅)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显得非常高兴。为儿子愿意出去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2)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病成什么样了?“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们从这两句话里读到了作者无限的后悔。“我却一直都不知道”,“那步田地”是多么严重。当“我”陷入自我痛苦的时候,“我”完全忽略了母亲,她的病痛不会比“我”少一分。身体上的病痛、儿子的病痛、精神上的痛,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如何承受着这一切,真的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如何在儿子面前隐瞒这一切。在被肝癌折磨的睡不着的夜里,在她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夜里,她在想些什么呢?她在担心儿子吗?她在担心女儿吗?她不需要安慰吗?她是不是因为太担心孩子而忽略自己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人?她不想再增加儿子的痛苦,不想让儿子绝望,于是选择不说。是这样吗?这样伟大而沉重的母爱,让史铁生一辈子都承受着这份亏欠。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4.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作者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六.合作探究:
1.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从
“躲”“忍”“挡”等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形象。
3.史铁生:痛苦与绝望母亲: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4.“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会帮助我们理解。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母爱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重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三.学法指导
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认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
3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四.自主学习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为什么“总是这么说”?.“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淡雅高洁—— 母亲的写照,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3.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一次朗读课文。
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去尝试朗读。
4.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自由谈。
四.合作探究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忍”三个动词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深沉。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表现出母亲的细心,生怕触痛我的内心。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都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3.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得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史铁生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4.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见课本P9页)
比较一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案见教参。
第四篇:北大荒的秋天导学案
《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指导课导学案
东里满小学 牛聪慧
1、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3)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3、课前准备:《北大荒的秋天》
4、指导课时:一课时
5、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爱上阅读
哪些同学看过课外书?请举手。你们都看过哪些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自然探秘》、《安徒生童话》、《弟子规》„„)看来你们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让学生讨论怎样读书才能有更多收获
(2)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3)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书:读)(4)过渡:
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同学、老师或者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还要把优美词语和句子划下来。()
老师还要求我们把这些优美词语、句子摘抄到阅读笔记上。()读完之后要想一想有什么收获,写出自己的感受。()比较优美的段落我们还要记住,会背下来。()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1)()读内容,知其概要。
(2)()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 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抄好词佳句。(5)()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三)课外活用 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四)激情总结 阅读相伴: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阅读了《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今后希望你们能运用这种读书方法,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些读书格言。(课件出示)同学们,让我们爱上阅读吧,让阅读伴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阅读方法:读、查、划、摘、想、记
第五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12.《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重点: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5遍,完成下列各题: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二、学习探究
1、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体会母亲的心情。
2、现在,你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的原因了吗?你明白了母亲未说完的话吗?
3、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我”来到母亲的墓前,请把想说的说给母亲听听吧!
三、当堂达标
(一)1、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填上正确读音。
宿舍()星宿()三天两宿()住宿()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侍弄:
烂漫:暴怒无常: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záshíyāngshàn
()碎()养()求仿()
二、辨字组词。
侍()踩()诀()悴()矫()
待()睬()绝()碎()骄()
碗()锤()狠()槐()谣()
豌()捶()恨()愧()摇()
三、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紫红色的花()而(),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四、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喜出()外:
2.翻来()去:
3.恍然大():
4.名()其实:
5.深情厚():
五、选词填空。
神情神态神色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显得十分沮丧。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
知识链接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