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恨歌》中的那些人和物(浅谈程先生和上海的鸽子)
《长恨歌》中的那些人和物(浅谈程先生和上海的鸽子)
程先生:
整篇长恨歌中,王琦瑶身边出现过好几个“男主角”,却很少有那种贯穿始终的。大多都是那匆匆过客,只在王琦瑶的某一阶段出现。他们大多最后成了王琦瑶的回忆,对往事的追忆。
程先生最为令我印象深刻。或许是因为同情? 一开始,便是程先生伴着王琦瑶走上上海小姐这条路的,而后,程先生一直忠贞不渝地爱着王琦瑶。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有情有义。但又是由于这种强烈的爱,以及王琦瑶的光芒,使得他有产生一种自卑,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与其说是王琦瑶的光芒照着程先生,不如说程先生终身活在了王琦瑶的阴影之下,被其所笼罩。程先生对于王琦瑶坚贞不渝,源源不断的爱造就了两人地位的渐渐不平等,并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程先生越发觉得自卑和配不上王琦瑶。
后来,程先生有的那次和蒋丽莉的在一起的尝试,只是出于一份情义,一份责任罢了。说到责任,程先生当之无愧是个非常富有责任心的人。王琦瑶大着肚子,他依旧是负责任地不顾世俗眼光照料她生下孩子。
还记得当大腹便便的王琦瑶与早生华发的程先生相遇,这是王琦瑶最困难的时候,这时的王琦瑶因生活窘迫变卖起了旧货。程先生唤起了王琦瑶对于往事的回忆。又是一个她需要人帮助的时刻,救星出现了。这时的她,来到程先生的住处,感慨万千。而对于程先生,这次重逢也是他的一次转机,他再一次无私奉献出自己的继续,帮助王琦瑶度过难关。
然而,转机归转机,王琦瑶宁可不结婚倒贴康明逊也不肯委身于人品和才干俱佳的程先生。
一辈子就一个人,程先生已经看淡了一切。
文革,在当时那种情势的推波助澜下,程先生自杀了。“此处空余黄鹤楼”是在“昔人已乘黄鹤去”之后的,也是在王琦瑶分娩以后的事了。程先生已经没有了牵挂,也习惯了一个人,更无所畏惧死亡了。他的死,描写得可以用美来形容了。“这时候,连鸽子都没有醒”“他在空中度过的时间很长,足够他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身体触地的一刹那,他终于听见了落幕的声音。”
鸽子:
再来谈谈《长恨歌》中令我感动的某一物----某一动物,鸽子。
曾经在傍晚坐轨交3号线的时候,看到夕阳的映衬下,一群鸽子在高楼间飞翔。让我顿生感动。我原本以为上海这种地方应该少见这种动物了。就是有,或许也让高楼挡住了飞行的向往。然而,那一群鸽子,在那边鸣边飞。当我看《长恨歌》时,看到文中描写的鸽子时,我便不住地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那群信鸽。
鸽子在全文中出现过非常多次。在文章的一开头第一部分的第4章便以鸽子为题,专门描写上海的鸽子。开头一句“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基本就把鸽子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完了。鸽子眼里有无数的秘密,它在城市的最高点俯瞰这座城市,俯瞰城市的人和事。文中还把鸽子与麻雀做了比较,说麻雀是媚俗的,与鸽子不能同日而语。“鸽子是灵的动物,而麻雀是肉的动物。”
文后多处描写到了鸽子,我仅挑两处印象最为深刻的描写。与其说对其描写鸽子印象深刻,不如说对这两处事情的描写印象深刻。便是程先生自杀前和王琦瑶死后。
“唯有屋顶上的鸽群是知情者。”,在那个文革年代,各种事情的发生,加上前面所说蒋丽莉的死和王琦瑶分娩完成,程先生已经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种种使程先生选择走向了死亡。而鸽子是清醒的,它们什么都知道。却只能在屋顶上道来忧伤。
程先生跳下后,如一片树叶在空中盘旋。“这时候,连鸽子都没有醒”。难道鸽子真的没有醒么?还是鸽子已不忍看到这幕悲剧的发生?
王琦瑶被长脚害死了,我觉得文章到这里非常令人震撼。作者不忘鸽子,甚至用了整整一段描写它们。“ 只有鸽子看见了。这里四十年前的鸽群的子息,它们一代一代的永不中断,繁衍至今,什么都尽收眼底。”鸽子在哀号,在为这一幕幕悲剧哀号。从始至终,鸽子看清了一切。当然,整个上海都在它们的眼中,它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人和事,而多数,或许都是它们为那些人事来哀号的吧。文章的最后也是以鸽子来结尾的。“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这个像开头的结尾,或许就暗示这一幕幕事情的结束与开始,这大上海发生的无数故事的循环吧。
曹世杰
09301030031
第二篇:程益中先生港大演讲微博整理版
程益中先生港大演讲微博整理版
(2011-01-20 20:56:13)
转载 标签:
程益中 传媒 报业
南都 新京报 先生之风 杂谈
2011年1月20日,HKU MT7 程益中先生香港首次公开演讲。
主要内容在新浪和腾讯做了微博直播,整理发出来。有些小插曲实在是引人入胜,听得我忘了直播,遗憾~ 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对传媒行业的深遂思考与程老师幽默恢谐的比喻妙语连珠,教室的过道、后排都挤满了各个院系和外校慕名而来的听众。《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先生特意带着他的记者来~感谢钱钢老师、陈婉莹老师提供这样一个领略先生之风的机会。感谢钱老师的引见,开场前一直坐在程老师后面,他转过来和我聊天,我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chengyizhong 先生港大演讲# 主题:一个报人的反思。(开场的话)乐清:为什么你们说什么都没人信,这么强大的国家机器,讲话还没有我一个被撤职的人有影响力:一是长期奉行愚民政策,道德上站不住脚;二是(调查)程序缺乏公信。如何重建权威是很迫切的事情。
(一)我们可以言说到什么程度?
报人最大的困境不在于奴役而在于自我奴役,不在于审查而在于自我审查。报人最高的责任是把言论笼子的空间做大,最低责任是把言论空间用尽。
(二)办报的首要问题到底是什么?
首要问题不是能不能和给不给办的问题,更是想不想办和愿不愿意办的问题。荒诞不经、无良弱智、伤天害理的宣传禁令,为什么不可以反抗?
汶川地震时,宣传部门的首先反应竟然是下禁令,但显然禁不住,人民日报当场就说,我们已经派记者去了。再如上海大火、南屏杀童,下禁令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对政府、媒体、当事人都没有好处。这样的禁令为什么要遵守?媒体人要对这些禁令勇敢地说“不”。你们没错!
温总谈政GAI,很多媒体是自己不跟进,在等中宣部的消息。后来造成的格局很惨,有点像《让子弹飞》中麻匪拿起枪喊向前冲却没人跟。这和温总谈政GAI,媒体不跟进有相似之处。
(三)报纸的终极价值在哪里?
为什么南都赚大钱——老天是公正的。报纸的价值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终极价值就是真实。一定要死守不造假、不说假话的底线。
仅仅不说假话不够,在中国,公信力比黄金还要贵重。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南方报业投诉,那么多人给我的微博发私信投诉,权力机构的公信力太差。媒体只要实现公信力这一个价值,就会实现无穷尽的利益,就能赚大钱大名大德,也对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立下功劳。
(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在创办媒体的时候,我在1995年起草《南方都市报基本法》的时候以为渐次是:制度、人才、产品。现在我认为是:人才、制度、产品。制度由人设计,人才优劣决定制度优劣。
(五)企业到底要对谁负责?
NO1 对员工其及家人幸福负责。我在写南都基本法时开宗明义这一条,为了南都员工的幸福。
其次要对外包下游企业员工及家人幸福负责。举例:富士康。第三才是对顾客负责,报纸要对读者和广告商负责。让读者以消费我们的报纸为荣,看我们的报纸不丢人,不掉渣,是有判断力的,不协助作恶。
第四要促进所在地区的繁荣和幸福。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一家广州媒体做了个调查:爱广州的60个理由,第一条,离香港近,第二条,离北京远(听众笑)其中包括:有南方报业。
有人要我写写在南方报业的感受,南方报业总发批判文章。我现在离开她了,可以说点好话。打个比方,我看到了一个美女脸上有脏东西,我告诉她帮她擦掉。南方报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爱一个地区,来促进它的幸福。最后才是股东的利益。
(六)企业管理的秘诀在哪里?
我在参与创办南都和新京报的时候,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首先是要弄清企业的领袖职责。好的掌门人首先是个预言家,他应该管三五年之后的事,而不是为了一篇文章计较。
南方报业好的一点就是让我们放手去创造一套制度。我当时打破了原有的工资体系,自己设计了一套对个人的价值、水平的工资体系。管理者要是制度的设计师、模式构架师、环境营造师、文化培育师。
每年两会,我最讨厌的就是说我们的体制是好的,是不能改的。我不相信没有什么体系是绝对完美的,不能改的。两会中的“两个绝对”是不对的。这不符合任何规律,除非它私藏着邪门的科学。为什么你的制度是不可以批评的?制度是可以改善的,它不是我们的宗教和魔咒。
(七)怎样才能把报纸办好?
南都创办的时候,我讲了一个关于赛跑的故事。三个人跑一万米,第一个已经跑了九千米,这个是羊晚;第二个八千米,这是广日,我是第三。我想当冠军该怎么跑?只有一个:换一个规则,按自己的方案跑。
在中国文化产业,创业、做领跑者不难。追随者难做。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曾说,不是我们太牛,而是整个行业太傻。
(八)做报纸难在何处?
一难:必须进行“二次销售”(销给读者、广告客户)才能实现,一次销售亏得越多,二次销售的空间才越大,两次定价是关键。南都对中国报业的一大贡献是防止了报业的恶性竞价。是头一份定到一块钱的报纸。有的报纸五毛钱、三毛钱、甚至免费。
后来我们把新京报定价到一块钱的时候,当地的报纸是很感动的,他们也可以跟着提一点点,可以从三毛提到五毛嘛~(听众笑)二难: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二者抵触时,一定选后者,不会亏的。南都在批评ABA骗局时,ABA老板说我给你们投八百万广告,你们不要报了,我们拒绝了。南都当年首倡不登四类广告,当年新闻出版署评:一份打市场的广告首先举起这个大旗。
三难:群众和领导双满意。出现对立时要让群众满意。我以为,做到领导不能把你弄死或随便弄死就行了。现在的中国,群众满意了领导就不满意,反之亦然。这不是我们的问题,也不是群众的问题„„(听众笑)
(九)报纸如果什么都做不了怎么办? 至少改版!
产品设计也是品质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以苹果为例,至少可以美一些,先把它设计好,改造产品设计包装往往见效最快。
我在南都的时候曾做五年、十年规划,之后的数字与我当年规划非常吻合。这是我对自己非常敬佩的一点~(听众笑)
我讲的九个问题,前三个是取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上、乘势而上;中间三个是明道:注重策略、科学管理、有章有法,后三个是优术: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精益求精。任何时候都要对现实挑三拣四。
提问:对港报看法。答:如果给我条件,可以办一份非常好的报纸。当然我不拒绝八卦,但不能都是八卦。
提问:国内媒体实现您说的终极价值,要通过怎样的途径?答:从宪法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中国是还是个人治的国家。但我们不能等条件具备了再做,要用合法的途径、新闻操守来做好它。
提问:对言论钳制。答:近年的言论钳制手段强、措施越来越严厉,中国传媒面临严峻局面。但是世界大势潮流浩浩荡荡,很多貌似强大的东西土崩瓦解也是一夜之间,不是没有可以,我们在心底默默坚守,尽最大可能突破。微博推特推动言论自由,他们的钳制不能奏效。
提问:您怎么看政GAI ?答:说了多少届了,总理说风雨无阻至死方休,说到这个份儿上还不改。我们只能往他们把好路子上逼。
最后回答:我很愤怒,我很生气。我的中国出现了很多丑恶的现象。我在做出很多努力和号召的时候,也害怕,但总体上还好,总比用枪抵在你脑子上不让你发稿好。我付出的代价是能承受的,我曾准备的下场比这糟糕得多。这一辈子有这样的经历,很值得。
我相信人性中是有向善的一面,这是值得留恋的,人类中美好的品性会把我们拽向更好的路子,我坚信这一点。这也是我觉得自己最值得的一点。就这些。
第三篇:微 课 程 在初中 物 理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俞庆珍
(义乌市第三中学,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 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 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3堂'-课的知识。而微 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 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关键词:微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一
教学研究
、引子
开学初。信息技术老师曾和我提起微课程.认为将来的教 学中会有很大的作用。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参加的一次小学的 教研活动,就是针对微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情况。记得当 时的课堂氛围很好,我心想,什么时候高中课堂也能这么活 跃,不再死气沉沉。于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我从微课 程是什么、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微课程的特点、物理 学科特点、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这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
看法。
二、何为微课程
“ 微课程 ”(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
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 知识脉 冲”(Knowledge Burst)。
“ 微课程 ” 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 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 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 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 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 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 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 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 系列微课 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 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
“ 微” 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三、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 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 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 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 课” 的定义是: “ 课时有 时间限制、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 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 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下载后。可以 随时拿出来学习。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
一
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特点。1.解决物理问题必须用到数学工具。很多物理规律,必须 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2.概念性强。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3.特定的物理学的“ 语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 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 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定的表达方式。4.习题类型多、变化大。中学物理课涉及的习题各种各 样。依据不同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千差万别.变化多端,难 度也是比较大的。根据物理这门课的特殊性.我们要在课堂上都解决是比 较困难的,一节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一节课如 何高效完成,怎样应用好微课这么好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思 考的。
五、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 在物理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1.课前预习。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 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
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 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 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 网.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 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 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2.课堂当中。比如演示实验。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必 须做给学生看。但有些实验因为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 响,现场演示可能会效果不明显或者不成功。比如 “ 影响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 这个实验,平行金属板上的电 荷很容易跑走。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中完成。要在课堂上做成 功,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完 成整个实验。录制下来做成微课程。将视频用于课堂中播放,效果显著。3.课堂之后。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 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这时可以将重点 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 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 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及时得到补充。4.专题复习。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可以把一 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工具把 这些导图做成微课。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 复习,专题复习。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图搜集起来做成 册,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六、实例的应用 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 间关系 ”。这一节内容要用到 “ 微积分 ” 的方法,公式法推导涉及大 学内容,所以课本用图像的方式来阐述。若把一个细化过程在 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匀变速直线运动为 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匀速直线运动合成?这是学生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我做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 可以自己观看消化。步骤
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本微课程知识来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下转第28页)
139
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 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 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四、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以实验为基础。物理现象的各种规 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
语重心长地说: “ 学了这么多关于鲁迅的东西,对于鲁迅的深 沉冷峻这一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是应该了解的。” 当时,出于对 无知的羞愧,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所以,尽管已经过去很长 时间,当接受研讨课任务的时候,这句话成为我这篇教学设计
的灵感来源。本次我参与研讨课第一个感受就是:创新的灵 感.来自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三)关于经典课文的创新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以独特的魅力、感人 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艺术性正 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然而,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 的原因,经典往往被一个个 “ 经典 ” 的知识点所取代。用两三个 课时学完一篇课文,学生掌握更多的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内容,对于这篇课文真正的艺术价值却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我认 为,这样的教学,即使考取再高的分数,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 求相悖的。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是彰显新文化运动实绩的代表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既然学生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就应 该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基于这样一 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深刻理解鲁迅的深沉和冷 峻,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
清晰明确的认识。
起来很困难。我对我的几个解决方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 是还是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巾。结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是给出了一个 “ 冷峻的语青 ” 这样一个
相似的生成 其实,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这个预设是错误的。冷峻就应该 指的是冷峻的语言,是鲁迅用冷峻的语言批判和讽刺。我认 为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一个失误。如果我当时能够清醒地 认识到这个预设是错误的,而不是有难度,从而做出调整.
对于那个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就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 励,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在老师 的明确下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探求而得的,对鲁迅的冷峻 的理解也应该更加深刻。“ 精心的预设会带来精彩的生成” . 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
(五)关于课外材料的处理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课外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课外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对于研读课外材料的方法和深度. 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定,而不能盲目地大加解读。否则 就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者从课外材料获得认识而不 是从课文中获得认识。我的设计中关于《自题小像》的处理,目 的是让在学生完成对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感的把握后.通过读 懂鲁迅自我评价的诗.加深学生对鲁迅爱国情感的理解.并引 出这一环节的小结。所以我通过幻灯片给 译文,然后让学生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已经存在于中学课本中几十年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 其中很多见解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已经很 难再有所创新和突破,能做的只是在具体授课时的精彩生动。但这次我以“ 深沉和冷峻” 作为切入点和授课目标。还是让所 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对于文学 作品的再创造,对于教材的钻研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要有创 新的意识和信心,有研读教材的钻劲。我认为,这也许是教师 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四)关于预设和生成齐读原诗,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如果再利用一些时间 研读这首诗,则是没必要的,是违背 “ 课外材料是从侧面服务
文本” 的原则的。
(六)关于取舍问题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课文,值得讲和要讲的东西太多太
多。如果教师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讲到,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提高自主研读的能力。所以.我们 要观其大略,把握主旨,大胆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只
课前的预设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设置好某个环 节,并预料到在授课时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就会精心准备各 种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你认为解决方案不一定有效时,则 千万不要因为对这个设计的喜爱而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精 彩发挥上,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或 是不恰当的。例如环节二 “ 鲁迅的冷峻是指什么而言 ” 这个 预设,在授课前我和另外两个老师都预想到这个问题解决(上接第139页)章第三节。重点讲清楚用图像求匀变速直线 运动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用图像求解学生已经掌 握。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情况看,主要是“ 微元化、微积分 ”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即把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无限分割. 当时间足够小,每一小段就可以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每 小段的位移,把每一小段的位移累积相加就求出了整个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高一学生还不能用微积分公式推导,而利用图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视频将把一个匀变速 直线运动一步一步地细化成无数个匀速直线运动讲解得非常 详细。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整个画 图,分割的细微过程,更有助于理解掌握。第二步:做教学课件.我用的是最普通的PPT
一
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授课,让学生真正以语文、文学的规律解读 课文,那么那些没有讲到的问题,他们是能够自主解决的,我 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当前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再认识的关键时期,现在 的情况是老师累,学生更累。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是专家要 思考的问题,是一线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研讨
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研讨活动
越来越多。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 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 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次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 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七、结语
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楚把匀变速运动分解成 匀速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r的放映,生成视频。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这个软件比较简单,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 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第四步:上传。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者学生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
一一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物理 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 点、实验、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照力学、电学、光学等模 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物理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 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物理团队中每个物理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 教学中的缺陷。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今的大会上,几 乎每人一台ipad,用于开会时查看相关资料等。如果有一天,课堂上也实现了每人面前一台电脑,微课程的作用就更重
要了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胡铁生. “ 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O).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第四篇:分认识电化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利和弊
充分认识电化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利和弊
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刘茂发(重庆市永川区第六中学校 40218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强,学校教育设备设施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其对教学有效的促进得到了一致的认可,自然学科的生物,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的突显、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作用尤为明显,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学生动手体验的削弱导致操作能力降低;只有音像视频的多媒体使学生缺乏实物的真实体验,无法全面真实地理解生物;在看录像、课件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看和听,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能尝试自己的认识过程,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电化教学的利和弊,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多媒体;利和弊;有效性
“教育现代化”【1】,这一要求促使了我们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的电化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共举、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倍受师生的青睐。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运用电教手段可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功能的电教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但是,电化教学也是一枚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特别是对于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科,滥用生物电化教学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其弊端也不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电教手段?在运用中应规避哪些问题?
1.生物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之利
1.1 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2】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各种生物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电教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等。
例如在讲授《动物的防御行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动物的伪装”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个影视片段,让学生犹如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这些小动物绝妙的伪装叹为观止,兴趣大增。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内涵和区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自然也就印象深刻了。
1.2 利用电教多媒体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
生物课程属于自然学科,要求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此课程,但是有许多的自然现象通过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利用电教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时,运用Flash课件,在观看前设问:“植物在受精之前有哪些生理活动和生物现象?”播放时,学生将会看到植物先要进行传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刺激而萌发产生花粉管,穿过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此刻,我们停止播放,要学生举手回答刚才看到的生物现象和生理过程,回答完后,让学生设想花粉将进入到哪里,进入后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然后再开始放映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对照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从而初步了解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双受精。此后,教师再运用挂图或塑料模型,边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在讨论、讲解花粉的萌发过程的同时,提问花粉为何柱头上“钻孔”。众多花粉管,释放无数的精子,为什么只有两个精子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具有适应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兴趣,进一步调节和强化头脑中真实的、立体的、渐变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事物的演变过程、双受精这种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及其原理。动态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3 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的,目前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探究学习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驭知识的过程,培养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为此,我十分重视运用电教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焕发起新的要求成功的需要,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了解决材料中的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是运用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但有些生物现象是十分抽象的,虽然教具的演示给学生形成真实感和立体感,但是还必须由教师用语言去描述,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所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规律的全过程再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比较鲜明的、且稳定的直观表象,然后,教师用教具有序地进行演示,以实体再造事物变化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认识事物渐变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原理等。1.4 利用电教多媒体震撼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当今社会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情商高于智商”。一个社会化的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生物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我搜集近年来环境恶化的一些资料作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①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某地山林被大量砍伐后残留的粗大的树桩实景;黄土高原实景;九江涌污水横流的实景。②破坏和污染带给人类的灾难:沙尘暴、98长江水灾、赤潮、酸雨。③珍稀或濒于灭绝的动植物图片。这些贴近生活的画面加上沉重的语言描述,极强地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也身临其景地理解了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
2.生物教学中滥用电教手段之弊
2.1 过分依赖电教多媒体会削弱学生的操作能力
电教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嫁接技术,临时装片制作,标本制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大大降低。2.2 过分依赖电教多媒体会削弱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音像视频的多媒体,使学生缺乏实物的真实体验,无法全面真实地理解生物。录像、幻灯和投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多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各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重复观察。但却不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录像等材料是经过加工制作出来的,有很多材料具有片面性,如时间的缩短或延长,实物的放大或缩小。如果单独看录像,不看实物,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只有在看录像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真实完整的知识。如观察叶的形态时,让学生观察实物就比看录像好得多。如蚯蚓体表的刚毛和粘液,只有亲自动手摸一摸,才体会到粗糙的刚毛和湿润的体表;苔藓植株的大小,要亲手量一量,苔藓植物叶子的形态结构,要用显微镜观察,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要到实地看一看,才能得到真正的结论。调查证实,86%的学生认为,单独看录像想象不出苔藓植物是那么细小的。还有一些动植物的特殊气味和味道,需要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答案。另外,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也会有不同的结论。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处于大自然中,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才能领略到自然界的奥秘。2.3 过分依赖电教多媒体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思维,不利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看录像、课件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看和听,结论是给出来的,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能尝试自己的认识过程,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论
利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融合,创作出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形、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但一定要明确电化教学是辅助教学的策略,要在“辅助”上下功夫。只能适时适量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要滥用电化教学。生物教学越接近大自然,越接近生物,就越能说明问题。要使电化教学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力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稽裘,教育现代化: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描述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10 [2] 程显山;姜春来,浅谈激发学生兴趣,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21):75-76
第五篇:上海知名翻译公司翻译技巧中的简约和增补
上海知名翻译公司翻译技巧中的简约和增补
上海知名翻译公司从传统的翻译观点来看,增减技巧与忠实原则背道而驰。任何以忠实于原文为最高质量准则的翻译和口译活动都不允许对原文内容做任何删减和篡改。随着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口笔译活动的本质,这种狭义的忠实概念被逐渐拓展。上海知名翻译公司在笔译过程中,译者有充裕的时间去考虑文本性质、翻译目的,社会文化语境、语言差异、读者的阅读情趣和接受能力,从而将原本单一的忠实变成全面的忠实,上海知名翻译公司将刻板的服从原文变为主动的内容调整。相比之下,在时间要求非常高的同声传译中,面对有限的处理资源,上海知名翻译公司译员该如何通过调整而忠实于原文?或者说在现有条件之下,如何做到“尽可能大的忠实”?细究源语发言和译员产出,不难发现很多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这种表面上的“不忠”正说明了上海知名翻译公司译员在追求忠实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上海知名翻译公司在同声传译的过程中,译员要在瞬息之间主动处理和加工所接收的源语信息,从而能够一方面把握关键词句,另一方面有可以摆脱源语形式,更好地把握内涵。上海知名翻译公司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在结构和用语习惯上的差异,译员此时的忠实于原文,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信息不论主次轻重都一股脑儿译出来。上海知名翻译公司译员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对信息的取舍和判断,更好地抓住信息重点,通过增加或略去部分次要信息,使得表达更为流畅,避免拖泥带水、主次不分,无法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这时他们通常采用两种非常实用的技巧——简约和增补。
上海知名翻译公司简约技巧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表达和帮助听众理解,以实现交际目的。可以按照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语法简约、语意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