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推荐)
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
朱雅清
【摘 要】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加强阅读,才能积淀语言,丰富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习惯和精神习惯,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抓住教材的阅读材料,加强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使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进而读出自己,读出人生,让阅读成为一件很美好的事。
【关键词】读书;习惯;素养
古往今来,犹太人的智慧举世公认。他们中的杰出者如群星灿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卓别林、基辛格„„
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
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还回答不出来,母亲就说:“孩子,你将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永远跟随着你。”
是的,永远属于你的只有自己的头脑。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作为教师,怎样让你的学生大脑充满智慧呢?让你的学生更爱学习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 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
一、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热爱读书
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加强阅读,才能积淀语言,丰富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1、挖掘教材的阅读量
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几乎每个新学期,学生一拿到语文书,就会猛读一气。而等到老师讲这一课时,学生则懒得读书了。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二:一是语文课上的阅读量太小,一篇几百字的课文,都要讲两三课时,且程式化倾向明显,学生自然容易爱听不听,甚至不读厌读了;二是目前阅读教学中分析、理解的东西仍然偏多,课堂上关于阅读的对话很多,而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太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抓住教材的阅读材料,加强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安徒生童话》,使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进而读出自己,读出人生,让阅读成为一件很美好的事。
2、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
人类天生具有探索未知的渴望,孩子尤其具有这样的秉性,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习惯和精神习惯,最重要的是教师。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方可能有学生的阅读创造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读书,开设自由阅读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由阅读,可以自己带书来看,也可以向阅览室借阅童话、寓言、科幻作品、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精读、泛读均可,要让学生读起来,动起来。
二、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大量读书
阅读是一个人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
语文素材的积累主要靠学生具体的感性的阅读实践活动,而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理性的语文知识;主要通过记忆,而并非理解。换言之,学生要获得智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能单靠直接经验,更多的是接受别人的间接经验,接受人类的文化、文明,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呢?开展“班级读书会”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导读,激起阅读期待
儿童阅读推广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成功的首要环节也应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后,告诉学生,鲁滨逊无数次的有惊无险,都与他的聪明、智慧分不开,他如何教化“星期五”,怎么吃上自己种的麦子,如何保存火种„„,作品中都有详细的描述,读了原著后你不得不佩服他是个聪明的冒险家,不相信吗?那就读读吧,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好奇的欲望对这本书的内容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期待。
2、共读,深化阅读体悟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统一的过程,在强化“阅读自主”“阅读个性”的同时,让学生体验“阅读合群”和“阅读交友”的理念,学会切磋琢磨,交流心得的方法,营造一个适宜学生个性发挥的“阅读学习共同体”,通过学生群众间的“合作性阅读”来实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
学生共同读一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在共读的同时,通过随时翻开同伴的读书笔记,也可达到互补交流的状态,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有的同学就有这样的记录,你把麦种分多个地方,多个地点的贮藏和耕种,让我不得不佩服你的智慧,要是我还不得一股脑的都种下去„„。
3、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学生读完全书,对其中最基本的东西掌握得如何,如何让学生读后有成就感、调动读书会的氛围呢,我充分利用“活动课”这一阵地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检验读书成果,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做如下抢答:(1)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2)《三国演义》作者是谁?(3)“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这样的阅读验收,有利于将学生零散的阅读感知进行适当的整理。
语文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靠一天、一月是难以提高学习的语文素养的,我还在班里开展了“三个一”活动,指导学生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1、课前三分钟练说,利用这短短的三分钟,诵读古诗、名篇、美文段落,积少成多,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文化积淀,让学生利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作品牢牢刻在心灵深处,融化到血液里,努力让这些浓缩了中华民族品格和精神的作品,构成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2、课外读书一本——交给老师文艺类或科学类书刊一本,如此一个班就有三十几本流
动的书,一个小小的流动图书角建成了。学生每周借一本,一学期的阅读量就相当可观了;
3、推荐美文一篇。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介绍与时俱进且文质兼美的美文一篇,配合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到天的高远、地的广漠,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里陶醉。
当孩子爱上读书时,当读书将成为了他们一生习惯的时候,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骄傲 *【作者简介】朱雅清,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一小教师
(内蒙古
根河市
022362)
第二篇:让读书学习成为生活乐趣
让读书学习成为生活乐趣
时下,一些人不愿意读书学习、不善于读书学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读书学习乏味无趣,不像迎来送往那样热闹,也不像吃、喝、玩、乐那样快活。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读书学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无视读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统一,把两者对立起来。
其实不然,读书学习不仅不与生活相排斥,而且有益于充实生活、丰富生活,给生活增添乐趣。问题在于怎样认识读书学习,怎样使读书学习走进生活。
首先,读书学习是安息人类灵魂的精神家园,是延年益寿之本。在物质生活基本小康甚至全面小康的条件下,实现身体健康长寿,除了必要的体力活动之外,保持心灵宁静非常必要。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不动”,就是说心灵宁静与体力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之所以延年益寿,其缘由也在于此。因为在喧哗的尘世中,能沉下身、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人,其心境必能克服急躁、浮躁的情绪,必能消除焦虑、仰郁的心理,必能远离功名利禄。一个遨翔于知识海洋的人,其心灵专心到置浮躁、焦虑和功名于度外的境界,表明已进入了读书学习的自觉境界,已在内心深处构筑起坚固的心平气和的精神家园,凝结成无穷的防腐拒蚀的动力,抗拒着一切外界不良之诱惑。
其次,读书学习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进步捷径,也是一种低炭生活。一本好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晶,或是作者多年、甚至一生的体验,能用几天或几周时间去阅读分享,去吸收其中的精华,是多么值得的事情!同时,读书学习也是一种低消费、少排量的活动。读书学习工具很简单,最主要的是书本和电脑,可买,也可免费借或租,最主要方式是阅读和思考,也就是勤用眼看,勤用耳听,勤用脑想,勤用手写,勤用嘴讲,所花费之成本,与灯红酒绿生活的花费相比,真是九牛一毛。学习还是一种独立性强、弹性大的活动,可以一个人读书思考,也可以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可自由选择场地和时间,不受时空约束,实质是一种简朴方便的活动。
最后,读书学习是现实性强的活动。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只要用心学,可以学到许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每个人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很有特殊性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自己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富有个性的读书学习活动,通过长期潜心的阅读、明知、修道、养心、达理等内心深处的进化,从比较、对照中弥补自己心理的缺限,培养抱容、大度、开放的心态,更正自己的不良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生态度,使思想豁然开朗,精神充满生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纠葛、矛盾和问题便会迎然而解。
要使学习走进生活,对生活有益,成为生活的乐趣,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端正读书学习态度,把读书学习看作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民语境下的读书学习,不仅是为工作充电,也是丰富生活、充实生活的必要手段,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提倡全民养成读书学习风气,是认定了读书学习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增加人的生活乐趣的重大意义,是认定了读书学习与水、空气和粮食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当一个人不再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学习,就如同不问自己为什么要喝水、要吃饭、要呼吸的时候,就表明他读书学习已经成了习惯,读书学习已经成了他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孙中生先生说过:“我一生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为此,要拓宽对读书学习内容、标准和形式的认识视野。理论、政治、法律、科技、管理等书籍是读书学习内容,美术、艺术、武术、保健等书籍也是读书学习内容;文凭、作品、发明等是读书学习成果,在集体中的展示、交流、亮相,甚至自己言行举止、衣着仪表和邻里同志间关系的改进,也是读书学习成果;读经典、写文章、攻学位、开微博等是读书学习形式,练书法、学绘画、唱歌曲、搞摄影等也是读书学习形式。总之,凡是有益于提高个品位和修养、促进生活快乐、身体健康的学习活动,都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
其次,搭建平台,为全民读书学习创造条件。让读书学习走进生活,融入生活,需要搭建平台,发挥读书学习与日常生活衔接的桥梁作用。城乡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要根据群众的学习需求和爱好,成立各种学习兴趣小组,让个体自由组合。以辖区为单位,整合师资、场地、设备等各方面资源,开设讲座,举办读书节,支持和指导各种读书学习交流活动,活跃氛围。各级图书馆要经常送书进社区,经常向不同类型的读者推介好书。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要本着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开设生活与学习专题、专栏,不仅请专家、名家讲,还要吸收学有所长的普通群众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基层百姓围绕日常生活问题开展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开展激励活动。有益于生活的读书学习,也需要激励。激励下的读书学习,兴趣会更浓厚,持续力会更长,效果会更加明显。要通过基层的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报纸、网站等阵地,展示个体的读书学习成果。经常举办书画、摄影、剪纸作品展,积极推荐好作品到有关报刊上发表,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竞赛活动,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评比表彰活动,营造崇尚读书学习、争当读书学习先进的氛围。
(作者系浙江省委宣传部处长、哲学博士。)来源: 《观察与思考》 作者: 李泽泉2011年05月25日
第三篇:读书演讲稿:让读书成为习惯与读书演讲稿:读书与生活
读书演讲稿:让读书成为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说起读书,可以肯定的说,在座的各位和我都是极大的受益者。从小到大,在父母的殷殷期望中,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中我们不断的成长。
从小我就懂得读书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读书并不都像夏天吃冰棒一样甜滋滋的痛快,有时候读书就是一桩苦差事。作为我,读书的天职,是要付出玩的代价,才能将读书化成自己的知识、血液和生命。我清楚的记得孙中山曾坦然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大爱,一是书,二是女人。”他所以这样说,就是在直接告诉人们,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享受,其实就在书与爱人之间。
读书正如家庭,正如爱情,和家人、爱人天天见面,即使他有一些丑,也会发现几分特殊的美丽,也会产生浓浓的爱意。在我看来,书无异于多情的故人,智慧的使者。有书陪伴使我的斗室生辉,春意盎然;有书陪伴无论快乐的或忧伤的光阴都可以安然度过;有书陪伴,让我的内心充实而又自信。
或许会有朋友说,年少时,读书是为了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有个好的前程。长大后“好饭碗”已经稳稳在手,何需再把感情、精力浪费在读书上?其实不然,无论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看,读书都是天下极好的事情。读书之人是世界上最有气质、最有品位、最有价值的人。“观尽天下风流处,读书这边最好”难道不是吗?当我们在公园里、大街上、电影院……
或者任何一个公共场所看到捧书醉读的人,作何感想?恐怕是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你会感谢他们为社会文明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便是读书的魅力。人们把美好的赞语送给他们,有人说:“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还有人说:“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反过来人们又把最不堪的语词抛给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有人说:“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读书,敏于思考,勤于著书的民族。书籍对于我们来说,记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将来,它是生命的延续。正因如此,许多人读书、藏书、抄书、著书、思于书、劳于书、苦于书、乐于书……
我们做不到像他们一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书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但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应该从小就有人人都有,而播撒这种民族志气的人就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在这里我想重申一下这次演讲的题目《让读书成为习惯》,并让这种习惯熏陶我们身边的每一株幼苗,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而努力。
读书演讲稿:读书与生活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与生活》。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
它重要,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并且每个人都在学知 识,用知识。但是,有些人却不知道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调整心态。
不管生活中我们遇到怎样的大喜大悲,都能保持一个平和冷静的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
它。高兴地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倘若不能避免伤心,就自己 想办法疏通。
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闲暇的时候,我们也不妨读一读书。通过读书,我们从书体会到博爱,感受到真情;我们从书中认识到历史的更替,社会的变革;我们从书 中学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成长。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
个智者交谈,可以使人心灵充实,使人明辨是非。毕淑敏也说过,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书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所谓: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光会不断流逝,读书却让我们增长知识。难道你不想增长知识吗?如果你愿意,请你拿起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书,走进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吧,它会让你充满思想,充满智慧,进而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更能让我们找 回那些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信!
谢谢大家,发言完毕!
第四篇: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五道水镇学校 杨申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能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在思考小学时光,我应该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想我能给他们的就只是:一个一生受益的读书的好习惯;一个记下自己成长故事、留下美好回忆的写日记的好习惯。2008年,为了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在这样一个浓厚的读书活动氛围中,我探索着,并尝试着将读书活动作为特色,让读书笔记留下书中的足迹。同时让日记成为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媒介。
一、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一)目标规划:
1、创设良好的“悦”读的环境,诱发学生读书兴趣。
2、注重读书导向,指导读书方式,养成读书习惯。
3、培养读书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具体做法:
1、创造书香氛围。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开始就注意计划创造书香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围绕读书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收集交流名言警句的活动,讲故事(人人讲,没有讲的就会主动去到书中找)。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导读,促进健康阅读。在卡通、漫画读物盛行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味浓重的环境下,各种读物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而一些文学名著以及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却遭冷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我尤为注重做好学生导读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导读(推荐书目)。(好书推荐——《四大名著》(彩图版)、《爱的教育》、《成长故事》等)
3、筹集图书,加大阅读数量。
(1)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好书,教师带头(我曾专门为此到书店花钱买书)。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图书(每学期我到学校图书室帮学生借两期书,每期都只少在80本左右。主要以学生想读的为主外加老师推荐书目)。
(2)分享感受。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自己写体会,最后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主要是通过在课外活动与晚报课时间。特别是在晚报课时间,我基本不去插手这20分钟,就让班干部组织谈读书体会、收获,讲故事(也就是白天所看书的内容为主)。这样及让学生真正体会读书的快乐,也能给班干部一个能力锻炼的机会。
4、指导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大量的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其推荐篇目有7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此我要求学生推荐篇目必读而且多背,强化读书意识。
(2)自主摘抄:大量读书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读书。所以,从活动开始,我在班里开始提倡摘抄,要求摘抄(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下简单的体会,这样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3)强化督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作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定期举行读书笔记检查。
(三)成果:量到质的转变,采得百花始成蜜 两年来,我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让学生广泛地采撷知识。孩子们读书的心灵已被悄然打开,他们的羽翼已日渐丰满起来。他们快乐读书的呼声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越喊越响:“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
1、在读书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阅读方法,就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正是因为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上,所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学生读书兴趣被激发,读书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学生已经对读书已经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从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也发现,读书已经不再是那些优秀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有空就自觉拿起书读。班里几个好学生,已成为真正的小书迷。熊龙晖同学只要得到一本新书,就是放学回家吃饭时也要先看上几眼再走。由于大量阅读了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到了许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习惯在逐渐的形成。
3、在读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学期我都坚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便于学生积累。而我认为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4、在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现。“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堆积,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有道是“久熏幽兰人自香”。在读书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而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班级中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主需要,学生自我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修养也得到了发展。我们班经常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二、日记(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写日记是我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又一手法。坚持写日记,不仅能记录下每天的点点滴滴以供回忆,同时可以提高习作水平。不过,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日记中能写下自己的心情与内心的想法: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从优点到不足。学生都会在日记中悄悄的留下这样的足迹。这也在无形之中给班主任一个进一步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内心的机会。在我班上,学生每天一篇日记是少不了的。当他们有开心或是不开心事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是有什么心事而又不敢直截了当的告诉老师或是同学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问题或是想知道什么而不敢去问老师的时候都会将其写在日记上面。然后,只要遇到学生有需要的日记,我都会留下我的话语,为其解难排忧。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知道学生真正想的是什么,更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这对我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我想,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能用心与学生交流的老师更容易走近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与日记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有句话说的好:“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再加上一句“再怎么没有时间也要留下当天的点滴。”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想把它作为推荐给所有班主任教师的一个指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把读书和写日记当作是一种享受,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有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交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让人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获得精神享受。
以上是我在两年班主任工作中有关读书活动与开展日记交流以来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在座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生活常态(本站推荐)
让 读 书 成 为 生 活 常 态
阳建文
竹溪县延坝中学 手 机:
***
QQ号: 595712405 邮 箱:
YJW19760925@126.com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而教师作为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的素质往往决定一所学校的素质,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素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读书对于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由此我们也不难想到,不读书对于一个教师又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们的周围,但凡那些在学校里赢得学生爱戴、受到家长好评、获得社会赞誉的老师,大都是那些热爱读书和思考、有人文底蕴、思想高尚的老师。在老师的成长生涯中,我想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
提到读书,有些老师会说,每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哪有时间去读书。其实不然﹐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是有的。”我想,那些说没有时间去读书的老师,无非是在为自己不愿读书寻找借口罢了。也许有些老师又会问,那老师应该去读哪些书呢?首先; 作为一个老师,专业知识的阅读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我们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其次;老师更要广泛涉猎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头脑,更能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进而信手拈来。再者;老师还要多读些国学经典书籍,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大学》等等。去感悟古圣先贤们的治学治世之智慧。
那么,老师应该从读书中学会一些什么呢?
一、老师要学会拥有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心灵高尚、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老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在社会上的地位、收入等与其它行业还有着许多差距。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师应时常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盲目攀比,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刻意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做一个心灵的富有者。
二、老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一个豁达的人。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老师也不例外,我们会经常遇到许多来自于社会、家庭、工作之中的不愉快,而且往往在不经意间表露在脸上并传染给周围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们注意了,在我们走进课堂,面对学生的那一刹那,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学生看到一个面带笑容、精气神十足的老师。
三、老师要学会如山般做事,如水般做人。做事如山,就是说做事的信念要像山那样坚定、不动摇,勇于面又对各种各样的难和挫折的挑战,压不跨,推不倒,矢志不渝。做人如水,就是说做人应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四、老师要学会沟通与交流的艺术。国学大师翟鸿燊曾说:“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最忌讳的是老师面无表情、一脸死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才会更好的学到知识、煅炼能力、领悟智慧。因此老师应努力学习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以寻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五、教师应学会做一个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感悟智慧的智者。孟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识本身并没有价值,其价值全在于应用,应用的恰到好处知识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古人也说:知识可以学来,能力可以练出来,但人的修养与智慧是悟出来的。可见,老师不仅要做学者,更要做智者,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引领学生体悟做人之道、修身养性之道。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最贫困的是胸无点墨,最富有的是胸藏万卷;人生最大的凄凉是没有一个完整的书橱,最大的孤独与悲哀是一生没有与书为友,而内心变得空虚荒芜;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生活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居室再小,也要藏书,交住世俗,也要送书。”老师是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使者,我们要用人类全部的知识去营养自己、充实自己、提升索质、升华境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天道酬勤书中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经典文章,享幸福人生”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让我们的人生因读书而精彩,让我们的祖国因读书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