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精品]中医外科学生产实习指导
中医外科学生产实习指导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
中医外科教研室
郝福明
班秀芬 石志强 【目的要求】
通过毕业实习,实习医生要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养成病人至上的良好医德。实习医生必须认真、全力以赴参加中医外科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中医外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正确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掌握或熟悉中医常用技能。通过中医外科阶段的实习,初步具备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技能处理外科常见病、常见病的能力。实习医生在毕业实习中,既要积极主动,但又不能擅自处理。由于中医外科在各医院开设较少,可视实习医院情况,也可分中医外科、西医外科两部分实习。
【时间分配】
中医外科实习共3周,包括病房、门诊、换药室、小手术等。在实习期间,除了分散参加临床实践(病房、门诊、手术等)外,每周应安排一次集中教学活动,如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
【实习内容】
1、普通外科(包括肿瘤、烧伤、男性疾病等)1周(1)每位实习医生负责3-5张病床,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书写病历,提出中医的诊断及处理意见,观察并记录病情,完成病历首页及出院总结。病例书写要用医学术语,突出中医,真实、完整而有系统性,分析合乎逻辑。
(2)实习医生要掌握无菌操作,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了解各种消毒法。实习医生应对胃切除、胆囊手术、乳腺手术等基本手术步骤有大概了解。要求阑尾切除等手术的局部解剖、手术操作细节及手术前后的处理,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至少担任一次此类手术的术者或助手。
(3)实习医生要积极参加门诊工作,了解门诊工作制度,掌握中医门诊病历的书写。经上级医师复查同意后,开出处方并填写各种检查申请单并请上级医师签字。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门诊小手术,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等,作术者或助手。
(4)通过普外科实习,实习医生不但要掌握中医的诊治常规,还要熟悉西医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术前后处理。还应了解外科病人水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处理。
2、皮肤科1周
(1)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皮肤科的病房及门诊工作,及时书写病历,掌握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病历的书写规范。
(2)掌握皮肤病及行传播疾病的检查方法及描述方法,初步掌握常见皮肤病及行传播疾病的中医诊治常规及护理常规。
(3)其他要求参见普通外科。
3、肛肠科1周
(1)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肛肠科的病房及门诊工作,可负责3-5张病床,及时书写病历,掌握皮肤科中医病历的书写规范。
(2)通过肛肠科实习,要求掌握肛肠科检查方法及描述方法,作为助手参加3-4次手术初步掌握痔、肛裂、肛窦炎、肛痈、肛瘘、肛管直肠癌的中医诊治常规及护理常规。
(3)其他要求参见普通外科。
4、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应注意培养良好医德,善于做病人思想工作,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及公益活动。实习医生应同住院医生一起参加夜班及假日值班。
第二篇:中医外科学讲稿
中医外科学讲稿 第六章 疮疡
概论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一.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导致机 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脓。
临床辨证
既重视局部,又和整体结合是疮疡辨证的独特体系。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脓、溃。
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
轻: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口干,口渴,溲赤便结。
重:寒战高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从全身症状辨别阴阳证并不困难,但宜与局部症状结合分析。二. 临床分期与转变
临床分期
1、初期(肿疡期)局部肿胀,或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2、中期(脓疡期)局部脓肿,多伴发热、局部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3、后期(溃疡期与收口期)
临床转变
正邪交争决定着疮疡的发展和转归。
正胜邪退,热雍于表,疮疡消散,“以消为贵”; 抗病力较差,热毒深壅,热胜肉腐,脓肿形成; 治疗及时或抗病力尚强,脓肿溃破,腐脱新生;
治疗失当或抗病力低下,毒邪深入,则“走黄”、“内陷”。三.治疗
(一)内治法
内治法是外科治疗的基础,以消法、托法与补法为总则。1.消法:用消散祛邪药物,使肿疡消散、吸收。仙方活命饮:白芷、浙贝、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托法:用补益气血、透脓托毒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透托法:用于脓成未溃之疮疡。透脓散:
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
补托法:用于体虚邪恋,脓毒补益不易外泄。托里消毒散:
白芍、白术、银花、茯苓、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黄芪。3.补法
补虚扶正,生肌长皮。分益气、养血、滋阴、助阳。支持疗法。
(二)外治法 须根据初、中、后期分别辨证论治。
1、初期(肿疡期)宜箍围消肿。
阳证选金黄散等;阴证选回阳玉龙散等;半阴半阳证选冲和散等。
2、中期(脓疡期)宜切开排脓,或药物排脓。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
3、后期(溃疡期与收口期)溃疡期提脓去腐为主,收口期生肌收口为要。
第一节 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病机] 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患疖肿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脓液引流不畅,致使脓液潴留;或由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皮较薄之处发生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后气阴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疖病。
[诊断]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rn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一小脓头,脓出便愈。
二、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三、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以疮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另一种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后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
四、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数年不愈。亦可在身体各处散发,此处将愈,他处又起。尤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消渴病及体质虚弱之人。
[鉴别诊断]
一、痈常为单个发生;肿势范围较大,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颜面部疗疮初起为粟粒样脓头,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晚而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状。
三、有头疽红肿范围多在9—12em以上,有多个粟粒状脓头;溃后状如蜂窝;有较重的全身症状;病程较长。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故见疖肿,热毒内蕴,故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二)暑湿蕴结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辨证分析:暑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而成暑疖;暑湿蕴遏,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而有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症。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味。热毒盛者,加黄芩、黄连、生山栀清热泻火;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敌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三)体虚毒恋疖肿散发于全身各处,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疖肿颜色暗红,脓水稀少;常伴低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正气虚损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肤疖肿,气血不足,不能酿化,故脓水稀少;正虚毒恋,故迁延不愈;低热、烦躁、口渴为阴虚内热之症;肢软乏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四妙汤加减。阴虚口渴甚者,加天冬、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如有消渴等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二、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银花露或菊花露凋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脓成则切开排脓,用九一丹掺太乙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预防与调摄]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结语] 疖是发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发生的感染,或皮脂腺、污腺发生的感染。其特征为:局部色红、灼热、疼痛,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cm之间,脓出即愈。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发病为多。好发于头面、颈项、臀部等处。本病应与痈、颜面部疗疮、有头疽、脂瘤染毒、囊肿型粉刺相鉴别。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暑湿蕴结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证,治宜扶正解毒,方用四妙汤加减。
第三篇:中医外科学三基试题
中医外科学三基考试试卷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直肠上、下静脉丛的划分是以什么为界线()A.肛直线 B.肛门白线 C.齿线 D.肛管直肠环 2、在正常情况下,粪便主要储存于()
A.直肠内 B.结肠内 C.乙状结肠内 D.直乙交界处 3、齿线以上直肠粘膜对痛感迟钝的原因是由于()A.交感神经支配 B.副交感神经支配 C.体神经支配 D. 植物神经支配 4、肛门的神经支配是()
A.阴部内神经的分支 B.交感神经的分支
C.副交感神经的分支 D.以上都不是 5、哪个疾病不适合肛门镜检查?()
A.肛裂 B.混合痔 C.直肠炎 D.直肠息肉 6、肛肠科最常用的检查与治疗体位是()A.侧卧位 B.截石位 C.蹲位 D.膝胸位 7、用滑润的‘铤’作为检查治疗漏管的探针,首见于()A.《五十二病方》 B.《内经》C.《外科全生集》 D.《山海经》 8、漏管是以什么命名的?()
A.部位 B.症状 C.形态 D.疾病特性 9、肛门周围痈疽包括()
A.肛门痈 B.悬痈 C.坐马痈 D.以上都是 10、尖锐湿疣是一种性病疣,由HPV感染所致,其潜伏期为()A3-15月 B1-10月 C6-18月 D1-12月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4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4个,答题时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
1、清热凉血法适用于风热肠燥型便血,方剂选用()A.凉血地黄汤
B.龙胆泻肝汤 C.黄连解毒汤 D.槐角丸 2、肛内有堵塞感,应考虑下列疾病()
A.直肠粘膜内脱垂 B.直肠前突 C.直肠肿瘤 D.直肠炎 3、痔瘘疾病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A.疼痛 B.小便不利 C.水肿 D.发热 4、陈旧性肛裂应包括()
A.炎性外痔 B.哨兵痔 C.陈旧性裂口 D.肛乳头肥大 5、大便时无脓血、粘液,仅有排出困难,应考虑哪些疾病()A.Ⅲ期内痔 B.直肠前突 C.直肠粘膜内脱垂 D.耻骨直肠肌肥厚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 〉〉)中说:“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在当时,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2、“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劀杀之齐。”祝药即是,齐是。3、王维德把复杂的外科疾病分为阴阳两类,如痈阳,疽阴等,主张以“阳和通腠,”的原则治疗阴证,并主张“以消为贵,”,反对滥用刀针。
4、瘤的发生原因,明代薛已认为:“夫瘤者瘤也,随气凝滞,皆因。”
5、后人对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的评价是“列证最详,”。从学术思想来看,该书重视。
四、问答题(共30分):
1、为什么门静脉高压者“痔出血”不宜手术结扎?(10分)
2、肛周脓肿在手术中应注意什么?(10分)
3、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是什么?(10分)
五、病案分析(20分)
1、患者,男,43岁。自述前两日因大便干结,排便努责后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行走不便,触之肛门左右两侧各有一樱桃大小的肿物,压痛明显。咳嗽、行走、坐位时疼痛加剧。
专科检查:截石位3、9点肛门缘各有一青紫色圆形肿物,直径约1cm,质稍硬,触痛明显。
要求:⑴诊断
⑵病因病理
⑶治则及代表方剂
⑷外治药物及手术名称
中医外科学答案
一、1.C 2.C
3.D
4.A
5.A
6.A
7.A
8.B
9.D
10.D
二、1.AD 2.ABC
3.ABCD
4.BCD 5.BCD
三、1.山海经 砭针
2.敷药 疮面平复 3.温补气血 以托为畏
4.脏腑受伤 气血乖违
5.论治最精 脾胃
四、1、直肠上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回流,且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附近互相交通,使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相通,在门静脉高压患者,此处是一侧支循环,故门静脉高压者“痔出血”不宜手术结扎。
评分标准:本题为10分。其中“直肠上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回流”,“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附近互相交通”,“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相通”,“在门静脉高压患者此处是一侧支循环”五句话均为关健句,每句话各占2分,每少一层意思扣2分。2、⑴定位要准确 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俟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⑵切口 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⑶引流要彻底 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⑷预防肛瘘形成 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肛瘘内口,可防止肛瘘形成。
评分标准:本题为10分。每一个注意事项占2.5分,共计10分。在每个注意事项中叙述不完整可酌情扣分。
3、功能性出口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粪便排出不畅或便后仍有残便感,甚至排出困难。⑵肛内下坠或肛内有堵塞感、堆积感。⑶大便或干或稀,或交替发生。⑷部分病人需用手辅助排便。⑸部分病人有会阴或直肠内坠痛。
⑹部分病人有乏力、纳差、焦虑、烦躁等全身症状。
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耻骨直肠肌肥厚,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因素所引起。
评分标准:本题为10分。其中每一组临床表现各占1分,叙述不完整酌情扣分,每一个病因各占1分。
五、1、⑴血栓性外痔(双侧)
⑵因大便秘结,而在排便时用力过猛,致痔外静脉破裂,血块凝结而形成血栓。⑶治宜清热凉血,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⑷外治用苦参汤洗,外敷黄连膏。手术名称为血栓外痔剥离术。
评分标准:本题为20分。要求⑴占6分,只答血栓性外痔得3分;要求⑵占4分;要求⑶占5分,其中治则、代表方剂各占2.5分;要求⑷占5分,其中外治药物、手术名称各占2.5分。
第四篇: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2013级针灸推拿专升本业余本科班
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中医外科学》这门科目的学习。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还有书本的内容,让我对中医外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灵枢 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直至隋《诸病源候论》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质归类,才使疾病的分类渐趋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觉得这些分类及病因病机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当今社会,乳腺恶性病变在我国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医学界称为“女性健康的
一般情况下,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不会致病;相反,由于长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瘰疬。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
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总之,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状。
了解到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疏导病人的情绪来着手,确定正确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错大方向,导致病情的延误。
其次,我会考虑痰饮瘀血与乳腺疾病的关系。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会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现为:结节,小、有压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肿表现为:大、厚、边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则属于癌症了,表现为:硬、边界坑坑洼洼、无痛感。并且,产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是堵在乳房外侧,有些是位于乳头上下位置,还有一些是发生在乳房的内侧范围。通过经络定位,我们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发生在哪条经络上,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考虑可能是胃经,可能是肾经,也可能是肝经发生了经络阻塞,那么,在治疗上,我们就可以从这条经络着手,进行乳腺疾病的治疗,正确考虑如何消除乳腺结节或囊肿。
又例如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痔疮,我们运用中医外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就知道可以具体从三点来辨证,这三点就是:便、血、痛。例如从患者大便的性质、软硬,每天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时出血情况,是否呈点滴养还是喷射养,大便表面是否附有鲜血或脓血;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来分析病人的具体疮疡情况,然后再加以内外方法的治疗。
老师说过,中医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辩证。“望闻问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体会到在中医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观察,要重点掌握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的辨病,阴阳辩证,部位辩证,局部辩证,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免诊断错误而耽误病情。
通过结合实际病况的分析,我发现,中医外科学对我们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中医外科学。
第五篇:中医外科学讲稿(四)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前阴病
第一节概论
一、概
论
泌尿、男性前阴病,主要是指男性部分外生殖器疾病及与男性尿道通路梗阻有关的前列腺疾病,如子痈、囊痈、子痰、水疝、阴茎痰核、精浊、精癃等。
(一)前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1.与经络的关系:与足太阳、足少阴、足厥阴等经脉关系密切。2.与脏腑的关系:《外科真诠》是这样划分前阴各部与脏腑的关系的:玉茎(阴茎)属肝;马口(尿道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附睾、睾丸)属肾;子系(精索)属肝。3.精溺的生成与排泄(1)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说明精来源于五脏六腑,而藏之于肾。精的排泄,《证治汇补》说:遗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故精的藏泄与心肾有关。2.溺:《素问.经脉别论》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饮食经过脾的消化吸收,变为精微,输布全身,以供营养,部分剩余的水和废物,通过三焦水道,下输膀胱,经肾的气化,排泄于体外为溺。故溺的产生与排泄和脾、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有关。
泌尿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中医学称为溺窍; 男性生殖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中医学称为精窍。
精、溺二窍由肾所主,但与其它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密切相关。
(二)病因病机
泌尿、男性疾病的产生,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引起。
(三)辨证论治
泌尿、男性疾病种类较多,表现也较为复杂,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加以综合归纳,常见证型有以下几种。
1、湿热下注:湿性趋下,湿热侵袭常发生下注证。
主要表现:阴部红肿热痛,睾丸肿大疼痛,囊内积水,尿频、尿急,尿痛,尿液黄赤,茎中热痛,血淋,白浊,外阴多汗味臊等。治疗法则---清热祛湿
溺窍异常---膀胱湿热,用八正散、导赤散等加减;
精窍异常---脾肾湿热,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血瘀滞:多见于久病之后,经脉疏泄失常,经络阻塞,产生气
第页 血瘀滞证。
主要表现:睾丸、附睾硬结不消,少腹或会阴胀痛,排尿困难甚或小便癃闭等。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
气滞为主:行气散滞—橘核丸、枸橘汤加减;
血瘀为主:活血化瘀—代抵挡丸、活血散瘀汤加减。
3、浊痰凝结
主要表现:睾丸附睾上有慢性肿块,或阴茎上有结节,病灶部位皮肤不红不热,亦不疼痛。
治疗法则:温阳化痰散结。
方
药:阳和汤加减。
4、肾阴不足:多因久病伤肾,或房事不节,或情志内伤,暗耗肾阴所致。
主要表现:腰膝酸软,头昏目眩,精神倦怠,形体消瘦;阴虚火旺则见五心烦热,阳事宜兴,遗精,精浊,血精,小便赤或淋漓不爽等。
治疗法则: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5、肾阳衰弱:多因素体阳虚或久病失调,或房劳过度耗损肾阳所致。
表
现:精神不振,腰膝酸冷,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失禁,囊内积水等;阳虚生寒,兼见尿液清白,形寒肢冷,阴囊发凉,脉象沉迟细弱等。
治疗法则:温补肾阳。
方
药:金匮肾气丸等。
第二节子痈
概念: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感染性疾病。子痈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两者都有睾九或附睾肿胀疼痛的特点。但急性子痈急性发病,睾丸或附睾红肿热痛,并伴有全身热证表现;而慢性子痈仅表现为睾丸或附睾的硬结,微胀或微痛,轻度触痛等。
病因病机
肝脉循会阴,入毛中,过阴器;睾丸为肾子,属肾,子痈的发病与肝肾关系较为密切,但又不为肝肾所专主。其发病主要可因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湿热火毒内生;或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血瘀湿凝,蕴化湿热,湿热邪毒下注肝肾之络,结于肾子而成本病。
其发病主要可以下三方面:
1.因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湿热火毒内生;或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血瘀湿凝,蕴化湿热,湿热邪毒下注肝肾之络,结于肾子而成本病。2.外感寒湿,郁而化热,流结于肾子;或痄腮余毒未尽,从胆经传于肝经,壅结于肾子而成痈。房事不洁,外染浊毒经性道直接侵入,瘀滞化生湿热,再经精道逆传附睾、睾丸壅结成痈。
3.跌扑挫打,肾子受损,络伤血瘀,瘀久化热,热盛肉腐,或与下注之湿热互结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
第页 1.急性子痈:睾丸或附睾突发肿大疼痛,拒按,痛域可为局限性,也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直肠及下腹部。伴有恶寒发热,纳呆,口苦,渴饮,便秘,尿黄等全身症状
痄腮并发的子痈(腮腺炎性睾丸炎),多在痄腮消退后又突然发热,同时睾丸肿痛,一般不会化脓,病程多为7~10日。有可能导致睾丸萎缩。
2.慢性子痈:可由急性子痈迁延而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表现,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炎。患者常有阴囊疼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到下腹部及同侧的大腿根部。检查时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有结节,伴轻度压痛,同侧输尿管增粗。
鉴别诊断
1子痰:附睾有肿块,肿块疼痛轻微,或仅在触摸时有隐痛。子痰一般为慢性病程,常有结核病史,易出现局灶性冷性脓肿,溃破后流出清稀脓水,夹有败絮样物,易形成窦道,病灶与阴囊壁层粘连,输精管增粗,或有形成串珠状结节等特点。
2.嵌顿性斜疝:疝块嵌闭于阴囊,不能回纳腹腔,也可发生阴囊部疼痛、肿胀、偶被误为急性子痈。全面的病史询问及系统认真的体格检查,可发现疝块常反复下坠阴囊的既往病史,以及肿物与睾丸仍有一定界限的特点。
3.睾丸扭转:睾丸扭转所引起的阴囊内剧烈疼痛,并放射至腹股沟或下腹部,及局部压痛与急性子痈也很类似,但睾丸扭转的发病过程更为急骤,常有剧烈运动或阴囊损伤的诱因,疼痛呈绞窄状,无发热。体征:托起阴囊可使疼痛加剧(子痈则减轻)。阴囊触诊检查发现睾丸上移或呈横位,可扪及精索呈麻绳状扭曲。结合彩超检查常可确诊。4.睾丸肿瘤:睾丸肿瘤的早期肿物,需注意与慢性子痈鉴别。睾丸肿瘤的肿块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附睾常不易于摸到。彩超检查可确诊。
辨证施治
1.急性子痈
(1)湿热下注型
【主症】多见于成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甚则紧张光亮,焮热疼痛,少腹抽痛、成脓时按之应指。可伴寒热、口渴、头痛、恶心、小便短赤等。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龙胆泻肝汤或枸橘汤加减。(2)瘟毒下注型
【主症】多见于儿童。常因患痄腮而并发(又称卵子瘟)。睾丸肿大疼痛,伴恶寒发热,一般不化脓。苔黄,脉数。【治则】清热解毒,通络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加减。2.慢性子痈:
(1)气滞痰凝型:
【主症】附睾结节,子系带粗肿,触痛轻微,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苔薄腻,脉滑。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橘核丸加减。
第页(2)阳虚寒凝型
【主症】附睾结节,子系带粗肿,触痛不明显,阴囊发凉。可伴腰酸、阳痿、遗精。舌淡或有齿痕,脉沉或细。【治则】温肾散寒,理气散结。【方药】右归丸和阳和汤加减。外治
1.急性子痈:
未成脓者,可将金黄散或玉露散用水调匀,冷敷。我院用水调散凉开水调敷。
已成脓者,应及时切开排脓,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
脓液已净而溃口未愈时,可掺生肌散,外敷生肌白玉膏。我院用一效散香油调敷。2.慢性子痈
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湿敷。温热药液的局部应用,如时间较长,对睾丸的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未生育者不宜采用。 肿块日久,治疗无效,尤其是诊断有怀疑者,应考虑手术治疗。预防调理
1.外生殖器部位有包茎、龟头炎、尿道狭窄及炎症疾患,应及时治疗。2.平时应预防睾丸外伤。
3.急性子痈患者应卧床休息,托起阴囊。对已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通畅。
第五节水疝
水疝是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所引起的阴囊或精索部的囊性肿物。其特点是阴囊皮色正常,不痛不热,触及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本病分为先天性水疝与继发性水疝两种。前者多见于婴儿,亦称“偏坠”;后者多见于成人。水疝相当于西医的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
《外科大成》说:“若水疝虽肿而光,虽痛有时,不红不热,按之软而即起为异耳。” 关于分类,《男童百问.阴囊疝气篇》说:“又有水疝名偏坠……小儿生下亦有如此者,不痛不痒,此皆不须攻击,不治而自愈。”此即先天性水疝。
《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十九》中说:“得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卒疝。”即指后天性水疝。
病因病机
1.先天性水疝:肾主水液,婴儿由于先天不足,肾阳亏虚,气化失司,开阖不利,水液排泄不畅;或肾子下降后通道闭合不良,先天失常,均致水液易于下趋,集注肾子而成。
2.继发性水疝:或因肝经湿热下注,水湿热邪注聚肾子;或因脾肾亏虚,温煦无权,水湿失化,复感寒湿,凝于肾子;或因肾子外伤,血瘀阻络,隧道失利,水液不行而蓄积,皆可致发本病。
西医学认为:先天性因素为胎儿时睾丸下降而腹膜鞘状突全部或
第页 部分未闭锁;后天因素为睾丸、附睾、精索的感染、外伤、肿瘤或寄生虫病等。其病理是鞘膜之间或邻近器官在病因的作用下,鞘膜腔内渗出过多浆液或吸收障碍,使腔内液体潴留增多。
水疝的分型
婴儿型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先天性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
临床表现
1.多为单侧性。
2.阴囊肿大,偏坠一侧,触之阴囊内有卵圆型的肿物,肿物小者无不适,肿物较大者则有阴囊下坠不适感,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甚至行动不变,并使阴茎陷入阴囊皮肤之内。
先天性水疝平卧时,按压肿物可使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睾丸鞘膜积液时,肿物围绕睾丸,因此不易触得睾丸和附睾,且肿物不因体位改变而改变。
精索鞘膜积液时,可触及睾丸,在精索上有一柔软的呈长圆形或梭行的囊性肿物。
外伤引起者,有明显的外伤史,伴有睾丸肿痛。
辅助检查
阴囊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到液体,彩超检查可证实有鞘膜积液存在。
鉴别诊断
1.狐疝:交通性水疝与狐疝都可能发生时大时小或随体位变化而时有时无的肿块,但狐疝的肿块透光试验阴性,嘱病人咳嗽时肿块部有冲击感,有时还可听到肠蠕动音。
2.睾丸肿瘤:睾丸肿瘤无疼痛,形状可似睾丸鞘膜积液。但睾丸肿瘤有肿物增长的病史,肿物质地坚实且较沉重,表面不规则,透光试验阴性。
辩证施治
1.肾气亏虚型:
主症: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或咳嗽时肿物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舌淡,苔白,脉细滑。治则:温肾通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2.湿热下注型
主症:一般发病较急,阴囊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方药:大分清饮加减。3.肾虚寒湿型
主症: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寒冷,坠胀不适,囊皮增厚,可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沉细。治则:温肾散寒,化气行水。方药:加味五苓散。4.瘀血阻络型 主症:有睾丸损伤或睾丸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暗,苔薄,脉细涩。
第页 治则:化瘀行气利水。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外治】
1.属肾气亏虚和肾虚寒湿者,可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2.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朴硝250g,装布袋内罨敷患部。或用五倍子、枯矾各10g,每日1剂,加水300ml,煎半小时,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入药液中浸泡,或用纱布浸透药液湿敷患部。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每次都要将药液加到适当温度。
3.积液过多者,可穿刺抽液,以配合药物治疗。但注意勿刺伤睾丸。其他治疗
经上述内外治疗1~2个月后无效者,宜采用手术疗法,可行睾丸或精索鞘膜翻转术。如为儿童交通性鞘膜积液,则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预防调理
水疝手术治疗后宜卧床休息,并将阴囊托高,以促进术后恢复。
第页
第七节 精浊
精浊是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精浊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其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并伴有会阴部等胀痛不适的特点。但急性者尿频、尿急、尿痛及会阴部胀痛明显,并伴恶寒发热等症;而慢性者主要表现为少腹、会阴、睾丸等有隐痛不适感,尿道口常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或可出现较轻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精浊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炎。
分类 前列腺炎NIH分类(1998)
(NIH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Ⅰ、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Ⅱ、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Ⅲ、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ⅢA.炎症性 ⅢB.非炎症性
Ⅳ、无症状前列腺炎
病因病机
急性者为湿热下注所致。或因嗜食醇酒肥甘,酿生湿热;或因外感湿热之邪,湿热注聚下焦而成。或房室不洁,复感湿热所致。
慢性者或因欲念不遂,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因房劳伤肾,肾阴虚者,相火妄动;肾 阳虚者,精关不固所致。西医对病因的认识:
(1)致病菌通过血行和淋巴传播到前列腺;
(2)后尿道及泌尿生殖系其他部位的感染向前列腺直接蔓延;
(3)尿液逆流入前列腺管所引起;
(4)支原体或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直接经尿道上行感染所致。或与免疫因素有关。
急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与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致盆腔及前列腺充血等有关。
临床表现
1.急性前列腺炎:发病急骤,恶寒发热。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腰骶部、会阴部疼痛,常有直肠刺激症。形成脓肿时常发生尿潴留。
直肠指诊,前列腺饱满肿胀,压痛明显,温度升高。尿道溢出的分泌物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涂片可查到细菌。急性前列腺炎禁止前列腺按摩。
2.慢性前列腺炎: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病程缓慢,主要症状如下:
(1)尿频,排尿时尿道口不适感、烧灼感、或排尿不尽感。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还可能有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2)腰骶部、会阴部、耻骨上、睾丸及精索等处隐痛不适。(3)排尿后或便后尿道口常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俗称“滴白”。
(4)部分患者因病程过长而忧虑,常出现头昏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辅助检查
第页
1.直肠指检:
(1)急性者,前列腺饱满肿胀,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增高,表面光滑,形成脓肿则有饱满或波动感。
(2)慢性者,前列腺呈饱满、质软、轻度压痛。病程长者,前列腺腺体纤维化缩小,质韧、硬度不均匀。
2.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前列腺液内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培养有较固定的细菌生长;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多次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前列腺痛患者尿道口没有炎性分泌物,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白细胞不超过10个/HP,前列腺液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鉴别诊断
1.慢性附睾炎: 阴囊、腹股沟部隐痛不适,类似慢性前列腺炎。但慢性附睾炎可扪及附睾部增大、变硬、有结节,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也有压痛。
2.精癃:多见于50—70岁老年人,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尿频且伴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和B超有助诊断。3.精囊炎:精囊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常同时存在,除有类似前列腺炎症状外,还有血精及射精疼痛的特点。
治疗
主张综合治疗,注意调护。临床以辨证论治为主。
抓住肾虚(本)、湿热(标)、瘀滞(变)三个基本病理环节,分清主次,权衡用药。
辨证施治
1.湿热蕴结型
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有灼热感,尿色黄浊,尿末或便后尿道口有白浊溢出。腰骶、会阴、睾丸坠胀疼痛,伴发热、畏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八正散加减。2.气滞血瘀型
主证:少腹、腰骶、会阴、睾丸坠胀隐痛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紫或有瘀点,苔白或黄,脉沉涩。
治法:活血散瘀。
方药:前列腺汤加减。3.阴虚火旺型
主证: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阳事易兴,遗精或血精,尿末或便后尿道有白浊溢出。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补肾滋阴,清泻相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加减。4.肾阳虚损型
主证:面色恍白,腰膝酸冷,神疲,阳痿,早泄,稍劳后即有白浊溢出。舌胖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精。
方药: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
外
治
1.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者,可用金黄散15—30克,山芋粉或藕粉适量,第页 水200ml,调煮成薄糊状,微冷后(43℃)作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或用葱归溻肿汤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2.阴虚火旺或肾阳虚损者,可用四物汤合大承气汤坐浴或保留灌肠,每日1-2次。
3.慢性前列腺炎可行前列腺按摩,一般每周1次,每8次为1疗程。
其他疗法
非湿热下注者,可行体针疗法。取穴:腰阳关、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志室、三阴交、足三里。以上穴位分组交替使用,隔1-2日1次,多采用弱刺激、平补平泻手法。肾阳虚损者还可配合艾条灸法。
预防调理
1.加强修养,调畅情志,避免频繁的性冲动,避免手淫恶习。2.劳逸结合,不宜久坐或骑自行车一次时间过长。
3.房事不能过度,也不能忍精不泄,并要注意清洁卫生。4.既病禁酒,并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急性前列腺炎忌按摩,宜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第八节
精癃
概念:精癃是指精室肥大的泌尿生殖系疾病,其特点是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在中医文献中本病分属于癃、闭、遗溺等症范畴。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遗溺者小便不禁。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肥大,又称前列腺增生症。
【病因病机】
老年肾气渐衰、中气虚弱、瘀血结于水道、三焦气化不利。与肺脾肾关系密切。
1.肺居上焦,主治节而为水之上源,邪热壅肺,肺失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不利,以致尿出不畅甚或尿闭。
2.脾位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气化失常,乃致排尿涩滞,甚或尿闭;或脾虚气弱,中气下陷,膀胱失束,以致遗尿不禁。
3.肾在下焦,主水而为人体气化之本,又与膀胱相表里,年老肾气渐衰,阴阳容易失调,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膀胱气化失权,不能约束,而见小便频数或失禁;若肾阴不足,无阴则阳无以化,亦可见小便频数,尿出不畅。
4.房劳竭力;或负重劳伤;或嗜酒辛辣,以致滞气瘀血、败精结于精室,碍于膀胱,梗阻尿道,终发精癃。
西医学关于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理的学说较多,如:
雌-雄激素协同致病学说、前列腺生长因子学说、胚胎再唤醒学说等,但这些学说均尚未得到定论。不过,正常功能睾丸的存在和高龄是前列腺增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大多在50~70岁。
第页 2.轻者并不引起尿路梗阻而不发生小便障碍;重者开始尿频,以夜间为明显,并逐渐加重。随着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出现排尿踌躇、断续、尿后滴沥,严重时排尿费力,射程缩短,尿线细而无力,终呈滴沥状。3.尿路梗阻加重,由于尿液长期不能排尽,而发生慢性尿潴留,以致尿液自尿道口溢出(充溢性尿失禁)或夜间遗尿。
4.在病变过程中,常因饮酒、受寒、劳累、房室过度、过食辛辣刺激、憋尿、便秘等,而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而见突然排尿困难,甚至尿闭,膀胱胀痛,辗转不安,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5.并发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疝气或脱肛等。6.尿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但若增生的腺体突入膀胱,则触诊前列腺增大可不明显。另外,症状与前列腺大小不成正比。2.尿潴留时可在下腹部耻骨上区见到隆起,触诊为圆形肿块,叩诊为浊音。
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正常值: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4ng/ml,大于10ng/ml时,建议查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于50~100ng/ml,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极大。
【鉴别诊断】
1.前列腺癌:两者发病年龄相似,且可同时存在。但前列腺癌有早期发生骨骼与肺转移的特点。发病多在前列腺后叶,早期尿路梗阻症不明显。当病灶侵犯前列腺侧叶时,直肠指检可触及硬结或坚硬肿块,表面不光滑,两侧不对称,界限不清,甚至与骨盆固定。盆腔部CT或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
2.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部分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可以发生尿失禁,且多发生于老年人,需注意鉴别。前几种内科疾病除有本身的特点外,还有肛门括约肌松弛、阴茎海绵体反射消失等有别于前列腺增生。此外,肛门指诊、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可协助鉴别。
治疗原则
以温肾益气、活血利尿为基本治法。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应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
辨证论治
1、肺热失宣证
证候: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伴咽干口燥,胸闷,呼吸不利,咳嗽咳痰。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 则:清热宣肺,通调水道。方 药:黄芩清肺饮加减。
2、湿热下注证 证候:小便频数,赤热,涩痛,点滴不畅,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痛,伴发热,口渴不欲饮,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 则:清热化湿,通利膀胱。方 药:八正散加减。第页
3、中气下陷型
证候: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排出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伴少气懒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则:补中益气,制约膀胱。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肾阴亏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淋漓不爽,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酸膝软,咽干。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治 则:滋肾养阴,调利水道。方 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5、肾阳虚损证
证候:排尿无力,点滴不尽,尿失禁或遗尿,伴面色晄白,神疲倦怠,手足不温,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6、0气滞血瘀型
证候:小便努责方点滴而出或点滴全无,会阴及小腹胀满疼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紫暗或有瘀点,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治 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 药:代抵当汤加减。
其他疗法
1.急性尿潴留(暴闭)的处理:
(1)取独头蒜1个,生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如泥敷脐部。
(2)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麝香和匀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
(3)食盐500g,炒热,布包,乘热熨小腹部、脐部,冷后炒热再熨。必要时可用细砂代替盐。
(4)针灸法:针刺中极、归来、三阴交、膀胱俞、阴陵泉等穴,灸气海、关元、水道等穴。
(5)若热熨及针灸无效,可行导尿术,在无菌操作下,置入导尿管引流尿液。如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患者,应分次放尿,一般放尿先小于500ml,其余尿液可在数小时后放出。应留置导尿管。
(6)膀胱穿刺术:不能插入导尿管时,在无菌操作下,于耻骨上二横指处穿刺膀胱放尿。此法不宜反复使用,以免因尿液外渗而继发感染。(7)膀胱造瘘术:上述方法均不能解决尿潴留时,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以引流尿液(床头进行,只需局麻)或膀胱切开造瘘术。2.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每次4 mg,每日1次,每晚睡前口服。或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每次0.2mg,每晚睡前服。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片(保列治),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
(3)植物花粉制剂:通尿灵、前列康、舍尼通等。3.其他疗法
(1)物理疗法:如微波、射频、激光治疗。
(2)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无效,残余尿增多,或反复出现尿潴留,或出第页 现膀胱憩室、结石、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者.可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前列腺摘除术。
腔镜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金标准)、绿激光手术。
【预防调理】
1.注意保温,避免感受风寒;并忌饮酒、喝浓茶及食辛辣刺激之品。2.不可体力过劳和房事不节。
3.注意不要憋尿,且要保持大便通畅。4.暴闭用热熨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转诊原则】
前列腺增生梗阻严重、残余尿量较多、症状明显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身体能耐受手术者,应建议患者转诊,行手术治疗。第页
第十节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属中医“石淋”、“砂淋”、“血淋”范畴。临床特点以疼痛、血尿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为3:1。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因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炙煿、醇酒,或偏食含钙盐多的食物,以致湿热内生,湿浊内阻,气化不利而形成结石。
2.湿热瘀滞:外感湿热或因泌尿系功能结构异常而易内生湿热之邪,湿热瘀滞于泌尿系,下注膀胱,则气化不利,开阖失司。
3.情志损伤,冲任失调:肝主疏泄,肾肝主水液代谢,若情志损伤,则肝气疏泄不利;肝损及肾,则开阖失司,气化不利,水液代谢不得通调。或肝肾阴虚,致尿中水少盐多,虚热煎熬,则如“水煮盐,盐渐成石”。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成因有四种学说:
①晶体沉淀说,认为尿液中晶体浓度过高而沉淀所致;
②基质核心说,认为先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等有机物为核心,吸附晶体物质所致;
③共积说,认为是晶体和基质同时沉淀所致;
④抑制剂缺乏说,认为尿液中的抑制剂可利于晶体的溶解,抑制剂缺乏可致结石。
【临床表现】 1.上尿路结石(肾及输尿管结石)(1)突然发作的腰腹部绞痛,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未引起梗阻时为肾区或上腹部钝痛。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或感染。
(2)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
(3)绞痛发作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有时活动后镜下血尿是上尿路结石唯一的临床表现。
(4)结石合并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伴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5)双侧输尿管结石或孤肾伴输尿管结石引起完全梗阻时,可导致无尿。2.膀胱结石
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此时患儿常手握阴茎,蹲坐哭叫,经变换体位又可顺利排尿。多数患者平时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前列腺增生继发膀胱结石时,排尿困难加重。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多有尿路感染的表现。3.尿道结石
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第页
【鉴别诊断】
1.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且牵引背部作痛,疼痛不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墨菲征阳性。结合腹部x线平片、B超及血、尿常规检查,两者不难鉴别。
2.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麦氏点压痛,可有反跳痛或肌紧张。结合血常规、尿常规、B超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两者不难鉴别。
【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PH值、肾功能检查、血及24小时尿钙、磷、尿酸检查等。B超、腹部x线平片多能发现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CT等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治疗原则】
解除疼痛、防治感染、去除结石、找出病因、保护肾功能、防止复发。
结石横径小于1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中药排石;对于较大结石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治疗。初起宜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活血、行气导滞之剂。
【辩证施治】 1.湿热瘀滞型:
[主症]腰胁、上腹、下腹或少腹疼痛,或腰腹绞痛如折;小便赤涩热痛,淋沥不畅,或有中断尿,或有肉眼血尿,可伴有发热。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八正散合石韦散加减 2.气虚瘀滞型:
[主症]腰腹部隐痛、小便频数,尿无力,尿道涩滞感,伴腹胀、畏寒肢冷、自汗乏力、神疲体倦。镜检时有血尿。舌苔白,舌质淡红,脉细数。
[治则]温阳化气,利水排石 [方药]五苓散合右归丸加减 3.阴虚瘀滞型
[主症]泌尿系结石伴有腰痛腿软,头昏耳鸣,失眠多梦,烦热盗汗,口干少津,腹胀便秘,小便频、量少、涩痛。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肾清火,补水排石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总攻疗法】
(1)适应证:结石横径 方法 7:00 排石中药头煎300ml,口服 7:30 双氢克尿噻50mg,口服 8:30 饮水500~1000ml 9: 00 饮水500~1000ml 9:30 排石中药二煎300ml,口服 10:30 阿托品0.5mg.肌注 第页 10:40 针刺肾俞、膀胱俞(肾盂、输尿管中上段结石); 肾 俞、水道(输尿管下段结石);关元、三阴交(膀胱、尿道结石)。先弱刺激,后强刺激,共20分钟 11:00 跳跃 总攻疗法以6~7次为1个疗程,隔日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休息2周后可继续进行一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多次使用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进行总攻疗法时,需口服氯化钾lg,每日3次,以防低血钾。 在临床时应着重抓住气滞、血瘀、湿热、脾肾亏虚等病机。行气---选用枳实、枳壳、厚朴、青皮、台乌、小茴香等; 活血---选用川牛膝、蒲黄、琥珀、益母草、生大黄、穿山甲、王不留行、白茅根等; 清热解毒利湿---选用金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银花等; 化气排石---选用金钱草、鸡内金、龟板、芒硝、龟胶、鳖甲、穿山甲、海金沙、石韦、滑石、甘草、泽泻、木通、川牛膝等; 补益---选用生地、熟地、山茱萸、肉桂、制附子、阿胶、龟胶、生黄芪等。 【外治】 1.针灸疗法: ⑴体针: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关元、水道。疼痛重者加足三里、悬钟,中强度刺激,每日1次。 ⑵电脉冲排石:应用脉冲排石治疗仪,根据结石部位,分别将正极及负极选扣左右两耳穴:肾、输尿管、膀胱,脉冲频率由小到大,以病人耐受为度,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45分钟,连续7次为1疗程。 ⑶加压耳穴排石分别选择:肾、输尿管、膀胱等耳穴,将磁石颗粒或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上贴耳穴。 【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处理原则】 a)双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梗阻严重的一侧。 b)一侧输尿管结石对侧肾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c)双侧肾结石:先处理肾功能好的一侧,如肾功能情况相等,则先处理易排石的一侧。 d)若梗阻严重,肾功能差,病人体质太弱,则先行肾造瘘引流尿液,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年**月**日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