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

时间:2019-05-15 11: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

第一篇: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

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

M.M.布林丘克 刘洪岩* 编译

 2012-05-30 08:55:47

来源:《北方法学》2007年3期

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开始了积极生态立法活动,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形成了独具俄罗斯特色的生态法律体系及立法特点,积累了丰富立法经验。其中关于生态立法一体化以及其他立法的生态化的趋向彰显俄罗斯生态立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立法理念和价值诉求。作者在充分给予俄罗斯生态立法与环境保护正面评价的同时,以批判的视角,对现行俄罗斯生态立法中存在的宪法原则与立法活动的不衔接问题,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翔实论证,不仅为俄罗斯立法者们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中国的生态立法活动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 俄罗斯生态立法 生态权 生态立法规划

当今,以分权原则的视角来综合评定国家行为的结果时,总的来说,对俄罗斯国家立法机关活动的评价是正面的和积极的。并且,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就积极的开展了对环境保护的立法。

还是从20世纪末开始,俄罗斯生态立法的发展与先前时期相比已越来越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如果说先前俄罗斯生态立法更多的注重诸如对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的关注,那么随着1991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在调整生态关系的立法之中,俄罗斯生态立法更加注重生态立法一体化的立法机制的构建。确立了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立法理念,开始更多的关注对一些专有自然资源客体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立法。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的立法机构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大量立法活动,其中包括了《俄罗斯联邦生态鉴定法》、《关于自然药用资源、医疗保健地区和疗养地法》、《专属自然资源保护区法》、《关于俄罗斯联邦大陆架法》、《居民辐射安全法》、《高科技活动的国家法律调控法》、《关于化学杀虫除莠剂和农药安全法》、《关于生产和生活的废物排放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显著增加。

更为重要的立法是上个世纪90年,俄罗斯加强了对于那些能够引起不良生态后果领域的立法。譬如:《原子能法》、《工业安全法》、《紧急事务处理法》等等。与此同时,民事、刑事、行政方面立法的生态化(即对生态需求的反映)过程也在进行之中。

总之,上个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生态立法与在此之前的时期相比更具有一系列实质性的优点。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立法体系的形成:这一时期俄罗斯构建了关于周围环境保护的立法体系;关于自然综合体保护的立法体系;关于自然客体保护立法体系。而在此之前,诸如此类的立法仅仅是作为加强对个别自然客体立法活动的优先发展方向而存在。在现阶段,俄罗斯生态立法均衡发展的趋势是通过生态立法一体化和部门立法生态化的方式对生态法律关系进行调整的。当代俄罗斯对生态法律关系的调整较之与先前时期相比更具有更多的先进性,为俄罗斯生态立法的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生态法律规范在整个生态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中数量显著增加。过去这类规范大多从属于机关和政府这一效力级别的规范调整。当前,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领域的法律关系的立法调整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宪政分权原则得以实现的前提,同时还服务于未来俄罗斯联邦构建法治国家的政治诉求的需要。

•确认了对自然客体和资源多种所有制形式,加强了在自然资源立法中对自然客体和资源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保护力度。俄罗斯立法中承认对自然资源的私人占有的合法化,特别是对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占有的合法化,为进一步发展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创造了先决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俄罗斯联邦宪法中关于公民生态权的承认和确立。在俄罗斯一定程度上已经创建了保障公民生态权得以实现、遵守和保障的法律机制。对公民生态权的承认以及对公民生态权得以遵守和保障的法律机制,是俄罗斯有意识的不断完善民主、构建法治和社会国家的又一例证。

•对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法律调整机制的完善。俄罗斯立法领域通过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鉴定制度、生态许可制度、工业客体安全预警制度和生态监察等制度的构建,对预防和有效的控制生态灾难和预防生化危害后果的发生起到了很好效果。同时,俄罗斯在立法上更多的关注对生态责任的法律调整,首先是对生态违法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调整。

俄罗斯联邦其它立法的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对当代俄罗斯生态立法积极的、正面的评价的例证之一。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以及实现良好的周围生态环境状况不仅是以生态立法为基础,而且还要通过对经济的(企业主的)、民事的、行政的、刑法的方面立法的最佳整合,对有关工业安全和俄罗斯其他领域的立法的共同调整来实现的。其它领域立法的生态化诉求在俄罗斯联邦其它法律之中得以体现,例如:《原子能利用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居民医疗保健法》,以及《俄联邦刑法典》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中。

尽管俄罗斯联邦生态立法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同时不得不承认,俄罗斯联邦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是欠缺连贯性的事实。从21世纪伊始,俄罗斯联邦生态法立法的良好发展的态势有所减退。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俄联邦国家杜马通过了一系列与社会生态利益相违背法律,客观的表明了俄罗斯国家生态政治欠缺连贯性的特点。

为了证实俄罗斯国家生态政治欠缺连贯性这一命题,首先不能不谈到的是,一系列涉及废弃核燃料被允许准入的法律在俄罗斯立法机构中被通过的事实。其中包括2001年7月10日通过的《关于对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50条补充的规定》1,这一补充规定了准许将国外的核反应堆中具有辐射性的热能装置输入俄罗斯以用于临时性技术封存或者进行加工再处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50条的规定,明令禁止从其他国家向俄罗斯输入以保存或者掩埋放射性废物和物质。

上述被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完全违背生态专家主张和社会生态利益。按照许多鉴定专家的意见,在俄罗斯暂时还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以防止这些物质可能给俄罗斯带来的安全隐患2。还是在该法案处于起草阶段,基于对这项冒险的法律草案可能被通过,由此所带来的对俄罗斯生态安全危害的顾虑,俄罗斯绿色组织的负责人曾客观的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指出,“如果这些法律草案变成法律,那么俄罗斯很可能会成为国际核物质的掩埋地”3。通过俄罗斯联邦立法机构的漠然态度中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正是基于可以从那些试图摆脱核废物威胁的国家那里获得200亿美元的诱惑,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竟全然不顾及2500万俄罗斯公民提出的,为了实现禁止从国外将核废料输入俄罗斯领土目的,而要求对这些涉及国家重大的、也是最基本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的意愿,杜马议员完全无视社会中有90%的俄罗斯人反对从其他国家将放射性物质输入俄罗斯领土进行保存、掩埋、加工的社会调查结果。

这期间有二十个俄罗斯联邦主体正式提出抗议,有十多个城市举行游行要求罢免杜马议员4。

俄联邦国家杜马对这些涉及核物质安全法律的通过是基于国家杜马曾通过的关于保障国家重大决策的法律草案的内容得以实现的5。俄联邦国家杜马之所以通过有关可以向俄罗斯境内输入废弃的核燃料的相关法律,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金钱利益。格维理依-布萨乌指出,正是由于意识到生态灾害可能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国家领导人放弃了6亿美元收益,以用于支付允许向自己国家领土掩埋1500万吨有害废渣而不使领土遭到破坏的费用6。

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另一项立法成果是在2002年1月10日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7。该法是俄罗斯生态立法领域一项新的部门法律文件.专家们曾对部法律进行了整体性的评价,将其中那些对俄罗斯整个生态立法体系有影响的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目前,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和俄罗斯其他科学机构的生态法研究中心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对现行生态法律机制的完善给予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放射性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内容作为重要科研课题加以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对良好生态环境享有权的得到切实的尊重。并由此确立了一系列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许可制度、生态审计等制度,作为对公民实现宪法性生态权得以实现的保障。上述列举的每种制度构成了生态法律机制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生态法律机制体系中各自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新颁布的《俄罗斯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内容方面的规定同先前的法律相比,没有做任何的修改和补充。只是把这种最重要的生态制度看作为是类似生态认证制度、生态许可制度、生态保险制度等环境保护制度加以轻描淡写。关于生态审计制度也仅仅只是在法律条文中阐释了一下概念。正是因为新法中存在着诸如此类瑕疵,因此,俄罗斯现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中仍然保留着类似1991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很多有关立法技术的规则遭到破坏,其中主要是涉及那些关于生态法律机制的最主要制度的基本规定,该法将法律的规范性属性的立法技术的内涵表述到了最低点。新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中大量充斥了非确定性格式化的规范。其中包括一些传统上不应该由程序关系调整的生态标准、生态鉴定和生态许可等制度都被运用到生态法的核心制度之中了。

新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是俄罗斯立法者们破坏的法律创制的最重要规则的范例,该法严重违反了法律创制所依据的法的进步性、科学依据性以及职业性等规则。总之,它弱化了俄罗斯法的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国家权力的非生态化趋势。而且这种非生态化的趋势占据了国家权力的主流,对俄罗斯社会构成了威胁。同时还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国家的威信,使得国家忽视了对公民生态宪法权的保障。

我们在承认当今的俄罗斯生态立法与先前时期的生态立法相比具有一定进步性的同时,也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俄罗斯现行生态法律规范中明显存在着空白之处,现行生态立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的瑕疵8。俄罗斯生态立法领域的这种状况,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表象及其内容相互协调和统一的需要了。

首先,生态立法形式和内容的不和谐一致具体表现为,立法在内容上欠缺科学性与宪政发展基本原则的法治诉求相违背。在新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里主要体现在该法的第1条、第10条和18条上9。

根据俄罗斯宪法第1条有关法治国家规定。法治国家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在这些国家中被法律确定下来,也就是说,应当在被那些国家权力的代表机关通过的法律中得到确认,而不应由次一等级的法律规范来对它加以规定。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现行立法机构通常有确定的形式加以表现,相应的法律规范中大多具有格式化的特点。现行俄罗斯生态立法中,仍然存在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时期立法格式化的影子,很多调整生态关系的法律规范大多是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或者其他执法机关预先设定的,特别是那些涉及生态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认证制度、生态规划、环境不良影响的收费制度方面的程序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子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样的立法方式不仅与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条关于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同时与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0条确立的分权原则也相违背。国家执行权的基本任务不是制定规则,而是保证这些规则能够不间断的和有效的得到执行.同样应该给予高度关注还有关于俄罗斯联邦宪法颁布的最近这十三年的实效性,作为俄罗斯的立法者本身并没有切实的维护好宪法第18条的有效执行。按照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8条规定,自然人和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是直接而有效的,正是基于公民的这些宪法权利确立了俄罗斯现行法律的思想和内容。而作为立法权力机关和其他能够对立法程序产生影响的公权力的主体,主要是指俄罗斯联邦议会上院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负有保障公民宪政权利得以实现的职责。从这些规则中我们不难推导出,国家的立法权是同公民对良好环境享有权,周围环境状况知情权,由于生态违法行为造成公民财产损失和健康损害的索赔权紧密相关的(宪法第42条)。

宪法第18条在将权利和自由确立为所有法律和立法机关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的同时,在公民的宪法生态权利部分,首次把公民对良好周围环境的享有权置于立法权之上,并规定实施此项规定的两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一,所谓的“法律的思想和内容要以权利保障作为基础”,这就意味着立法机关在通过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时负有保障公民权利不被侵犯的法定义务。其中包括那些有关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律机制,以及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环境权的法律机制等方面的义务。立法机关的第二个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这些文件中规定了为实现、保护和保障公民宪法性生态权利得以有效实现的机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指定给立法机关的第一性任务,或者是第二性任务,从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新宪法得以通过之日起,这两项任务就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因此,时至今日,生态立法也没有确立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有效的机制,而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只是生态立法数量增减的外观表象。

2002年1月10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了对环境实施不良行为的收费形式。对污染环境的收费制度成为了企业主们按照生态标准主动倡导保护环境的潜在的、有力的经济刺激因素。时至今日,也就是从通过上述这一重要的法律规范之后的四年内,这部关于环境污染收费的联邦法律也没有得到通过。

根据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的第31条,强制性的生态许可证制度由俄罗斯联邦政府负责制定。生态许可证制度规定了生产的产品要符合生态需求。这是生态法中关于预防生态和生化污染的最重要的制度。这项制度可以有效的预防在市场上那些生态性有害物质的出现。保证了那些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俄罗斯的生产。从俄罗斯联邦法律确立了这种制度之日起已经过去了四年,俄罗斯联邦政府也没有建立实施这种强制性生态许可证制度的具体程序。

同样这部法的第57条,规定了在生态灾难法中确立生态灾难区的认定和通告制度。甚至根据官方的统计,俄罗斯大约15%的领土生态状况不佳10。这种状况恰恰证实了关于通过生态灾难的联邦法律的重要性。从《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生效之日起已经过去了四年,《俄罗斯生态灾难法》仍旧没有通过。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05条规定,联邦法律由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同时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认可。通过宪法的这条规定可以证实的是,俄罗斯联邦议会只是有权认可根据宪法规定的属于联邦级的法律。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84条,俄罗斯联邦总统对其签署和颁布的联邦法律承担责任。这也就意味着,总统在签署每一部法律之前有义务检查每部法律的合宪性。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法律才能被签署和颁布。

在生态立法制定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一些一般性的和例行性的错误,其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立法规划。还是在1994年,学者们就已经向俄罗斯国家杜马生态委员会建议制定统一的发展生态立法的规划。在1996年莫斯科举行的关于同生态违法作斗争的全俄罗斯大会的决议中,阐释了关于制定发展生态立法统一规划的必要性。相关的建议被提交到俄罗斯联邦议会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但最后结果还是被束之高阁。相类似的建议在2003年1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组织的《自然资源的生态立法保障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决议中也有所体现。

确立生态立法的统一规划可以用来调整立法工作,在这一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政治情况、社会经济形式、环境状况以及其它的事实因素等,从而构建合理的生态法律体系和建立科学的生态法律通过的程序。在这些规划中应该能够解决诸如生态立法法典化前景等一些问题。现在这样的任务在生态法律科学中被经常讨论,有些学者也有创建性的提出了未来生态立法法典化的多种形式。从另一个方面讲,现有的这些关于生态立法法典化的观点不是被否决,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被作为不需要的法律而降低其被通过的可能性。例如,在2002年11月,俄联邦议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和生态委员会组织的《关于俄罗斯联邦主体自然保护活动的规范性法律保障问题》会议决议中,谈到过通过一系列法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我所见,这些提法有些模凌两可,缺少可操作性。其中包括建议通过《俄罗斯联邦生态安全法》、《关于法人、公职人员和公民环境损害的经济责任法》、《地下资源利用生态安全法》、《周围环境化学安全法》。国家生态立法的统一规划将提供给我们关于通过类似上述所提及到的生态法律的社会需求的迫切现实性。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些规划可以提供给我们确立制定、发展和实施生态立法的方面规律性的认识。俄罗斯宪法总则是法律的立法基础,是所有权利主体履行法定义务的根据,其中也包括有关国家公权力主体所应履行的相关义务的所有制度。

在对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活动进行评价时,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在制定上述领域的立法工作的计划方面是不自由的,在确立自己工作路线时要受制于俄联邦宪法。杜马通过的法律的思想和内容,就像立法机关所有活动一样被限定在宪法所规定的生态权之中,首先就是每个人对良好周围环境的享有权。构建保障遵守、实现、保护和维护这些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体系,唯一的法律评判标准就是立法机关对自然资源保护活动的成效。

注释:

*姆.姆.布林丘克 法学博士,教授, 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学院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

刘洪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副研究员,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法律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1参见《俄罗斯法律汇编》,1996年第15卷,第1572页。

2参见《绿色世界》,2004年第3-4期,第1页。

3参见《绿色世界》,2001年第3-4期,第2页。

4同上。

5参见《世纪规划:我们未来的200亿美元的核能合同》,载《绝密》,2001年第5期,第5页。

6参见果贝洛夫。姆。尼:《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安全立法发展》,《国家法律问题》,莫斯科,2000年,31页;《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的法律内容》,高等教学会议参考(法学),2000年,第1期,第119页。

7参见《俄罗斯法律汇编》,2002年第2卷,第133页。对该法的科学分析参见:布林丘克。姆。姆,杜巴维克。阿。列:《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理论和实践》,《国家与法》2003年第1期,第30-41页。

8环境立法方面的立法中包含了大量的格式化规范。这样的规范性立法活动,起码有两点不足。第一,制定的这些格式化规范,在国家正常的立法活动中经常使国家法律的实效性得不到发挥。例如,1991年12月19日颁布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保险制度和俄罗斯政府规定的生态保险资金的使用制度。时至今日,生态保险制度在俄罗斯也没有建立起来。此外存在很多的国家制定的格式化的规范,因此使得很多非常重要的法律规范被列入到某些法律条款的从属地位之下。

另一方面,立法者对制定格式化法律规范的与日俱增的兴趣,不符合俄罗斯联邦宪法的第10条的关于分权原则的规定。譬如,《俄罗斯联邦大气保护法》总计由34条构成,其中有17条是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或者专门的调整该领域或者其他相关领域的空气保护全权国家机关的委托制定的。

立法者们对于制定的格式化法律规范的兴趣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影响:第一,立法者本身没有创建调整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机制;第二,具有执行权的机关,实践证明,并不急于完成立法机关的委托;第三,降低了对生态关系法律调整的效果;第四,增加了主管机关法律规范创制的范围;第五,损害了法治国家和法律至高无上的原则。正如尤。阿。基霍米洛夫指出的那样,“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仅仅是口头的,而不去落到实处,这样情况必须克服”(基霍米洛夫。尤。阿:《俄罗斯立法发展共同规划》,见《俄罗斯立法发展规划》,主编塔。雅。哈勃琳耶娃、尤。阿。基霍米洛夫、尤。巴。奥尔洛夫斯基。莫斯科果拉捷次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9尤。阿。基霍米洛夫注意到立法上对这种状况的反应。其中他写道“在过去十年,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宪法和立法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些不衔接,在立法的某些领域,宪法规范表现力很弱”。立法的发展的价值趋向首先应该定位于俄罗斯联邦宪政原则的实现。《俄罗斯立法发展规划》,主编塔。雅。哈勃琳耶娃、尤。阿。基霍米洛夫、尤。巴。奥尔洛夫斯基。莫斯科果拉捷次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10参见1996年4月1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第440号令:《关于俄罗斯联邦可持续发展规划》,《俄罗斯法律汇编》,1996年第15卷,第1572页。

第二篇: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

【摘 要】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当前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称《税法通则》)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符合中央、地方立法权限适当划分的宪法原则,应统一认识,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并有效实施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的适当下放。

【关键词】 税收立法权 税收管理权 合理划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划了关于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战略,提出了“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的重要任务。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完善税收管理体制也是我国当前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称《税法通则》)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副局长指出,只有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才能创制出科学、严密的税收法律规范,为税收执法、司法等活动提供明确、充分的法律依据,确保税收组织收入和宏观调控职能的有效发挥,确保税收行政法律关系始终处于良性的互动状态。[1]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适当下放税收立法权限,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但问题是,第一,如何真正统一认识,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权限划分;第二,税收立法权限与税收管理权限下放的范围和程度应如何确定;第三,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关系和管理权限;第四,如何对地方的税收立法权限、管理权限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控制。

一、税权的含义与税权划分

由于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层次性,税收也相应具有层次性,这就涉及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问题。

税权是整个税收法律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分税制体制的核心内容,划分财权的关键就是划分税权。所谓税权,是指税收的管辖权,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与居民间的税权关系;二是国家机构与国家机构间的税权关系,即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权在国家机构间的配置。所谓合理分权,主要是指这些权力在国家机构间的合理划分问题。[2]税权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行政权和税收司法权。其中,税收立法权是基本的、原创性的权力;税收行政权是最大量、最经常行使的权力;税收司法权是必不可少的,是为税法有效实施和税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障的权力。

(一)税收立法权。税收立法权是国家立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机关或者国家政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税收法律、法规的权力。它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最高权力之一,它的行使在于对整个社会成员制定有关税收方面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税收行政权。税收行政权是执行税收法律、进行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行政权,是政府的政权机关拥有的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的权限,包括税收征收权和税收管理权。这些权力对于有效地保障税款的实现,保障社会资源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的移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税收司法权。税收司法权是国家专门的法律机构根据国家意志,按照固定的法律程序拥有的专门审理、判决税务纠纷案件、税务犯罪案件的权限。税收司法权的正确行使和司法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可为税法实施和税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证。

从世界各国的制度建设来看,税权的划分,主要包括纵向和横向划分两个方面。

税权的纵向划分,是指不同级次的同类国家机关之间在税权方面的分割与配置。如税收立法权在中央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之间的划分。纵向划分存在两种模式,即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主要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集权模式强调税收立法权要高度集中于中央政权,而分权模式则强调将税收立法权在各级政权之间分配。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以法律秩序里中央规范与地方规范的多少与轻重的相对比例而定。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强调集权的国家,还是强调分权的国家,其集权与分权都是相对的。

税权的横向划分,是指税权在相同级次的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割与配置。如在中央级次,税权至少要在国会与中央政府(在我国是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之间进行划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税收管理体制应涵盖税收立法权、税收管理权、收入分配权等重要内容,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职责和财力的划分。

二、税权划分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

从实践看,各国都是根据各自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制水平、经济情况及历史文化等具体国情来确定本国的税权划分模式,因而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确定税权划分内容时,既要紧跟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趋向,看到某些国家税权划分的成功一面,也要具体分析其税权划分的背景,以综合考虑影响税权划分的各种因素。

税权划分应当以下列条件为前提:

(一)政治与经济条件。税收对国力的盛衰、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安危,都有重要意义。划分税权必须以维护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为前提,以有利于强调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条件。在经济上,税权划分应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各个大小不同的区域,也有各自独立的活动要求,独立地决定自身的事务,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税收权限,税收划分必须有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二)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的条件。中央与各级政府为实现各自的职能,都负有一定的责任,这就是事责。有了事责,就须履行,就需权力保证,这就是事权。一级政府负有的事责大,事权也相应扩大。相应地,政府为了履行事责,在拥有的各种事权中包含了十分重要的财政权。财权随事权而生,是事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税权是财权的一项主要内容,财权的内容也同样不只是税权,还应包括其他获取财政收入的权力,它们同样要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进行划

(三)法制条件。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和既代表国家又代表地方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各种关系,都需要法律界定,税权划分也不例外。税权划分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法律形式界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立法、执法、司法机构的税权权限,各级政府各尽其职,各行其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税收征管上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相互扯皮、相互越权行为,有利于依法征税和依法行政。

由于地方政府相对中央政府而言更了解当地的情况,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或地方公共产品更有针对性,因而可以避免由于中央政府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需统筹全局而造成的效率损失。鉴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税收管理权限的集权和分权程度也各不相同,但一国总应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合理分权,使得地方能够在不违背中央宏观调控意图的条件下,拥有完成自身职能所应具备的税收管理权限。

税权划分的一般原则如下:[3]第一,财权、税权与事权相一致,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之间大致平衡的原则。第二,课税权宜划归中央政府的若干原则,具体包括以下课税权:与宏观经济稳定密切相关的税种的课税权;与公平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税种的课税权;与资源流动性密切相关的税种的课税权;辖区间税基分布不均匀的税种和容易导致辖区间税负输出的税种。第三,课税权宜划归地方政府的原则。地方政府要完成其职能,必须有相应的财力保证。将某些税种的课税权赋予地方政府,是保证地方政府财力的必要条件。

地方税是以地方税收收入的归属为标准来划分的,遵循的是居住地原则。对于居民个人来说,公共服务提供的利益是一种最终受益。按照受益原则,要求人们在其受益地付费,受益地指服务消费的发生地,也即居住地。基于受益原则,某些税种的征收对象获得收益大小与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劣息息相关,因此,此类税种若税负较重则意味着享受了较好的公共服务,不会出现税基向税负较低的地方转移的现象,适合地方征收。

从理论上讲,应将税基比较固定的税种划给地方政府,地方税一般只能是以居住地为基础的税,这些税只对本辖区居民征收,并且税负最终归属于本辖区居民。从这个角度讲,财产税宜划归地方。

另外,从征管角度讲,某些税种由于自身特点,如税源分散、计税依据或税率的确定较复杂等,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协助对税收的征管尤为重要。这类税种由地方征收较为适当,因为这样做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三、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

从公共物品或公共产品理论来说,由于政府最主要的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是分层次的,从效率的角度说,不同层次的公共物品应当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提供。因此,对税权 5

进行有效配置,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税权范围,有利于政府为社会、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实现国家职能。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对不同层次的公共物品也存在着不同的偏好,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各级预算主体不能得到足额的财政收入,因而才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以上情况说明,税权适当下放的确是必要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中央政府集中财力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实现政治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差别很大,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分权,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应建立起以中央立法为主、省级立法为辅,两级立法相辅相成的立法格局。税权纵向划分的核心问题,是对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应否下放。笔者认为答案应是肯定的。理由在于:一是赋予地方适度的税权,有利于促使地方因地制宜地积极采取某些税收措施,挖掘税收潜力,改善财政状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中央主管部门集中精力,管好大政方针。二是赋予地方适度的税权是有效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必要条件。三是适度分权有利于增强税收法律的适应性,如有些小税种适当下放给地方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开辟新税源,而且也解决了这些税种全国统一立法难以适应地方实际情况的矛盾。

地方享有税收立法权符合中央、地方立法权限适当划分的宪法原则。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享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也符合《立法法》的具体规定。

为此,我们认为,除了应将那些为保证全国政令和税收政策统一,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税的税收立法权集中在中央外,可将其余地方税税种的税收立法权限作如下划分:

(1)对税源流动性、外溢性较小,不易引起经济波动,适宜由地方独立征收的地方税,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行政区域内独立开征,如财产税。

(2)税源较为普遍、税基不易产生地区之间转移、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税种,以及涉及维护地方基础设施的税种,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中央只负责制定这些税种的基本税法,其实施办法、税目税率调整、税收减免征收管理等权限可赋予地方。

(3)对全国统一开征、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但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的地方税种,除由中央制定基本法律和实施办法外,税目、税率调整、征收管理等权限可下放给地方。

(4)对全国统一开征且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地方主体税种,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由中央制定基本法律法规及实施办法,可将部分政策调整权下放给地方,由地方在中央规定的幅度范围内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其他情况自行确定,如对税率、扣除标准等可规定一定的浮动幅度。

(5)地方税收管理权原则上宜掌握在省级政府,不能层层下放,属于地方立法的必须经过立法程序的批准,不得由有关部门自行决定处理。按照《立法法》第8条第8款的规定,有关税收基本制度方面的事项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只能制定法律,而法律的制定权限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权力机关只能按照《立法法》第63条、第64条的规定,由省、自治区、自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税收立法权下放的范围应该只能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权力机构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6)建议建立地方税收立法、中央审查备案制度。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有关原则,通过税收立法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征新的地方税种,须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于事后报中央备案。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事关重大,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以保证其规范有序地得以实施。为此应加快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称《税法通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与地方税收权限的划分,并进一步健全地方税制度,规范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坚持依法治税。在我国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财税管理体系的进程中,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应当是中央和地方各自的税收权限划分明晰化、合理化。为此笔者建议在《税法通则》的设计中借鉴国际经验作出规定,采用中央集权并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前提下的适度分权模式。

第三篇: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姓名:feibo 学号:

一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国名为俄罗斯联邦,国旗采用由传统的泛斯拉夫色白、蓝、红 三色所组成的三色旗。国徽采用以双头鹰为图案的红色盾。国花为象征光 明的向日葵。国歌为《俄罗斯国歌》。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 家,有人口 1.41 亿,80%分布在国土的欧洲部分,民族 130 多个,其中俄 罗斯人占 82.95%。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 基尔、等。俄罗斯联邦现在由 21 个共和国,9 个边疆区,46 个州,2 个联 邦直辖市,1 个自治州,1 个自治区组成。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俄罗斯的语言与文化

人造文化 这是一种拥有记号,符号的艺术物品。人造文化是由人类用各种 物品制造加工而成的 — 除此之外也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科学,迷信,艺术及民间传说。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人创造出了丰富的人类 文化,艺术。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有 30 多种语言。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目前俄语是四个独联体国 家的官方语言。俄语属于 东斯拉夫语支,是世界语言之一, 同时也是最流行的 斯拉夫语之一.俄语同乌克兰语与白俄罗斯语一样由古俄语演变而来.。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俄罗斯文 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 作家。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 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 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简要的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中间性”,”兼容性”,“两极性”,“ 多 样性”。其原因,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让这位亚欧巨人成为了中西文 化的混血儿。成为了东方严重的西方,西方眼中的东方 俄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它具有以下特征: 文化发展 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局部性,封闭性。当时在自 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受基督教以及其 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 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宗教主要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2001 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 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 55%信奉宗教,其中 91 %信奉东正

教,5%信奉伊

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 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 它宗教。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为广泛流行的宗教。正是对东正教的信仰影响了俄罗斯 文化的发展。然而,东正教从来没有完全主宰过俄罗斯社会:俄罗斯社会已经容 纳下了各种宗教的发展。据官方对部分俄罗斯居民调查显示: 俄罗斯有大约 50% 的人口不信仰任何宗教,30%~40%的人口是东正教徒。伊斯兰文化据专家统计(在最近的一次人口统计中没有涉及到宗教信仰的 问题)在俄罗斯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万穆斯林。据俄联邦分部统计, 在俄罗斯有两 千万穆斯林.然而据俄罗斯最有名的伊斯兰研究学者罗曼·西兰捷夫认为,这些 统计数据偏高,而实际上穆斯林人数应该介于一千一百万到一千二百万之间。穆 斯林在俄罗斯大都居住在伏尔加-乌拉尔一带,北高加索地区,以及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西西伯利亚地区。在俄罗斯有超过 6000 座清真寺(1991 年仅有百 余座)。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 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 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三、俄罗斯节日众多,主要节日有:
送冬节(又名谢肉节,为期 7 天,在每年的 2 月 19 日—25 日,节日期间,俄 罗斯各地都要举办化装演出、游戏、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送走冬天。谢肉节是 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举办谢肉节的时间在复活节过后的第八 周,一共有七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名称:第一天为迎节日,第二天为始 欢日,第三天为大宴狂欢日,第四天为拳赛日,第五天为岳母晚会日,第 六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七天为送别日.人们会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娱 乐活动,比如举办化装晚会,跳假面舞等等.)祖国保卫者日:2 月 23 日(1918 年,原为苏联建军节,1992 年改为祖国保卫 者日。)“宇航节”:4 月 12 日(1962 年苏联为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航行而定)。“春天和劳动”节: 月 1—2 日(1992 年起将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改为春天 5 和劳动节)。反法西斯胜利日(又称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5 月 9 日(1945 年)。俄罗斯主权国家宣言日:6 月 12 日(1990 年)。国旗日:8 月 22 日。和谐和解日:11 月 7 日(1996 年 11 月 7 日,俄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和谐和解日 命令,把原来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1917 年 11 月 7 日)定为和 谐和解日)。宪法日:12 日 12 日 总之,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


第四篇:俄罗斯文化与中俄关系

近日,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在广州羊城学堂举行“俄罗斯文化与中俄关系”讲座。有关讲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深入浅出,听众反响十分热烈。现将有关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第二次走进羊城学堂。两年前,我曾在这里讲过中亚形势与文化,这次主要谈俄罗斯问题。我想透过俄罗斯文化,来看俄罗斯这个独特的民族、独特的国家及其特立独行的政策,再来解读也可以说是独特的中俄关系,对某些问题可能会看得更清晰一点。经常听到有人议论,他们对俄罗斯很感兴趣,但对这个国家的好多事,包括外交变化无常,实在看不大懂。在一些老百姓眼中,昔日的“老大哥”也似乎风光不再,内心看不起俄罗斯。在西方媒体中,俄罗斯则被形容成“在街上乱窜、四处吼叫的熊”。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驻外使节会议上强调,应加强打造俄的“软实力”,以改变“被扭曲的形象”。

俄罗斯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如何解读这个独特的国家,确实是一个难题。几年前,法国总统萨科齐访俄时,曾向对方提出一连串问题。普京未予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十九世纪俄国诗人秋特切夫的一段名言:“Умом Россию не понять...в Россию можно только верить”。意思是,凭智力难以理解俄罗斯,对她不能用常规量度;俄罗斯别具一格,对她你只能相信。而现实中的俄罗斯,却相当高调张扬,加之某些媒体抹黑渲染,有时又令国际社会难以置信。

俄罗斯是一个“巨无霸”,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1亿4千万人口,有190多个民族,大多信奉东正教。俄联邦横跨欧亚两洲,东西长1万公里,共有9个时区。到西伯利亚看后,你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坐火车好几天都是看不到头的原始森林,自然矿产资源富得流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均占世界总量30%。仅贝加尔湖的淡水,可供全球人口饮用半个世纪,被称为“世界之井”。有人开玩笑说,“后石油”时代,俄罗斯人靠卖水也能自救。俄罗斯被称为是一个“诗与剑”的民族。东西方文化交融,既有诗人般的激情、浪漫,又有剑客般的豪放、粗犷。1918年,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在《俄罗斯的命运》中这样写道:“德国是欧洲的男人,俄罗斯是欧洲的女人。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她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这似乎生动勾画了其民族的独特性、矛盾性及多变性。

俄罗斯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诸如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柴可夫斯基、列宾等世界级的科学家、艺术天才不胜枚举。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普希金的《叶甫根尼·奥涅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我们这一代人都记得保尔的这段闪光格言,这也是我外交人生的座右铭。我想,年轻人就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要有所作为。

在世界近代史上,记载着两大辉煌:一是1812年俄国人民在卫国战争中打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二是1945年苏联人民经过1418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用2700万人的生命换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靠的是什么?据说,主要是因为俄罗斯人具有克敌制胜的顽强意志和韧劲。

俄罗斯人爱喝酒,而且是“海量”。公元十世纪,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说:“喝酒是罗斯人的天生嗜好,没有这种乐趣,就无法生存”。卫国战争期间,为提高战斗力,斯大林批准每天给前线野战部队每人派发伏特加100克,后又把打胜仗的定量增为200克。有历史学家称,他们是“靠伏特加和喀秋莎火箭炮打赢了战争”。现在,俄罗斯人均饮酒量也居全球第一。政府颁布过禁酒令,但“几度禁酒几度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不仅使他们嗜酒成性,也磨练了其特有的耐性。

俄罗斯人豪爽,重感情。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苏联工作,当时中苏关系不好,但老百姓家里依旧珍藏着五十年代中国留学生送给他们的钢笔、毛巾、老照片以及明信片。

二、三十年前认识的一些俄罗斯外交同行,现在来北京出差,都要给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家伙打电话,邀请一起吃饭聚会,并倡议成立“老朋友俱乐部”,定期见面叙旧,这是难得的人间真情。俄罗斯人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勇敢、冒险的性格,同时还到大剧院看芭蕾、听音乐会,接受文化艺术熏陶。据统计,俄罗斯的家庭平均钢琴拥有量占世界第一,家庭藏书率和国民阅读率也是最高。

当然,近些年来,俄国内也出现了许多负面问题,包括腐败现象严重,治安状况差,犯罪率上升等。但其整体素质仍然较高,不要轻易低估这个伟大的民族。

有人形容俄罗斯是“资源大国、军事大国、科技大国、人才大国”。战后五、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发展很快,军事实力与美平起平坐,但轻工业、农业落后;七十年代社会停滞,后期经济开始下滑;八十年代中期国家乱套了,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历经苏联解体磨难之后,俄罗斯又重新崛起。外交上呈强硬实用态势,维护自身民族利益,力图重振大国地位。仔细观察分析一下,俄外交上还是颇有章法的,包括应对西亚北非乱局、在反导问题上与美国针锋相对等等。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冲击不小。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能源价格回升,俄罗斯经济复兴明显,2010年和2011年增长均达4%,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地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俄政府提出深化改革和全面现代化,调整传统经济结构,将能源、军工和创新产业并列为实现未来10年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支柱,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2020年前进入世界五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京在新任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较前突出,但国内政局可望保持相对稳定,俄罗斯崛起的势头不会逆转。国际上对俄罗斯大选及普京复任反应不一。有人戏称“二人转”,有人指责“专制独裁”,有人则期盼“王者归来”。从内部看,随着经济恢复中产阶级

兴起,反对派街头政治重趋活跃,民众对改善民生的期望值增高,当局在民主变革、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方面的压力更大;从外部看,美西方对俄走向疑虑和防范加深,遏俄、弱俄的方针不会改变,国际环境更趋复杂。

个人认为,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自成一体、特立独行、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符合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柔道高手”普京强势回归,表明其政策主张仍受到普通民众拥护,其威望和影响尚无人取代。

近20年来,中俄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俄之间为什么要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究竟包括哪些内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前景到底如何?要搞清这些问题,不能不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演变历史及其发展轨迹。

迄今,中俄关系只有21年,而中苏关系却有42年的历史。苏联解体后,鉴于我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因此中俄之间不存在重新建交的问题。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当天,我国政府代表团即飞抵莫斯科访问。双方商谈签署了会谈纪要,俄方承诺原中苏之间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重申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确认将驻苏联大使改为驻俄罗斯大使,就顺利解决了中俄关系的继承问题。两国的建交日期依然是1949年10月2日。因此,看中俄关系,不能不谈中苏关系。

众所周知,中苏两国关系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中苏关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十年友好结盟,十年关系恶化,十年对立为敌,十年缓和改善。我在外交回忆录《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这个复杂过程。

大家可能听说过柯西金给毛泽东打电话被挂断的故事吧!1969年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后,中苏两国关系空前紧张。柯西金想直接与毛泽东主席通电话,中南海的女话务员竟把政府专线电话挂断,而且骂了他一通,说“苏修头子不配和我们的伟大领袖通话!”

有意思的是,不少网民对此事进行了热议。许多人都对这位话务员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说她太“牛”了,应该受到处分。对于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那时中苏关系的敌对情绪确实匪夷所思。

珍宝岛事件后,学校组织到苏联驻华使馆门前游行抗议。当时我正在北大念书,我们一路上高喊“打倒苏修”、“打倒新沙皇”的口号。我清楚地记得,在使馆门前的“反修路”(原叫扬威路)两旁,张贴着“绞死勃列日涅夫”、“油炸柯西金”的醒目标语,而且名字上都打了大红叉。这就是当时的实情。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接线员,未经请示就擅自拒接电话是不对的。正因如此,毛主席获悉后批评说:“电话是打给我的,怎么不报告就拒绝了?”

关于柯西金与毛泽东通话遭拒的某些细节,俄罗斯方面也有类似披露。时任柯西金翻译的顾达寿在回忆录《我在中国的生涯》中这样写道: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让他接通北京的电话,说要直接与毛泽东通话。莫斯科与北京的专线电话接通后,中方接线员小姐生硬地

说了一句“我不能给你接通这样的电话”,就将电话挂断了。应柯西金的要求,他接连拨了四次电话,都被挂断,而且很不礼貌地说:“我们的毛主席坚决不与苏修坏蛋柯西金通话”。作者称,他清楚地听见了对方说的“坏蛋”这个中国人用来骂人的词,但他没有如实向柯西金翻译。

在这儿,我还想讲一个上世纪赞颂中苏友谊的歌词作者命运沉浮的真实故事,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缩影。《莫斯科-北京》创作于1949年12月,正值中苏两国关系处于高潮时期。毛泽东到莫斯科访问的消息引起苏联举国轰动。在这种激情的感染下,一位名叫米·维尔什宁的被流放西伯利亚的诗人写下了“苏中人民永远是兄弟”的不朽名句。据说,斯大林很喜欢这首歌。毛泽东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已乘火车返回北京,他想亲自见一下歌词作者。而那时的维尔什宁,因遭人诬告还是苏维埃政权的“异见分子”。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苏联军事法庭很快撤销了对其所有指控,并被安排到苏中友协工作。从此,维尔什宁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一名普通作家迅速高升至苏联外交部长助理。然而,随着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莫斯科-北京》这首歌曲也渐渐被人淡忘,维尔什宁个人处境也越来越艰难,再次沦为一名普通的诗人。更倒霉的是,他的诗作再也没有人敢发表了。在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寒冬里,穷困潦倒的维尔什宁惨死在野外雪地上。这位在政治风云中大起大落的苏联诗人,哪里知道两国关系的“寒冬”过后会再度“回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苏双方都调整政策,两国关系逐渐缓和、改善。1989年,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与邓小平举行了高级会晤。双方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

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使我们双方都蒙受了沉重损失,也都汲取了深刻教训。无论是结盟,还是对抗,都是不成功的,中苏关系还是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这样,两国之间就建立起了不同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那种结盟关系,更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敌对关系,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相互睦邻友好的正常国家关系。

正常化后不久,东欧剧变,两极格局崩塌,国际形势和两国国内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邓小平同志指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从容地同他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争论。这个方针很重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苏高级会晤确定的两国关系基本原则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成为建立新型中俄关系的基石。

从1992年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开始,中俄两国领导人建立了定期互访机制。通过直接接触,增加了相互了解,消除了彼此隔阂。从中俄双方重新承认“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确认两国已具有“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宣布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短短四年内,两国关系接连上了三个重要台阶。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战略性国家关系,是具有长远生命力的正常国家关系。它不仅有政治互信的重要前提,更有传统友好、互利合作的扎实根基。所谓“战略协作”,其实质就是在双方关切的重大核心问题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自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16年中,两国关系实现了三次平稳过渡。第一次过渡是,普京接替叶利钦出任总统。双方重申,中俄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把“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两国边界问题。

第二次过渡是,梅德韦杰夫接替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仅半个月,就到中国进行承前启后、面向未来的重要访问,双方共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双方强调,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加强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扩大和深化人文领域合作对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普京复任总统后不久即正式首访中国,预示两国关系巳顺利实现了第三次过渡,有人形容进入“黄金时期”。一向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的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这将有利于俄罗斯的稳定和振兴,也有利于中俄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普京在竞选纲领中谈及中俄关系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决不是威胁,而是俄经济之帆赶上“中国风”的良机。这是俄领导人首次对“中国威胁论”的明确表态。

未来十年中俄关系的定位是: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经济互补优势,更好地联手应对全球性的新问题、新挑战,继续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当然,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难免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相互认知有差异、贸易结构失衡等。现在,我国已是俄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1年双边年贸易额约800亿美元,双方规划到2015年达1000亿美元,2020年前提升至2000亿美元。要实现这些目标,思想观念需要创新,经济合作必须进入结构转型和战略升级的新阶段,着手进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持续了20年的“灰色清关”和“假冒伪劣”商品贸易已经走到尽头,应尽早转入规范化的正常国际贸易轨道。双方还需进一步加强民间人文友好工作,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这也是我今天与大家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上乱象丛生,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际力量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演变,大国关系也在进行重大调整。中俄关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双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总之,立足于“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两大邻国关系前景看好。

第五篇: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

Smile everyday~!O(∩_∩)O~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

俄罗斯初期外交政策:“一边倒”(1991年年底至1993年初)

1.“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谓“一边倒”,是指俄罗斯以全面加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来摆脱国内危机为目的,在国际事务中盲目追随西方,外交交往基本集中在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走向。

2.具体表现:将美国等西方国家列为对外关系的重心;对美国主动让步,消除美国对俄罗斯核武器的担忧,同意销毁洲际弹道导弹;在内政外交方面迎合美国的要求(经济改革措施,牺牲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为代价)

3.“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政治支持、经济援助、国内政治斗争需要

4.“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结果: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遭到国内激烈批判:国家利益受损,真正获得的经济援助少;经济改革失利等

俄罗斯新思想

1.俄罗斯新思想的提出:《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文章发表于1999年年底)2.俄罗斯新思想的内涵:

爱国主义:呼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 和建设强大国家的“心愿”

国家观念:国家权威,拥有强大政权的国家是秩序的

源泉和保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集体主义:俄罗斯人的传统更重视“集体活动”,习惯于

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改善自己的状况

强国思想:俄罗斯过去和将来都是伟大的国家 3.俄罗斯新思想的意义

a为新时期的俄罗斯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及外交); b利于思想统一和社会团结;

c为政治经济改革提供社会思想基础;

俄罗斯民主模式的构建:“主权民主”的提出 1.主权民主提出的背景:

俄发展现状:被催生的民主政治严重破坏了政治及社会稳定,进而阻碍了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这个秩序,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很难进行” ——塞缪尔.亨廷顿。“主权民主”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即由乱而治。

2.“主权民主”的提出及其含义 “主权民主”提出:

(1)源于“可控民主”的提出:俄学者特列齐亚科夫对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的政治理念的概括;2005年国情咨文后普京政府提出“主权民主”思想;

(2)应对国内外政治压力:加强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抵制国际政治势力的攻击;

(3)抵御“颜色革命”的政治需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4)探索俄罗斯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内在需要:是俄罗斯思想集中体现; 主权民主:

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模式。其主要含义是,俄罗斯的民主是依据本国国情和条件,由本国自主确定的民主,即“主权民主”。主权民主是俄罗斯制度的精髓,主权民主是政权、自由与法律的综合体,是一种发展的民主;主权是民主的前提,没有主权就不可能有民主的制度;主权的实质是各国有权独立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及模式。

关于主权:“主权民主”首先强调的是俄罗斯的国家主权性。换言之,俄罗斯的民主政体应当是服从于维护和加强国家主权的根本要求。俄罗斯的主权诉求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对此,普京是这样解释的:“世界上有幸宣称自己拥有主权的国家屈指可数,也就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还有几个国家。主权是当今最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社会无可替代的。没有主权,俄罗斯无法生存。

Smile everyday~!O(∩_∩)O~ 它要么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要么就什么都不是”强调主权意味着强调独立自主,俄罗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再象过去那样听命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教;它也体现了俄罗斯树立大国地位、维护大国尊严并谋求与他国平等的大国战略抉择。

民主则强调了俄罗斯遵从自由、民主这些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关于民主社会,普京的理解是,俄罗斯在民主建设的问题上解决得越好,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就越稳固,这是俄罗斯的最终选择,俄罗斯不会回头显而易见,俄罗斯的政治改革是朝向民主政治的,但同时,“主权民主”又意味着“俄罗斯必须找到自己的建设民主、自由和公正的社会和国家的道路。

“主权民主”提出的意义

实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需要; 实现“富国强民”战略目标的需要; 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挑战; 恐怖主义、“颜色革命”、北约东扩 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政治改革:威权政治的建立

1.加强联邦制度改革:重建垂直的国家权力体系

重组总统的行政权,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将89个行政区划分为7大联邦区(中部、西北、南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远东),任命7个总统全权代表;取消地方行政长官担任上院即联邦委员会议员的规定,而由其代表担任;赋予总统解除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职务的权力,以及解散地方议会的权力;成立联邦国务委员会,建立总统与地方行政长官会晤协商机制,利于控制和稳定;建立统一法律空间,地方法律服从中央法律(第一任期);取消地方行政长官普选制,改为总统提名、地方议会批准的方式;取消杜马选举中单席位选取制度,改为由政党名单中选举产生;实施联邦主体合并计划,整合集中,加强管理和控制

2.惩治寡头:加强总统的核心权力

3.打击分裂势力,取得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使车臣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法律政治空间,建立了亲联邦政府的车臣新政权,进一步实现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

4.政党制度改革:建立亲总统政党,形成议会中的主导政治力量

政党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最终建立以两党或三党为基础的多党制国家,具体改革措施:(1)颁布《俄罗斯政党法》(2001年7月),对政党组建的 原则问题如政党人数、分支机构设置、构成等作出了法律规 定,提高了政党制度化水平;

(2)组建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2001年年底由支持总统的中派政治力量组成的政党),取得议会中主导性席位,扭转了俄独立以来俄共主导议会席位的政治局面,结束了困扰俄政治稳定的“府院之争”;

(3)签署了《俄罗斯政党法》修正案和《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提高政党组建的标准和进入议会的条件;

建立可控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形势严峻:

经济衰退至谷底(1998年金融危机)、通胀形势加剧;外债严重;财政连年赤字;

寡头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剧增;出现人口危机等 可控市场经济是普京政府的治国经济理念的全面概括和总结,也是一系列经济决策的目标所在,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市场经济原则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对经济治理的干预,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

可控市场经济的两个核心要义:继续市场化改革 + 加强政府干预 1.继续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

可控市场经济的前提是坚持市场经济的方向和自由经济的改革方针,具体改革措施:(1)继续推进私有化进程,签署《土地私有法案》,计划到2008年完成整个私有化进程;(2)改革税制、减轻税负;

Smile everyday~!O(∩_∩)O~(3)金融制度改革;

(4)其他制度如养老金制度市场化改革;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调节

可控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干预和调节

目标是俄罗斯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 除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常规性宏观调控手段之外,普京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突出地表现在加强对战略性资源部门的控制和管理。正如普京所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门将处于国家的经常控制之下。”这是建立“可控的市场经济”的深层含义所在。

具体措施和手段:

(1)加强对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部门的国家控制,扩大国有股权比例,部分地实行再国有化;(2)加强政府对大型自然垄断和战略性公司的行政控制,主要手段是派驻得力干将,加强政府的人事控制;

(3)惩治寡头,确保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4)加强国家对战略性资源收入的控制; 3.建立可控市场经济的意义 利于经济稳定和繁荣发展; 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利于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形势总结 经济快速增长(7%),2007年恢复到转轨前的水平,2008年进入世界前7位; 财政自2001年起连年盈余;

宏观经济形势可控;债务减少;外资增加;国际外汇储备增加; 居民收入增加50%;

普京执政初期的外交形势

俄美关系:蜜月期结束,科索沃战争和《1999年NMD法案》通过后俄美关系处于俄独立后的低点; 俄欧关系:经热政冷;

逐步建立同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一体化进程(“2+4+12”模式),同时面临非俄罗斯一体化的挑战(“古阿姆”ГУУАМ);俄日关系:处于僵持状态; 俄中关系发展态势良好;

1.普京时期俄外交战略的核心(《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伟大的强国和多极世界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反映当今世界及其利益多样化的多极关系体系;

2.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现实条件下难以实现上述外交战略目标:与西方集团的差距,研究报告《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中指出:根据目前俄罗斯与西方集团的力量比较,俄罗斯继续奉行“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战略”,只能使俄罗斯在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中“越陷越深”,促使西方“采取明确的政策,围绕俄罗斯建立起”防疫区“和切断其外部的增长潜力。

3.普京在第一任期内淡化建立多极化世界的目标,强调俄罗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战术):积极改善与西方(美国)的关系,为经济恢复发展、国内政治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为实现外交战略目标打基础;

4.主动恢复和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利用9.11事件改善与美国关系:成为反恐伙伴

在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给予都方面支持和帮助:为美国提供自己现有的有关基地组织的基础设施、驻扎地和训练基地的信息;帮助为运载人道主义物资提供俄罗斯空域;允许中亚国家为美提供军用机场等。

俄罗斯给予美国的反恐支持:对美国取得阿富汗战争的胜利起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前国务卿鲍威尔

Smile everyday~!O(∩_∩)O~ 5.效果:

积极的方面:美国和欧盟赋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促进了西方集团的经贸合作发展; 不利方面:

a总体上看,没有实现建立反恐伙伴的主要目的: b北约东扩进程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加速; c在车臣问题西方采取双重标准;

d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e俄美关系渐行渐远。2004年之后(普京第二任期)俄美关系渐行渐远,时而恶化、时而僵化、时而对立、时而缓和。

导致俄美关系恶化的因素: 美国方面:

反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被国际联合反恐所一度替代的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政策迅速浮出水面,具体表现为:北约坚持东扩,挤压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美国全面部署反导系统,谋求对俄罗斯的战略优势;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在独联体国家策动“颜色革命”;攻击俄国内政治改革;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

俄罗斯方面:

普京第二任期其外交思想发展转变(诱因:2003年尤科斯事件后西方的反应;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的别斯兰事件以及乌克兰的“橙色革命”):随着主权民主的提出以及威权政治的建立,俄外交政策更加独立,在强调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与合理性的同时,对西方制度和主导的现有国际机制的公正性,对西方提出的一体化条件的合理性,以及美国的民主的普世价值提出怀疑;(在入世谈判中态度强硬,2007年暂时中止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等)

积极谋求建立多极化世界秩序,并加强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决策和影响力;谋求在制定新的国家规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削弱西方在制定国际规则方面的垄断地位;(新斯拉夫主义)

普京时期外交总结:从战略性妥协到战略性反制

战略性妥协:第一任期,主动改善与美国关系,采取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但与叶利钦执政初期的一边倒存在重要区别,叶利钦的一边倒是以身相许,目的是融入西方;成为西方大家庭的一员;普京是谋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借船出海”的实用主义或者说现实主义选择,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战略性反制:第二任期,别斯兰人质事件和橙色革命之后,认清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外交战略转向反制:

对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俄罗斯核心利益地区:独联体地区)实行经济制裁办法;非核心利益地区(国际热点问题)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甚至是对立的立场,遏制美国单边霸权主义(巴勒斯坦、伊朗、委内瑞拉、古巴);加强军备建设,高调发展战略核武器(战略核潜艇、反导防御系统、战略轰炸机和航母的执勤巡航制度)

斗而不破,不会走向对抗,发展俄中关系是俄罗斯抵御美国战略封堵的重要渠道; 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以颜色或花命名的不流血的政权更迭;

★ 发生时间:2003-2005年

★ 发生国家:格鲁吉亚:玫瑰革命 乌克兰: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

★ “颜色革命”的特征:亲西方的反对派在西方支持下利用大选夺取政权,从而使这些国家走上了与西方渐行渐近、却与俄罗斯渐行渐远的发展道路。

经济原因:这些国家存在经济发展落后、贫困加剧、两级分化的现实问题; 政治原因:腐败严重;内部政治不稳定,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

外部影响:导致“颜色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是来自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势力的政治鼓动和支持,“颜色革命”背后反映出的是俄美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和较量。

俄罗斯政治形势:梅普组合

Smile everyday~!O(∩_∩)O~ 梅普组合的政治基础:“普京计划”

所谓“普京计划”就是对俄罗斯中期发展前景内的治国理念与战略规划的总结。它源于普京在2007年3月所做的财政咨文和2007年4月的总统国情咨文。在最后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普京全面阐述了未来俄罗斯经济、社会、国防、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有关思想在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的2007年议会竞选纲领中得以完善,最终在总统接班人梅德韦杰夫的总统竞选纲领中确立并形成。梅普组合的发展

(1)俄格军事冲突、世界金融危机对梅普组合的考验:梅普组合经受住了考验、组合稳定;(2)梅普组合的政治格局可能在2012年总统大选后发生变化;(3)政党发展稳定;

(4)对腐败问题的治理、经济发展、福利改善等措施的结果直接影响梅普组合的前途;(5)国外势力的影响; 俄罗斯现代化战略

世界金融危机中俄罗斯受到重创:

俄罗斯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2009年经济下降7.9%,失业率增加,财政赤字,国际储备锐减;

应对危机措施:加强社会政策的实施:提高失业救助金,提高养老金,改善医疗水平; 效果: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

结构失衡加剧

俄罗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1)梅德韦杰夫提出实现俄罗斯新的现代化

“前进,俄罗斯”!

《2009年总统国情咨文》(2)新的现代化的内容解析

由原料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 具体措施:发展创新经济

(1)成立总统直接管理下的“现代化委员会”;

(2)确定优先发展的5大领域:通信技术、生物医药、航天技术、核能和节约能源;(3)打造俄罗斯的“硅谷”——斯柯尔科沃,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进程;(4)与法国、德国建立“现代化伙伴”——在资金和技术上助推经济现代化; 俄罗斯能否克服经济原料化?

(1)经济原料化的成因:资源禀赋,市场因素,政府政策;(2)解决原料经济的障碍:客观性、主观性; 后危机时代俄罗斯外交形势

俄美关系:从对立走向恢复合作

(1)反导系统问题搁浅(2)缩减核武器的谈判

(3)俄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及未来发展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加强务实合作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深化能源合作

俄罗斯与老欧洲国家渐行渐近:“现代化伙伴”

下载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罗斯的环境保护与立法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俄罗斯地域性与民族性

    俄罗斯地域性与民族性 俄罗斯,我们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北方邻居,和中国一道盘踞在世界的舞台上。这是一个令无数人感兴趣的国度,从拿破仑的战败到希特勒的战败,俄罗斯人的民族性......

    全国人大的决定权和立法权

    全国人大的决定权和立法权 .什么是决定权? 决定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各国法律规定不一。在我国,行使决定权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浅析卢梭的立法权思想

    浅析卢梭的立法权思想 国家的生存绝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立法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 卢梭(J·J·Rousseau 1712 - 1778) , 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

    俄罗斯军事与地理概况

    一、基本概况 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7万多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整体呈长方形,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陆......

    略写普京与俄罗斯改革

    略写普京与俄罗斯改革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俄罗斯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有一个人,它改善了昨天的俄罗斯,造就了今天的俄罗斯,也将影响着以后的俄罗斯。他就是弗拉基米尔·弗......

    俄罗斯旅游资源特点与赏析

    俄罗斯旅游资源特点与赏析 姓名:费祎凡 所在学院系部:商学院工商管理类 班级:工商1506班 一、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或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

    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

    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 迟岚 【内容提要】普京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积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拨款办法和科研组织机构;实施优先发展重点领域、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摘要:首先分析了传统一些建筑材料的污染和危害,让人们能正确的认识到一些传统建筑材料的极大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不友好。对传统材料和环保材料进行了比较......