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

时间:2019-05-15 10: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

第一篇: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

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扩大,牛奶制品走入千家万户,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国产奶质量问题便层出不穷,内地民众一时间对国产奶信心骤减。而这时乳品的质量问题一再出现,危害群众的人体健康,影响乳品企业发展和生存,波及到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利益问题,所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制品 质量管理 安全问题 前言:自2008年牛奶行业出现三聚氰胺丑闻以来,中国当局指出国内20余家牛奶生产商销售三聚氰胺掺假牛奶,此后,中国乳制品行业_直处于严格监管中。正因为将水掺入原奶中增加体积的同时会降低蛋白质浓度,而三聚氰胺的加 入保证了牛奶厂家获得可接受的蛋白质和氮含量浓度,因此隐藏了牛奶被稀释的事实。由于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恐慌,并导致6名婴死亡,超过50万婴儿患病。在此之后,超过400个奶牛养殖场由于违反卫生标准和认证标准,被相 关监管机构关闭。此后一系列的奶制品问题被曝光,引发了广大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抵制,所以奶制品行业的整顿改善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食品安全本身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公共物品特征.仅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使用公共手段干预,而政府在保障公民的食品供给安全、营养、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监管的必要性

1.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 食品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买卖双方都缺乏对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的把握。消费者在购买前只可以识别腐烂的水果。食品又是一种经验品.其鲜嫩程度、香味、口感如何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购买食用后的经验可以确定 食品更是一种信用品,是否含有抗生素、重金属、有害化学品及其含量等方面的特征,普通消费者即使购买食用后也很难判定,消费者只能基于对生产者的信任而购买。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决定了食品品质的验证具有滞后性,从而也导致了交易双方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1]。

信息不对称还存在于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从食品流通过程的角度,只要存在买卖的交易。存在各方利益的冲突,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如生产者与加工商、加工商与经销商、经销商与购买者、政府与各环节主体之间等。各个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隐瞒或虚假提供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食品市场上就会出现生产者道德风险问题,“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即是典型的例子。消费者不能获得食品安全性的真实信息,只能依靠对其品牌的信任进行选择和购买,因此,当所谓的“名牌产品”、“免检产品”也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消费者还能* 相信谁?政府部门、检测机构、科研机构还是企业[2]? 2.公共产品特性

监管还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首先,食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对食品安全实施有效监管可以提高社会每个成员的利益。其次,任何一个消费者购买到优质食品并享受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带来的好处时,并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享受同样的益处。最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即使他不为政府、企业或任意机构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管理支付任何费用,他也能免费享受并从中获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谁应该承担其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呢?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然,食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3]。

3。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三次调整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调整政府监管机构职能以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由多部门分散监管向集中监管的发展 趋势。但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过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集中效果在短期内还很难达到。1.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协调职能已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划分给了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卫生部管理。但卫生部也是一个与农业、工商、质检等平行的行政部门.其在协调这些同级部门时面临不小的闲难,无法真正有 效地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2.

中国的这种多部门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人人都在管,人人都管不好” 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虽然原则上各部门应按照流通环节实施分段管理.但面对13益复杂的食品供应体系.有些环节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因而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区分不清楚,因此会造成在一些方面部门职能交叉重复.在另一些方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大家谁都不去管。从而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4]此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垂直管理.很容易造成中央和地方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地方监管机构可能迫于保护地方利益,成为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的“保护伞”。在此次“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如果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召回问题产品,可能就不会造成现在这么恶劣的影响和这么多儿童受害以及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5]。3.

“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举措 中国也于2003年提出了“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然而。由于中国食品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多、政府本身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资源的有限性等原因。对不安全食品的“全程监管”缺乏力度。管理混乱,多头执法,又处处缺位,从而导致全程监管的低效率。“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已被证实是不法分子在收奶过程加入了“三聚氰胺”。那么,收奶过程是生产环节还是加工环节?是哪个部门的监管责任?不是很明确 大厂家生产出的问题奶粉打着“国家免检”产品的牌子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直到大量婴幼儿患病后,政府才介入进行调查。[6]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提及并实施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控制”,但从这次的事件不难看出。目前的事前控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各主体利益如何保障此次“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暴发后,政府能够及时地安抚消费者,对其实施免费检查和诊治,对问题奶粉的购买者无条件全价退货,消费者利益得到了一定保障。但对生产者和加工企业来说,一方面他们应对此次事件负责.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的利益谁来保障.如何保障?现阶段已经出现了奶农大量倒鲜奶,涉嫌问题奶粉的企业销售困难等情况[7].对策:

1. 进一步改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只有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以严格的法律保障体系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惩戒不良厂商,保障奶制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由分散监管转为集中监管已成为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国也顺应趋势并结合本国国情逐步整合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率。将食品安全协调和监督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专门机构并提升该机构的权威性,实现在更高行政层次上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统一监督和协调;进一步理顺各部门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做到不重复、不空缺:任何监管部门在对食品企业实施监管措施时,要充分兼顾各方利益,与企业及其他监管部门进行交流.充分考虑到措施的可行性、企业的接受程度及预期效果。重建国内奶制品市场信心的几点建议:

2.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成立消费者奶粉协会等相关机构,降低消费者诉讼成本在目前有关奶制品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当购买到劣 质奶制品时,选择“打”是每一个消费者所需要的,但是实际情况表明,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参与到对奶制品市场的监督时往往投入远大于收益,因而对个体而言是没有积极性去维权的。因此可通过成立消费者奶粉协会代表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对市场进行监管并及时惩戒违法行为【5】。

3、降低奶制品进El关税,加强国内奶制品行业竞争

降低奶制品进口关税,可鼓励内地消费者购买从正常渠道 进口的奶制品减少走私,同时内地消费者亦可因此而受惠。另 外可促使国内奶制品厂商自觉提高质量,以增进自身的行业内 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水平提升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流通领域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对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此次“三鹿问题奶粉”就是由于“收奶”这一流通环节出现问题而引发成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据有关部门统计,流通能够 解决20%~30%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加强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可以有效地制约大冲击。,实施农业服务现代化规划,扩大油料经营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在阿根廷已经得到实施,但该政策也可能导致高债务。实施农业新技术采用促进政策,这主要是在印度得到实施,阿根廷的农业服务现代化规划中也 包含该政策[8]。

5.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了解

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渠道。特别是各地奶制品专业组织,向消费者大力宣传各 种奶制品的科瞢知识,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了解和辨别能力。消费者有权充分了解不同奶制品的内在品质差异。从而对不同的产品给予合理差别定价.减少。柠檬市场”现象的发生,维护高质量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生产者的利益。增强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有关产品的基本 信息,实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追根溯源要求,对奶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建立企业消费者沟通平台,解答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各种问题.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做到产品质量信息公开透明化。生产者公开产品质量安全信忠

奶制品市场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主要原因之一是生产者作为拥有信忠优势的一方,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刻意隐瞒了部分产品质量信忠。因此。要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意,兢要使生产者公开产品质量信患。

[1] 任燕 安玉发.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启示.[期刊论文]世界农业2008(12)[2] 刘妮雅.刘晓萌.中国奶制品市场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6)[3] 王广萍.郝奎论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 2012(12)[4] 胡潇元.奶制品企业的安全卫生之政府监督职能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9(12)[5] 张悦.从博弈论的角度谈重建中国奶制品市场信心[期刊论文]-商 2013(2)[6] 蔡培锴.潜规则消亡的演化博弈分析——以奶制品行业生产加工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9 [7] 魏玉栋.特殊时期见证决策的力量——农业部清理整顿奶站扶持奶业行动纪实[期刊论文]-农村工作通讯 2008(20)[8] 钱贵霞.郭晓川.邬建国.郭建军中国奶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10(3)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1年 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

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

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

(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一些质检机构为获取利益往往违背基本的职业操守甚至变成生产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工具。另一方面,检测机构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镇一级的检测机构数量仍较少,食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的数量不足,投人品类机构偏多而其检测任务不足。

(3)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有:1)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范畴,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明确和肯定。2)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3)是认证)

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4]。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5]。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加上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1.4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农业部门(含畜牧、水产)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主要在农村和城市周边。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上述污染已经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2.1农药、化肥污染

(1)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 由于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用农药防治病虫产生了依赖思想,因而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6]。过多使用农药,严重污染环境,加大农药残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用药结构单一 有的地方常年使用一种农药,严重伤害天敌,引发病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和用药数量,降低防治效果,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农药施用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1)是不能对症下药,乱用药;2)是施药的时间、时机不当;3)是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太大;4)是农药用量偏大、用药次数偏多。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 在蔬菜产区,有的农民在菲菜、洋葱、芹菜等蔬菜上使用限用的高毒农药灌根来防治地下害虫,轻者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重者成为毒蔬菜。

(5)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是禁用高毒农药还未彻底清除 1)是企业过去生产留存 下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还未完全处理,随时可能流入市场; 2)是个别农民手中还留存少量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7]。

(6)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市场检查中随处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假冒伪劣农药。表现在有的掺杂使假,有的以肥冒药,有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够,有的以次充好冒充名牌,有的纯属“三无”产品等。使用假冒伪劣农药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7)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因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2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2/3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8]。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人食物链,从而产生“有机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2.3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2.4工业污染

由于城市的发展,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量增加,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另外,由于城市的扩建,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3.1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除)

加贴编码外,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有利于责任追究[9]。

3.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1)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2)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3)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检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3.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1)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10];(2)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3)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4科学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开展化学防治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要坚持预防和综防,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3.5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以弥补因速效肥料后劲短而造成的作物生长后期缺少必要营养而减产;(2)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浪费,减少化肥对耕地的污染;(3)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做到底肥机械条施,口肥人工穴施,追肥为垄沟深追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11]。

3.6普及综合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农业与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必需使用时,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在使用上,认4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真选好农药品种、用药时间、用药浓度,使农药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于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毒、剧毒农药的生产,监督或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大力投入研发资金,发展生物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要尽快建立一支由植保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队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统一防治,为生产者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3.7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起源于农业。可以说“三品”是农产品的品牌,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它们都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发展和质量安全要求而逐步出现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国家从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三品”的发展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地方政府在发展 “三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更多的“三品”产品,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相信所有农产品都是“三品”以上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总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不安全的农产品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讨论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还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对于其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到底该如何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方永美,区晶莹,杨振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2009(1):73~74 [2]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13-14.[4]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2.[5]田世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措施.中国农业信息,2005,4.[6]郭红生,孙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党史文苑,2005,4.[7]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河南农业科学,2007,8.[8]马雷,张洪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效能分析.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8.[9]李振山.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科技通讯,2005,8.[10]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7 [11]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11-13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 谢

四个月的毕业实习很快就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和忙碌完成了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经验,所以难免有不足之处,尽请老师给与指导。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完成论文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是在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虽然白老师工作繁忙,但仍抽出时间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此,谨向白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其次,还要感谢大学三年所有指导过我,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正是你们不倦的教诲,使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与提高。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够顺利地完成此次毕业论文。

最后感谢答辩场的各位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老师的指导。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谢谢!

第三篇:辉县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肉蛋奶人均消费量与日俱增,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由于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对畜牧业生产的污染造成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致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敲响了畜产品安全的警钟。未雨绸缪、加强防范,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因此,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阶段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到2008年底,全市建成各类养殖小区34个,规模养殖场(户)达到7922个,万只以上鸡场52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猪场19个,奶牛养殖小区10个,最大设计规模存栏奶牛1000头。全市肉、蛋、奶总产分别达 7.51万吨、6.86万吨和1.34万吨。但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动物饲养环境较差:目前,多数养殖场(户)均不具备基本的动物防疫条件,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处理)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比较缺乏等。

体系建设为基本点,同时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

(一)严格控制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问题是制约畜产品安全的瓶颈,因此要树立生物安全理念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减少在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要做好药物来源、用药品种和数量登记,科学用药,以消除药物残留的危害。

(二)提高饲料质量

全面启动动物饲料安全工程,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饲料标准化体系,建立饲料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饲料行业管理水平,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为饲养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对违法生产、经营、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影响饲料和养殖业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处罚。加快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推广,通过宣传和教育,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消费的良性研发,并提高使用者对饲料安全因素的认识,确保饲料安全可靠。

(三)实施无公害畜产品工程

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要求的地方,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通过鼓励龙头企业自建标准化饲养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饲养场 的情况下,也分别投入经费,用于完善冷藏设施,购臵防疫器械,保障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在防控体制建设上,我市设立了11个区域性乡镇动物防检中心站,每个乡镇设立畜牧专干1名,全市533个行政村,每村配备1名防疫员,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8%以上;在疫病监测方面,实现了专人、专机、专线管理,533个行政村均设有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建立和完善了动物疫情三级测报网络,共设立了132个规模养殖场和220个畜禽养殖场作为我市疫情测报网点。动物标识和疫病建立了可追溯体系,有28个养殖场购买了密钥,实行了网上信息报送;在疫情应急机制方面,我市按照省、新乡市要求做到了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制度完善、专人管理、帐目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进行了充实调整,应急资金10万元,物质和技术“三项储备”全部到位,市、乡两级建立了应急预备队,共23支690人,保证了动物疫情的应急需要。

(五)抓好动物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方面,我们以11个区域性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站为依托,设立乡级报检点;以全市533个村级防疫员为基础,设立村级报检点,初步形成产地检疫网络,对全市22个乡镇533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面达到了100%。对规模养殖场和经纪人采取签订《产地检疫责任书》,实行全方位监管,全市签约式报检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的产地检疫率达100%。

屠宰检疫方面,严格实行驻厂检疫制度,对全市22个定点屠

和辉县市高庄诚信奶牛养殖场奶站等4个奶站,其中新乡市田园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小区奶站,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生鲜牛奶产地”的认证。为提高生鲜乳质量,我市建立健全了奶站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奶站监督检查制度,将奶站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市对4个奶站派驻了8名监督员,监督员与挤奶站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检查告知承诺书》、《质量安全责任书》。驻场监督员从挤奶前消毒到装罐前实施全程监管,如实详细地登记产奶、卖奶情况,检验合格后,由监管人员贴封条进行封存,到达目的地后,由当地监管人员进行启封,确保了生鲜乳质量安全。

(八)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教育

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规范使用为重点,通过报纸、网络专栏、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培训,指导养殖场户科学用药,完善记录档案,规范生产行为,依法生产经营。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促使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依法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对执法人员和从事畜牧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做好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经营意识。

三、建议

(一)建议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拨付专项监管经费,加强

第四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煤矿由于建矿地理位置不同,基础薄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作用不力、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

一、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尽管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⑵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⑶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⑷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h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⑸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⑹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⑺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尽管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二、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⑴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3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⑻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矿井机电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管理应突出3个方面的重点:①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②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2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h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③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检查保养不能发现隐患,不修理老化磨损得不到补偿。抓好这3方面,矿井的生产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⑼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⑽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

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第五篇: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妨害校园安全的隐患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二、校园安全常见的安全事故

一是不当活动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

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二是挤压、践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三是交通事故。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

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四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

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五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

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六是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

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七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八是学生身体特殊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

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九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十是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

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三、加强校园安全对策

(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属

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

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安

全和管理工作。

二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三要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安全工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

五要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六要组织开展面向本地区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检查,逐一检查这些学校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校舍、食堂、自备水源、厕所等易发事故环境的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二)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中小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指导督促学校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行政区域内进行通报。要把督导检查结果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中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安全管理培训。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园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为有关中小学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校长园长和学校其他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管理专门培训。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四)加强合作齐抓共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把中小学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五)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四是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六是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幼儿园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六)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一是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迅速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对排查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

三是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学校每学期要对校车的安全保障、驾驶员资格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凡是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经交管部门审核合格。

五是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

六是杜绝将学校校园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校园安全是一件忽略不得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下载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近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

    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校是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如......

    当前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近多次针对学生的犯罪接连出现,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无法抹去的伤痛,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校园安全形势变得让人揪心。这表明校园安全工作在过......

    街道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街道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成分多样化趋势,街道矿山蓬勃发展,目前,全街道有各类矿山企业19家,大多数属个体私营性质,从业人员30......

    街道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街道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成分多样化趋势,街道矿山蓬勃发展,目前,全街道有各类矿山企业19家,大多数属个体私营性质,从业人员30......

    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方晶 摘要:内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核心内容。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开放市场经济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选择依据越来越客观,其中重要的因素便是产品质量。这也迫使企业必须有效提升质量管理,但是,仅就国内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