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经济、就业、情感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开始感到不知所措,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程度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六个字对于现在的我们特别是新一代的血液来说绝对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功课。
何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珍视心理健康。现今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确定,生活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随,自卑自负两极振荡,懒散退缩恐惧失败。而一个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应该具备如下标准,首先是智力正常,这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的心理保障;情绪健康,经常有稳定的情绪与愉快的心情,能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志健全,人格完整;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层面的健康与否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心理健康的人即使遭遇挫败,都能以正想积极态度处之,不当不会损其成就感和满足感,反而可是生活更具挑战性,更激发创造力。而如今我们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这一方面的的认识太过表面,这样的状况绝对不适宜我们的健康成长,增加更多的心理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许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关心的一个人生课题。毫无疑问,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是一个成功者。这就要求我们大家要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汲取新经验;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崇高的生活目标;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应当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待顺境与逆境,才能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在这激烈竞争的社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二篇: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浅论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陈旧,高校重智育发展轻德育培养,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熏陶,如何让大学生‘精神成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己刻不容缓。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表现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成长期,还未达到“完全成人化”,正处于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其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未成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等方面的矛盾。再加上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综合素质等等)所以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表现出种种不良的行为,如自闭、自恋、早恋、同性恋、自杀、神经衰弱、学习困难、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甚至罹患精神病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的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我国有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到90年代便上升到25%,近年来己达到30%。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屡见不鲜自杀、凶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有的是显性的,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有的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只有触及其心灵深处才能发现。有的是“内向”型,这类人群大都经历过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心理煎熬过程,自己难以走出心中的阴影,不过对其他人基本没有伤害;有的是“外向”型的,在外界因素的诱发作用下,这类人会将自己心中压抑着的“巨大能量”以爆发方式向外释放,对周围的人有着极大的危害。
2.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心理教育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疾病预防的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及有效的教育引导,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二者互相联系。
(1)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能否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全面,不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学识水平,还要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都使得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发展方向等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压力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逐年増多。
(2)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身心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须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作保证。高校教育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人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与人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并与人的个性心理和内在倾向密切关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上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的心理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动机、信念及能力、气质、性格的培养。因此,要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在高校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心理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
1.高校心理教育研究机构不完善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尽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每个高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学校依然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心理健康的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手段。大多数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校内电话咨询不能让学生随时联系,校园网上不能互动交流,直接面谈的机会更少,不能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治疗。所以,必须完善高校心理教育研究机构,不但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而且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研究,力求解决问题。
2.从业人员不规范
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职业责任感、知识面、生活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里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者绝大多数为非专业人员,容易使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混同,失去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所测出的统计结果有时分析不当,问题解决不力。
3.心理教育内容偏窄,目标单一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以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但在很多高校中,往往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被忽略了,使得心理教育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心理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诊治,轻教育。在相当多的高校里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教育,只考虑筹建心理咨询室,面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对象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全体学生,违背了教育的全体性原则,没认识到预防重于治疗。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面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教育者必须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加强新世纪大学生心理教育,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学生切身的重大利益。要把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加大心理教育的投入,经费上的保障是心理教育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日常教育、课堂教育、心理问题调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再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配备专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
2.建立一整套管理体制
恶性案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预防和发现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减少甚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具备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的周密而完善的综合管理体制。
(1)建立教育机制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校的不同时期心理反应变化的不同特点,至少在每一学年开设一定学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讲座。所开的课程或讲座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待恋爱、挫折,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等。通过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譬如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青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预防措施等,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知道如何有效求助。可以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2)建立检查机制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每年对进校新生的心理状态、认识、情感、人格特征等进行全面地测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后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状态测试并记录在案,建立校、系、班级、个人多级的信息流通渠道,通过普查和个体调查,运用学校、老师、同学等各方力量,务求时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让信息从教育者传递到学生中,还要能从学生中得到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和学生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尤其是在学生寝室,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
(3)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教育、检查掌握的情况,对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学习、表现落后生等)、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失恋,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等),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把问题解决在初期,把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消解于萌芽状态。如此,则能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4)建立应对机制
平时就做好紧急事件的应对预案,有了突发事件,能立即启动,多方齐动,及时处治,迅速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漫延,并妥善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尽量减少事件的影响力和损失程度。
3.开展网络心理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网络的便利性、保密性,它往往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采用。网络可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又得到直接的咨询和帮助,有助于増强心理教育的亲和力与说服力。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起步,有待大力发展。
以上种种方法虽不能涉及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所有方面,但如果实施,对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有益的,关键在于高校的重视和行动。
心理教育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心理教育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在选课的时候看到有大学生性教育健康这门课,对它感到好奇,因为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怎么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中国的思想比较封闭,早恋也是被禁止的,所以性健康教育就更加没有普及,除了好奇,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也想学习一些关于性健康的知识,为以后的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做好准备。
近些年,伴随着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性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家庭、社会、学校的广泛重视,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伴随社会从封闭到开放,性也从绝对隐私变成了公众文化。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性心理和性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总体来看,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远远不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是很了解的知识,它让我明白了不是只有性行为才叫性。老师向我们传授了很多知识,比如说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受精;女生的安全期在经期前后一个星期,所以在这段时期有性行为不会怀孕;有关人类生殖器官的形态学知识;有关人类性生理和性发育的知识;人类生育的知识;人类正常的性行为反应;人类各个年龄阶段的正常性发展和性行为;男女性征上的异同;性变态和性紊乱的表现及其防治知识等等,还有一希望避孕的知识,可以用避孕套,避孕药等避孕,课上放的视频给给我们鲜明的显示了使用避孕套的方法。还让我了解到只要性能传播的疾病就称之为性病,连乙肝都是。让我觉得好恐怖,所以这也让我更佳觉得补充性健康教育知识的必要性,我们在生活中随时要注意卫生等。
大学生学习性健康教育有好多好处,它可以使我们个人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应有知识;使我们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还能消除我们在性发展和性行为中的焦虑和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它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与法律,增进对自己性行为所付的责任感;同时他/她还能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科学文明的性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等一系列好处,这么多好处,让我进一步觉得性教育非常有必要在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之间普及。
虽然在大学生中普及性知识非常有必要,但是我国大学生性教育在教育中的长期“缺席”。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只要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
1、社会对性持“含蓄”态度。性是人类繁衍的必然途径和婚姻的基本元素,但是由于“性本能”和“性隐私”双重认识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普遍认为性是不方便说出口的否则就意味着贱卑粗俗和不文明。因此,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对性问题既无疏又无导的社会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学校对性教育的忽视和曲解。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迫切需求和高校不能提供系统性教育的矛盾无法解决,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存在两个曲解:一是认为性知识是人的本能,不需要特别讲授;二是认为交给学生性知识会激发大学
3、生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家庭对性教育的不知所措。家庭中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基础价值和启蒙意义,但现实却非常令人担忧。由于家长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与孩子们谈论性问题时他们难以启齿;孩子向父母询问性问题时,多数父母用搪塞、回避、责骂堵塞了沟通途径。一些家长因为缺乏性知识和沟通能力也不知所措,使家庭性教育无法进行。如果大学生一直缺乏性教育,我觉得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学校开设大学生性教育健康这一课程非常有必要。
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缺失,那么现在我就就这三个反面谈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他/她的意义。
对社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对学校: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人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
对家庭: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当前,大学生结婚已经得到法律允许,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关系有以下几种:已婚大学生与父母亲的家庭关系,已婚大学生自己的家庭关系,未婚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如果没有认真学习性教育,没有妥善处理性问题,那会造成家庭的危机。大学生性教育能够减少家庭的纷争,促进家庭的和谐。
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昵仅是它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性教育健康要坚持“性与婚姻的统一”,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庄重的面对它。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处理它。
第四篇: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成才的必然要素,因而加强情商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既需要学校教育高度重视,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培养措施,情商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中。也需要当代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情商教育
引言:本文章详细介绍了情商、情商教育的概念,并通过情商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以及当下国内高校情商教育的问题、紧迫性,阐述了高校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什么是情商、情商教育
“情商”,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与控制能力的商数。与智商相似,情商通常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一个人情绪智力的高低。而“情绪智力”一词最早出现于 1966年。1990年,美国两位心理学家撰写了一篇有关“情绪智力”的论文,并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相关理论。1995年,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情绪智力》出版,掀起了情绪智力热潮。
情商教育与智商教育不同。情商主要和人们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调适以及人们对于环 境的适应能力相关。情商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一些非智力特质的培养,如爱心、自信、宽容、团结、耐心、适应能力、自制力等。但由于情商的涉及面非常广,因此在教育操作性上不如智 商教育。而情商教育 在激发学生的潜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培养顽 强的意志、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 用是智商教育所无法达到的。
二、为什么要加强高校的情商教育?
(一)情商对与大学生成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成才和发展的必然要素,因而加强情商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情商是决定当代大学生成功、成才的关键因素。
在人的成功、成才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最大?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聪明、IQ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才。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这是不完全对的。大量的资料表明,IQ是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可以看到,一些在校时表现很聪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工作平庸、一事无成者大有人在。而有些在校期间虽然学习成绩不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和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由此可见,高智商、学习优秀并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那么,什么才是个人成功、成才的决定因素呢?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 EQ是个人成功、成才的决定因素。即一个人在事业中必须能够敏锐地觉知自己的情感,能够把握和调动自我内在的动力,必须具有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不息的热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怕挫折失败。
2.情商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智力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智力增长期和高峰期的交接之际,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今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学习、储备新 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可贵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大学生进行思维活动中,EQ具有十分重 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EQ对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选择和引导功能;另一方面,EQ对思维活动具有促进和支持功能, 使大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思路开阔,并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便于打破定势,发挥潜能, 进行创造性思维。
3.情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全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许多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着的部分组成的。大学阶段正是个人人格发展、重组、完善从而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EQ 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耐挫力,它能针对受挫以后的种种消极情绪,分别施以不同的调节、控制,并使其向积极、健康的情绪转化,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当代高校情商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当前,尽管高校对情商教育有了一定的重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整 个教育体系还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1.对情商教育缺乏认识
对情商教育缺乏认识是开展情商教育的最大“瓶颈”。由于情商概念相对较为抽象,所以情商教育要从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到真正实施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首先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要通过一些鲜活的事实让整个社会提高对情商教育的认识。情商教育最终能否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乃至个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配合和努力[1]。
2.大学生情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心理学家广泛深入的研究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2]。目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在社会期望值高、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与调节,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导致其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于最终走上极端,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另外,大学生个体间的情商特质差异非常大,零散的情商教育未必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把情商教育中每一个零散的点连成线,再把这些线连成网,最后把这些网组成面,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情商教育的重要和必要,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3.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由忽视了专门开展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在情商的5种能力中,情绪的控制力是关键,是对自身情绪的认识、管理、激励与
[3]约束和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绪,并通过妥善管理他人情绪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情商的主要作用是强化或弱化人认识事物的驱动力,影响着认识事物的高度,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成分。但是,一些高校认为学生自己通过参与、组织一些活动,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就能够 提高综合素质。所以一些高校没有专门开展情商教育,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教育的状态,学校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尤为匮乏。这导致一些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四处碰壁,有的毕业生甚至表示在社会上1个月学到的东西比大学4年的积累还要多。
三、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开设情商教育方面的课程,将情商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中
首先,高校要把情商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可通过专门设置有关情商教育的选修课,或者将情商教育内容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了解情商的概念内涵以及情商在人生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情商教育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商、体会情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注重情商的培养和提高。此外,还应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到情商教育中。其次,高校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情商测评体系,将情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
(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情商中的主阵地作用
[4]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可能是“现成的专家”,而只能是“潜在的专家”。而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实践教学是树立学生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内容。因此,高校应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提高大学生智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把情商教育融汇于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要鼓励学生通过暑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锻炼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必基,刘彩霞.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情商教育[J].钦州学院学报,2013(10):51-54.[2] 赵普庆,闫丽,志宏.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20-24).[3]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3).[4] 朱影,王风辉.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种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62-63.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发展是必需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住种种的压力,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就简单来说,心理较为健康的人会懂得如何合理的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会去用偏激的方式来“解放”自己。
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会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和同学相处的小摩擦;成年人会有工作压力,人际间的矛盾等,这些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都有可能成为个人发展的障碍,往往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最近,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就是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5月25日清晨,一名员工在富士康深圳园区的一栋大楼跳下,之后不治死亡。这是富士康今年第十一起员工堕楼事件,已造成九死两伤。次日的晚上又发生了员工坠楼的悲剧,坠楼的原因警方仍在调查中。虽然,现在我们并不清楚真相是怎样的,但是,如果富士康的员工都经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学会怎样排解烦恼的正确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也许,局面会有所改变。
大学生——似乎是个值得骄傲的名词,其实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苦恼,做学生难,做大学生更难。大学生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明白。在学习方面,经过了中学很长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以后,考上了大学,大多数人就想着到了大学该好好放松一下了。然后就是逃课,通宵成为家常便饭。慢慢地开始堕落,沉溺于无所事事的逍遥日子里。等到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就临急抱佛脚,拼命啃书,幸运就能勉强熬过了,不幸就会挂上几科,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在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获得了一种解放,心灵的自由。在这里,你可以很自由的做很多以前你想做但是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就是:你必须认识并懂得到,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得自己负责了。你可以放任自己不去上课,但是同时你也要有能力保证你的学习不会出现问题。当你很长一段时间让自己处在一个与学习生活隔绝的环境下的时候,等到你发现自己的功课出现很大问题了再想学习的时候,你可能就很难或者必须得花上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了。所以,应该提前预防这种对学习的真空状态。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近期发生的“刘海洋事件”,正是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突出反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