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5 10: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

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邮发〔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商务主管部门,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全面贯彻《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落实《国家邮政局关于做好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国邮发„2011‟30号)、《商务部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商贸发„2010‟239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邮政管理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的合作,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快递服务是面向生产和民生的现代服务业。网络零售是网络化的新型零售形式,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相互依存、互为支撑,业务合作日趋紧密、关联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两个市场的发展壮大。同时,在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衔接不顺畅、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运营配套、信息共享等方面仍存在着差距。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消除发展瓶颈,释放产业活力,实现产业共同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合作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统筹快递市场与网络零售市场长远发展要求,优化发展环境,健全产业联动政策,消除协同发展障碍,推动快递服务转型升级,促进网络零售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协调推进。政府部门、企业要分别发挥产业引领和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快递与网络零售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竞争实力,推动两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平等互利,互信合作。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间开展合作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双方利益,坚持双方自愿、互利共赢、友好诚信,夯实互信基础,不断推动合作深化。

消除瓶颈,以点带面。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最终用户、双方企业共同关注的制约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扶持力度,形成重点带动、整体推进。

三、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优化协同发展政策环境。

积极争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协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实现《快递服务》标准与《电子商务模式规范》、《网络购物服务规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的有效对接,推进快递服务和网络零售协同标准化、一体化进程。统筹协调双方资源优势,在快递节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重合地区建立协同发展示范基地。深入 开展协同发展热点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为相关政策出台提供理论支撑。

(二)推动双方信息共享、标准对接。

推进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对接机制建设,加快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推动快递统计监测系统与网络零售统计监测体系、统计监测网络对接,逐步实现行业统计信息的共享与交换。逐步建立基于快递服务和网络零售的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满足政府职能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发布、查询、交换需求。鼓励行业间、企业间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完善信息系统,建设面向网络零售的快递配送信息开放式平台,加快快递信息系统与网络零售系统的融合进程。

(三)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诚信度,增强消费者信心。加快实施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和信用分级管理,支持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向消费者提供信用评价信息。推进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的互通、互联、互评、互认。建立健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实时向社会推荐诚信企业。

(四)鼓励快递企业构建与网络零售配套的服务体系。

鼓励和引导快递企业在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重合地区建设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有条件的可形成自主航空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揽收、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针对网络零售的特点,鼓励快递企业开发多品种、个性化服务的产品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网络零售差异化需求,构建“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

(五)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支持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构建合作发展平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鼓励快递企业提供和开发符合网络零售需求的代收货款、保价快件、验货签收等增值服务,促进业务合作深化。积极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以促销活动联动和业务分流联动为主的业务协同机制,减缓业务旺季网络零售对快递服务压力。引导具备条件的快递企业建设“仓配一体化”的快件处理中心,推进快件的一站式、规模化、集约化进程。探索构建农村快递服务模式,加大网络零售向农村的拓展力度,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鼓励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联合经营或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一体化整合。

(六)深化安全领域合作。

制定涉及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领域的联动性安全措施。积极推动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与商品流通回溯机制的对接,逐步实现对商品储存、销售、运输等重点环节的一体化安全监控。进一步促进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应急预案对接,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加强信息领域安全管理,防范用户信息泄露。鼓励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加强信息沟通,确保信息传递安全。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展安全业务培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七)提升快递服务网络零售科技应用水平。

支持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加快推广无线射频识别、导航定位、商品服务追溯等创新应用。鼓励快递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专用技术装备,推进重点快递企业普遍使用手持终端(PDA)设备,提升网络零售快递服务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快递企业开发应用网络在线工具,推进快递解决方案与网络零售业务流程的融合。

四、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有关要求

国家邮政局、商务部将统筹协调,建立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政策解决问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尽快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密切沟通,抓出成效。

双方行业协会组织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相关工作开展。中国快递协会要积极落实《快递服务》标准,扎实推进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工作,促进快递企业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品牌专业化建设。

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展广泛合作。快递企业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链联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大力支持网络零售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上下游互利共赢。电子商务企业要着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深化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加强与快递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业务联动,提升协同水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请将《意见》落实情况分别报国家邮政局、商务部。

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服贸发【2011】4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连锁经营等逐步推广,龙头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有序推进,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日趋完善,行业协会作用逐步显现。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拥有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为“十二五”时期家庭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家庭服务业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供需缺口大,从业人员稳定性较差。二是家庭服务企业“散、小、弱”,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三是家庭服务员职业技能偏低,服务质量不高。四是企业经营方式粗放,服务同质现象普遍。

为促进“十二五”时期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服务民生、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宗旨,抓住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这一主线,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切入点,以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和从业人员培训为支撑,逐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满足居民家庭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力争在中心城市各建一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努力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优质、实惠的服务;加大力度培育家庭服务企业,力争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各培育2-3家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好的家庭服务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0万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和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科学谋划,把握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律。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根据区域经济、产业优势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研究制订科学的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企业培育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规划制定与落实工作。要做好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增强家庭服务业规划的可操作性,不断优化网点布局。依托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组织企业定期报送有关数据和信息,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状况,逐年上报和发布行业发展报告。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庭服务市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快家庭服务业法规、标准制定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性规范标准。要加快出台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管理办法,明确管理部门和运营主体权责,对业务范围、运营流程、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予以规范。各运营单位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调配、资质认定、质量监督、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家庭服务标

准化体系,抓紧出台《家庭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办法和标准。要加快家庭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客户服务跟踪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估体系和公示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做到让广大群众消费有选择、维权有渠道、服务有保障。

(三)加快网络中心建设,完善和增强服务功能。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建单位,鼓励第三方参与运营管理,确保符合《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规范》的各项要求。

网络中心要积极探索建立高效的运营机制、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更多诚信、优质企业加盟。要增强服务功能,强化供需对接等基本服务,为加盟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产品推荐、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公益资源调度等服务。要完善会员沟通交流机制,掌握加盟企业相关信息,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服务评价制度、服务对象质量回访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家庭服务的标准体系,实行加盟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

网络中心要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广泛运用新技术,利用语音呼叫、网络、短信、传媒等多种手段,努力实现“互联网、语音网、无线网”三网融合。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研发增值服务,提高网络中心的营利能力。

(四)培育家庭服务企业,形成一批连锁经营的企业品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选择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企业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连锁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改善办公条件,增添服务设备,完善水电、通讯、消防等配套设施,实现形象标识和风格、商标和字号、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借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广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帮助中小家庭服务企业解决服务场所问题,引导其深入到社区和郊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点,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指导企业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连锁门店管理信息化和服务员求职报名、岗前培训、签订合同、跟踪回访、工资结算、服务评价、绩效考评等全过程信息管理。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培训工作责任制,抓紧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科学选择,严格监督验收,充分保障就业。培训任务应主要依托大型家庭服务企业,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申请、地市级主管部门审查、招投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省级主管部门确认、国务院相关部门备案的实施主体选择认定机制。

培训机构要积极完善教学条件,添置教具,建立实际操作间。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注重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优先培训市场紧缺业态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基地式培训、滚动式培训、合作式培训,实现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教学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的紧密衔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面向中高端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骨干师资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职业素养,从培训环节上稳定从业人员队伍。

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的后期管理,为毕业学员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与诚信、规范的家庭服务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及时跟踪反馈用人单位和学员意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六)创新思路,探索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的新途径。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总结近年来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适合本地区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家庭服务业发展要围绕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实现行业内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使从业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保障家庭服务需求,让消费者放心满意;有利于解决从业人员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人从事家庭服务。通过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家庭服务的为民、惠民、便民、利民功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服务需求,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合力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务必将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服务民生、为民办实事的载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切实措施,营造有利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共同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局面。试点城市要以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工作领导,加大推进工作的力度,要成立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配套和落实政策,助推家庭服务业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下,配套相应资金,加大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要为家庭服务企业协调有关用工、用地、注册、税收、贷款、网点布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着力解决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贯彻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1】51号),协调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引导企业向员工制发展。

(三)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家庭服务协会组织,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中心建立行业协会的新模式。引导行业组织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委托行业组织开展标准制定、资质认定、信用评价、培训教育、信息统计、技能比赛等工作。鼓励支持有实力的行业组织承担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加强对家庭服务业以及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宣传,加深广大群众对行业发展前景和服务主体的理解和认知,宣传家庭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引导人们逐步转变消费观念,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不断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特别要着力宣传国家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的惠民政策,以及部分城市和企业开展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和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所取得的经验和显著效果,赢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

支持,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增强广大企业服务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政府支持、媒体关注、企业积极参与、各方协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商务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三篇: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旧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旧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流通发【2011】479号

【发布日期】2011-12-1

5旧货流通是商贸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发挥旧货流通业引导绿色环保消费、推动消费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要求,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一)旧货流通规模持续扩大。据行业协会统计,至2010年底,全国约有各类旧货市场5000多个,旧货企业5500多家,个体经营门店18000多个,从业人员近500万人。2010年旧货交易额约3000亿元,2006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15%。

(二)旧货流通种类逐步增加。旧货流通从单纯为居民生活服务逐步扩大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旧货交易由以生活资料为主,逐渐扩大到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仅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三)旧货流通网络不断完善。以旧货市场为枢纽的城乡旧货流通网络逐步形成;区域性旧货流通网络不断发展;一些沿海沿边城市的旧货经营者积极探索进入国际市场。

(四)旧货流通模式不断创新。在传统旧货市场、寄售店、委托行、旧物租赁、跳蚤市场的基础上,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经营模式快速发展,二手设备以旧换新、维修等相关服务不断完善。

旧货流通的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便利消费,促进商品更新换代,扩大内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推动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旧货流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旧货经营网点不足;旧货交易诚信度不高;旧货经营企业规模较小;旧货物流便利性不强;旧货市场缺乏规范;流通秩序亟待规范;旧货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制约了旧货流通行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方便居民、服务生产、节约资源为宗旨,以健全流通网络为主线,加快旧货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发展环境,提高流通水平,推进旧货流通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国旧货流通业的发展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网络布局合理,组织化程度较高,市场秩序良好,交易便利安全,绿色环保的旧货流通体系。全国旧货年销售额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18%。

三、工作任务

(一)大力发展二手设备市场建设。推动一批现代化、规范化的二手设备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的交易登记、鉴定评估和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二手设备市场服务功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价廉的机械设备,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难题。带动大型综合旧货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市场交易、集散、分拣、结算、质检和维修等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管理和经营服务水平,形成管理先进、服务完善、交易规范、环境整洁,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旧货市场。

(二)重点培育旧货流通品牌企业。努力引导和推动一批有实力的旧货流通企业向产权

股份化、经营专业化、组织连锁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成为具有先进理念的大型现代流通企业。培育一批以收购、维修、拆解、包装、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旧货流通企业。

(三)加快完善旧货流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建设统一规范的城镇社区、乡镇及农村旧货网点,形成便民连锁的旧货收购和销售网络。鼓励发展库存积压商品销售、规范高端旧货寄卖店、探索现有商业网点兼营旧货业务、完善旧货慈善捐助网点建设。积极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形式创新旧货信息发布平台。

(四)鼓励开展“跳蚤市场”试点。强化“跳蚤市场”的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其调换和处置个人消费品的作用,积极引导各地在居民社区空地、学校和现有商品市场发展“跳蚤市场”,鼓励各地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跳蚤市场”试点工作,为居民提供便利,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五)促进旧货流通现代化发展。运用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旧货流通现代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城乡旧货流通的快捷、顺畅。提高旧货流通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发展网上服务平台与实体店面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旧货交易服务,规范和促进网上销售,促进居民便利消费;推动旧货物流配送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旧货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旧货物流。

(六)规范旧货流通秩序。加强对旧货经营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营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旧货交易行为,逐步建立、健全交易信息登记制度和旧货经营物品登记制度,坚决打击诈骗、以旧充新、以次充好、收赃、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七)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加强旧货流通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违法违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开展行业信用评价;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鉴定估价师等人员诚信管理制度,推动部门间监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八)促进国际交流与协作。制订政策措施促进旧货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有条件的旧货及二手设备经营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二手设备流通采购和营销网络建设,参与国际竞争;支持大中型设备制造企业到境外开展二手设备业务,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规建设。加强旧货流通业的法制建设,研究修订《旧货流通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鼓励地方制订相关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旧货流通秩序,推动旧货流通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业规划。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旧货流通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旧货流通加快发展。各地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在市场调查和预判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旧货经营网点。各地要将旧货市场建设纳入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三)建立促进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各项政策,研究完善支持旧货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业从事旧货回收、清理、维修的经营企业规范经营;加强旧货维修处理等有关技术设备的研发与示范;研究推动旧货流通的鼓励政策。

(四)推进标准工作。加快旧货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规范旧货经营秩序、保障旧货流通安全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发挥标准对旧货行业管理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逐步建立起分类科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技术先进的旧货流通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宣传和贯彻力度,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标准实施和监督机制。

(五)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开展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推动行业诚信

建设,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加大人才培养。加大培养旧货流通业经营人才的力度,积极推进鉴定估价师执业资格制度,尽快提高旧货业经营者的素质。开展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对旧货经营者定期进行法制教育与治安业务培训,鼓励从业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七)倡导旧货科学消费。抓好舆论宣传工作,转变公众对旧货的认识,正确对待旧货购销活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引导公众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指导意见(范文)

【发布单位】国家邮政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文号】国邮发〔2013〕178号 【发布日期】2013-09-13 【生效日期】2013-09-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邮政局

国家邮政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邮发〔2013〕178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充分发挥快递在服务制造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快递发展的重要需求基础,快递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服务支撑。近年来,快递和制造业在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了业务合作,但总的来看,双方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服务内涵有待深化,合作层次有待提升。积极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有利于快递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综合型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有利于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加快结构优化和由大变强;有利于深化产业链和服务链的融合,推动跨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政府统筹指导和政策协调,按照制造业改造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要求,支持制造业外包服务环节,优化生产流程,支持快递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协作深入、标准对接的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基本原则

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完善配套政策,健全信息衔接和标准规范等支撑体系,创造有利于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制造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制定必要的扶持和鼓励措施。引导地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政策创新。

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及时总结经验,研究瓶颈问题,推广成功案例,以点带面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普及。

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加大重点领域扶持力度,发挥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互动,促进社会分工协作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三、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推进快递服务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支持电子信息、通信、医疗保健、精密仪器、航空、汽车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通过服务外包优化生产流程,整合高价值、小批量、多批次的递送需求,依托航空快递、限时快递等开展精益制造和准时制造。支持快递企业加强快件时效管理和全程监控,完善专业服务和技术装备,满足温控、防震、防腐等特殊物品的寄递需求,积极发展再包装、报关、保险、仓储等增值服务,探索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推进快递服务于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

鼓励快递企业与大型制造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依托快递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促进全国性快递网络建设与大型制造企业空间布局的有效衔接。鼓励快递企业完善大客户管理机制,开发“一站式”整合服务和电子运单、简易组装等定制服务,探索承接维修中心、呼叫中心等售后环节。

(三)推进快递服务于制造业的定制化生产

支持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品等制造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趋势,加强产品研发和功能设计,探索网络直销等发展模式,依托快递网络提供试穿、退换货、产品功能展示等特色服务。鼓励快递企业提供样品、设计图样等限时寄递,开发名址数据库、仓储优化、提单管理等增值服务,提供从厂商到最终用户的产品递送方案。加强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促进研发、制造和营销协同,提升市场反应能力。

(四)推进快递服务于经济活跃区域的制造业集群

鼓励快递企业优化区域布局,支持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的制造业发展,服务于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等中西部制造业基地。引导快递企业积极进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制造业集聚区,依托生产要素集聚优势,创新服务产品和配送体系,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建设产业链条完备、服务平台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

(五)推进快递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

以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支持快递企业在中小制造企业集聚区建设物流服务平台,完善经济类快递产品,整合快递网络资源,提供公共仓储配送、拼箱运输、信息接入等多样服务,降低中小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依托快递基础网络和客户信息优势,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构筑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六)推进快递服务于制造业国际化

推动快递与制造企业实施国际化同行战略。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快递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延伸服务网络,为制造业“走出去”提供配套服务。推动提高国际快件通关效率,开发国际航空快递专线,支持制造企业打造区域化和全球化生产链,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四、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工作措施

(一)建立协调工作机制

建立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联系制度,定期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加强宏观分析和统筹指导,推动政策衔接和协调管理。针对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联合调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意见。

(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支持快递协会和制造业相关协会加强合作,组织举办发展论坛和供需洽谈会议,促进企业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鼓励快递和制造企业加入彼此的行业协会,推动建立由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组成的产业联盟,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和管理培训。

(三)实施示范和试点工程 结合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点进程,推进快递服务于制造业发展的典型示范。选择有条件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及时总结和宣传经验,逐步在行业、区域或全国推广。

(四)引导开展跨行业协同创新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快递物流园区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的创新孵化中心,开展重点项目合作攻关。支持有关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申报,争取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项目支持。

(五)促进信息共享、标准对接

鼓励快递与制造企业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交互,建立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在标准制定和宣贯中的作用,研究制定服务流程、工具器具和技术装备等标准和规范,开发网络互连、电子数据交换等接口标准。支持企业生产和采用标准化的包装、计量、车辆和信息设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引导快递企业加强能力建设

引导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本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支持快递企业优化布局,推进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鼓励快递企业面向制造业需求,加强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开发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融合型服务,构建安全高效、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

(七)加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推动建设一支掌握快递和制造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支持建立人才综合培养和实训基地。统筹推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在快递和制造业的组织实施。鼓励快递和制造企业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八)优化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产业界定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积极协调落实有关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

对于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成立快递企业或与快递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符合相关政策适用条件的,参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等规定,支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需要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企业名称、企业类型、股权关系、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地域和分支机构等原许可事项发生变更的,可加快办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或变更手续。对于推进快递服务于制造业的有关信息化建设项目,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积极给予支持。

五、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动态跟踪和研究制度,收集和分析相关工作信息,为企业提供有关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等信息咨询和服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要跟踪了解本地区发展动态,加强工作指导。要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邮政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3年9月1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商务厅

关于转发《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川商商贸〔2012〕8号

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

现将《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11〕455号)转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摸清当地行业发展底数。近年来,通过实施家政培训、家政网络平台建设和城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我省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和优化结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本地区家政服务业发展情况要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切实掌握本地区从事家政服务业企业数量、服务内容、从业人员数量,及时研究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发展规划,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

二、推进项目进度,确保家政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各地要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严格按家政培训大纲要求,确保培训质量,并积极指导帮助学员就业,杜绝违纪行为。承担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城市,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规范,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监督,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同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财政、税务、劳动、工会、妇联等组织,协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着力解决家庭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及时总结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本地区家庭服务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深大家对行业发展前景和服务主体的理解和认知,努力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此外,各地要及时总结相关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请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于每年1月底向我厅商服处报送当地家庭服务业工作总结。

联系人:商贸服务管理处许剑波

电话:028-8323350,邮箱:swtsfc@163.com。

特此通知。

下载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邮政局 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