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1: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最终版]》。

第一篇: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最终版]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城镇化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合理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改善民生。并要坚持以人为本、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建设

当前,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却同时对我们的生存栖息之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发展的代价越来越沉重。如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面临枯竭的状态;城市雾霾加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多、矛盾日益加深。基于此,我特别进行了此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了解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其内容和要求。城镇化过程对生态文明有哪些破坏,原因是什么,后果有哪些。随后探究了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一、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共同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而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久持续的发展和繁荣。报告将以前的“四位一体”扩充为“全面落实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p1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它更多地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其产业结构应该是以生态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结构;其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以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为核心;其消费模式应该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包含有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等特点。

作为新一代的文明理念,我国习近平主席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二、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的破坏、原因及后果

我国城镇化发展虽然极其迅速,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也日趋严重,代价越来越高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

(一)城镇化过程中破坏生态坏境的具体表现

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人与自然矛盾的不断激化,对生态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境污染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的不断加快,由城镇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也不断加重,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严重的。具体表现为:其一,大气污染。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煤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今日席卷全国的雾霾天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工厂林立。为了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的厂商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不顾后果的排放不达标的废气。同时,私家车的增多,汽车尾气排放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量也较以往大幅度增加。这些都使得许多工业化大型城市空气中PM2.5指数居高不下,大气污染严重。其二,水污染。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得水资源越来越紧张,造成的水污染事件也在不断增多。相信大家都还记得2007年发生的震惊国内的“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同时也是苏州、无锡、湖州、上海等城市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而这一事件正是由于苏南以往粗放发展造成的恶果。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2]p33要知道,蓝藻的暴发性繁殖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其三,土壤污染。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土壤和耕地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城镇工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出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例如通过水体污染、酸雨、城市垃圾渗出液污染等。有研究表明,越是城镇附近,土壤污染越严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土壤酸化、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加剧和农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除以上类型以外还有噪音污染、核与辐射安全隐患、白亮污染、白色污染等。越是城镇化程度高的区域,污染的种类与危害越大,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损害也越大,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其次,在生态失衡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扩张,一些地区城镇化发展忽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建设布局在空间上出现无序化乃至失控,出现了大量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过垦过牧的现象,挤占了其他物种生存的空间,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生态功能逐渐退化。随着城镇化发展,高污染工业、机动车辆、人口密度、硬化路面不断增加,植被锐减,导致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下降。快速城镇化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消耗大量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例如,黑龙江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威胁其区域内湿地生物的重要因素。三江平原的主要河流就是黑龙江,因干流的水电梯级开发,已对黑龙江特产鲟鱼、鳇鱼及大马哈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再次,在对地形、气候的破坏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集聚效应,城市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原有的地形地貌不断地进行改造,使之趋于平坦,为此不知铲平了多少山丘,砍伐了多少森林。这使得我国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同时,城市建设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城市小气候问题不断。城市与郊区温差使得两地气压的大小不同,形成城市风,将城市污染带到郊区,也将郊区大气污染带到了城市。在有的采矿业和采煤业发达的地区,因为开凿这些地下能源使得城市地下空虚,塌方事件屡见不鲜,伤亡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最后,在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方面。我国是个资源消耗大国,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然而资源利用率却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且在绝大部分资源能源都被城镇地区消费的背景下,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加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建设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而有的官员为了在位时的“政绩”,大兴“面子工程”,造成建筑物和道路的频繁拆迁,劳民伤财,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城镇化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比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毁灭和城市特色的消失,就业问题的严峻和社会问题突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日益加剧。城市人口流行病预防难度加大,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阂等问题。

(二)生态文明在城镇化建设中遭到破坏的原因

城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在环境、生态平衡、资源能源消耗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即我国资源环境本身的约束。我国虽然资源总量大,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可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本身的稀缺间接性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如柴静的《穹顶之下》中提到的:我国天然气探明量仅20%,石油探明率38%,而且每年开采量只占探明量的1/9。目前能投放使用的能源远远不够城镇的发展。而外在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高能耗、低效率影响能源使用效率。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其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第二产业和对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平均综合能耗水平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左右,污染排放强度是OECO1国家的8—9倍。[2]p24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加速。而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也必然达到极限。

其二,在体制机制制定方面,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国家在之前的发展战略方针中均侧重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做到将经济增长与寻求生态保护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且国家对于各级官员的行政考核中,“GDP”指标所占比重过大,从而使得大量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盲目使用资源,搞“虚假城市化”、“数值城市化”,大兴过于奢华的形象工程,却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其三,人口众多对社会资源应用造成极大的压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尽管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可是人口基数的庞大使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目远多于其他国家。城市化使得原本分散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密集的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压力大增,需要的各类社会资源持续增长造成了资源的稀缺,从而使得有些人不顾及生态系统地承受能力去掠夺获取自我所需。同时,我国公民素质参差不齐,资源浪费、排污不达标对生态环境破坏也有着重大影响。

OECO: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有三十多个成员国,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其四,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的支撑力度不够。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20%—40%之间,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60%—90%的水平,造成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过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技术的革新怎么能更好地发展?新能源的开发,提高效率的机器设备,污染处理的工序等,都需要科研力量支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缓慢明显制约了对环境保护的技术的创新。

其五,生态观念的缺乏是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当时,绝大多数民众心中并没有“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这一观念,这直接反映在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成本却也在不断提升这一现象中。缺乏生态意识使得城市管员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推倒某一片森林作为房屋建设用地、自行车道没有提前规划预留使得某些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难度加大。

(三)生态破坏所产生的后果

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破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其一,经济损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但这是用高能耗、高生态赤字换来的。中国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多的国家之一,扣除生态损失后的纯GDP只有78%。每年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以上。

其二,影响人体健康。在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状况不断改善的形势下,我国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持续上升。过去30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持续上升,由83.65/10万上升到了134.80/10万。其中,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呈明显增多的趋势。肺癌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由7.09/10万上升至30.83/10万。[2]p13

其三,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我国重大环境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如太湖蓝藻事件、云南阳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宗海事件、沱江水污染事件等,由于受污染的事物均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其四,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亦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因而已引起了全球内的广泛重视。而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按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极为巨大的。当前,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二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其五,影响和平发展。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在温室气体、消耗臭氧层物质、二氧化硫、汞等污染物方面也是世界排放大国,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更多国际环境义务的要求日益高涨。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环境管理面临挑战。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指出,“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3]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空间格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方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推进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生态环境好了,人人都受益,这是新一轮改革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方面”。

(一)更新观念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以及对自然控制能力的增强,生态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我们需要使人们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生态文明的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的伦理观。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节能减排倒逼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真正内涵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要更加注重优化城镇体系、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城镇化科学发展水平。因此,对政绩的考量要由GDP主导,逐步转化为包括绿色GDP的综合化指标体系。[4]

(二)合理规划空间格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城镇化发展情况差异巨大。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要求根据土地空间的自然属性和自身特点,规划土地空间格局,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将农村废弃地、其他污染土地、工矿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在城镇化地区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做到合理开发和有序开发。要合理的利用各方资源,使资源向更需要的建设项目倾斜。统筹全局,争取实现共同富裕的民族愿景。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既关系到产业本身能否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城镇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动力。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城镇化良性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求一种符合生态伦理、善待生态环境又能可持续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做好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节约资源,形成低碳、绿色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一定要坚持集约高效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利用资源和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将城市化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代价降到最低程度,将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限制降到最低限度,[5]p19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经济。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四)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多部门联动,多方合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使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完善生态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注重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4]在生态治理方面,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可以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走的更加通畅。想要转变以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物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节约经济发展成本,也需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支撑。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科学创新在创造力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可以更好地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新城镇。结语

在当代,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速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呈现“J”型增长,人们过于热衷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略了社会成本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是日趋严重。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推行绿色低碳经济,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而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在思想认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同时,培养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新观念;倡导生态文明的思维模式。[6]p216在宏观战略上,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和再生产过程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拟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促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充分融合。在环境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政策上,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制定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在发展规划中应建立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运用生态化生产方式,弘扬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政策措施上,要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法律法规和技术体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取缔“唯GDP论”,将环境保护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制度,协调各方关系,从而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行动上,呼吁全社会所有人民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保护环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活的主人。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的依靠群众,以最团结的力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平,黄桂林,张玉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B/OL].http://,2014-03-16.[4]苏州市吴江区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郑万城,张勇勤.吴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23.[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两型社会建设与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第四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C].华中科技大学主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7]赵建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视野,2007,(07),32-34.[8]潘家华.与承载能力相适应 确保生态安全[J].中国社会科学,2013,(05),12-17.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研究

【摘要】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一直坚持的一项基本道路,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一项重要的方面,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居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是一项艰巨且重要的重大工程任务。法制建设作为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工具,应该得到应有的保障。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制保障,研究 一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可谓寻得了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良策,为造福子孙,惠及中国人民千秋万代的最伟大的、根本性的事业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目标。

二 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的重要性

文明起源于自然。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1.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2.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方面的问题当涉及到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的问题时,便成为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关注点;另外一点在物质形态这一层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和关系,改进了传统的物质方面的生产领域,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和结构,如循环型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物质产业、低碳发展;在精神领域,能够创造新的生态文化表现形式,这其中包括了环境方面教育、关乎环境的科技、影响环境的伦理以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3.建立健全良好的法律制度并确保其实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社会必须有解决冲突、维持或构建秩序的程序,生态文明观提供了一种关于秩序的背景观念,使人类社会得以在与自然的和谐中持续发展。而法律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之一。毋庸置疑,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涉及到对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进行约束的制度建设问题。社会法制的发展对这种约束将是实质性的,它会约束市场如何运作,并确保维持这些约束条件,以促使市场为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共同福祉和活力而运转。可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和方法。

4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实现要靠法治。

法治是创建和维持秩序的保障,要正确地发挥法治的作用,就必须采取共同行动,制定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法律,树立正确的文明观。而变革旧的观念并育养先进、文明的法制观念,创建合理、和谐的法律制度且使之不断完善,其根本则在于教育,在于培养、改善、提高每一个人的人文素质。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抛弃过去那种对地球可以自由地任意攫取的思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运用集体的智慧把力量集中起来,明确我们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我们在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任重道远。

三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现状

2013年10月21日,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三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实施以来,第一次进行修正。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草案一审稿民意征求激起一场强烈的公众表意“风暴”后,此次在众多立法修法中又进行了“第二次民意征求”,同时,环保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报送了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官网全部公开。在这封被许多媒体认为在“中国修法史上前所未有”的函件中,民意表达被放在了显著地位。环保法修订如此吸引大众视野,表明了民众对于公民环境权的注重,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环境现状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在一个新的层面,正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主要问题与民生促进焦点的考量。

长久以来,我国环境资源破坏制约经济长效发展,生态破坏日益阻碍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尤其近两年来频发的雾霾现象更是将公众的视线从经济增长转移到环境安全;同时,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深化,以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短视发展破坏社会长治久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价值排序在悄然发生变化,民众、社会团体与政府从不同角色出发,均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各方力量从不同价值取向的频繁交锋到达成生态文明建设共识乃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就在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迎来三审的第二天,哈尔滨市所有中小学就因为严重雾霾而全面停课,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民众、政府共同关心的议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法治以其独有的性质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的调控手段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法具有规范性、程序性、稳定性、可诉性、公开性与强制性,是人与人、社会、自然的行为规范工具,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支持。相较于法制,作为动态之治的法治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的依法而治,而立法即法律制度的完备是这一切的起点。科学的立法是以现实为依据,以公平正义为价值,以可实行性为关键,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控的良法的建立。

以此次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历程为例:从2012年的一审草案到目前的三审草案,本次修订从人大立法会到专家讨论、民众参与,充分吸收了各方积极的建设意见,从而形成了针对客观实际,立足现实,具备可执行性的修改预案。

针对目前环保工作面临一些突出问题,诸如一些地方因经济发展的冲动而忽视环境保护,有些企业单纯追求利润而无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执法不严、处罚过轻、违法成本低,环保宣传教育薄弱、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等,草案作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

针对环保资金投入力度问题,建议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针对处罚过轻问题,建议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进行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同时引入了“按日计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污染者的处罚上限就是100万,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我国环境问题频发的关键所在,对此此次修订案草案明确,企业事业单位如果存在违法进行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将会受到罚款处罚,而且会被责令限期改正,如果发生逾期不改正的情况,将依法做出严厉处罚决定的执法行政机关就在当日可以按照原来的处罚数额继续按日进行连续处罚。

针对某些地方因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建议将修正案草案二审稿中的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的主体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对考核对象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开。在三审稿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的修订。考虑到环境公益诉讼是一项新制度,专家建议宜积极稳妥地推进确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也需要考虑诉讼主体的专业能力、社会信誉等因素,防止滥诉。据此,建议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由二审稿的“中华环保联合会及在省(区、市)里的环保联合会可向人民法院提诉讼”修改为三审稿的:“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正是因为全社会对于此次修正草案的关注,以及广开言路、积极响应的立法修法精神,使得民众的意见在此次修订中,得到了显著体现,如此形成的草案,乃至以后将正式颁行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必然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遵守,也会激励社会各界,运用法律制度,积极监督自我与其他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共同维护生态建设,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环境的守护者,这就是法治的价值认同。

四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强化法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是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

1.将生态文明、环境权的地位上升到宪政高度

要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进行修改,使其既有防治环境污染的功能,又能对自然资源提供保护,真正起到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作用。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立法明确公民享有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环境保护从现在的国家政府的事变成广大民众自己的事,调动他们运用正常法律途径解决环保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的目标。

2.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项目设计市场准入的核心内容之一

实施公开透明的听证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改革措施的确定实行听证会制度,通过面向全社会的公开听证确定这些项目和措施是否对生态具有潜在的威胁。

3.推进生态文明司法的专业化与专门化。

在司法工作机制上,应结合国家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在全国统一设定环境保护审判庭、合议庭以及环境保护法庭的标准,明确环境保护案件的主管范围。并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行使司法解释权,指导全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工作。解决司法权统一行使问题。保证司法工作机制的顺畅。此外,要加强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公正、信得过的司法队伍,提高司法人员的生态法律素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力度,强化司法强制力,提高司法的权威、效益和效率。

五 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项工程需要一代接一代不断的努力,而且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每个角落和方方面面,不单单包括政治制度方面,还包括经济发展的模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等等,这都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协调进行、和谐发展。任何一方面疏漏都可能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失败。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让法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的选择,最重要的保障。参考文献:

[1] 周珂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制理念更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4期第73页

[2] 帕提古丽·库尔班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思考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4期第59页

[3] 汪培文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制 绿色视野-2014年5期第143页

[4] 刘卫先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路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8期第64页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调 研 报 告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41班 指导老师:周晓阳

调查小组成员:高庆黄何韵马文静罗艳清吴佳境

一、问卷调查设计及结果

您好,我们是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响应十八大号召,我校组织进行相应的生态文明调研项目。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两分钟宝贵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仅限于统计研究,您的答案将完全保密。感谢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1.请问您的年龄段是

A.18周岁以下6.3%

B.18~28周岁 57.1% C.28~40周岁19%

D.40~50周岁17.6% 50周岁以上

2.是否听过或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或生态意识的理念

A.没有 20.6%

B.听过但不清楚 68.3% C.常听但不关心7.9%

D.比较熟悉

3.2% 3.你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态环保知识?

A.网络电视媒体63.5%

B.课堂学习15.9% C.书本杂志报刊 20.6% 4.您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A.满意31.7%

B.还凑合 49.2% C.不满意15.9%

D.不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3.2% 5.你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途径

A.推进绿色发展46%

B.推进低碳发展 31.7% C.推进循环发展 22.3% 6.您丢垃圾时是否会关注垃圾的分类

A.会36.5%

B.偶尔会 50.8% C.不会

12.7% 7.你对废品如何处理?

A.卖给废品回收站55.6%

B.直接扔掉

36.5% C.全都留着堆在储藏室 7.9% 8.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做到(多选)

A.垃圾分类,关注废电池处理22.2%

B.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及塑料袋36.5% C.节约水电气,节约用纸73%

D.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破坏花草69.8% E.不剩饭,珍惜粮食54%

F.关注我国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讯息 25.4% G.劝导及影响身边的人保护生态环境 11.1% 9.您觉得以下因素哪些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多选)A.政府的政策支持82.5%

B.经济的支持54% C.先进技术的支持41.3%

D.奖惩制度 39.7% 10.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多选)A.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并使之自觉维护90.2%

B.政府加的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 60.3% C.专业部门采取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的破坏 60.3%

D.制定严厉的法律 38.1% E.加大破坏的经济惩罚力度

9.7%

二、访谈提纲设计与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两种人群(在校学生与社会人士)进行了关于此话题的个人访谈,旨在了解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看法与建议。相关问题如下:

No.1在校学生(刘同学)

1.同学,你是不是了解过生态文明建设呢? 嗯,听说过。但是说了解还不算那种程度吧,毕竟学生不可能太深入研究这些的,还是算有一点了解吧。

2.那我们具体化到衡阳,你觉得衡阳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怎么样?

生态文明和环境,和自然有关,看我们衡阳,其实除了老鼠多一点,其他都还是不错的,像城市绿化,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都是很不错的几项啊,我觉得还不错。

3.你觉得生态文明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态文明啊,我觉得,分个人和社会吧,个人来说,无非就是大家听腻了的,环境靠大家,不要乱扔垃圾,适当做些保护自然的宣传,从小事做起垃圾做好分类,这样子。那对于社会来说就很大了,社会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多着呢,小到设置垃圾桶,大到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活动。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就是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4.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什么呢?

刚才你问我那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说了,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啦。

5.你认为我们对于自然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呢?

不要掠夺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6.你们学校有没有对此做过宣传,类似主题活动这样的? 偶尔有吧,不是很多。

7.关于这个话题你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没有了。

No.2社会人士(赵先生)

1.您好,请问您是不是了解过生态文明建设呢? 恩,我是一个很关注政治关注时事的人,所以会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件很大的很广泛的活动,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活动,应该大力实行。

2.那我们具体化到衡阳,你觉得衡阳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怎么样?

衡阳,一般般吧,觉得对于其他做的好的城市来说,我们还不够好,不够完善,人们对这个的意识不是很高,虽然每个人都要过生活吧,关心一下生态建设也是应该的啊,毕竟我们是衡阳人,总要做点衡阳人该做的事。

3.您觉得生态文明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

是保护自然,我们要以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掠夺了自然太多,挖矿搞生产啊,几块钱一斤卖稀土给美国人啊,我们心里应该愧疚的,这种时候才醒悟也不算太晚吧,希望国家好好做好这个事情,为子孙造福啊

4.作为个体我们能为此做什么呢?

配合国家做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大家的力量就大了。

5.您认为我们对于自然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呢?

对于自然,我们不要再伤害她了,好好和她相处吧,当然要用的原材料还是要索取,但不能过分,该要的还是要了去,经济发展了,不要忘记本分,要好好回头感谢自然。

6.您有没有遇到过生态文明宣传,类似社会活动这样的? 那倒没有,偶尔看见一些宣传画。

7.关于这个话题您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我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也许不保护环境,我们的子孙会生活的很辛苦,甚至没有地方可以去,其他星球还不能住人,要是能住人也不会住的我们现在这么舒服。

三、调查分析及问题

我们小组在第10周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收获了100份有效答卷,其中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各50份。参与此次调查的年龄构成分别是18周岁以下6%,18~28周岁占57%,28~40周岁占19%,40~50周岁占18%。其中,以18~28周岁为主体。

通过数据研究发现,4/5的人都知道或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意识的理念,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是大家接触生态环保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有意识的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气,不留剩饭,节约用纸等等。

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在这些成果背后所隐藏的问题。1.民众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并进行自觉维护是最重要的举措。然而,现实情况表明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还不够。虽然大部分有了从自身做起的认知,但还有小部分人对环境问题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自己一个人的举动并不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抱着侥幸的心理逃避着保护环境的责任。另外,有3%的受访群众表示完全不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这无疑给所有人当头一棒。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必须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2.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采取的措施影响有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家普遍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很重要。然而,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政府的立法。由于老百姓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对于相关文件,选择忽视到底,也不会向政府提供建议。所以,政府该采取何种措施引发公众共鸣是当务之急。

3.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然而还不够完善,在法律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限,违法成本太低,即使造成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另外,环保机构权力有限,能执行的强制性手段和措施过少。4.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冲突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经济利益也是公民最在意的点,相对于环境,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对大家的吸引力明显更大,选择忽视经济发展背后付出的环境代价。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对污染企业置之不理,甚至承担着保护伞的责任。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环境形势的严峻。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生态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严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为创造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四、调查建议

根据本次的问卷调查出现的问题,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与修改,得出了以下几点浅薄的建议:

1、加强大众宣传与参与,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政府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树立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开展全民参与清理公共地区的垃圾,垃圾分类活动知识宣传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加强公民的参与感,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2、加强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生态建设的有序落实 现在存在缺乏具体规定,执行度不强的生态法制法规的问题。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硬约束条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执法的力度。只有将环境保护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百姓才会更多重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3、因地制宜,促进生态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等自己特有的生态文化,来促进经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 这将成为我国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力量。

4、鼓励开发和推广现代循环经济

现代的循环经济,将可以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政府大力去扶持各企业工厂,鼓励他们淘汰落后生产技术,这一举措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但碳排放总量突出,我们应当提倡低碳生活,为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大家还应该节约用纸,减少或杜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样可以挽救许多要被砍伐的木材。除此以外,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难,比如使用环保购物袋,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家里的废物利用,减少乘坐私家车等等。

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未来将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环保公益行动,如植树活动,光盘行动等,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网络方式来宣传生态意识。我们虽然做到的不多,但唯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真正的行动,才能去影响别人。因此,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努力将自己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

五、研究心得与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使“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小组进行了此次研究。

小组以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模式展开研究,在调查期间,我们通过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我们也了解到了关于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例如民众参与度不高,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冲突等等,也了解到了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识。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对我们有了很大启发。

一方面,它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研究完善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就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对于教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能仅仅把学生仅仅培养成应试教育的机器,而是素质教育下的人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本次研究让学生勇于接触社会,在和社会群众的调查和交流中进行学习和提升,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

另一方面,对我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我们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我们通过此次调查明确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希望我们国家是繁荣的,但是我们也希望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的,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信心与信念,我们要付出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再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我们追求真理、追求新知的信念,我们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实践,遇到阻碍如陌生人不配合的情况我们也会与开动脑经转换方法和手段,注意方法和手段以及载体的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努力响应党的号召,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和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共创祖国美好未来而奋斗!

六、调查图片

第四篇: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研究22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研究22

一、失地农民存在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农民和政府两个方面来讲)分析

1、政府补偿标准设立不科学,低位补偿造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3、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重重。

4、进城后日常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5、文化生活缺失,精神文明建设亟需加强

二、如何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1、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

2、实现多样化补偿,提供多种方式保障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建立就业、投资培训制度,使失地农民较为稳定的就业、投资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

讨论主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小组成员:余兰凤(2013224650)王晓丹(2013224610)洪丽君(2013164105)

就图书馆的自主学习,我们翻阅资料,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是2015年地方两会的热点话题。在两会现场中,以生态建设成共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为主题进行讨论,有效的在未来几年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落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怀着这样的疑问往下探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因此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中指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并在会议中强调:

一·4省市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改革开放试点事项实施工作,有效防控各类风险。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二·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例如湛江市,即将作为省运会东道主的二、三线城市。为了更好的迎接运动会,生态环境旅游建设成为重要的项目。市级领导为了更好的改善环境,开始执行了各种方案。比如市区开通绿色环保自行车,有效的减缓了出行交通阻塞;县区考察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对旅游区的宣传工作,为省志愿者提供美好的旅游景点:近期“特呈岛”海岛旅游景区全国竞选火爆进行中,这更好的促进了海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旅游经济。同时大学生对这个话题也十分关注,最近我校生科院于2015年04月18日开展生命科技文化节,宣传生态平衡对生命的重要性。还记得记者蔡静的采访报告《穹顶之下》吗?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雾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巨大,却无法控制。国家强烈要求保护生态,由于经济发展,地方生态的污染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随着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建议。

丽君作为参考

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会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与推动地方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部署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哪些突破口

会议要求,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会议明确,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下载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2、通过搜集资料、......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 一.是什么: 二.为什么: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有利于全面......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理论历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在《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的概念。他认为,作为一个生物学名词,生态指的是生物群 落的生存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

    三、关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制定严格规划,在实施中确保规划的刚性建议县政府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和本县有识之士,根据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电影《江南爱情故事》,在小桥流水的古镇遗风中,捕获一段勃勃生机同时也江南气韵十足的唯美爱情。爱情动人,其中所展示的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观和人文风情更让人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近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令人担忧,沙尘、雾霾天气也日益增加,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