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第一章重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10: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法基础第一章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法基础第一章重点总结》。

第一篇:经济法基础第一章重点总结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

法律关系

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 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特别(知道或应知道):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最长(实际发生日):20年

 时效中止: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

 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候,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

 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 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搜查被执行人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件制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行为;要求有关单位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金

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仲裁:书面形式订立

 行政复议范围: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

 不适用行政复议范围:不服行政机关的抽象行为(制定、发布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可进行申诉,但不能提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调解或其他处理,可以提起诉讼,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 当事人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规定除外),申请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

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 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法律规定的除外)

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仲裁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不予受理:国防、外交;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罚、任免;法律规定的行政行为 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发明专利权案件、海关处理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

 对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

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 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不包括证人  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违反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形式

 经济法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形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 刑事责任:刑罚:主刑、附加刑

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 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数刑的最重刑期以上、总和刑期以下,酌情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的订立

 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 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要求:年满16周岁(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除外)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处以罚款,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并补订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的前一日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并视为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补订合同

 订立无固定合同情形: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合同,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连续订立2次(次数应当自2008年1月1日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时算起)固定期限合同且无以下情形的,续订合同: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营私舞弊;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影响;欺诈、威迫手段订立合同致使合同无效;追究刑事责任;患病或非因工伤后不能从事原

工作或其他工作;不能胜任工作 劳动合同的效力

 对合同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 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 因生产经营需要,协商后可延长时间的,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的,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 不享受当年年休假情形: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

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不扣工资的;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 劳动报酬:加班加点按100%计算、休息日按200%计算、节假日按300%计算(若遇上节假日恰逢是休息日的,安排加班的,按休息日的加班工资来计算) 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延长时间的:计件单价的按150%、200%、300%计算  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按50%以上100%以下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因劳动者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按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的,可从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 合同试用期: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3年以上固定期和无固定期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 试用期工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单位,可解除合同 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2年

 医疗期期间: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

5年以上的为6个月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

5年以下10年以下的为9个月; 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 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

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 医疗期计算方法:医疗期3个月的按6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6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9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12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18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24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注意:病休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包括在内

 医疗期待遇:病假工资或治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最低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 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合同

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满1年支付1个月;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支付1个月;不满6个月半个月)

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支付3倍的数额,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 劳动仲裁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 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资格:曾任审判员;从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工会等专业满5年;律师执业满3年

 劳动争议申请的仲裁时效期间为1年

 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  开庭和裁决基本制度:公开仲裁制、仲裁庭制、回避制

 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案件可由1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 劳动诉讼

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的终局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银行结算账户:

人民银行核准类账户:基本、临时(因注册验资和增资验资开立的除外)、预算专用、QFII。2日内审核批准。正式开立之日是核准日期。

人民银行备案类账户:一般、个人结算、其他专用。开户之日起5日内“备案”。正式开立之日是办理开户手续日期。

变更:

1、存款人变更名称,不变更开户行及账号,5日内向开户行提出银行结算账户变更申请。

2、法人负责人变更,5日内书面通知开户行。

3、开户许可证变更,交回开户许可证,由人民银行换发。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可向开户行提出摊销情形:1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关闭的。2注销被吊销执照。(1、2五日内提出)3迁址4其他(3、4十日内申请)

撤销规定:1未清偿债务不可撤2交回空白票据及结算证、开户许可证。3先撤一般户、专用户、临时户、余款转入基本户,方可办理。4交回开户许可证5应撤未撤自发出通知30日内办销户,逾期按自愿处理,余款列入久悬未取专户。基本存款账户

1、概念: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账户,一个单位一个基本户。

2、开户证明文件: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正本。

3、使用:工资奖金、单位人民币卡款转入。一般存款账户:(5日内向人民银行备案)

1、概念: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户以外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2、开户证明文件:营业执照正本、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借款合同。

3、使用:用于办理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可以存现金不可以支取现金。

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使用该账户办理付款业务;但注册验资的临时户转为基本户和因“借款转存”开立的一般户除外。专用存款账户

1、概念:因对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账户。

2、适用范围:基本建设资金我、更新改造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粮棉油收购资金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信托基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单位银行卡备用金、住房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党团工会设在单位的组织机构经费。

3、使用:不得收付现金.可支取现金的: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账户。粮棉油收购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基金和党团工会经费。收入汇缴账户:只收不付,不得支取现金。业务支出账户:只付不收。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1、性质:(1)账政部门为实行几下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按“基本存款账户或专用存款账户”管理。(2)预算单位没有基本户或基本户被撤销,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作为“基本户”管理。(3)除上外还可作为“专用户”管理。

2、使用:(1)一个基层一个户(2)用于政府授权支付,可转账、提现金。可向本单位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向下级单位划款。临时存款账户

1、概念:因临时需要骈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2、适用范围:设立临时机构、异地临时经营、注册(增资)验资。临时验资不需要核准。异地常机构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异地临时经营开立临时存款账户。开立需要执照正本和批文

3、使用:有效期不超过2年。可支取现金。注册验资期间只收不付。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1、适用范围: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的办理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借记卡等 “结算业务”的,可以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2、使用:一切合法收入。

3、付款依据:(1)单位从账户支付给个人账户的款,每笔超过5万元的,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相应的付款依据。(2)个人持单位开出的汇本支票,转款到人个账户的,需要提借供付款依据。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1、适用范围:(1)注册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需要开立基本存款户的。(2)办理异地贷款和其他结算需要开立一般存款账户。(3)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汇缴或业务支出需要开立专用账户。(4)异地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5)自然人。违反账户规定行业的法律责任

1、开立撤销银行结算账户,不得有下列行为:(1)违规开立账户(2)伪造变造证明文件(3)不及时销户。处罚规定:非经营性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第四章 营业税法律制度

营业税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工程作业发包方,劳务受让方,在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未能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的,应履行营业税扣缴义务

 承包人一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

 视同发生应税行为:单位或个人将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单位或个人自己新建建筑物后销售

 水利工程向用户提供天然水供应服务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征收营业税  邮政部门发行报刊,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征收增值税(邮政部门,集邮公司销售集邮商品,征收营业税)

 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的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的免征营业税)

 纳税人销售林木以及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

 纳税人单独提供按揭、代办服务业务、不销售汽车的,征收营业税;随汽车销售提供的按揭和代办服务业务征收增值税

 不征收营业税情形:存款或购入金融商品行为、买卖金银业务;转让企业产权和股权行为;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人民银行对企业贷款或委托金融机构贷款的业务征收营业税);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营业税;对金融机构的出纳长款收入;银行结算、买入返售证券;保险企业取得的追偿款;保险公司摊回分保费用

 金融经纪业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范围  航空钻井、斟探属于“建筑业”税目范围

 土地使用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营业税

 提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转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征收营业税

 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在投资后转让其股权的不征收营业税

 土地租赁属于“服务业—租赁业”税目范围 营业税税率

 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  5%:金融保险业、服务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  5%--20%:娱乐业 营业税计税依据

 营业额=营业成本或者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可抵免税额=价款÷(1+17%)×17%  交通运输业:全部运营价款+价外费用

 纳税人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全部价款+价外费用-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运输费用

 运输企业自境内运输旅客或货物出境,在境外改由其他运输企业承运的:全程运费-支付给承运企业的运费  建筑业:工程价款+价外费用

 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全部价款+价外费用-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

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务(不含装饰劳务):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

 纳税人(不含个人自建自用销售)将自建房屋对外销售,其自建行为首先应按建筑业缴纳营业税,再按销售不动产缴纳营业税  纳税人自建自用房屋行为不纳税

 纳税人提供装饰劳务:人工费+管理费+辅助材料费(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财务价款和设备价款)

 一般贷款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包括加息、罚息)

 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价款+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实际成本

 金融商品转让业务: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买卖业务:卖出价-买入价  金融经济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手续费全部收入  金融企业从事代收业务的:收入-支付给委托方价款  初保业务:保费收入  储金业务:储金利息

 福利彩票机构:不征营业税(福利彩票机构以外的:手续费收入) 外事服务单位为外国常驻机构、“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按“服务业—代理业”征税:收入-工资-福利

-社会统筹-住房公积金

 从事代理报关业务:价款+价外费用-查验费、打单费  从事无船承运业务,按“服务业—代理业”征税:价款+价外费用-海运费、报关、港杂、装卸费

 旅游业务:价款+价外费用-支付给单位或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景点门票-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

 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到境外旅游并改有其他旅游企业接团:旅游费用-接团企业旅游费

 广告代理业务:收入-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含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用

 租赁业务:租金收入

 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入-购置或受让原价

 转让抵债所得的土地使用权:收入-抵债时该项土地使用权作价  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收入-购置原价

 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收入-抵债时该项不动产作价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额(销售额、转让额)×适用税率

 以收入差额为营业额:应纳营业税=(收入全额-允许扣除金额)×适用税率

 以组成计税价格为营业额:应纳营业税=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组成计算价格=营业成本(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营业税起征点

 营业税起征点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营业税税收减免

 外商(外国)企业从事金融资产处置业务不予征收营业税:处置债权重置资产、处置股权重置资产取得的收入(处置实物重置资产取得的收入,该项若是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属于货物的,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取得入款项凭证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 采取预收款方式的,纳税时间: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营业税纳税地点

 特殊性:中央铁道运营业务:铁道部汇总在北京申报纳税;合资铁路运营业务(地方铁路运营业务、基建管线运营业务):由其 所在地申报纳税;  航空公司所属分公司:向分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  长江轮船总公司所属单位运营业务:各分公司向所在地申报纳税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管道运输业务:核算盈亏机构所在地申报纳税  中国银联股份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服务的:2005年4月1日起向上海市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营业税纳税期限

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

 纳税人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以5日、10日、15日为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 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纳税期限:1个季度

 保险公司纳税期限:1个月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特点:税款专款专用、属于附加税

 纳税人:以实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  税率:市区7%;县城、镇5%、不在市、县城、镇1%  计税依据: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之和

 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缴纳的城建税  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城建税

 对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免征城建税 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三税”:纳税地点为代扣代收地 教育费附加(与城建税处理基本一致) 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为3%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个人所得税特点

 实行分类征收、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费用扣除额较宽、计算简便、采取科源制和申报制

 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以及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自行申报纳税 个人所得税那谁是人和扣缴义务人

 担任中国境内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支付的董事费或工资薪金,不论个人是否在境外履行职务,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目

 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独生子女补贴、公务员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午餐费补贴除外)、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 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发包、出租经营且经营人为个人的,对经营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分享的收益或取得的所得,按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 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是否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稿酬所得: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 出版社的专业作者编写或翻译的作品,由本社以图书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费收入,按“稿酬所得”征个税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其他特许权  2005年5月1日起,编剧从电视剧的制作单位取得的剧本使用费,统一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税

 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得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个税,否则要征收个税  股票转让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 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税率:5%~35%  费用扣除标准

 个体工商户业主费用扣除标准:24000元/年,即2000元/月

 个体工商户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按工资薪金总额2%、14%、2.5%  个体工商户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 业务招待费用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当年收入的5‰  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税

 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

 同一作品在报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税

 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 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请  申报纳税情形:年所得12万元以上;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从境外取得所得;取得所得的没有扣缴义务人;国务院规定的  纳税人应当在取得应纳税所得的次月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中国境内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那谁说申报

第六章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 产权出典的,成承典人为纳税人 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不包括农村

 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室外游泳池、围墙、烟囱、菜窖、水塔等)不属于房产税征收范围

 室内游泳池是房产,属于房产税征税对象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税率:从价计征的税率:1.2% 公式:应纳税额=应纳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 从租计征依据:房产租金,税率:12%,(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可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公式: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或4%)

契税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 征税范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房屋买卖赠与交换  缴纳契税: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抵债;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以预购方式或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 土地、房屋权属未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契税 契税的计算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计税依据:成交价格  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计税依据:参照市场价格核定

 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计税依据:差额(交换价格相等,免征契税;不等的,由多交付的或其他经济利益一方缴纳契税) 税率:比例税率3%—5% 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内向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 车船税征税范围: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载客汽车、载货汽车、拖拉机、无轨电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摩托车等);船舶(客轮、货船、木船、帆船、舢板)

 计税依据:载客汽车、电车、摩托车:每辆;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按自重每吨;船舶:按净吨位每吨为依据

 拖船和非机动驳船分别按船舶税额的50%计算车船税 资源税

 征税范围:原油(人造石油不征税)、天然气、煤炭(洗煤、选煤和其他煤

炭制品不征税)、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固体盐、液体盐)

 纳税人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

 主管税务机关要求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已竣工验收的、已转让的面积占可销售比例的85%以上,或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取得销售(预算)许可证满3年仍未销售完毕;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其他规定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税收法律关系

 税务机关的权利:法规起草拟订权、税务管理权、税款证收权、税务检查权、行政处罚权、其他权力及权利

 税收征收管理体制: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税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烟叶税;海关征收税种:关税、船舶吨税、委托代征的进口增值税、消费税

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 变更税务登记提供资料: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税务机关发放的元税务登记证件(正、副本、登记表等);其他有关资料

 开业登记、变更登记的顺序:先工商后税务。注销登记的顺序:先税务后工商

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自领取营业执照或发生纳税义务人之日起15日内按规定设置账簿

 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法定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 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

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 税款征收方式

 方式:查账征收(会计制度健全)、查定征收(生产规模小、产品零星)、查验征收(会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定期定额征收(经批准的生产规模小,达不到规定设置账簿)税款征收措施

 核定应纳税额情形:依法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依法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擅自销毁账簿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发生纳税义务为按照规定期限办

理纳税申报,经责令后仍不申报;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 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额的存款;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变卖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指教税款  税收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 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执行

 纳税人欠款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税务检查

 税务检查类型: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分类检查、集中检查、临时检查  形式:调账检查、现场检查、委托检查

 方法:全查法、抽查法、顺查法、逆查法、比较分析法、控制计算法、审阅法、核对法、观察法、外调法、盘存法、交叉稽核法

 职责:查账权、场地检察权、责成提供资料权、询问权、交通邮政检察权、存款账户检察权 税务行政复议

 受审范围: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是纳税人及其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

 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税务行政诉讼

 纳税人不服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

 纳税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般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做出终审判决  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 法律责任

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其他

 纳税人有以下情形的,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为按规定期限蛇宝宝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注销;为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为按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等报送税务机关备查;为按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为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损毁或擅自改动税控装置;为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换证手续

 纳税人为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 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资料的,或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有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偷税数额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情节轻微为构成犯罪的,处以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 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处以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非法印制发票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 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应扣为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总论 1.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属于行政诉讼 3.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有异议,可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4.人民法院对行政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5.刑罚种类:拘役、罚金、没收财产(行政处罚:罚款);民事责任: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6.行政复议参加人: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其中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

政复议 7.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经济法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协定等 9.仲裁协议应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10.我国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11.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情形: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服;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不服;对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不服 1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可进行申诉,但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13.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 14.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5.回避制度适用于回避的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证人不需要回避)16.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撤诉,由人民法院裁定 17.实体法是指从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1.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合同的,处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2.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企业,其调解委员会由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由全体职工选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3.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未达到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4.劳动争议申请的时效期间:1年 5.无效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6.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7.劳动者不需事先通知即可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人身安全 8.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的人员:订立较长期间的固定期限的;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家庭无就业人员,有需抚养的 9.在有关合理情形,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10.劳动合同独特特征:特定性、法定性、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地位在发生变化 11.合同原则:公平、合法、协商一致、平等自愿、诚实信用 12.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情形:单位提出解除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

解除合同的;劳动者符合随时他那个值解除或不需事先通知即可解除的;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后可解除的;单位符合可裁减人员规定而解除的;单位续订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合同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终止合同的;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单位提前解散而终止合同的;法律规定的 13.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后,在6个月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14.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二篇:经济法重点总结

双学位经济法重点总结 经济法总论

题型:(注意:都是结合课件和书上)

名词解释 5个

简答

4个

论述 2个

案例分析 2个

注:重点的内容重点记,要求掌握的内容也看一看。1,经济法调整对象:

(1)经济协调关系说:经济法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2)国家干预说:经济法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

(3)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说:经济法是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4)社会公共性说:经济法调整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

(5)各学说基本共识:

1、主体的广泛性

2、“国家--市场主体”模式

3、双方的关系 2,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一)现代市场经济对经济法的需求:

1、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市场规制关系: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

2、宏观调控关系:全局、整体、综合3、经济监督关系:国家、社会、内部 3,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现代国家和政府在干预市场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经济法的特征:

(一)、经济性:

1、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

2、直接赋予经济规则以法律效力,体现了经济法的专业性。

(二)政策性:

1、经济法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

2、经济法受到政策变化的影响时常处于变动之中。法的政策化

3、经济法的执法和司法力度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

(三)、行政主导性:经济法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面均体现了较强的行政主导。

(四)、综合性:

1、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的综合。

2、经济法调整是将各种法律手段有机结合的综合调整。

5,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处理国家权力和经济的关系,特别是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6,经济法产生的根源以及条件:

(一)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经济条件-市场失灵:

1、垄断

2、外部性: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

3、公共产品匾乏:

4、信息不对称:共享性;传递成本高昂

5、收入分配不公。

(二)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国家职能的变化:

(三)经济法产生发展的法律条件--法律自身功能的扩展:

1、民法的社会化和经济法的产生。

2、经济法对民商法调整功能的不足给予必要补充。7,经济法产生的意义:

(一)经济法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的客观要求

(二)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职能转变的要求和标志

(三)经济法的产生符合法体系自身的演变规律 8,经济法的调整原则:

(一)遵循经济规律及其相关规律原则

(二)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原则

(三)责任与义务本位原则

(四)经济发展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9,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一)强制性方法:强制性方法指国家运用经济法手段对于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强制性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经济法主体的地位、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并要求经济法主体必须遵守的经济法调整方法。

(二)指导性方法:指导性方法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通过依法制定各项与经济政策配套的各项经济法,引导经济活动主体开展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法调整方法。

(三)参与经济:公法和私法相结合。

(四)综合惩罚的方法:

1、经济责任。

2、经济行为责任: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专业调控以及专业约束和制裁

3、经济信誉责任

4、经济管理责任

5、经济刑事责任。

(五)奖励的方法 9(1),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2、否定性后果与肯定性后果相结合3、体现经济关系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10,经济法的地位:

一、经济法的独立性:

(一)从部门法的角度看经济法的地位:有独立的调整对象

(二)从法域的角度看经济法的地位:公法,第三法域。11,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表层区别: 经济法:(1)限制意思自治(2)强调对部分市场主体偏重保护(3)经济法侧重于从宏观利益协调方面促进人们的利益(4)经济社会生态目标(5)有国别特色,突出本土化(6)稳定性较弱

民商法:(1)强调意思自治(2)强调对所有市场主体都平等保护(3)侧重从微观促进人们的利益(4)重视经济目标(5)国际通用,强调全球化(6)稳定性较强

12,经济法与民商法的深层区别:经济法与民商法的深层区别(1)市场主体的假设不同(2)市场整体的假设不同(3)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假设不同, 13,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1、调整对象不同

2、主体不同

3、调整方法不同

4、法律适用的程序不同

5、作用不同

14,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联系 :(1)经济法以民法为基础: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民法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2)民法以经济法为保障:民法的基础需要以经济法去奠定、民法的进步性需要经济法去维持、民法的意思自治需要经济法去创造条件

15,经济法律责任制度:经济法责任是法律责任的新型形式,是市场主体在行使经济权利及国家在管理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承担违法行为不利后果的一种制度。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4、宽恕制度

16,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是指国家在干预和参与国民经济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在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17,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概念:依法参与经济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18,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特征:

(一)主体形式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二)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

(三)主体资格的多重性

市场规制法 1,垄断状态:指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即市场支配地位。通常是指有弊害的独占和寡占两种市场结构。

2,的种类:

1、以垄断组织为依据的分类。

2、以垄断性质为依据的分类--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以垄断成因为依据的分类--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 3,断法的适用原则 :

(一)本身违法原则:对于市场上某些反竞争的行为,不管其是否产生危害的结果,仅根据行为本身就可以判定其非法并实施制裁。

(二)合理原则含义:法律对于市场上某些限制竞争的行为并不必然视为违法,而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尽管该行为在形式上具有限制竞争的后果和目的,但同时又具有推动竞争的作用,或者能显著改变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有利于社会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该行为就被视为合法。

4,合理原则与本身违法原则的关系 :本身违法原则是经过多次合理分析后得出的、不需 要再一次进行合理分析的某些行为确定违法的结果,是将合理分析反复印证过的一个结果固定成为一种法律规则。因此说,本身违法原则是从合理分析方法中衍生出来的规则。

5,本身违法原则的利弊分析 :1,利:本身违法原则以行为的发生为判定违法的依据,标准简洁明了,维持了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节约了司法成本。2,弊:对经济效率的忽视。

6,合理原则的利弊分析 :1,利:符合经济现实的需要。2,弊:(1)合理原则的内涵不具有确定性,弹性大。缺乏指引性和可预期性。(2)司法成本较高。(3)增大错误发生的概率和滥用司法权限的危险。

7,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8,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一)经营者合并;

(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 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9,经营者集中的含义:如果一个企业在财产权,股权,经营权等方面,能够对另一个企业施加支配性的影响,这两个企业就实现了经营者集中。

1、垄断协议的含义:垄断协议是指位于同一个层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为了共同的目的,以协议或者其他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2,垄断协议种类:

1、固定价格协议。

2、划分市场的协议。

3、联合抵制协议

4、其他限制竞争协议。5,我国法上(协议决定或其他协同行为)。行业协会特殊性。

3、垄断协议的形式: 一,横向垄断协议:(1)固定价格协议(固定或变更);(2)市场划分协议(销售市场和原材料采购市场;产品);(3)限制市场供应协议(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4)联合抵制协议(我国交易);(5)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设备。(6)其他。结合使用。二,纵向垄断协议(区别:主体、目的、行为方式):(1)限制转售价格(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2)独家交易;(3)特许协议或选择性交易。(4)其他。价格推荐和限定最高转售价格。

4,垄断协议的规制:一个垄断协议是否是不合理地和严重地损害了竞争,可以根据合理原则和本身违法原则进行判断。固定价格协议、划分市场的协议和联合抵制协议被认为是对竞争损害最为严重的行为,因而使用本身违法原则。对于其他的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可以根据合理原则,从订立卡特尔的目的和后果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反垄断法的制裁。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协议无效、赔偿损失)。

3、刑事责任

5、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概念: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所实施的限制竞争的行为。

6,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特征:

1、行为主体的特定性。即滥用行为是由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实施的。

2、行为目的的特殊性。即实施滥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者增强其支配地位,谋取垄断利益。

3、行为本身的违法性。即滥用行为是限制竞争的行为,是为法律所禁止的。相关市场的界定(产品市场、地域市场、时间市场)。假定垄断者测试分析。认定的因素。推定的情形。

7、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形式:基本类型:剥削型和阻碍型滥用。(1)价格垄断行为;(2)掠夺性定价,又称低价倾销(理由);(3)差别待遇,又称歧视待遇;(4)拒绝交易,又称抵制行为;(5)独家交易;(6)强制交易;(7)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又称捆绑销售。(8)其他。

8、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1,刑事处罚有罚金,拘役和有期徒刑几种;2,民事责任则赋予受害人提起惩罚性赔偿的权利;3,行政制裁一般有专门执行反垄断职能的机构作出,可以禁止滥用行为,宣布有关合同无效。9,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10、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含义: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11、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形式:(1)滥用行政权力强制交易;(2)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准入(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商品流出、外地经营者);(3)滥用行政权力强制限制竞争。(4)滥用行政权力制定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12、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规制:反垄断执法机构没有管辖权,只有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权。民事责任没有规定。有限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另有规定。

13,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概念:适用除外,又称反垄断法上的豁免行为,指根据反垄断法的一般规定,属于本应予以限制或禁止的行为,但因其对竞争的损害弱于其给宏观经济或社会整体所带来的利益,而获得合法性的行为。

14,.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类型:⑴自然垄断行业,指依其性质不宜展开竞争,由国家特许垄断经营的行业。⑵对外经济贸易⑶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目的在于推动科技的进步。⑷其他,如中小企业之间,属于夕阳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协作行为;消费者组织为保护消费者利益采取的协调行为;工会组织为争取会员利益而从事的统一活动。特点是弱势行业或弱势群体之间的联合行为。

15,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概念:是指国内的反垄断法可以超越领土范围,适用于对国内产生影响的一切限制竞争行为。

16、反垄断执法机构:分类:⑴行政委员会制,执法机构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⑵行政首长制,执法机构的独立性稍差 ⑶我国是混合执法模式

17,各国反垄断法执行机关的共性:法定性、独立性、专业性

18、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权:调查权、裁决权、处罚权、起诉权、审判权、规则制定权。

19、反垄断执法程序:受理(立案)、调查(措施、程序)、裁决(承诺制度)、执行(经营者集中特殊)。20,、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㈠民事责任:赔偿损失,停止侵害,罚款,解散、分离、放弃合并企业、联营企业或子公司。㈡行政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吊销营业执照),颁布禁令,引咎辞职。㈢刑事责任:罚金,监禁。㈣特殊责任:超额赔偿,资格减免,颁发禁止令,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责任。

23,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有悖于商业道德且违反法律规定的市场竞争行为。

24, 不正当竞争特征:

1、实施主体是经营者

2、目的是为了获得竞争利益

3、竞争的手段违反了法律

4、损害经营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 24,反不正当竞争法含义:是指调整在国家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5, 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对比:

(一)实施主体的条件不同

(二)行为的目的和后果不同

(三)实施的手段不同

(四)法律的规制有所不同

27,仿冒行为的含义:概念:指经营者使用与他人相近或相同的商业标识和外观的行为。26,仿冒行为类型

:一,对知名商品的包装和装潢的仿冒。二,对营业或服务标志的仿冒。三,除外规定

1、使用商品的习惯通用名称或惯用标志。

2、使用营业或服务的惯用名称或标志。

3、善意使用自己姓名

4、对他人标志在消费者所普遍认知前善意使用。四,网络环境下的仿冒行为。26,仿冒行为的表现形式:(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7,虚假宣传:

1、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销售诱导。

2、在经营场所内对商品的演示、说明、解释或其他文字标注。

3、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报道

28,虚假宣传的类型:

1、关于性质为引人错误的表示

2、关于出产地为引人错误的表示

3、关于制造方法为引人错误的表示

4、关于价格为引人错误的表示

5、关于进货方法或进货来源为引人错误的表示

6、关于销售动机或目的为引人错误的表示 28,虚假宣传行为的表现形式:(1)虚假广告;(2)以广告以外的其他方法进行虚假宣传。29,商业诋毁: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30,商业诋毁构成要件:1,主观要件仅限于故意。2,须以竞争为目的3、须陈述或散布足以损害他人营业的不实的事情

4、对于营业所有人或主管人员的诽谤

31,商业诋毁与虚假宣传的竞合:不同之处在于宣传的对象,即虚假宣传是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虚假或欺骗性的陈述,而商业诋毁是对他人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虚假或欺骗性的陈述。一,是只虚假宣传自己的商品而不涉及他人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的,只构成虚假宣传行为,而与商业诋毁无关。二,是损害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的行为,构成商业诋毁,不再构成虚假宣传。三,是是损害不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的行为,同时构成两种行为,产生法律竞合。

32,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2,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含义: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既然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资产,且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维持其秘密状态,那么,非经权利人同意,获取、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都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33,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5)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33,商业秘密的特征:1,秘密性: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2,实用性(价值性): 是指该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具有经济上的价值和实用性。3,保密性: 是指该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已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阻止他人的侵犯。34,商业秘密行为:

1、不当获取行为。

2、不当披露行为

3、不当使用行为 35,不当有奖销售:指经营者在有奖销售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违反法律的限制向客户提供巨额奖励的行为。

36,不当有奖销售特征:

1、主体一般是出售或提供服务的卖方

2、发生于有奖销售的过程中

3、采用了不合法的奖励方法或奖励幅度

4、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 37,不当有奖销售的表现形式:

1、抽奖式有奖销售 :(1)欺骗性有奖销售(2)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3)巨额奖品的有奖销售。

2、附赠式有奖销售:销售方向所有购买方提供赠送奖品或奖金,或者赠送有价凭证的销售行为

3、一些新的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表现形式(1)售后服务中的有奖销售(2)从直接的有奖销售到迂回的有奖销售:是否存在串通(3)奖励由现金、实物到提供活动

38,不当低价销售特征:

1、行为主体只能是处于卖方地位的经营者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并具有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4、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竞争秩序

39,不当低价销售的适用例外: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届满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40,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一定的金钱、实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交易相对人和其有关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

41,商业贿赂的特征:

1、主体的范围广泛。

2、主观上存在故意。

3、有主交易之外的利益交易行为。

4、贿赂行为时秘密进行的

41,商业贿赂种类:1.商业行贿。是指经营者为了获得交易机会而以一定的金钱、实物和其他利益收买对方或者相关人员的行为。

2、商业受贿。是指经营者或代其履行一定职能的内部人员以及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或接受经营者的财务或其他利益,并为支付财务或其他利益的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经济利益的行为。

42,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账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其它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个人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43,折扣:是指价格上的折扣,又称让利,是商品销售活动中经营者在所成交的价款上给对方以一定比例减让而返还给对方的一种交易上的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及时予以扣除或支付价款总额之后再按一定比例退还 44,佣金,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

45,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1)商业行贿(2)商业受贿

46,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民事责任

(一)享有诉权的人:被侵害的经营者,但不限于经营者。

(二)赔偿数额:

1、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

2、两部分,一是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获得的利润,二是被侵害人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合理费用。

3、定额赔偿

(三)不特定受害人的民事救济。

二、行政责任:行政罚款;行政处分

三、刑事责任:商标侵权、销售伪劣商品、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

47,产品质量法的概念:产品质量法是调整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监督管理过程中,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8,产品质量法的原则:1,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2,统一立法和区别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保护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原则。4,贯彻奖优惩劣的原则。

49,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

1、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2、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3、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4、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50,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指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责任主体不履行本法规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义务所应当承当的法律后果

51,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1,过错推定原则。2,担保原则。3,严格责任原则。

52,消费者的概念: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居民。

53,如何认定消费者:

1、消费者的消费是出于“为生活消费需要”的动机或目的; 例外:消法54条: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

2、消费者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

3、消费者的消费者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54,消费者的权利(出案例,学会分析哪项权利):

(一)保障安全权。

(二)知悉真情权:

1、未向消费者告知

2、对消费者虚假告知

3、对消费者的不完全告知。

(三)自主选择权。

(四)公平交易权。

(五)依法求偿权。

(六)依法结社权。

(七)接受教育权。

(八)获得尊重权。

(九)监督批评权 55,经营者的义务 :

(一)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二)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

(三)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不作虚假宣传

(五)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

(六)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或服务

(七)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

(八)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

56,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7,最终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确定:

1.由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承担。

2、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变更后的企业;

3、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执照的使用人或持有人;

4、虚假广告--经营者,但不能提供其姓名地址的

5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民事责任:

1、人身权:死亡;伤害;精神损害。

2、财产权:(1)一般责任;(2)三包;(3)不合格商品;(4)邮购;(5)预付款(6)欺诈:惩罚性赔偿

第三篇:经济法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

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在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这是经济法最本质的特征。经济关系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法的内容与发展方向。

2、社会性。经济法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为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的特征。,经济法是根本目标在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的协调、稳定和发展。

3、政策性

4、综合性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是国家协调国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国内经济协调关系,而非单纯的国家干预关系

1、市场规制关系。它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提升社会公共福利,而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加以干预和约束所发生的一种国家经济调节关系

2、宏观调控关系。它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其本质是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关系。

第二节 经济法的渊源与体系

一、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

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在对整个市场活动

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这是经济法最本质的特征。经济关系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法的内

容与发展方向。

2、社会性。经济法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为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的特征。,经济法是根本目标在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的协调、稳定和发展。

3、政策性。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参与经济关系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无疑对经济法的发展和变化产生影响,经济法也必须反映和回应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呈现出政策性的特性。

4、综合性。经济法的综合是由其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二、经济法的体系

 经济法的体系是法的体系的子系统,经济法的体系同法的体系一样,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系列经济法法律的整体。 从应然层面的经济法的体系应当包括经济法总纲、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国有经济法和涉外经济法五个部分。

第三节、经济法的地位与原则

一、经济法的地位。

 在我国,经济法学界相当一致地认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整个法学界绝大多数人也认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二、经济法与相关法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 1.调整对象不同

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不调整人身关系。

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民事关系,即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法律关系主体不同

 经济法的主体有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包括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农户、个体工商户、个人等。

 民法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作用不同

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主。 民法作为体现市场调节机制之法,以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为主。 4.调整方法不同

 经济法采取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就惩罚而言,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相结合的制裁形式;非经济责任包括行为责任、信誉责任、资格减免责任和人身责任。

三、经济法的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二)适度干预原则: 

两方面内容:

(1)在国家干预下,任何自由的经济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限制。

(2)特别强调干预的有限性(表现为对干预前提、限度和范围的限制)

(三)公共利益原则

要求符合“最大限度服务于公众”的目的。

(四)、合理竞争原则

第四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 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所确认的具有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经济关系。

 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有三个:主体、客体和内容。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分类 经济组织法律关系 经济活动法律关系 经济监督法律关系 市场管理法律关系 宏观调控法律关系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概念: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特征:

1、主体主要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市场主体

2、不同类别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

管理和调控

以盈利为目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是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五、法人成立的条件

1、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2、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3、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依法成立

六、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8周岁以上的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不完整的,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有条件的,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公民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而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四篇: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重点总结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律的一般理论:1.法律渊源2.自然人的行为能力3.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法律行为制度:1.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2.无效民事行为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②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③撤销权④民事行为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三.代理制度:1.代理制度的法律特征2.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3.代理的种类4.代理权5.无权代理6.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和效果

四.诉讼时效制度:1.诉讼时效的特点2.当事人“不丧失胜诉权”的两个例外2.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3.诉讼时效的种类4.诉讼时效的起算5.诉讼时效的中止6.诉讼时效的中断7.诉讼时效的延长

五.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1.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2.再审制度和二审制度的主要区别3.判决与裁定的区别4.仲裁裁决和仲裁协议

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一.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1.个人独资企业的性质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3.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4.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事由5.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①通知和公告债权人②财产清偿顺序 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A普通合伙企业:1.合伙企业法的适用2.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3.合伙企业的财产3.合伙事务执行中的权力和义务4.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5.非合伙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6.普通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7.普通合伙人的债务清偿8.入伙与退伙9.财产继承 B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C有限合伙企业:1.有限合伙企业设立的特殊规定2.有限合伙企业事务执行的中的特殊规定4.有限合伙企业财产出质和转让的特殊协议5.有限合伙人债务清偿的特殊规定6.有限合伙企业入伙与退伙的特殊规定7.合伙人性质转变的特殊规定 D合伙企业的解散事由

E合伙企业的清算:1.确定清算人2.债权申报期限3.财产清偿顺序

第三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一.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

1.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2.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3.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期限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同步权问题和控股权问题 4.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①股权转让②股权质押

5.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①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债权债务承继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③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出资期限④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的要求⑤特殊目的公司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安全审查

6.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7.外国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要求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①董事会的职权②董事会的特别决议③董事会的会议制度 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①技术转让应当符合的规定②生产经营管理③财务会计管理④职工代表的职权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额转让的条件和程序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期限7.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清算委员会成员的组成

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1.合营企业、合作企业的相同点2.合营企业、合作企业的区别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 4.外商投资企业先行收回投资的法定条件5.中和合作企业的期限 四.外资企业法律制度:1.设立外资企业的法律制度2.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3.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①职工代表的职权②储备基金的提取4.外资企业的清算适用中国法律与清算委员会的组成

第四章 公司法

一.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1.一般规定:①公司的分类②对外投资③对外担保④对外借款 2.公司设立阶段的合同责任3.设立公司失败的责任承担 二.股东:

1.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

2.股东权利: ①表决权②股利分配请求权③新股有限认购权④知情权⑤异议股东股份请求权 3.股东诉讼:①股东代表公司诉讼②股东直接诉讼 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义务

四.公司的登记管理:1.法定代表人的选择2.变更登记3.注销登记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 1.出资期限2.出资形式

3.关于出资形式的司法解释:①未依法评估的②以其他公司的股权出资③出资人以划拨的土地使用权或者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④出资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权或者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只是产权等财产出资⑤以贪污、受贿、侵占、挪用等违法犯罪所得的货币出资⑥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 4.未尽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①在公司内部②对债权人③能否提起诉讼时效抗辩④股权转让的限制 5.股东抽逃出资:①抽逃出资的形态②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③抽逃出资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6.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外转让股权:A《公司法》的规定:①转让条件②股权转让中的股东会③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股权转让B《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的规定:①实际出资人想“转正”②名义股东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将其股权站让给第三人③股东未尽出资义务就转让其股权④一股二卖 六.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结构: 1.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权

2.股东会的会议制度:①法定②先约定后法定③董事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 3.董事会和监事会:①董事会的组成②小公司的特别规定

4.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①注册资本②“计划生育原则”③公示④公司章程⑤组织机构⑥财务监督⑦法人的人格否定原则

5.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①不设股东会②董事会③监事会 七.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

1.发起设立2.募集设立:①发起人②注册资本③创立大会④抽回股本⑤未尽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 八.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

1.股东大会:①年会②临时股东大会③股东大会的召集和主持④股东大会的决议方式⑤累积投票制⑥会议记录

2.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①股东大会②董事会

3.董事会:①董事会的职权②董事会的组成③董事会的会议制度④临时董事会的召开条件⑤董事会的决议方式⑥赔偿损失 4.经理5.监事会

九.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1.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2.独立董事的提名、任期和更换

3.独立董事的职权:①独立董事的特别职权②应当发表独立意见的情形③独立董事的知情权 十.股份的转让和回购:

1.股份转让的限制:①发起人的限制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限制 2.股份的回购 十一.公司的财务会计:1.利润分配2.公积金 十二.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1.合并:①合并的形式②合并决议③通知债权人④债券债务⑤司法解释 2.分立:①分立的形式②分立决议③通知债权人④债权债务⑤司法解释 3.增加注册资本:①决议方式②缴付出资③工商变更登记 4.减少注册资本:①决议方式②通知债权人

十三.公司解散和清算:1.公司解散:①公司解散的原因②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的情形③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2.公司清算:①自行清算②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③清算组的职权④债权登记⑤清算方案

第五章 证券法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1.在主板和中小板块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⑴成立满三年的规定⑵最近三年稳定⑶注册资本⑷股权明晰⑸人员独立⑹业务独立⑺高级管理人员⑻违规担保⑼资金占用⑽持续盈利能力⑾财务管理规范⑿财务指标⒀财务资料真实完整⒁募集资金用途⒂法定障碍

2.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与在主板和中小板块上市不同的是:①在主板和中小板要求主营业务收入、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是最近三年,而在创业板是两年②股本总额在主板和中小板块是发行前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而创业板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③盈利能力在主板和中小板块要求1.最近3个会计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2.最近3个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在创业板上市要求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1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④净资产的限制不同⑤法定障碍的适用人不同 3.证券的承销4.股票公开发行的方式 二.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1.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一般条件(10)2.配股条件(10+3)3.上市公司增发的条件(10+3)4.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非分离交易):①发行条件(10+3)②担保③转股期限④转股价格 5.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10+4)6.认股权证:①认股价格②存续期间③行权期间 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1.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2.法定障碍3.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程序 四.股票的上市与交易:

1.股票转让的限制:①发起人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③证券从业人员④中介机构⑤股票(5%+5%)⑥上市公司收购人(重大调整)⑦非公开发行的股票⑧境外战略投资者 2.股票的上市:①上市条件②暂停上市条件③终止上市条件 五.公司债券:

1.公司债券的发行:①发行条件②募集资金用途③法定障碍④核准和发行⑤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召开条件⑥公司债券的担保 2.公司债券的上市条件 六.证券投资基金:

1.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①基金财产的独立性②基金财产的使用限制③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 2.基金份额持有人:①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力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集③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职权④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条件⑤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通过方式 3.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①封闭式基金的上市条件②开放式基金 七.持续信息公开:

1.信息披露的内容:①定期报告②临时报告(重大事件21条)

2.信息披露的事务管理:①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②重大事件的披露时点③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应主动披露的事件

3.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①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担②信息披露有关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分担

八.禁止的交易行为:

1.内幕交易:①内幕交易的界定②内幕人员的界定③内幕信息的界定④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

2.虚假陈述:①与投资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②与投资人的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③虚假陈述行为的损失认定(资金利息、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的基准日)④虚假陈述行为的归责和免责事由④虚假陈述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保荐人)九.上市公司的收购:

1.收购人: ①获得控制权的情形②不得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③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和所持股份的计算 2.上市公司收购相关当事人的义务:①收购人②被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义务③被收购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3.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报告和信息披露:①5%②5%~20%③20%~30% 4.要约收购30%:①收购要约②预受③要约价格④价款支付方式(现金、证券)⑤竞争要约⑥收购期限届满⑦上市公司收购后事项的处理

5.豁免申请:①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的事项②适用简易程序免除发出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的事项③免于提起豁免申请直接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的事项

十.证券公司:1.注册资本2.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3.证券公司的业务管理

第六章 企业破产法 一.破产法的适用范围:1.主体适用范围2.地域适用范围

二.破产原因:1.不能清偿的界定2.资不抵债的界定3.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定

三.破产申请:1.提出破产申请的当事人:①债务人②债权人③清算组④职工 2.破产申请的地域管辖 四.破产申请的受理:

1.受理程序:①债务人申请破产②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③上诉

2.破产申请受理的法律效力:①债务人员承担的责任②尚未履行的合同规定③保全措施和执行程序④尚未审结的民事案件 五.管理人制度:

1.管理人的资格和指定:①管理人的资格②判断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存在利害关系(4条)③个人担当管理人

2.管理人的报酬3.管理人的职责和责任 六.债务人财产:

1.债务人财产的一般规定:①债务人财产的范围②债务人财产的收回 2.破产撤销权和无效行为制度 3.取回权:①一般取回权②出卖人取回权4.不得使用抵消权的情形

七.破产费用和公益债务:1.破产费用的范围2.公益债务的范围3.破产费用和公益债务的清偿 八.破产债权:1.债权申报期限2.债权申报的要求(10条)

九.保证人:1.债务人(被保证人)破产:①连带保证②一般保证2.保证人破产:①连带保证②一般保证 十.债权人会议:1.表决权2.债权人主席的产生方式3.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时间4.临时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时间5.债权人会议的职权6.人民法院的裁定7.债权人会议的决议方式8.债权人会议决议的效力9.债权人委员会

十一.重整:1.重整申请2.重整期间3.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4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和批准5.重整计划的效力

十二.和解:1.和解的申请2.和解申请的通过3.和解协议的效力

十三.别除权:1.破产企业以自己的设备为自己债务提供抵押担保2.破产企业以自己的设备为他人债务提供抵押担保3.第三人以其机器设备为破产企业的债务提供抵押担保

十四.破产清算程序:1.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2.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实施3.破产财产的追加分配4.保证人

第五篇:经济法重点总结3

经济法重点总结

第三部分 工业产权

一、概述:

(一)概念:工业产权是人们依照法律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

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的专有权。

(二)特征:工业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主要体现为无形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具有排

他性。

(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年在巴黎签订,是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1.国民

待遇原则(国际:对等原则,WTO:保护各国人民),2.优先权原则(发明和实用新型为一年以及对各国主权的限制),3.独立性原则(各国主权的尊重)4.强制许可原则:各成员国(缔约国政府)可以采取立法措施。

二、专利法:

(一)专利权和专利法:1.专利权:指权利人队取得专利的发明享有专有利用的权力。

2.专利法:调整在确认和保护发明创造的专有权以及在利用专有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专利法》宗旨: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主体:提出专利申请和获得专利权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

发明人为职务发明创造时所在单位;设计人。

(三)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发明专利权期限为20年,均自申请日期计算。

(四)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独占权,转让权,许可权,标记权。

三、商标法:

(一)商标注册原则:1.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2.申请在先的原则,3.优

先权原则4.一类商品、一件商标、一份申请的原则

(二)申请条件:1.申请人条件 2.商标禁止使用的标志(判断、选择):P210

四、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一)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

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将他人商标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

下载经济法基础第一章重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法基础第一章重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法期末重点总结(定稿)

    经济法期末考一、考试时间 18周周四(6月26日) 晚上(大家复习主要背简答题和看PPT就可以啦!) 二、题型 1、单选(1分*20) 2、多选(2分*10) 3、问答题(约6分*4) 4、案例分析(共30分,主要考合......

    国际经济法考试重点总结

    1、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 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 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 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

    经济法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版

    名称解释: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公司的发起设立是指由股东或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出资额或股份而设立公司。 公......

    2014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重点复习题(一)

    2014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重点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经济法重点知识

    1、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

    经济法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 表见代理:无权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在此情形下, 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来保护善意的无过失当事人的利益。 空头支票:是指......

    经济法复习重点

    经济法复习重点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2、法人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概念:法人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 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点总结 绪论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原动机:将其他形式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机: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