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
教务处
2006年12月修订
综合论文训练是本科生按照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课题研究或相应的综合训练任务,并独立完成一篇论文,作为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
一、基本教学要求
1、时间及学分等要求
综合论文训练一般时间为12~18周、10~15学分,正常应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在进入综合论文训练阶段前,各院(系)应审查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情况。多门课程不通过的学生,不予安排进行综合论文训练(如3门以上,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视情况自定)。
2、选题原则
可由学生根据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选题,也可从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及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选题,或以其它方式选题。选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
综合论文训练课题需经各院(系)审批,报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备案,再报教务处备案。
3、指导教师
每个学生都要有确定的指导教师对综合论文训练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包括有经验的实验室工程师),此外根据需要也可安排辅导教师。
指导教师要保证有足够时间直接指导学生(带综合论文训练期间出差,需妥善安排好有关工作,并报告有关教学负责人)。在综合论文训练全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三次阶段性检查(即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每周对学生工作进展和质量进行一次检查。
4、论文训练要求
通过“综合论文训练”应使学生着重受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学生从事论文(研究)工作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协调组织能力。综合论文训练一般应包括以下环节(根据选题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1)开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收集有关资料;文献阅读,其中要求阅读外文资料3~4篇,写出至少5000外文印刷字符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书面翻译1~2篇(不少于2万外文印刷符);
(2)中期检查:方案比较与选择;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其中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设计或实验等工作量应完成论文总工作量的50%以上。(3)论文答辩:总结提高,撰写论文报告,答辩。
二、教学管理
1.各院(系)综合论文训练工作由教学主管领导负责,具体事务工作由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办理。对中期检查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由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发书面通知本人;期末该学生参加院(系)级的论文抽查答辩。
2.如果学生跨系进行综合论文训练,需经学生所在系批准和指导教师所在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该学生综合论文训练的相关教学管理由学生所在系负责。
3.“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或其它课外科技训练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可以由学生本人根据综合论文训练的要求,在计划答辩时间前到所在院(系)教学主管部门提出答辩申请(最迟不晚于第七学期末),经批准后,方可由指导教师参照我校学士论文答辩程序和要求组织答辩与评价。答辩后将《清华大学SRT计划/课外活动成果取代综合论文训练申请表》交教务处审批备案。
4.综合论文训练期间学生请假应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若干规定”中的有关条款。学生需在第八学期选修其它课程时,应保证不得影响综合论文训练工作。
5. 对综合论文训练不及格者,可以按学校重修(重考)有关规定申请补做综合论文训练及答辩。
三、论文撰写、答辩、评分
1、论文撰写要求:
① 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篇论文;
② 论文要求文字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并在答辩后记载成绩;
③ 写出150~200字的论文摘要(中、英文对照);
④ 文字通顺、资料丰富、分析深入、结果准确、图表清晰规范; ⑤ 附参考文献。
⑥ 论文应综述前人的相关工作,说明本项研究的起点、研究的创新之处。论文中不得采用伪造或篡改的数据与资料,不得抄袭他人成果。所有引用的观点和资料必须说明出处。凡有弄虚作假者,以零分计。
2、答辩工作要求:
答辩工作一般在第八学期末进行。每位学生必须进行综合论文训练的答辩,答辩工作由各院(系)负责组织,答辩小组的成员为3名以上教师(讲师以上)。除指导教师外,论文在答辩前至少应经一位答辩小组的成员评阅。答辩前由指导教师对论文给出评语,评阅教师写出评阅意见。答辩完毕由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的意见及答辩情况,评出答辩的成绩。
3、评分要求如下:
综合论文训练总成绩评定包括: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均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具体评分标准由各系根据专业特点自定,并报教务处备案。各院(系)综合论文训练总成绩80或80分以上的人数控制在80%以内,其中成绩90或90分以上的人数控制在30%以内,一般最高分不得超过95分。
论文由各院(系)负责并按照《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论文管理办法》归档。
第二篇: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 收尾工作相关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
收尾工作相关事宜
2012年6月14日
一、论文总成绩计算:参见文件袋中相关表格
学生的开题综述、中期检查成绩已按相应比例填写。
学生的论文评阅及答辩成绩在答辩现场填写。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须按相应比例折算。 学生论文总成绩 = 开题综述(20%)+中期检查(10%)+指导教师评分(20%)+评阅教师评分(30%)+答辩小组评分(20%)
二、论文终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参见文件袋中相关表格
该表格列举了学生已提交的终稿中存在的问题,请提醒全体学生注意。
三、论文最终稿提交
学生根据答辩委员会的建议修改论文内容,同时严格按照《外文系英语专业本科综合论文训练论文写作指南》、《 参考文献及夹注格式》的相关要求撰写、排版、打印、装订,一式两份(含一份原件),蓝色封皮。
《综合论文训练记录表》上应有:
指导教师对“主要内容以及进度安排”的签名
指导教师评语及签名
评阅教师评语及签名
答辩小组评语及组长签名
总成绩(答辩组长填写)
评语内容可采用电脑打印,但签名须手写。
注意:《外语系英语专业本科综合论文训练论文样例(语言学版)》(5月16日版)在目录排序上存在少量问题,已经更新,请提醒语言学方向学生参看新版,或直接参考《外文系英语专业本科综合论文训练论文写作指南》、《 参考文献及夹注格式》检查相应格式、顺序。
论文最终稿(两份)须于2012年6月18日(周一)中午12:00前提交到文南楼一层本科毕业论文信箱,逾期不再收取。
论文电子版提交及相关扫描工作请按教务通知准时完成。
四、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见文件袋中相关表格
请答辩组各位老师审核各自工作量,并签名确认。
第三篇: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评选办法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评选办法
教务处
2006年12月
综合论文训练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学生在这个相对时间较长并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在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获得了锻炼,这一阶段对实现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使广大学生重视和珍惜综合论文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同时,为了展示成果,促进校内外交流,使优秀论文起到示范作用,学校决定评选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
一.评选办法
1.组织管理:由院系推荐参评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学生名单,教务处统一组织评审。
2.推荐名额:不超过参加综合论文训练学生总人数的5%。
3.参评条件:在综合论文训练过程中认真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成果显著,开题和中期检查成绩均为优,且总成绩优秀的学生论文。
4.评选步骤:由学生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推荐,院系组织评选。建议院系在评选出系级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基础上,向教务处推荐校级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候选名单,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
5.上报材料:
⑴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推荐表》(按各项要求认真填写,领导签字、院系盖章)。
⑵ 调研阅读报告(至少5000外文印刷字符);或者书面翻译,连同外文资料原文(不少于2万外文印刷字符)。
⑶本科综合论文训练论文的装订本,并写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语,答辩小组意见和成绩等。
二.奖励办法
获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学生,由学校授予《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证书》,并在网上公布评选结果。
第四篇:2000级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须知 - 清华大学(模版)
2007级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须知
(此件发至学生和指导教师)
参加综合论文训练的全体同学于2月21日8:30在微电子所308开全体会。
一.本届综合论文训练时间安排如下:
2011年2月21日全体07级学生均进入微纳电子系开始综合论文训练,有3门以上未通过课程的同学不予安排综合论文训练,3门未通过要征求导师意见。除每周专项体育一节课外,其余时间均全时综合论文训练,同学不得利用上班时间选修培养计划以外任何课程,否则将以所选课程学时数乘以3及对综合论文训练工作的影响,将综合论文训练延期。如果导师同意推研到微纳电子系的同学选修研究生课程,同学须填写“申请表”并请导师签字。
二.开题及文献阅读和中期检查
1.开题及论文工作文献阅读调研阶段(2月21日至 3月11日)
3月10日~11日每个学生交工作日志、论文工作调研阅读报告,其中要求阅读外文资料3~4篇,写出至少5000外文印刷字符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书面翻译1~2篇(不少于2万外文印刷符);并完成开题书面、口头报告,书面报告交指导教师。各教研室给每位学生评分,于3月14日交教学办。
(﹡一个英文印刷字符即一个英文字母)
2.中期检查(4月28日至4月29日。如遇校庆大型活动需调整时间会提前通知)
4月28日~29每个学生应交工作日志和作口头总结报告,教研室检查小组(不得少于3人)统一评分,于5月5日把评分交系教学办公室。
检查内容包括:方案比较与选择;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其中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设计或实验等工作量应完成论文总工作量的50%以上。
三.论文写作及最后答辩阶段
6月下旬综合论文训练全部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及要求另行通知。
答辩工作要求(如学校要求将电子版提前提交业务办进行查重工作,交电子版时间另行通知):
(1)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给出综合论文的书面评语;填写综合论文训练记录表中指导教师评语部分;
(2)论文在答辩前至少由一位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并给出书面评阅意见;填写综合论文训练记录表中评阅教师评语部分;
(3)答辩小组成员由至少3名讲师以上教师组成;
(4)答辩评分:由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的意见及答辩情况,评出答辩的成绩;填写综合论文训练记录表中答辩小组评语部分;
(5)综合论文训练总成绩包括: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成绩要求分布合理,总成绩80
分以上(含80分)人数一般控制在80%以内,其中90分以上(含90分)人数在30%以内,一般最高分不超过95分。
综合论文训练评分比例参考办法:开题15%
中期检查25%
论文答辩60%(指导教师25%
评阅教师15%
答辩情况20%)
四.电子版论文提交及纸版论文归档(6月中下旬)
注:今年要抽查或全部检查学生的论文重复率,提交电子版论文时间比往年会提前,请学生做好准备,系教学办接到具体通知后会及时转给老师和学生。
1.论文电子版交毕设所在研究室教学副主任。(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涉密学位论文的纸本(2本)在综合论文训练通过答辩后交所在教研室,一份由业务办送交学校
档案馆保存,另一份由系业务办留存。电子版直接送交学校档案馆,不得通过网络传递。
3.内部及公开论文的电子版由学生本人网上提交,纸本论文(2本)及论文的相关附件交各教研室,一份由系业务办按照要求送交校图书馆,另一份由系业务办留存。
4.校级优秀论文的电子版(除保密论文外)收入清华大学-学生优秀作品(OAPS,Outstanding
Academic Papers by Students)数据库,供校内读者使用。经论文作者或论文作者的指导教师书面授权后,按照教务处确定的开放范围,由图书馆提供开放浏览服务。
5.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声明、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记录表(一套)依装订顺序编入纸
版论文,上述材料扫描后随论文电子版提交。
五.评选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6月中下旬完成)
(一)推荐参评名额:
1、校级优秀论文不超过参加综合论文训练学生总人数的5%;
2、系级优秀论文不超过参加综合论文训练学生总人数的5%;
(二)评选办法:学生向所在研究室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推荐,各研究室向系推荐,院系组织评选。评选要求参看教务处有关文件。
六.平时考勤和综合论文训练工作日志
1.同学应准时上下班,保证工作时间
(一至五上午8:00—12:00,一至五下午1:00—5:00)
直读研究生学时如因所选研究生课程需要占用上班时间复习,必须事先征得导师的同意,否则作旷课处理。学生请病、事假应严格按学生手册规定(向指导教师请假无效,应算旷课)。学生旷课,指导教师和学生班长应及时向教研室教学主任和系教学办公室呈报,未呈报则是失职,需酌情处理。
2.要求学生每天把综合论文训练主要工作地点、工作内容、进行情况、问题扼要分析和经费支出情况认真填写在日志本上,指导教师每周检查并签字。
3.综合论文训练答辩前,教学主任收齐学生综合论文训练工作日志,综合平时考勤情况由教学主任统一评分。
八.学生应严格遵守、执行仪器设备和工具的各种有关规定,遵守安全、保密制度,若有损坏或遗失仪
器和工具,发生安全、保密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上报实验室主任后酌情处理(赔款和扣分)。
九.指导教师
每个学生都要有确定的指导教师对综合论文训练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包括有经验的实验室工程师),此外根据需要也可安排辅导教师。
指导教师要保证有足够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带综合论文训练期间出差,需妥善安排好有关工作,并报告有关教学负责人)。在综合论文训练全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三次阶段性检查(即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每周对学生工作进展和质量进行一次检查。
十.本校初步录取为直博生的学生,综合论文训练成绩应在80分以上(含80分),本校初步录取为直硕生的学生(含专业学位),综合论文训练成绩应在80分以上(含80分),向外单位推荐为直博、直硕生的学生要求符合读研接收单位要求,否则取消推荐资格。
关于综合论文训练的文件及论文写作指南挂在微电子所主页上。
附件:1.关于2011届综合论文训练工作通知.doc
2.附件.rar
3.综合论文训练论文写作指南.rar
微纳电子系教学办公室
2011年1月17日
第五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步骤,是学生毕业资格、学士学位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下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要求
第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重视以下基本能力的培养:
1、资料、信息的获取及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
2、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3、实验、动手的能力;
4、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基本应用等)的能力;
5、论文撰写、答辩的能力。
第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
第二章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第四条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综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工科学生原则上应选设计类题目,不选论文类题目。
2、应尽可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等选择真实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选择既能适应学生水平又能发挥其长处的课题。
4、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5、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课题名称应与内容相符,题目不能太大、太空,也不要过小或过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五条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自选,也可以由老师分配,各教研室提供选题方向。自选课题须经过指导教师、教研室的同意,并经所在系核准方可。
3、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一人一题,也可以多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课题。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课题,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全面的训练,具有各自的特点。
3、要求在校外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环境艺术设计系 届本科生在校外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校外必须有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校内还应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联络工作。
4、校外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应向学生提供选题,同时需填写《环境艺术设计系校外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并且经过专业教研室和系主任审核。
第六条 课题的布臵和更改
1、各专业教研室提供的课题数量,应大于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人数,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3-5周(不含寒假)向学生公布。
2、各系要提前组织专业教研室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安排,做到课题、指导教师、资料、实验条件落实无误。
3、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老师认真填写,并由教研室主任签名,任务书是决定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在培育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有示范作用,因此指导老师在填写时必须字斟句酌,要做到叙述清楚、要求明确、清晰工整、符合规范。
4、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规定学制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2周。
5、任务书一旦审定,就不得随意更改。凡因选题不当或工厂、研究所确有迫切需要,允许更改课题。但必须在课题更改前两周提出书面申请,经专业教研室审核,所在系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形式
第七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形式包括以下方面: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全文包括:封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外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目录、正文(理工科5000字以上;文科6000字以上,其中外语专业3000单词以上,艺术类专业3000字以上)、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致谢(可选)等);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及评语;
4、工程图纸、程序及光盘等;
5、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复印件及译文;
6、毕业设计(论文)全文装订成册后,与上述资料一并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
第四章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第七条 指导教师的条件
1、指导教师应由讲师以上(含讲师)或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担任,初级职称的人员(除获硕士学位者)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由专业教研室安排,经系主任审批。
2、第一次指导毕业设计的老师,至少要试做一个毕业设计课题,熟悉毕业设计的整个环节和过程。
3、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可采用合作指导的形式聘请合作单位中级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但仍应有本专业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指导教师,掌握进度、要求,协调有关问题。
第八条 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具体任务
1、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2、负责提出课题,规范地填写任务书,审定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3、定期(至少每周一次)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进行答疑和指导,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4、指导学生正确撰写论文并认真批阅。
5、毕业设计(论文)结束阶段,检查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质量写出评语。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评分。第九条 指导人数与指导时间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10,特殊情况需经系分管主任批准。指导教师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时间在2周以内的,需经系主任批准,超过2周的,应报教务处审批,并事先向学生布臵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第五章 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等特点,为启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综合训练和实践的机会。因此,为了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保证质量,按时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要求。
2、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虚心接受教师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检查,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工作设想。
3、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引用他人的成果一定要有注释和说明,或在参考文献中体现。
4、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处理。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级。累计旷课的时间达到或超过全过程1/4者,取消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如果学生申请重修,可在答辩结束后两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办理重修手续,并安排在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进行。
5、学生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必须提出申请,经系主任审批。
6、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符合成果要求及撰写要求,否则不能取得答辩资格。
7、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成果、资料应及时交指导教师收存,结束时应协助教师做好材料归档工作。学生对毕业设计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应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或转让,论文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对外发表。
第六章 答 辩
第十一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所有学生必须在校内进行答辩。
第十二条
各系在系主任的领导下,成立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专业较多的系可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一名,成员由各专业教研室提名,系主任审核,由讲师以上职称并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人数应该在5人以上。
第十三条 系(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经过系主任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10天送教务处审核。
第十四条 专业答辩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掌握评分标准。科学、严格地评定成绩,并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五条 在答辩开始一周之前,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与教务处协商,统一公布答辩时间、地点和答辩人姓名。
第十六条 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中教师应不少于3人,每个答辩小组另设专职秘书一人,负责答辩记录,并协助答辩小组处理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 各系答辩小组的组长和成员应有一定数量的校外教师担任。第十八条 学生答辩时间:学生介绍10-15分钟、教师提问5—10分钟。第十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在答辩完毕后,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及时公布。
第七章 成绩评定
第二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应以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成果的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答辩情况为依据。应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不以学生过去的成绩或指导教师的水平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第二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30%,答辩评分占50%,成果评阅评分占20%,总评成绩由答辩小组确定。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优秀”成绩的比例一般掌握在15%左右,“中等”及以下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30%。凡工作态度差或未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应从严评分,不得降低要求。
第二十二条 评分标准
1、优秀。能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见解与创新;立论正确、内容完整,文字条理清楚;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结论合理;说明书、图纸规范,质量高;完成的软硬件达到或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或成果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独立工作能力强;答辩时概念清楚,问题回答正确。
2、良好。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立论正确、内容完整,文字条理清楚;计算与分析论证基本正确,结论合理;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质量较高;完成的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或成果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时概念较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
3、中等。能一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内容基本完整,计算与论证无原则性错误,结论基本合理;说明书、图纸质量一般;完成的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文档基本齐全,基本符合规范;工作能力有提高;答辩时能回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质量一般,存在个别性错误;说明书、图纸不够完整;完成的软、硬件性能较差;答辩时讲述不够清楚,回答问题有不确切之处或存在若干错误。
5、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论文)有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或有抄袭现象;完成的软硬件性能差;答辩时概念不清楚。
第二十三条 各答辩委员会要根据以上评分标准,事先制订出具体评分办法报教务处,并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四条 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可以从每届毕业设计(论文)中推荐5%参加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参加评选的论文除满足优秀成绩评分标准外,还应在学科领域、科研、生产技术上有创见和较高的实用价值。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推荐,填写推荐表,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交教务处,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八章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第二十五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动员:各系、各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动员,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及要求。
第二十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检查分起始阶段、期中和答辩评分三个阶段进行。
起始阶段:各专业着重检查任务书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落实情况,开题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等。
期中:各系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期中检查,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督导处将不定期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指导教师可通过期中检查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并将优秀学生及表现较差的学生名单报专业教研室,作为优秀成绩评定的参考以及重点考核的对象。
答辩评分:答辩前各个专业应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根据任务书及《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要求,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情况,并对软、硬件成果进行验收。答辩结束后各系分管领导或校督导组审查各专业成绩评定情况,审查成绩分布情况,并在规定日期内将有关资料交到教务处。
第二十七条 毕业设计的(论文)的总结。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各系必须认真写出书面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情况、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取得的成果、优秀指导教师及学生情况,主要工作经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效果显著的做法,本单位执行《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各专业教研室应在一周内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交各系审核,各系汇总后报教务处。
第二十八条 各专业教研室,应在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一周内,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及评语、工程图纸、程序及光盘、外文资料原文等,交一份原始件到学院档案馆存档;交一份毕业设计(论文)到学院图书馆;系留所有资料的复印件,并由教学秘书将相关资料按专业汇总,存入电脑,妥善保存,保存期5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长期保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教研室填写成绩登记册,经系主任审核后,交教务处。
第九章 经费及其他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所需的文具、纸张、打印费用均由学生自己解决。
第三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应当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每周作一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汇报。
第三十一条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计算方法:指导1名理工类及艺术类学生每周按1学时计算,指导1名文科学生每周按0.8学时计算。指导老师带毕业设计后,上课周学时应相应减少,保证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指导时间。指导老师参加答辩,不另计报酬,非指导老师参加答辩,按学校规定给予相应的报酬。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三条 各系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息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