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时间:2019-05-15 11:1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篇: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立法者(国会议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其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必须通过立法规定。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示权力”的限度内行使其立法权。随着一项议案的提出、审议、听证、通过,最终成为法律,标志着一项公共政策完成其制定过程正式出台。

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其决定往往是通过如下途径作出的:一是在内阁(某些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的名称。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决策中具有独断权。就美国情况而言,宪法把行政决策权仅仅授予总统而不是委员会。据说,有一次林肯在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反对他的决定时宣布:“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决定通过。”

可见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决策一般包括这样几种类型:

(1)立法倡议: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建议叫做咨文)预算咨文和经济咨文,并就国防、科技、能源、环保、民权、福利等问题提出专门咨文。这些咨文虽然不是公共政策的完成形态,但它们作为重要的立法建议,实际上决定了国会的主要议事日程并最终成为国会的重大立法。

(2)立法否决:国会通过的立法须经总统签署方能成为法律。总统可以运用否决文书或议案搁置的方式行使其立法否决权。

(3)委托立法:国会依法把立法权委托给总统行使。“委托立法权”涉及范围很广,尤以处理对外事务和紧急状态时更为突出。在总统直接行使立法权的情况下,行政决策无须履行国会立法程序而直接以公共政策的形式颁布实行。

(4)外交决策:总统在外交事务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可以行使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力”。(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立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这表现为:1,对内最高权,即国家对它领土内的一切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和事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实行管辖的权力,有权按照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2,对外独立权,即国家完全自主地 行使权力,排除任何外来干涉;3,自卫权,即国家为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和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5)防务政策。从美国的情况看,总统作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有权为“保卫国家权力”而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

3.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去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如授予环保局以正式权力作出有关规章、条例、细则等。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决定往往依赖于专门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

4.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和法律进一步扩大现行法律的适用范围,或直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使之无效,或提出纠正的具体措施。这实际上就是在制定政策。法官的决策往往比立法决策更尊重先例。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被视为国家的法律,各级政府和下级法院必须遵行。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1)司法审查:司法复审权使最高法院能裁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是否违宪。

(2)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裁决的一项约定俗成的规则就是维护先前判例的效力。但是,法官有时也在发挥政策分析者的作用。他们至少能够从原则上发现某种适合当前问题的理性政策。这种发现推动他们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抛弃先前判例,作出新的裁决。

(3)司法命令:它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规定纠正不公正情况的具体办法,也同样是公共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后,应当指出,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虽然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力,但其政策方针不能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

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这种体制赋予政策过程两大特征:其一是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的、全权的地位。其二是从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过程的运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在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多以法的形式出现,而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由其实质特征看,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从其形式特征看,则由三部分构成,即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和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实际上“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首的所有履行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 为各种社会公共权力机构的领导核心,其公共权威作用集中体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首先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际国与国之间、国内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与行为方式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往往以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形成国家的公共政策:

(1)直接形式: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通过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等。党的这些政策都是直接采取公共政策形式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和各个方面。

(2)间接形式: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工作中开始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这里所谓法定程序主要涉及三种类型:第一,中共中央与国家其它机构联名发布的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名发布的决定、指示等,这种政策告知形式在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表现得极为普遍;第二,中共中央单独提出政策倡议,国家有关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依照法定程序加以通过。如198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报告,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会后国务院据此拟定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行动方案,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以公共政策形式加以颁布;第三,国家有关机构以党的政策为指导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如全国人大的刑事立法等。总之,党虽然具有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但由于国家事务涉及全民利益,需要一体遵行,所以这种决策往往需要转变成为国家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关体系有四大组成部分,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显然,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地位。它有权决定同级其它国家机关的领导人选,并从法律制度和原则上规定它们的机构设置,职权范围、人员编制和活动方式,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赋予职责和权力,对其负责,接受其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它们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不是平行而是从属关系,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体系,形成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主的,议行合一的国家机关体系。

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宪法: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和解释宪法,并监督其实施。而人大对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

(2)基本法:宪法精神或基本原则必须通过基本法的形式加以体现,全国人大所 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选举等法律都属于基本法的范畴。

(3)其它法律:这里是指超出基本法律性质的其它法律,但仍包括在现行宪法所界定范围之内。其它法律涉及外交、治安、环保、土管、工商、统计、专利等多种领域。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执行地方立法只是为了贯彻国家立法或补充国家立法。根据宪法规定,地方人大可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报上级人大批准和备案。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报上级人大批准和备案。地方人大虽也从事立法活动,但都没有独立的立法权。“我国的立法权就是一个,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并且只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人大决定:除立法权外,人大还具有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决定权的表现形式就是决议、决定、命令、条例等的制定和颁行。一般而言,凡是批准性文件都采用决议的形式,它一般不具有实体的规定性和行为的规范性。而是对已有文件或事件的一种带有批准、告之、确认、表态、结论等性质的法律文件形式;而决定则是一种对事情作出实体性规定和对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形式。但从政策角度来看,不仅命令、条例等都属于决定的范畴,而且决议、决定也不具有实质性区别。因此,人大行使的任免权与监督权也可统统纳入决定的范畴。

3.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指国务院及其组成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它们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美国国务院是直属美国政府管理的外事机构。主管美国在全世界的大使和领事网以及涉外官员的工作,协助总统同外国签订条约和协定,安排总统接见外国使节,就承认新国家或新政府向总统提供意见,掌管美国国印等。国务院的行政首长是国务卿,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同意)并对总统负责,是仅次于正、副总统的高级行政官员。)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重要的职能表现,行政部门所作的决策,即行政决策,是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在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就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行政决策作为公共政策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政法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规定和全国人大授予的权力制定行政法规习惯上被称为政府立法活动或行政立法活动。行政法规常以总理令的形式加以发布,在公共政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与行政法规在实质构成要件上虽未明确作出规定,但在发布形式上则有显著区别,即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往往以国务院文件或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形式发布。无论是行政法规还是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都被称为“国家政令”,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3)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进一步具体化,外部形式也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很相似,同样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常常以部长令的形式加以发布。部门规章须报国务院备案,国务院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部门规章与行政法规在制定内容上的划分原则是:凡仅涉及一个部门内的关系的,凡调整内容明确限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须采取部门规章的形式加以规范;凡法律未作规定且国务院也未发布过决定、命令的,凡全国性的和涉及几个部门的关系的,凡调整内容是否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尚未明确的,均须采取行政法规的形式来加以规范。

(4)地方性规章: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政权组织法,有权制定规章的只是法律明确授权的地方政府,如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省会城市的市政府,以及计划单列市的市政府等。地方性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在内容上的划分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性法规是法律原则的具体化,地方性规章是行政法规的具体化。

第二,涉及地方司法活动的,制定法规;涉及地方行政机关自身调整的,制定规章。

第三,法律和行政法规未作规定,需要创设新的实体及其权力义务时,制定法规,即地方性法规可以在与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对法律和行政法规未纳入调整范围的问题作出先行规定;只有在不涉及创设新的实体及其权力义务时,可以制定规章,即地方性规章的制定必须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

第四,本地区重大事项由地方性法规规定,其它事项由地方性规章规定。

(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根据宪法和地方政权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政府有权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那么怎样区分这些措施、决议和命令与地方性规章的不同呢?首先,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并不需要一定以上级部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只有事务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就可以作出相关决定;其次,从行政法角度而言,地方性规章可以设定有限的处罚种类和处罚权,而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则不能做这样的设定;第三,司法部门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要参照地方性规章,而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则不属于参照依据。

4.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是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司法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无权加以干涉。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司法机关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没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换言之,在公共政策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并不存在司法决策这形式。原因如下:

(1)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一些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有着显著的区 别。一方面,我国的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并非平行关系,它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并对人大负责;另一方面,我国司法机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进行审判和检察工作。

(2)从我国司法机关参与立法过程的情况来看,现行法律未对法律草案的起草人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通常由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所属机构或部门起草。司法机关当然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与自身工作和自身组织有关的法律议案,而当立法过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司法机关在基础阶段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

(3)我国司法机关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作出的相关判决和裁定,是把一般性法律运用于具体和个别的情况,并不能作为以后适用法律的基础,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并不具有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一般性特征。

(4)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我国,司法机关虽然也具有法律解释权,但这种权力极为有限,仅限于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相关问题。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解释更多地是由全国和地方的人大,以及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作出。因此,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不可能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特性。

第二篇:“四风”具体表现形式

“四风”具体表现形式

一、形式主义

①学风不正,学用脱节。对学习不重视,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学习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知识老化,不能真正结合企业实际、带着问题去学,听讲座、念文件多,谈体会、议问题少;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理论学习应付了事、业务学习不求甚解,不能学以致用。

②调查研究不深入,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调研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没有真正深入员工、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调研形成一个套路,先看看、走走,再和员工谈谈,再和当地政府见个面,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③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搞“数据经济”,重眼前轻长远,重增长轻管理,重局部轻全局,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但忽视了发展质量,到处铺摊子、抢地盘,经营范围盲目扩张,产业链条随意延伸,不注意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④定政策不切实际、违背规律。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没有经过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经验教条,脱离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有“一刀切”现象,与实际脱节;有时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对明显不合适宜的措施不及时调整;有时朝令夕改,使基层单位无所适从,难以贯彻落实。

⑤抓工作虚张声势、落实不力。为了完成指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围着KP1考核打转,搞“泡沫经济”;重形式轻实效,重部署轻落实,习惯于打电话、听汇报,热衷做“亮点”工作而忽视了基础管理;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风文风不实,空话套话多,参会人员范围过大,陪会现象比较严重。

二、官僚主义

⑥行政色彩浓厚,工作效率低下。“大企业病”比较普遍,管理机构繁多,设臵不够科学,职能交叉重复,层级多、流程长,为了管控而管控,服务意识不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一些基层企业反映的问题长时间没有答复;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互设壁垒,过分强调部门利益。

⑦重大决策盲目草率,个人专断。对市场情况、企业规律认识不够,重大决策未经充分论证,凭感觉、拍脑袋决策,造成决策重大失误,导致资产巨额亏损,有的项目刚投产几年,就要技术升级或者报废,刚建成的固定资产说拆就拆,报废残值率过高;项目管理简单粗放,重建设、轻维护、轻营销,物品采购价格、工程造价等明显偏高,资源利用率低;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搞个人说了算,所谓的民主只是走走程序。

⑧“老板气”十足。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老子天下第一,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身份界限、等级观念明显,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工作“动口不动手力,习惯当“甩手掌柜”和“二传手”,但又不愿意充分授权,不能充分调动下属积极性。

⑨群众观念淡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不完善,主动服务客户的意识不强,窗口服务水平低,业务强行捆绑销售,解决客户投诉问题明显滞后;以人为本观念淡薄,关心基层职工不够,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规定出台前没有广泛征求意见,一线员工的诉求渠道不畅;总部机关与基层企业考核时采用双重标准,对基层压任务多、派指标多,帮助出主意、解难题少;不愿到困难多的企业去,不愿与普通员工交流,怕给自己惹麻烦,不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⑩担当意识不强。部门之间互相扯皮,碰到问题往外推,遇到矛盾绕着走,处理问题“软着陆”,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奉行“好人主义”,只栽花不栽刺,对矛盾和问题无原则姑息迁就,偷奸耍滑,哼哼哈哈,不干实事,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

⑪处心钻营、谋取私利。争权夺势,争名夺利,整天忙着拉关系、找路子,跑官要官,想个人的事、想名利的事多,想公司的事、想工作的事少;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搞裙带关系和小团体主义。

三、享乐主义

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愿吃苦受累,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存在“庸、懒、散、软”现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攻坚克难的干劲和市场打拼的激情,不愿去条件差、困难大的地方经受锻炼,不愿触及关系企业改革发展复杂问题,主动应对挑战、谋变求新不够。

⑬骄傲自满、浮躁贪功。认为个人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企业家大业大效益好了,个人吃点喝点拿点不算什么。⑭追求享受,玩风较重。工作向下看齐,待遇向上看齐,考虑个人利益多,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热衷于迎来送往,巧立名目吃喝玩乐,内部公关、相互吃请现象比较普遍。

⑮有特权思想。每个领导都要配秘书,人力成本、行政成本大幅增加,形成养尊处优的习惯;有的配有多部公车,甚至违规加挂军牌。

四、奢靡之风

⑯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各项成本控制不严,勤俭持家意识不强,三公经费、科研经费管理较松;在开拓市场、进行公关活动中,送高档礼品,出入高档会所,办高消费娱乐年卡;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大型业务活动追求形式,变着花样高档消费,超标准招待客户。

⑰职务消费不够规范。职务消费普遍存在,有的数额很大,使用不够透明,缺乏统一标准;公务差旅活动安排过于奢侈豪华,乘坐交通工具、食宿有时严重超标,甚至借公务之机游山玩水、出国旅游,把出国当作福利待遇,不管是否工作需要,每年都要轮流安排出国。

⑱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办公大楼装修豪华,个别企业甚至修建高档会所供企业领导干部享受。

第三篇: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是没有调查就有了发言权。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凭印象和主观臆想办事,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工作忙乱。

二是工作流于形式。热衷于提新口号,定新指标,典型的“发烧友”,图虚名、争彩头,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三是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点子”,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有功底,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不好操作。

四是哗众取宠。考虑问题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立足于吸引眼球,喜欢整视觉大餐。

五是弄虚作假。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华而不实,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六是取悦领导。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善于研究领导心理,投其所好,一门心思跑后门拉关系,以博取领导的赏识和提拔。

七是工作动机不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职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瞒上欺下,追逐名利。

八是嫉贤妒能。心胸狭隘,心理阴暗,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根本,选人用人,把奴才当人才。

形式主义一是体现为不关心群众疾苦,遇事不负责任,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二是体现为以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利己主义;三是体现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四是体现为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观主义;五是体现为不讲原则,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自由主义和机会主义;六是体现为以投机、钻营、欺骗、虚伪、圆滑为特征的市侩主义。毛泽东: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第六种,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第七种,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第九种,糊糊涂涂,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问三不知,一曝十日寒。这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第十种,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对事情心中无数,又不愿跟人商量,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上则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对下则不懂装懂,指手划脚,对同级则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是懒汉式的官僚主义。第十一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第十二种,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这是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第十三种,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苦乐不均,内外不一。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

第十四种,“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越大越好,装饰越贵越好,供应越多越好;领导干部这样,必定引起周围的人铺张浪费,左右的人上下其手。这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

第十五种,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六种,伸手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不给还不满意;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对同事拉拉扯扯,对群众漠不关心。这是争名夺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七种,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既不集中,也无民主。这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第十八种,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封建关系,派别利益;个人超越一切,小公损害大公。这是宗派性的官僚主义。

第十九种,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靠老资格,摆官架子;大吃大喝,好逸恶劳,游山玩水,走马观花;既不用脑,也不动手;不注意国家利益,不关心群众生活。这是蜕化变质的官僚主义。第二十种,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打击报复,违法乱纪,压制民主,欺凌群众;直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作奸犯科,害党害国

第四篇: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其表述形式的框架结构、解释论证也各有所不同。本节准备将研究成果表述形式分为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论文两大类进行简要讨论。

一.教育科研报告

教育科研报告是具体表述教育研究工作的成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它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随着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

(一)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人员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1.教育调查报告的意义:

 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调查活动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活动,它从制定调查方案、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到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调查报告是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调查报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调查报告比起调查资料来,更便于阅读和理解,它能把死数字变成活情况,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2.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 目的性强

目的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它具体指撰写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撰写调查报告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时效性强

调查报告的撰写,必须讲求时间和效益,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并做到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 新颖性强 调查报告应紧紧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新动向、新问题,展示一些人所未知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3.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

要写好调查报告,必须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掌握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与方法,使调查报告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育调查报告即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报告,一般由标题、提要、正文、结论及附录等五部分构成。

(1)标题

标题就是调查报告的题目,它由报告内容来决定。标题是画龙点睛之笔,使人通过题目就能对报告由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引发阅读全文的兴趣。

作为标题,应注意突出两点:其一,它必须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其二,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一般有两种:单标题与双标题。只用一行文字将被调查单位和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现出来的标题为单标题。双标题就是调查报告有两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这种标题形式优点很多,正标题突出主题,副标题交代形势、背景,有时还可以烘托气氛,二者互相补充,因此成为调查分析报告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

常用的标题形式包括:“直叙式”的标题,即反映调查意向、调查项目或地点的标题。这种标题简明、客观,一般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标题;“表明观点式”的标题,直接阐明作者的观点、看法,或对事物进行明确的判断、评价;“提出问题式”,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例如“中学生早恋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2)提要

提要实际上就是教育调查报告的内容摘要,这部分应向读者交待调查研究的问题、意义与方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并阐述国内外在此课题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简要介绍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说明调查设计的情况,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和调查的具体方式。另外,还要对此次调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一简要分析。

(3)正文

正文是教育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必须要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采取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将全部内容包括调查问题的提出、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论证的全部过程、引出结论等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的写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横式反映,即将教育调查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按某种性质或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并列的部分来写。例如对某个地区教育现状的调查,可分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学校教育发展现状等不同方面,每个方面还可进一步细化,如学校教育又可细分为学校规模、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多个项目,以专题的形式将调查掌握的有关材料分别加以组合,相对集中地论证各个问题。再比如,对中学生成绩分化原因的调查,可以分为中学生成绩分化时间和速度、学习目的、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家庭教育等几个问题来进行论证。另一类是纵式反映,即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现象发展的逻辑顺序或演变过程,分成相互衔接的几个部分来写,逐层深入。例如。调查单亲家庭和家庭教育不当与青少年犯罪问题,就可按照家庭与家庭教育情况——学生心理、性格和态度情况——交友情况——犯罪情况。这类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对专门问题的调查研究,对于比较复杂的多边项的调查研究则不宜用。

(4)结论

这一部分就是在对整个教育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给出总结或对结果展开讨论提出若干建议。具体可包括三部分内容:(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报告的主题。(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的结论。(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

在调查报告的结论部分,还可包括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主要是指出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理论价值主要反映在该调查在某一具体问题上对原有的理论观点所做出的完善与创新。而实用价值则是指报告所阐述的新观点和结论对教育实践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5)附录

附录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目的在于是正文内容更加集中、完整,并且通过原始资料的展示,为有关的研究人员鉴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附录一般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

(二)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以书面的形式反映教育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研究报告,它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通过阅读实验研究报告,可以使人们对该实验具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评判、接受与推广其实验研究结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客观性。尽管教育调查报告和教育经验总结报告都强调要遵循客观性原则,但与实验研究报告相比,其要求的严格程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实验报告所提供的研究结果,完全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所获取的,不允许有任何外加的成分。

1.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

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标题、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及参考文献等部分。

(1)标题

标题体现着研究报告的主题思想。实验报告的标题必须要明确、清晰地呈现出实验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它是一种通报性的标题,在实际中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实验研究的主要变量,让人对研究的方向能够一目了然。例如,“奖惩措施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无提示条件下学生记忆策略与记忆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农村幼儿综合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等,如果写成“运用奖励手段,提高学习成绩”、“加强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成绩”、“综合教育,促进发展”等经验总结式的标题,就难以达到点题的目的。

(2)前言

前言是实验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明研究目的;研究课题选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概述与该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及趋势;阐明实验研究的假说以及建立研究假说的主要依据;明确本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前言部分的文字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表述应具体清楚。(3)方法

这一部分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重点内容。能否科学合理地设计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和研究价值。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实验结果并不能达到研究人员的验证目的,但如果研究方法的设计精密,运用合理,其实验研究方法自身仍具有分析参考的价值。

在这一部分中应主要写明实验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 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 实验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使眼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 明确操作定义。即对实验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

 对实验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对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 实验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实验时间和步骤。(4)结果

实验结果也是实验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主要表述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的结果,详细说明某部分资料与某项假设是否成立,研究问题与假设中的哪一部分存在关联等。

对于结果部分的撰写,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客观表述亲身参与的实验研究结果,运用准确可信的数据资料陈述事实、说明问题,不能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也不应夹杂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判断。

 充分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严格核实在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资料,并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全面揭示研究事物的内在关系。

 要做到资料翔实,层次清晰,文字简明准确。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论证,实事求是,切忌夸夸其谈。(5)讨论

讨论是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的评价。具体地说,讨论是对实验中观察、记录和测定的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为实验报告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讨论,一方面要分析实验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另一方面,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其可能的原因以及该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设想与建议。

讨论与结论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结论所呈现的是实验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它应该是对实验研究成果或发现进行高度概括、归纳而成的某种原理、规律或规则,是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得到重复证实的;而讨论则主要是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与分析,是实现研究结果提升为理论认识和实验应用的中介。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维度地讨论,帮助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也可以为研究者积极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创造条件。

(6)参考文献

在实验研究报告的末尾,应逐一列出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参考文献的排列应为:在期刊的参考项目中,包括作者的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刊号和期号;在书籍的参考项目中,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明、出版时间及页数。

2.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切实搞好实验研究各项内容的设计,包括选择被试、自变量的操纵、无关变量的控制、研究的材料工具、实验程序、研究方法选择等,认真核实报告所选用的资料,以保证实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第二,要做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目前,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已经被广为利用,并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定量分析的手段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但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单凭统计数据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应该针对实验进行情况,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验数据与典型事例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第三,对于实验方法和结果要阐述清楚。体现实验研究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于实验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应表述清楚具体,条理分明;对于实验结果部分应语言形象,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报告是教育科学研究报告中的一种,它所依据的是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经过研究者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全面地归纳、揭示了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

经验总结报告一般可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类型。全面总结是对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例如,对一所学校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就要针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科研、总务后勤、人事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专题总结是对某一个具体或独特的问题进行专门总结,如对一个学校的工作进行专门总结,其内容可以是开设选修课的措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也可以是班集体建设方面的工作总结等。

1.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

从结构上来讲,经验总结报告基本上由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构成。(1)标题

常见的经验总结报告有以下几种写法:一是突出总结内容。例如“对课外作业改革的思考”,“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探索”等。二是表明成功经验。如“把爱给每一位儿童——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儿童学会学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三是反映工作过程。如“跳出书本,走出课堂——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提高复习课效率,切实做到‘减负’”。四是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生物教学中滥用电教手段之弊”等。经验总结报告的标题,应做到依据总结报告内容灵活拟定。

(2)前言

前言的写法应该根据经验总结报告的内容而定。全面总结的经验总结报告,前言的内容大多是对总结对象基本情况的概述;专题总结的研究报告,前言的内容大多是围绕总结课题的背景及总结的目的与意义。前言文字应力求简洁。

(3)正文

正文是经验总结报告的主体部分,它主要包括具体的工作过程和经验体会。作为正文,通常有两种写法。一是递进式写法,可先写工作过程,然后写工作成绩,再写主要的经验体会,最后还可写一下存在的问题或建议。二是并列式写法,即在写的过程中,可将工作过程和经验体会分成若干个问题,而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些并列的问题集中说明总的课题。

(4)结尾

结尾的写法没有固定格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写。例如,有的是在正文之后专门写一段总结性语言;有的是将各个问题逐一写完即结束;有的则是以提出思考或建议作为结束语。

在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被总结的事件材料应具有典型性;第二,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简单罗列;第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强调客观、真实,反对主观偏见、随意夸大。

二.教育科研论文

所谓教育科研论文,就是对教育科学中的某个问题,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思考与探索而写成的以论述为主的文章。与研究报告相比,科研论文在反映科研成果时更侧重理性的论述,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强调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对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并不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教育科研论文一般包括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论文前列材料、论文主体、论文参考资料。而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论文,就是指论文的主体部分而言。

论文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为前言、正文、结论。

1.前言

前言是教育科研论文正文的起始部分。这部分在写作上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理由和意义。第二,提出问题。即表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对该问题的见解和观点,说明该课题从何而来,对这一课题有什么新建议,新的成果是什么。这是结论的核心部分。第三,简介论证的方法。即说明作者论证本课题将要使用的方法,包括一般常用的论证方法或新理论、新的思维方法等。前言的写作只能简单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篇幅的份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2.正文

正文是是展开论题,表达研究成果的论文主体部分。它具体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

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中必须根据课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观点,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周详地论证论文的全部思想和新的见解。其文字量较多,篇幅一般全文的三分之二。这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层层推理,都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论证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正文的写作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⑴ 总分式。是一种有总论、有分论的结构方式。又可分为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和总—分—总式。⑵ 层递式。又称递进式或推进式。即各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进一步深化。⑶ 并列式。又称平列式。即各层之间为平等并列的关系,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论证,各层次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局部与主体的关系。⑷ 综合式。即将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结构方式结合起来交错运用的结构方式。⑸ 散论式。即边分析论述边做结论,每个层次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层次之间的联系不十分紧密的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常以“关于„„的思考”“„„随想”等面目出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正文采用哪种形式,主要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削足适履。

3.结论。结论是论文的结尾部分。结论要与前言相照应,围绕正文所得的结语,对全篇论文进行简明扼要的提示,为全文收尾。这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全篇,概论正文,突出中心论点;指出方向,提出措施、意见或建议;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或尚遗留的问题;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激励读者;对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

1.从教育论文的内容划分,主要有:(1)创新性论文

如“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场经济对学校挑战的情况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办学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价值取向又该是怎样定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2)商榷性论文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3)补说性论文

如《简评〈坚持到课堂集中精力抓教学〉》一文,是作者针对被评文章的两个问题(即校长“要坚持站在课堂上”和校长应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方面抓教学),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学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搞好”、“校长‘坚持到课堂’是抓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或关键措施”的观点,并紧扣原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深入的阐述;另一方面对校长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抓教学的做法,又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划分,主要包括:(1)经验型论文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研讨型论文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或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3)评述型论文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做法、特点、教派、问题等进行专项综述和评析的论文。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涵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4)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它并不意味着上述三种类型论文不具备学术性)。

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如《适应未来,改革课堂教学》就是一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着眼未来,专门而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改革课堂教学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型论文。作者在绪论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新的世纪将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现在在校学生中都是21世纪初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难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才行。”接着,在本论部分,作者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在“要改教学指导思想”、“要改课程结构”、“要改教学方法”、“要改教学手段”、“要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阐明了自己新的学术观点。

再如《试论基础教育中的“优教优价”》,是作者针对“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十分活跃,改革的规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步子不大”;“久之,必将贻误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可采用‘优教优价’的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困境”。全文从“实施‘优教优价’的必要与可能”、“‘优教优价’的作用”、“实行‘优教优价’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阐明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学术见解。

第五篇:“四风”及具体表现形式

“四风”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的表现

1、学风不正,学用脱节。

2、文山会海,空话套话。

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4、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5、不切实际,不求实效。

6、落实不力,工作疲沓。官僚主义的表现

1、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2、跑官要官,任人唯亲。

3、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4、不负责任,不敢担当。

5、吃拿卡要,与民争利。

6、表里不一,纪律松懈。享乐主义的表现

1、思想空虚,精神颓废。

2、庸懒松散,不思进取。

3、迷恋特权,弄权贪腐。

4、计较待遇,追名逐利。

5、玩心太重,生活腐化。奢靡之风的表现

1、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2、大兴土木,违规建设。

3、节庆泛滥,赛事成灾。

4、违规配车,多头占房。

5、巧立名目,挥霍公款

小议“四风”之弊的若干具体表现

——扫“四风”除“四害”为实现“中国梦”清障护航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最大亮点是,习近平提出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可以说是点中了要害,抓住了根本。然而,由于“四风”根深蒂固,我们要想扫除它,并非易事,必须弄清它的具体表现,方能对症下药。以笔者观察,综观“四风”分别有如下具体表现:

其一:“形式主义”。它的具体表现为,文山会海,文牍主义,泛泛空谈,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光说不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强求统一,忽视个性,凡事爱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形式美”;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热衷打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对剪彩应景乐此不疲,只求轰动效应,不问实际效果,只求“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榜上有名”,不管百姓疾苦;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频繁给基层制造麻烦。(它的具体表现为,文山会海,文牍主义,泛泛空谈,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光说不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强求统一,忽视个性,凡事爱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形式美”;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热衷打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对剪彩应景乐此不疲,只求轰动效应,不问实际效果,只求“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榜上有名”,不管百姓疾苦;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频繁给基层制造麻烦。)

其二:“官僚主义”。它的具体表现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滥用权力,作威作福,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不给好处不办事,得到好处乱办事”;个人专断,阎王作风,说一不二,一手遮天,堵塞言路,打压民意,一马奔腾,万马齐喑,讳疾忌医,闻过则怒,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变成个人专制;主观臆断,刚愎自用,失职渎职,短期行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 优亲厚友,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等等。

其三:“享乐主义”。它的具体表现是,狡兔三窟,广置房产,倾力打造“安乐窝”,热衷在大城市、宜居城市、中心城市购买豪华别墅,屯房居奇,等待升值;巧立名目,公费旅游,把出访当做待遇,轮流出国出境,漂洋过海,饱览异域风情,醉生梦死,开足“洋荤”;公款吃喝,一掷千金,酒满肠肥,“一顿饭,一头牛,屁股下面一栋楼”,“ 革命小酒天天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肝”,美其名曰,“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追求享受,贪图安逸,修建豪华办公楼,不是白宫,胜似白宫,气势恢宏,让寻常百姓望而却步。

第四:“奢靡之风”。它的具体表现是,骄奢淫逸,声色犬马,情趣低下,嫖娼狎妓,包养二奶,变相重婚,经常出入高档会所和烟花巷,“上午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穿金戴银,动辄摆谱,以穿名牌、戴名牌、玩名牌为能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明星助阵,歌星助兴,封

锁交通;笃信风水,大把烧钱,装神弄鬼,煞有介事,走火入魔,“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甚至“一边烧香拜佛,一边贪污腐败”。

“四风”的表现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它们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为因果,“形式主义”助推“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享乐主义”,“享乐主义”助长“奢靡之风”,反之亦然。这“四风”犹如“四害”,祸国殃民,我们必须尽心竭力,把它扫地出门,以为实现“中国梦,人民的梦”清障护航。

下载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严不实”问题具体表现形式

    “不严不实”十种问题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有网友列举古今中外“不严不实”十种问题作为善意提醒,无意抹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勿对号入座!你懂的! 一、身不修,整天和老板搂肩搭......

    非法宗教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非法宗教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主要是: (1)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强迫他人信教或参加宗教活动。 (2)违反宗教法规规定,擅自新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 (3)宗教干预行政、司法、学......

    四风的具体内涵及表现形式、

    四风的具体内涵及表现形式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1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

    四风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调研报告

    四风”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调研报告 为确保我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和区委九项规定,碧江区纪委结合实际,迅速......

    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子、危害

    奢靡之风 所谓奢靡,一般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即古人说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奢靡同正常消费和享受的区别在于,一是大大超越当时普通社会成员的......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时间、三大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1.初级阶段: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治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公共政策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时间、三大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1.初级阶段: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治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

    广告创意是指根据广告主题构思广告的具体表现形式

    广告创意是指根据广告主题构思广告的具体表现形式。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对广告有这样的认识:“除非你的广告源自一个大创意,否则将如夜航的船只,无人知晓”。联合利华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