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
第四节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
一、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一般地讲,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所以,有学者说学术规范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包括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
学术规范不仅仅是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层面上的规范,但由于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文献信息的利用是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所以,学术规范的许多方面都与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有关。可以说,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规范,构成了学术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学术研究的国际惯例、中国传统和时代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文献对相同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
这一规范,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有体现。该标准规定,报告、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引言、正文、结论等构成,其中引言(或绪论)部分“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为什么需要这种规范?首先,任何知识生产、知识创新都需要以知识的有序继承和必要积累为基础,概略性说明介绍实际上就是作者继承知识和展示积累的体现;其次,通过概略性说明介绍展现了研究现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为人们评价研究课题的价值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或线索;第三,体现了对前人创造成果的尊重。
实现这一规范,必然要求研究者在选题之前尽可能全面地普查相关文献。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检索获得文献,才能进而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才能明确前人的研究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什么缺陷,自己研究的推进和创新是什么。这也就是需要概略性地说明介绍的内容。由此可见,检索相关文献是任何有价值的专门性研究的起点。
2.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
这是在学术研究中征引文献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注明出处的意义在于,体现作者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的科学态度;体现保护他人著作权的精神;把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明确地区分开来;为读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提供线索;为文献信息的定量统计提供方便。
在学术研究中,规范的对立面是“失范”,失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剽窃抄袭。所以,剽窃抄袭被认为是学术研究中最不可容忍的事情,是最严重的学术过失— —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动机、什么情况下的剽窃抄袭。正因为如此,在学术研究领域,剽窃抄袭者面对着最为严厉的学术惩罚。
在国外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对剽窃抄袭往往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复制、综合或解释他人的想法或观点而不指明出处的享有”。复制是逐字引用他人的文本。复制而不指明出处,就是抄袭。概括别的作者的观点是合法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清楚地指出正在这样做。如果将别人的观点、思想或信息概括得好像是自己的一样,则是抄袭。释义是用不同的话语将某一作者的意思重新表达。如果完整确切地指出参考出处是允许的,否则是抄袭。上述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如复制加释义、重复原始文本的一些词句然后替换一些别的话等等,同样属于抄袭 1。界定虽然细密,但基本原则是简单的:不指明出处的享有,就是抄袭。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细密的、成文化的关于剽窃抄袭的界定,但约定俗成的鉴别办法也不是没有,而且在原则上和国外并没有什么差异,这就是——是否注明了出处。这一原则并不是什么舶来品,在我国古已有之。古人说得很明确:“当明引不当暗袭”。“明引”就是指明出处的引用,而“暗袭”则是隐瞒出处的因袭。古人认为,明引“足见其心术之笃实,又足征其见闻之渊博。若暗袭以为己有,则不足见其渊博,且有伤于笃实之道”。所以,“明引则有两善,暗袭则两善皆失也。2”可见,不论古今中外,在学术研究中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法问题,而是鉴别是否抄袭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也是谨守学术伦理道德最基本的体现。
按照现代学术惯例,不同性质的作品在要求注明征引出处的严格性上有所不同。研究性作品在这一点上是严格的,教材和主要供大众阅读、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普及性作品相对宽松,允许例外。在大学里,学生的作业、读书报告、小论文等不一定都用来发表,但由于学习阶段主要是接受基本而系统的理论、方法、技能训练的阶段,所以,要求一般是较为严格的。学位论文因其内容本身就是研究性的,而且本身也包含着学术规范的养成训练,因此,要求是严格的。如哈佛大学的《哈佛学习生活指南》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每一个这样做的学生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直至被从大学驱逐出去。” “当你在准备任何类型的学术论文——包括口头发言稿、平时作业、考试论文等时,你必须明确地指出:你的文章中有哪些观点是从别人的著作或任何形式的文字材料上移入或借鉴而来的。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学生手册中公告学生:“学生应该显示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用他们自己的文字来维系清楚和符合逻辑的论证。学生可以不交含有未经指明出处或是以不妥方式指出出处的他人作品的内容或过量引语的作业。学术技能和学习中心将为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4”
3.原则上不采用间接引用方式。
所谓间接引用,就是一般所说的“转引”——引用第三者作品中所引用的内容。
在学术研究中,转引在原则上是被禁止的。因为转引不能确保所引内容的准 12 大东.关于抄袭:我们知道多少? http://,1998-08-16/1998-10-04.[6]了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一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韦出版社,1996.·对“注释”和“参考文献”加以区分。CAJ—CD规范规定,参考文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即采用文末尾注;注释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即采用随页脚注。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数字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圈数字标注(如①、②等)。这一规定,解决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无法使用“注释”的弊端。
CAJ—CD规范在适应利用计算机处理、检索、评价文献信息方面有突破,在我国首次对新兴的电子资源的引证标注方法做出了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该规范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一些研究者对它的批评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规定了文献类型代码,但文献类型一方面区分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归并不甚科学。如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常用而且重要的资料集、档案文献等未单独区分,只能统归于“Z”;只要是“书”,不论是专著、编著、教材、译著、论文集,统统并入一类;在人文社科领域,文集和论文集的性质、功能区别甚大,却并入同类,等等。所有这些,被认为是与建立标注规范的初衷——体现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有距离。
·没有为人文社科研究中不时出现的“转引”规定明确的、足以显示其是转引的标注方法。直接引用还是转引,在人文社科研究中是必须明确区分的事情。注明“转引自”,既是作者没有亲自见到原始文献的坦陈,同时也是作者只对引用的文献承担有限责任的声明。把转引标注得像直接引用一样,在人文社科研究中被称为不实标注,是大忌。而按照CAJ—CD规范,恰恰是直接引用和转引无法明确区分,即便是作者想区分也无能为力。这又被认为是与建立标注规范的初衷——引导学风、制约投机有距离。
·使用的标注符号较为复杂。有学者指出,整套规范使用了十多个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代码,3种标识(脚注标识、尾注标识、页次标识),2种括号,2套文献序号,对一般人来说,显得复杂,有可能破坏读者阅读的连续性。
2000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提出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简称“高校学报规范”)。高校学报规范与CAJ—CD规范基本一致,其细化的内容主要是规定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用同一序号标示。如某人在一篇论文中多处引用了苏力所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的不同内容,但在论文正文中标注的引文出处序号只能使用一个。多次引用同一文献而只能采用同一序号标示,保证了在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中一种文献只出现一次,但势必造成难以标注引文的准确页次位置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学报规范规定,如需标明引文具体出处页次的,可在正文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3.《历史研究》规范
“《历史研究》规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7家期刊联合制定的引证标注规范,2002年1月开始实行。这是一个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文社科研究特点,特别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学科(如文史哲)引证习惯的规范。规范的主要原则是:
·不论是注释还是引文出处,一律采用随页脚注形式,不采用文后尾注形式。·引证标注的行文,按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不使用著录符号。公开出版物的题名使用书名号,未刊文献的题名使用双引号。
·充分考虑了人文社科研究中使用的文献类型的复杂性,对文献不作类型归并,据实揭示。
·充分考虑了各类著作物在责任者、题名、卷期、版本信息、出版信息等方面的复杂情况,以据实、准确和遵从惯例、便于核对为揭示原则。
·体现人文社科研究的特点,对古籍、未刊文献、解释性注释中涉及的文献出处的引证标注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确立了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的原则。以下一些实例,基本上反映了该规范规定的引证标注方法: 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专著)傅敏编《傅雷家书》,三联书店,1988年第3版。(编著)A.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袁传璋、郑永慧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译著)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三联书店,1988年第3版。(析出文献)
《论语〃学而》。(常用基本古籍)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古籍-卷/版本)
《太平寰宇记》卷159《岭南道〃循州〃风俗》。(古籍-卷/篇)《元典章》卷19《户部五〃田宅〃家财》,“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古籍-卷/篇/条)
《资治通鉴》卷20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古籍-卷/条)
《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古籍-引书)
崇祯《吴县志》卷2,上海书店,1990年(据明崇祯年间刊本)影印本。(影印古籍)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期刊论文)朱汉国:《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光明日报》1997年6月17日。(报 纸文献)
Basar, T., Olsder, G.J.,Dyna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2, p.123.(外文文献)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 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学位论文)
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 绩溪,1998年。(会议论文)
“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资料)
①关于这一问题,参见卢汉超著《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 89页。(注释)
③转引自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2000年)第456页。(转引)
“《历史研究》规范”在通过形式的规范引导学风养成,通过形式的规范制 约学术失范方面是成功的,并且较好地继承和保留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引证标注方面的传统与特色。它的主要问题是,遵从习惯较多,自由裁量较多,因此,形式上的规定性相对较弱。比如,规范规定,常用基本古籍,可以不标注作者;古籍作者之前是否标注朝代,视需要而定;古籍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影印古籍是否标明所依据的原始版本,视必要而定;稀见期刊和港澳台期刊适当加注出版地,等等。此类规定中的“视需要”、“视必要”、“可以”、“适当”等,都有较大的自由度。自由度大,导致的结果是标注项目不一致,形式不整齐,这给引用文献的计算机统计分析带来了困难。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引证标注方法,绝不仅仅是纯粹技术性、工艺性的事情,它具有引领学风、规范方法、制约投机、体现功力的意义,在学术研究中,是典型的“程序正义”。在今天,科学的引证标注方法,必须考虑国际惯例、民 族传统、学科特色与利用现代化手段统计分析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也许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不追求大而全的企图覆盖所有学科的统一规范,而是形成若干适应大学科或相近学科群需要的规范,比如人文科学有“芝加哥规范”,语言学有“MLA标准”,心理学和社会学有“APA标准”,法学有“蓝皮书”。这样,形式服务于内容、规范制约适应学科规律的空间会更大。
第二篇: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
第一章 概说
重点一:九大类型工具书 字典词典 类书政书 书目索引文摘 年鉴手册 百科全书 图录表谱 名录 丛集会要
重点二:工具书的排检方式(四角号码)重点三:选择纸板,电子工具书的原则 重点四:电子版工具书优势 重点五:电子版工具书的检索功能: 1 检索词:字段词和任意词
字段词:以数值型数据库,事实性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出现的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词是字段词,因为这类数据库史记上是关系数据库,数据库中存贮的大量记录是通过字段来描述和解释其内容特征和形态特征,如题名字段,著者字段,主题字段,摘要字段,时间字段,语种字段等。
任意词:以全文数据库出现的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词可以使源文献中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任意词”——自然语言系统中任意的字词,短语,短句。这是因为全文数据库的数据源是全文的,数据技术采用了类似于印刷版工具书中语词索引的方法,对源文献中所有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词进行了标引,并利用字符串检索,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等现代检索技术对标引词进行了处理,因此标引的对象是全文。
“循环衍生法”可以对检索词进行遴选:1 定义衍生法 2 语素衍生法 3 语境衍生法 2 二次检索
二次检索又称再次检索,是在已有的检索结果中的进一步检索。利用这种功能,可以有效地淘汰冗杂检索结果,使检索效率最大化。3 高级检索
高级检索也称复杂检索。现有的中文电子版检索工具一般都设有高级检索功能。较多地使用的检索技术是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和位置检索,体现出的检索特点是组配检索,模糊检索和限定检索。1)布尔逻辑检索
从理论上说,它是利用布尔逻辑原理,利用概念组配的方法形成表达式,进行文献信息的选择性检索。具体说,他利用布尔逻辑检索符(逻辑“与and”,逻辑“或or”,逻辑“非not”)连接检索词,形成逻辑表达式,计算机按照表达式的
指令进行逻辑运算,见所处数据库中与表达式要求相符的文献信息。
3个布尔逻辑运算符的含义是:
逻辑“与”and符号表示为“*”。以逻辑“与”连接的检索词是“同时包含”关系
逻辑“或”or符号表示为“+”。以逻辑“或”连接的检索词是“分别包含”关系
逻辑“非”not符号表示为“-”。以逻辑“非”连接的检索词是“排除其他:关系
布尔逻辑检索的突出特点是可以进行不同检索条件的组配检索,从而有效地扩展或缩小检索范围,优化检索结果。这种检索技术比较符合人们建立在思维习惯基础上的文献信息现实需求,因此它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体现计算机检索优势重要方面之一。不过,也应该明确,布尔逻辑检索实际上是建立在概念组配基础上的,而概念与文献信息的内容往往有距离,同时,概念之间不仅有区别,也往往有联系,所以布尔逻辑检索中的“与”“或”“非”界定,有时也与文献信息的实际状况有距离。2)截词检索
截词检索是利用检索词的词干或不完整词形进行检索的方法。在现有的中文电子版检索工具中,截词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A 任意截断 在词的任意位置截断。其中“前截断”的检索结果是“后方一致”,“后截断”的检索结果是“前方一致”,“前后截断”的检索结果是“任意一致”
B 嵌入截断 在检索词中嵌入截断符号。符号所代表的汉字的数量是规定的,但表达的意义是随意的。
截词检索的最大有点是使模糊检索成为可能。当对检索对象的了解不是很确切的时候,它能帮助我们有效地集中相关文献信息。同时它还可以减少检索词的输入量,简化检索步骤,扩大检索范围,从而提高查全率。C 位置检索
位置检索主要运用于全文数据库。它是一种对多个检索词在源文献中相对文职进行限定性查找的方式。
位置检索的有点是为查找相关概念在局部环境中的同现情况提供方便,而相关概念的同现,往往意味着文献信息内容的相关,所以,位置检索同样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二章 辞书资源与汉语字词的查考 重点一:辞书的基本了解 辞书是字典和词典的统称
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重点二:中国古代代表性的字书
中国最早的字典是周宣王是的史官曾编撰的《史籀篇》
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用于教授学童识字的字书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以训释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词典
西汉杨雄编撰的《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方言词典性质的汉语比较方言词汇集。
东汉中期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代表了当时字书编撰的最高水平。首创的按照部首归并集中汉字的字书编撰方法对中国字典,词典编撰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国时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韵书——李登编撰的《声类》 明代《字汇》和《正字通》为古代字书编撰法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总结时期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字书。
重点三:中国辞书的结构体例与编撰传统 ★ 字典,词典的书证和例证
引自书面文献的例证,一般称为“书证”;影子当代口头通行证的例证,直接称为“例证”或者“例句”
首先,大型历史性语文字典词典的举证,不采用例证,只采用书证。描写性字典,词典可以采用例证
其次,引用书证必须详注出处。出处一般包括作者,书名,篇目或卷次
第三,统一义项引用多条书证,以时代先后排列顺序。第四,书证引自“始见书”。★ 字典中的注音方式
大型历史性语文字典,词典的注音,不仅标注汉字的现代读音,还标注古代读音。古代读音有上古音和中古音之分。上古音指以《诗经》音为代表的先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中古音是指以《切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标注古音的项目,较为齐全的包括反切,声调,韵部,声纽;也有的简化标注反切和韵部。
反切是中国古代给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它用两个汉字拼合另外一个汉字的读音。拼合的原理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拼合时,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把它们拼合起来,便是反切字的读音。
声调也称字调,是整个音节额音高。古代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韵部是古代韵书中对同韵汉字的归并。凡同韵的汉字归并为
一类,称为一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用一个汉字来代表,这个代表字称为韵目。
声纽是声母的别名,简称“声”,“纽”,又称“音纽”。古人认为一个字的读音,声母处于关键,枢纽的地位,故名。声母的代表字称为字母。声母有时也称为声类。重点四 代表性中国辞书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辞典 辞源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第三章 古籍资源与基本古籍的查考 重点一:正史查找线索
重点二:基本古籍资源
“十三经”:中国古代集中代表儒家思想的十三部经典著作
“二十六史”: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纪传体史书,古代历史著作的典型代表
《诸子集成》汇集诸子著作的大型丛书 古籍丛书,类书,证书,方志 重点三:查找古籍的代表性目录
汉书·艺文志 是汉书中记载当时国家图书典藏情况的专门篇章。它是根据刘向父子《七略》编成的
隋书·经籍志 是《隋书》中记载当时国家图书典藏情况的专门篇章。《经籍志》部分由著名学者魏徵编撰,在唐太宗贞观三年至十年(公元629年——636年)成书。
四库全书总目 是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的连带产品,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领衔者是乾隆皇帝的六子永王容,实际主持编撰工作的是纪昀。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931-1945年间以日本人主持的“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设立的“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名义编撰的,提要稿全部由中国学者编写,内容上包括了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续”和“补”。续,是续编清代乾隆年间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新出的图书;补,是补充乾隆年间以前《四库全书总目》失收或虽然收录但篡改删削严重,版本不佳者。
贩书偶记 部主要收录清代著作的目录兼收少量明代小说和辛亥革命至抗战前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著作。孙殿起编,原则:
1、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收录,录
者必卷数不同的;
2、非单刻本不录,间有在丛书者,必系初刻的单行本或抽印本
贩书偶记续录 雷梦水著,1980年出版,共收录6000余种清代图书,是《贩书偶记》是补充
古籍整理图书目录 录1949年10月-1991年12月国内出版的文、史、哲、书画艺术、医农、科技等方面的古籍图书,还包括一部分翻译成汉文的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四:电子版古籍查找(基本古籍检索系统,四库全书)★基本古籍检索系统 “十三经”
我们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开发的“汉籍电子文献翰典全文检索系统”加载的“十三经”,是有代表性的网络版“十三经”全文检索系统之一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是《新元史》和“二十四史”的合称 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和天津永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二十五史全文阅读检索系统”是具有代表性的“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它所指的“二十五史”是指“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两个功能:1 全文阅读 2 全文检索 我们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开发的“汉籍电子文献翰典全文检索系统”加载的“二十五史” 《四库全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联合推出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四库全书》电子版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联合推出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该电子版分为“原文及标题检索版”(简称“标题版”)和“原文及全文检索版”(简称“全文版”)两种版本。全文版的主体是《四库全书》全文文本数据库和原文图像数据。它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是:
1)基本检索 包括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书名检索,著者检索四种方式。其中,分类检索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体系逐级递进,递进层次为:部→类→属→书→卷(或篇目)→原文;书名检索和著者检索均支持模糊检索,即命中对象是包含了检索词的任意一致;全文检索以原文或者注释中的任意字词,字符串作为检索词。
2)高级检索 这是两个检索条件的逻辑组配检索,逻辑关系包括“与”,“或”,“非”。不论是全文检索还是高级检索,检索词的输入都设计了“辅助输入”功能和“汉字关联”功能。
3)全文文本与全文图像的切换。古籍的“保真”和“整理”存在着矛盾。保真拒绝整理,整理难以保真。但保真的古籍
和整理的古籍各有适用的对象。因此,理想的状态应是“保真原则”和“整理原则”相结合。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它采用了扫描技术输入原文,通过OCR技术自动进行原文图像的编码字符转换,从而使它既保留了完全保真的图像数据,又形成了可以实现检索的文本数据。两个文本可以进行切换,以便于比勘对照。
提供原文图像,满足了古籍研究中版本鉴定,文物鉴赏,书史研究,文字校勘,原件对照等特殊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文本版与图像版的结合,凸显了数字化古籍可以兼顾“文物存贮”和“资料应用”两种功能的优势,时古籍整理“保真”和“整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电子版阶段真正变成了现实。4)辅助工具和研究支持功能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加载了一些对研究工作 具有支持功能的辅助工具。包括:资料管理员,单字字义查询,写字板,古今纪年换算,干支/公元年换算,八卦·六十四卦表,实时标点断句,实时字义查考,实时添加笔记。
重点五:古籍丛书的查找《中国丛书综录》。1)结构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1962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共分三册。
第一册 《总目》,分“汇编”、“类编”两部分。“汇编”分杂篡、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主要是四部各类兼容的丛书,具有综合性质。“类编”收经、史、子、集四类。书后有
1、“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反映了国内41所图书馆收藏古籍丛书的情况,2、“丛书书名索引”
3、字头笔画检字。本册可按类及丛书名两种途径检索某部丛书包含哪些古籍及其收藏情况
第二册是“子目”,即以丛书所汇集的单种古籍为著录对象的子目分类目录。
第三册是“索引”,即第二册“子目”的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两部分。2)使用方法
重点六:中国古代代表性类书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编 成书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是现存最早的类书
初学记 唐·徐坚等编。该书转为皇子临文作诗时查考事类典故、词藻对语而编,故名。
太平御览 宋·李昉等编,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4年)初名《太平编类》。综合性类书中,最具代表性。事物纪原 宋代出现的一部专门用来考订事物起源和流变的小型类书
永乐大典 明代编撰的,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始编撰,主持其事者有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
三才图会 明代颇具特色的类书。该书由王土斤,王思义父子编撰。图文并茂“图谱之学”
古今图书集成 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在陈梦龙主持下开始编撰,五年后初稿完成,初名为《汇编》是现存中国古代累书中规模最大,汇集资料最丰富的一部。古今图书集成索引 林仲湘编
佩文韵府 清·张廷玉等编,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成书
骈字类编 清·张廷玉等编
第四章近代以来的图书资源与查考 重点一:古代图书装订形式 重点二:书目检索工具 1)图书馆联机书目检索系统
多字段或多条件组配检索,模糊检索,检索范围或条件的限定,再次检索等功能,在联机书目检索系统中都可以实现 国家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简单检索,多字段检索,多库检索,高级检索。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证系统
简称CALIS,是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的子项目之一,目标是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系统,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重点二:总结性书目
民时期总书目由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997年陆续出版。它以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馆藏为基础编撰,收录了1911年至1949年9月间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124000余种,基本反映了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全貌。(国家图书馆开发民国时期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
中国国家书目由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书目》编委会主编,《中国国家书目》编辑组编辑。该书目不但收录我国大陆出版的文献,而且还收录台湾、香港、澳门出版的文献和中国与其它国家共同出版的文献。其具体收录的文献类型和范围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地图、技术标准、博士论文、书刊索引、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盲文文献等。因此,它是目前我国收录文献最全的书目,是图书馆必备的一种采选文献的参考工具。(中国国家书名数据库)重点三:电子图书系统 1)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所容纳的资源,采用与出版社合作的方式,提供获得著作者直接授权的电子新书 2)超新数字图书馆
国内开发较早,目前拥有电子图书资源数量最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优势:在资源的规模上。依托国内大中型图书馆提供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加工制作,同时征集作者授权。不仅容纳了电子图书,还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论文资源数据库。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电子新书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泛,但在内容上,目前以人文科学图书为多。
中国数字图书馆 首先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转化,内容覆盖齐全,覆盖经济,文学,计算机技术,历史,医药卫生等22个门类。据称已拥有20万册电子图书,是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中文电子图书系统之一。其次,是基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经过整合,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专题资源库,如,WTO专题,法律法规,百年敦煌等。主要检索功能:
1)分类检索 分类浏览,选择系统中包含的电子图书 2)字段词检索 以基本书目信息作为字段词进行检索,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3)高级检索 目前中文电子图书系统中的高级检索,都是多个书目字段的逻辑组配检索,有的还可以附加出版时间的限制
4)目次检索 指在系统中检索图书时,给定检索词
后,命中对象不仅仅在书名层次而且深入到目次层次
5)全文检索 中文电子图书检索系统在书目检索层面上真正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是书生之家
重点四: 中国大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特点
简单地概括就是概述知识条目化,条目编排词典化。条目化:
百科全书的内容是对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性概述
概述知识的基本单元是条目。(条目应是独立的概念或者完整的知识主题;条目必须具有检索意义)编排词典化:
条目按标题的子目顺序排列 有完备的参见系统 有完备的检索系统
第五章 报刊资源与论文资料的查考 代表性检索系统特点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CGRS全文检索数据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PACC)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第六章 时事信息资源与事实、数据、法规的查考 重点一:时事资源信息的检索途径
手册,年鉴,统计集,资料汇编,法律汇编 政府网站,统计网站,经济网站 重点二 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经济网站 国务院发展研究院(国研网)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宏网)中国经济信息网(中经网)数据中华
重点三 叙述我国年鉴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特点
整体构成容纳了多种类型的工具书要素,内容体系多元互补,集知识,信息,数据,资料于一身 逐年编辑,连续出版
以栏目作为容纳内容的基本单元,以条目作为表现 内容的主要手段 使用角度分类:
政府年鉴,行业年鉴,学科年鉴,统计年鉴,百科全书年
鉴
重点四 当代法律资源的分布情况
大众传播媒介,年鉴、手册等专门工具书,法规汇编,网络检索系统,光盘数据库 重点五 主要法律网络检索系统
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国法律法规信息系统、中国法律资源网·法律数据库检索、国信中国法律网、中华法规网、人民网·法律在线、法律图书馆·新法规在线、CGRS全文检索系统·法律资源数据库、中国资讯行·中国法律法规库
第三篇: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
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
通过网络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文献检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
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它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
第四篇: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课程心得体会
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件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文献检索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
文献的作用毋庸置疑,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无论是拓宽知识面还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都能找到一定的文献,阅读并参透别人的思想。而且它的作用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文献可以知道计算机或者通信发展的历程。了解最近发表的文献和明白将来的发展趋势。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的定位提供了很好很实用的方向标。让我在以后的学习里,朝着这个方向提供动力,提供一些专业的基础。而且,通过读一些简单的英文文献,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只有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读的懂一些大型甚至是高深的文献.通过文献检索也可以培养信息意识、提高自学的能力,可以说,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都与文献检索密切相关, 所以,认真学习文献信息检索是有必要的。
在此次文献检索课程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备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什么是文献信息检索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信息检索是指:根据有关课题的特定需要,利用一定的查寻工具或联机网络,从大量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翻检、查找与确认所需信息知识的活动、过程与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呢?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根本原因在于文献信息的大量积累以及这种积累给人们阅读、查找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造成极大困难之间的相互矛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迅速的增加,那么,我们学生就要珍惜这学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认真听课,吸收所需的专门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学,找到读书治学的门径,确定读书的重点和方向,了解和把握有关学科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知识,不断扩大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同学们都应该将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与培养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结合起来,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取和掌握更多的专门知识,培养接受终身教育的基本功,以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靠反复实践形成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的培养不是读书,而是为了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查找文献去读,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文献具有记录、存储和传递知识的作用,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是交流传播知识、信息和情报的最基本的手段。那么我们就要进行大量阅读文献,反复识别,经常应用,才能熟中生巧,养成习惯,从而增强自己的专门技能。
文献检索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资料,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啊。在学习期间,要有大量时间的投入,经典的文献必需反复看,而有些仅需浏览摘要就足够了,做到全面与重点的辨证统一,这样就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有机合成实验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过这学期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学习,提示着我,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让我了解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观看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流媒体的心得体会[最终版]
观看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流媒体的心得体会
随着本科专业的开展,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通过观看流媒体课件掌握了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知识、了解了信息组织原理、掌握了检索工具的使用,主要有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利用。还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选择搜索引擎,用什么样的搜索语言,怎样评价搜索的结果,对那么多的信息要怎样筛选和评价„„这些都在不断的学习中。
根据流媒体课堂对检索工具学习的内容,对检索工具进一步地熟悉和试用,对于文献检索的方法,我觉得不管是在哪个网站检索,最重要的还是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选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检索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检索结果的质量,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或文献资料,总之要缩小范围,除了关键词以外,还可以检索信息的外表特征,诸如:作者名、文献出处名等。必要时还需明确所需检索的文献信息的类型,诸如:期刊论文、书籍文献、专利文献、会议文献、标准文献等,以此确定检索工具的类型。并且掌握了一点用google搜索的技巧,了解一点指导老师的研究动向,知道了很多很好的“文献库”和与我们专业有关的网站,对英文论文有了接触,以前经常在网上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有时是用百度有时是用google,试图找到一些想找的东西,结果找是能找到的,但往往花了太多的时间,要不断筛选。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更快的达成目的,明白google和百度的各有千秋。百度是个很好的中文搜索引擎,但往往会显示一些完全无关的东西,而在这一方面google就好一点。
最后更深刻的了解了:工具书、电子词典、“十三经”、“二十六史”、《诸子集》,古籍丛书、类书、政书、方志,还有“二十五史”、《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等,这些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主要是如何检索这些书。
还有,最主要的是这门课程还教会了我们很多以后要用到的知识,例如,如何写论文的开题,参考文献的格式究竟是如何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知道的东西,我想以后,并不会有老师专门给我们讲如何写毕业论文的,所以,这个课程,给我一个我们很好的机会,接触毕业论文,接触标准论文的格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还知道写论文要小心翼翼,我现在能写的最多都只是简单的论文,还只是皮毛,论文的创造性、专业性、理论科学性,还要慢慢的学会。
总之,受益匪浅,希望今后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看到一个不断进步的我,一个不断完善的我。
06秋会计本
赵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