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研究方法资料
调查研究方法
弗洛德 J.福勒,Jr.著 孙振东 龙 藜 陈 荟 译
作者简介:弗洛德 J.福勒,Jr.毕业于威斯莱安大学,于1966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马萨诸塞--波士顿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度过的。他在这个中心参加了许多调查项目的设计和施行,这些项目的主题极其广泛,包括:对地方政府和机构的态度、赌博、种族冲突、犯罪的恐惧、犹太人的识别、冒险的理解以及从健康计划中获得医疗服务的经历等。除此之外,还涉及其他更多的研究主题。最近他的方法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调查问题的设计和评估、如何减少调查资料里与访谈员有关的误差和如何测量医疗服务对病人的影响。他在哈佛的公共健康学院以及其它地方教授调查研究方法。他担任过调查研究中心的主任,长达14年之久。除了已发表的大量研究论文外,他还是《标准化调查访谈》(与T.W.Mangione合作)和《改进调查问题》两本被广泛使用的有关调查研究方法的专著的作者。
第一章 简介
本书讨论了对一个人群样本提问以获得统计性描述资料的调查的规范和实施程序。调查包括抽样、问题设计以及资料收集方法。那些想收集、分析或阅读调查资料的读者将从中认识到调查的每一个方面的细节是如何影响整个调查的精确度、准确度和可信度的。
本书的主题是各种社会调查中的资料收集,它包括调查的一般程序、良好的实施规范以及各种保证调查资料质量的设计决策的运用。本书的目的在于为那些想收集、分析和阅读调查资料的人们提供评估资料收集过程的可靠基础。读者将逐步了解到资料收集中的细节与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可信度之间关系的各个方面。
许多资料收集和测量过程都可称作调查,但本书关注的调查具有以下特征:
调查的目的是产生统计数据,也就是说用定量的或数字的描述方式来体现研究总体的某些方面。
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是向人们提问,回应者的答案组成了待分析的资料。 一般说来,收集的资料只是来自总体的一部分成员,即来自一个样本,而不是来自总体中的每个成员。
调查原因
美国宪法明确指出,满足所列标准的调查必须每十年进行一次。在每十年一次普查中,关于人口状况的统计资料都是通过向人们提问获得的,而不是采取抽样方式,调查资料被认为是从总体中的每个人那里收集到的。
十年普查的目的是计算人数,以之作为确保众议院中有合适的代表人数的基础。然而,普查也已经变成用于其他目的的一个主要资料来源。除了简单的记数统计,它也收集调查对象的种族、年龄、家庭组成、教育情况、家庭类型以及调查对象所具有的其它特征的资料。
十年普查的内容已被大大丰富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部门和研究员对描述性资料的需要。但是,它只包括了人们想知道的关于总体的一小部分资料,并且由于每十年才进行一次,其价值非常有限。为了弥补这些资料上的空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专门目的的调查在美国社会中流行起来。
大多数人熟悉这三种调查技术的使用:调查公众对报纸、杂志上刊登文章的意见;调查公众的政治观念和思想以帮助候选人竞选;进行市场调查以弄清消费者的偏好和兴趣。每一个充分准备的调查研究项目的最主要目的是获取公众的主观感受。另外,还有很多关于人们行为和情况的事实就只有通过让调查对象自己谈论而获得。调查研究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公共政策。以下简略列出了一些主要应用方面:
失业率是由劳工统计局以及许多其它收集关于职位和工作的统计数据的机构例行发布的资料,它是基于人口普查局进行的家庭调查获得的。类似的商业和工业调查的目的是描述产品和人力资源的需求。
通过调查才能获得可靠资料的另一个领域是人们的收入和支出方式。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及需求已被证明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预示。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人口普查局公共健康服务中心施行了国家健康访谈调查,这项调查收集了有关健康状况、医疗服务的使用以及危及健康的行为的基本资料。这些都是只有通过可靠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满意资料的课题。 犯罪事件的主要资料的来源通常是警察局的记录,然而这些记录仅包括了报案的案件。对于大多涉及受害者的犯罪,其犯罪率和受害者性格的更可信的测定,是通过调查实现的。在20世纪70年代,为提供此方面的数据,实施了全国犯罪行为调查。另外,调查是测量人们对犯罪的关注和惧怕情况的唯一方法。 由美国农业部进行的调查是众多历史悠久的调查应用之一。农业部调查农民以评估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率、预测不同食品的产量。
精神健康状况、交通的需要和使用类型、政治行为、家庭特征,这些都是调查研究可以广泛推行的一些例子。毫无疑问,在美国,最大的调查资料收集者就是联邦政府,特别是人口普查局和农业部。另外,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个人调查在进行。它们是由大学、非赢利或赢利的调查机构组织的。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调查资料的收集是一种特别昂贵的解决资料缺乏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有关工作之前,需要十分彻底地查找其它资源中是否已经存在所需要的资料。虽然有一些人认为调查是了解总体的第一项努力,然而全面的概率样本调查只能在确定没有其它办法可收集资料的情况下才进行。即使采用了这种保守的收集方法,也常发现只有特殊目的调查才能提供所需的资料。除了能获得以其它方式不能获得的资料以外,规范的调查得到的资料还有优于从其它来源所获资料的三个特点:
概率抽样使人能确信样本没有偏误,并能评估资料的精确度。从通过适当方法选定的样本里获得的资料,比从诸如参加会议的人群、呼声最大者、来信者或者碰巧顺便投票的人等构成的样本里获得的资料更真实。
统一的标准化测量可以保证从调查对象那里收集到可比较的资料。没有这种标准化测量,是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统计数据的。 特殊目的的调查也许是确保获得一个给定的分析需要的所有相关资料的唯一途径。即使关于某些事实已经有了资料,但是它们可能适合分析所需的其它特征。例如,医院的出院结帐记录不会有病人经济收入的记录,因此,为了研究人们的收入与住院经历之间的关系,就需需收集人们的收入与住院情况的调查。
通常对于已确定的主题都可以从人们的谈话、印象或记录中得到现成的资料,这些资料也常存在一些不足。除了对资料需求的评估外,决定进行调查的因素还包括考虑工作人员的来源问题。如果所需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不足或聘请不到,那么最后调查所得的资料就不会太准确。这就将引出了下一部分探讨的内容:一个优秀的调查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调查的构成
正如所有科学测量一样,社会调查测量不会是没有误差的。调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最终都会对资料准确描述对象的可能性有重要影响。
一个样本调查包括抽样、问题设计和资料收集三套不同的方法。这些活动的每一项除了都适用于样本调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用途,但是它们的结合对良好的调查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抽样
普查是收集总体所有成员的资料。使调查有实用价值的一大进步是人们知道了如何抽样----从总体中选择一小部分代表整个总体。良好抽样的关键就是找到一种方法让总体中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有同样(或已知)的机率被抽样,即使用概率方法选择样本。早期的调查和民意测验通常是使用便于得到的样本或是忽视了总体中的重要部分,这些方式都不能提供可靠、可信的数据。
农业部切实发展了能够提供特定区域内居住人口的可靠性数据描述的全面的概率抽样程序。这一程序是在为预测农作物产量而设计抽取土地样本的工作中发展起来的,抽取一些家庭单位或其中的居民作为样本只是这种方法的延伸。在二战期间,美国农业部的一个社会科学专家组开展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社会调查,从那时起,区域概率抽样逐渐成为社会调查中一般总体抽样的主要方法。区域概率抽样还是进行家庭个人访谈调查选择样本的方法。康弗斯(Converse,1987)详尽记述了在美国发生的这一调查方法上的巨大改革。
从1950年起,抽样策略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最引人注目的进步就是通过电话随机拨号方式抽取家庭样本。无论怎样,良好抽样的实践原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立起来了。
问题设计
调查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使用问题作为测量手段。最初的调查工作是新闻工作的延伸,不注意调查问题提出的方式。然而,其不足很快就表现出来:派出一名访谈员,带着一系列有问题目标却没有特别加以表述的问题去调查,结果获得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因此,在20世纪早期,研究者们就开始编写标准化问题用来测量主观性现象。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者在20世纪40年代广泛使用标准化问题来调查所需要的事实或客观资料,这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获得了人们的赞誉。在佩恩(Payne,1951)的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里,提供了编写明确问题以使访谈员能够依照操作的实用指导原则。一般认为,李克特(Likert,1932)将心物学心理学家开发的用以测量主观现象的复合量表技术(例如: Thurstone & Chave,1929)运用于实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中。
在过去20年里,问题设计上的主要进步是改进了对问题进行评估的策略。与以前相比,研究者们现在都会测试问题以确定它们是否易懂以及答案是否有意义。通过分析被调查者的录音磁带来找出有疑问的问题,调查的先行测试已变得更为系统化。最终,问题表述的选择就具有了更多客观性而减少了调查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访谈
虽然并非所有的调查都包括访谈(因为一些调查只需调查对象自己填写问卷),但是由访谈员提问并记录答案的方法仍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当派访谈员进行访谈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他们影响被调查人回答问题,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增大被调查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要使访谈员始终保持一致性,首要方法是给他们标准化的问题,其次是要注意对访谈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会操作调查,避免在收回的答案中引入大量的偏误(Friedman,1942)。1954年,海曼(Hyman)、弗尔德曼(Feldman)和斯滕伯(Stember)出版了一套丛书,研究了调查员的报告方式与调查问题的表述对获得的问题答案的不同影响。他们的工作引起对访谈员更精心的培训,培训内容是关于两方面的策略:一是探察何时会得到不完整的问题答案;二是如何正确处理访谈中的人际关系。1977年,坎内尔(Cannell)、奥克森伯格(Okesenberg)和康弗斯(Convers)进行了降低访谈员之间差异的尝试,他们把特别写好的自我介绍和一些鼓励语句交给访谈员,让他们在与被调查人交谈时使用,同时减少调查员与被调查员之间无结构的交流。如今,访谈员的培训和监督对保证资料质量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Billet & Loosveldt,1988;Fowler & Mangione,1990)。
资料收集方式
直到70年代,大多数学术性的和政府的调查都是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方式,由普通的访谈员进行。当拥有电话的人在美国越来越普遍时,电话访谈成为资料收集的主要方式。最新的资料收集资料方式是利用互联网。目前由于很多人缺乏上网的条件,它的使用十分有限,但是,上网条件发展得十分迅速,毫无疑问,互联网很快就会成为主要的资料收集方式。
整体调查设计
在20世纪50年代,良好的研究实践原则从各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的过程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在有些情况下,对于如何最有效地为特定的目的收集资料,我们缺乏研究。甚至一些调查实践已经被确认为十分完美了,但是其所使用的调查程序的质量仍具有易变性。
导致调查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众多。存在不精确的数据足以导致某些调查的质量不高;缺少资金、缺乏合格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一定的方法论知识,无疑都会使调查结果不如人意;还有关于严格概率抽样和标准化问题表述对调查质量价值的讨论(参见Converse,1987;Groves,1989;Suchman & Jordan,1990;Turner & Martin,1984)。调查研究设计时常受到批评的一点,就是研究者们不能保证上述三个主要工作领域中各个操作步骤具有较高质量。经常能看到研究者们非常注重良好调查设计方案的某些方面,同时却忽视了另一些方面。本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所谓的整体调查设计视角。
每一个调查都包括了许多能潜在增强或降低调查评估准确性(或精确性)的决策。总体来说,能让人获得更好的资料的决策包括更多的资金、时间和其它资源的投入,因此,一个调查设计就涉及到一系列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决策。最理想的设计需要重视调查过程的所有重要方面。
关于抽样,关键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是否选择使用概率样本
样本框(那些实际上有机会被抽样的人) 样本大小
样本设计(用来抽样人群或家庭的专用方法)
回收率(样本中实际返回资料的百分比)
关于问题设计,研究者必须判定关于问题的信度与效度的已有文献可被利用的程度、如何使用问题设计专家作为顾问以及在先行测试和问题评估中的投入。关于访谈员方面,研究者们可以对培训量、培训类型以及对他们的监管程度进行选择。考虑完这些方面之后,设计决策就开始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式:是通过电话、邮件、个人访谈还是通过其它方式收集资料,并明确如何运用这些方式。电脑的运用也是决策要包括的。资料收集方式的决策将极大影响到所收集资料的质量。这些片段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调查设计。设计的所有组成部分通过保证调查资料的质量与调查设计的最容易出错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在过去,有时研究者们会关注到调查的某一两个特征,诸如样本规模和回收率,用来评估资料的可能的质量。然而,目前最好的调查研究是需要考虑所有上述的设计特征。如果在调查设计的任何一方面中有了重大的疏漏或缺陷,调查工作的其它方面的大量投入就会失去效力。例如,如果提问一些被调查人不能给予准确答案的问题,一个以最大限度减少抽样误差为目的的规模很大的样本就会失去意义。类似的甚至更常见的情况还有:如果样本设计不严密,或者回应率小到使样本失去了代表性,或者调查员缺乏训练和监督,那么即使调查获得的回应者的数量再大,也不能增加调查的可信度。
对于调查研究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来说,整体调查设计方法意味着,当试图评估调查的质量和一套特定资料的可信度时,涉及的问题必须要包括以上提到的所有特征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书的目的和目标
本书讨论了对任何调查研究进行设计的重要决策、研究者可进行的选择以及影响误差的数量和调查评估信度的不同选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经过适当组织就可以构成良好调查实践的程序。本书着重探讨了研究者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些现实和实践问题以及至关重要的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问题,以期使研究者能够克服很多资料收集上来源于错误的操作细节的缺陷,而不只是来源于通常意义上的那种不足。
显然,像这样相对简短的书不得不对内容进行某些选择。更全面地探讨诸如抽样、问卷设计以及访谈员的研究等专题的著作业已存在,要开展调查研究项目的读者应进一步阅读这些著作。此外,无论读这本书还是读任何其它的书,都不能代替在那些既有牢固方法论知识又有丰富的设计和施行调查经验的专家指导下的亲身实践和训练。然而,本书有一个它能胜任的重要角色,即它提供了全面的关于误差来源和调查资料收集中的方法论问题的总看法。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知识是适当和珍贵的。当然,社会学家在他们的工作中使用别人收集的资料时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误差的来源。同样,阅读以调查为基础的统计数据的人也需要了解资料收集过程。本书明确了那些使用资料的人们会提出并需要得到回答的问题。另外,本书还为那些计划招标或委托调查的人提供了其所需的建议。总之,本书试图为那些将成为调查研究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人提供了了解调查研究的新视角和新理解,同时也为那些实际上将要成为资料收集者的人提供一个完好的铺垫。
第二篇: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方法
(一)要科学地选择调研题目
所谓选题,就是确定调查研究所要探索的对象。选题要有针对性、开创性和可行性。针对性要求,选题必须针对客观需要,解决法院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创性要求要紧跟法院工作实践的步伐,研究在法院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行性要求,要首先估量、调研课题能否完成以及研究成果能否被采用。实际工作中,要能从宏观、从全局的角度选题,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搞调研。要注意抓住当前法院各项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并时刻关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认识新事物。同时,在选题时,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大和小的关系。有的人,一谈调研,就去抓大题目,忽略小题目的研究,造成“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的局面。原因是大题目涉及面宽、复杂,受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造成情况了解不透,问题把握不准,效果肯定不佳。而在司法实践中,找一些小题目,从小处着眼,则能调查深,研究透,往往能出成果。因此,大题目要做,全院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问题,组成课题组进行调研;而更多的精力应放在极易被忽视的小题目上。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恰当处理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但重点要放在解决当前工作的问题上。三是领导交办、上级法院指定题目和自选题目的关系。如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一定要首先完成领导交办的题目,或上级法院指定要求实践的完成,因为,这往往是与当前工作和司法实践中急需研究的,是领导经过统筹安排的。尔后,再考虑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同时,在完成规定的调研任务时,最好结合上级法院以及对口庭室、部门安排的调研活动和调研课题开展工作。这样才能较好实现调研的目的。
(二)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搜集相关资料。有时,接到一个调研题目后,可能对这方面的情况知道较少,感到心中空荡荡的,无从下手;有时,即使你对该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但要在理论上有所提升,拿出好的建议,也需要借鉴前此的一些做法,也需要参考外地的某些经验,这就需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怎样搜集资料呢!第一,要查阅相关书籍,到资料室的对口书报杂志上进资料,必要时,把相关文章、相关章节复印形成系列。第二,平时看报、看文件时,对感到有用的文章,将其标题、出处分类别记下来,编成索引。在调查前按照这个索引,去把有用的文章找回来。或者注意日常报刊剪贴、分类管理。第三,挖掘业务庭、室有关资料,如某一类案件的统计数字;查阅典型案件的卷宗材料等。第四,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上网查资料。
在充分搜集资料后,要制定调研计划和调研提纲。调研计划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①明确的调研目的和任务;②选择恰当的调研对象,明确调研范围、地点、单位;③大致规划进行调查所需时间、调查步骤,确定调研的方式方法;④确定调研工作组织形式、人员分工和工作制度;⑤制定一些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在调查前,将所要调查了解的内容按1、2、3、4„„排列出来,这就是调查提纲。有的不仅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其作用:一是便于被调查者准备及谈问题;二是便于调查者记忆及掌握调查重点。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调查就不必列提纲了。
(三)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
1、召开调查会。召开调查会是调查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毛泽东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如何开好调查会,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和《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讲了具体的调查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我们应当去学习、体会。
2、个别访问。个别访问是由调查人员深入群众了解有关问题的调查方法。适宜于调查内容涉及机密或隐私,不宜公开谈论的,被调查者不愿在公开场合说明真象的等。
3、其它调查方法的采用。调查中,根据调查目的的任务和被调查对象予以采用以下调查方法: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利用文献收集情况;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等。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及其特点
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经验介绍,它是考察活动后的归纳、总结、提高。调查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自己的特点。与新闻消息相比,它不是简单地报导一件事情,可以用较多的篇幅交代事情的背景,分析前因后果,在叙述的基础上可以议论,可以阐明作者的认识和看法。与工作总结相比,工作总结一般要求全面地、全过程地反映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而调查报告则要求内容更集中、更深入、更具典型性,在形式上要用第三人称。与理论文章相比,理论文章是以说道理为主,调查报告要以叙述事为主,夹叙夹议,就事论理,它可以提供更多生动翔实的材料。
(二)调研报告的类型
调研报告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按反映的对象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反映社会某一侧面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3、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4、考察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
5、解决某一问题的调查报告。
6、表现其它内容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
调查报告的写作是整个调查研究活动的最后环节。它以在调查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把思维形成书面文字,以揭露矛盾、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1、翻阅调查资料、笔记和有关文章。翻阅调查资料主要是帮助回忆调查情况,弄清问题,并对调查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调查报告中准备采用的地方要用记号注明。
2、酝酿思路。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调查中收集到的情况很多,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都反映,要选择一个主要情况、主要问题来反映。其次是考虑文章的结构,也就是文章的框架,究竟要写几个部分或几个问题,次序如何排列。其三,要考虑文章各个部分主要说明哪些问题、观点,要采用哪些调查资料去说明、充实等。
3、书列提纲。就是把已酝酿成熟的思想用文字书写出来,便于修改和反复酝酿,在写作中也能有所遵循,避免遗漏。提纲要确定文章的题目以及各个部分的标题(一级分标题),最好还要把各个部分中的小标题(二级分标题)也初步确定下来。
4、书写草稿。书写草稿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切忌写写停停、时断时续。
5、反复修改。一篇调查报告的初稿出来以后,要反复修改,才能最后定稿。修改文章着重注意四个方面,即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合理、文字是否通顺。
(四)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结构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最常见的形式有: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要直接了当地点明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形式。第一类形式是《关于×××的调查报告》,或不要“关于”二字。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类形式是标题直接点明文章的核心内容,且富有新意,引人入胜。如《值得重视的“XX X 现象”》。
2、开头。调查报告常常在开头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这段话,有的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是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这种更多地运用在上级指派的调研题目,或几个单位组织的调查组这类的情况),有的是简要介绍被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有的是介绍调查的目的,有的是提出调查的问题和结论等等。开头部分要与标题相配合。如果开头部分是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标题多是《关于×××的调查》之类。如果标题是第二类,开头往往是围绕标题展开的。
3、正文。一般情况下,要分几个部分,并加上标题。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第一,按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称“纵式”结构。好处是时间顺序清楚,脉络分明。第二,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写,好处是通过对比,说服力较强,给人印象深刻。第三,按事物的几个问题写,好处是可以使读者从几个不同的侧面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材料容易被广泛吸收。第二、第三种写法也称“横式”结构,一般适用于涉及面比较广、情节比较复杂的调查报告。“纵式”“横式”也是相对而言,许多情况下,二者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4、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一定要干脆利索,切忌拖泥带水。有的可写一小段总结全文的话。现在多数不要结尾,避免画蛇添足。
(五)对调查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
一般地讲,一个好的调查报告应当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内容要真实、准确。
2、观点要新颖、鲜明。
3、分析、研究要有深度。
4、反映问题要及时。
5、文字要精炼、简洁。
6、写法上要力求新颖,增加可读性。调研原则
工作室的市场调研与专业性市场调研公司的调研不同,不是一种静态的、描述性和系统性的调研,而是一种为我们的独特的策划创意提供印证、刺激与支持的调研。
1、带着问题调研:项目负责人应在调研开始3天内提出项目开发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方向。
2、有目的地进行调研: 带着朦胧的创意,如可能成立的理念、定位、经营思路与方向等。调研过程中有开始构思多种可能性的方案。一旦有框架性的想法,就开始尝试论证。但是在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结束前千万别停留在这一个框架构想上。
3、20/80法则:时间与精力用于核心问题上,不求系统全面,但求在核心问题上的重点突破。抓住重点人物,尤其是要与部门经理和策划师深入沟通。同时重视与专业人士和机构的沟通,尽可能占有他们的信息。
4、“顺瓜摸藤”法则:注重考察当地本行业的开发推广水平,以“顺瓜摸藤”的方法从各种开发和营销现象中寻求本质——为什么会这样做?其目标是什么?效果又怎样?这种市场效果反应出消费者怎样的心态?
调研制度
1、每日例会制度:当日事当日毕,当日调查当日研究,下班前举行小组例会,由项目负责人主持。
2、调研日记制度:每日例会之后形成文字结论(要点),指定专人录入电脑。
调研流程
调研的基本动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前期基本准备。索要企业与项目的背景资料,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包括上网)进行行业、区域(城市)、企业的信息收集与分析。
2、组建项目团队,进行人员分工,拟定调研计划,与项目负责人沟通联络。向主管领导或部门经理提交包括项目、企业、市场和相关行业的资料信息清单和访谈对象清单。
3、进入项目现场,用1天左右时间快速对企业与项目进行粗略的摸底,与项目负责人沟通,明确核心问题,调整调研计划。
4、调查。成文资料、访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每日小结,形成分析要点与问题要点。
5、研究。小组内部交流,与部门经理交流,进一步明确调研结论。
6、补充调研。
7、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基本内容
1、区域(城市经济、交通、商业、人口、消费文化)
2、行业(规模、水平、类型、等级层次、主要品牌的营销特点,产业链的发育状态,代理、媒体、广告、规划设计等)
3、市场(消费者、竞争者)
4、项目(区位、地块、规划、设计,目标市场细分,营销策略,同类项目成功与失败个案分析)
5、企业(企业资源与能力,重点是与项目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
调研计划
1、调研目的2、调研范围
3、调研重点
4、调研提纲
5、需要公司提供的成文资料、访谈目标与考察目的地
6、调研时间、地点与人员(包括需要客户提供的人员配合)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1、市场及行业发展态势评估
2、企业能力及开发意向评估
3、项目机会与可行性评估
4、相关行业相关问题评估
调研工作文档
1、调研提纲(出发前的初步提纲)
2、调研工作具体计划(与客户协商后提出)
3、调研资料清单(对客户提出要求)
4、调研问题目录(对自己提出问题)
5、调研日记和例会纪要
6、阶段性小结和评估报告
7、资料备案
第三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XX大学大学生电脑网络利用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掌握我校学生电脑网络利用状况,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态度的真实状况,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此项调查。希望你能真实地填写这份问卷,你所填写的内容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资料,在此我们向您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联系方式:
填写须知:
1、答案无所谓对错,请独立完成答卷,不要与他人商讨。
2、本调查问卷为无记名,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单选。
1、你的性别(B)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C)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平时上网的频率(A)
A每天两小时以上 B每天两小时以内 C一周三次以上 D一周三次一下
4、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B)A聊天B玩网络游戏C查资料D逛论坛发帖
子E欣赏音乐 F购物 G其他(请写明)
5、你如何看待登陆黄色网站(A)A深恶痛绝B好奇,偶尔看看C寻求刺激D学习性知识
6、你认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D)A传媒功能B思想教育功能C娱乐功能D知识传承功能E社会动员功能 F其他(请写明)
6、在网络上你经常使用哪种交流方式(A)A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B电子邮件C逛社区论坛D个人主页,如人人、博客E网络电话F视 频聊天G其他(请写明)
7、你在网上玩游戏吗(A)A经常B有时C没有,但想D从不
9、你经常上网购物吗(B)A经常B偶尔C从不
10、上网对你学习的影响(C)A明显提高B有所提高C没有影响E明显下
降
11、如果没有网络你的生活会(B)A无法活下去B生活没了滋味C照样活
下去D生活更精彩
谢谢您认真的回答,谢谢。
第四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014年《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11月16日
题目
1、幸福感研究
写作提示:1.针对幸福感选择一个群体,就其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其职业的相关性、与社会分层的关系等进行调查或文献论述。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赵亮.幸福感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2(2)
[2] 彭佳妮.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 王陈.高校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汕头大学.2005
题目
2、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研究
写作提示:1.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方式或结构所呈现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或变迁及其原因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张净,李光久.江苏省居民消费状况的实证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2] 卓如彩.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 任敏.城市居民消费分层研究[D].武汉大学.2004
题目
3、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控制
写作提示:1.针对青少年犯罪所呈现的特征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或青少年犯罪有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周晓瑾,赵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机制与社会控制[J].青年探索.1996(01)
[2] 王发曾.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与文化问题对城市犯罪的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04(01)
[3] 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11)
题目
4、农村留守群体的研究
写作提示:1.针对农民工流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留守问题,选取一研究对象,对其生存现状、所遇问题以及农民工流动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述。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应会君,黎瑛.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分析及出路探讨——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 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3] 余显亚.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留守人口的影响——对重庆市一村民小组的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06)
题目
5、农民教育需求调查
写作提示:1.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而农村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请以农民教育需求为话题,从其需求的表现形式、存在问题以及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完成以下两项中的一项:
(1)进行相关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及相关分析。
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你可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研究方法要包括问卷法,必要时可以结合访谈法,在研究报告后请附上所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如有个案访谈应不少于5个。
(2)完成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2.自拟题目,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 邱雪梅.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基于浙江部分乡镇农民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34)
[2] 田茂仁,谢雪梅,邓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02)
[3] 吴兴南,孙月红.满足农民教育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要有充分的实证资料,避免空对空,提倡使用本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亦可适当用二手资料。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农村实际,做到立论正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有据。
5.论文要求规范化:
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6.论文要求结构严密,语言流畅,富有哲理,要体现学术性,不能用文学语言,也不能公文化。
7.引用资料要注明出处,文章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否则扣分。题目所给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论文写作不限于这些参考文献。
8.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五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解释调查结果际检验调查结论等。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三个层次的知识: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是一种哲学观点,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及其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的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等。
(2)资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诸如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二是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法、会议法等。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3.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比较,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深刻;第二、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备和科学;第三、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调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第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社会现象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第五、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第二、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第三、充分占有客观材料,分析它的发展形式和过程,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第四、在研究和认识社会现象特殊性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形式解决不同的问题。
(2)科学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数据、资料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第二、调查的资料必须有效地说明调查者所要说明的观点;第三、调查结论于调查资料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3)系统性原则。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注重调查对象的整体性;第二、界定系统的界限应明确清晰;第三、注意系统的内在结构于外在的联系;第四、要注意全过程的层次性和顺序性;第五、要注意系统的自我调节以及于外部环境的平衡适应功能。
5.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调查与研究比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第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提供客观依据;第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行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基本原理
6.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1)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文化,其中对文化的理解是难点。掌握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关系。
(2)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类型有:社会中的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阶层、民族、社区等。
7.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2)根据调查研究的时序,可划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3)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可划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其特点是: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它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由此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现象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说明事物是什么,量的规定性则是说明多少的问题。只有对社会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某些事物。定量研究虽被广泛重视,但有些社会现象还无法进行定量研究,有些社会现象也只能进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确程度不高。因此,社会调查研究类型的发展趋势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再返回到定性,以
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目的。
社会调查法的内容
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是什么?弄清社会问题。
2、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
3、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社会调查法的作用
1、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预测服务。
3、明了社会现状,发现新的研究专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该领域工作的科学化。
社会调查法的实施
1、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四要素
(1)调查什么?
(2)谁去调查?
(3)向谁调查?
(4)怎样调查?
2、明确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发现、提出社会问题,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4)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与建议。
(7)理论思考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