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大学生增强国家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生肩负着新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重任,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对于中国长治久安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剧烈,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关键的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当代大学生要始终跟上国家发展事业前进的步伐并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断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做新世纪改革创新的模范。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中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越来越融人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国际经济、政治、科技发生的变化必然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中国面临着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利益的新的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强势地位,标榜“普世价值”,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价值观、推行文化霸权。而它们的价值观念又往往披着商业化的外包装,通过市场化的渠道进入中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冲击着中国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传播中完全占着主导地位,它们的信息传播给中国大学生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在削弱着他们的民族意识。特别是我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我们绝不能丧失警觉。”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追求上恰恰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在国家对外开放中,他们常常被西方文明的一些表象所迷惑,缺乏忧国忧民的民族关怀和使命意识。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种种现实;还有极少数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如何教育大学生既始终坚持走对外开放之路、学习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就是要通过对大学生系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克服贪恋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脊梁。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演进的格局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都牵涉着民族与国家的重要利益,有着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生动内容。大学生是具有宽阔视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2l世纪新人,他们密切注视着国内外时事,特别是对中国和国际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他们对关系中国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问题非常敏感。这是当代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觉悟的良好表现。如何恰当地对他们的思想认识加以引导,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教育,使他们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如何增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如何增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摘要: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对象,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忧患意识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国家 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内部的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这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国家安全的十大构成因素: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
当前,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类传统的区域,忽视了对文化、信息等新兴领域的认识。比如,成都一大学生毕业后到承担国防重点攻关任务的某研究所工作。一天,他为了向网友展示自己掌握的歼十战斗机专业水准,抱着别人的信息都不准确,自己从事过这项研究,应当有责任发表一篇最权威的文章的想法,在网上编发了帖子,告知网友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泄露了国家秘密。这个大学生网上泄密,表现出极差的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倘若他稍有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保密意识,也就不会将国家秘密泄露出去而造成终生悔恨。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第一,意识形态淡化的副作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文革时期,由于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导致我国在外交中陷入孤立境地。为克服此种弊端,改革开放后,在国际交往中日益淡化意识形态因素。这虽有合理性、必然性,但难免导致国家安全意识的降低。第二,大学生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在教室、宿舍、食堂中打转转,社会交往很少,缺少社会经验,这就很难接触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自然对其危害缺乏亲身体验,对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体会不深。第三,学校进行的国家安全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缺少针对性,方式僵化,内容空洞,引不起学生共鸣,效果欠佳。第四,由于当今社会腐败蔓延,思想政治课内容凝固僵化、空洞抽象,目前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反感,产生逆反心理,越教育越不信。国家安全教育属于思想政治课,自然也受到株连,不仅不受重视,反而心存抵触,自然就难见效果了。
二、培养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第一,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面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国家安全涉及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大学生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大学生要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利益、民族荣誉的事。第二,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目前,特别应熟悉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第三,保持警惕,善于识别各种伪装。有的谍报人员和负有特殊使命的记者,常以你能接受的面孔出现,用交朋友、做学术研究、出国经济担保、旅游观光、新闻采访等五花八门的手段,套取国家秘密、科技政治情报和内部情况,对此要保持警惕,识破伪装,避免上当受骗,陷入违法犯罪。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要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要不失国格、人格。要淡泊名利情,不受其诱惑。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要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第四,克服妄自菲薄心理,挺直腰板。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和秘密,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等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又是不可小视的大国,虽在总体上落后,又决不是样样落后。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作为中国人,决不可妄自菲薄、悲观失望,在对外交往中要挺直腰板,不亢不卑。
三、国家安全教育从身边抓起
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深切的责任意识、昂扬的奋进意识,贯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奋发图强。同时,忧患意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任务目标对忧患意识有不同的要求。进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面对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新的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决定的。中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国际环境新的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征,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培育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基本国情教育、加强国际形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就是要通过对大学生系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克服贪恋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脊梁。
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国家安全的捍卫者,自身国防素质的水平、国防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的振兴。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国防意识教育,将有利于他们尽快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意识。高校拥有开展国防意识教育的优良条件,而大学的国防意识教育做好,能够为全民国防意识教育的发展起到领头示范的作用。抓好高校的国防意识教育,也可以给全民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大批师资,输送大量骨干,从而对全民族国防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防意识教育的核心说到底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作为大学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符合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治需求。国防意识教育的内容从属于军事学科体系,它的触角可延伸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广泛领域,学生们通过接受国防意识教育能丰富其知识面,这本身就是知识能力提高的一个途径。
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相当的必要。维护国家安全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肩负的重要使命,是国家追求的最高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花爱军.《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第三篇:谈谈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谈谈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姓名:吴君可
班级:1202(net)
专业:软件开发(net方向)学号:201202050233 前言: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向着总体和平的方向发展,但战争的威胁任然存在。局部战争,恐怖主义,霸权政治。对世界的和平与国家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理应关心,关注这类事件的发生,时刻警惕敌对势力的威胁与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对国内外大大事的关注,增强国家忧患意识,增强国家责任感,使命感。
一、国家忧患意识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我认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集体乃至个人的荣辱兴衰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至少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产生的动力源。人类的历史表明,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最终结果,势必会走上国破家亡的衰败之路。而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大清王朝末年的衰败,直至丧权辱国悲剧的不断上演,就是明证。
其二,忧患意识是唤起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警示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是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集中反映。
其三,忧患意识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助推器。国防观念的强弱,事关国家安危存亡。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国防和国防观念的强弱,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稳固的重要基石。建国之初,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选择充满忧患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对此,毛泽东同志的解释是,这首歌,教人们居安思危。因此说,忧患意识的一个重要表征,是执政者、决策者长远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我们科学判断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既把握机遇,也认清挑战;既看到成绩,也认清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永不自满地向前迈进。
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兴旺发达;一支军队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无往不胜。从这个意义上说,忧患意识就是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也是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的确,人类的发展史一再证明,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及个人来说,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及其现状:
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其中包括1.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2.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3.南亚与中国安全。4.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5.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6.俄罗斯与中国安全。7.中美间的多方博弈还有就是现在中日的钓鱼岛之争
三、大学生忧患意识的缺乏及其表现方面:
在今天,大学生的总体思想趋向和价值观念是积极进取的,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对国防教育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目的不强。.2缺乏集体观念,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国家安全观念,不把国家荣誉放在心上。3.对我国国家形势及政治漠不关心,不爱看新闻。
在政治方向上,部分大学生对社会政治冷淡,对意识形态不关心,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很多学生上这些课就是为了“混学分,存在马列主义信仰危机,在价值观念上,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社会上很多负面因素,形成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生活消费观念错位,铺张浪费,负债消费,在人生理想上,不少学生责任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减弱,不刻苦学习,精神萎靡等。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现实状况,只有让今天的每一位公民尤其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的国家忧患意识,才会促使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关注国防。中华民族的明天才有希望。恩格斯说。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目前大学生忧患意识的现状,及对思政课的认识,使我们认识到思政课中增强青年大学生忧患意识的迫切性及其对实现2l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四、大学生如何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
1)、开展各类的国防教育讲座
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是它将国防作为其首要功能,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具体讲,现代大学生应具有对潜在危机的预测、预警和预防意识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防安全的需要,它有助于全民危机意识的提高和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危机意识的培养有着紧密关系,它有助于大学生危机预测、预警和预防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必要探讨国防教育中培养危机意识的策略。首先,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如服务国防的原则、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好国防教育研究人员的作用,一方面要让他们及时研究大学生关注现实的国防热点,另一方面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讲座内容,发挥直接的感化和引导作用。一场好的国防讲座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防形势和热点,让学生热血沸腾,由衷的产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可以引导学生自觉的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学生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到国防建设中去。
2)、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目前大学思政课主要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主干课,《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在这些课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爱国热情外,还可以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从反面渗透忧患意识的教育,培养其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摆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的错误认识,还可以刺激他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终生。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思政课的认识,达到了思政课的目的,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3)以史为鉴。增强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只有了解国中国的昨天,才能理解中国的今天,把握中国的明天。在中国近代史中,由于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闭关自守,没有了解到欧洲的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最终在1840年后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历程,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年历程中,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国家民族危机,忧患意识成为救亡图存的思潮,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或维新或革命以至于流血牺牲。正是近现代先驱者们炽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使他们前赴后继不断探寻中国的出路,最终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才取得了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终胜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深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教训,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
4)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提高思政课实效性要坚持的原则
1,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当前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特定人生阶段,价值观还不成熟,容易主观片面,脱离实际,产生偏激行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国情、国内外形势为基础,让学生对建设中取得成绩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看到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树立科学的忧患意识。
2,必须坚持自省与自信相结合。忧患意识除了有对历史和现实局限性的否定意向外,本身还蕴涵着超越局限、积极进取的建设性。在忧患意识教育中,自省与自信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自省就会趋向盲目乐观,没有自信,就会陷入悲观消沉,背离忧患意识教育的初衷,也背离了思政课的育人原则,更提高不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3,必须坚持忧患意识与行动的统一。要让学生明白忧患意识并非绝望、厌世的悲观情绪,那种对国家与社会说三道
四、牢骚不断、叹息不止,只说不练式的“清谈”,绝不是正确的忧患意识。
结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忧患意识就会失去奋斗精神,失去生机和活力,通过在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忧患意识的科学培养,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而且也使得大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个人与国家存在意义,达到了国家危机意识和德育目标的统一,提高了国家安全忧患意识。
第四篇: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
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海洋的认识,应该了解它的重要性。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资料的宝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21 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是时代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推动我国逐步走上海洋强国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
尽管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约300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但令人忧虑的是,国人对此不甚了解,海洋意识还十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海洋意识的缺失屡见不鲜,北京市“世纪坛”宏伟 建筑,依然把祖国疆界限制为“960”。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有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在中小学地理历史教材中对中国海洋历史地理的讲述是少之又少,对中国的版图描绘也只是以陆地疆域为主。大学生海洋意识如何呢? 共青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约300 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根据我们对部分在杭高校的问卷调查,有88.2%大学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了解不多,甚至有21.7%完全不知道。知道我国于1996 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只有9.6%。有67.1%的学生不知道12 海里领海制度和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制度。有91.3%的学生能正确答出我国有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但是只有7.7%的学生知道我国还有约300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能准确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仅有7.2%,其中更有31%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对“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是否有意义”问题的回答中竟然有23.4%的学生认为没有意义。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如此现状的海洋意识, 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
我国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尽管海洋文明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海洋文明始终未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海洋在国人面前始终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沿海地区”也从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而是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各个不同的农业区。这种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造成大学生对海洋、海疆、海防、海运、海上贸易等海洋意识的缺乏,决定了大学生对陆地国土的依恋和对海洋的淡漠态度。
2.海洋意识教育的缺失。在中小学,对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只是在地理、生物课程中有少许内容,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致使大学生的海洋知识没有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海洋教育所占的比重也非常低,教科书涉海内容非常少,以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鲜见,宣传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的机构更是寥寥无几,大学生不论从学校还是从社会都不能系统的了解海洋,致使海洋知识浅薄。
3.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海洋和海洋意识教育重视不够。一方面,国家海洋宣传力度不够,长久以来,我国的海洋宣传教育工作因缺乏海洋文化科学的有力支撑,致使对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通常只局限在一般常识性介绍,很难上升到意识形态层次。另一方面,海洋法制建设与宣传滞后,1992 年中国才以立法形式宣布《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 年才公布部分领海基线和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律公布之后又一直缺乏应有的宣传教育,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相关的法律内容。第三,对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和投入不够。对海洋教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建设等都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和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理应具备坚实的海洋知识和浓厚的海洋意识。大学教育也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海洋,树立海洋意识。1.海洋国土意识———海洋是国家的蓝色国土。“海洋国土” 是属于或置于一个沿海国家主权或管辖下的地域空间中的海域部分,是一国陆地国土向海洋的延伸部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了12 海里的领海、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200-350 海里的“大陆架”。国家享有对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和开发权,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根据《公约》,我国拥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包括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是我国陆地面积的1/3。
2.海洋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者从海上入侵,中国丧失许多海洋主权和权益。如今,在国际海洋局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我国海洋权益再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 个海区有一半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之中,需要按《联合国海洋公约》与邻国重新划定。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在南海,中国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海洋划界中应寸海必争。开发好、管理好管辖海域,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不受侵害,是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
3.海洋资源意识———海洋是资源的宝藏。海洋是一个广阔无垠的资源宝库, 几乎包罗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对于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海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资源,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深海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资源和原材料资源。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陆地资源人均占有最低,必须格外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海洋强国意识———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应该成为海洋强国。“资源安全”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解决资源安全问题,除了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外,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由之路。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提供的经济贡献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呈不断上升趋势,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战略机遇期内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国,进而实现国家富强。
5.海洋安全意识———人类的财富来自于海洋,威胁也可能来自海洋。海上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当前,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形势严峻,主要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祖国尚未完全统一; 二是我国海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遭到严重侵犯; 三是国家外向性经济发展面临着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尤其是海上通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四是西方对中国的海上岛链封锁,使我国在海上方向的战略空间受到严重限制。
6.海洋通道意识———海洋是国际贸易和航运的主要通道。海上通道是大自然的“天赐之物”,世界贸易90%以上都要靠海运。从历史上看,海洋对人类社会的最大作用在于交通,控制海洋的本质是控制海上交通线。任何一个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国家,都离不开海上交通,中国也不例外。海上通道维系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联系,是军事力量投送和后勤保障的主要途径。控制海上通道能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军事和政治。
7.海洋生态意识———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资源枯竭和海洋污染。发展海洋的目的, 在于最大限度地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但海洋开发和利用不是毫无节制的,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海洋,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生力军。我们通过高校海洋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海洋,树立强烈的海洋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将来投身海洋开发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增强海洋意识”和李长春同志“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意义重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团中央已于2008 年10 月上旬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反映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急需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四、增强海洋意识的建议。
1.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提高海洋意识的重要性,切实把解决海洋意识问题当成迫在眉睫的问题和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来抓。政府在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海洋意识教育的管理、目标、内容形式、以及教育保障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2.深入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为海洋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知识基础。要积极研究和编写一套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让海洋意识教育走进课堂,加快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
3.让海洋意识教育进入大学的课堂,适当设置海洋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同时,把海洋意识教育触入到大学国防教育体系中去,通过国防教育内容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海洋危机意识。
4.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活动。加强国内的海洋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海洋文化展览会等形式,引起大学生对于海洋的关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公共媒体资源展开全面的宣传造势,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社会上形成认识海洋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浅谈增强党员意识的重要性
增强党员意识,树立党员责任感
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责任心,是一个党员称职与否的基础。有强烈的党员意识,才能时刻想到自己是党员,意识到党员对党和人民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必须符合党员身份,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员先进性、为党旗增辉,无愧于党员光荣的称号。
时下,有少数党员,党员的意识淡薄了,党性观念谈化了,党员的责任感淡忘了。表现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牢骚甚多,怨天尤人;追求名利,贪图享受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信任度,以至我们不时会听到“党员不如普通群众”的埋怨。我想,凡是有责任感的党员,听到这样的议论都无不感到痛心疾首。然而,要有强烈的党员意识,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是空话,要落实具体的行动中。
首先,强烈的党员意识,表现为诚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意识。作为党员教师,宗旨意识则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为学生、家长的服务里,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体现在对社会、家长、学生的承诺中。
其次,强烈的党员意识,表现为努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信念意识。要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爱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强烈的事业心、时代感、责任感和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立足本职,用崇高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第三,强烈的党员意识,表现为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的发展意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身教、科研、课改活动,勇于拼搏,敢于冒尖,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四,强烈的党员意识,表现为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意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提高文化知水平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
第五,强烈的党员意识,表现为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的纪律意识。要加强党性和师德修养,严格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诚信为本,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做群众的表率。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永葆先进性是党员要用终身来做的一件大事。让我们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树立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以实际行动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