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故事----你害怕失败害怕得要死吗
小故事----你害怕失败害怕得“要死”吗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的攻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攻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也许,我们会在心中嘲笑鳄鱼的愚蠢与懦弱。可遗憾的是,许多时候,当挫折接踵而至,当失败如影随形,我们不也曾像鳄鱼一般,放弃所有的努力而静静地听任命运的安排吗?
第二篇:你害怕公众演讲吗
24年前,我曾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观看大量影片视频,并且进行数小时的采访,再凝结剪辑成一段24分钟左右的短片。显然,这是一项对内容进行管理的工作。在CBS我们拥有价格非常昂贵的控制室,从高端的机器到低端的提词器,所有这些价值不菲的机器的功能今天都可以用PPT替代。我们会邀请大量商界、政界、学界的嘉宾来到设在曼哈顿的高压演播室。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人感到舒适,或者看起来舒适一些。等他们放松下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提出令他们坐立不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了。
不要“死于PPT”
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会因为你的PPT就做出投资决策,反而人们会根据对演讲者的印象而决策。
一个给力的演讲包含的最重要元素,可以用金字塔来呈现,这个金字塔与电视传播时使用的元素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可以尝试着把多年来在电视行业的经验迁移到商界领域与读者分享,因为所有的公众演讲,目的无非都是希望能够做出给力的传达。
如果你在商界中打拼,肯定听说过“死于PPT”。因为你的PPT内容太紧密,罪魁祸首就是这些项目符列表和柱形图,人们往往以这样的方式大量堆砌数据。需要将对PPT的关注转移到演示者自身上来。因为没有听众会因为你的PPT而作出决策。每一次的IPO上市融资几乎都会涉及数以亿计的资产,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会因为你的PPT就做出投资决策,反而人们会根据对演讲者的印象而决策。
在所有的商务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而演讲者传递出的信息就反映了管理的质量。图表和PPT的作用只是支持演讲者。商务演讲首要的关注点是讲故事,而不是让PPT讲故事。
把听众的受益讲出来
准备演讲时,你要像思考自己的需求一样思考听众的需求。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讲好故事是一个挑战呢?如果它是单向性的,这一定是挑战。但我认为,更应该将它看做一个循环的过程。演讲的另一个名字叫说服,起源于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雄辩术:意味着把听众从A点移动到B点,即初始及最终位置的变化。在A点,听众会以三种状态进入你的演讲:(1)缺少信息(2)充满疑惑(3)有阻抗。而B点则是信息不足减轻、疑惑降低、阻抗减小的终点,是你希望听众行动或达到的目标。(图2)
为了让听众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就需要为听众考虑、着想。这意味着你需要考虑听众的想法、需求和疑虑。准备演讲时,你要像思考自己的需求一样思考听众的需求。以销售人员与客户为例,销售人员往往突出产品的性能和特征,而销售总监需要提醒他们对客户提及客户可以从中得到的好处,达到双赢才是成功的商务沟通。
如何确保你的听众能得到他的收益呢?WIIFY是What’s In It For You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在这件事中对听众的好处是什么,而不是演讲者。这就迫使演讲者考虑听众,你传递的内容对听众的收益是什么,如何才能表述这些收益呢?在你准备自己的演讲时,要随时可以停下来,加上这句话“这对你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正在讲述产品的特性,停下来,加
上这句话;如果你正在筹资,正在阐述自己的商务模式,停下来,加上这句话“这对你很重要,因为„„”。
将对方的好处说出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这对你很重要,因为„„”“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我要告诉你这件事?”适当添加这些表述,可以增进听众对自身收益的理解。
所以金字塔的第一层就是将B点和WIIFY有效地结合起来。你可以把B点和WIIFY看做是一个架构,在这个架构中是你的演讲。B点表达的是你想要什么,你希望听众行动或达到的目标。WIIFY传递出来的是听众想要什么,哪一个都不能被遗漏。
制作给力的图表
你需要降低听众的搜索时间,把信息清晰地放在上面。
金字塔的第二层是PPT和图表。尽管我把PPT的功能降格到只是作为演讲的支持,但它的确也是成功演说中不可或缺的“面包和黄油”。当PPT出现图表等数据时,选择好的形式可以帮助你与观众互动更加省力。简化柱状图的方法包括:
◇最小化搜索速度
◇数字对比,将数字清晰地放在柱状图而不是坐标轴上
◇清晰的图像
◇有色标的标签
你需要降低听众的搜索时间,把信息清晰地放在上面。让你的传达是可以读出来的不同颜色标记。也就是,少即是多。为了使你的页面内容得到清晰传达,务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应该用标题展示,标题中不需要各种介词、助词或动词。我们要展示的是标题而不是句子。
第二点,不要换行。在PPT中使用换行,听众就会很辛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你的内容都在一行中间,无换行。
第三点,使项目符在语法上成为平行结构。当你讲述的内容有平行结构时,你会发现每一行都以相同的方式开始,听众就会看到一种模式。听众扫一眼就明白你的意思,然后继续关注你。
如何做到不紧张
建议大家设计演讲的时候,就要想象成是针对每个人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金字塔的第三个层面是关于传达的艺术,即传递技巧。记者总会问我:怎么样才能不紧张?马克吐温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演讲者,紧张的人和撒谎的人。很多年前,《时代周刊》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让人选择十项最害怕的事物,而公众演讲居于首位,可见大家都害怕公众演讲。
控制紧张情绪的要点有三步。第一是要让你的内容明确化。想清楚你要讲的所有内容,把你和听众不需要的内容丢掉,并把剩下的内容提炼概括成不同主题(主题不要超过4-5个),再把主题进行逻辑层次的划分。这样当你走到公众面前时,你能彻底地、清晰地了解你的问题。第二是口语化。口语化不是宣读讲稿,而是就像你面对听众说“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你需要练习你的演讲,就像有人在真的看你一样。口语化练习是克服公众演讲恐惧的一个有力工具。第三,要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以罗纳德•里根总统为例,作为史上最杰出的演讲者之一,里根带给人的感觉是他和大家是平等的。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每个人都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他让大家感觉在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对话。里根的特点在于,他非常具有对话性。这也正是我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一个要点,让你的演讲更像是一个对话。
你可能会问:他是怎么练就对话性演讲的呢?这种能力在他结束演员生涯后做政客之前就发展起来了。里根曾有8年时间作为通用集团的代言人,主持和解说一系列的视频。他不用表演,只给出开场白和结束语。因此他需要跟观众进行交流,尽管观众不在现场。观看他这段时间的视频,即使在他国会演讲的37年前,还是可以看到国会咨文讲话和通用电气讲话的相似之处。里根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他有能力做到对话性。我建议大家设计演讲的时候,就要想象成是针对每个人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倾听是回答的基础
提问者的问题是藏在线球里的,你的任务就是解开线球找出问题。
金字塔的顶端是问答环节,这涉及到最后一个要点,就是如何有效倾听。让我们看一看老布什的表现对当年总统竞选的影响。那一年的8月14日共和党大会结束后,克林顿遥遥领先,而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老布什有所反弹。因为第三个独立竞选者佩罗的加入,克林顿的支持率又有大比率下滑。此时他们进行了一场电视辩论。在辩论之后,老布什的支持率跌到了谷底,所有政治评论家都归因于他回答问题环节的失败。当一位黑人女子向他提问时,老布什正在看表。因为没有听清问题而四次答错,扯了很多不相关的问题,让人们知道他根本没有听。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没有在听”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回想一下你的过往经历中,可曾因为没有在听别人说话而谴责别人或被谴责?因此,在问答时最重要的是先停下来,不要企图去想出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是听清别人问的是什么。提问者的问题是藏在线球里的,你的任务就是解开线球找出问题。回答问题有很多技巧,但前提是理解问题。唯一理解问题的途径是积极倾听。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不充分考虑金字塔的整体,就不可能有一个成功的演讲。如果你有好的故事,却没有好的PPT,那么所讲的故事就是失败的。同样,你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有一张像CBS那样风格简洁的图表,但如果以紧张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你还是会失败。即使你故事清晰,表格简洁,能像里根那样交流,可是一旦大家提问时你却在看表,这同样不行。因此,如果想进行一个有影响力的演讲,就要把所有的因素都整合进去。如何把这些要素更好地运用到商务演讲的实践,我想引用中国儒家思想荀子《儒效篇》的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第三篇:害怕失败的人就不是年轻人人生哲理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从来没有失败过。有挑战,就必然会遭遇失败,那些有远大目标的人常常会经历更多的失败。可是,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惧怕失败的人,已经提前步入了人生的暮年。
年轻人理应具有挑战精神,即使被老人劝阻“不要这样做”,也必须要有说出“无论说什么我也要干”的敢于违抗权威的勇气。年轻人就要不怕失败,敢于坚持自我和挑战权威。
说自己没有失败过的人,也就是等于说自己从来没有挑战过。
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什么都不做的人自然不会失败,那些越积极勇敢地工作的人,失败自然会越多。我们知道,新兴企业的成功率只有10%,但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勇气去挑战,便无法开辟出新的道路。
在学校里,比如说在棒球队或足球队里,那些抱着“想成为替补选手”的志向而参加的人中,有一半能够实现目标。在成为正式选手后,接着不少人又会列出想要参加地区大赛、参加全国大赛等目标,这样一来,目标越高,难度就越大,遭遇挫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想想看,若是有人设定了一个想要拿奥运会金牌的目标,那么有99.99%的可能,结果会以失败而告终。
任何领域都是如此,目标越高,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如果一开始人们就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接受挑战,导致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才是比失败还要坏的结果。
我自己就遭遇过无数次的失败,这是难以避免的。只要不断接受挑战,就会不断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降低目标,自然就能避开失败,但那样的人,是毫无挑战精神的,这样贫乏的人生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我们必须明白,从来没有失败过正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失败多的人,说明接受过很多次的挑战。所以,请不要惧怕失败,请满怀勇气接受挑战。
第四篇:演讲你没有理由害怕
心理学表明:在一些公开场合演说,谁都会怯场。这很正常,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演讲家也难免于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初涉演讲或短经“沙场”的学生?其实怯场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消除、转移、调节当时的那种紧张情绪,从而战胜怯场。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怯场心理呢?咱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试试。
一、充分准备让你心中有数。
心中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该说什么,你肯定怯场。演讲肯定得“胸有成竹”,而要有“成竹”你就得细细透析那个题目,不管命题的还是即兴的,你自己要搞懂,要娴熟,要以一种研究的精神去理解选题,要以一种创作的心境去酝酿思考,要以一种实战的方式去现场演练,把“胸外”之“竹”变成“胸中”之“竹”。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找到感觉,而找到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拿到一个题目后,你可以像写作文那样先列一个提纲,把演讲的框架明确下来,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成稿,然后理解记忆;要像真正演讲那样虚拟现场,实打实地操练几次,总结得失。上台时根据你的讲稿,和已有的“虚拟演讲”经验进行就可以了,如果临场你能够灵活发挥那就再好不过了。切记:千万不能死记硬背演讲稿,否则你绝对会出问题。即兴演讲,你依然可以打腹稿,先搭主架,再添砖瓦,当然,你更需要激发灵感。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功夫在诗外,平时你得多积累知识、素材;“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得多操练,才能提高。
当然,你还应该有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思想,并且尽可能的深刻,因为这本身就注定了你将胜人一筹,高人一等。
二、良好的心态让你未战先胜。
紧张、怯场也是一种自信心的不足。如果你自己都不信任你自己了,最好别去演说。只要你有备而去,不妨自我感觉良好一点,来点精神胜利法,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绝对高度,当然你没有必要表现出十足的傲气,只是心里那样“感觉”就够了。
假如你并不欣赏这种“我必胜”的风格,不妨以寻常的心态去应对,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紧张、怯场其实是期望值过高,思想包袱过重,怕失败的压力过大使然。你可以这样想:“能不能拿第一无所谓,只要尽力就行,讲了我要讲的,展示了我要展示的就ok了!”抛下一切思想包袱和其它杂念,轻装上阵,也就无所谓紧张、怯场了。这也是为什么每到体育大赛之前,教练都会给队员做“放松保健操”的原因。你看,那些平时表现并不是最棒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能得冠军,那并不是意外得胜,而是因为他心态极佳,发挥超常。
三、绝对的坦诚让你只赢不输。
怯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演讲者没有打开自己的心灵,不敢说内心话,这其实是虚荣心在作祟。有道是“扯下遮羞布,坦诚出美文”。可是许多初学者却总是喜欢做作、善于包装、刻意伪装,演讲起来把自己都“搞丢”了,谁愿意去听一个“几不像”的演讲呢?
演讲就是要说心里话,说心中急欲一吐的话,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思想和认识,当然那还应该是新颖独到并且有相当思想高度的见解,而非人人皆懂的、耳朵都听得生了茧子的“老三篇”。哦,还得注意,这并不是要你尽拣你喜欢的去说,你所说的必须服务于演讲的主题,必须健康向上,必须符合你的身份,必须有分有寸,不能“坦”得太白,不能“诚”得太过火。吸引力来自个性,感染力来自真诚,震撼力来自主见。“言为心声”,讲自己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还怯场什么?
四、巧妙应变让你双保无险。
不少同学害怕当众说话,原因就是怕卡了壳、出了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演讲中不出任何差错,关键是你怎样去灵活地、自如地处理好。
其实思维断路太正常了,要不有的成年人说话、讲演、报告为啥还“嗯”“啊”“这个这个”呢?无数的演讲实践和心理学原理都表明:就算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一切表达都变得非常地自然。如果你平时对人说话有“哑话”、“漏嘴”、“点炮”并能马上应急应变、自己给自己打好圆场的经验,那你在演讲时出了卡壳、忘词、错语、话筒没声、听众骚动、纸条索问等意外时,一定会见机行事,随之应变,巧妙地挽回局面,因为你已经进入和平时谈话一样自然的、交流的演讲状态中。
着名诗人汪国真在北京某大学演讲时,有学生提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我在一个中学生的笔记本上读到的诗,都比你写得好,你对此有何评价?”这显然是成心捉弄,让人尴尬,但这没能难倒汪国真:“首先,我敢肯定你那个笔记本,不是我读中学时曾经送给一个同学的那个笔记本!(笑声)因为那时我还不是很有诗心,最多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分是诗!(大笑)”诗人先机智地把自己摆脱出来,“再说,我也不知道你提到的这位中学生,是他的某一首诗比我写得好,还是所有的诗都比我写得好,即便是所有的诗都比我写得好,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中国有句老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笑声、掌声交织一片)诗人毫无畏惧,巧妙应变,既免了难堪,又一下子活跃了气氛,展示了风采。
第五篇:你是否害怕公开演讲
你是否害怕公开演讲
一项研究指出,人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公开演讲。喜剧演员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曾就此调侃道:“参加葬礼时,躺在棺材里都比致悼词要舒服。”
有不少研究表明,害怕公开演讲在大多数恐惧排行榜榜单上都名列前茅。
戴尔卡内基培训学校(Dale Carnegie Training)首席学习官迈克尔克罗姆(Michael Crom)说:“公开演讲显然不在一般人的‘舒适区’之内。你需要为各种情况做好准备。”他回忆起有一次在医疗会议上演讲时的情形:“我最后一个演讲。时间已经很晚了,排在我前面的人讲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关闭设备了。所以突然之间,我就没法再借助演示文稿(PPT)或图像了。”
对许多人来说,听众急着离去而自己又失去PPT这根“拐棍”,将意味着一个职场噩梦变为了现实。
Dramatic Resources的杰夫丘奇(Geoff Church)指出,人们对于公开演讲的不情愿,可能导致荒谬的情况:“你会看到,大家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一次演示,然后在乘出租车去见客户的路上才决定由谁来作演讲人。”Dramatic Resources是一家借用舞台技巧的商务培训企业。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信息学院及历史系教授保罗爱德华兹(Paul Edwards)说:“怯场的原因各种
各样,但主要是因为经验不足。人们不善于公开演讲的其他原因包括,他们看到了反面典型——即周围那些不善于演讲的人——而且把那些人不好的习惯和模式都学会了。”
此外,由于大多数人公开演讲的机会不多,他们往往会像小孩子看待考试一样,将这当成一种煎熬,而不是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
另一个问题是,商界人士常自视为沟通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在会议或社交场合通常表现得不错,但在公开演讲上表现得则没那么好。
沟通与演示技巧咨询机构Working Voices的尼克斯莫尔曼(Nick Smallman)表示,很少有人采取什么行动去克服恐惧,因为出色的演讲具有什么价值,大家并不十分清楚。他说:“大家没有认识到它对公共关系起到的积极作用。”
丘奇建议大家问问自己:当某个人站到台上影响听众时,他看起来像是什么?“人们假定,如果你讲话讲得好,你就是一个领袖型人物,不管你实际上到底是不是。这真的很不公平。”
如果讲得不错,公开演讲还能提供一个机遇,让你给一些平常接触不到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爱德华兹指出,公开演讲带来的好处可能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网上视频演示和TED大会演讲等事物的迅速增多意味着,我们正转向注重口头表达的文化。
斯莫尔曼把演讲技巧比作学骑自行车:“你只需要重新训练大脑。你需要练习,不过,一旦掌握之后,你的水平就再也不会掉下来——从此再也不必为此事担忧了。”
再者,由于大多数人的演讲本领都太差了,你只需表现得“还成”就足以让自己光芒四射。丘奇解释道:“这里面存在着一种‘平庸默契’。你把幻灯片的顺序摆正确,人们就会夸奖你做得挺好。但其实这并不算挺好;因此,如果你做得确实好,人们就会认为你才华出众。你得到的回报完全超出你付出的努力。”
说到如何提高公开演讲技巧,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但一般认为前者更重要。请记住,下面这些提示对你准备发言或演讲会有所帮助:
● 一定要了解听众,写发言稿时想着听众。爱德华兹指出:“书面表达很有效的句子,从嘴里讲出来往往效果不怎么样,因为这些句子可能又长又复杂。”
● 构思方面讲求叙事和重复。大多数人只能从你的演讲中吸收三个要点,所以列出九个要点是没有意义的。
● 准备的资料越多越好。这能让你胸有成竹,如果后面还有问答环节,资料随时能派上用场。
● 练习——独自练习或当着同事、家人的面练习都可以。这是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演讲技巧:致颤抖的废物
点心们》(Presentation Skills for Quivering Wrecks)一书的作者鲍勃埃瑟林顿(Bob Etherington)表示:“把练习的过程录下来可能是个好主意,但不要对着镜子练习,因为那样做可能非常分散注意力。”
● 不要照本宣科。否则,你很难跟听众建立联系。可以使用讲稿,不用努力把整个演讲都背下来。
● 不要企图使用自动提示器。埃瑟林顿说:“新闻播音员在使用自动提示器时神色如常,是因为人家练的就是这个。”
● 分清正式讲话与非正式讲话的区别。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去掉“发声的停顿”——“嗯”和“啊”。曾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沃达丰(Vodafone)行政总裁维托里奥科劳(Vittorio Colao)共过事的辅导师马丁纽曼(Martin Newman)解释道:“当你在会上发言时,这类停顿传达出的信息是:‘我还在想,所以请别打断我’。但你作为演讲人的话,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人打断你的。”
● 引导要非常明确。当你在小组里发言时,你谈话的主线是由其他人的问题、疑问和插话决定的。在公共场合演讲时,应想办法弥补这一主线的缺失。
● 预判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演讲过程中解答这些问题。这样的话,听众就会感觉像是在和你对话。
● 变换声调和重音,用好肢体语言。纽曼表示:“一
定要站稳。想想布赖恩梅(Brian May)等著名吉他手是如何站立的。你要像他们那样脚下生根。”
● 抛掉PPT,或者至少减少对PPT的依赖。PPT往往是管理学行话的视觉等价物,披着专业主义的外衣,却让想传达的主旨变得含混不清。如果你照着PPT演讲,那么听起来你就像是在朗读。此外,PPT做得复杂了,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爱德华兹表示:“只有不再使用PPT,才能让演讲变得生动活泼。”
● 结尾部分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多数人在收尾时会说,“我想,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他们的肢体随即松垮起来。埃瑟林顿的建议是,先做个总结,然后呼吁大家采取行动:“人们期待演讲人在收尾时告诉大家做点什么。让他们唱唱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