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大学本科生转学管理办法
39.东北大学本科生转学管理办法
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东大校字〔2017〕66号)文件精神,为维护教育公平,规范我校本科生转学工作,特制定本办法。工作组织
在学校转学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教务处统筹组织全校转学工作。各学院(部,以下简称学院)应当成立院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有序组织学院转学工作。转学基本要求
(一)学生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二)学生一般应坚持在本校完成学业。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
(三)因学校培养条件改变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转学的,由学校出具证明,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转学到同层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学:
(一)新生未报到入学和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毕业前一年的;
(三)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
(四)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五)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
(六)无正当转学理由的。
拟转入我校的学生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未参与过非法传销、邪教、封建迷信等活动;
(二)原学校学历层次应高于或等于我校学历层次;
(三)录取时的高考成绩达到我校相关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最低录取成绩的;
(四)转入我校专业应与原所学专业为相同或相近专业;
(五)无转学记录。学生转学程序
我校学生转学,应当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审核,上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审批同意后,由学校出具同意转出函件。学生拟转入我校,应当首先向我校教务处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有关部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学生指导服务中心、校医院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要求,对学生进行资格初审。校医院负责拟转入学生体检,检查该生身体情况是否适合在我校相关专业学习。
初审合格后,由相关学院评估该生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根据专业培养能力,决定是否接收该生转学,并书面报告教务处。学院及学校对拟接收转学名单,要进行不少于三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审批后办理入学手续。
学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就学生转学情况上报辽宁省教育厅备案。拟转入我校学生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因病转学需要提供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书;
(二)由转出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提供的、加盖学籍管理部门印章的关于同意学生转出的公文函件;
(三)由转出学校提供的盖有省级招生部门印章的普通高校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一份,并加盖转出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印章;
(四)转学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鉴定书,并加盖转出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印章;
(五)学校招生办公室提供的我校当年相同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录取最低分学生的“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一份。
七、本办法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东北大学本科生转学管理办法》(东大教字〔2014〕55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40.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为全面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优秀拔尖学生的脱颖而出,使学生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契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东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东大校字〔2017〕66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组织
在东北大学转学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统筹组织全校转专业工作;各学院(部,以下简称学院)应当成立院级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院转专业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公开和集体决议的原则;
(二)体现社会对人才需求、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原则;
(三)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原则;
(四)确保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转入专业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相匹配的原则;
(五)择优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的原则。
三、转专业的基本条件
(一)非定向培养全日制本科生;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任何违纪违法记录;
(三)符合相关专业学习的身体要求;
(四)转专业时无不及格记录。
四、不予转专业的情形
(一)未报到入学、未注册取得学籍或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三者之间跨类别的;
(三)文史类(哲学、教育学、文学、法学)专业要求转到理工类(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
(四)毕业年级学生;
(五)休学期间的以及应予退学者;
(六)已转过专业者(学校专业调整等除外);
(七)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不能转专业的。
五、转专业的学生类别
(一)学业优秀类
总平均学分绩点位于本专业前20%的学生。
(二)学科专长类
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在相关专业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在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或提供特殊专长证明证实转到相应专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发挥其特长的学生。
(三)学业困难类
经学校指定的医院证明,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的学生。
(四)其他类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的,允许在读学生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
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予以优先考虑。
六、转专业工作程序
(一)学业优秀类转专业一般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第二学年开学前进行。学科专长类、学业困难类、其他类转专业学生,可在第三至第六学期提出申请,由转出、转入学院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考核,上报学校审批。
(二)休学创业复学后学生转专业
1.在创业期间,经过学习和实践,确实在某一专业领域产生了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在复学后按学科专长类申请转专业,经转入学院按规定程序考核后,报学校审批。
2.学生确有有效的创业活动和经历,且创业活动经历与专业相关,经过创新创业学院和所在学院按规定程序考核后可申请转入原学院其它专业学习。
(三)退役后复学学生转专业,按国家及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四)各学院应制定学院转专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明确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考核程序、转出、转入学生人数等,并上报教务处备案后在学院内公示。
(五)申请转专业学生需填写《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上报所在学院,学院组织转出审核,签署意见后转相关学院。转出学院公示拟转出的学生名单,并报教务处备案。
(六)各学院组织相关专业的教授考核小组,对申请转入学生进行考核。学院要公示拟转入学生名单,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处。
(七)教务处汇总全校转专业学生名单,进行全校公示,上报学校审批后,统一办理学籍异动手续。
七、转专业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学生转专业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各学院应制订科学、规范和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校院两级的工作实施方案和转专业名单要进行不少于三个工作日的公示。
(二)各专业转出、转入的学生人数在同年级本专业学生数的5%至15%之间。
(三)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计划修读课程,是否需要补修相关课程,由学院根据学生学业情况等自行确定。学生在转专业前获得的课程学分,由转入学院根据新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认定和转换。学院应当在转专业后第一学期开学两周内完成上述认定等工作,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专业学费按学生所在专业分段收取,转专业前按原专业标准收取,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标准收取。
八、本办法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原《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东大教字〔2014〕56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公示版)
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优秀拔尖学生的脱颖而出,普通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契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根据《东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特制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一、转专业的基本条件 1.非定向培养全日制本科生。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任何违纪违法记录。3.符合相关专业学习的身体要求。4.转专业时无不及格记录。
二、转专业的学生类别 1.学业优秀类
学习成绩位于本专业前20%的学生。2.学科专长类
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或极高的兴趣和爱好,在相关专业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授权专利,或在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或提供特殊专长证明证实转到相应专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进一步发挥其特长的学生。
3.学业困难类
经学校指定的医院证明,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的学生。
三、转专业的时间和程序 1.学生转专业在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
2.各学院制定“东北大学××学院转专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明确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考核程序、拟接收学生人数等,并上报教务处。
3.教务处对各学院转专业工作方案进行汇总,报学校审批后,公布各学院转专业工作的具体方案。
4.学生填写“东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学生所在学院组织审核,并公布同意转出的学生名单,并将汇总表报教务处。
5.各学院组织相关专业的教授考核小组,对申请转入学生进行考核。学院将拟转入专业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经学校审批后公示转专业学生名单,并统一办理学籍异动手续。
6.学科专长类学生转专业在时间上可不受第三项第1条规定限制。
7.从高分录取专业向低分录取专业转入,在时间上可不受第三项第1条规定限制。
四、转专业的相关要求
1.学生转专业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各学院应制订科学、规范和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
2.各专业接收转入的学生人数在同年级本专业学生数的5%至15%之间,转出专业的学生人数在同年级本专业学生数的5%至15%之间。
3.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课程。转入专业的非学业优秀类学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所欠课程。学业优秀类学生,由转入专业的学院确定是否要求补修相关课程,并报教务处备案。
4.专业学费按学生所在专业分段收取,转专业前按原专业标准收取,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标准收取。
五、本办法从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东北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
东北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的管理工作,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根据国家、省、市博士后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及博士后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东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博管会);校博管会下设东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管办),挂靠在人事处;设有流动站的单位成立由每个流动站的适量专家组成的博士后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
第四条 校博管会职责
(一)制定学校有关博士后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制定学校有关博士后的培养计划及长远发展目标;
(三)协调解决诸如博士后住房、科研、工资福利等问题;
(四)指导和检查校博管办及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第五条 校博管办职责
(一)落实国家、学校等有关博士后的政策;
(二)负责博士后招收工作;
(三)为我校博士后办理进出站手续,组织博士后基金的申报;
(四)协助和监督各工作小组对在站博士后的管理和考核;
(五)负责博士后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六)宣传博士后制度及我校有关博士后的各项工作,扩大我校博士后工作的影响。第六条 工作小组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博士后的招收计划;
(二)负责本单位的博士后招收工作;
(三)具体负责本单位博士后政治思想及科研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及考核等日常管理;
(四)调查反映本单位博士后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做好服务工作。
第三章 博士后的招收
第七条 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我校招收的博士后分为以下三类:
(一)师资博士后:指各单位根据师资需求计划,按照选留新教师的条件和程序招收的在校内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博士后。
(二)学科博士后:指各单位根据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依托流动站或重大科研项目招收的在校内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
(三)企业博士后:指我校流动站与国家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企业联合招收的在企业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
第八条 招收博士后的学科应具备条件:
(一)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管办同意设立的流动站内学科。
(二)非设站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
第九条 招收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应具备条件:
(一)流动站所在一级学科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充足研究经费,正在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具有教授以上技术职务的在岗教师。
(二)非设站学科内正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第十条 博士后申请人条件及相关要求:
(一)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本校毕业的博士,未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不得申请进入原毕业博士点学科所在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我校教师一般不能申请到本校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只能申请到与我校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的工作站或校外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一条 各单位按不超过用人计划的150%比例制定本单位本师资博士后的招收计划,师资博士后中本校毕业博士比例不超过30%。每年计划执行情况作为下一年师资博士后招收规模的主要参考依据。
第十二条 每名博士后合作导师招收在站博士后人数不超过四人;对有一名博士后未经允许超过两年不出站的导师限制其招收数量,对有两名及以上博士后未经允许超期不出站的导师停止其招收博士后。
第十三条 师资博士后申请人只能申请到拟留单位基层学术组织所在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四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首先须向合作导师提出申请,经合作导师同意后,向流动站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申请人有关材料(包括个人简历、业务专长、博士论文答辩时间、能反映申请人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材料以及配偶和子女的情况等)。
第十五条 工作小组根据申请情况,适时组织包括合作导师在内的相关专家对申请人进行面试,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进行考核,将考核合格申请人的材料上报校博管办。
第十六条 申请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招收博士后的人员,经合作导师同意后,将相关材料上报校博管办。
第十七条 校博管办审核各单位上报的材料,最后确定同意录用人选。经审核同意录用的申请人,登陆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www.xiexiebang.com)申请进站,并将有关材料报校博管办。
第十八条 校博管办将材料汇总、整理后,报省博士后工作服务中心审批后,由校博管办发录用通知书。
第十九条 被录用的申请人,应按时来校报到,进站工作。对无正当理由逾期15天不进站工作者,校博管办有权取消其进站资格。
第四章 在站管理
第二十条 博士后进站后,须首先与校博管办及合作导师签订《东北大学博士后工作协议书》,以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及其它应遵守的事项。
第二十一条 在站博士后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校、单位的各项活动,参加所在流动站的建设,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应力求与合作导师承担的重点科研任务相结合。博士后所在的基层学术组织(系、研究所、中心)要保证博士后的工作、实验等条件,并视情况配备助手。
第二十三条 合作导师作为博士后日常管理的负责人,除负责对博士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开题审议、指导和考核外,还应从各方面关心和培养博士后,使其尽快适应工作。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进站三个月之内必须完成开题工作。首先由博士后本人提出详细的研究计划,经合作导师签署意见后分别提交工作小组、校博管办备案。
第二十五条 合作导师应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进展情况的管理和指导,鼓励博士后独立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独立研究能力。
第二十六条 进站满半年人事档案在学校的博士后需参加所在单位的考核作为中期考核,考核等级指标单独分配。合作导师的意见作为博士后中期考核的主要依据。考核合格的师资博士后与学校教师一样从次年一月起晋升一级薪级工资,考核合格的人事档案在我校的全职博士后工资不变,档案工资晋升一级薪级工资;考核不合者按退站处理。考核结果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归属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所有权为东北大学的科技成果如需转让,须经学校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以及教材等须以东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第二十八条 在站博士后因为研究项目需要,可以申请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若确因研究项目需要,经工作小组、校博管办同意,可适当延长出国时间。其出国手续按《东北大学出国管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九条 人事档案在学校的博士后进站满一年,本人提出申请,可参加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的评议,条件按我校教师相应条件执行,评议结果归入博士后档案。博士后参加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的评议不占所在单位指标,本校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除外。
第三十条 学校设立“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奖”,奖励在科研工作中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对学校做出重大贡献的博士后。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在站博士后总数的10%,学校为每名获奖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第三十一条 所有进站的各类博士后都应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学校为每位申请人提供评审费。申请办法及基金的管理遵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果需要延长在站时间,由个人申请,经合作导师、工作小组、校博管办审核同意,可延长出站时间至项目结题时间。延长期的费用由所在课题组承担。
博士后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最长不超过六年。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由工作小组提出报告,经校博管办批准,终止其工作,应予退站,报省博士后服务中心备案。
(一)不能按研究计划(或协议书)确定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的;
(二)因病、事等原因请假累计半年以上的;
(三)请假未获批准或擅自离校连续15天的;
(四)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不按时返校的;
(五)道德败坏,工作不努力,经教育无明显改变的;
(六)违反国家法规和校规校纪的;
(七)经延期仍未达到出站要求的;
(八)其它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三十四条 对退站博士后处理如下:
(一)停发工资、停止使用经费;
(二)立刻收回住房,其随迁的家属及子女的户口退回原住地;
(三)不办理《博士后证书》;
(四)根据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前的情况,按博士毕业生或第一站博士后分配工作或退回原单位。
第五章 出站管理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完成预期的科研任务,一般应提前两个月向合作导师和工作小组提出出站申请。
第三十六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工作小组方能批准其出站申请。
(一)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及以上,其中至少一篇被SCI或EI检索;或在SCI或E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外文论文两篇及以上。
(二)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以上(有个人获奖证书)一项。
(三)在研究领域获得公认的创新性成果或理论突破。
(四)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一项;或作为第一申请人获得的专利为学校创造转让实施费用三十万元以上。
(五)作为校内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计划项目、攻关项目一项;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计划项目、攻关项目、基金项目一项。
(六)若博士后从事工作量大、应用性强的开发性项目,或到交叉学科从事研究工作,根据工作成果和出站考核小组的评价,由工组小组签署意见同意出站的。第三十七条 工作小组须组织博士后在出站前做一次工作汇报会。由合作导师介绍博士后总体情况,博士后本人汇报研究工作内容,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政治思想、科研工作、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议,写出书面意见,填写《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专家小组应由不少于五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人。
第三十八条 企业工作站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博士后的出站进行考核。
第三十九条 对未做汇报会、未经考核或考核未通过的博士后按退站处理,不予办理《博士后证书》。
第四十条 博士后期满出站应登陆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www.xiexiebang.com)申请出站,并将相关材料提交校博管办。
第四十一条 博士后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师资博士后完成预期任务,经合作导师同意,单位按留校条件考核合格,报学校审核通过后,在办理完出站手续后尽快到学校报到。
第六章 经费管理以及福利待遇
第四十二条 我校博士后经费由国家拨款、辽宁省拨款和学校专项经费三部分组成。博士后各项经费单独设帐,学校集中审批管理。具体管理方法依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第四十三条 无专业技术职务的师资博士后,岗位工资按中级职务最低级别的岗位工资执行,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师资博士后,进站后就近参加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的评议,岗位工资按教师学术评定委员会评定的职称级别相对应岗位工资执行;薪级工资第一站执行16级薪级工资标准,第二站执行18级薪级工资标准;基本工资以外的补贴款、医疗保险、公积金享受我校在岗教师同等待遇。
第四十四条 人事档案在我校全职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学科博士后,学校为其提供两年工资共八万元人民币,医疗保险、公积金享受我校在岗职工同等待遇。企业博士后的经费由企业提供,具体额度依相关协议执行。
第四十五条 学校为每位人事档案在我校从事全职博士后提供科研补贴两万元,为我校教师在学校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提供科研补贴一万元。
第四十六条 学校从国家划拨的日常经费中提取3%作为管理经费,用于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博士后出站离校后,剩余经费转入校博士后专项经费,博士后本人和博士后所在流动站均不得再继续使用。
第四十七条 学校为全职在我校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可租性住房,具体房源视学校当时具体情况而定。博士后出站、退站、延期之日起必须无条件交回住房。
第四十八条 在站博士后属于不列入学校固定编制的国家正式职工,在站期间计算工龄。
第四十九条 进站博士后的户口、配偶和子女的随迁等问题依博士后与校博管办双方协议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经校博管会会议讨论通过,自颁发之日起开始执行,原《东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废止。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校博管办负责解释。
第五篇:国内本科生转学加拿大留学经验谈
国内本科生转学加拿大留学经验谈
1.什么是转学生,哪些人具有转学的资格
一般来讲,在国内读了1-2年然后在国外完成剩余课程,即拿到国外该大学的学位,基本上是大一读完读读大二,要么大二读完去读大三。如果你已经在上大三了,那就不符合转学的要求。加拿大的转学差不多也是这样,不过有案例是大三在读能完成150个学分还居然能转过去,那就要看学校了(那个学校的名字我忘记掉了,记得好象学校不大)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如果你大三了,那就更你想去的学校联系一下,问问到底你这个情况可以转不可以。具体是什么要求,还的看学校的网站上是怎么说的。2.奖学金问题
美国的情况是除了一些学校比如yaleharvard有financialaid之外,一般都要你自己掏钱,我没发现给奖学金给transferstudent的。加拿大给的entrancescholarship也很少的,顶多意思意思的数量,转学生就不要想了,人家给不给都是问题。奖学金有些学校是和录取信一块来的,有些学校是录取定了之后过段时间在分配entrancescholarship。反正这个问题,转学生是蛮郁闷的,转掉的学分就当奖把。3.材料准备:
加拿大一般要求大学高中成绩单、高考成绩、汇考成绩、毕业证书,看学校的,有些学校有些要有些不要,不象美国还要写essay。美国真叫个累,还要推荐信,牛校有些转学生还要好几封,大学dean一封,大学教授一封,高中principal一封,高中老师再一封,相比来讲加拿大简直太轻松了。申请加拿大中国学生只要t就够了,不像去美国最好还有SAT。如果你手里有比较有分量的推荐信,那就给加拿大寄过去把,因该对申请有利的。转学生还有一个是比较特殊的,课程描述,这个问题后面详细讲。4.截止时间
美国是转学生和新生的招生严格分开的,截止时间也不一样,新生冬天查不多截止了,转学生查不多2-3月,还有4月截止的,有写学校特殊,比如哥伦比亚大学,不是和美国一样的系统都必须申请新生不能申请转学生,加洲大学几个分校截止都挺早的11月就截止了。加拿大的记不清了,反正加拿大有个说法,越早申请越好。5.转学分
时间:一般是你被录取后才进行的。以UT为例,录取的一包材料里面有转学分的资料,看着照做,先交30块的评估费用,然后他们开始处理,缺什么材料他们会通知你的,(我在申请的时候就交了课程描述,所以不缺)然后收到transfercreditsection的信是分配了几个advisor,不同的系的,计算机的/物理的/数学的……系里的老师专门评估,要你和他们联系约个时间interview,俺是还没拿到签证,发了邮件和advisor联系,有两个老师看我原来修的课也不多,case不是很复杂就答应不需要面视。说了些,知道我学的是什么了就转掉了,有个老师坚持要我去interviw他说很乐意等到我拿到签证,我系里的老师评估完,再报告给transfer credit section,最终是由他们决定的。做出决定后发给你transfer credit assessment letter。这个过程宣告结束,去了转的课都不用修了。转的学分原来国内学校的分数不计入你后来所在的学校的gpa中。
不是所有学校过程都象UT这么烦琐的,个个学校还是情况不同,听说一个转学分的人说他要求了一下,学校马上弄出来了,我倒,真方便。6.关于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就是把你上的课简单的用英语描述一下,目的是上外国老师知道你上的是什么内容的课,什么程度,什么深度。转学分的标准就是你上过的课他们学校有没有,如果有的话一样不一样,一样就能转。
课程描述什么时候递交?可以在申请的时候递交,也可以在录取时候递交(这样可能会耽误一点时间)反正评估工作是在录取以后才开始的。
文章来源: 启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