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时间:2019-05-12 02: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第一篇: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1现状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外科自身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治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等过程,并受到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医学整体发展及西医外科学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其学科体系逐渐成熟。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外科学领域广博,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等。但目前的现状是疾病专科化、行业西医化、执业环境缩小化、人员不稳定化等日趋严重,这些严重影响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现分述如下。

1.1疾病专科化 受西医学的影响,中医学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学科细化的历史自然选择,大家只要羽翼稍丰,便纷纷自立门户,于是皮肤、肿瘤科、肛肠科等等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斗妍。殊不知中医学的生命力正是在于他博采众长、辨证论治。脱离了整体来谈负隅一角,则犯了舍本逐末之大忌,分工越来越细,知识越来越单

一、疗效越来越不稳定,恍惚间转入了一个死胡同。

1.2行业西医化 细究起来,无论是中医外科学的任一疾病。从命名、诊断、检查、治疗均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彻头彻尾是西医,在病房尤为突出。这样一来,用于中医的有效时间与精力相对从前而言绝对匮乏,更何敢奢谈创新与发展呢? 1.3执业环境缩小化 随着学科专业化进程的深入,分科的细化,病人单

一、治疗单一,病源相对不足,病人并非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而是以单个的个体出现的。

1.4人员不稳定 外科以手术为主,而目前中医外科学手术又相对薄弱,中医方面优势又未得到有效的训练、发挥与提高,难免会使军心动摇,造成人才外流,反之,又会使学科的发展受到抑制。例如,周围血管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充满朝气而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尽管目前大多数三级甲等医院都拥有独立的周围血管科,但这其中水平也都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是以手术或介入等有创治疗为主的,不论目前现状何如,不得不承认,其适应症是相当局限的,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患者或病变的某一阶段适用于此,除此之外,还面临术后再狭窄、堵塞等一系列难题,而中医外科学源远流长,在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加之近几十年来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医患面前。中医学历来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笔者认为时至今日仍有实际意义,在周围血管疾病具体体现在:周围血管疾病大多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继发于全身大中血管病变基础之上,且病程长、病变多缓慢进展,一旦症状出现多数情况下已属于临床中后期阶段,病情多无法逆转,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长远效果,因此应教育患者、基层医务工作者、甚至于综合医院的非专科医生对此病应予足够的重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也是治未病的固有内涵;另一方面,既使病情发展到了从前认为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新兴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亦使得一些沉疴固疾得到暂时的缓解或是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抓住这一难得时机一另一种意义上的无病状态。此外,我们更应理智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中医学历经千年而不衰,主要靠的是师承与授受,这难免会受到风俗、礼仪、制度等的限制与束敷,导致交流与沟通不畅,以致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混乱局面,长期以来行业内部难以达成共识,标准难以建立、完善与推广,学科建设难以落到实处。而西医学作为后起之秀,在某此方面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对此我们不应不屑与排斥,而应该敞开胸怀去借鉴、思考、消化与吸收。从立足于原有理论基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拓展我们感官的角度来看,x光可以认为是我们望诊的延伸、听诊器是闻诊的延伸、电脑使得远程诊断与会诊成为可能可以认为是问诊的无限延伸、心电图可以看作是切诊的无限延伸⋯⋯。在中国,一千年前就有了葱管导尿的记载。或受此启发,西医发明了导尿甚至是腔镜技术,从而引领了风靡一时的微创技术革命。试想为什么这些技术归属于西医范畴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由西方人首先发现且推广运用的,换言之,如果这些技术是由中国人自己发明运用推广的。那我们完全可以挺起胸膛说其同样是中医的内容,可见问题的核心是由谁首先发明并运用推广。独立自主,决不能生搬硬套、照搬别人的标准,那样最终只能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针灸取穴国际标准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其选用的是韩国标准而非中国或日本标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韩国一直以来都在针灸的内在框架内进行加工与整合从未偏离正常航道。可见创新必须有自己的权限、规范。麦当劳的成功便是不争的事实。2展望

既然分科细化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主旋律,患者又是以一个个整体展现于我们面前,而我们一直以来又是以整体观念来指导临床工作,那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他的形式如院内会诊、专科会诊、专家会诊等具体的形式将细化了的、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分科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集体优势,这必将大大节约资源、提高专科整体水平。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但万事开头难,难在没有统筹、没有规划、没有对本行业的深刻理解与体会。学会作为一级学术机构,他本身拥有行业内部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学术氛围与学术影响力等诸多优势。我们应在此平台基础上展开如下工作。2.1病历讨论与分析这是经典的一种临床教学与交流的形式。历来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及医学大家的推崇,也是医生成长的必修课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应紧紧围绕实际临床工作进行展开,以大病历的形式出现,由低年资医师进行汇报展示,提出疑点、难点或与众不同之处,大家进行展开论述,由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点评与总结性发言。在病历的选择上亦应下功夫,病历既要有代表性同时又要有新颖性,有其与众不同的闪光面或点,对学科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临床工作者的成长有正面或反面的教育意义。各单位轮流主持,年中制定初步计划,交与学会汇总与选拔,做出最终计划并组织监督实施,年终进行总结与表彰。

2.2学会会诊中心学会专家德高望重、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的造诣,学识、经验丰富,在长期的l临床实践中摸爬滚打,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在中医中药方面,融入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而目前的一线医生在这方面恰恰欠缺,通过这一形式,老专家针对讨论的病历,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对多个专题进行展开讨论,如各种外科疾病的特点、临床用药心得、中西医之间差异优势等方面。大学实习时候,一位咳嗽患者,各项检查均不支持肺部感染但却又无法确切诊断,后来请友谊医院呼吸科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仅仅借助于听诊器就进行了确诊(据他描述为特有的拉锁音)——支原体肺炎(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病原学检测证实了此推断),应用红霉素治疗后痊愈。当时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通过会诊这一形式,使得自己与专家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开拓_r思路、增长了见识,与此同时还会烘托出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使日常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提高学习效率。

2.3培训与再教育现行的各种学术会议或年会大多采取的是学会牵头、行业宣传、收集汇编论文的形式,常常是少数人的心声。我们想尝试一种全新的形式,即将每次的病历讨论作为问题的核心,并以此确立多个主题进行拓展,扩大视野,丰富其内涵,把学问做细做深,本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精神,从我做起、点滴做起,不断提高知识储备能力。

2.4网络课堂与卫星会议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深入到了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电脑进行知识的转化:吸人并补充新的知识,还利于患者,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提高临床效能。

2.5多学科交叉学习利用学会这一公众宣传工具,协调行业内部或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取类比向、开阔思路,捕捉瞬问闪光点,组织分类讨论、论证与资料检索,做出科学假设作为进一步科研选题依据。以临床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临床,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之路。3小结

一线工作者应抓住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基于自己临床上的耳闻目睹,提出临床中的一些困惑;专家亦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首先学会还原自己,将自己还原于学生时代或自己初做医生的时期,切身地站在临床一线大夫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地提出可行性分析,切实达到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第二篇:中医外科学讲稿

中医外科学讲稿 第六章 疮疡

概论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一.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导致机 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脓。

临床辨证

既重视局部,又和整体结合是疮疡辨证的独特体系。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脓、溃。

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

轻: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口干,口渴,溲赤便结。

重:寒战高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从全身症状辨别阴阳证并不困难,但宜与局部症状结合分析。二. 临床分期与转变

临床分期

1、初期(肿疡期)局部肿胀,或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2、中期(脓疡期)局部脓肿,多伴发热、局部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3、后期(溃疡期与收口期)

临床转变

正邪交争决定着疮疡的发展和转归。

正胜邪退,热雍于表,疮疡消散,“以消为贵”; 抗病力较差,热毒深壅,热胜肉腐,脓肿形成; 治疗及时或抗病力尚强,脓肿溃破,腐脱新生;

治疗失当或抗病力低下,毒邪深入,则“走黄”、“内陷”。三.治疗

(一)内治法

内治法是外科治疗的基础,以消法、托法与补法为总则。1.消法:用消散祛邪药物,使肿疡消散、吸收。仙方活命饮:白芷、浙贝、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托法:用补益气血、透脓托毒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透托法:用于脓成未溃之疮疡。透脓散:

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

补托法:用于体虚邪恋,脓毒补益不易外泄。托里消毒散:

白芍、白术、银花、茯苓、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黄芪。3.补法

补虚扶正,生肌长皮。分益气、养血、滋阴、助阳。支持疗法。

(二)外治法 须根据初、中、后期分别辨证论治。

1、初期(肿疡期)宜箍围消肿。

阳证选金黄散等;阴证选回阳玉龙散等;半阴半阳证选冲和散等。

2、中期(脓疡期)宜切开排脓,或药物排脓。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

3、后期(溃疡期与收口期)溃疡期提脓去腐为主,收口期生肌收口为要。

第一节 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病机] 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患疖肿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脓液引流不畅,致使脓液潴留;或由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皮较薄之处发生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后气阴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疖病。

[诊断]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rn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一小脓头,脓出便愈。

二、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三、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以疮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另一种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后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

四、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数年不愈。亦可在身体各处散发,此处将愈,他处又起。尤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消渴病及体质虚弱之人。

[鉴别诊断]

一、痈常为单个发生;肿势范围较大,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颜面部疗疮初起为粟粒样脓头,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晚而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状。

三、有头疽红肿范围多在9—12em以上,有多个粟粒状脓头;溃后状如蜂窝;有较重的全身症状;病程较长。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故见疖肿,热毒内蕴,故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二)暑湿蕴结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辨证分析:暑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而成暑疖;暑湿蕴遏,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而有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症。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味。热毒盛者,加黄芩、黄连、生山栀清热泻火;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敌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三)体虚毒恋疖肿散发于全身各处,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疖肿颜色暗红,脓水稀少;常伴低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正气虚损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肤疖肿,气血不足,不能酿化,故脓水稀少;正虚毒恋,故迁延不愈;低热、烦躁、口渴为阴虚内热之症;肢软乏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四妙汤加减。阴虚口渴甚者,加天冬、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如有消渴等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二、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银花露或菊花露凋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脓成则切开排脓,用九一丹掺太乙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预防与调摄]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结语] 疖是发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发生的感染,或皮脂腺、污腺发生的感染。其特征为:局部色红、灼热、疼痛,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cm之间,脓出即愈。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发病为多。好发于头面、颈项、臀部等处。本病应与痈、颜面部疗疮、有头疽、脂瘤染毒、囊肿型粉刺相鉴别。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暑湿蕴结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证,治宜扶正解毒,方用四妙汤加减。

第三篇: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中医外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 中医学、针灸推拿 专业用)

英文名称: Surgery of TCM 总 学 时: 80 实验(实训)学时:

0

课程编码:

22011 课程学分: 5学分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程类型: 考试课 教 研 室:

中医临床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一、一般情况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教学大纲是与“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中医内科学》配套使用。其修改依据是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中内教学大纲》与《中医内科学》一书,根据我院实际教学要求而制定。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五章。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及外科其他疾病,共九章。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自学等多种方法。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供中医学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五年制教学使用。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

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3.强调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新成就。【教学时数】1.5学时。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2.掌握外科基本术语。【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3.讲解外科基本术语。【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章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

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教学内容】

1.致病因素:阐明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的致病特点。

2.发病机理: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方面说明外科疾病的病理基础。【教学时数】2学时。

第 四 章 中 医 外 科 疾 病 辩 证 第一节 辨 病 【目的要求】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教学内容】

强调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局部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节 阴 阳 辨 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教学内容】

1.辨疮疡阴阳属性可从下述各条辨别:

①发病的缓急;②病位的深浅;③皮肤的颜色;④皮肤的温度;⑤肿胀形势;⑥肿胀的 范围;⑦肿块的硬度;⑧疼痛的性质;⑨脓液的稀稠;⑩病程的长短;⑩全身症状;⑩预后顺逆。

2.应注意阴证、阳证常混杂在一起。3.应提示阴证、阳证可相互转化。第三节 部 位 辨 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教学内容】

外科疾病发于上、中、下三部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常见症状和疾病等。

第四节 经 络 辨 证 【目的要求】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

1.强调疮疡患在何经,按经络气血多少引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2.人体各部经络所属。

头顶、面部、乳部、耳前、耳后、手足心部、背部、臀部、腿部、腹部。3.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

第五节 局部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肿、痛、痒、脓、麻术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教学内容】 1. 辨肿

(1)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瘀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床特点。(2)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2. 辨肿块、结节

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特点。3. 辨痛

痛是外科疾病的重要症状,是病势进退的标志,虽然痛总由经络阻塞不通所致,但是各种外科疾病造成经络阻塞疼痛的病因病机各异,因此每种疾病甚至一种疾病的各个阶段的疼.痛各有其特性。

(1)以疼痛原因来辨有热、寒、风、气、湿、痰、化脓、瘀血痛等。(2)以疼痛发作情况来辨有卒痛、阵发痛、持续痛。

(3)以疼痛性质来辨有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等。|(4)疼痛与肿临证中可结合起来辨证。4. 辨痒

痒亦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所谓甚者痛,微者痒是也。为皮肤病、疮疡的常见症.状。(1)以其原因来辨有风、湿、热、虫、血虚。(2)以其病变过程来辨有肿疡作痒、溃疡作痒。5.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6.辨脓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1)辨成脓特点。

(2)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B超等。(3)辨脓的部位深浅。(4)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7.辨溃疡

(1)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

(2)溃疡的形态有化服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8.辨出血

中医外科疾病以便血、尿血最常见。应从出血的颜色、伴发症状等来辨别出血的部位、原因,以便及时诊断、进行合理治疗。【教学时数】第四章共3学时。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证。2.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

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2.5学时。

第二节 外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2.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3.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2.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

3.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节 调护原则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病人的疗养环境和身心调养的重要性。2.熟悉外科疾病的饮食护理要求。【教学内容】

1.介绍外科病人疗养环境的重要性。2.讲解身心护理的意义。

3.强调饮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自学。各 论 第六章 疮疡

疮疡有阴证、阳证的区别,对疮疡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外科的特色。通过学习要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掌握疮疡的辨证论治规律和预防措施以及内治、外治常用方药,要重点掌握走黄和内陷的发生原因及辨证救治方法。概说 【目的要求】

1.结合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2.熟悉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教学内容】

1.介绍疮疡的概念。

2.疮疡的成因。强调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服口”

3.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1 4.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及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的治疗。

5.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 疖 【目的要求】

1.掌握疖、疖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了解蝼蛄疖的预防。【教学内容】

1.强调疖和疖病的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脓毒潴留,头皮窜空而成蝼蛄疖。体虚者容易染毒得病,并可能反复发作。

3.重点讲解有头疖、无头疖、楼姑疖、疖病的辨证论治和临床特点以及与痈、颜面疔疮、囊肿型痤疮的鉴别。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暑热浸淫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用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治用金黄散调敷;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配合用垫棉法。【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疔 【目的要求】

1.掌握颜面部疔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掌握手足部疔疮、红丝疗的辨证论治特点。3.了解烂疗、疫疗的特点和防治。【教学内容】

颜面部疔疮

1.强调其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命名。

2.病因病机:脏腑火毒,或外伤染毒,或外感火热,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而成。3.重点讲解疔疮的诊断。尤其是发生在颜面部的疔疮,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走黄。4.注意本病应与疖作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脓成加山甲、皂角刺。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忌早期切开,忌挤脓。手足部疔疮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外伤染毒,或脏腑蕴热,血凝毒滞,阻隔经络,肉腐为脓而成。

3.根据发病部位不间,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各自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肚疔通指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腕臂,足底疔肿在足底等。均易损伤筋骨。

4.注意手指疔应与类丹毒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参见颜面疔疮,足底疔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按阳证疮疡处理,蛇眼疔剪除嵌甲;蛇头疔及早切开,切口位于手指掌侧面;蛇肚疔侧切,切口不可过上下关节;托盘疔、足底疔应按手足掌纹切开。红丝疔

1.强调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内因火毒凝聚,外因破损染毒。

3.讲清楚其发病特点,手、足部应先有疔疮或破损,而后突然出现红丝,沿患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重者红丝下可出现结块疼痛,并可溃脓。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人络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火毒入营证,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砭镰法,寸寸挑断红丝,外敷太乙膏、红灵丹。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引流。烂疔

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加上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易成走黄重证。

3.本病特点:初起忽觉患肢沉重如绑,胀裂痛,暗红肿胀迅即蔓延成片,1-2天后皮肤紫黑,起水疱,迅速坏死,脓稀污浊,混有气泡,疮面凹形,边缘有捻发音,腐肉大片脱落。伴高热,寒战,极易出现七恶逆证合并走黄而致死。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湿火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加减;毒入营血证,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早期广泛、多处、纵深切开,敞开疮口,外撒蟾酥合剂,或双氧水纱布松填塞。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疫疔

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感受疫畜之疫毒而生,毒邪炽盛,气血凝滞而成。

3.讲解发病过程,初起如蚊迹蚤斑,次日起水疱,周围肿胀焮热,第三、四日水疱干枯坏死,形成脐凹,后期腐肉与正常组织脱离。伴明显全身症状,有走黄可能。4.注意本病应与颜面部疔疮、丹毒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疫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初起敷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腐肉将离未脱时改用五五丹或瞻酥合剂。脓腐净后生肌收口。【教学时数】l学时。第三节 痈 【目的要求】

1.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上与其他痈的区别。

2.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教学内容】

1.强调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的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由外感、内伤,或外伤染毒循经流窜,火毒蕴结而成,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颈痈系风温、风热挟痰为患,腋痈系肝郁痰火为患,胯腹痈、委中毒系湿热壅滞为患,脐痈系心脾湿热火毒为患。

3.诊断:发生于颈部两侧、腋部、胯腹部、腘窝部结块肿痈,溃后脓出黄稠。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脐痈见脐部渐渐高突若铃,触之剧痛。如脓出臭秽夹有粪质样物,脐孔下方有条索硬结者,多成脐漏。

4.注意颈痈与痄腮、腋痈与腋疽作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总宜清热解毒,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外治参照阳证疮疡,脓成注意切口位置、方向,配合垫棉法以防袋脓、促进愈合。愈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脐痈成漏者按窦道或瘘管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发 【目的要求】

1.熟悉发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不同部位发的证治特点。【教学内容】

1.强调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的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总由血热火毒所致,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锁喉痈系风热痰毒为患,臀痈系湿热火毒蕴结为患,手发背系湿热蕴结为患,足发背系湿热下注而成。

3.诊断:患部焮红肿胀蔓延成片,灼热疼痈,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数天后皮肤湿烂而成黑色腐溃,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上、中、下三部论治,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锁喉痈以普济消毒饮加减,臀痈以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手发背以五味消毒饮合活命饮加减,足发背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溃后用益胃汤或八珍汤加减。外治同阳证疮疡,初起宜用玉露散或金银花露调敷以箍毒消肿。【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五节 有头疽 【目的要求】

1.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标本虚实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2.熟悉老人及消渴病患者有头疽容易引起内陷的防治。3.了解各部有头疽的命名。【教学内容】

1.强调其定义、特点及其不同部位的命名。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劳伤精气,阴虚火旺;恣食厚味,湿热火毒内生,致脏腑蕴毒;外受风温湿热之毒,毒邪凝于肌肤之间而成。

3.诊断:初起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红肿胀,范围较大,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溃脓时多个脓头状如蜂窝、腐烂。病程较长。老人及消渴患者易患本病,并容易引起内陷。4.注意应与发际疮、脂瘤染毒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凝结证,治宜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热壅滞证,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治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虚毒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初起火毒凝结、湿热壅滞证,治宜外敷金黄膏,阴虚火炽、气虚毒滞证,宜外敷冲和膏。浓毒溃破,加掺九一丹或八二丹;腐肉阻塞,宜做十字形切开,使引流通畅。脓腐脱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可加用垫棉法。【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流注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注的特点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流注的辨证论治。2.熟悉髂窝流注与环跳疽的鉴别。【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病因引起流注的命名。2.病因病机:流注总由正虚邪壅而致。

3.诊断: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见一处或数处漫肿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2~3 日后触及肿块,以后他处游客起发相同肿块,每处肿块约两周后成脓。髂窝流注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跛行,2~3日后大腿即向上收缩,不能伸直,7~10日后髂窝隆起肿块,一个月左右成脓。4.注意髂窝应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要作功能锻炼。

【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 丹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丹毒的诊断及辨证论治。2.熟悉丹毒与发的鉴别。

3.了解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及预防。【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血分有热,外伤染毒,血热火毒发于肌肤所致,在上多挟风,中挟郁火,下部挟湿热。

3.诊断:好发于小腿、头面,发病前突然见寒战壮热,继见局部小片红斑,迅即蔓延 4.注意髂窝应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要作功能锻炼。【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节 发颐

【目的要求】熟悉发颐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伤寒或温病后热毒结聚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肉腐为脓;或有脾胃积热,上蕴阻络而成。

3.诊断:初起颐颔间肿痛,张口困难,唾液少,压迫局部颊粘膜,腮腺口分泌稠物,1周后成脓,局部红肿,有波动感,腮腺口出脓,脓出臭秽,严重时伴高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内陷。亦有转成慢性,反复发生颐颔部肿胀结块者。4.注意本病应与痄腮、颈痈、骨槽风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毒盛酿脓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热毒内陷证,治宜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余毒未清证,治宜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外治同阳证疮疡处理。应及时切开,避免从口腔内溃破。口腔粘膜出脓处 常用青吹口散外擦。【教学时数】自学 第九节 附骨疽 【目的要求】

1.掌握附骨疽的特点及治疗方法。2.熟悉附骨疽的辅助检查。3.了解环跳疽的临床表现特点。【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患疔疮、有头疽、疮疖等化脓性疾病,或伤寒、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病后余毒末清,湿热壅盛,深窜入里,留着筋骨,使经脉阻隔,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N 3.诊断: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分初中后三期。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节 瘰 疬 【目的要求】

1.熟悉瘰疬属阴证疮疡的属性。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聚成核。3.诊断:好发颈部两侧、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凹。初起结核如豆,皮色不变,坚而可移,不疼不热。中期皮核粘连,融合成块,微热波动。后期溃破后脓水清稀,收,疮顶馅下,疮色紫滞或晦暗,脓少或干枯无脓,鲜红的疮面忽而白板光亮等局部症状。兼见证。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走黄内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内陷内治分邪盛热极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养阴

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加减;正虚邪盛证,治宜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用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脾肾阳衰证,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阴伤胃败证,治宜生津养胃,方用益胃汤加减。外治分别参照颜面疔疮、有头疽。【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一节 流痰 【目的要求】

1.掌握流痰的定义及特点。2.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3.了解流痰的预防与调摄。【教学内容】

1.讲解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2.病因病机: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

3.重点介绍本病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和不同部位出现的特殊表现。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扶正祛邪为总则。阳虚痰凝证治以温经补肾、散寒化痰,用阳和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以养阴清热托毒,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用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外治初期以回阳玉龙膏或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成脓应穿刺或切开,溃后用五五丹药线引流。【教学时数】自学 第十二节 走黄与内陷 【目的要求】

1.掌握走黄和内陷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了解走黄和内陷的预防与调摄。3.强调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主要在于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生疔之后,早期失治,毒势不得控制,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疔毒虽未鸱张,每得以直入营血,或误食辛热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艾灸疮头,更增火毒,均可促使疔毒发散,入营入血,内攻脏腑而成。

3.诊断:多有疔疮病史,其症状变化多端,多与火毒走窜的途径及侵害部位有关。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全身有寒战、高热(多数在39℃以上),头痛,烦躁,胸闷,四肢酸软无力,舌质红绛,苔多黄燥,脉洪数或弦滑数。或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肢体拘急,骨节肌肉疼痛,或并发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伴神志昏迷等。【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三节 褥疮

【目的要求】掌握褥疮的防治。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时数】自学 第十四节 窦道

【目的要求】掌握窦道的防治。介绍窦道的特点、好发部位特点、好发部位,重点讲解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自学 第七章 乳 房 疾 病

通过乳房疾病的学习,重点应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检查方法。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房疾病与经络脏腑的关系。2.熟悉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3.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4.掌握乳房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5.了解乳房疾病治疗现状。【教学内容】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3.乳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乳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5.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和辨证论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 乳痈 【目的要求】

1.熟悉乳痛的病因病机、预防。2.掌握乳痛的早期诊断及辨证论治。3.了解乳发的特点。【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时期发病的命名。

2.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诱发本病。3.诊断:新产妇,乳头破碎、发热恶寒、乳房胀痛、局部红肿有结块,以及乳汁阻塞不通等是本病的特点。

4.注意本病应与炎性乳癌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气滞热壅证,治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用瓜蒌牛旁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托毒透服,方用透服散加减;正虚毒恋证,治益气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口外治初起可进行乳房按摩;外用药物同阳证疮疡。6.介绍乳发表现特点与处理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 粉 刺 性 乳 痈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2.熟悉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乳头畸形,肝郁气滞化火。

3.诊断: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病。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乳腺漏管等。4.注意与乳腺癌、乳晕部疖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部漏管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方用柴胡清肝散加味;正虚邪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 乳痨 【目的要求】

1.熟悉乳痨的病因病机。2.掌握乳痨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肺肾阴虚,或肝郁化火、虚火炼液为痰,痰气互结。

3.诊断:初起如梅李、硬而不坚、边界不清、病程长,经历数月甚至数年而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成脓后脓出稀薄夹带败絮样物,日久不愈而成瘦。并有低热。4.注意本病应与乳岩相鉴别。

5.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可配合辨证论治,内治分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滋阴化痰,方用开郁散合消疬丸加减;正虚邪恋证,宜托里透脓,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阴虚痰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外治初起用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敷贴。溃后用七三丹药线引流。【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乳漏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漏的发病机理。2.掌握乳漏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特点及分类。

2.病因病机:乳房部漏多由于乳痈、乳发失治,损伤乳络而致,或乳痨溃后难敛所致。晕部漏管多因乳头凹陷,复因气滞、血瘀,郁久化湿,溃后成漏。

3.诊断:①乳房部漏:乳痈、乳发、乳痨溃后,疮口经久不愈,漏出乳汁或脓水。乳痨成漏,疮口凹陷,脓水清稀或有败絮样物质。②乳晕部漏:多发于非哺乳期妇女,伴乳头内缩,乳晕部有黄豆大结块,溃口与乳窍相通,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外治为主,乳房部漏用七三丹、八二丹药线、外 红油膏,脓净后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乳晕部漏多用切开法,或切开挂线法。

【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乳癖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2.掌握本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冲任失调,乳失所养;脾肾阳虚生痰,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3.诊断:乳房可触及大小不

一、柔韧、边界不清、形态不一的片状肿块,活动、不粘连,或有结节如砂粒、豆粒,或如条索状结块。肿块经前疼痛加剧,经后明显减轻。乳头可有黄绿色液体溢出。

4.注意与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萎贝散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第六节 乳 疬 【目的要求】

1.了解乳疬的发病机理。2.掌握乳疬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概念、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失所养,气滞痰凝。

3.诊断:①男、女儿童乳疬多发于10岁左右儿童,一侧或双侧乳晕下扁圆形结块如围棋子大,轻压痛。②成年男性乳疬或为儿童乳疬样;或自乳晕起双侧或一侧如女性乳房样,不同程度隆起,或有胀痛和压痛。4.注意本病应与男性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散结,方用逍遥蒌贝散加减;肾气亏虚证,治宜补益肾气,方用右归丸或左归丸加小金丹。【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七节 乳核

【目的要求】

1.熟悉乳核与乳癖、早期乳岩的鉴别。2.掌握乳核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痰凝,痰痕互结乳房而生乳核。

3.诊断:肿块好发于青年妇女,多单发。光滑如丸卵,质硬不坚,不粘连,推之可动,皮色不变,多无痛感。4.应与早期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血瘀痰凝证,治宜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第八节 乳 衄

【目的要求】掌握乳衄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郁伤脾,脾不统血,肝郁化火,迫血妄行。

3.诊断:乳头溢液呈血性或黄色液体、污染内衣,无痛,在乳晕下多可触到圆形肿物或结节。挤压乳头常有溢液,必要时应对溢液进行病理检查。4.注意本病应与乳岩、乳癖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火偏旺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脾虚失统证,治宜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教学时数】0.5学时。第九节 乳岩 【目的要求】 1.了解乳岩的分类。

2.掌握早期乳岩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叙述其定义、特点与分类。

2.病因病机:冲任失调,肝脾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火毒结于络。3.诊断:重点讲解诊断要点,早期治疗,早期手术。4.注意本病应与乳癖、乳核、乳痨相鉴别。

5.介绍中医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症,治宜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方用二仙汤合开郁散;正虚毒盛证,治宜调补气血,清热解毒,用八珍汤合清热解毒之品;气血两亏证,宜补益气血、宁心安神,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脾胃虚弱症则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一旦确诊,宜首选手术切除治疗。有手术禁忌者,外治初起用阿魏消痞膏,溃后用海浮散或红油膏祛腐。坏死组织脱落后,该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散外敷。【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章 瘿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对该病有较全面或较深层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瘿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瘿病的含义及分类。2.掌握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简述瘿病的含义和特点。2.重点讲解颈部肿块的检查方法。

3.注意气瘿、肉瘿、石瘿、瘿痈的鉴别诊断。4.瘿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5.瘿病的概念及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是本章的重点。【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一节 气瘿 【目的要求】

1.了解地方性与非地方性气瘿的区别及发生原因。2.掌握气瘿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地方性气瘿因饮水中缺碘;单纯性气瘿由于发育或怀孕、哺乳耗碘增加;肝郁气滞,肾气亏虚,冲任失养,肝脾气逆,痰气互结均可导致气瘿。

3.重点讲解诊断:初起颈前部弥漫性肿大,逐渐加重,皮色如常,边缘不清,不痛,按之柔软。气瘿大者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压迫血管可致颈胸静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

4.注意本病应与肉瘿、瘿痈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用四海舒郁丸加减。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肉瘿 【目的要求】

1.了解肉瘿的手术治疗指征。2.掌握肉瘿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忧思郁怒,肝脾气逆,痰气互结,气血凝滞,聚而成形。

3.重点讲解诊断:一侧或双侧颈部生长肿块,边界清,光滑,能随吞咽上下滑动、生长缓慢。肉瘿大者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B超可明确诊断。同位素扫描呈温结节。可继发急躁、胸闷、多汗、心悸、手颤、乏力、消瘦等甲亢症状。4.注意本病应与甲状舌骨囊肿、瘿痈等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气滞痰凝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用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用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必要时手术治疗。【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三节 瘿痈 【目的要求】

掌握瘿痛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风火客于肺胃,肝郁胃热上壅,挟痰蕴结瘿囊而成。

3.重点讲解诊断:颈前结节质地硬韧、皮色不变或微有灼热、疼痛,其痛可引及耳后枕部,大者有压迫症状,可伴恶寒、高热、口渴、咽干等全身症状。4.本病应与颈痈、锁喉痈相鉴别。

5.内治分风热痰凝证,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方用牛旁解肌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治宜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柴胡舒肝汤加减。外治可用金黄散等箍围消肿,成腋后可循经切循经切开引流,脓尽可生肌散收口。【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节 石瘿 【目的要求】

掌握石瘿的症状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脾气逆,痰瘀互阻而发,或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成。

3.重点讲解诊断:颈前肿块突然增大,坚硬如石、移动性差、高低不平、界限不清、疼痛,可波及耳、枕部、肩部,可有声音嘶哑。4.本病应与肉瘿相鉴别。

5.内治可分痰瘀内结证,治宜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方用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瘀热伤阴证,治宜和营养阴,方用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一旦确诊,首先选择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自学 第九章 瘤、岩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应对瘤、岩有较全面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瘤、岩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应掌握瘤、岩检查方法,做到不漏诊、不误诊,真正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瘤、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熟悉瘤、岩的治疗原则。3.掌握瘤、岩的诊断要点。【教学内容】

1.阐述瘤、岩的定义和特点。2.讲解瘤、岩的病因病机。

3.瘤、岩的辨证规律及常用治法和方药。

4.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岩(恶性肿瘤)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预后较好,否则预后不良。【教学时数】自学 第一节 血瘤 【目的要求】

掌握血瘤的诊断及辨证论治,血瘤生长类型、体积大小、部位深浅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别。【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心火妄动,肾伏虚火,肝火燔灼,脾不统血,血热妄行,络脉扩张而成。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多为先天性。瘤体表面呈红或暗青紫色,大小不一,边界不清,触之柔软,按之可以缩小,必要时穿刺可帮助诊断。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心肾火毒证,治宜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用苓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肝经火旺证,治宜清肝泻火、祛瘀解毒,方用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脾统失司证,治宜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方用顺气归脾丸加减。发于体表者可用硬化剂注射。

【教学时数】自学。第二节 肉瘤

【目的要求】掌握肉瘤的特点与诊断。【教学内容】

1.阐述肉瘤的定义、特点及与西医肉瘤的本质区别。2.病因病机:脾失运化,痰气郁结,或气机不畅,瘀血阻滞。

3.重点讲解其诊断要点: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边界清楚,触之柔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移动。

4.介绍治疗原则:小者不必处理,较大者宜手术切除。【教学时数】自学 第三节 茧唇 【目的要求】

1.掌握茧唇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2.熟悉茧唇与唇风的鉴别。3.了解茧唇的预防和调护。【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心脾火毒、脾胃实热、阴虚火旺和不良剌激。

3.诊断:多在长期不愈的良性病变基础上发生,初起硬结无疼痛,溃破后如菜花状,可伴有颌下及颏下淋巴结肿大。注意与唇风鉴别。

4.重点讲解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及早手术。内治分心脾火毒证,治宜清火解毒、养阴生津,以清凉甘露饮加减;脾胃实热证,治宜通腑泄热、解毒化痰,以凉膈散合清胃散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凉血解毒,以知柏地黄丸加减。外治可用皮癌净或蟾酥丸。【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失荣

【目的要求】掌握失荣的诊断和辨证论治规律。【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痰毒瘀血凝结少阳、阳明之络。

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初起颈侧或耳前耳后肿起,顶突根深,按之如石,推之不移,渐而肿块增大,形如堆粟,形体消瘦,溃后流血水臭秽,疮面凹凸不平,坚硬不消,疼痛彻心,或溃血如注。由鼻咽癌转移者可见鼻孔出血,音哑,由口腔癌继发者吞咽因难。4.注意本病应与瘰疬相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主要作为辅助治疗,应辨证论治;外治初起用太乙膏、阳和解凝膏等,溃后用白降丹等。【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肾岩 【目的要求】

1.了解肾岩辨证论治。2.掌握早期肾岩的诊断。【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浊瘀结于前阴而发,日久则化热成毒,火毒伤阴。或包皮过长,秽垢剌激,结聚龟头所致。

3.重点讲解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乳头状阴茎癌初起为丘掺或疣状隆起,继而表面高低不平,溃后翻花,脓水恶臭。浸润性阴茎癌多由湿疹或白斑开始,表面呈结节状,灰白色,继而溃疡,坚硬,生长较快。

4.本病应与阴茎乳头状瘤、尖锐湿疣、阴茎白斑、软性下疳、阴茎痰核相鉴别。

5.强调本病早期的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浊瘀结证,治宜利湿化浊、解毒化瘀,方用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泄火、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方用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外治初起用千金散、红油膏;溃后用皮癌净;癌肿平复后用生肌收口药。必要时可手术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章 皮 肤 及 性 传 播 疾 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2.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3.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4.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5.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教学内容】

1.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3.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5.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湿敷。【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蛇串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3.重点讲解前驱症状、好发部位、发于身体一侧、皮损特点、带状分布、自觉疼痛、病程预后。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要点。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清肝火、泻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外治水疱未破用三黄洗剂、玉露膏;疱破糜烂用中药湿敷。

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三节 疣(附:尖锐湿疣)

【目的要求】

了解疣的定义及各种疣的中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教学内容】

1.概述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相应的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外伤摩擦或肝热血燥,筋气不荣,加之风热毒邪侵袭,搏结于肌肤,血凝滞而成。

3.重点讲解疣目、扁瘊、鼠乳、跖疣、丝状疣的形态特征、好发部位及年龄、自觉症状。4.注意跖疣与鸡眼、胼胝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血燥证、湿热血瘀证的辨证及方药。各种外法,有推疣法、敷药法、熏洗法、挤疣法、结扎法、冷冻法、针灸疗法等。【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节 黄水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定义、病因和预防,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特点、流行情况。2.病因病机:暑湿交蒸,湿毒熏蒸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及并发症。4.注意本病应与水痘、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黛散等。【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五节 癣 【目的要求】

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庀;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湿毒聚证、湿热下注证的辨证论治,癣的各种外治疗法,有拔发疗法、浸泡、熏洗疗法,癣药水、药膏的选择应用等。6.注意预防与调护。【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虫咬皮炎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护。【教学内容】

L.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虫毒侵入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季节和部位、皮损特点、各种虫咬皮炎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及全身症状。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轻症以外治为主,用1%薄荷三黄洗剂,松毛虫皮炎用橡皮膏粘去毒毛刺。【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七节 疥疮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疥虫特性。

2.病因病机:直接感染疥虫,湿热虫毒郁于肌肤。

3.重点讲解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特点、隧道、奇痒夜间加重。4.注意本病应与皮肤癌痒症、寻常痒疹、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5.强调外治方法。以外治为主,硫黄制剂有特效,讲解具体用药方法。6.重视预防调护。【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八节 日晒伤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临床特点,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腠理不密,阳光暴晒,毒热蕴肤或热毒入里。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

4.注意本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相鉴别。5.治疗内外治结合,以清热祛暑为基本原则。6.重视预防调护。【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九节 湿 疮(附:婴儿湿疹)【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分类、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分类、不同部位的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风、湿、热郁于肌肤,及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病机。

3.重点讲解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发病、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特殊部位湿疮的临床表现。

4.急性者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者与牛皮癖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热蕴肤证,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外治:急性者,滋水多时,用中药煎汤湿敷,滋水少时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亚急性者用洗剂、霜剂;慢性者用青黛膏、黄连膏等,或加热烘,或用中药外洗、烟熏法。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l学时。附:婴儿湿疮。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辨证论治、小儿用药特点。【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脾运不健,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邪,蕴阻肌肤而成。3.重点讲解发病年龄、好发部位、湿性、干性皮损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胎火湿热证、脾虚湿蕴证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小儿用药特点。5.注意预防调护。

【教学方法】自学,诊断通过皮损幻灯片讲解。【教学时数】与接触性皮炎共用1学时。第十节 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广义与狭义接触性皮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接触致敏物质,湿热毒邪侵入皮肤与气血相搏。3.强调接触史、潜伏期,重点讲解皮损特点、自觉症状、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湿热蕴毒证,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用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外治:红斑、丘疹为主,用三黄洗剂;肿胀糜烂、渗液为主,用中药水煎湿敷;糜烂结痂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一节 药毒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药毒的定义、范畴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药毒内侵。药毒为热毒,或夹风,或与湿相合致病。

3.重点讲解药毒的基本特点荨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红斑型、多形红斑样型、湿疹皮炎样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七种类型药毒的临床表现,包括皮损形态、部位分布、自觉症状、全身症状、预后。4.注意分别与荨麻疹、猩红热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毒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热毒入营证,方用清营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合益胃汤。外治:皮损以红斑、丘廖、水疱为主用三黄洗剂;糜烂、流滋水用中药湿敷;湿敷间期用油调剂;结痂用膏剂或甘草油;脱屑用霜剂、软膏保护皮肤。【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二节 瘾疹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食物、花粉、气味、肠道寄生虫分泌毒素、寒冷等因素过敏。病机:风热、风寒袭表,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3.重点讲解风团发生在身体的部位、自觉症状、伴随症状。4.注意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样型药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胃肠湿热证,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6.重视预防调护。【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三节 猫眼疮

【目的要求】了解猫眼疮的病因病机,掌握猫眼疮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寒湿或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感染、药物食物过敏为诱因。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轻症与重症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及预后。

4.注意与冻疮、疱疹样皮炎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寒阻络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用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外治法可选择应用中药熏洗、三黄洗剂或锡类散外吹患处。【教学时数】0.5学时 第十四节 葡萄疫

【目的要求】了解葡萄疫的病因病机,掌握葡萄疫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邪伤脉络所致。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及预后。

4.注意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缺乏病相鉴别。

5.强调内治。早期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后期以补脾益肾为基本原则。热毒发斑证治宜清热凉血,化瘀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湿热伤络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气亏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脾肾两虚证治宜滋阴降火,温脾肾阳,方用大补阴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 第十五节 瓜藤缠

【目的要求】了解瓜藤缠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或寒湿蕴结,经络阻隔,气血瘀滞。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预后。

4.强调辨证论治。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寒湿入络证,治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六节 风瘙痒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中西医病名介绍、特点。

2.病因病机:介绍各种诱发因素,病机为血热受风,湿热蕴肤,血虚肝旺,生风生燥。3.诊断:阵发性瘙痒,无原发皮损,搔抓引起多种继发皮损。

4.辨证论治:风热血热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肝旺证,治宜养血平肝、法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外用药的选择应用。【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七节 牛皮癣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概念及特点.2.病因病机:诱因:局部摩擦、精神因素;病机为风湿热邪郁阻肌肤,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局限型及泛发型、阵发性剧痒。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化火证,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外治可用洗剂或软膏加热烘疗法。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八节 白疕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素体内热,感受外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失调,五志化火,导致血热毒盛,生风化燥;病久瘀阻脉络,耗伤阴血。

3.重点讲解白疕的皮损特点,四型: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风热疮、面游风等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血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解

毒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湿毒蕴阻证,治宜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治用黄连膏黑豆馆油软膏等。

6.介绍研究进展:临床、实验研究近况。7.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九节 风热疮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的认识、特点。2.病因病机:血热受风,伤阴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母斑与子斑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紫白癫风、圆癖、白庀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风热血燥证,治宜清热祛风、养血润燥,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外治用三黄洗剂、霜剂等 【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节 紫癜风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总由内因、外因致病邪气相合,气血凝滞,蕴阻皮肤、黏膜而成。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Wickham纹)、发生部位(黏膜损害常见),临床分型。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初期以疏风除湿,清热止痒为主;后期以养血滋阴,活血化瘀为主。5.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 0.5学时。第二十一节 白驳风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或外伤、疾病导致瘀血内阻,肤失濡养。

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发生部位。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风,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怯风,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外用补骨脂酊。5.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二十二节 黄褐斑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西医疾病范围及特点。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脾虚湿困、肝肾不足。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部位分布。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滋阴降火,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益气、祛湿消斑,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滞血瘀证,则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外用玉容散。【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三节 粉刺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肺经蕴热,或饮食不节,胃肠湿热上蒸,或冲任失调,气血瘀滞,严重者痰热互结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皮损特点、类型。4.注意本病应与酒齄鼻、职业性痤疮等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经风热证,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肠胃湿热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菌陈蒿汤加减;痰湿瘀滞证,治宜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外治用颠倒散洗剂或痤疮洗剂等外搽。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二十四节 面游风

【目的要求】掌握面游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血燥、肌肤失养,或过食肥甘、辛辣酒类,脾胃运化失司,生湿生热,蕴阻肌肤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1)干性者:基底微红的斑片,上有弥漫而均匀粉状脱屑,头皮处可堆积很厚,梳发或搔抓时易脱屑,毛发干松,易落。(2)湿性者:红斑,糜烂、流滋、结痂,油腻性脱屑,常有臭气,多发于眉,引及鼻唇沟、耳前后、颈后、背部、腋窝等处。

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白疕、白秃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风热血燥证,治宜怯风清热、养血润燥,方用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肠胃湿热证,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茜汤加减。外治用白屑风酊、痤疮洗剂等。【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五节 酒齄鼻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 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饮食不节、嗜酒、毛囊虫寄生为诱因,肺胃积热熏蒸,血瘀凝结而致。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及部位、皮损分布,三种类型。4.注意本病应与粉刺、面游风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清泄肺胃积热,方用批把清肺饮;热毒蕴肤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凉血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散结,方用通窍活血汤。外治用颠倒散或一扫光。【教学时数】自学。第二十六节 油风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包括西医病名斑秃、全秃、普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血虚受风,或情志失调、外伤瘀血导致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发失所养。3.重点讲解脱发特点、病程及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血热风燥证,治宜养血熄风、养阴护发,方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通窍活血,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减。并可配合外用药或针刺等疗法。

【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七节 红蝴蝶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实验室检查,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分型及特点。

2.病因病机:常见诱因:日晒、某些药物、感染、妊娠分娩、外伤、精神创伤。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虚火内生,加之各种诱因致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可引起急性发作;中期热邪伤阴或气阴两伤;后期阴损及阳,脏腑功能减退。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①盘状红蝴蝶疮:好发部位、皮损特点。②系统性红蝴蝶疮:皮肤表现、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介绍诊断标准。4.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相鉴别。

5.强调辨证论治方法。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加减;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助阳、健脾利水,方用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加减;脾虚肝旺证,治宜健脾清肝,用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6.讲解预防调护的意义。【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十八节 淋病(附:非淋菌性尿道炎)【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流行情况和传染途径,掌握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不洁性交或污染器具感染,湿毒下注,精败肉腐,病久正虚邪恋。

3.重点讲解接触史、潜伏期,男性以尿道炎为主,可引起前列腺炎、附辜炎。女性常见宫颈炎、尿道炎、前庭大腺炎。实验室检查,病程预后。4.注意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鉴别。

5.治疗方面应按卫生部诊疗方案实施,也可配合辨证进行施治。6.介绍预防调护的意义。【教学时数】1学时。附:非淋菌性尿道炎。

重点介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第二十九节 梅毒

【目的要求】了解梅毒的传染途径、预后。掌握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及中医治疗史。

2.病因病机:精化染毒、气化染毒、胎中染毒,外发肌肤,内攻五脏。

3.重点讲解接触史、潜伏期,先天梅毒与后天梅毒、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隐性梅毒的概念,一期、二期、三期梅毒、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4.治疗方面应按卫生部诊疗方案实施,中医药可作为辅助治疗。5.强调预防调护。【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十节 艾滋病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传播方式,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邪毒侵袭,正气不足。“疫疠”与“虚劳”并存。

3.重点讲解传播途径、潜伏期和三个阶段的临床特点,讲解实验室检查方法。4.介绍西医治疗进展和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5.强调预防调护。【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三十一节 癌疮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概念及实验室检查,了解治疗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分型及特点。2.病因病机:内外因相合,导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4.注意与寻常狼疮、角化棘皮瘤相鉴别。5.强调病理诊断及Mohs外科切除 6.讲解预防调护的意义。【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十一章 肛肠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熟悉肛门直肠的解剖生理。2.熟悉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肛肠病的范围、种类。

2.强调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解剖学肛管与外科肛管、齿线、肛窦、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括约肌与肛管直肠环。

3.重点讲解肛肠病的检查:有直肠指检、窥肛器检查、乙状结肠镜等。4.便血、脱肛、疼痛、肿胀、流脓、分泌物等症状的辨证。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的常用方法。外治包括熏洗、外敷药物。手术方法简介。6.麻醉方法简介。

7.本章重点内容为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和内治及外治的常用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痔(内痔、外痔、混合痔)【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痔的病因病机。2.掌握各种痔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3.掌握痔的治疗原则,各种痔的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教学内容】 内痔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肛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足,或饮食不节,湿热下迫,瘀阻魄门,筋脉横解而生。气虚下陷则脱出。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大便出血,齿线上粘膜隆起、充血,或脱出、嵌顿。一般分为三期。I期:痔核较小,粘膜鲜红,下血多,不脱出。Ⅱ期:痔核较大,色红或青

紫,在便时脱出,能自行回纳。Ⅲ期:痔大,表面灰白,不易出血,大便时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甚至行走、咳嗽亦会脱出,但能回纳。内痔嵌顿,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可致肿痛、糜烂、坏死。

4.注意本病应与直肠脱垂、息肉痔、肛乳头肥大、直肠癌、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和适应证。内治分风热肠燥证,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方用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止血,方用脏连丸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脾虚气陷证,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外治可用熏洗法(内痔脱出,脱肛时用)、外敷法(因证选用各种油膏、散剂)、塞药法等。手术可采用注射法(包括硬化萎缩注射、消痔灵注射、坏死枯脱注射等法)、插药法、结扎法(包括贯穿结扎、胶圈套扎等法)。6.介绍手术后常见反应的处理。外痔

一、结缔组织外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由肛裂、内痔脱垂、产育努力等致邪毒外侵,湿热下注,气血运行失畅,瘀结不散而成。

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肛缘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不疼痛,不出血。炎症时可肿胀、疼痛。

4.注意本病应与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相鉴别。

5.一般不需要治疗,发炎肿痛时用苦参汤熏洗或敷药治疗。反复发炎或外痔过大,影响卫生时可作切除术。

二、静脉曲张性外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多因Ⅱ、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经产、负重努力,筋脉横解、瘀结不散而致。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痔发生于齿线以下,表面青紫而光滑,久蹲或便后可见扩大的静脉团多伴有内痔。

4.注意本病应与血栓性外痔、肛痈、结缔组织外痔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方用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可用苦参汤熏洗、消痔膏外敷等法。彻底治疗可做静脉丛剥离切除手术。

三、血栓性外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便时努张或负重努力致痔外静脉血络破裂,离经之血瘀滞而成。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肛缘突然剧烈疼痛,皮下可见暗紫色圆球形硬结、触痛。4.注意本病应与内痔嵌顿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血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方用凉血地黄汤和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用苦参汤熏洗,消痔膏外敷。手术治疗可采用血栓外痔剥离术。混合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脏腑本虚,痔静脉壁薄弱,排便、负重、经产用力致静脉横解,瘀阻肛门而生。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用力屏气或负重、运动后可一并扩大隆起,多伴内痔脱出。

4.内治法可参照内痔治法,外治参见静脉曲张性外痔治法。手术多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法,术中注意皮瓣保留,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节 肛痈 【目的要求】

1.熟悉肛痈的病因病机。

2.掌握肛痈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熟悉肛痈的手术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讲解其定义及特点。

2.讲解病因病机: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湿热下注,形成肛窦炎、肛腺炎,炎症向周围扩散,毒阻经络,气血凝滞,发为肛痈。亦有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肛门周围肿胀疼痛,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易消退,溃后成肛瘘。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位置深隐、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而肛提肌以下的脓肿,部位浅而局部红、肿、热、痛较明显,全身症状较轻。

4.注意本病应与肛周毛囊炎、疖肿、骶骨前畸胎瘤、骶髂关节结核性脓肿相鉴别。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减;阴虚毒恋证,治宜养阴清热、祛湿解毒,方用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外治初起实证用金黄膏;虚证用阳和膏、冲和膏。脓已成,按脓肿不同,采取一次切开法、一次切开挂线法、分次手术等方法。溃后充分引流,日久成瘘者,按肛漏处理。肛痈切开术注意事项有:定位准确,避免损伤括约肌,引流要彻底。【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 肛漏 【目的要求】

1.熟悉肛漏切开术、挂线术、切开挂线术的造应证。了解肛漏手术时括约肌的处理原则及寻找内口的方法。

2.掌握肛漏的诊断和分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肛痈溃后,余毒不尽,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瘘;亦有虚劳咳嗽,邪乘下位,肉腐成脓,溃后成瘘,瘘管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气血。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肛周流脓、疼痛、瘙痒。肛旁有瘘管外口。有明显的肛痈史。因瘘管的部位、性质不同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

4.分类:按内、外口瘘管分单纯、复杂性;按外括约肌深层上、下分高位、低位。5.注意本病应与肛门部化脓性汗腺炎、骶前畸胎瘤溃破等相鉴别。

6.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正虚邪恋证,治宜托里透毒,方用托里消毒散;阴液亏损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外治以手术为主,手术的关键是正确找到内口(简介寻找内口的方法),切开或切除之,将瘘管全部切开,可用切开法,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漏和低位复杂性肛漏;挂线法,适用于外口距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漏;对高位复杂性肛漏者,宜切开低位瘘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瘘管宜用挂线疗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肛裂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肛裂手术的适应证,操作法。2.掌握肛裂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本病早期(新鲜肛裂)以燥热为主(燥热、火热、血热)3日久(陈旧肛裂)以湿热为主。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排便时发生周期性刀割样肛门疼痛和鲜红色少量出血。早期肛裂只有肛管皮肤梭形溃疡;陈旧性肛裂溃疡加深、边缘不整齐。或伴有赘皮痔、内盲瘘、肛乳头肥大、肛窦炎。

4.注意本病应与肛门皲裂、肛管结核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血热肠燥证,治宜清热润肠通便,方用凉血地黄汤脾约麻仁丸;阴虚津亏证,治宜养阴清热润肠,用润肠汤: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润肠通便,方用六磨汤加减。外治可用苦参汤坐浴。

6.手术治疗包括扩肛法、切开法、侧切法、纵切横缝法等,介绍其适应证及操作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脱肛 【目的要求】

1.了解脱肛的三度分类法。2.掌握脱肛的病因病机。3.掌握脱肛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中气下陷,固摄失司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初起能自行回纳,充血,瘙痒,以后直肠各层组织下移,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劳累、下蹲时亦会脱出,不能自行回复,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伴有腹及腰以下坠胀。

4.三度分类法:I度: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不易出血。Ⅱ度:直肠全层脱出,表面呈环状有层次的圆锥状粘膜皱壁,肛门松弛,须用手回复。Ⅲ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Ocm以上,厚实,呈圆柱形。5.注意本病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

6.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脾虚气陷证,治宜补气升提、收敛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外治可用苦参汤熏洗,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或应用针灸法。注射法可用粘膜下注射法,适用于I、Ⅱ度脱肛;直肠周围注射法,适用于Ⅱ、Ⅲ度脱肛。7.手术方法简介。【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息肉痔 【目的要求】

1.了解息肉痔的病因病机。

2.掌握息肉痔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手术疗法。【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迫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里急后重感;多发性息肉常伴腹痈、腹泻。息肉感染可引起,大便时伴便出粘液、鲜血。多次出血者可伴有全身贫血症状。肛门指诊对低位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肠镜、结肠气钡造影检查对本病有重要诊断意义。4.分类:简要介绍息肉与息肉病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5.注意本病应与锁肛痔、肛乳头肥大等相鉴别。

6.内治可分胃肠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脾胃虚弱证,治宜补益脾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治法可选用灌肠法。7.简介其他疗法:注射法、结扎法、电烙法、手术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 便秘 【目的要求】

1.了解便秘的病因病机。

2.掌握便秘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手术疗法。【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燥热内结,情志失调或素体亏虚等,致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功能失常,而便结难出。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排便周期异常:排便次数减少,数日或数十日排一次便,或排便次数增多但无法有效排空;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缺乏便意、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坠胀感等,患者可长期依赖泻药。临床常分为结肠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肛门指诊、电子肠镜可排除直肠器质性疾病,排粪造影、直肠气囊逼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肠运输试验、盆腔MRI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意义。

4.注意本病应与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及结直肠肿瘤等相鉴别。

5.内治可分燥热内结证,治宜清肠泻热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加减;肠道气滞证,治宜行气导滞通便,方用六磨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汤合黄芪汤加减;脾肾阳虚,温阳通便,方用济川煎。外治法可选用灌肠法。6.简介其他疗法:针灸、生物反馈及手术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节 锁肛痔 【目的要求】

熟悉锁肛痔的症状、检查与诊断方法、分期及治疗原则。掌握锁肛痔的早期诊断和肛门指诊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

1.锁肛痔的定义与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火毒内蕴为标;正气不足、脾肾两亏为本。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和转移征象。强调直肠指诊检查的重要性。

4.介绍应进行的辅助检查方法。

5.治疗:应早期手术,了解手术方式与指征。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二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掌握泌尿男性疾病病因病机。3.掌握泌尿男性疾病的治疗大法。【教学内容】

1.泌尿男性疾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强调泌尿男性疾病常见症状辨别。3.泌尿男性疾病的病因病机。4.重点讲解泌尿男性疾病的辨证论治。

5.本章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症状辨别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 子痈 【目的要求】

1.了解子痈的不同病因。2.掌握子痈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房事染毒,睾丸外伤,气滞痰凝等皆可致病。

3.强调其临床表现。开始时发热恶寒,尔后但热不恶寒,口渴溲黄,便燥,附睾肿大,疼痛,拒按,进而睾丸肿大疼痈,子系增粗,痛引少腹。肿势可漫及阴囊,化脓时阴囊红肿光亮,中心软而高起。

4.注意本病应与子痰、卵子瘟等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急性子痈,常见为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或枸橘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橘核丸加减。外治急性子痈未溃者用金黄散、玉露散。慢性子痈用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子痰 【目的要求】

1.了解子痰的病因病机。2.掌握子痰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肾亏损,络脉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附睾。浊痰化热,肉腐为脓,溃后经久不收口而成漏。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子痰好发于青壮年,起病缓慢,附睾上有不规则结节,子系增粗,有串珠样结节,自觉睾丸酸胀隐痛。经年累月后部分坏死化脓,辜丸与阴囊皮肤粘连,皮肤暗红,微痛,脓肿溃后脓出清稀如涎,形成窦道。

4.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浊痰凝结证,治宜温经通络、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方用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气血两亏证,治宜益气养血、化痰消肿,方用十全大补汤合小金丹加减。外治初起用冲和膏外敷,已成脓者可切开引流,溃后药线蘸化腐药引流,脓净后生肌收口,形成窦道者药线拔管后收口。

【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第三节 囊痈

【目的要求】掌握囊痈的诊断。【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内因肝肾不足,恣食厚味生冷,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或久著汗湿衣裤,坐卧阴湿之地,或因搔抓,湿毒自外而入,湿热毒邪凝结,气血凝滞而成痈肿。

3.重点讲解诊断: 阴囊红肿焮热,坠胀作痛,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发热,口干饮冷,尿赤。阴囊蜂窝组织炎者,弥漫性红肿,以水肿为主,不一定化脓。阴囊脓肿者红肿局限,脓肿形成时隆起而有波动感。

4.注意本病应与子痈、水疝相鉴别。5.辨证论治:可参考子痈。【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节 阴茎痰核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点与诊断,掌握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气血瘀阻,化生痰浊,下注宗筋,凝聚成核,肝肾阴虚,痰浊互结。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在阴茎背侧海绵体可触及条索状或斑块状硬结,一个或数个不等,平时感觉不明显。阴茎勃起时可致弯曲、疼痛,甚至影响性生活。

4.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痰浊凝结证,治宜温阳通脉、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敷贴。【教学方法】自学。第五节 尿石症 【目的要求】

1.了解尿石症的发病原因。2.掌握尿石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掌握尿石症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概念及特点。

2.病因病机:饮水偏少,饮食偏嗜,久坐少动,禀赋不足,下焦湿热,气滞血淤,肾虚邪留均可致病。

3.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症状以疼痛为主,肾及输尿管结石者以腰腹部疼痛为主;膀胱结石者以小腹为主,向会阴部放射。多伴肉眼或镜下血尿。X线或B超检查可显示结石影像。

4.注意本病应与急性胆绞痛、急性阑尾炎、肾结核、腹腔淋巴结钙化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用三金排石汤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用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肾气不足证,治宜补益肾气、排石通淋,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简介总攻疗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男性不育症 【目的要求】

1.了解男性不育的发病原因。2.熟悉男性不育的预防调护 3.掌握男性不育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肾气虚弱,肝郁气滞,疏泄无权,痰湿化热,湿热下注,心脾不足,气血两虚系常见病因。

3.强调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本病诊断较易,男女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女方有受孕能力,不避孕而12个月以上女性不怀孕者,即可诊断。具体发病原因应结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4.重点讲解内治方法。内治可分肾阳虚衰证,治宜温补肾阳、益肾填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或羊睾丸汤加减;肾阴不足证,治宜滋补肾阴、益精养血,方用左归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温肾益精,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 阳痿 【目的要求】

1.了解阳痿的发病原因。2.熟悉阳痿的预防调护 3.掌握阳痿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肾气虚弱,肝郁气滞,疏泄无权,痰湿化热,湿热下注,心脾不足,气血两虚等系常见病因。

3.强调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本病为勃起功能障碍,常见临床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IIEF-5评分。其辅助检查有多种,包括NPT、性激素水平等。讲述本病时应一并讲述勃起生理及NO-cGMP通路与勃起相关性。中医则重在肝肾心脾与勃起生理之间的关系。

4.治疗上重点讲解内治方法。通过讲解肝肾心脾与勃起生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勃起的中医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八、九节 精浊 血精 【目的要求】

1.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2.掌握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掌握前列腺的检查方法。4.了解精囊炎的特点。【教学内容】

1.概述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历史概况。

2.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和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3.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4.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5.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之间的关系及精囊炎的辩证论治。【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十一节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癌 【目的要求】

1.熟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2.掌握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掌握急性尿潴留的处理方法和手术适应证。【教学内容】 1.阐述本病的特点。

2.病因病机:本病之本在于老年肾气渐衰,痰瘀互结,三焦气化失司。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

4.注意本病应与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相鉴别。

第四篇:中医外科学三基试题

中医外科学三基考试试卷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直肠上、下静脉丛的划分是以什么为界线()A.肛直线 B.肛门白线 C.齿线 D.肛管直肠环 2、在正常情况下,粪便主要储存于()

A.直肠内 B.结肠内 C.乙状结肠内 D.直乙交界处 3、齿线以上直肠粘膜对痛感迟钝的原因是由于()A.交感神经支配 B.副交感神经支配 C.体神经支配 D. 植物神经支配 4、肛门的神经支配是()

A.阴部内神经的分支 B.交感神经的分支

C.副交感神经的分支 D.以上都不是 5、哪个疾病不适合肛门镜检查?()

A.肛裂 B.混合痔 C.直肠炎 D.直肠息肉 6、肛肠科最常用的检查与治疗体位是()A.侧卧位 B.截石位 C.蹲位 D.膝胸位 7、用滑润的‘铤’作为检查治疗漏管的探针,首见于()A.《五十二病方》 B.《内经》C.《外科全生集》 D.《山海经》 8、漏管是以什么命名的?()

A.部位 B.症状 C.形态 D.疾病特性 9、肛门周围痈疽包括()

A.肛门痈 B.悬痈 C.坐马痈 D.以上都是 10、尖锐湿疣是一种性病疣,由HPV感染所致,其潜伏期为()A3-15月 B1-10月 C6-18月 D1-12月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4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4个,答题时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

1、清热凉血法适用于风热肠燥型便血,方剂选用()A.凉血地黄汤

B.龙胆泻肝汤 C.黄连解毒汤 D.槐角丸 2、肛内有堵塞感,应考虑下列疾病()

A.直肠粘膜内脱垂 B.直肠前突 C.直肠肿瘤 D.直肠炎 3、痔瘘疾病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A.疼痛 B.小便不利 C.水肿 D.发热 4、陈旧性肛裂应包括()

A.炎性外痔 B.哨兵痔 C.陈旧性裂口 D.肛乳头肥大 5、大便时无脓血、粘液,仅有排出困难,应考虑哪些疾病()A.Ⅲ期内痔 B.直肠前突 C.直肠粘膜内脱垂 D.耻骨直肠肌肥厚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 〉〉)中说:“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在当时,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2、“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劀杀之齐。”祝药即是,齐是。3、王维德把复杂的外科疾病分为阴阳两类,如痈阳,疽阴等,主张以“阳和通腠,”的原则治疗阴证,并主张“以消为贵,”,反对滥用刀针。

4、瘤的发生原因,明代薛已认为:“夫瘤者瘤也,随气凝滞,皆因。”

5、后人对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的评价是“列证最详,”。从学术思想来看,该书重视。

四、问答题(共30分):

1、为什么门静脉高压者“痔出血”不宜手术结扎?(10分)

2、肛周脓肿在手术中应注意什么?(10分)

3、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是什么?(10分)

五、病案分析(20分)

1、患者,男,43岁。自述前两日因大便干结,排便努责后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行走不便,触之肛门左右两侧各有一樱桃大小的肿物,压痛明显。咳嗽、行走、坐位时疼痛加剧。

专科检查:截石位3、9点肛门缘各有一青紫色圆形肿物,直径约1cm,质稍硬,触痛明显。

要求:⑴诊断

⑵病因病理

⑶治则及代表方剂

⑷外治药物及手术名称

中医外科学答案

一、1.C 2.C

3.D

4.A

5.A

6.A

7.A

8.B

9.D

10.D

二、1.AD 2.ABC

3.ABCD

4.BCD 5.BCD

三、1.山海经 砭针

2.敷药 疮面平复 3.温补气血 以托为畏

4.脏腑受伤 气血乖违

5.论治最精 脾胃

四、1、直肠上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回流,且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附近互相交通,使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相通,在门静脉高压患者,此处是一侧支循环,故门静脉高压者“痔出血”不宜手术结扎。

评分标准:本题为10分。其中“直肠上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回流”,“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附近互相交通”,“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相通”,“在门静脉高压患者此处是一侧支循环”五句话均为关健句,每句话各占2分,每少一层意思扣2分。2、⑴定位要准确 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俟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⑵切口 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⑶引流要彻底 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⑷预防肛瘘形成 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肛瘘内口,可防止肛瘘形成。

评分标准:本题为10分。每一个注意事项占2.5分,共计10分。在每个注意事项中叙述不完整可酌情扣分。

3、功能性出口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粪便排出不畅或便后仍有残便感,甚至排出困难。⑵肛内下坠或肛内有堵塞感、堆积感。⑶大便或干或稀,或交替发生。⑷部分病人需用手辅助排便。⑸部分病人有会阴或直肠内坠痛。

⑹部分病人有乏力、纳差、焦虑、烦躁等全身症状。

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耻骨直肠肌肥厚,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因素所引起。

评分标准:本题为10分。其中每一组临床表现各占1分,叙述不完整酌情扣分,每一个病因各占1分。

五、1、⑴血栓性外痔(双侧)

⑵因大便秘结,而在排便时用力过猛,致痔外静脉破裂,血块凝结而形成血栓。⑶治宜清热凉血,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⑷外治用苦参汤洗,外敷黄连膏。手术名称为血栓外痔剥离术。

评分标准:本题为20分。要求⑴占6分,只答血栓性外痔得3分;要求⑵占4分;要求⑶占5分,其中治则、代表方剂各占2.5分;要求⑷占5分,其中外治药物、手术名称各占2.5分。

第五篇: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第一单元 疮疡 一.疮疡 暑疖

1.内治: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2.外治:

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2)珠疖:清黛散 3)成脓:切开排脓

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5)并发湿疮:清黛散 疖病

1.内治: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 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

二.疔疮 颜面疔

1.内治: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外治:

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

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 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 1.外治:

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 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三.痈 颈痈

1.内治: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银翘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

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 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四.丹毒

1.内治: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1)头面者:─普济消毒饮

2)胸腹腰胯者:─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3)下肢者:─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4)新生儿丹毒.毒邪内攻者:─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发 锁喉痈 1.内治:

1)初起:.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 2)溃后:清养胃阴─益胃汤 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

有头疽 1.内治:

1)初期.溃脓期: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 2)阴虚火毒炽甚:─竹叶黄芪汤

3)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托里消毒散 4)收口期: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 2.外治:

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 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 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

六.无头疽 附骨疽 1.内治:

1)初起:清热化湿.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2)成脓: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3)溃后: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清热化湿─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散.2.外治:

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七.走黄与内陷

1.走黄:凉血清热解毒 2.内陷:

1)火陷: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2)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3)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八.瘰疬 1.内治:

1)初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

2)中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逍遥散合二陈汤 3)后期: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 2.外治: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

九.流痰 1.内治:

1)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 2)中期:扶正托毒─透脓散

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 阴虚火旺者:养阴除蒸─清骨散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 2)中期:切开引流 3)溃后:五五丹.第二单元 乳房疾病: 一.乳痈 1.内治:

1)初起: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 3)溃后:排脓托毒─四妙汤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乳癖 1.内冶:

1)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冲任失调者─二仙汤.小金丹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 1.内冶:

1)肾阳虚者: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 2)肾阴虚者: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 2.外治:参照乳癖.三.乳腺增生病 1.内治:

1)肝郁痰凝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六神全蝎丸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温阳化痰─二仙汤合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四.乳衄 内治: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五.乳岩

1.情志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毒蕴溃烂:解毒扶正─化岩汤 4.气血虚弱:调补气血─归脾汤

第三单元 瘿 一.气瘿

内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

内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三.石瘿:

内治:化痰软坚.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

第四单元 皮肤病: 一.热疮 1.内治:

1)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 2)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增液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缠腰火丹

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逍遥散.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疣

1.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 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趾疣丝状疣.四.癣 头癣

白秃疮肥疮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五.疥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 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六.接触性皮炎

1.内治:清热解毒.利湿 1)上部者: ─消风散 2)下部者: ─龙胆泄肝汤

3)严重者: ─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 2.外治:

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

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

七.湿疮 1.内治:

1)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二妙丸 湿重于热者: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除湿胃苓汤

2)血虚风燥证:宜养血祛风.消热利湿─四物汤合萆解渗湿汤 2.外治:

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 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婴儿湿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导赤汤 2.外治: 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 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八.药物性皮炎 1.内治:

1)风热证:祛风清热─消风散

2)湿热证: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

3)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

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

九.瘾疹 1.内治:

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

十.牛皮癣 1.内治:

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 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 2.外治:

1)风湿热证: 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白庀 1.内治:

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 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

十二.粉刺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 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十三.多形性红斑 1.内治: 1)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

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

十四.结节性红斑 1.内治:

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 2)表证解后: ─桃红四物汤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

十五.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白玉膏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

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

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 重者─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内治: 实证:

1)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 虚证:

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 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

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 便秘:

1)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2)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 2.外治:熏洗法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

1)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脱肛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 一.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 实证:疏导法.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 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二.前列腺增生症

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 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

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失禁.遗尿: ─螵蛸丸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

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1.内治: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

二.臁疮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三.脱疽 内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5)肾虚证:

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

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

六.肠痈 1.初期: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

下载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外科学

    201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疮疡 一、 疖 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暑热浸淫:清暑汤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五......

    中医外科学讲稿(四)(五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前阴病 第一节概论 一、概 论 泌尿、男性前阴病,主要是指男性部分外生殖器疾病及与男性尿道通路梗阻有关的前列......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2013级针灸推拿专升本业余本科班 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中医外科学》这门科目的学习。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还有书本......

    [医学精品]中医外科学生产实习指导

    中医外科学生产实习指导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 中医外科教研室 郝福明 班秀芬 石志强 【目的要求】 通过毕业实习,实习医生要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养成病人至上的良好医......

    2018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2018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5篇材料)

    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推荐5篇)

    《中医外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定制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中医临床病案学习心得

    《金匮》甘麦大枣汤治疗神经官能症案 云南中医院 研究生院(650032红梅 . 摘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说:“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