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大学2015中国古代诗歌网上作业答案
收藏 分享 《中国古代诗歌》作业
第一批次
1.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 正确答案:B 2.创立近体诗格律的是“沈宋体”。
正确答案:正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正确答案:正确
4.”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
正确答案::A 5.“兼爱”是 正确答案:B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
正确答案:C:王勃
7.《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正确答案:D 8.《汉书》的作者是司马迁。
谢丽(同学)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2#
谢丽发表于 2013-5-9 17: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批次作业:
1、《花间集》收录的是唐五代的词。正确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C)A:周邦彦 B:温庭筠 C:李煜 D:晏
殊
3、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C、白居易)
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A、国语)
5、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刘勰)
6、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A:《西洲曲》 B:《孔雀东南飞》 C:《陌
上桑》 D:《敕勒歌》
7、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C)
A:王维 B:杜甫 C:王昌龄 D:
李白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 正确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作者是
南宋的辛弃疾。错误
10、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正确
11、《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
河。正确
12、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A:骆宾王 B:虞世南 C:王维 D:
卢照邻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TOP
3#
谢丽发表于 2013-5-9 17:14 | 只看该作者
0第三批次作业
1、.《登幽州台歌》是(B、陈子昂)的作品
2、”苏门四学士”中有秦观(错)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正
确)谢丽(同学)
4、王昌龄的《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正确)
5、王维有”诗佛”之称(正确)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B、晏殊)
7、”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A、关汉卿)
8、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
(D、《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论贵粟书》的作者是(D、晁错)
10、”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A:《长恨歌》)
11、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正确)
12、下列诗句中属于孟浩然的作品是(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TOP
谢丽(同
4#
谢丽发表于 2013-5-9 17:14 | 只看该作者 学)
第四批次作业
1、“郊寒岛瘦”指的是孟郊和贾岛(正确)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杜甫。(错误)
3、”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诗人陶潜。(正确)
4、有“诗史”和”诗圣”之称的诗人(C:杜甫)
5、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山水田园
诗)
6、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正确)
7、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曹
丕)
8、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乐府诗)
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春江花月夜》)
10、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正确)
11、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B、《孔雀东南飞》)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B、苏轼)
第四批次作业:
晏几道的词集是《小山词》(对)《听颖师弹琴》的作者是杜甫。(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的是诗人陶潜。(错)下面诗歌中,不属于王昌龄的诗是(A)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A:乐府诗 B:边塞诗 C:感伤诗 D:山水田园诗 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对)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A:山水诗 B:乐府诗 C:新体诗 D:宫体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A:《春江花月夜》B:《代悲白头翁》 C:《长安古意》 D:《在狱咏蝉》 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对)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B)
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羽林郎》 D:《陌上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B)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第三次作业
《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 B:陈子昂 “苏门四学士”中没有秦观 错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正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张若虚的作品 错误 王维有“诗仙”之称。错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B:晏殊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出自()的作品 B:王维
《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D:晁错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
“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B:刘长卿
[作业讨论] 作业第二次
《九章》共有九篇文章。正确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 C 李煜 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C:白居易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A 《古诗十九首》 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 刘勰 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孔雀东南飞》 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C 王昌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黄鹤楼》。正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正确 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正确
《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正确 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骆宾王
第一批次作业: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B)
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
正确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对)《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错)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A)A:北宋 B:南宋 C:中唐 D:晚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A)之口。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C)A:杨炯 B:王昌龄 C:王勃 D:骆宾王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D)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篇幅的长短 D:音乐的性质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对)重章叠句在大雅和国风中运用较多。(错)《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D)A:李清照 B:苏轼 C:周邦彦 D:辛弃疾
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对)《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B)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清代
一、简答题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答:①“美政”理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②献身精神: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
③爱国情感:眷恋故土、关心国家命运。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答: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
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4、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答:(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他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答:(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B)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C)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答: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
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二)运思巧妙,挥洒自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蓄积于心中的情感颇为丰富。但是触发诗人创作兴趣的不只是情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苏诗以意胜,然而又以不经意出之,表现出运思的自由感。他不粘滞于物象,不拘束于陈规,挥洒自如,无所防碍,如万斛泉涌,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先写镇江金山寺的江景,万里奔腾,烟波浩渺,气魄壮阔,引人遐思。接着写登山观景。当攀上绝顶的时候,很自然的要遥望思念中的故乡了,但却被无数的青山阻断了视线。这“乡国”紧扣上层的“我家”,又铺垫了下旬的“羁愁”。站在镇江的山顶,哪里望得见千里迢迢之外的家乡!这样的落笔,正是作者运思巧妙的特色。那无限的乡愁,那隐在深处的仕途不如意的满腹牢骚,不正好借“怀乡”之念而婉曲地发泄出来么?它引起人们多少联翩的浮想。同时散文化、议论化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作为一个才气纵横的大诗人,苏轼始终的灵妙之思不似陈师道般的宿构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常常是妙手偶得、触处生辉。
(三)意境深妙,机趣横生。苏轼诗歌意境深妙,他不满足于对景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而总想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把景、情、事、理有机结合,相辅相生,浑然无间。苏诗往往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注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意境。苏诗往往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创造自然,使景即情,情即景,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经过感情的过滤,往往兼有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品格,不仅显示出自然景物的客观美质,而且成为人生的映照,哲理的象征,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第二篇:西南大学中国古代诗歌作业答案(全)
《中国古代诗歌》作业
第一批次
1.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
正确答案:B 2.创立近体诗格律的是“沈宋体”。正确答案:正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正确答案:正确 4.”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正确答案::A 5.“兼爱”是正确答案:B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正确答案:C:王勃 7.《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正确答案:D 8.《汉书》的作者是司马迁。正确答案:错误 9.崔颢的诗作《黄鹤楼》有”唐人七律第一”之称。正确答案::正确
10.《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 正确答案:D:辛弃疾
11.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正确答案:正确
12.《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正确答案:B:南宋
第二批次作业:
1、《花间集》收录的是唐五代的词。
正确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C)
A:周邦彦
B:温庭筠
C:李煜 D:晏殊
3、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C、白居易)
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A、国语)
5、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C、刘勰)
6、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
A:《西洲曲》
B:《孔雀东南飞》 C:《陌上桑》
D:《敕勒歌》
7、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C)
A:王维
B:杜甫
C:王昌龄
D:李白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
正确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作者是南宋的辛弃疾。
错误
10、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正确
11、《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
正确
12、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
A:骆宾王
B:虞世南
C:王维
D:卢照邻
第三批次作业
1、.《登幽州台歌》是(B、陈子昂)的作品
2、“苏门四学士”中有秦观
(错)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
(正确)
4、王昌龄的《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正确)
5、王维有“诗佛”之称
(正确)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B、晏殊)
7、“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
8、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
(D、《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D、晁错)
10、“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
11、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
(正确)
12、下列诗句中属于孟浩然的作品是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第四批次作业
1、”郊寒岛瘦”指的是孟郊和贾岛
(正确)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杜甫。(错误)
3、“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诗人陶潜。
(正确)
4、有”诗史”和“诗圣”之称的诗人
(C:杜甫)
5、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山水田园诗)
6、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
(正确)
7、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曹丕)
8、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
(B:乐府诗)
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
(A:《春江花月夜》)
10、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正确)
11、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B、《孔雀东南飞》)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
(B、苏轼)
晏几道的词集是《小山词》(对)《听颖师弹琴》的作者是杜甫。(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的是诗人陶潜。(错)下面诗歌中,不属于王昌龄的诗是(A)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
A:乐府诗
B:边塞诗
C:感伤诗
山水田园诗
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对)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
D: A:山水诗
B:乐府诗
C:新体诗
D:宫体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A:《春江花月夜》B:《代悲白头翁》
C:《长安古意》
D:《在狱咏蝉》 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对)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B)
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羽林郎》
D:上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B)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第三次作业
《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
B:陈子昂 “苏门四学士”中没有秦观
错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
正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张若虚的作品
错误 王维有“诗仙”之称。
错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B:晏殊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出自()的作品
B:王维 《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D:晁错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 “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
正确 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B:刘长卿 [作业讨论] 作业第二次
《陌《九章》共有九篇文章。正确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 C 李煜 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C:白居易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A 《古诗十九首》 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 刘勰 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孔雀东南飞》 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C 王昌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黄鹤楼》。正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正确 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正确
《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正确 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骆宾王
第一批次作业: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B)
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对)《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错)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A)A:北宋 B:南宋 C:中唐 D:晚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A)之口。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C)A:杨炯 B:王昌龄 C:王勃 D:骆宾王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D)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篇幅的长短 D:音乐的性质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对)重章叠句在大雅和国风中运用较多。(错)《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D)A:李清照 B:苏轼 C:周邦彦 D:辛弃疾
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对)《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B)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清代
《中国古代诗歌》
第5次作业讨论
一、简答题
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答:《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辛弃疾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体现? 答:(1)坚持抗金,抒发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2)登临怀古,借景抒愤。
(3)通过相思离别的传统题材和手法,抒发忧国忧民之情。(4)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风光。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
1、乐府
答: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根据宋代郭茂倩所遍《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总计百来篇,当然遗佚不少。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开创了五言格式。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古文运动
答: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江西诗派
答: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4、“三吏””三别”
答: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三、论述题。
1、杜甫诗歌的内涵和影响。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
(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杜甫的诗歌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杜甫诗歌,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诗人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之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如《石壕吏》,全诗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外,其余都是客观的白描,但诗人的强烈爱憎,对事件的主观评价,都在白描中有所流露。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杜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成功的,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十六个字:慨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杜甫诗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
五、七律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绝句在杜诗中数量较少,但题材领域大为扩展;特别是《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
总之,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
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3、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渚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2、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词论
答:”别是一家” 即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认知,对于词的观点以及其对于词与诗的界定与区分,“别是一家”更是李清照的词情境界。李清照在其论述中,描绘及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诸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我们可以从《词论》中可以寻出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的”别是一家”。其实,在《词论》中,词的雅俗和音律都是为了论证第三点即词的“别是一家”出现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别是一家”是整个论述的核心,而“别是一家”也正代表了李清照的词情观。
据历史考证,李清照的《词论》写在”靖康之难”之前,那个时候的李清照,做为礼部员外郎的千金,同时又是状元王拱辰的重孙女,家学渊博深厚。做为从小生长在这种学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的李清照来说,环境对于她后来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其嫁给赵明诚之后,由於兴趣相投,把整个生活都建立在艺术的基础上。
《词论》的出处大约就是在这一个阶段。当然,李清照的才情必然是高的,这点即使是清代大学时纪昀都是非常首肯的。而作为词来说,她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因而我们不能不说其词情是高远的。任何的文学表现或者是评论,总是要站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来看。往往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转折点,会有更多动人心魄的文章或者诗词。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清照很清晰的系统的论述了词体特点,总结了词的发展,更对词坛的名宿做了相应的评述。对于在那个时代的一个女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而对于其评述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时代性,我们更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情方面的体悟。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文化艺术。
这些,都成为她词情的一部分,在早期的作品《一剪梅》中,全篇充满了一个小女人的温婉,文字雅致同时又充满了音乐的律动感。恰恰符合她所做《词论》中对词相关框架结构的描述。可惜不久之后,宋朝遭受“靖康之难”,金人的兵火,毁灭了他们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气。钦宗、徽宗被掳回金国,宋室也南迁了。他们不得不把收集的历代金石书画抛弃了大部分,只带了最精要的一小部分,匆匆的逃难到江南。而赵明诚就在旅途中罹患热病而死,留下李清照孤单一人。
昔日的神仙眷侣,到头来只剩孤雁单飞,李清照心中所受的打击和悲痛,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加以战火日渐迫近,社会一片离乱,几乎不容许她落泪伤心。她只好带著一颗破碎的心,无依无靠的生活在贫困悲苦的环境中,东飘西泊,不知流浪过多少地方,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她就这样遥望著沦陷的故乡,思念著死去的丈夫。《声声慢》就出自那个时期。同样充满了韵律感的一首感怀之词,同样能体会出”别是一家”,但这个时候李清照的词情确是充满了回忆和幽怨。无论是李清照美满快乐的前期生活抑或是国破家亡后流浪时悲苦的后期间,从其作品中,那种独特的别是一家的词情观无处不在、韵律、节奏、情绪和自己那种始终的特色。
李清照依据这些要求,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分别诗词畛域,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就这方面说也许是合理的。因为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应该有它相对性、固定的形态、发展规律和创作方法。李清照对那些既疏于音律,又毫无词境的制作提出批评,或许是为了救敝补偏,矫正词风。虽然故有的词家认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就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而发的,是不无道理的。但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的《词论》来源于她对于词,词情以及词情观的认知和体会。
可以知道,李清照的论文虽然只表示她个人的主张,但是她的主张基本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多数人认为词应该以婉约为正宗的看法。实际上,从宋至清的整个词坛的情况来看,词的内容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的。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必须有别于诗,较正统地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从整个词史上看,是符合词的发展实际的。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李清照自己对词以及词的韵律架构的一种体会和认同。
3、苏轼对词坛的贡献
答:苏轼对宋代文学乃至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主要在词。因在诗文领域里,苏轼以前已有显著成绩。而在词的领域里,至苏轼才在前人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因此,对苏轼成就的认识主要不是就其个人而言,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学史的意义的。他为推动词这种文体的自身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他开始,词开始与诗有大致相同的文学史地位与功用,这是柳永所没有做到的。概括地说,苏轼在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创作主张。他一再将词与诗相提并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从而为沟通诗词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词学的美学品格,他提出了词须”别是一家”的主张,其内涵主要是壮观,即追求壮美的风格与阔大的意境。在作法上,他大力开拓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第二,采用了“以诗为词”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在用题序和用典两个方面。用题序,一方面是交代创作缘起与动机,一方面是在内容上与词本文形成互补。用典既是一种浓缩式的叙事方式,又是一种曲折的抒情方式,对于增加词的内涵与历史感,丰富词的表现手法是有作业的。
总之,这些手法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赖,成长为一种**的文体。即苏词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而非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而不为音律所拘。
苏轼是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就是苏轼为后人指出的向上一路。
一、简答题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2、韩愈诗歌的特点?
3、简述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二、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
2、古文运动
3、山谷体
4、中兴四大诗人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3、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1.答:①“美政”理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②献身精神: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
③爱国情感:眷恋故土、关心国家命运。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简述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1)、温庭筠词题材狭窄,所写几乎都是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之情。(2)借鉴晚唐诗歌手法,写得层次丰富,含意深婉,表现细腻,色彩明丽,意脉曲折。(3)他也有清新自然的白描笔法。(4)作诗效仿李商瘾,多用典故,追求对偶的工巧,辞藻的雕饰,音节的和谐,但内容较为贫乏,缺少真情实感.
4、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古文运动 答: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3.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4.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的并称。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缺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三.论述题
1.(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
(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2.① 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② 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彩,充分得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是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③ 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想、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④ 李白能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就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3.《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想象丰富构思 奇特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浪漫主义是一种虚无的方法夸 张想象虚构。体裁神化。想象锟鹏夸张二虫。主观色彩浓诗化哲学细节真实 、善于运用寓言来说理 《寓言》就是把一个道理寄托在一个故事里面也包括今天的寓言庄子寓言特点密度大多。一个接一个的寓言层出不穷以寓言开关以寓言接尾。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互相渗透观点不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体会。形象大于思想杰出的作品产生在后在后人的接受美学中常常有一种超越它比作者创作时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广泛深刻。、汪汪恣势仪态万方。“无端而来无端而去” 《九辩》第一节在写作手法上的艺术独特性 1.作者一连用了十多个排句以极其铺张的形式交错写出了悲秋的情与景而且二者交相融合互为映衬。情因景而发景因情而写情因景而生色景因情而增衰。同时作者又采用典型化手法捕捉了人生中最动人的感受和生活境头把萧瑟冷落的秋景、远行游子的哀愁、登高怀远者的惆怅、失职贫士的孤寂组合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强烈地唤起读者的想象激起他们的共鸣显得色淡而情浓笔简而意深令人回味无穷。2.《九辩》以“秋”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抒情、描写、叙事、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把秋景、秋物、秋声、秋容的描写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幽愤哀怨的感情交错写出融为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3.《九辩》在艺术上的独创还在于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答:(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B)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C)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二、运思巧妙,挥洒自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蓄积于心中的情感颇为丰富。但是触发诗人创作兴趣的不只是情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苏诗以意胜,然而又以不经意出之,表现出运思的自由感。他不粘滞于物象,不拘束于陈规,挥洒自如,无所防碍,如万斛泉涌,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先写镇江金山寺的江景,万里奔腾,烟波浩渺,气魄壮阔,引人遐思。接着写登山观景。当攀上绝顶的时候,很自然的要遥望思念中的故乡了,但却被无数的青山阻断了视线。这“乡国”紧扣上层的“我家”,又铺垫了下旬的“羁愁”。站在镇江的山顶,哪里望得见千里迢迢之外的家乡!这样的落笔,正是作者运思巧妙的特色。那无限的乡愁,那隐在深处的仕途不如意的满腹牢骚,不正好借“怀乡”之念而婉曲地发泄出来么?它引起人们多少联翩的浮想。同时散文化、议论化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作为一个才气纵横的大诗人,苏轼始终的灵妙之思不似陈师道般的宿构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常常是妙手偶得、触处生辉。
三、意境深妙,机趣横生。苏轼诗歌意境深妙,他不满足于对景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而总想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把景、情、事、理有机结合,相辅相生,浑然无间。苏诗往往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注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意境。苏诗往往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创造自然,使景即情,情即景,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经过感情的过滤,往往兼有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品格,不仅显示出自然景物的客观美质,而且成为人生的映照,哲理的象征,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一、简答题: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答:①“美政”理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②献身精神: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
③爱国情感:眷恋故土、关心国家命运。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答: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4、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答:(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他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答:(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B)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C)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答: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
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二、运思巧妙,挥洒自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蓄积于心中的情感颇为丰富。但是触发诗人创作兴趣的不只是情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苏诗以意胜,然而又以不经意出之,表现出运思的自由感。他不粘滞于物象,不拘束于陈规,挥洒自如,无所防碍,如万斛泉涌,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先写镇江金山寺的江景,万里奔腾,烟波浩渺,气魄壮阔,引人遐思。接着写登山观景。当攀上绝顶的时候,很自然的要遥望思念中的故乡了,但却被无数的青山阻断了视线。这“乡国”紧扣上层的“我家”,又铺垫了下旬的“羁愁”。站在镇江的山顶,哪里望得见千里迢迢之外的家乡!这样的落笔,正是作者运思巧妙的特色。那无限的乡愁,那隐在深处的仕途不如意的满腹牢骚,不正好借“怀乡”之念而婉曲地发泄出来么?它引起人们多少联翩的浮想。同时散文化、议论化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作为一个才气纵横的大诗人,苏轼始终的灵妙之思不似陈师道般的宿构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常常是妙手偶得、触处生辉。
三、意境深妙,机趣横生。苏轼诗歌意境深妙,他不满足于对景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而总想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把景、情、事、理有机结合,相辅相生,浑然无间。苏诗往往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注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意境。苏诗往往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创造自然,使景即情,情即景,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经过感情的过滤,往往兼有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品格,不仅显示出自然景物的客观美质,而且成为人生的映照,哲理的象征,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篇:西南大学本科作业《中国古代诗歌》
收藏 分享 《中国古代诗歌》作业
第一批次
1.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 正确答案:B 2.创立近体诗格律的是“沈宋体”。
正确答案:正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正确答案:正确
4.”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
正确答案::A 5.“兼爱”是 正确答案:B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
正确答案:C:王勃
7.《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正确答案:D 8.《汉书》的作者是司马迁。
谢丽(同学)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2#
谢丽发表于 2013-5-9 17: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批次作业:
1、《花间集》收录的是唐五代的词。正确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C)A:周邦彦 B:温庭筠 C:李煜 D:晏
殊
3、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C、白居易)
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A、国语)
5、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刘勰)
6、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A:《西洲曲》 B:《孔雀东南飞》 C:《陌
上桑》 D:《敕勒歌》
7、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C)
A:王维 B:杜甫 C:王昌龄 D:
李白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 正确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作者是
南宋的辛弃疾。错误
10、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正确
11、《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
河。正确
12、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A:骆宾王 B:虞世南 C:王维 D:
卢照邻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TOP
3#
谢丽发表于 2013-5-9 17:14 | 只看该作者
0第三批次作业
1、.《登幽州台歌》是(B、陈子昂)的作品
2、”苏门四学士”中有秦观(错)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正
确)谢丽(同学)
4、王昌龄的《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正确)
5、王维有”诗佛”之称(正确)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B、晏殊)
7、”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A、关汉卿)
8、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
(D、《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论贵粟书》的作者是(D、晁错)
10、”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A:《长恨歌》)
11、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正确)
12、下列诗句中属于孟浩然的作品是(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TOP
谢丽(同
4#
谢丽发表于 2013-5-9 17:14 | 只看该作者 学)
第四批次作业
1、“郊寒岛瘦”指的是孟郊和贾岛(正确)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杜甫。(错误)
3、”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诗人陶潜。(正确)
4、有“诗史”和”诗圣”之称的诗人(C:杜甫)
5、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山水田园
诗)
6、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正确)
7、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曹
丕)
8、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乐府诗)
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春江花月夜》)
10、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正确)
11、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B、《孔雀东南飞》)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B、苏轼)
第四批次作业:
晏几道的词集是《小山词》(对)《听颖师弹琴》的作者是杜甫。(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的是诗人陶潜。(错)下面诗歌中,不属于王昌龄的诗是(A)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D)A:乐府诗 B:边塞诗 C:感伤诗 D:山水田园诗 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对)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A:山水诗 B:乐府诗 C:新体诗 D:宫体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A:《春江花月夜》B:《代悲白头翁》 C:《长安古意》 D:《在狱咏蝉》 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对)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B)
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羽林郎》 D:《陌上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B)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第三次作业
《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 B:陈子昂 “苏门四学士”中没有秦观 错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正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张若虚的作品 错误 王维有“诗仙”之称。错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B:晏殊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出自()的作品 B:王维
《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D:晁错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
“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B:刘长卿
[作业讨论] 作业第二次
《九章》共有九篇文章。正确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 C 李煜 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C:白居易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A 《古诗十九首》 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 刘勰 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B《孔雀东南飞》 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C 王昌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黄鹤楼》。正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正确 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正确
《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正确 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A。骆宾王
第一批次作业: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B)
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
正确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对)《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错)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A)A:北宋 B:南宋 C:中唐 D:晚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A)之口。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C)A:杨炯 B:王昌龄 C:王勃 D:骆宾王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D)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篇幅的长短 D:音乐的性质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对)重章叠句在大雅和国风中运用较多。(错)《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D)A:李清照 B:苏轼 C:周邦彦 D:辛弃疾
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对)《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B)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清代
《中国古代诗歌》
第5次作业讨论
一、简答题
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答:《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辛弃疾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体现? 答:(1)坚持抗金,抒发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2)登临怀古,借景抒愤。
(3)通过相思离别的传统题材和手法,抒发忧国忧民之情。(4)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风光。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
1、乐府
答: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根据宋代郭茂倩所遍《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总计百来篇,当然遗佚不少。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开创了五言格式。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古文运动
答: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江西诗派
答: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4、”三吏”“三别” 答: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三、论述题。
1、杜甫诗歌的内涵和影响。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
(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杜甫的诗歌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杜甫诗歌,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诗人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之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如《石壕吏》,全诗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外,其余都是客观的白描,但诗人的强烈爱憎,对事件的主观评价,都在白描中有所流露。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杜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成功的,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十六个字:慨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杜甫诗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
五、七律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绝句在杜诗中数量较少,但题材领域大为扩展;特别是《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
总之,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
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3、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渚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2、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词论
答:“别是一家” 即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认知,对于词的观点以及其对于词与诗的界定与区分,”别是一家”更是李清照的词情境界。李清照在其论述中,描绘及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诸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我们可以从《词论》中可以寻出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的“别是一家”。其实,在《词论》中,词的雅俗和音律都是为了论证第三点即词的”别是一家”出现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别是一家”是整个论述的核心,而”别是一家”也正代表了李清照的词情观。
据历史考证,李清照的《词论》写在“靖康之难”之前,那个时候的李清照,做为礼部员外郎的千金,同时又是状元王拱辰的重孙女,家学渊博深厚。做为从小生长在这种学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的李清照来说,环境对于她后来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其嫁给赵明诚之后,由於兴趣相投,把整个生活都建立在艺术的基础上。
《词论》的出处大约就是在这一个阶段。当然,李清照的才情必然是高的,这点即使是清代大学时纪昀都是非常首肯的。而作为词来说,她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因而我们不能不说其词情是高远的。任何的文学表现或者是评论,总是要站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来看。往往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转折点,会有更多动人心魄的文章或者诗词。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清照很清晰的系统的论述了词体特点,总结了词的发展,更对词坛的名宿做了相应的评述。对于在那个时代的一个女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而对于其评述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时代性,我们更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情方面的体悟。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文化艺术。
这些,都成为她词情的一部分,在早期的作品《一剪梅》中,全篇充满了一个小女人的温婉,文字雅致同时又充满了音乐的律动感。恰恰符合她所做《词论》中对词相关框架结构的描述。可惜不久之后,宋朝遭受”靖康之难”,金人的兵火,毁灭了他们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气。钦宗、徽宗被掳回金国,宋室也南迁了。他们不得不把收集的历代金石书画抛弃了大部分,只带了最精要的一小部分,匆匆的逃难到江南。而赵明诚就在旅途中罹患热病而死,留下李清照孤单一人。
昔日的神仙眷侣,到头来只剩孤雁单飞,李清照心中所受的打击和悲痛,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加以战火日渐迫近,社会一片离乱,几乎不容许她落泪伤心。她只好带著一颗破碎的心,无依无靠的生活在贫困悲苦的环境中,东飘西泊,不知流浪过多少地方,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她就这样遥望著沦陷的故乡,思念著死去的丈夫。《声声慢》就出自那个时期。同样充满了韵律感的一首感怀之词,同样能体会出“别是一家”,但这个时候李清照的词情确是充满了回忆和幽怨。无论是李清照美满快乐的前期生活抑或是国破家亡后流浪时悲苦的后期间,从其作品中,那种独特的别是一家的词情观无处不在、韵律、节奏、情绪和自己那种始终的特色。
李清照依据这些要求,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分别诗词畛域,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就这方面说也许是合理的。因为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应该有它相对性、固定的形态、发展规律和创作方法。李清照对那些既疏于音律,又毫无词境的制作提出批评,或许是为了救敝补偏,矫正词风。虽然故有的词家认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就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而发的,是不无道理的。但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的《词论》来源于她对于词,词情以及词情观的认知和体会。
可以知道,李清照的论文虽然只表示她个人的主张,但是她的主张基本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多数人认为词应该以婉约为正宗的看法。实际上,从宋至清的整个词坛的情况来看,词的内容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的。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必须有别于诗,较正统地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从整个词史上看,是符合词的发展实际的。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李清照自己对词以及词的韵律架构的一种体会和认同。
3、苏轼对词坛的贡献
答:苏轼对宋代文学乃至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主要在词。因在诗文领域里,苏轼以前已有显著成绩。而在词的领域里,至苏轼才在前人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因此,对苏轼成就的认识主要不是就其个人而言,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学史的意义的。他为推动词这种文体的自身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他开始,词开始与诗有大致相同的文学史地位与功用,这是柳永所没有做到的。概括地说,苏轼在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创作主张。他一再将词与诗相提并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从而为沟通诗词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词学的美学品格,他提出了词须“别是一家”的主张,其内涵主要是壮观,即追求壮美的风格与阔大的意境。在作法上,他大力开拓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第二,采用了”以诗为词”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在用题序和用典两个方面。用题序,一方面是交代创作缘起与动机,一方面是在内容上与词本文形成互补。用典既是一种浓缩式的叙事方式,又是一种曲折的抒情方式,对于增加词的内涵与历史感,丰富词的表现手法是有作业的。
总之,这些手法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赖,成长为一种**的文体。即苏词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而非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而不为音律所拘。
苏轼是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就是苏轼为后人指出的向上一路。
一、简答题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2、韩愈诗歌的特点?
3、简述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二、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
2、古文运动
3、山谷体
4、中兴四大诗人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3、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1.答:①“美政”理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②献身精神: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
③爱国情感:眷恋故土、关心国家命运。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简述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1)、温庭筠词题材狭窄,所写几乎都是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之情。(2)借鉴晚唐诗歌手法,写得层次丰富,含意深婉,表现细腻,色彩明丽,意脉曲折。(3)他也有清新自然的白描笔法。(4)作诗效仿李商瘾,多用典故,追求对偶的工巧,辞藻的雕饰,音节的和谐,但内容较为贫乏,缺少真情实感.
4、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古文运动
答: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3.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4.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的并称。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缺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三.论述题
1.(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
(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2.① 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② 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彩,充分得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是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③ 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想、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④ 李白能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就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3.《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构思 奇特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浪漫主义是一种虚无的方法夸 张想象虚构。体裁神化。想象锟鹏夸张二虫。主观色彩浓诗化哲学细节真实、善于运用寓言来说理
《寓言》就是把一个道理寄托在密度大多。一个接一个的寓言层出不一个故事里面也包括今天的寓言庄子寓言特点穷以寓言开关以寓言接尾。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互相渗透观点不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体会。形象大于思想杰出的作品产生在后在后人的接受美学中常常有一种超越它比作者创作时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广泛深刻。、汪汪恣势仪态万方。“无端而来无端而去” 《九辩》第一节在写作手法上的艺术独特性 1.作者一连用了十多个排句以极其铺张的形式交错写出了悲秋的情与景而且二者交相融合互为映衬。情因景而发景因情而写情因景而生色景因情而增衰。同时作者又采用典型化手法捕捉了人生中最动人的感受和生活境头把萧瑟冷落的秋景、远行游子的哀愁、登高怀远者的惆怅、失职贫士的孤寂组合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强烈地唤起读者的想象激起他们的共鸣显得色淡而情浓笔简而意深令人回味无穷。2.《九辩》以“秋”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抒情、描写、叙事、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把秋景、秋物、秋声、秋容的描写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幽愤哀怨的感情交错写出融为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3.《九辩》在艺术上的独创还在于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答:(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B)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C)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二、运思巧妙,挥洒自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蓄积于心中的情感颇为丰富。但是触发诗人创作兴趣的不只是情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苏诗以意胜,然而又以不经意出之,表现出运思的自由感。他不粘滞于物象,不拘束于陈规,挥洒自如,无所防碍,如万斛泉涌,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先写镇江金山寺的江景,万里奔腾,烟波浩渺,气魄壮阔,引人遐思。接着写登山观景。当攀上绝顶的时候,很自然的要遥望思念中的故乡了,但却被无数的青山阻断了视线。这“乡国”紧扣上层的“我家”,又铺垫了下旬的“羁愁”。站在镇江的山顶,哪里望得见千里迢迢之外的家乡!这样的落笔,正是作者运思巧妙的特色。那无限的乡愁,那隐在深处的仕途不如意的满腹牢骚,不正好借“怀乡”之念而婉曲地发泄出来么?它引起人们多少联翩的浮想。同时散文化、议论化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作为一个才气纵横的大诗人,苏轼始终的灵妙之思不似陈师道般的宿构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常常是妙手偶得、触处生辉。
三、意境深妙,机趣横生。苏轼诗歌意境深妙,他不满足于对景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而总想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把景、情、事、理有机结合,相辅相生,浑然无间。苏诗往往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注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意境。苏诗往往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创造自然,使景即情,情即景,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经过感情的过滤,往往兼有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品格,不仅显示出自然景物的客观美质,而且成为人生的映照,哲理的象征,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答:①“美政”理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②献身精神: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
③爱国情感:眷恋故土、关心国家命运。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答: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其特点是: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4、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答:(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他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答:(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B)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C)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答: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等,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抒发自己对人生踪迹无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自己仕途的坎坷。
二、另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一个把农村题材引入诗词中的诗人。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一批关于渔夫、浣女、莲娃的形象。然而,那里的渔夫实在只是隐士的乔装,而农村少女则是被当作民间美人来描绘的。虽然也不免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都有一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他写田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如《新城道中》,‘溪流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自己希望人民富足的愿望。概而言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二、运思巧妙,挥洒自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蓄积于心中的情感颇为丰富。但是触发诗人创作兴趣的不只是情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苏诗以意胜,然而又以不经意出之,表现出运思的自由感。他不粘滞于物象,不拘束于陈规,挥洒自如,无所防碍,如万斛泉涌,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先写镇江金山寺的江景,万里奔腾,烟波浩渺,气魄壮阔,引人遐思。接着写登山观景。当攀上绝顶的时候,很自然的要遥望思念中的故乡了,但却被无数的青山阻断了视线。这“乡国”紧扣上层的“我家”,又铺垫了下旬的“羁愁”。站在镇江的山顶,哪里望得见千里迢迢之外的家乡!这样的落笔,正是作者运思巧妙的特色。那无限的乡愁,那隐在深处的仕途不如意的满腹牢骚,不正好借“怀乡”之念而婉曲地发泄出来么?它引起人们多少联翩的浮想。同时散文化、议论化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作为一个才气纵横的大诗人,苏轼始终的灵妙之思不似陈师道般的宿构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常常是妙手偶得、触处生辉。
三、意境深妙,机趣横生。苏轼诗歌意境深妙,他不满足于对景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而总想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把景、情、事、理有机结合,相辅相生,浑然无间。苏诗往往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注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意境。苏诗往往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创造自然,使景即情,情即景,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经过感情的过滤,往往兼有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品格,不仅显示出自然景物的客观美质,而且成为人生的映照,哲理的象征,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第四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诗歌》2015作业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孔勰
一、简答题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答:《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艺术地表现了屈原如下思想:
第一,大一统思想。希望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离骚》在谈自己的美政理想时,反复提到那些具有一统地位、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中国并有所作为的君主--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歌颂他们的一统业绩、政治措施、治国方法,希望楚王能效法他们。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
第二,德政思想。诗人认为有德者在位,无德者失国。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第三,打破贵贱等级和“世卿世禄”制,举贤授能,明修法度。例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注:其中的傅说、吕望、宁戚等皆是地位低下而有才能的人。)
2、韩愈诗歌的特点?
答:人们常以“奇崛险怪“来评价韩愈及其周围诗人的诗风。
一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3、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答: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 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 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
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答:元代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元代散曲特点可分为: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2、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3、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创作主要风格特征的概括,所谓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4、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创始人。形成期成员包括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大多为江西(宋代江南西路)人。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作诗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易于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于整个诗坛,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答: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革新主张(1)《修竹篇并序》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修竹篇并序》中。这是他写给左使东方虬的《修竹诗》的序,它的成文年代正值陈子昂不惑之年,所以这个理论是在其思想成熟和诗文实践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可以代表陈氏的文学观念。为了说明他的诗歌主张,先将序文录于此地:
东方公足下 :文章道弊五百年炙。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透迄颓靡,风稚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曰:“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涓.”仆以为知言也。故感叹稚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但由于该篇属于序文性质,而且是针对东方虬的《咏孤桐篇》而言的,篇幅短小,所言简洁,因此在分祈其内涵的时候要顾及这些背景因素。在该篇中,陈子昂指出文道衰微自晋而下,但他并未因时废文,肯定张华和何劭就可证明之,此篇所言“晋宋莫传”,“齐梁问诗”是就总体诗风而言的,当时的诗风就是以齐梁体为代表的浮艳柔弱,并不单单针对某一个人。第二层意思,他讲自晋以下的文风症结在于“风骨莫传”和“兴寄都绝”,导致的结果是“逶迤颓靡,风雅不作”,言外之意,他主张诗歌创作,要有“风骨”和“兴寄”。第三层意思,回归该序的出发点,赞叹东方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从而使“正始之音”“复睹于兹”,表明他文学理想是追慕“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其中的“骨气端翔”中的“骨气”就是“风骨”;“端翔”是指端直劲健有力,有飞动之势;“音情顿挫”包括音节和情感,要求作品音节抑扬顿挫,情感波澜起伏;“光英朗练”则是对于文辞的要求。文辞要有光彩,明朗皎洁;“有金石声”为形象说法,比喻作品要铿锵有力。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来,陈子昂所理解的“风骨”是对于创作主体的情感、作品的内容、形式中音节和语辞、感化力量以及整体效果等都提出了要求的。然而这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诗人,所以他的诗歌理论主张就会不可避免的充满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
(2)“风骨”论
关于陈子昂理论,学术界持有似同而异的理解。从陈子昂所推崇的“建安风骨”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彼时的文学主潮,主要是诗人在诗歌之中歌唱了“壮士断臂,力挽狂澜”的主体愿望,其中透露出的慷慨悲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种普遍的基调,而不拘于内容、形式或语言的某一个方面。主体风格集中要求艺术活动主体之“气”(才情、气质等)独立人格精神和理想在艺术领域的外化,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学中阳刚之气的欣赏和回归,体现了有“气”的文学的长久生命力。由此可见,刘、钟、建安对“风骨”的要求都涉及到风格,而且是“阳刚”的风格。
初唐文坛诗歌“风骨”不传,偏离了传统的审美标准,脱离现实,缺乏对生命关照,就缺乏其作为艺术所应有的感染力。陈子昂的诗文,则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与其把陈子昂所倡的“风骨”作内容和形式的细分,不如将其理解为对丧失已久的“大”、“阔”、“刚”的风格的追求,这种追求对创作主体而言,要求修身养气,积极进取,对作品而言要求反映主体精神,关照生命。陈予昂的“风骨”是一种美学理想,对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来讲是一种基调的选择。陈子昂的贡献就在于对“风骨”的体认以及提倡。至于“建安风骨”与陈子昂的“风骨”的关系,二者同中有异,并且“异”是关键所在。同在于二者对“风骨”基本内涵的遵守,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诗歌应该生气勃勃,充满力量,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有内在的力量美。但所不同的是两种“风骨”所滋生的环境不同,他们风格取向就必然会不一样。建安时代是一个乱世,诗人虽然渴望建功立业,感情浓烈壮大,但总归是在乱世,其音也哀,故他们尤叹生命苦短,及时行乐,建安文学在张扬个性和才情的背后,流溢出强烈的悲剧色彩。而陈子昂生活的时代,唐代刚刚建立四十年左右,正处于历史的上升期,前景一片光明。文人士子对这个新建的王朝充满信心,他们也渴望建功立业,感情也浓烈壮大,于是无法掩饰其所透露的明朗、欢快、自信、抱负,这些感情是建安所没有的,但恰恰是陈子昂倡导的,唐音所需要的。陈子昂的“风骨”继承了“建安风骨”之浓烈壮大的感情及其巨大的情感力量,扬弃了慷慨悲凉而代之以昂扬和明朗,以形成唐代“风骨”的基本内涵。
(3)“兴寄”论
至于“兴寄”说则是陈子昂的另一个主要的理论主张。“兴”和“寄”是陈子昂组合的术语,分别代表了“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维,陈子昂将两者联系起来,就是在当时君权社会,为表现理想找到的一个突破口。诗人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此恢复文章之“道”——艺术的本质规律。
“兴”,即指所托之物,以自然和社会真实为基础,故有现实性要求的一面,需要应物斯感,遇境而生,缘事而发,决不可脱离现实,矫揉造作。比如《修竹篇》所“兴”之物是“竹”,前半部分着力地叙写“竹”的品格,为后文之“寄”铺垫。又有《感遇》三十八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比如其二“兰若生春夏,芋蔚何青青”,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以发怀才不遇之感。
陈子昂“兴寄”理论的重点在于“寄”,就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着眼,“审美运动巾主体径由绪、意、旨,以及如何使旨具体物化为兴象并构成诗境”。虽然从“兴”之客体出发,但旨在高扬审美主体一一作者的审美志,强化作者在审美活动巾的意志、情感及其价值取向,所以所“寄”内容甚广:不仅包括一直强调的“美刺”之社会教化作用,而且从他的诗歌中还可以找出其他情感之“寄”:对天地的关注,对“道”——万物变化规律的探究,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拔剑起蒿来”、“再取连城璧”的功业之志,⋯⋯这些决不是一句“美刺教化”所可以涵盖的,而是关乎陈子昂的政治、哲学、人生诸多因素,恰恰正是这些所“寄”之情是有唐一代下层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陈子昂对“兴寄”的开掘,让其后的诗文创作充满了晋宋以下所欠缺的主体意识。
陈子昂“兴寄”理论既继承了自《诗经》、屈原以来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作为一名传统的知识分子,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的人生追求,《修竹篇序》可以视作陈子昂所立之言,他推崇的结合“风骨”和“兴寄”的“风雅”——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之作,对有唐一代文学的影响,足可以使该篇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二)、陈子昂诗文革新的意义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他的“风雅”之音,为茫茫寻找中的一代文人指明了方向,在盛唐即将来临之际确定了它昂扬壮大的气象,也正是他这种只定基调不拘小节的理论指导,使得盛唐文学总体气象阔大,而且多是作者胸中真挚感情的自然喷发,读来不至于让人觉得矫揉造作。
陈予昂革新主张明确地唐音定位,而其创作则潜在地为唐音内容所借鉴,从不同的方而继承,差不多可以流变出盛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的诗歌主潮。
首先是李白沿着追求功名的理想前进,继承了他那些浪漫主义的因素,将文人士子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富于幻想和自信的共同心理面貌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继屈原以后的又一个浪漫主义新高潮。接着,由盛唐进入中堂,杜甫、元稹、白居易以至再后的皮日休,则继承了陈予昂于风雅之中讴歌不平之气和穷达之节的这一脉继续往下发展,唱出了“唯歌声民病,愿得天子矢知”的现实主义最强音。而另一支则足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司空图等追随陈子昂对道教的热爱,继承他交游唱和的田园山水佳音,开创了既有盛唐气象而又不失玲珑兴象的山水田园诗派。
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对现实、心理、情感干涉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此后的唐音历程,虽然后来之人开辟了有异于齐梁诗风的异样繁华的局面,但他开创了将诗歌从封闭到开放,从宫廷到民间的先河。
陈子昂作为一个诗人,同时兼有政治家的身份。他在诗歌中也必定会涉及到政治,他文章中风骨道劲、铿锵有力的部分大多涉及他对政治的论述如《感遇诗》的二十九首表达了他对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的反对。
诗文之于政治,他这种对于政治的不离不弃、亦隐亦仕的态度,以及在诗文中表达政治的尝试,为后来的文人士子所仿效,到杜甫达到最强音。这里陈子昂有着肇端的意义,是他们的尝试和努力使得中国诗歌有着不同于西方诗歌以歌颂爱情为主的异样之美,使中国古典诗歌更具有民族特色。
再则以“复古”为旗帜,“复”中有“变”的方法,颇受后来人青睐。中国古代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保守性,秉承以经为本的法则,在这种习性之下,努力建构全新的理论,再游说那些苦习经典的人接受,是很困难的,反而,迎合大众心态,以“复古”为掩护,旧瓶装新酒,要有成效的多,还不失为上策。自陈子昂复古主张得到李白、杜甫的响应以来,“复古”运动就频频山现,可谓屡试爽。
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集中阐述了“风骨”和“兴寄”两个主张,据后来的实践证明了其理论的超前性和可行性。说“一代唐音起射洪”,他可以当之无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所谓“一代唐音”,也不会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足所有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答:李白乐府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借古题写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 2)用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行路难》等;
3)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答: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文学巨匠,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苏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二、运思巧妙,挥洒自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蓄积于心中的情感颇为丰富。但是触发诗人创作兴趣的不只是情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苏诗以意胜,然而又以不经意出之,表现出运思的自由感。他不粘滞于物象,不拘束于陈规,挥洒自如,无所防碍,如万斛泉涌,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取得一种超妙入神的风韵。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先写镇江金山寺的江景,万里奔腾,烟波浩渺,气魄壮阔,引人遐思。接着写登山观景。当攀上绝顶的时候,很自然的要遥望思念中的故乡了,但却被无数的青山阻断了视线。这“乡国”紧扣上层的“我家”,又铺垫了下旬的“羁愁”。站在镇江的山顶,哪里望得见千里迢迢之外的家乡!这样的落笔,正是作者运思巧妙的特色。那无限的乡愁,那隐在深处的仕途不如意的满腹牢骚,不正好借“怀乡”之念而婉曲地发泄出来么?它引起人们多少联翩的浮想。同时散文化、议论化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作为一个才气纵横的大诗人,苏轼始终的灵妙之思不似陈师道般的宿构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常常是妙手偶得、触处生辉。
三、意境深妙,机趣横生。苏轼诗歌意境深妙,他不满足于对景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而总想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把景、情、事、理有机结合,相辅相生,浑然无间。苏诗往往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注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意境。苏诗往往注重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创造自然,使景即情,情即景,致力于心与物、意与物、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经过感情的过滤,往往兼有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品格,不仅显示出自然景物的客观美质,而且成为人生的映照,哲理的象征,达到了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第五篇:【西南●最新版】[0022]《中国古代诗歌》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022]《中国古代诗歌》
第1批次 [单选题]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产生的时代
A:北宋
B:南宋
C:中唐
D:晚清
参考答案:A [判断题]
在诗论方面袁枚主张”性灵”说。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 A:李清照
B:苏轼
C:周邦彦
D:辛弃疾
参考答案:D [判断题]
重章叠句在大雅和国风中运用较多。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篇幅的长短
D:音乐的性质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
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
D:《花部农谈》
参考答案:B
[判断题]《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 A:杨炯
B:王昌龄
C:王勃
D:骆宾王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之口。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参考答案:A
[判断题]《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参考答案:错误
[单选题]《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 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清代
参考答案:B 第2批次
[单选题]著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 A:骆宾王
B:虞世南
C:王维
D:卢照邻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作者
A:周邦彦
B:温庭筠
C:李煜 D:晏殊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
A:《古诗十九首》
B:《陌上桑》
C:《江南》
D:《孔雀东南飞》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 A:《西洲曲》
B:《孔雀东南飞》
C:《陌上桑》
D:《敕勒歌》
参考答案:B [判断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黄鹤楼》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先河。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致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 A:王维
B:杜甫
C:王昌龄
D:李白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A:柳永
B:秦观
C:白居易
D:李白
参考答案:C
[判断题]《九章》共有九篇文章。参考答案:正确 第3批次 [单选题]
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A:王昌龄
B:刘长卿
C:刘禹锡
D:李白
参考答案:B [判断题]
”苏门四学士”中没有秦观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于 ” 的作品。A、张若虚
B、刘希夷
C、孟浩然
D、刘禹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张若虚的作品 参考答案:错误 [单选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
A:李清照
B:晏殊
C:贺铸
D:欧阳修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是诗人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出自()的作品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杜甫
参考答案:B
[判断题]“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骆宾王和卢照邻。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
A:《长恨歌》
B:《琵琶行》
C:《锦瑟》
D:《行宫》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论贵粟书》的作者是
A:李白
B:李商隐
C:岑参
D:晁错
参考答案:D
[单选题]“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参考答案:A
[判断题]王维有”诗仙”之称。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
《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
A:骆宾王
B:陈子昂
C:李白
D:杜审言
参考答案:B 第4批次
[判断题]《听颖师弹琴》的作者是杜甫。参考答案:错误 [单选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
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王昌龄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D、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下面诗歌中,不属于王昌龄的诗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参考答案:A
[判断题]岑参因出任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
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
A:山水诗
B:乐府诗
C:新体诗
D:宫体诗
参考答案:B
[判断题]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羽林郎》
D:《陌上桑》
参考答案:B
[单选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 A:《春江花月夜》
B:《代悲白头翁》
C:《长安古意》
D:《在狱咏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
A:乐府诗
B:边塞诗
C:感伤诗
D:山水田园诗
参考答案:D [判断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的是诗人陶潜。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晏几道的词集是《小山词》
参考答案:正确 第5批次 [论述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离骚》的思想特色?
2、韩愈诗歌的特点?
3、谈谈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4、元代散曲的分类及特点?
二、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
2、古文运动
3、沉郁顿挫
4、江西诗派
三、论述题
1、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乐府诗的创新。
3、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个特色?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美政”理想:举贤授能、修明法度:(2)献身精神: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3)爱国情感:眷恋故土、关心国家命运。
2、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如“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表现其求奇求险的审美追求;以文为诗,表现在以议论为诗、以赋为诗和打破诗歌的和谐节奏、工稳句式,用散文的方法来写诗等方面。
3、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
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
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
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4、分类:小令、套数和带过曲;特点:句式灵活,多用衬字;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名词解释题
1、A他们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B他们进一步开拓了诗歌的题材、转变诗歌的风格、发展诗歌的形式,把唐诗西哦您给宫体诗的泥淖中解救出;C他们的创作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2、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主张文章本道宗经,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代表人物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
3、是对杜甫诗歌创作主要风格特征的概括,所谓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4、宋代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他们大多是江西人,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是他们共同的创作倾向。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称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江西诗派之宗。
三、论述题(只列要点,请自行阐释)
1、A、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B.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2、第一、借古题写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 第二、用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行路难》等; 第三、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3、第一,将情、理、事、景融合在一起,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这种”触处生春”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他能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表现在他能通过新鲜的比喻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地写出来。
第三,苏轼诗也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