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成立档案鉴定小组的通知 -
关于成立档案鉴定小组的通知
为了确保档案安全、保密,减少档案的冗余,根据档案管理《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的需要及档案国家二级目标管理要求,成立公司档案鉴定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档案的鉴定工作由鉴定小组人员负责根据不同门类的档案的保管期限,及时地对到期档案进行鉴定。鉴定档案的依据是根据各类保管期限规定,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鉴定,有继续保存价值的要重新确定期保管期限,失去保存价值的要及时进行销毁。为求慎重,应直接对档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详细检查,逐卷、逐份地评定档案的价值。提出继续保存或销毁意见。
经鉴定小组鉴定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要编制销毁清册,并附上销毁报告,报请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销毁(会计档案的销毁要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
销毁档案由档案部门负责执行,销毁时应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指派二人监销。销毁的档案必须化为纸浆或焚毁,不准出卖或移作他用。监销人必须待档案全部销毁完才能离开现场,并在销毁清册上注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签名盖章以示负责。销毁清册按规定妥善归档保管。特此通知
第二篇:档案鉴定小组
档案鉴定小组
档案鉴定就是对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档案鉴定小组。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
(1)历史发展:
A.20世纪初的“年龄鉴定论”,是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于1901年提出的,这一理论体系由六条一般原则和七条具体标准组成,其鉴定标准可概括为档案内容和档案来源两方面。其档案鉴定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第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著名论断并设定了具体的禁毁年限;他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鉴定原则与标准;他第一次提出了档案来源是最重要的鉴定标准之一;
B.20世纪20年代的“行政官员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核心观点就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鉴定应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一方面,他认为文件证据的神圣性是行政官员决定鉴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他认为档案人员参与文件鉴定至少会带来两种负面后果:一是档案人员在鉴定中的个人判断会玷污档案作为原始证据的神圣性,二是档案人员的干预也会妨碍档案保存目的的实现,不利于满足历史学家和其他研究者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明显的局限性:第一,行政官员由于缺乏客观的历史文化意识,单独自行决定档案的存毁,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原始证据性;第二,排斥档案人员参与鉴定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总体质量;第三,排斥档案人员参与鉴定也不利于档案价值的充分发现与实现。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职能鉴定论”,波兰学者卡林斯基在借鉴迈斯奈尔的基础是提出,认为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国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他把档案分为两类:一类是最高行政机关的文件,一般应永久保存;一类是低级机关的文件,只需保存一定时期后就可以销毁。他还提出了鉴定单份文件的具体标准,即所谓的一般标准、法律标准、行政标准、历史标准、地理标准、替代标准和典型性标准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不仅强调档案价值的鉴定与形成机关的地位和职能直接相关,而且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鉴定材料《档案鉴定小组》。
D.20世纪50年代的“文件双重价值论”,是由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的,在1956年出版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鉴定理论,他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是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具体来说,第一价值体现为行政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技价值,第二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形成机关的行政官员对第一价值负主要责任,而鉴定第二价值则应由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完成。与詹金逊和卡林斯基的鉴定理论相比,双重价值论具有明显的进步与深刻之处:大力主张档案部门及其人员积极参与鉴定工作;主张从文件自身属性与利用者需求的关系角度来判断档案文件的价值。谢被誉为“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E.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利用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菲斯本、布里奇弗德和芬奇等。核心观点是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二价值决定档案的根本性质。局限性不容否认:使档案鉴定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实际上破坏了文件在其形成者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机联系。
F.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文献战略”和“宏观鉴定理论”。“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是德国布姆斯最早提出,主张档案应体现文件产生时期的社会价值,但这种价值最好不是直接通过研究社会公共舆-论来确定,而是间接通过了解重要文件形成者的职能来判断。
“文献战略”由美国的塞穆尔斯于80年代中期提出,认为鉴定的起点不再是检验具体文件,而是分析文件产生的背景,特别是现代社会中面对机关频繁变动的现实。“宏观鉴定战略”是加拿大特里•库克80年代末提出的,认为应全面考虑社会结构、文件形成过程、文件形成者及其职能等多种因素。以上三种鉴定理论具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一是它们都有把档案鉴定提升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都认为档案价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二是它们都超越了传统鉴定理论中的价值标准,转而强调职能鉴定标准。
第三篇:档案鉴定小组职责
附件2:
档案鉴定小组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档案工作指示、规定和办法等;
二、编制和修订公司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三、确定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并督促、指导和检查档案立卷部门对项目档案材料进行完整、系统、正确的立卷归档;
四、定期对到期档案进行鉴定;
五、提出无保存价值档案的目录并写出鉴定报告经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将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剔除销毁;
六、参加公司档案信息数据化的整体规划。
第四篇:成立抢救小组通知
关于成立院内抢救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抢救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成立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院内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领导小组,现通知如下:
一、危重症患者抢救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赫崇军(院长)
副组长:杨铸源(副院长)
成员:张玉昌、郑玉峰、贾雪玲、王泓霞、聂晓红、卢国庆、胡顺红、徐金凤、蒲媛媛、许雯静、常树旗、李振海、吕茂英、严乃厚、张新岚、王军梅、朱永刚。
二、急、危重症抢救小组职责:
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会诊和抢救的领导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遇有抢救情况时,由科主任组织本科室抢救小组成员紧急抢救,同时上报行政总值班,行政总值班及时协调各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上报院带班领导。带班领导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通知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位,并积极组织会诊、抢救。同时向院党政一把手汇报。
三、各科室及人员职责、分工:
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院内各相关科室人员及时到达抢救现场,并将抢救进展情况汇报院领导,协调院外相关专家来院会诊参与抢救,郑玉峰具体负责。
护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各科室护士参与抢救,贾雪玲具体负责。
院办:负责抢救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治安工作,张玉昌具体负责。财务科:朱永刚负责车辆调度等。妇产一科:聂晓红负责科室医生调配分工,胡顺红负责科室护士的调配分工。
妇产二科:王泓霞负责科室医生调配分工,徐金凤负责科室护士的调配分工。
内儿科:卢国庆负责科室医生调配分工,蒲媛媛负责科室护士的调配分工。
产房:负责配合临床科室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贾雪玲具体负责。
检验科:负责抢救患者各项检验项目的急查及血液供应等,如需要去血站取血时须立即叫备班前来协助,同时报科主任。许雯静具体负责。
影像科:负责抢救患者的B超、心电等检查监护,常树旗具体负责。
卢国庆、任洪江:协助妇产科负责参与制定抢救患者的内科诊疗方案。
吕茂英:负责手术室参与抢救护士岗位的安排。
李振海:负责抢救患者的麻醉用药,补液量记录、生命体征的监护等工作。
药剂科:负责抢救患者的药品保障工作,严乃厚具体负责。门诊部:负责门诊患者的急诊就地抢救工作,具体负责
五、各科室职责任务:
各科室要成立急救小组,科室病人出现高热惊厥、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急诊时,由主管医生直接报告科主任组织科室抢救小组人员就地抢救。科室负责人同时上报行政总值班。各科室负责人要经常带领抢救小组进行岗位练兵,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成立工会小组的通知
关于建立工会小组的通知
市局机关各科室、分局及直属事业单位:
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保持工会工作的连续性,按照《工会法》及《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请市局机关各科室、分局及直属事业单位建立工会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会小组数额
市局机关、分局及直属事业单位各设立一个工会小组。
二、工会小组长的条件
是所在单位工会会员,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自觉学习政治、业务技术;有一定参政议政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联系职工、热心为职工办事,如实反映职工的意见要求;能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三、选举工会小组长方式
报市局工会委员会同意,召开单位会员会议,由市局工会委员会委派工会委员现场监督,按照小组长的条件在会员中直接选举产生。
四、要求
请将选举结果报工会备案。
某某单位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